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86711U - 电性导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性导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86711U
CN207686711U CN201721776040.0U CN201721776040U CN207686711U CN 207686711 U CN207686711 U CN 207686711U CN 201721776040 U CN201721776040 U CN 201721776040U CN 207686711 U CN207686711 U CN 207686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rapnel
limiting section
measurement
drill collar
non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760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刚
马文杰
李万军
王磊
罗怀东
闫军
段德祥
罗慧洪
王岩峰
王俊峰
顾亦新
景宁
吉飞
吴羽珩
张华北
童振
林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 Ltd
China Na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Drill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Na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Drill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Na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17760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86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86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86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性导通装置,该装置用于在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之间传输电信号,上述装置包括:导向轴、弹片、限位部,其中:所述导向轴的纵向两端分别设有限位部;所述弹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向轴的长度,所述弹片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导向轴两端的限位部,形成径向扩张,所述弹片为导电材料制成。该装置具体使用时,由于弹片与限位部相连,限位部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相连;下入井中,径向扩张的弹片又与无磁钻铤接触,与无磁钻铤形成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将随钻测量仪器采集的测量数据通过弹片与无磁钻铤间的接触处传输至无磁钻铤,因此解决了无法高效、方便地导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电性导通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性导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测井勘探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随钻测量仪器在钻井的过程中进行井下测量数据的采集,并将所采集的测量数据及时地发送至地面设备,以便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和使用。
目前,为了能够实现随钻测量仪器与地面设备之间的测量数据传输,通常会利用线缆连接随钻测量仪器和地面设备。但是,下入线缆的成本相对较高,并且下入线缆回收线缆的过程相对麻烦。因此,希望能够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有效地利用测井中的已有结构,例如无磁钻铤,通过无磁钻铤向地面设备传输测量数据。但是目前尚没有一种专门用于连接无磁钻铤和随钻测量仪器的结构或设备。即现有的设备具体使用时,常常存在无法高效、方便地导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性导通装置,以解决现有设备中存储在的无法高效、方便地导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高效、方便地连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以通过无磁钻铤向地面设备实时传输测量数据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性导通装置,所述电性导通装置用于在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之间传输电信号,所述电性导通装置包括:导向轴、弹片、限位部,其中:
所述导向轴的纵向两端分别设有限位部;
所述弹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向轴的长度,所述弹片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导向轴两端的限位部,形成径向扩张,所述弹片为导电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的内侧分别设有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的形状和所述弹片两端的端口形状相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的内侧分别设有4个凹槽,所述弹片包括4个分立的次弹片,所述4个次弹片分别通过所述凹槽对称布设于所述导向轴的四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限位部的外侧设有保护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导向轴远离随钻测量仪器的一端设有端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端堵和靠近所述端堵的限位部之间设有弹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弹簧上设有松紧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弹簧的松紧程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堵和所述弹簧之间垫有多个垫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与所述弹片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与所述电性导通装置中靠近所述随钻测量仪器的限位部相连,所述限位部为导电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随钻测量仪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伽马测量仪、电阻率测量仪、中子测量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装置结构中由于弹片插入两端的限位部,使得弹片与限位部相连,而限位部具体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相连;下入井中,径向扩张的弹片受向外挤压与无磁钻铤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将随钻测量仪器采集的测量数据通过弹片与无磁钻铤接触形成的电性连接传输至无磁钻铤,因此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储在的无法高效、方便地导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高效、方便地连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以通过无磁钻铤向地面设备实时传输测量数据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组成结构图;
