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02435U - 常压卧式锅炉 - Google Patents
常压卧式锅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02435U CN207702435U CN201721919292.4U CN201721919292U CN207702435U CN 207702435 U CN207702435 U CN 207702435U CN 201721919292 U CN201721919292 U CN 201721919292U CN 207702435 U CN207702435 U CN 2077024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flue
- tube sheet
- tube
- f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常压卧式锅炉。常压卧式锅炉包括筒体、炉胆、多个第一火管、多个第二火管和出烟管;炉胆位于所述筒体内,第一端用于连接燃烧器,第二端设有密封板;多个第一火管与炉胆并排设置,且位于所述炉胆的侧面;每个第一火管的第一端均与炉胆的内腔相连通;多个第二火管与炉胆并排设置,且位于炉胆的上方;各个第二火管的第一端与各个第一火管的第二端相连通;出烟管的第一端与各个第二火管的第二端相连通,且第二端用于连接废气处理设备;炉胆、各个第一火管、各个第二火管和筒体之间的空隙内用于盛放液体。该常压卧式锅炉整体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提高热量利用率,减小热能损失,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常压卧式锅炉。
背景技术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传统的工业锅炉也是以燃煤为燃料,但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难以满足节能减排和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由于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严重的雾霾天气和其他环境污染事件,使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能源结构也进行了调整,以石油或者天然气取代燃煤,因此锅炉行业也相应的进行了改进和研发,大力发展燃油或燃气锅炉。
但目前常见的燃油或燃气锅炉,热效率较低,一般为88%至91%,排烟温度高达220℃至260℃,热量损失大、能耗高,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改善锅炉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成为技术人员的研发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常压卧式锅炉,结构紧凑,能源利用率高,节约资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常压卧式锅炉,包括:
筒体;
中空的炉胆,位于所述筒体内,且长度方向与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炉胆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燃烧器,且第二端设有密封板;
多个第一火管,位于所述筒体内,且与所述炉胆并排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各个所述第一火管位于所述炉胆的侧面;每个所述第一火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炉胆的内腔相连通;
多个第二火管,位于所述筒体内,且与所述炉胆并排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各个所述第二火管位于所述炉胆的上方;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第一端与各个所述第一火管的第二端相连通;和
出烟管,第一端与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第二端相连通,且第二端用于连接废气处理设备;
所述炉胆、各个所述第一火管、各个所述第二火管和所述筒体之间的空隙内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
进一步的,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
第一管板,位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炉胆的第一端、各个所述第一火管的第二端和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第一端,均穿设于所述第一管板上;和
第二管板,位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炉胆的第二端和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第二端均穿设于所述第二管板上;
所述第一管板、所述第二管板和所述筒体构成加热腔体;所述炉胆的中部、各个所述第一火管的中部和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中部、均位于所述加热腔体内,且空隙间盛放液体。
进一步的,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
第一面板,位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管板并排设置,且位于靠近所述筒体的端部的一侧;所述炉胆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面板上;
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筒体构成回流腔体;各个所述第一火管的第二端和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第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回流腔体内。
进一步的,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
底板,长度方向与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板密封连接;和
第二面板,位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二管板并排设置,并位于靠近所述筒体的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面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且顶端与所述筒体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管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筒体构成出烟腔体;所述出烟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烟腔体相连通。
进一步的,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
进水管,位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第一端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水源;所述进水管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管板;
出水管,位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第一端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用水设备;所述出水管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管板;和
通气管,位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第一端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通外界空气;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之间。
进一步的,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
用于过滤杂质和水垢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
