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26940U - 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26940U
CN207726940U CN201721846467.3U CN201721846467U CN207726940U CN 207726940 U CN207726940 U CN 207726940U CN 201721846467 U CN201721846467 U CN 201721846467U CN 207726940 U CN207726940 U CN 207726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earthworm
broken mud
box
treatment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464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成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QINGTAI ORGANIC FERTILIZ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QINGTAI ORGANIC FERTILIZ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QINGTAI ORGANIC FERTILIZ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QINGTAI ORGANIC FERTILIZ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464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26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26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269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包括污泥斗,污泥斗的顶面中央位置设有污泥进孔,污泥进孔两侧连接有振动盘,振动盘内部设有振动棒,污泥斗底部连接有碎泥箱,碎泥箱内部连接有碎泥棒,碎泥棒之间设有碎泥槽,碎泥箱底部连接有增湿管,增湿管底部连接有处理箱,处理箱两侧均连接有填料孔,处理箱内部设有两个蚯蚓引板,处理箱中央设有活动杆,活动杆外侧设有搅动板,处理箱底部连接有通风管,处理箱和通风管之间设有支板,通风管两端设有挡风板,通风管底部连接有出泥孔,通过碎泥棒和碎泥槽间隔设置使污泥形成碎粒或碎片,增大与蚯蚓的接触面积,提高蚯蚓处理效率,处理完成后,打开通风管使泥土与蚯蚓分离,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蚯蚓处理污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中的有机成分主要由被微生物吸附的有机物组成,这些微生物以异养好氧细菌为主,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的功能,但污泥在脱水后微生物生存环境会发生变化,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状态,代谢产物扩散难度大,导致污泥稳定性差,在供氧不足时,极易腐化发臭,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所以目前广泛利用蚯蚓进行污泥处理,其能把不溶性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可利用的有机物,增加微生物活性和基质利用程度,加快污泥降解作用,以进行污泥处理。
目前在我们广泛使用的蚯蚓污泥处理装置,结构单一,结构设计上仅仅遵循着这一原理,但是由于蚯蚓对于生存环境也有一定的湿度和酸碱度的要求,所以设计上忽略了这一机理,导致蚯蚓活性不强,而且蚯蚓与污泥之间接触面积不大,造成处理效果不佳,在处理过后,蚯蚓与泥土的分离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蚯蚓二次利用不多,对于某些考虑到这一问题的装置设计上,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且设备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碎泥棒和碎泥槽间隔设置使得污泥形成一定的碎粒或碎片,增大与蚯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湿管用于调节蚯蚓生活环境的湿度和酸碱度,通过手摇杆带动搅动板搅拌碎粒污泥和蚯蚓的位置,进行充分的发酵工作,处理完成后,打开通风管使蚯蚓往处理箱顶部爬动,达到泥土与蚯蚓分离的目的,整体结构简单易行,增大了蚯蚓处理效率,并达到了成品分离的目的,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实用性较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包括污泥斗,所述污泥斗的顶面中央位置设有污泥进孔,所述污泥进孔两侧连接有振动盘,所述振动盘内部设有振动棒,所述污泥斗底部连接有碎泥箱,所述碎泥箱呈长方体状,所述碎泥箱内部连接有碎泥棒,所述碎泥棒呈正四棱锥状,所述碎泥棒之间设有碎泥槽,所述碎泥槽的宽度为1厘米,且碎泥棒和碎泥槽间隔设置,所述碎泥箱底部连接有增湿管,所述增湿管底部连接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两侧均连接有填料孔,所述处理箱内部设有两个蚯蚓引板,所述处理