图2是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应用于连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的示意图;
图3是使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附图说明:
11、端堵,12、弹簧,13、保护罩,14、限位部,15、弹片,16、导向轴,17、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1、电性导通装置,2、无磁钻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专门应用于导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之间的电性导通设备,导致往往无法高效、方便地导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针对产生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本申请考虑了下入随钻测量仪器的具体情形特征,并针对无磁钻铤和随钻测量仪器的具体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结构装置,具体的,在限位部之间插入弹片,利用下入井时径向扩张的弹片会与无磁钻铤接触,形成电性连接的特征,将随钻测量仪器采集的测量数据通过弹片与无磁钻铤接触形成的电性连接传输至无磁钻铤,因此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储在的无法高效、方便地导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可以高效、方便地连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以通过无磁钻铤向地面设备实时传输测量数据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思考思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性导通装置。具体的,可以参阅图1所示的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组成结构图。上述电性导通装置具体可以用于在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之间传输电信号,其中,上述电性导通装置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结构:导向轴16、弹片15、限位部14。具体的:
所述导向轴16的纵向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限位部14;
所述弹片15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向轴16的长度,所述弹片15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导向轴16两端的限位部14,形成径向扩张,所述弹片15为导电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性导通装置具体可以是适用于在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之间通过传输电信号以传输测量数据的场景。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性导通装置可以适用于上述场景,但并限于上述场景。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将上述电性导通装置应用到其他相似的状况或场景中,进行电性导通。对于上述电性导通装置的使用场景或使用,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补充的是在进行钻井时,往往需要通过随钻测量仪器随着钻头的深入,采集并传输所采集的测量数据,而现有的传输设备中没有针对利用无磁钻铤作为媒介,将无磁钻铤与随钻测量仪器导通,以利用无磁钻铤传输测量数据的相应设备。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正式考虑到钻井过程中的具体施工情形,结合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自身的结构特点,设计出的专门用于导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的设备,从而可以在钻井的过程中,利用上述电性导通装置将随钻测量仪器实时采集的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至无磁钻铤,再由无磁钻铤以电信号地形式将上述测量数据传输至地面设备,以便可以及时地对所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可以指导后续的施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随钻测量仪器具体可以是指随着钻头下入井中,在用于随钻测井的测量仪器。其中,上述随钻测井(Logging While Drilling,LWD)具体可以是指在钻井的过程中通过伴随钻头下入的测量仪器采集、测量得到的井下地层岩石物理参数等测量数据,并用数据遥测系统等方式将测量数据实时送到地面设备进行处理。具体实施时,根据具体的测井类型,上述随钻测量仪器具体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伽马测量仪、电阻率测量仪、中子测量仪等。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可以将上述所列举的多种仪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作为上述随钻测量仪器。例如,可以将电阻率测量仪和伽马测量仪作为上述随钻测量仪器,相应的,测量数据包括地层岩石的伽马参数和电阻率参数。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列举的多种测量仪器只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引入除上述所列举的多种测量仪器以外的其他测量仪器作为上述随钻测量仪器。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无磁钻铤具体可以是一种使用低碳高铬锰合金钢制成的杆状结构,具体是一种经过严格的化学成份配比,精炼并通过锻造而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良好的低磁导率、高强度的结构。其中,上述无磁钻铤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是在钻井过程中,设置于钻杆柱与岩芯管或钻头之间,起配重作用,以对钻头施加钻压,改善钻杆柱钻井过程中的受力工况的结构。需要补充的是,上述无磁钻铤通常可以延伸到地面,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因此,可以利用无磁钻铤将数据从井下传输至地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性导通装置具体可以包括两个限位部14,且上述两个限位部14分别设于导向轴16的纵向两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弹片15具体可以是一种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薄片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此外,上述弹片15的长度具体可以大于上述导向轴16的长度。如此,在将上述弹片15的两端分别插入设置在导向轴16的两端的限位部14时,弹片15会出现径向扩张,即在径向上形成弧形凸起。在具体的钻井过程中,上述弹片15径向扩张形成的弧形凸起与导向轴的最大距离的两倍大于无磁钻铤的内径(即无磁钻铤内侧的直径)。因此,下入上述电性导通装置后,上述弧形凸起会对无磁钻铤的内侧形成挤压,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弹片15径向扩张形成的弧形凸起总有一部分紧贴于无磁钻铤,即与无磁钻铤的内侧紧密接触;又由于弹片15和无磁钻铤都为导电材料制成,因此上述弹片15径向扩张形成的弧形凸起和无磁钻铤的内侧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可靠、稳定的电性连接,通过该连接可以将弹片15上的电信号实时传输至无磁钻铤。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补充的是,上述限位部14具体实施时用于对弹片15进行径向限位。