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07149U - 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07149U
CN207707149U CN201721898346.3U CN201721898346U CN207707149U CN 207707149 U CN207707149 U CN 207707149U CN 201721898346 U CN201721898346 U CN 201721898346U CN 207707149 U CN207707149 U CN 207707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air bag
side wall
organ
hollow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9834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72189834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07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07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07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涉及器官转运袋。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包括一袋体,袋体包括一底部、一侧壁,侧壁上部设有一用于闭合转运袋的抽绳;底部的横截面呈圆形,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等间距排布在底部的下表面,第一气囊呈半球状;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第二气囊,第二气囊等间距排布在侧壁的外表面,第二气囊呈半球状;第一气囊的体积大于第二气囊的体积,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内均填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理盐水中的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的器官转运袋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气囊,可以有效的缓冲冰冻伤害及撞击伤害,转运袋的气囊为间断的半球状气囊,使器官转运袋的形状具有一定的可变性,适应更多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器官转运袋。
背景技术
现有的器官转运袋是单纯的无菌储存袋,器官在转运袋中容易受冻伤、撞击等损伤,器官转运袋中的局部温度变化较大,且无法监测。实际使用时用两层普通转运袋中间装入部分器官保存液提供部分缓冲,但灌注液可流动,经常使器官直接接触冰块造成冻伤,或者发生撞击造成机械性损伤,使器官失去使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包括一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包括一底部、一侧壁,所述侧壁上部设有一用于闭合转运袋的抽绳;
所述底部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等间距排布在所述底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气囊呈半球状;
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等间距排布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气囊呈半球状;
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气囊的体积,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内均填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理盐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在3cm²~5 cm²之间,所述第二气囊的体积在1 cm²~2 cm²之间;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气囊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c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气囊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5cm。
所述侧壁的上方设有一橡胶制成的提手。
所述侧壁采用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包括一内层、一外层,所述内层设置在外层内侧,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所述外层上;
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设有第一中空腔,所述第一中空腔呈环状,所述第一中空腔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抽绳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腔内,所述抽绳的两端自所述开口处伸出。
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设有第二中空腔,所述第二中空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腔下方,所述第二中空腔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第二中空腔的高度不小于所述侧壁的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二中空腔内填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理盐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侧壁的外侧还安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一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一无线信号发射装置;
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均安装在一壳体内。
所述壳体一侧设有至少三个通孔,三个所述通孔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通孔处安有防水透气膜,所述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通孔处。
本实用新型的器官转运袋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气囊,可以有效的缓冲冰冻伤害及撞击伤害,转运袋的气囊为间断的半球状气囊,使器官转运袋的形状具有一定的可变性,适应更多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包括一袋体,袋体包括一底部4、一侧壁1,侧壁上部设有一用于闭合转运袋的抽绳3;底部的横截面呈圆形,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第一气囊5,第一气囊等间距排布在底部的下表面,第一气囊呈半球状;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第二气囊2,第二气囊等间距排布在侧壁的外表面,第二气囊呈半球状;第一气囊的体积大于第二气囊的体积,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内均填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理盐水中的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的器官转运袋的底部、侧壁上设有气囊,可以有效的缓冲冰冻伤害及撞击伤害,转运袋的气囊为间断的半球状气囊,使器官转运袋的形状具有一定的可变性,适应更多的要求。
二氧化碳的热传导系数为0.015W/m·k,导热性较差,将其冲入气泡垫中,既可以减轻器官的撞击损伤,又可以维持保存袋内的温度稳定,不会因保存袋外局部冰块温度过低而产生冻伤。生理盐水,是指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基本相等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大致是0摄氏度,生理盐水的冰点为-1.35摄氏度,在冰水混合物中呈液态。当器官转运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后,通过此设计减少产生损伤的可能。在使用前,需经过环氧乙烷无菌处理,做成无菌的器官缓冲转运袋。
第一气囊的体积在3cm²~5 cm²之间,第二气囊的体积在1 cm²~2 cm²之间;相邻两个第一气囊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cm,相邻两个第二气囊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5cm。保证缓冲效果以及袋体变形的能力。
侧壁的上方设有一提手。提手采用橡胶制成。便于使用者携带。橡胶具有一定弹性,避免碰撞同时便于从冰水混合物中取出。
侧壁采用双层结构,双层结构包括一内层、一外层,内层设置在外层内侧,第二气囊设置在外层上;外层与内层之间设有第一中空腔,第一中空腔呈环状,第一中空腔的一侧设有开口,抽绳设置在第一中空腔内,抽绳的两端自开口处伸出。便于收紧抽绳,闭合袋体。
外层与内层之间设有第二中空腔,第二中空腔设置在第一中空腔下方,第二中空腔的横截面呈圆环状,第二中空腔的高度不小于侧壁的高度的三分之二,第二中空腔内填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理盐水中的至少一种。增加减少碰撞的能力,避免损伤。
侧壁的外侧还安有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一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连接一无线信号发射装置;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均安装在一壳体内。通过在转运袋中安装远程温度传感器,可通过无线信号发射装置与手机相连,记录器官转运过程中袋体内的温度变化,超过允许范围利用手机发出警报。此设计为此过程提供了物理基础。还包括一为温度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无线信号发射装置提供电能的蓄电池,蓄电池设置在壳体内。
壳体一侧设有至少三个通孔,三个通孔等间距设置在壳体的表面,通孔处安有防水透气膜,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设置在靠近通孔处。以提高无线信号发射装置信号传输的能力。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7)

