CN207741209U -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41209U
CN207741209U CN201820011720.1U CN201820011720U CN207741209U CN 207741209 U CN207741209 U CN 207741209U CN 201820011720 U CN201820011720 U CN 201820011720U CN 207741209 U CN207741209 U CN 207741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wind
air conditioner
slide guide
guid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117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伟
周杨
杨鸿展
屈科辉
蔡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117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41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41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41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涉及空调设备领域。该空调导风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导风门、齿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导滑件。驱动电机与齿轮连接,第一连杆包括用于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部,第一连杆通过导滑件与第二连杆连接,当导滑件在第一路径上滑动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绕齿条部的圆心转动,当导滑件在第二路径上滑动时,第一连杆绕齿条部的圆心转动,第二连杆处于静止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由于采用了通过导滑件与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的导风门,所以能够通过简单可靠的运动过程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零件少,舒适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通常都设有导风板结构,可绕某一轴心旋转,用于导引出风的方向。在制冷模式下,导风板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导引冷风吹到房间的上方;而在制热模式下,导风板尽量旋转至竖直方向,将热风导引吹至地面,来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
然而现有导风板机构中,有的因导风板轴心固定,其导风角度范围受限,无法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时的导风要求;也有的导风板机构,其导风板旋转轴心可动,可以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要求,但是其结构复杂,一般至少需要3个电机驱动;而如果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则需要较高的制作成本以及复杂的制作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空调导风装置,能够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运动可靠,零件少,舒适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导风门、齿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导滑件,驱动电机与齿轮连接,第一连杆包括用于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部,齿条部呈弧形,第一连杆通过导滑件与第二连杆连接,第一连杆与导风门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与导风门的另一端铰接,导滑件能够沿预设路径滑动,预设路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呈夹角设置,当导滑件在第一路径上滑动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绕齿条部的圆心转动,当导滑件在第二路径上滑动时,第一连杆绕齿条部的圆心转动,第二连杆处于静止状态。
进一步地,导风门包括导风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均与导风部连接,第一铰接部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二铰接部与第二连杆铰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伸出部,齿条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第一连接部与第一伸出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导滑件连接,第一伸出部与第一铰接部铰接。
进一步地,第一铰接部设置有腰型孔,第一伸出部的端头呈柱状,且滑动设置于腰型孔内。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槽孔,第二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槽孔,导滑件穿过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导滑件能够在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内滑动。
进一步地,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均为腰型孔,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的宽度相同,导滑件呈柱状。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杆的长度。
进一步地,当导滑件在第一路径上滑动时,第一连杆的转动速度小于第二连杆的转动速度。
进一步地,夹角在9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部啮合,从而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通过导滑件带动第二连杆转动,当导滑件在第一轨道槽上滑动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绕轴线转动,当导滑件在第二轨道槽上滑动时,第一连杆绕轴线转动,第二连杆处于静止状态。在导滑件位于第一轨道槽远离第二轨道槽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封闭出风口;在导滑件位于第一轨道槽与第二轨道槽交叉处的状态下,导风门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导滑件位于第二轨道槽远离第一轨道槽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沿第二方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由于采用了通过导滑件与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的导风门,所以能够通过简单可靠的运动过程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零件少,舒适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能够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运动可靠,零件少,舒适性高,用户体验感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和上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外壳设置有出风口,导风门用于打开或者封闭出风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导风装置,结构简单,能够通过简单可靠的运动过程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零件少,经久耐用,舒适性高,用户体验感好。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空调导风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一个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中导风门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器;100-空调导风系统;110-外壳;111-出风口;120-空调导风装置;121-齿轮;130-导风门;131-导风部;133-第一铰接部;135-第二铰接部;140-第一连杆;141-齿条部;142-第一连接部;143-第一伸出部;146-第一槽孔;147-第一滑块;148-滑动槽;150-第二连杆;152-第二槽孔;154-第二连接部;155-第二伸出部;157-第二滑块;158-第三滑块;160-导滑件;170-驱动电机;180-预设路径;181-第一路径;183-第二路径;190-容置盒;191-盒体;192-开口;193-盒盖;194-开孔;195-限位滑槽;1951-第一限位滑槽;1953-第二限位滑槽;200-换热器;30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用于对房间内的气温进行调控。其能够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运动可靠,零件少,舒适性高。该空调器10包括换热器200、风扇300和空调导风系统100。换热器200和风扇300均安装于空调导风系统100内,换热器200用于将内部冷媒气化吸热或者液化放热,从而达到制冷或者制热的效果,风扇300用于通过换热器200吹出气流,以对房间内吹出冷风或者热风,实现房间内温度的调控。