由于弹片15是通过插入设置在导向轴16两端的限位部14的结构形成径向扩展,以与无磁钻铤接触。因此,具体使用时,上述结构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拆卸、更换。例如,在井下使用一段时间后,弹片出现了损坏,可以很容易地从两端的限位部中抽出损坏的弹片,将新的弹片插入两端的限位部进行更换。如此,可以方便拆卸更换,提高了施工效率,改善使用者的体验度。此外,还需要补充的是,具体的钻井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较频繁的振动,如果使用螺钉、螺栓进行限位,由于钻井施工中的振动,用于限位的螺钉往往容易发生脱落,甚至造成生产事故。基于上述考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没有使用螺钉螺栓结构,而是通过弹片插入设置在导向轴两端的限位部的结构形成径向扩张,以与无磁钻铤接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限位部14具体可以是由导电材料制成,具体实施时,上述电性导通装置中的一个限位部14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连接,弹片15由于插入限位部14,与限位部14形成连接。如此,具体实施时,随钻测量仪器可以将所采集的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与限位部14之间的连接,将测量数据传输至限位部14;限位部14将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弹片15和限位部14之间的连接,将测量数据传输至弹片15;弹片15将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弹片15径向扩张形成的弧形凸起与无磁钻铤之间的接触面,将测量数据传输至无磁钻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可以参阅图2所示的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应用于连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的示意图,结合图1的相关内容,按照以下方式使用上述电性导通装置。具体的,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1中靠近随钻测量仪器一端的限位部14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17连接,其中,上述限位部14为导电材料制成。如此,在钻井过程中,随钻测量仪器可以将实时采集的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限位部14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17之间的连接,传输至限位部14。弹片15为导电材料制成,且弹片15插入限位部14,即在插入位置与限位部14形成连接。如此,限位部14可以通过与弹片15与限位部14之间的连接,将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至弹片15。弹片15插入导向轴16两端的限位部14,形成径向扩张,具体形成径向的弧形凸起;在钻井的过程中,弹片15径向扩张形成的弧形凸起会对周围的无磁钻铤形成挤压,导致在下落钻井的过程中,弹片15径向扩张形成的弧形凸起总有一部分与无磁钻铤紧密接触,形成电性连接。如此,弹片15可以通过上述连接将测量数据传输至无磁钻铤。最后由无磁钻铤将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至地面设备,以便后续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使用。具体的,可以参阅图2中的相关内容,其中,箭头具体表示的可以是电信号的流动方向,可知: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依次经过限位部、弹片流入无磁钻铤,再通过无磁钻铤流向地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设备,该装置结构中由于弹片插入两端的限位部,使得弹片与限位部相连,而限位部具体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相连;下入井中,径向扩张的弹片受向外挤压与无磁钻铤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将随钻测量仪器采集的测量数据通过弹片与无磁钻铤接触形成的电性连接传输至无磁钻铤,因此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储在的无法高效、方便地导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高效、方便地连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以通过无磁钻铤向地面设备实时传输测量数据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14的内侧分别可以设有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的形状和所述弹片15两端的端口形状相同。其中,上述限位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称为是弹片限位箍。如此,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将上述弹片15两端的端口分别插入导向轴16两端的限位部14的凹槽,将所述弹片15稳固地设置于上述两个限位部14之间,并通过上述限位部14对弹片15进行径向限位,以使得弹片15径向扩张形成的弧形凸起符合施工要求。其中,上述符合施工要求的弧形凸起距离导向轴16的最大距离的两倍大于无磁钻铤的内径(即无磁钻铤内侧的直径)。如此,可以保证在钻井过程中,上述弹片15径向扩张所形成的弧形凸起始终与四周的无磁钻铤的内侧接触,并对无磁钻铤形成挤压,使得弧形凸起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存在部分弹片与无磁钻铤紧密接触,进而可以与无磁钻铤之间形成可靠、稳定的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凹槽的形状和弹片15两端的端口形状相同,因此,可以较为牢固、稳定地将弹片15插入轴向两端的限位部14内,避免弹片15在限位部14内发生滑动,提高了上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补充的是,上述限位部14具体实施时用于对弹片15进行径向限位。由于弹片15是通过插入设置在导向轴16两端的限位部14的结构形成径向扩展,以与无磁钻铤接触。因此,具体使用时,上述结构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拆卸、更换。例如,在井下使用一段时间后,弹片出现了损坏,可以很容易地从两端的限位部中抽出损坏的弹片,将新的弹片插入两端的限位部进行更换。如此,可以方便拆卸更换,提高了施工效率,改善使用者的体验度。此外,还需要补充的是,具体的钻井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较频繁的振动,如果使用螺钉、螺栓进行限位,由于钻井施工中的振动,用于限位的螺钉往往容易发生脱落,甚至造成生产事故。基于上述考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没有使用螺钉螺栓结构,而是通过弹片插入设置在导向轴两端的限位部的结构形成径向扩张,以与无磁钻铤接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所述限位部14的内侧可以分别设有4个凹槽,所述弹片15具体可以包括4个分立的次弹片,其中,所述4个次弹片中的每一个次弹片可以分别通过所述凹槽对称布设于所述导向轴的四周。如此,可以在改善测量数据传输效果,降低测量数据失效风险的同时,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上述限位部14的内侧还可以分别设有其他个数个凹槽,例如5个或者7个。相应的,上述弹片15具体可以包括于限位部14内侧的凹槽数相同个数的分立的次弹片,以便可以和各个凹槽组合形成相对于导向轴16对称布设的多个径向扩张形成的径向凸起。对于上述凹槽的个数和次弹片的个数具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灵活决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限位部14的外侧具体还可以设有保护罩13。其中,上述保护罩13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称为弹片护罩。