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话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话器。
背景技术
受话器是一种在无声音泄露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耳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的输出。
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受话器的结构不断地更新,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722779U公开了一种受话器,包括电磁屏蔽壳、振膜以及电磁驱动机构。其中,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电枢、线圈、铁芯和永磁体;电枢的一端固定在电磁屏蔽壳后腔侧壁,另一端传动连接振膜;线圈和铁芯套设于电枢的振动端,电枢振动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于铁芯内侧表面固定连接的永磁体,永磁体相对的端面极性相反。此结构的受话器,当给线圈通电后,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场使得电枢的振动端带上极性,如N极或者S极,并且随着通入电流正反向的变化,电枢振动端的极性切换,使得永磁体对电枢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者向下的驱动力,以实现振膜的往复振动,进而鼓动空气振动发声。
此结构的受话器,电枢振动端在磁场作用下通过设置在电枢振动端与振膜之间的传动装置带动振膜做往复振动,二者振幅相等。若要振膜获得更大的振幅,需将振膜和永磁体的空隙增大,导致受话器整体高度增加,且线圈对振膜的磁场驱动力变小,灵敏度下降;若保持线圈对振膜较强的磁场驱动力,需将振膜和铁芯的空隙减小,导致振膜的振动空间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受话器的无法兼顾较大的振动空间和较强的灵敏度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话器,包括
外壳,具有内腔;
振膜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将所述内腔分隔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具有一端悬空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振动板;
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其具有固定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壁面上的固定件,与固定件可转动连接的传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振动板做垂直于所述振膜机构设置方向的往复振动的电磁组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振动板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电磁组件上,且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固定件可转动连接的位置设置在靠近所述电磁组件一端的臂上。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传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振动板上的第一传动段以及与所述第一传动段连接且固定在所述电磁组件上的第二传动段;所述第一传动段与所述第二传动段的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传动件通过通孔套设在所述固定件上。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第一传动段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振动板一侧表面上的竖直部以及端部与所述竖直部另一端连接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段连接;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竖直部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段与所述竖直部平行且与所述竖直部相对于所述水平部异侧设置。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段端部的永磁体,以及至少一个线圈,且所述线圈与所述永磁体的外壁面之间预留间隙;
所述线圈产生电磁场驱动所述永磁体来带动所述振动板做往复振动。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永磁体的一极性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传动段的端部,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永磁体上,且所述线圈产生的电磁场中心与所述永磁体产生的固定磁场中心不重合。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电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线圈内壁面以及侧壁面上的磁轭。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线圈的轴线与所述永磁体的极性端正对设置且与所述永磁体之间预留所需间隙。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电磁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线圈内的增磁部件,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增磁部件上且与所述永磁体之间预留所需间隙;所述增磁部件用于增强所述线圈产生的电磁场的磁场强度。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还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外壳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壁面上的出音孔,以及固定在所述外壳外壁面上且将所述出音孔包含在其内的出音管。