箱中央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外侧设有搅动板,所述搅动板设于处理箱的内部,所述活动杆穿过处理箱连接有手摇杆,所述处理箱底部连接有通风管,所述处理箱和通风管之间设有支板,所述通风管两端设有挡风板,所述通风管底部连接有出泥孔,所述通风管底部连接有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分别设于出泥孔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斗呈倒梯台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振动盘设于污泥斗的内部,且振动盘和污泥斗内表面直接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蚯蚓引板设于处理箱的两侧,且蚯蚓引板和填料孔直接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动板和活动杆之间相互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振动棒用于使污泥斗内部的污泥以一定的压力进入碎泥箱,碎泥棒和碎泥槽间隔设置使得污泥形成一定的碎粒或碎片,增大与蚯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湿管用于调节蚯蚓生活环境的湿度和酸碱度,填料孔用于补充蚯蚓的量,通过蚯蚓引板进入处理箱内部,通过手摇杆带动搅动板搅拌碎粒污泥和蚯蚓的位置,进行充分的发酵工作,提高处理效率,在处理完成后,打开通风管使蚯蚓往处理箱顶部爬动,达到泥土与蚯蚓分离的目的,随后将泥土排出并开始进行蚯蚓的二次处理污泥过程,整体结构简单易行,增大了蚯蚓处理效率,并达到了成品分离的目的,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泥斗;2-污泥进孔;3-振动盘;4-振动棒;5-碎泥箱;6-碎泥棒;7-碎泥槽;8-增湿管;9-处理箱;10-填料孔;11-蚯蚓引板;12-活动杆;13-搅动板;14-手摇杆;15-通风管;16-支板;17-挡风板;18-出泥孔;19-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发明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包括污泥斗1,所述污泥斗1呈倒梯台状,所述污泥斗1的顶面中央位置设有污泥进孔2,所述污泥进孔2两侧连接有振动盘3,所述振动盘3设于污泥斗1的内部,且振动盘3和污泥斗1内表面直接相连,所述振动盘3内部设有振动棒4,所述污泥斗1底部连接有碎泥箱5,振动棒4用于使污泥斗内部的污泥以一定的压力进入碎泥箱5。
如图1所示,所述碎泥箱5呈长方体状,所述碎泥箱5内部连接有碎泥棒6,所述碎泥棒6呈正四棱锥状,所述碎泥棒6之间设有碎泥槽7,所述碎泥槽7的宽度为1厘米,且碎泥棒6和碎泥槽7间隔设置,碎泥棒6和碎泥槽7间隔设置使得污泥形成一定的碎粒或碎片,增大与蚯蚓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碎泥箱5底部连接有增湿管8,增湿管8用于调节蚯蚓生活环境的湿度和酸碱度,所述增湿管8底部连接有处理箱9。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处理箱9两侧均连接有填料孔10,所述处理箱9内部设有两个蚯蚓引板11,所述蚯蚓引板11设于处理箱9的两侧,且蚯蚓引板11和填料孔10直接相连,填料孔10用于补充蚯蚓的量,通过蚯蚓引板11进入处理箱9内部,所述处理箱9中央设有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外侧设有搅动板13,所述搅动板13设于处理箱9的内部,所述搅动板13和活动杆12之间相互垂直,所述活动杆12穿过处理箱9连接有手摇杆14,通过手摇杆14带动搅动板13搅拌碎粒污泥和蚯蚓的位置,进行充分的发酵工作,提高处理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处理箱9底部连接有通风管15,所述处理箱9和通风管15之间设有支板16,所述通风管15两端设有挡风板17,所述通风管15底部连接有出泥孔18,所述通风管15底部连接有两个支撑架19,所述支撑架19分别设于出泥孔18的两侧,在处理完成后,打开通风管15使蚯蚓往处理箱9顶部爬动,达到泥土与蚯蚓分离的目的,随后将泥土排出并开始进行蚯蚓的二次处理污泥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振动棒用于使污泥斗内部的污泥以一定的压力进入碎泥箱,碎泥棒和碎泥槽间隔设置使得污泥形成一定的碎粒或碎片,增大与蚯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湿管用于调节蚯蚓生活环境的湿度和酸碱度,填料孔用于补充蚯蚓的量,通过蚯蚓引板进入处理箱内部,通过手摇杆带动搅动板搅拌碎粒污泥和蚯蚓的位置,进行充分的发酵工作,提高处理效率,在处理完成后,打开通风管使蚯蚓往处理箱顶部爬动,达到泥土与蚯蚓分离的目的,随后将泥土排出并开始进行蚯蚓的二次处理污泥过程,整体结构简单易行,增大了蚯蚓处理效率,并达到了成品分离的目的,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实用性较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5)