具体的,上述保护罩13具体可以套设于所述限位部14的外侧,具体使用时,可以用于对弹片15进行轴向限位。例如,避免弹片15在沿导向轴16的方向上发生滑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导向轴16远离随钻测量仪器的一端具体还可以设有端堵11。其中,上述端堵11具体可以是一种三角锥状的限位结构。并且在上述端堵11和靠近的端堵11的限位部14之间设有弹簧12。具体实施时,通过上述端堵11可以给弹簧12和弹片15提供一定的预紧力以增强连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防止受到载荷后出现缝隙或者相对滑移。通过上述弹簧12可以给弹片15提供弹性支撑,同时配合端堵11给弹片15提供一定的预紧力。从而可以使得上述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弹簧12的具体型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灵活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上述弹簧12具体可以是螺旋弹簧;弹簧12的受力范围具体可以设计为100N至300N。如此,可以给弹片15提供较为合适的预紧力和弹性支撑,同时不会对弹片15施加过大的挤压,导致弹片15径向扩张形成的环形凸起过大,进而与无磁钻铤接触生成的摩擦力过大,影响在钻井中的上下运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弹簧12上具体还可以设有松紧调节器。通过上述松紧调节器可方便地调节所述弹簧12的松紧程度。例如,可以通过松紧调机器,调节设于上述端堵11和靠近的端堵11的限位部14之间的匝数,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弹簧12对弹片15的挤压程度、弹性支撑程度等参数,以实用具体的施工要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所述端堵11和所述弹簧12之间垫有多个垫片。如此,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增减所述端堵11和所述弹簧12之间的垫片数量对弹簧12进行调节。具体的,例如,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要求增加弹簧12对弹片15的挤压程度和预紧力,可以在堵端11和弹簧12之间的位置中增加垫片的数量。又例如,要求减小弹簧12对弹片15的挤压程度和预紧力,可以从堵端11和弹簧12之间的位置中多个垫片中抽出适当个数的垫片,以减小弹簧12对弹片15的挤压程度和预紧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在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和弹片15之间建立电性连接。具体的,例如,可以在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和弹片15之间布设导线。如此,具体实施时,随钻测量仪器可以直接通过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和弹片15之间的导线将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至弹片15,避免了需要通过限位部14间接地传输测量数据,减少了测量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列举的电性连接的方式只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在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和弹片15之间使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作为电性连接。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该装置结构中由于弹片插入两端的限位部,使得弹片与限位部相连,而限位部具体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相连;下入井中,径向扩张的弹片受向外挤压与无磁钻铤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将随钻测量仪器采集的测量数据通过弹片与无磁钻铤接触形成的电性连接传输至无磁钻铤,因此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储在的无法高效、方便地导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高效、方便地连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以通过无磁钻铤向地面设备实时传输测量数据的技术效果;上述装置又由于在导向轴远离随钻测量仪器的一端设置有端堵,并在端堵和靠近端堵的限位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使得弹片能够长时间地维持在一种符合要求的径向扩张状态,保证了弹片始终与无磁钻铤接触,从而避免了数据传输过程的传输终端,提高了利用上述电性导通装置在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之间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对于上述的电性导通装置,具体可以参阅图3所示的使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的使用流程示意图,以及图2的相关内容,按照以下方式使用上述电性导通装置在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之间进行测量数据的传输。
S31:将所述电性导通装置一个限位部连接至所述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将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开设一个与电性导通装置的限位部的形状一致的插口,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将电性导通装置的限位部插入上述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插口内,以完成上述将所述电性导通装置一个限位部连接至所述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将电性导通装置中远离端堵的一个限位部连接导上述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位置处。
S32:将所述电性导通装置沿所述无磁钻铤下入测井,所述电性导通装置的弹片通过径向扩张与所述无磁钻铤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由于弹片的长度大于导向轴的长度,弹片通过插入导向轴两端的限位部布设于导向轴两端的限位部之间,又由于弹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受到限位部的径向限位,弹片发生径向扩张,形成符合要求的环形凸起。其中,上述符合要求的环形凸起距离导向轴最大距离的两倍大于无磁钻铤的内径。如此,下入的电性导通装置中的弹片由于径向扩张形成的环形凸起会与四周的无磁钻铤接触,并由于弹片的弹性会对无磁钻铤产生挤压,从而可以保证在下落的过程中,上述环形凸起总有一部分始终与无磁钻铤的内侧相接触。又由于无磁钻铤和弹片都为导电性材料制成,因此上述接触位置可以形成一种电性连接。具体的,电信号可以通过上述电性连接从弹片传输至无磁钻铤。
S33:通过所述电性连接,将所述钻井测量仪器采集到的测量数据传输至所述无磁钻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由于限位部为导电材料制成,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与限位部相连,随钻测量仪器所采集的测量数据可以通过限位部和随钻测量仪器之间的连接,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至限位部。又由于弹片插入限位部,测量数据可以通过限位部和弹片的接触位置间的连接,从限位部传输至弹片。再由于弹片因为径向扩张形成环形凸起,且环形凸起使用有一部分弹片与无磁钻铤紧密接触,测量数据可以从上述接触位置从弹片传输至无磁钻铤。最后,电信号可以通过无磁钻铤传输至地面设备,以便后续的处理、分析和使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随钻测量仪器具体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伽马测量仪、电阻率测量仪、中子测量仪等。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列举的多种测量仪器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上述所列举的多种测量仪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选择除上述所列举的测量仪器以外的其他测量仪器作为上述随钻测量仪器使用。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提供电性导通装置将钻井中随着测量仪器所采集的测量数据传输给无磁钻铤,再由无磁钻铤将测量数据传输至地面设备。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阅以下内容。