1.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包括一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包括一底部、一侧壁,所述侧壁上部设有一用于闭合转运袋的抽绳;
所述底部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等间距排布在所述底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气囊呈半球状;
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三个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等间距排布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气囊呈半球状;
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气囊的体积,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内均填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理盐水中的至少一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在3cm²~5 cm²之间,所述第二气囊的体积在1 cm²~2 cm²之间;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气囊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c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气囊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5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上方设有一橡胶制成的提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采用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包括一内层、一外层,所述内层设置在外层内侧,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所述外层上;
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设有第一中空腔,所述第一中空腔呈环状,所述第一中空腔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抽绳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腔内,所述抽绳的两端自所述开口处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设有第二中空腔,所述第二中空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腔下方,所述第二中空腔的横截面呈圆环状,所述第二中空腔的高度不小于所述侧壁的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二中空腔内填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理盐水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外侧还安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一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一无线信号发射装置;
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均安装在一壳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设有至少三个通孔,三个所述通孔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通孔处安有防水透气膜,所述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通孔处。
CN201721898346.3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 Active CN207707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8346.3U CN207707149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8346.3U CN207707149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07149U true CN207707149U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53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98346.3U Active CN207707149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0714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0967A (zh) * 2018-09-05 2018-12-14 郑州久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链用器官保存装置
WO2021026614A1 (en) 2019-08-15 2021-02-18 Iishield Pty Ltd An insulating medical device for protecting a graft for transplant
CN114667995A (zh) * 2020-12-24 2022-06-28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脏器容纳容器
CN117796389A (zh) * 2024-03-01 2024-04-02 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康复医学研究所) 一种泌尿科用人体脏器组织保藏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0967A (zh) * 2018-09-05 2018-12-14 郑州久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链用器官保存装置
WO2021026614A1 (en) 2019-08-15 2021-02-18 Iishield Pty Ltd An insulating medical device for protecting a graft for transplant
EP4013225A4 (en) * 2019-08-15 2023-09-13 Iishield Pty Ltd MEDICAL INSULATING DEVICE TO PROTECT A GRAFT FOR A GRAFT
CN114667995A (zh) * 2020-12-24 2022-06-28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脏器容纳容器
EP4018827A1 (en) * 2020-12-24 2022-06-29 SCREEN Holdings Co., Ltd. Organ container
CN117796389A (zh) * 2024-03-01 2024-04-02 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康复医学研究所) 一种泌尿科用人体脏器组织保藏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07149U (zh) 一种防冻伤器官转运袋
US20120165910A1 (en) Cold compress for therapeutic cooling
US20080119916A1 (en) Cold Compress for Therapeutic Cooling
CN201634086U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蓄冷容器的便携式保温箱
CN203555038U (zh) 抽屉式甲鱼低温保活箱
US20100125317A1 (en) Long-Action Cold Pack Structure
CN206384375U (zh) 一种便携式冷藏运输箱
CN205345770U (zh) 一种用于野外救治的便携式智能血液保存箱
CN204568405U (zh) 一种低温保存试管架转运盒
CN205073114U (zh) 一种医用护理电子冰帽
CN206606565U (zh) 疫苗保温箱
CN208425833U (zh) 一种快速降温的杯子
CN109178564A (zh) 一种便携式野外血液保存装置
US20210145621A1 (en) Smart Custom Orthotic
CN211739605U (zh) 一种医学麻醉专用工具药箱
CN207208965U (zh) 一种免疫细胞包装装置
CN206540348U (zh) 一种便携式冷藏箱
CN202982675U (zh) 一种保温防摔奶瓶套
CN104973340B (zh) 用于灾害救援的移动药房
CN203841829U (zh) 液氮型股骨头坏死模型冷冻仪
CN206782457U (zh) 一种真空检测装置的塑料真空冷藏箱
CN203100316U (zh) 便携式疫苗冷藏箱
CN202499405U (zh) 新型生物药携带包
CN207566158U (zh) 一种蓄冷梯形疫苗使用盒
CN206576154U (zh) 干细胞制剂保存运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Zhijun

Inventor after: Wei Lin

Inventor after: Chen Xiaojie

Inventor after: Qu Wei

Inventor after: Zeng Zhigui

Inventor before: Zhu Zhi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