1.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包括污泥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斗(1)的顶面中央位置设有污泥进孔(2),所述污泥进孔(2)两侧连接有振动盘(3),所述振动盘(3)内部设有振动棒(4),所述污泥斗(1)底部连接有碎泥箱(5),所述碎泥箱(5)呈长方体状,所述碎泥箱(5)内部连接有碎泥棒(6),所述碎泥棒(6)呈正四棱锥状,所述碎泥棒(6)之间设有碎泥槽(7),所述碎泥槽(7)的宽度为1厘米,且碎泥棒(6)和碎泥槽(7)间隔设置,所述碎泥箱(5)底部连接有增湿管(8),所述增湿管(8)底部连接有处理箱(9),所述处理箱(9)两侧均连接有填料孔(10),所述处理箱(9)内部设有两个蚯蚓引板(11),所述处理箱(9)中央设有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外侧设有搅动板(13),所述搅动板(13)设于处理箱(9)的内部,所述活动杆(12)穿过处理箱(9)连接有手摇杆(14),所述处理箱(9)底部连接有通风管(15),所述处理箱(9)和通风管(15)之间设有支板(16),所述通风管(15)两端设有挡风板(17),所述通风管(15)底部连接有出泥孔(18),所述通风管(15)底部连接有两个支撑架(19),所述支撑架(19)分别设于出泥孔(18)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斗(1)呈倒梯台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盘(3)设于污泥斗(1)的内部,且振动盘(3)和污泥斗(1)内表面直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引板(11)设于处理箱(9)的两侧,且蚯蚓引板(11)和填料孔(10)直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板(13)和活动杆(12)之间相互垂直。
CN201721846467.3U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26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6467.3U CN207726940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6467.3U CN207726940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26940U true CN207726940U (zh) 2018-08-14

Family

ID=63086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4646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26940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269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5977A (zh) * 2018-10-29 2019-01-1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污水处理后污泥循环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5977A (zh) * 2018-10-29 2019-01-1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污水处理后污泥循环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CN109205977B (zh) * 2018-10-29 2021-12-2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污水处理后污泥循环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19584U (zh) 一种中药材加工烘干装置
CN207726940U (zh) 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装置
CN205389733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花卉种植用培养箱
CN206238077U (zh) 一种种鸡养殖设备
CN207802912U (zh) 活体蔬菜的培育架
CN204499154U (zh) 一种海产品养殖池供氧系统
CN206680319U (zh) 一种移动式重金属水处理器
CN108703019A (zh) 一种灵芝的密封栽培箱及其栽培方法
CN207860217U (zh) 一种用于生猪养殖的搬运车装置
CN207193304U (zh) 一种贴壁细胞专用培养瓶
CN203968974U (zh) 一种养鱼池塘混养牛蛙的网箱装置
CN206978242U (zh) 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水培装置
CN207193299U (zh) 一种培养dc‑cik细胞用培养瓶
CN207143235U (zh) 一种微生物纯培养装置
CN109956631A (zh) 一种养殖蚯蚓处理污泥的设备
CN211473519U (zh) 一种粪尿分集无水微生物发酵公厕
CN208080215U (zh) 一种自发电快速通风换气的猪舍
CN107439223A (zh) 一种水培用食用菌培植设备
CN209533850U (zh) 一种混凝土剔凿机
CN206481566U (zh) 一种园林松土机
CN206641064U (zh) 一种防光污染的通风植物培养架
CN206232500U (zh) 污水处理池加盖装置
CN206181894U (zh) 一种牡丹培育架
CN206506895U (zh) 一种铁皮石斛保存装置
CN206586003U (zh) 一种抽拉式蘑菇养殖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4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