进一步的,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
排污管,位于所述筒体的底部,且第一端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排污阀;所述排污管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和
补水管,位于所述筒体的底部,且第一端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补水泵;所述补水管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
进一步的,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
用于检测水温的水温检测装置和用于检测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
所述水温检测装置的探头和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的探头,均位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
进一步的,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
壳体;所述筒体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
保温层,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且与所述壳体紧密贴合;和
用于支撑所述壳体的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炉胆的密封板上设有观察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炉胆、多个第一火管和多个第二火管均位于筒体内,且炉胆、各个第一火管、各个第二火管和筒体之间的空隙内盛放待加热液体。炉胆的第一端连接燃烧器,燃油或天然气被点燃后、高温烟气从炉胆的第一端流至第二端,即第一回程;然后烟气从炉胆的第二端进入各个第一火管的第一端,从第一火管的第一端回流至第一火管的第二端,即第二回程;再然后烟气从各个第一火管的第二端进入各个第二火管的第一端,再从第二火管的第一端流至第二火管的第二端,即第三回程。
高温烟气通过三个回程的流动,将液体加热,最后沿出烟管排至废气处理设备。各个第一火管位于炉胆的侧面,各个第二火管位于炉胆的上方,整体结构紧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的常压卧式锅炉整体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节约板材,而且高温烟气在筒体内的流动距离长、停留时间久,提高热量利用率,减小热能损失,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体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体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体的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筒体,11-第一管板,12-第二管板,13-第一面板,14-底板,15-第二面板,20-炉胆,21-密封板,211-观察窗,30-第一火管,40-第二火管,50-出烟管,60-进水管,61-出水管,62-通气管,63-排污管,64-补水管,65-水温检测装置,66-水位检测装置,71-壳体,7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常压卧式锅炉,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常压卧式锅炉包括筒体10、中空的炉胆20、多个第一火管30、多个第二火管40和出烟管50。炉胆20位于筒体10内,且长度方向与筒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炉胆2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燃烧器,且第二端设有密封板21。多个第一火管30位于筒体10内,且与炉胆20并排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各个第一火管30位于炉胆20的侧面。每个第一火管30的第一端,均与炉胆20的内腔相连通。多个第二火管40位于筒体10内,且与炉胆20并排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各个第二火管40位于炉胆20的上方。各个第二火管40的第一端与各个第一火管30的第二端相连通。出烟管50的第一端与各个第二火管40的第二端相连通,且第二端用于连接废气处理设备。炉胆20、各个第一火管30、各个第二火管40和筒体10之间的空隙内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
本实施例中,筒体10和炉胆20均呈圆筒状,且水平设置,结合图1所示,左侧为筒体10的第一端,右侧为筒体10第二端。左侧为炉胆20的第一端,右侧为炉胆20的第二端。但炉胆20的轴线与筒体10的轴线不重合,图2为图1的左视图,结合图2所示,炉胆20位于筒体10的右下方。各个第一火管30与炉胆20平行设置,结合图1和图2所示,炉胆20的第二端为各个第一火管30的第一端,炉胆20的第一端为各个第一火管30的第二端。结合图1所示,左侧为各个第二火管40的第一端,右侧为各个第二火管40的第二端。
炉胆20的第一端连接燃烧器,燃油或天然气被点燃后、高温烟气从炉胆20的第一端流至第二端,即第一回程;然后烟气从炉胆20的第二端进入各个第一火管30的第一端,从第一火管30的第一端回流至第一火管30的第二端,即第二回程;再然后烟气从各个第一火管30的第二端进入各个第二火管40的第一端,再从第二火管40的第一端流至第二火管40的第二端,即第三回程。
高温烟气通过三个回程的流动,将液体加热,最后沿出烟管50排至废气处理设备。各个第一火管30位于炉胆20的侧面,结合图2所示,多个第一火管30排列成螺旋线的形状,各个第二火管40位于炉胆20的上方,整体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节约制作板材。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第一管板11和第二管板12。第一管板11位于筒体10的第一端,且与筒体10的内侧壁密封连接。炉胆20的第一端、各个第一火管30的第二端和各个第二火管40的第一端,均穿设于第一管板11上。第二管板12位于筒体10的第二端,且与筒体10的内侧壁密封连接。炉胆20的第二端和各个第二火管40的第二端均穿设于第二管板12上。第一管板11、第二管板12和筒体10构成加热腔体。炉胆20的中部、各个第一火管30的中部和各个第二火管40的中部、均位于所述加热腔体内,且空隙间盛放液体。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板11和第二管板12均为圆板,且直径与筒体10的内径一致,且轴线与炉胆20、第一火管30和第二火管40的轴线相平行。结合图3所示,第一管板11位于左侧,第二管板12位于右侧。炉胆20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管板11和第二管板12,各个第二火管40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管板11和第二管板12。结合图4所示,各个第一火管30的一端与炉胆20的内腔连通,另一端穿过第一管板11。第一管板11和第二管板12对炉胆20、各个第一火管30和各个第二火管40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
优选的,结合图4所示,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导流壳,所述导流壳位于筒体10内,且与炉胆20的第二端的腔体相连通。各个第一火管30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流壳相连通。因此炉胆20内的高温烟气流入导流壳,再从各个第一火管30的左端进入第一火管30。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第一面板13。第一面板13位于筒体10的第一端,且与筒体10的内侧壁密封连接。第一面板13与第一管板11并排设置,且位于靠近筒体10的端部的一侧。炉胆20的第一端穿设于第一面板13上。第一面板13、第一管板11和筒体10构成回流腔体。各个第一火管30的第二端和各个第二火管40的第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回流腔体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面板13为圆板,且直径与筒体10的内径一致,且轴线与炉胆20的轴线相平行。结合图3所示,第一面板13位于第一管板11的左侧,炉胆20的第一端穿过第一面板13。结合图4所示,第一面板13、第一管板11和筒体10构成封闭的回流腔体,各个第一火管30的右端和各个第二火管40的右端均延伸至所述回流腔体内,因此各个第一火管30中的高温烟气从第一火管30的左端流至右端后,进入回流腔体,再从各个第二火管40的右端进入第二火管40。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底板14和第二面板15。底板14长度方向与筒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一端与第二管板12密封连接。第二面板15位于筒体10的第二端,且与第二管板12并排设置,并位于靠近筒体10的端部的一侧。第二面板15的底端与底板14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且顶端与筒体10密封连接。第二管板12、底板14、第二面板15和筒体10构成出烟腔体。出烟管50的第一端与所述出烟腔体相连通。
