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02553U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02553U
CN207702553U CN201721790633.2U CN201721790633U CN207702553U CN 207702553 U CN207702553 U CN 207702553U CN 201721790633 U CN201721790633 U CN 201721790633U CN 207702553 U CN207702553 U CN 207702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ulating valve
water heater
heat
condensation wat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906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春
王利宏
林正春
徐涯乐
刘慧�
李文杰
邱业武
黄雯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HPS Dongfang Boi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HPS Dongfang Boi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HPS Dongfang Boi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HPS Dongfang Boil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906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02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02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02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凝结水泵、第一凝结水加热器、第二凝结水加热器、第三凝结水加热器、给水调节阀和汽包,在给水调节阀和凝结水泵之间设置有循环部,循环部包括循环阀和循环泵,其特征是:还设置有一端连接第一凝结水加热器出口端的第一供热水调节阀和一端连接第二凝结水加热器出口端的第二供热水调节阀。本申请具有以下特点:符合各种热用户需求,并能提高锅炉机组的出力。

Description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余热锅炉尾部的供热系统,尤其适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中余热锅炉尾部低温余热利用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和公众对环境保护日益关注和重视,对于发电机组中锅炉的烟气排放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近十多年来国内燃气轮机发电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以其高效率、低排放、运行特性灵活等优势,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联合循环机组投入市场。为进一步提高联合循环机组效率,市场上大量机组采用了冷热电联供方案,利用天然气燃料烟气成分含硫量较低的特点,有效降低余热锅炉排烟温度,充分利用余热锅炉尾部低温烟气的余热换热对外提供热水供热。
现有的联合循环机组普遍采用的供热方案(见图1)是余热锅炉凝结水加热器的出口引出供热水后,再与外部的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实现锅炉的对外供热。热用户一般对供热水温度有要求,如制冷站用户水温要求约80℃,燃气轮机机组的天然气露点加热器用户水温要求约60℃等。然而,余热锅炉凝结水加热器出口引出的热水达到160℃左右,因此需引入大量的凝结水泵出口的约35℃的冷水进行减温后,才能满足热用户A需求。
由此可见,现有的这种余热锅炉供热方案存在着以下的缺陷:
余热锅炉对外供热水需将加热高温水再进行减温,这样浪费了凝结水加热器出口品质较高的热水,而且凝结水加热器中水温越高,作为管内工质的水与管外烟气之间的换热温差越小,提升管内工质水需要布置更多的受热面,这样就降低了锅炉出力,也增加了凝结水加热器的金属耗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符合热用户A需求,并能提高锅炉机组的出力的余热锅炉尾部供热系统。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凝结水泵、第一凝结水加热器、第二凝结水加热器、第三凝结水加热器、给水调节阀和汽包,在给水调节阀和凝结水泵之间设置有循环部,循环部包括循环阀和循环泵,其特征是:还设置有一端连接第一凝结水加热器出口端的第一供热水调节阀和一端连接第二凝结水加热器出口端的第二供热水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供热水调节阀和/或所述的第二供热水调节阀连接流量计和/或热电偶。
本申请具有以下特点: 符合各种热用户需求,并能提高锅炉机组的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供热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供热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申请的解释而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2,烟气C从左侧进入锅炉,锅炉给水B从右侧进入锅炉,凝结水泵10出口端连接第一凝结水加热器11入口端,第一凝结水加热器11出口端连接第二凝结水加热器12入口端,第二凝结水加热器12出口端连接第三凝结水加热器13入口端,第三凝结水加热器13出口端连接给水调节阀5入口端,给水调节阀5出口端连接低压汽包6,第一凝结水加热器11出口端引出一管路与第一供热调节阀7入口端连接,第一供热调节阀7出口端连接供热水流量计3入口端,第二凝结水加热器12出口端引出一管路与第二供热调节阀8入口端连接,第二供热调节阀8出口端连接供热水流量计3入口端,具有开度调节的调节阀的第一供热调节阀7和第二供热调节阀8的热水流量由流量计3监测,余热锅炉在设计初始,根据热用户A最低和最高温度的热水需求,将凝结水加热器分三个模块,从第一凝结水加热器11出口和第二凝结水加热器12出口引出供热水管路,分别对应最低温度热水和最高温度热水,通过两个管路上第一供热调节阀7、第二供热调节阀8、流量计3和调节阀出口端管路上的热电偶9联锁控制,调节对外供热水的流量和温度,通过换热器2传送给热用户A。
还设置有循环部4,循环部4包括一端连接给水调节阀5入口端的循环泵41和一端连接循环泵41且另一端连接凝结水泵10出口端的循环调节阀42。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热用户A需要第一凝结水加热器11出口端的热水需求时,大约在60°左右,打开第一供热水调节阀7,关闭第二供热水调节阀8,通过对第一供热水调节阀7与流量计3联锁控制,调节锅炉的供热水量。
当热用户A需要第二凝结水加热器12出口端的热水需求时,大约在80°左右,关闭第一供热水调节阀7,打开第二供热水调节阀8,通过对第二供热水调节阀8与流量计3联锁控制,调节锅炉的供热水量。
当热用户A对供热需求变化时,当需求的温度较低时,先打开第一供热水调节阀7,再打开并调节第二供热水调节阀8的热水流量,热电偶9监测第一供热水调节阀7和第二供热水调节阀8的混合热水的温度,若为热用户A需求的温度,混合热水通过换热器2传送给热用户A,若不是热用户A需求的温度,混合热水流入第一凝结水加热器11中,循环利用;当需求的温度较高时,先打开第二供热水调节阀8,再打开并调节第一供热水调节阀7的热水流量,热电偶9监测第一供热水调节阀7和第二供热水调节阀8的混合热水的温度,若为热用户A需求的温度,混合热水通过换热器2传送给热用户A,若不是热用户A需求的温度,混合热水流入第一凝结水加热器11中,循环利用,供热系统可灵活方便的调节锅炉的供热水温度和流量,整个供热系统无需进行减温水操作,提高了进入锅炉的给水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锅炉机组的出力。
本申请中有关左、右等位置关系的说明都是依据实施例的附图来描述的。
凡是本申请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形或者组合,应认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凝结水泵、第一凝结水加热器、第二凝结水加热器、第三凝结水加热器和给水调节阀,在给水调节阀和凝结水泵之间设置有循环部,循环部包括循环阀和循环泵,其特征是:还设置有一端连接第一凝结水加热器出口端的第一供热水调节阀和一端连接第二凝结水加热器出口端的第二供热水调节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供热水调节阀和/或所述的第二供热水调节阀连接流量计和/或热电偶。
CN201721790633.2U 2017-12-20 2017-12-2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 Active CN207702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0633.2U CN207702553U (zh) 2017-12-20 2017-12-2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0633.2U CN207702553U (zh) 2017-12-20 2017-12-2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02553U true CN207702553U (zh) 2018-08-07

