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90726U - 一种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90726U
CN207690726U CN201721877586.5U CN201721877586U CN207690726U CN 207690726 U CN207690726 U CN 207690726U CN 201721877586 U CN201721877586 U CN 201721877586U CN 207690726 U CN207690726 U CN 207690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dynamic iron
coil
contact
cont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775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普军
郭大伟
高振强
牛伟丽
王超
屈中志
张英魁
窦忠田
田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775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90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90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90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属于电气控制领域。该接触器包括:缠绕有第一线圈的第一静铁芯、第一动铁芯、与第一动铁芯连接的触杆、触头,缠绕有第二线圈的第二静铁芯、第二动铁芯、时间继电器、锁杆。第一静铁芯能够吸合第一动铁芯至工作位,第二静铁芯能够吸合第二动铁芯至工作位。触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锁紧结构,锁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锁紧结构,第一锁紧结构和第二锁紧结构配合锁紧;第一线圈、时间继电器串联,并整体与第二线圈并联;时间继电器为通电延时型,在通电预设时间后断开;第二线圈的功率小于第一线圈的功率。本实用新型通过持续通电的小功率的第二线圈配合锁紧结构取代大功率的第一线圈的持续通电,减小发热,节省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触器。
背景技术
自动化控制电路系统中,接触器是一种必要的中间控制元件,其可频繁的通、断线路,并且配合热继电器负载设备起到一定的过载保护作用。相对于人手动分、合电路,采用接触器控制电路效率更高,更安全、灵活,且可以同时分、合多处负载线路。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接触器。
现有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接触器:其包括缠绕有线圈的静铁芯、与复位弹簧连接的动铁芯、触杆和触头。动铁芯与静铁芯相对设置,触杆连接在动铁芯上。其中,线圈的接线端与电源连接,且线圈表面具有绝缘层。通电时,静铁芯基于通电的线圈产生电磁力来吸引动铁芯移动,改变触杆与触头的接触状态,即常闭型断开,常开型闭合(触杆与触头可配合构成常闭型触点或者常开型触点),进而改变用电器电路工作状态。在此过程中复位弹簧被压缩,而断电时,复位弹簧释放回弹,驱动动铁芯复位,使触杆与触头的接触状态恢复至常态,进而使用电器电路恢复至常态。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触头连接在电流较大的用电器电路中时,触杆与触头的接触或断开需要较快的响应速度,以避免产生电弧,因此,需要采用大功率的线圈,且,用电器电路状态被改变时,大功率的线圈始终处于通电状态,能耗较大,且持续通电发热严重,影响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包括:第一静铁芯、第一动铁芯、与所述第一动铁芯连接的触杆、以及,用于与所述触杆接触的触头,所述第一静铁芯上缠绕有第一线圈,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二静铁芯、第二动铁芯、时间继电器、锁杆,且,所述第二静铁芯上缠绕有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动铁芯与所述第一静铁芯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线圈得电时,驱动所述第一动铁芯至工作位,断电时,所述第一动铁芯复位至非工作位;
所述第二动铁芯与所述第二静铁芯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线圈得电时,驱动所述第二动铁芯至工作位,断电时,所述第二动铁芯复位至非工作位;
所述触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锁紧结构,所述锁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锁紧结构,所述锁杆可随所述第二动铁芯进行移动,当所述第一动铁芯和所述第二动铁芯位于工作位时,所述第一锁紧结构和所述第二锁紧结构配合锁紧;