请结合参照图2、图3和图4,空调导风系统100包括外壳110和空调导风装置120,空调导风装置120安装于外壳110内。空调导风装置120包括齿轮121、驱动电机170、导风门130、第一连杆140、第二连杆150和导滑件160。其中,第一连杆140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杆150的长度。换热器200和风扇300均安装于外壳110内,外壳110设置有出风口111,风扇300用于通过换热器200向出风口111吹出气流,以对房间内吹出冷风或者热风。导风门130用于打开或者封闭出风口111,本实施例中,导风门130具有三个截止状态,一个截止状态为导风门130将出风口111封闭,此时空调器10不工作;另一个截止状态为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此时空调器10制热,导风门130导引热风吹向地面,尽量使暖气下沉,温暖用户的腿脚,以此来提高空调器10的舒适性,增加用户的体验感;再一个截止状态为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此时空调器10制冷,导风门130导引冷风吹向空中,使冷气逐渐下沉,均匀降低室内温度。
请结合参照图5和图6,驱动电机170与齿轮121连接,以带动齿轮121进行转动。第一连杆140设置有用于与齿轮121啮合的齿条部141,齿条部141呈弧形,齿轮121转动同时带动齿条部141沿弧形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140发生转动。第一连杆140通过导滑件160与第二连杆150连接,第一连杆140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杆150发生转动。
导滑件160用于沿预设路径180滑动,预设路径18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路径181和第二路径183。本实施例中,第一路径181呈弧形,第二路径183呈直线形,便于导滑件160的运动。第一路径181与第二路径183呈夹角设置,该夹角在9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本实施例中,夹角为135度,能够实现导滑件160在第一路径181和第二路径183之间的平稳过渡。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路径181与第二路径183所呈的夹角可以为90度,也可以为180度。
本实施例中,空调导风装置120还包括容置盒190,容置盒190的侧面设置有轨道槽和限位滑槽195。导滑件160滑动设置于轨道槽内,并选择性地在轨道槽内滑动,预设路径180即为该轨道槽的轨迹。限位滑槽195呈弧形,限位滑槽195的圆心位置与齿条部141的圆心位置相同。限位滑槽195分别与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滑动连接,以对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定。
容置盒190包括盒体191和盒盖193。盒体191和盒盖193可拆卸连接,便于维护与安装。盒体191和盒盖193组合形成容置空腔(图未标),齿轮121、第一连杆140、第二连杆150和导滑件160安装于所述容置空腔内。预设路径180开设于盒体191上,或者开设于盒盖193上,或者开设于盒体191和盒盖193上。
本实施例中,轨道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轨道槽相对设置于容置盒190的两侧,一个轨道槽开设于盒体191上,另一个轨道槽开设于盒盖193上。导滑件160依次穿过一个轨道槽、第一连杆140、第二连杆150和另一个轨道槽,以使得导滑件160的滑动更加平稳。但并不仅限于此,对轨道槽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限位滑槽195包括第一限位滑槽1951和第二限位滑槽1953。第一限位滑槽1951和第二限位滑槽1953相对设置于容置盒190的两侧,第一限位滑槽1951开设于盒体191上,第二限位滑槽1953开设于盒盖193上。第一连杆140与第一限位滑槽1951滑动连接,第二连杆150与第二限位滑槽1953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滑槽1951和第二限位滑槽195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滑槽1951的直径不同,以更加稳定地对第一连杆140进行导滑限位。两个第二限位滑槽1953的直径不同,以更加稳定地对第二连杆150进行导滑限位。两个第一限位滑槽1951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二限位滑槽1953的位置相对应。但并不仅限于此,对第一限位滑槽1951和第二限位滑槽1953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容置盒190设置有开口192和开孔194。开口192与容置空腔连通,开口192用于伸出或者缩进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开孔194的位置与齿轮121的位置相对应,驱动电机170安装于容置盒190外,且穿过开孔194,并与齿轮121连接,以带动第一连杆140转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70安装于盒体191上。
当导滑件160在第一路径181上滑动时,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均绕齿条部141的圆心转动,且第一连杆140的转动速度小于第二连杆150的转动速度。当导滑件160在第二路径183上滑动时,第一连杆140绕齿条部141的圆心转动,第二连杆150处于静止状态,导风门130绕第二连杆150的一端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40与导风门130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50与导风门130的另一端铰接。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远离第二路径183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130封闭出风口111;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与第二路径183交叉处的状态下,导风门130沿第一方向设置,以在换热器200制冷时对气流进行导向;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二路径183远离第一路径181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130沿第二方向设置,以在换热器200制热时对气流进行导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以使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此时空调器10制冷,导风门130导引冷风吹到房间的上方,避免冷风直接吹到人体。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以使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此时空调器10制热,导风门130导引热风吹至地面,暖气逐渐飘升。
第一连杆140上设置有第一槽孔146,第二连杆150上设置有第二槽孔152。导滑件160穿过第一槽孔146和第二槽孔152,导滑件160能够在第一槽孔146和第二槽孔152内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40通过第一槽孔146的侧壁带动导滑件160沿预设路径180发生运动,导滑件160通过第二槽孔152的侧壁带动第二连杆150发生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槽孔146和第二槽孔152均为腰型孔,便于导滑件160的滑动。第一槽孔146和第二槽孔152的宽度相同,导滑件160呈柱状,导滑件160分别与第一槽孔146和第二槽孔152配合。