Family

ID=63027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90633.2U Active CN207702553U (zh) 2017-12-20 2017-12-2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025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9338A (zh) 一种调节供热与发电的背压机联合系统及方法
CN107013900A (zh) 一种用凝结水为介质的锅炉空气预热装置及其预热方法
CN204987534U (zh) 一种太阳能涡流制冷系统
CN104653241A (zh)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205744156U (zh) 一种烟气余热加热天然气燃料系统
CN206694081U (zh)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回热系统
CN107816732A (zh) 一种空预器冷端壁温调节装置及方法
CN105841177B (zh) 低温废气的脱硫脱硝洁净排放系统
CN207702553U (zh)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
CN100520268C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脱硫用烟气—烟气热管换热器
CN102494329B (zh) 锅炉烟气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CN205048411U (zh) 燃气锅炉
CN107300233A (zh) 一种环保节能的热水装置
CN208154872U (zh) 热水倒串联直燃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105698162A (zh) 一种利用给水调节磨煤机进口风温的系统及方法
CN105066093A (zh) 燃气锅炉
CN209469458U (zh) 一种背压式供热汽轮机节能调节系统
CN210398970U (zh) 高效脱白冷凝锅炉系统
CN204987057U (zh) 一种磨煤机节能调温回热系统
CN103438417B (zh) 能产生蒸汽和热风的复合式锅炉
CN107676841B (zh) 一种用于加热不同压力热网水的烟气余热回收方法
CN108168074A (zh) 一种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供热系统的热水调节方法
CN209386263U (zh) 一种辅助加热的固体储热系统
CN203431900U (zh) 电站锅炉冷烟暖风装置
CN206514282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风机汽电联驱小机冷端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eng Chun

Inventor after: Wang Lihong

Inventor after: Lin Zhengchun

Inventor after: Xu Yale

Inventor after: Liu Hui

Inventor after: Li Wenjie

Inventor after: Qiu Yewu

Inventor after: Huang Feifei

Inventor before: Zheng Chun

Inventor before: Wang Lihong

Inventor before: Lin Zhengchun

Inventor before: Xu Yale

Inventor before: Liu Hui

Inventor before: Li Wenjie

Inventor before: Qiu Yewu

Inventor before: Huang We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