S1:将多个弹片(或者称次弹片)分别插入导向轴两端的限位部的凹槽内,并将远离堵端的限位部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相连,以完成组装,得到电性导通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弹片的长度大于导向轴的长度,又由于弹片具有一定的弹性性能,将弹片插入导向轴两端的限位部后,弹片受到压力会发生弯曲,即出现径向扩张,形成环形凸起。又由于受到限位部的径向限位,上述环形凸起符合施工要求,即环形凸起距离导向轴最大距离的两倍大于无磁钻铤的内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上述限位部为导电材料制成,由于限位部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相连,在限位部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的连接位置形成电性连接。通过该电性连接,可以在限位部和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之间传输电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上述弹片为导电材料制成,由于弹片插入限位部内侧的凹槽。因此,在插入位置处,弹片和限位部之间形成电性连接。通过该电性连接,可以在限位部和弹片之间传输电信号。
S2:将上述电性导通装置随钻下入测井。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由于上述电性导通装置中的弹片所形成的环形凸起距离导向轴最大距离的两倍大于无磁钻铤的内径,因此上述环形凸起的弹片与无磁钻铤接触,并会对无磁钻铤产生挤压作用。通过上述挤压作用,保证了在钻井过程中,上述环形凸起始终存在部分的弹片与无磁钻铤的内侧紧密接触,形成较为可靠、稳定的电性连接。通过该电性连接,可以在弹片和无磁钻铤之间传输电信号。
S3:随钻测量仪器将采集的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弹片传输至无磁钻铤,再由无磁钻铤将上述测量数据传输至地面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随钻测量仪器可以实时采集井下地层的测量数据,并通过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和限位部之间的电性连接,将所采集的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实时传输至限位部;限位部通过限位部和弹片之间的电性连接,将接收到的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实时传输至弹片;弹片通过环形凸起和无磁钻铤之间的电性连接,将接收到的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实时传输至无磁钻铤;无磁钻铤为导电材料制成,可以将测量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无磁钻铤自身传输至地面设备,以便地面施工人员可以及时获取随钻测量仪器实时采集的井下地层的测量数据,及时地对测量数据进行具体的处理、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钻井施工。
通过上述场景示例,验证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性导通装置,由于将弹片插入两端的限位部,使得弹片与限位部相连,使用时,限位部可以与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相连;下入井中,径向扩张的弹片又会与无磁钻铤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将随钻测量仪器采集的测量数据通过弹片与无磁钻铤接触形成的电性连接传输至无磁钻铤,确实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储在的无法高效、方便地导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高效、方便地连通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以通过无磁钻铤向地面设备实时传输测量数据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性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导通装置用于在随钻测量仪器和无磁钻铤之间传输电信号,所述电性导通装置包括:导向轴、弹片、限位部,其中:
所述导向轴的纵向两端分别设有限位部;
所述弹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向轴的长度,所述弹片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导向轴两端的限位部,形成径向扩张,所述弹片为导电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内侧分别设有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的形状和所述弹片两端的端口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性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内侧分别设有4个凹槽,所述弹片包括4个分立的次弹片,所述4个次弹片分别通过所述凹槽对称布设于所述导向轴的四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部的外侧设有保护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轴远离随钻测量仪器的一端设有端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性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堵和靠近所述端堵的限位部之间设有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性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上设有松紧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弹簧的松紧程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性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堵和所述弹簧之间垫有多个垫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与所述弹片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性导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钻测量仪器的电极与所述电性导通装置中靠近所述随钻测量仪器的限位部相连,所述限位部为导电材料制成。
CN201721776040.0U 2017-12-19 2017-12-19 电性导通装置 Active CN207686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6040.0U CN207686711U (zh) 2017-12-19 2017-12-19 电性导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6040.0U CN207686711U (zh) 2017-12-19 2017-12-19 电性导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86711U true CN207686711U (zh) 2018-08-03