本实施例中,当导滑件160在第二路径183上滑动时,第二槽孔15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路径183的方向相同,在此过程中,导滑件160不会对第二槽孔152的侧壁施加压力,因此第二连杆150不会发生运动。
第一连杆140设置有第一滑块147和滑动槽148,第二连杆150设置有第二滑块157和第三滑块158。第一滑块147滑动设置于第一限位滑槽1951内,以实现对第一连杆140的导滑限位。第二滑块157滑动设置于第二限位滑槽1953内,以实现对第二连杆150的导滑限位。第三滑块158滑动设置于滑动槽148内,以实现第一连杆140相对于第二连杆150的导滑限位。滑动槽148呈弧形,滑动槽148的圆心位置与齿条部141的圆心位置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147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一滑块147间隔设置,且均滑动设置于一个第一限位滑槽1951内;另外两个第一滑块147间隔设置,且均滑动设置于另一个第一限位滑槽1951内。第二滑块157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滑块157间隔设置,且均滑动设置于一个第二限位滑槽1953内;另外两个第二滑块157间隔设置,且均滑动设置于另一个第二限位滑槽1953内。但并不仅限于此,对第一滑块147和第二滑块157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驱动电机170具有第一转动状态和第二转动状态。第一转动状态和第二转动状态的转向相反,且可相互切换。当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一转动状态时,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从第一路径181向第二路径183移动。当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二转动状态时,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从第二路径183向第一路径181移动。
请参照图7,导风门130包括导风部131、第一铰接部133和第二铰接部135。第一铰接部133和第二铰接部135均与导风部131连接,以形成导风门130的框架。第一铰接部133与第一连杆140铰接,以在第一连杆140的带动下发生运动。第二铰接部135与第二连杆150铰接,以在第二连杆150的带动下发生运动。第一铰接部133和第二铰接部135的运动带动导风部131发生转向,从而实现对气流的导向。
第一连杆140包括第一连接部142和第一伸出部143。齿条部141与第一连接部142连接,且贴合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42的一侧。第一伸出部143呈弧状,且从第一连接部142向齿条部141的一侧弯曲延伸。第一槽孔146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42上,第一连接部142与导滑件160连接。四个第一滑块147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部142的四个边角处,且均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42靠近盒体191的一侧。滑动槽148开设于第一连接部142靠近第二连杆150的一侧,且与齿条部141同心间隔设置。第一伸出部143与第一铰接部133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133设置有腰型孔,第一伸出部143的端头呈柱状,且滑动设置于腰型孔内,以实现导风门130相对于第一连杆140发生位移和旋转,从而完成导风部131的转向。
第二连杆150包括第二连接部154和第二伸出部155。第二连接部154与第二伸出部155连接,第二伸出部155呈弧状,且与第一伸出部143的形状相对应,第二伸出部155与导风门130铰接。四个第二滑块157分别安装于第二连接部154的四个边角处,且均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54靠近盒盖193的一侧。第三滑块158安装于第二连接部154靠近第一连接部142的一侧。第二伸出部155的弧长小于第一伸出部143的弧长,以使得第二伸出部155静止后第一伸出部143还能绕齿条部141的圆心继续转动,从而使得导风门130绕第二伸出部155转动。第二槽孔152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54上,第二连接部154与导滑件160连接。第二伸出部155的端头呈柱状,且与第二铰接部135铰接。
在空调器10处于关闭状态时,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远离第二路径183的一端,导风门130封闭出风口111。在空调器10处于制冷模式时,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与第二路径183交叉处,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在空调器10处于制热模式时,导滑件160位于第二路径183远离第一路径181的一端,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关闭状态切换到制冷模式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一转动状态,并带动第一连杆140正向转动,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沿第一路径181向靠近第二路径183的一端滑动,导滑件160带动第二连杆150发生转动,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同步转动,第二连杆150的转动速度大于第一连杆140的转动速度,导风门130在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转动,直到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制冷模式切换到制热模式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一转动状态,并带动第一连杆140正向转动,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沿第二路径183向远离第一路径181的一端滑动,由于第二槽孔15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路径183的方向相同,所以在此过程中导滑件160不会带动第二连杆150运动,第二连杆150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导风门130在第一连杆140的作用下以第二伸出部155为圆心发生转动,直到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制热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二转动状态,并带动第一连杆140反向转动,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沿第二路径183向靠近第一路径181的一端滑动,由于第二槽孔15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路径183的方向相同,所以在此过程中导滑件160不会带动第二连杆150运动,第二连杆150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导风门130在第一连杆140的作用下以第二伸出部155为圆心发生回转,直到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制冷模式切换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二转动状态,并带动第一连杆140反向转动,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沿第一路径181向远离第二路径183的一端滑动,导滑件160带动第二连杆150发生转动,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同步转动,第二连杆150的转动速度大于第一连杆140的转动速度,导风门130在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回转,直到导风门130封闭出风口1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120,驱动电机170带动齿轮121转动,齿轮121与齿条部141啮合,从而带动第一连杆140转动,第一连杆140通过导滑件160带动第二连杆150转动,当导滑件160在第一路径181上滑动时,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均绕轴线转动,当导滑件160在第二路径183上滑动时,第一连杆140绕轴线转动,第二连杆150处于静止状态。