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振膜机构还具有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固定框;所述振动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框内,另一端悬空在所述固定框的内腔中;发音膜固定在所述固定框上并至少覆盖住所述固定框与所述振动板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外壳包括由第一底面与侧壁围成的第一壳体,和由第二底面与侧壁围成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开口上,以围成所述内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包括外壳、振膜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振膜机构和驱动装置设置在外壳内腔中,振膜机构具有一端悬空设置的振动板,驱动机构具有固定在第二腔体内壁面上的固定件,与固定件可转动连接的传动件,以及用于驱动传动件带动振动板做垂直于振膜机构设置方向的往复振动的电磁组件;传动件的一端设置在振动板上,另一端设置在电磁组件上,且传动件与所述固定件可转动连接的位置设置在靠近电磁组件一端的臂上。
此结构的受话器,电磁组件通过传动件驱动振动板在垂直于振动板设置的方向上做往复运动,且传动件与固定件可转动连接的位置设置在靠近电磁组件一端的臂上,使得电磁组件对传动件的动力臂小于振动板对传动件的阻力臂,则振动板在传动件带动下移动的距离大于电磁组件驱动传动件移动的距离,实现了在不增加受话器整体高度的情况下仍能增大振动板的振幅,也即在保持电磁组件对传动件较强的驱动力的前提下增大了振动板的振幅,灵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2.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线圈外壁面上设置磁轭,将线圈产生的电磁场束缚在特定的空间内,屏蔽向外扩散的电磁感应线,防止漏磁现象发生,加强了线圈对永磁体的磁场作用,进而提高振动板的灵敏度。
3.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线圈套设在增磁部件上,增磁部件的设置使得线圈产生的电磁场的强度得到加强,即电磁组件对传动件有较强的驱动力,进而提高振动板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受话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受话器的振膜机构俯视图(振膜机构中的音膜未显示出);
图3为图1中受话器的振膜机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受话器的固定件、传动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受话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第一腔体;131-出音孔;14-第二腔体;15-出音管;
2-振膜机构;21-固定框;22-振动板;23-发音膜;24-间隙;
3-驱动机构;31-固定件;32-传动件;321-第一传动段;3211-竖直部;3212-水平部;322-第二传动段;323-安装通孔;33-电磁组件;331-永磁体;332-第一线圈;333-第二线圈;334-第一增磁部件;335-第二增磁部件;336-磁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振膜机构2以驱动机构3。
如图1所示,外壳1具有由第一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一壳体11,以及由第二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11扣合围成内腔,例如采用胶粘或者点焊方式,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均采用高导磁磁合金制成。
如图1所示,振膜机构2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之间,将外壳1的内腔分隔成靠近第一底面的第一腔体13和靠近第二底面的第二腔体14。也即,第一壳体1的内腔作为第一腔体13,第二壳体12的内腔作为第二腔体14。
如图1所示,上述的受话器,还包括开设在第一腔体13的侧壁面上的出音孔131以及将出音孔131包含在其内的出音管15。振膜结构2振动时鼓动处于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内的空气运动,第一腔体13内发出的声音经出音孔131进入出音管15内进而传播出去。
如图2和图3所示,振膜机构2包括固定框21、振动板22以及发音膜23。固定框21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开口处,具有空心内腔。振动板2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框21的内侧,另一端悬空在固定框21内,振动板22悬空设置的另一端外侧表面与固定框21的内侧内壁面之间预留间隙24。发音膜23独立于外壳1预先全部贴附在整个固定框21上,并朝向第一腔体13一侧。
例如,发音膜23通过胶粘在固定框21上,将发音膜23同时粘在振动板22朝向第一腔体13的一侧表面上,并将振动板22的悬空端与固定框21之间形成的预留间隙24密封,使得第一腔体13与第二腔体14密封隔开。发音膜23在对应于该预留间隙位置处具有朝向第一腔体13一侧突出的凸起,凸起的设置,当振动板22带动发音膜23振动时,增大发音膜23鼓动空气的量,从而改善受话器的发声性能。发音膜23的材质优选为高分子复合膜,例如PVC复合膜。
如图1和图4所示,驱动机构3设置在第二腔体14中,包括固定件31、传动件32以及电磁组件33。固定件31固定在第二壳体12侧壁的内壁面上,优选地,固定件31为垂直固定在第二壳体12侧壁的内壁面上的销轴,如采用点焊或者粘接方式。传动件32包括第一传动段321和第二传动段322,其中,第一传动段321包括竖直部3211和水平部3212;竖直部3211的一端固定在振动板22一侧表面上且与振动板22垂直,竖直部3211的另一端与水平部3212的端部连接且与水平部3212垂直,水平部3212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动段322的端部连接,第二传动段322与竖直部3211平行设置且与竖直部3212相对于水平部3212异侧设置。优选地,竖直部3211、水平部3212、第二传动段322为一体成型的钢丝。水平部3212长度为第二传动段322长度的3倍,在水平部3212与第二传动段322的连接处开设安装通孔323,传动件32通过该安装通孔323并套设在固定件31上,实现传动件32在第二腔体14内与固定件31之间可转动连接。