所述第一线圈、所述时间继电器串联,并整体与所述第二线圈并联;
所述时间继电器为通电延时型,在通电预设时间后断开;
所述第二线圈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锁杆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右端的所述第二锁紧结构;
设置在所述本体下端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与所述第二动铁芯接触;
设置在所述本体左端的连接端;
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连接端的第一支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端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锁紧结构和所述第二锁紧结构为朝向相反的锁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动铁芯右侧的第二支架连接,左端与所述第一动铁芯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动铁芯复位至非工作位;
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动铁芯上方的第三支架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二动铁芯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二动铁芯复位至非工作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触器还包括:位置开关;
所述位置开关、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时间继电器串联,并整体与所述第二线圈并联;
且,所述位置开关在所述第二动铁芯位于工作位时闭合,在所述第二动铁芯位于非工作位时断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静铁芯为E型铁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触头包括第一触头、第二触头;
所述第一触头、所述第二触头相互独立地与所述触杆接触或断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第二静铁芯、第二动铁芯,使得锁杆和触杆均可移动到锁紧位置,通过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配合锁紧,来保持触杆不会复位,第一线圈只在线圈电源接通后通电较短时间(即、时间继电器的响应时间),使触杆移动至锁紧位置,而用电器工作状态被改变过程中,大功率的第一线圈处于失电状态,而小功率的第二线圈处于得电状态。可见,利用持续通电的小功率第二线圈配合锁紧结构取代大功率第一线圈的持续通电,起到控制用电器电路的目的,使大功率线圈只在起始阶段工作,耗能较少,且减小发热,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的局部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第一静铁芯,101-第一线圈,
2-第一动铁芯,201-第一弹簧,
3-触杆,301-第一锁紧结构,
4-触头,401-第一触头,402-第二触头,
5-第二静铁芯,501-第二线圈,
6-第二动铁芯,601-第二弹簧,
7-时间继电器,
8-锁杆,801-第二锁紧结构,
8a-本体,8b-接触端,8c-连接端,
9-位置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如附图1所示,该接触器包括:第一静铁芯1、第一动铁芯2、与第一动铁芯2连接的触杆3、以及,用于与触杆3接触的触头4,第一静铁芯1上缠绕有第一线圈101,该接触器还包括:第二静铁芯5、第二动铁芯6、时间继电器7、锁杆8,且,第二静铁芯5上缠绕有第二线圈501。
第一动铁芯2与第一静铁芯1相对设置,且,第一线圈101得电时,驱动第一动铁芯2至工作位,断电时,第一动铁芯2复位至非工作位。
第二动铁芯6与第二静铁芯5相对设置,且,第二线圈501得电时,驱动第二动铁芯6至工作位,断电时,第二动铁芯6复位至非工作位。
触杆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锁紧结构301,锁杆8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锁紧结构801,锁杆8可随第二动铁芯6进行移动,当第一动铁芯2和第二动铁芯6位于工作位时,第一锁紧结构301和第二锁紧结构801配合锁紧。
第一线圈101、时间继电器7串联,并整体与第二线圈501并联。
第二线圈501的功率小于第一线圈101的功率。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对于动铁芯来说,其与静铁芯吸合时的状态为其工作位,反之为非工作位。以附图1所示的方向为基准,第一动铁芯2的工作位在左,非工作位在右,第二动铁芯6的工作位在下,非工作位在上。当用于对用电器的电路进行通断时,使触头4连接在用电器电路中。
线圈通电时,第一线圈101和第二线圈501同时得电产生电流。对于第二线圈501来说,其内的电流在电磁感应效应下使第二静铁芯5产生磁场,吸合第二动铁芯6向下移动至工作位与第二静铁芯5吸合,锁杆8随第二动铁芯6向下移动至锁紧位置。