Family

ID=62998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76040.0U Active CN207686711U (zh) 2017-12-19 2017-12-19 电性导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867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2923A (zh) * 2017-12-19 2018-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电性导通装置和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2923A (zh) * 2017-12-19 2018-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电性导通装置和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1890B (zh) 全密封智能过线钻杆接头
US6913093B2 (en) Loaded transducer for downhole drilling components
US7053788B2 (en) Transducer for downhole drilling components
US8130118B2 (en) Wired tool string component
AU2003203926B2 (en) Wired pipe joint with current-loop inductive couplers
MXPA05007490A (es) Sistema de transmision de datos para un componente de fondo de pozo.
US9322796B2 (en) Fluid resistivity sensor
US9816327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logging while drilling
CN101315022A (zh) 一种可传输电力及信号的石油钻杆接头
CN203702140U (zh) 近钻头随钻测量通信系统
AU2009341600B2 (en) Gasket for inductive coupling between wired drill pipe
CN202249803U (zh) 一种可传输电力及信号的智能石油钻杆接头
CN102767363B (zh) 使用电通讯钻杆提高电磁波随钻测量信号传输距离的方法
CN104662256A (zh) 借助钻杆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63407A (zh) 一种和补偿密度滑板组合的微球极板
CN201045282Y (zh) 一种可传输电力及信号的石油钻杆接头
CN207686711U (zh) 电性导通装置
CN105464646B (zh) 一种井下地质参数的通讯装置及方法
CN110397407B (zh) 一种双台肩导电钻杆
US20110100703A1 (en) Transducer device having strain relief coil housing
CN110513104B (zh) 一种随钻方位组合测量装置
CN108222923A (zh) 电性导通装置和使用方法
CN110630247A (zh) 一种高分辨率伽马与侧向扫描综合成像随钻测井装置
GB2411917A (en) Retrieval of stored data via a MWD tool antenna
CN108131104B (zh) 一种导流式扶正器和一种随钻测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Gang

Inventor after: Wang Junfeng

Inventor after: Gu Yixin

Inventor after: Jing Ning

Inventor after: Ji Fei

Inventor after: Wu Yuh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Huabei

Inventor after: Tong Zhen

Inventor after: Lin Yuntao

Inventor after: Ma Wenjie

Inventor after: Li Wanjun

Inventor after: Wang Lei

Inventor after: Luo Huaidong

Inventor after: Yan Jun

Inventor after: Duan Dexiang

Inventor after: Luo Huihong

Inventor after: Wang Yanf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G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unfeng

Inventor before: Gu Yixin

Inventor before: Jing Ning

Inventor before: Ji Fei

Inventor before: Wu Yuh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Huabei

Inventor before: Tong Zhen

Inventor before: Lin Yuntao

Inventor before: Ma Wenjie

Inventor before: Li Wanjun

Inventor before: Wang Lei

Inventor before: Luo Huaidong

Inventor before: Yan Jun

Inventor before: Duan Dexiang

Inventor before: Luo Huih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an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