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板14水平设置,左端与第二管板12密封连接,前后两侧与筒体10密封连接,右端与竖直设置的第二面板15密封连接,且第二面板15的周向边缘与筒体10密封连接,因此第二管板12、底板14、第二面板15和筒体10构成封闭的出烟腔体。各个第二火管40中的高温烟气从右端流入出烟腔体内,再从出烟管50的底端排至废气处理设备。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进水管60、出水管61和通气管62。进水管60位于筒体10的顶部,且第一端穿过筒体10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水源。进水管60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第一管板11和第二管板12之间,且靠近第二管板12。出水管61位于筒体10的顶部,且第一端穿过筒体10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用水设备。出水管61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第一管板11和第二管板12之间,且靠近第一管板11。通气管62位于筒体10的顶部,且第一端穿过筒体10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通外界空气。通气管62位于进水管60和出水管61之间。
结合图3所示,进水管60位于筒体10的右端,出水管61位于筒体10的左端。液体从右端的进水管60流入左端的出水管61,液体流动的方向与炉胆20中高温烟气的流动方向相反,由于烟气在流动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因此水流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相反能够使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换热效果不断增强,提高加热效率。
通气管62使筒体10的腔体与外界空气相连通,使筒体10内部处于常压状态,避免筒体10内部压力逐渐增大引发爆炸事故。另外,当进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筒体10内的水位过高时,可以从通气管62处溢流。
具体的,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用于过滤杂质和水垢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进水管60上。过滤装置优选滤芯式过滤器,将进水中的杂质和水垢过滤干净后再进入筒体10的内腔中,避免长期使用后,杂质和水垢在筒体10的内侧壁、炉胆20的外侧壁、第一火管30的外侧壁或者第二火管40的外侧壁沉淀,占用液体的换热空间,而且容易腐蚀管壁。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排污管63和补水管64。排污管63位于筒体10的底部,且第一端穿过筒体10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排污阀。排污管63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第一管板11和第二管板12之间。补水管64位于筒体10的底部,且第一端穿过筒体10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补水泵。补水管64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第一管板11和第二管板12之间。
当使用一段时间后,锅炉需要清理或维修,此时打开排污阀,筒体10内存留的液体及水垢等杂质沿排污管63排出。当排水速度大于进水速度、筒体10内的水位下降至报警值时,打开补水泵,能够通过补水管64向筒体10内补充液体,平衡水位。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用于检测水温的水温检测装置65和用于检测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66。水温检测装置65的探头和水位检测装置66的探头,均位于筒体10的顶部,且穿过筒体10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
优选的,水温检测装置65和水位检测装置66与燃烧器相连。当水温检测装置65的探头检测到水温高于设定值时,燃烧器停机;当水温低于设定值时,燃烧器持续燃烧。当水位检测装置66的的探头检测到水位高于设定值时,通过通气管62溢流,当水位低于设定值时,燃烧器停机,防止筒体10的侧壁被过度加热,造成设备损坏。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5和图6所示,常压卧式锅炉还包括壳体71、保温层和用于支撑壳体71的底座72。筒体10位于壳体71的内腔中。保温层位于壳体71的内侧面,且与壳体71紧密贴合。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炉胆20的密封板21上设有观察窗211,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观察窗211观察炉胆20内的火焰燃烧情况。
本方案中的常压卧式锅炉整体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节约板材,而且高温烟气在筒体内的流动距离长、停留时间久,提高热量利用率,减小热能损失,节约能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常压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
中空的炉胆,位于所述筒体内,且长度方向与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炉胆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燃烧器,且第二端设有密封板;
多个第一火管,位于所述筒体内,且与所述炉胆并排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各个所述第一火管位于所述炉胆的侧面;每个所述第一火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炉胆的内腔相连通;
多个第二火管,位于所述筒体内,且与所述炉胆并排设置;在竖直方向上,各个所述第二火管位于所述炉胆的上方;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第一端与各个所述第一火管的第二端相连通;和
出烟管,第一端与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第二端相连通,且第二端用于连接废气处理设备;
所述炉胆、各个所述第一火管、各个所述第二火管和所述筒体之间的空隙内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管板,位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炉胆的第一端、各个所述第一火管的第二端和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第一端,均穿设于所述第一管板上;和
第二管板,位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炉胆的第二端和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第二端均穿设于所述第二管板上;
所述第一管板、所述第二管板和所述筒体构成加热腔体;所述炉胆的中部、各个所述第一火管的中部和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中部、均位于所述加热腔体内,且空隙间盛放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压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面板,位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管板并排设置,且位于靠近所述筒体的端部的一侧;所述炉胆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面板上;