与此同时,对于第一线圈101来说,其内的电流在电磁感应效应下使第一静铁芯5产生磁场,吸合第一动铁芯2向左移动至工作位与第一静铁芯1吸合,触杆3随第一动铁芯2向左移动至锁紧位置。
在该锁紧位置处,此时触杆3的第一锁紧结构301与锁杆8的第二锁紧结构801配合锁紧,使触杆3被锁杆8锁紧。在此过程中,触杆3与触头4配合构成的开合状态被改变,进而使用电器电路状态被改变。
待通电预设时间(时间继电器7为通电延时型,在通电预设时间后断开,即时间继电器7的响应时间)后,时间继电器7断开,由于第一线圈101与时间继电器7串联,第一线圈101失电,而第二线圈501始终处于通电状态,吸合第二动铁芯6使其处于工作位不向上移动。此时,锁杆8始终位于锁紧位置对触杆3进行锁紧,触杆3在锁紧作用下无法复位,以使用电器电路保持被改变状态。
当对线圈断电时,第二线圈501失电,第二静铁芯5产生的磁场消失,第二动铁芯6向上复位至非工作位,推动锁杆8向上移动远离锁紧位置,此时第一锁紧结构301、第二锁紧结构801不再配合锁紧,释放触杆3,触杆3与第一动铁芯2向右移动复位,以使用电器电路恢复至常态,时间继电器7恢复至常闭,为下一次启动做准备。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通过设置第二静铁芯5、第二动铁芯6,使得锁杆8和触杆3均可移动到锁紧位置,通过第一锁紧结构301与第二锁紧结构801配合锁紧,来保持触杆3不会复位,第一线圈101只在线圈电源接通后通电较短时间(即、时间继电器7的响应时间),使触杆3移动至锁紧位置,而用电器工作状态被改变过程中,大功率的第一线圈101处于失电状态,而小功率的第二线圈501处于得电状态。可见,利用持续通电的小功率第二线圈501配合锁紧结构取代大功率第一线圈101的持续通电,起到控制用电器电路的目的,使大功率线圈101只在起始阶段工作,耗能较少,且减小发热,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线圈101、第二线圈501的表面均具有绝缘层,使第一静铁芯1、第二静铁芯5不会对电流在线圈里的流动造成干扰,电流沿第一线圈101、第二线圈501进行环向流动,产生的环形电流使第一静铁芯1、第二静铁芯5产生磁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杆3与触头4可配合构成常开型触点,也可配合构成常闭型触点。举例来说,若用电器工作时间小于非工作时间,用电器常态为断电状态,可以将触杆3与触头4设计成常开型触点,触杆3位于锁紧位置时,触杆3与触头4接触,用电器电路闭合;若用电器工作时间大于工作非工作时间,用电器常态为通电状态,可以将触杆3与触头4设计成常闭型,触杆3位于锁紧位置时,触杆3与触头4断开,用电器电路断开。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的各部件及其作用分别给予阐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通电延时型的时间继电器7通电后,使常闭触点断开,实现第一线圈101电路的自动开合,使第一线圈101只在起始阶段通电较短时间(即,时间继电器7的响应时间)。时间继电器7为本领域常见的,其包括空气阻尼式、电动式和电子式等。举例来说,欣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并销售的HHS3-M(AH2-Y)电子式时间继电器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锁杆8是机械锁紧部件的主要构成部分,配合触杆3端部的第一锁紧结构301对触杆3进行锁紧。基于此功能,对锁杆8的结构作出以下限定:
如附图1所示,锁杆8包括:本体8a,设置在本体8a右端的第二锁紧结构801;
设置在本体8a下端的接触端8b,接触端8b与第二动铁芯6接触;
设置在本体8a左端的连接端8c;
接触器还包括用于支撑连接端8c的第一支架。
通过将锁杆8进行如上设置,使锁杆8同时与触杆3、第二动铁芯6建立关系,使得其上的第二锁紧结构801、接触端8b以及连接端8c各自作业,同时又能协同作用。具体地,使第一支架通过连接端8c支撑锁杆8,使得锁杆8在可上下移动的同时得到支撑。使接触端8b与第二动铁芯6接触,当第二动铁芯6上下移动时,通过接触端8b驱动本体8a上下移动,进而使第二锁紧结构801上下移动,第二锁紧结构801移动至锁紧位置时,能够锁紧触杆3,移动至非锁紧位置时,释放触杆3。
其中,通过“接触端8b与第二动铁芯6接触”以确保两者同步运动,两者之间的接触可以通过下述两种方式来实现:
其一,接触端8b与第二动铁芯6单纯的接触,而非连接;如附图1所示,锁杆8位于第二动铁芯6的上方时,此时,接触端8b与第二动铁芯6可采用其一所述方式接触。第二动铁芯6向上移动时,推动锁杆8向上移动,第二动铁芯6向下移动时,锁杆8因失去第二动铁芯6的支撑,其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与第二动铁芯6再次接触,以进入下次上下移动循环过程。
其二,接触端8b与第二动铁芯6连接,当锁杆8位于第二动铁芯6的下方时,此时,接触端8b与第二动铁芯6可采用其二所述方式进行接触,使锁杆8能够随第二动铁芯6进行移动。
锁杆8通过连接端8c被第一支架支撑,并能随第二动铁芯6进行移动,对于锁杆8如何实现在被支撑的同时,随第二动铁芯6进行移动,进而锁紧或释放触杆3,以下给出两种示例:
作为一种示例,如附图1所示,连接端8c与第一支架铰接。