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远离第二路径183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130封闭出风口111;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与第二路径183交叉处的状态下,导风门130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二路径183远离第一路径181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130沿第二方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120由于采用了通过导滑件160与第二连杆150连接的第一连杆140以及分别与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铰接的导风门130,所以能够通过简单可靠的运动过程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零件少,舒适性高,使得空调器10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好,用户体验感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70)、导风门(130)、齿轮(121)、第一连杆(140)、第二连杆(150)和导滑件(160),所述驱动电机(170)与所述齿轮(121)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40)包括用于与齿轮(121)啮合的齿条部(141),所述齿条部(141)呈弧形,所述第一连杆(140)通过所述导滑件(160)与所述第二连杆(150)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40)与所述导风门(130)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150)与所述导风门(130)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导滑件(160)能够沿预设路径(180)滑动,所述预设路径(18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路径(181)和第二路径(183),所述第一路径(181)与所述第二路径(183)呈夹角设置,当所述导滑件(160)在所述第一路径(181)上滑动时,所述第一连杆(140)和所述第二连杆(150)均绕所述齿条部(141)的圆心转动,当所述导滑件(160)在所述第二路径(183)上滑动时,所述第一连杆(140)绕所述齿条部(141)的圆心转动,所述第二连杆(150)处于静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门(130)包括导风部(131)、第一铰接部(133)和第二铰接部(135),所述第一铰接部(133)和所述第二铰接部(135)均与所述导风部(131)连接,所述第一铰接部(133)与所述第一连杆(140)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135)与所述第二连杆(150)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4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42)和第一伸出部(143),所述齿条部(141)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2)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一伸出部(14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导滑件(160)连接,所述第一伸出部(143)与所述第一铰接部(133)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133)设置有腰型孔,所述第一伸出部(143)的端头呈柱状,且滑动设置于所述腰型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40)上设置有第一槽孔(146),所述第二连杆(150)上设置有第二槽孔(152),所述导滑件(160)穿过所述第一槽孔(146)和所述第二槽孔(152),所述导滑件(160)能够在所述第一槽孔(146)和所述第二槽孔(152)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孔(146)和所述第二槽孔(152)均为腰型孔,所述第一槽孔(146)和所述第二槽孔(152)的宽度相同,所述导滑件(160)呈柱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4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杆(150)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滑件(160)在所述第一路径(181)上滑动时,所述第一连杆(140)的转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杆(150)的转动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在9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10)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导风装置,所述外壳(110)设置有出风口(111),所述导风门(130)用于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出风口(111)。
CN201820011720.1U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07741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1720.1U CN207741209U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1720.1U CN207741209U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41209U true CN207741209U (zh) 2018-08-17

Family

ID=63122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11720.1U Active CN207741209U (zh) 2018-01-04 2018-01-04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41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8278B (zh) 空调器
EP2910862B1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machine
CN106958866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6287935B (zh) 空调器
CN105910180B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990528A (zh) 一种齿轮驱动机构以及齿轮驱动装置
CN106288284A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105222306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出风口导流装置
CN207741209U (zh)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07741302U (zh) 一种空调导风系统以及空调器
CN207741300U (zh) 一种空调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CN108050599A (zh)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07990523A (zh) 一种空调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CN209325921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741212U (zh) 一种导风门结构以及空调器
CN207741304U (zh)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08006831A (zh) 一种空调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CN207741210U (zh)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08050684A (zh) 一种空调导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07741213U (zh) 一种空调导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CN106678988A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CN106440297A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06094487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108050685A (zh) 一种双齿轮驱动机构以及双齿轮驱动装置
CN206609055U (zh)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