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筒体构成回流腔体;各个所述第一火管的第二端和各个所述第二火管的第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回流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压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板,长度方向与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板密封连接;和
第二面板,位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二管板并排设置,并位于靠近所述筒体的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面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且顶端与所述筒体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管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筒体构成出烟腔体;所述出烟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烟腔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压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水管,位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第一端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水源;所述进水管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管板;
出水管,位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第一端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用水设备;所述出水管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管板;和
通气管,位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第一端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通外界空气;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常压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过滤杂质和水垢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压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污管,位于所述筒体的底部,且第一端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排污阀;所述排污管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和
补水管,位于所述筒体的底部,且第一端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第二端用于连接补水泵;所述补水管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常压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检测水温的水温检测装置和用于检测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
所述水温检测装置的探头和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的探头,均位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且穿过所述筒体延伸至所述加热腔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所述筒体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
保温层,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且与所述壳体紧密贴合;和
用于支撑所述壳体的底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常压卧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胆的密封板上设有观察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19292.4U CN207702435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常压卧式锅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19292.4U CN207702435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常压卧式锅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02435U true CN207702435U (zh) | 2018-08-07 |
Family
ID=63030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919292.4U Active CN207702435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常压卧式锅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02435U (zh) |
-
2017
- 2017-12-29 CN CN201721919292.4U patent/CN2077024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57989U (zh) | 一种新型燃气热水器 | |
CN205090598U (zh) | 一种立式水火管结构的燃煤粉热水锅炉 | |
CN102374658B (zh) | 一种受热面全部强制上升流动的角管水循环结构 | |
CN104501397A (zh) | 一种膜式水冷壁复合回水冷凝式天然气热水锅炉 | |
CN207702435U (zh) | 常压卧式锅炉 | |
CN105090921A (zh) | 一种节能环保蒸汽锅炉 | |
CN205980320U (zh) | 一种壁挂炉用二次冷凝式热交换器 | |
CN205351757U (zh) | 一种燃气采暖炉 | |
CN105180421A (zh) | 横向冲刷水管式中心回燃锅炉 | |
WO2022088687A1 (zh) | 一种煤气锅炉空气煤气并联一体化降烟温节能装置 | |
CN105299894B (zh) | 一种燃气热水锅炉空气循环节能系统 | |
CN104676726B (zh) | 一种壁挂式燃气取暖器 | |
CN105066434B (zh) | 直接接触式余热回收常压一体炉 | |
CN209431895U (zh) | 一种具有可回收热量功能的窑炉 | |
CN209470193U (zh) | 一种高效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省煤器 | |
CN202747617U (zh) | 冷凝卧式水套加热炉 | |
CN208779472U (zh) | 一种排出低温烟气的天然气锅炉 | |
CN202253556U (zh) | 卧式反烧多回程环保节能锅炉 | |
CN105352174A (zh) | 一种大型燃气热水锅炉 | |
CN201335636Y (zh) | 一种热管换热器 | |
CN206582859U (zh) | 一种适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空气预热装置 | |
CN205156347U (zh) | 一种燃气热水锅炉空气循环节能系统 | |
CN205156329U (zh) | 一种大型燃气热水锅炉 | |
CN205208690U (zh) | 一种燃气热水锅炉水路循环节能系统 | |
CN204987902U (zh) | 玻璃熔窑余热锅炉的换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