通过铰接方式固定,可以使锁杆8绕铰接点转动,进而使第二锁紧结构801达到上下移动的目的。
第二动铁芯6上下移动时,通过接触端8b驱动锁杆8转动,带动第二锁紧结构801上下移动,改变第一锁紧结构301与第二锁紧结构801的锁紧状态。
当通过铰接方式固定时,锁杆8随第二动铁芯6的上下移动进行转动,为了使锁杆8转动过程中,第二动铁芯6始终能与锁杆8接触,可以将本体8a设置成板体。该板体可以为长方体或扇形等结构,举例来说,当本体8a为长方体板时,连接端8c位于本体8a的左侧面上,第二锁紧结构801位于本体8a右侧面的上端,接触端8b位于本体8a的底面上。第二动铁芯6上下移动时,始终与本体8a的底面接触,驱动锁杆8的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节省材料并且减轻重量,可以将本体8a设置成工字型杆,其包括上部水平段,中部竖直段和下部水平段,中部竖直段连接在上部水平段和下部水平段之间,第二锁紧结构801和连接端8c分别位于上部水平段的左右两端。接触端8b位于下部水平段上。第二动铁芯6上下移动时,始终与下部水平段接触,驱动锁杆8的转动。
作为另一种示例,连接端8c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第一支架上。如此设置,在第二动铁芯6上下移动时,本体8a可上下平移,使第二锁紧结构801上下平移,改变第一锁紧结构301和第二锁紧结构801的锁紧状态。
对于如何实现连接端8c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第一支架上,以下给出示例说明:
在第一支架上设置纵向的滑槽,连接端8c设置成可在滑槽内上下滑块的滑块,滑槽包括用于容纳连接端8c的宽槽,以及用于容纳连接端8c与主体8a连接部位的窄槽,如此设置,使锁杆8被第一支架上的滑槽限位,且锁杆8整体可随连接端8c的滑动进行上下移动。第二动铁芯6上下移动时,驱动锁杆8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通过第一锁紧结构301和第二锁紧结构801的配合锁紧提供触杆3的吸合力,通电后,触杆3和锁杆8均移动至锁紧位置配合锁紧。两者可能同时到达,也可能一者在先,另一者在后,为了使无论哪一者先到达锁紧位置均能实现锁紧,将第一锁紧结构301和第二锁紧结构801设置成单向锁紧结构,对于单向锁紧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以下给出示例说明:
如附图1所示,第一锁紧结构301和第二锁紧结构801为朝向相反的锁齿,如此设置,使第一锁紧结构301和第二锁紧结构801可以单向锁紧,通电后无论触杆3和锁杆8任意一者先到达锁紧位置均能实现锁紧。
如附图1所示,第一锁紧结构301和第二锁紧结构801的锁齿为朝向相反的直角三角形结构,当第一锁紧结构301在下,第二锁紧结构801在上时,第一锁紧结构301的齿尖朝左,第二锁紧结构801的齿尖朝右。若第一锁紧301结构先到达锁紧位置,第二锁紧结构801向下移动到锁紧位置时,两者的竖直平面贴合,进行锁紧。若第二锁紧结构801先到达锁紧位置,第一锁紧结构301在向左移动时,两者的齿面接触后第一锁紧结构301能够继续向左移动,直至两者的竖直平面贴合,完成锁紧,阻碍触杆3的复位。
其中,第一锁紧结构301、第二锁紧结构801分别可以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锁齿,提高锁紧效果。
第一动铁芯2和第二动铁芯6分别在第一线圈101和第二线圈501得电时位于工作位,失电时复位至非工作位,对于如何实现第一动铁芯2和第二动铁芯6的自动复位,以下给出示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还包括:第一弹簧201、第二弹簧601;
第一弹簧201的右端与位于第一动铁芯2右侧的第二支架连接,左端与第一动铁芯2连接,用于使第一动铁芯2复位至非工作位;
第二弹簧601的上端与位于第二动铁芯6上方的第三支架连接,下端与第二动铁芯6连接,用于使第二动铁芯6复位至非工作位。
如此设置,当线圈断电时,使第一动铁芯2和第二动铁芯6能够在弹簧弹力下自动复位。
其中,第一弹簧20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动铁芯2右侧的第二支架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动铁芯2上,第二弹簧60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动铁芯6上方的第三支架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动铁芯6上。
第一动铁芯2、第二动铁芯6位于非工作位时,第一弹簧201、第二弹簧601处于原位状态。
第一线圈101得电时,第一静铁芯1产生磁场吸引第一动铁芯2向左移动至工作位,第一弹簧201处于拉伸状态。第一线圈101失电时,第一静铁芯1对第一动铁芯2的吸合力消失,第一弹簧201向右复位至原位状态,第一动铁芯2在弹力作用下复位至非工作位。
第二线圈501得电时,第二静铁芯5产生磁场吸引第二动铁芯6向下移动至工作位,第二弹簧601处于拉伸状态。第二线圈501失电时,第二静铁芯5对第二动铁芯6的吸合力消失,第二弹簧601向上复位至原位状态,第二动铁芯6在弹力作用下复位至非工作位。
基于上述第一锁紧结构301和第二锁紧结构801构成单向锁紧结构,锁杆8可以先到达锁紧位置,触杆3后到达锁紧位置。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还包括:位置开关9。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位置开关9、第一线圈101和时间继电器7串联,并整体与第二线圈501并联;