如图1和图4所示,电磁组件33包括永磁体331、第一线圈332、第二线圈333、第一增磁部件334、第二增磁部件335。永磁体331固定在第二传动段322另一端,第一线圈332和第二线圈333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第二底面上,分别位于永磁体331的两侧并与永磁体331预留所需间隙,第一线圈332与第二线圈333的中轴线正对永磁体331的极性端面的中心,且第一线圈332与第二线圈333通电后靠近永磁体331的一端的极性相同。例如,永磁体331一极性端为N极,则另一极性端为S极,假若第一线圈332靠近永磁体331的一端极性为N极,则第二线圈333靠近永磁体331的一端极性仍为N极。第一线圈332套设在第一增磁部件334上,第二线圈333套设在第二增磁部件335上,第一增磁部件334、第二增磁部件335分别用于增强第一线圈332、第二线圈333产生的电磁场的磁场强度。优选地,永磁体331优选为钕铁硼永磁体,第一增磁部件334、第二增磁部件335均为铁芯,
由于传动件32与固定件31可转动连接的位置设置在靠近电磁组件33一端的臂上,使得电磁组件33对传动件32的动力臂小于振动板22对传动件32的阻力臂,则振动板22在传动件32带动下移动的距离大于电磁组件33驱动传动件32动的距离,实现了在不增加受话器整体高度的情况下仍能增大振动板22的振幅,也即在保持电磁组件33对传动件32较强的驱动力的前提下增大了振动板22的振幅,灵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其振动发声的原理为:
假若永磁体331靠近第一线圈332的一极性端为N极,则靠近第二线圈333的另一极性端为S极。
在不给第一线圈332、第二线圈333通电状态下,第一线圈332、第二线圈333对永磁体331均无磁场作用力,永磁体331处于平衡状态,振动板22处于水平位置。
在给第一线圈332、第二线圈333通入正向电时,第一线圈332、第二线圈333产生电磁场,则第一线圈332、第二线圈333靠近永磁体331的一端所带的极性相同,假若第一线圈332靠近永磁体331的一端极性为N极,则第二线圈333靠近永磁体331的一端极性也为N极。根据磁场同性相吸异性排斥的原理,永磁体331受到第一线圈332的排斥力以及第二线圈333的吸引力,且方向一致。在二者合力作用下,永磁体331由平衡状态朝向第二线圈333方向运动,在传动件32作用下,竖直部3211向上运动,驱动振动板22由水平位置向上振动。假若永磁体331朝向第二线圈333方向运动的距离为L1,由于传动件32与固定件31可转动连接的位置设置在靠近电磁组件33一端的臂上,根据费力杠杆原理,竖直部3211驱动振动板22向上运动的距离L2大于L1,即实现了振动板向上振动振幅的增大。
在给第一线圈332、第二线圈333通入反向电时,则第一线圈332靠近永磁体331的一端极性为S极,第二线圈333靠近永磁体331的一端极性为S极。根据磁场同性相吸异性排斥的原理,永磁体331受到第一线圈332的吸引力以及第二线圈333的排斥力,且方向一致。在二者合力作用下,永磁体331朝向第一线圈332方向运动,在传动件32作用下,竖直部3211向下运动,驱动振动板22向下振动。假若永磁体331朝向第一线圈332方向运动的距离为L1,由于传动件32与固定件31可转动连接的位置设置在靠近电磁组件33一端的臂上,根据费力杠杆原理,竖直部3211驱动振动板22向下运动的距离L2大于L1,即实现了振动板向下振动振幅的增大。
当振动板22朝向下振动后,停止给第一线圈332、第二线圈333通电,在振动板22自身作用下复位到起始水平位置。
作为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外壳1由仅由第一底面形成的第一壳体11以及由第二底面与侧壁围成的第二壳体12构成。振膜机构2中的固定框21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侧壁的内壁面上。
作为第二个可替换实施方式,外壳1由第一底面与侧壁围成的第一壳体11以及仅由第二底面形成的第二壳体12构成。振膜机构2中的固定框21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侧壁的内壁面上。
作为第三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振膜机构2还可以设置为其它结构形式,如选用与实施例1同样材质的隔板将外壳1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在此隔板上开设至少一个并列圆形、平行条状或其它形状的通孔并覆盖发音膜,也能实现振动发声功能。
作为第四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外壳1的外壁面山还可以不设置出音管15,只要振膜结构2振动时鼓动处于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内的空气运动而发出的声音经出音孔131直接传播出去即可。
作为第五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电磁组件33还可以不设置增磁部件,只要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场能够驱动永磁体331运动即可。
作为第六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线圈的设置方式还可以为其它方式,如线圈的个数可以设置为一个、三个、四个、五个等其它数值,只要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场能够驱动永磁体331运动即可;或者线圈的中轴线与永磁体331的极性端可以不正对设置,将线圈套设在永磁体331外,永磁体331的一极性端固定在第二传动段322的端部,线圈与永磁体331之间预留所需间隙,且线圈产生的电磁场中心与永磁体331产生的固定磁场中心不重合,如图5所示。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其振动发声的原理为:假若永磁体331与第二传动段322相连的一极性端为S极,则永磁体331另一极性端为N极。当给线圈通入电流的大小、方向进行变化时,永磁体331两极性端受到线圈产生的电磁场作用力是不平衡的,将发生偏移而带动传动件32运动,进而驱动振动板22振动。
作为第七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与第二传动段322端部连接的永磁体331也可以替换成第三线圈,通入直流电产生稳定的电磁场与其它的交变电场相互作用而驱动传动件32运动,或者通入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电场与其它永磁体的固定磁场相互作用而驱动传动件32运动,均能够实现振动板22振动。
作为第八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段321不设置相互垂直的竖直部3211和水平部3212,为直线型刚性杆,或者第一传动段321与第二传动段322为一体式直线型刚性杆,只要能够将电磁组件33的驱动力传递给振动板22即可。
作为第九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传动段与第二传动段之间不设置安装通孔323,而是采用扭簧作为传动件32的支撑件,也能实现传动件32的可转动连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