且,位置开关9在第二动铁芯6位于工作位时闭合,在第二动铁芯6位于非工作位时断开。
通过设置位置开关9,在电源连通时,第二线圈501先得电,第二动铁芯6向下移动至工作位时位置开关9闭合,使第一线圈101得电,吸合第一动铁芯2带动触杆3移动至锁紧位置。第二线圈501先得电,第一线圈101后得电,配合锁紧时锁杆8先到达锁紧位置,触杆3后到达锁紧位置,进一步减少第一线圈101的通电时间,节约电能,减少发热。
对于如何实现位置开关9在第二动铁芯6位于工作位时闭合,在第二动铁芯6位于非工作位时断开,以下给出一种示例说明:
如附图1所示,位置开关9位于第二动铁芯6的下方,且通过连杆与第二动铁芯6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位置开关9上设置有触点。连杆随第二动铁芯6上下移动,连杆在下时,与触点接触,闭合位置开关9,向上移动时,与触点断开,断开位置开关9。第二动铁芯6的工作位在下,非工作位在上,因此,第二动铁芯6位于工作位时,连杆在下,闭合位置开关9,第二动铁芯6位于非工作位时,连杆在上,断开位置开关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第一静铁芯1为E型铁芯,可对其内芯上缠绕的第一线圈101形成保护,使第一线圈101不易受机械创伤。
触头4连接在用电器电路中,与触杆3配合可以断开或闭合用电器电路,为了扩大接触器的适用范围,如附图1所示,触头4包括第一触头401、第二触头402;
第一触头401、第二触头402相互独立地与触杆3接触或断开。
如此设置,使第一触头401、第二触头402与触杆3的开合状态相互独立,一者与触杆3接触时,另一者可以与触杆3接触或断开,不同的组合情况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适用范围广。
以下对触头4与触杆3的接触或断开情况给出具体说明:
第一触头401与第二触头402可以与触杆3同时接触或断开,使接触器可以控制两个同时开合的用电器。对比两个同时开合的用电器并联在同一个触头4上,通过将第一触头401、第二触头402连接在不同的电压源上,可实现两个不同电压电路的同步开合。
或者,第一触头401与第二触头402同时只有一者与触杆3接触,即,触杆3位于锁紧位置时,第一触头401闭合,第二触头402断开,触杆3位于非锁紧位置时,第一触头401断开,第二触头402闭合,可以实现两个用电器同时只能有一者启动的使用要求。且第一触头401、第二触头402可以分别连接不同电压的电压源。
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一触头401和第二触头402的一者设置成弹性材质,使第一触头401和第二触头402的接触或断开具有一定的时间差,满足用电器部分部件先启动预热,再启动剩余部件的使用需求。举例来说,第二触头402设置成弹性材质,触杆3移动过程中,还未达到锁紧位置时先与第二触头402接触,闭合第二触头402所在的电路,启动预热部件,然后继续移动至锁紧位置,与第一触头401接触,闭合第一触头401所在的电路,启动剩余部件。断开时,第一触头401先断开,弹性材质的第二触头402后断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接触器,包括:第一静铁芯(1)、第一动铁芯(2)、与所述第一动铁芯(2)连接的触杆(3)、以及,用于与所述触杆(3)接触的触头(4),所述第一静铁芯(1)上缠绕有第一线圈(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二静铁芯(5)、第二动铁芯(6)、时间继电器(7)、锁杆(8),且,所述第二静铁芯(5)上缠绕有第二线圈(501);
所述第一动铁芯(2)与所述第一静铁芯(1)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线圈(101)得电时,驱动所述第一动铁芯(2)至工作位,断电时,所述第一动铁芯(2)复位至非工作位;
所述第二动铁芯(6)与所述第二静铁芯(5)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线圈(501)得电时,驱动所述第二动铁芯(6)至工作位,断电时,所述第二动铁芯(6)复位至非工作位;
所述触杆(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锁紧结构(301),所述锁杆(8)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锁紧结构(801),所述锁杆(8)可随所述第二动铁芯(6)进行移动,当所述第一动铁芯(2)和所述第二动铁芯(6)位于工作位时,所述第一锁紧结构(301)和所述第二锁紧结构(801)配合锁紧;
所述第一线圈(101)、所述时间继电器(7)串联,并整体与所述第二线圈(501)并联;
所述第二线圈(501)的功率小于所述第一线圈(101)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8)包括:本体(8a),设置在所述本体(8a)右端的所述第二锁紧结构(801);
设置在所述本体(8a)下端的接触端(8b),所述接触端(8b)与所述第二动铁芯(6)接触;
设置在所述本体(8a)左端的连接端(8c);
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连接端(8c)的第一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8c)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8c)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结构(301)和所述第二锁紧结构(801)为朝向相反的锁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一弹簧(201)、第二弹簧(601);
所述第一弹簧(201)的右端与位于所述第一动铁芯(2)右侧的第二支架连接,左端与所述第一动铁芯(2)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动铁芯(2)复位至非工作位;
所述第二弹簧(601)的上端与位于所述第二动铁芯(6)上方的第三支架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二动铁芯(6)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二动铁芯(6)复位至非工作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还包括:位置开关(9);
所述位置开关(9)、所述第一线圈(101)和所述时间继电器(7)串联,并整体与所述第二线圈(501)并联;
且,所述位置开关(9)在所述第二动铁芯(6)位于工作位时闭合,在所述第二动铁芯(6)位于非工作位时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铁芯(1)为E型铁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4)包括第一触头(401)、第二触头(402);
所述第一触头(401)、所述第二触头(402)相互独立地与所述触杆(3)接触或断开。
CN201721877586.5U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接触器 Active CN207690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7586.5U CN207690726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7586.5U CN207690726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90726U true CN207690726U (zh) 2018-08-03

Family

ID=62993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77586.5U Active CN207690726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907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9783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9783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7958B1 (ko) 돌입전류 충격방지 및 대기전력 차단을 위한 스위치
CN204045425U (zh) 一种双电源开关的磁力自动切换机构
CN207690726U (zh) 一种接触器
CN109979783A (zh) 一种接触器
CN108400040A (zh) 一种具有延时保护的主备用电源切换装置
CN203895364U (zh) 一种双线圈节能型接触器电源开关
CN101067987B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和真空断路器的永磁操动机构
CN204118017U (zh) 带弹簧保护元件的双断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
CN207800509U (zh) 接触器
CN202585232U (zh) 永磁交流真空接触器
CN102768919B (zh) 一种软启动电路
CN208045357U (zh) 一种具有延时保护的主备用电源切换装置
CN203151084U (zh) 电磁开关电气保护电路
CN116313649A (zh) 一种具有过流保护功能的继电器及插座
CN207559557U (zh) 一种具有宽电压范围的接触器应用回路
CN102751144B (zh) 状态自保持的电磁继电器及方法
CN202352540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206040549U (zh) 一种可切换电源的继电器
CN106486325B (zh) 一种自复式过欠压保护结构
CN104252997B (zh) 电接触器和一个这种接触器的控制方法
CN105551847B (zh) 开关、有载换相开关及在线换相控制装置
CN211238110U (zh) 一种具有多接触位的铆钉型触点
CN208690174U (zh) 一种新型电气接触器
CN200976334Y (zh) 无缺相交流接触器
CN207781424U (zh) 一种断电自动复位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