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86694U - 油田开采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田开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86694U CN207686694U CN201721683712.3U CN201721683712U CN207686694U CN 207686694 U CN207686694 U CN 207686694U CN 201721683712 U CN201721683712 U CN 201721683712U CN 207686694 U CN207686694 U CN 2076866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l
- water
- oil
- water injection
- off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5000020681 well water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9000002349 well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44000147058 Derris elliptic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3129 oil wel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41000191291 Abies alba Speci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9
- 239000010779 crud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549 displac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13 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43 chem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07 metabo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88 paraffin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384 small molecul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开采装置,包括本井套管和本井采油树,本井套管内设有本井抽水管柱和本井注水管柱,本井抽水管柱的下端与地下含水层相通,本井套管内还设有至少两个本井分隔器,各本井分隔器用于分隔出至少一个储油层,本井注水管柱的下端分别连接各储油层。本实用新型在注水时,可以利用本井抽水管柱抽取地下含水层中的水并注入本井注水管柱中,以保持油藏压力为后续的石油采集作准备;采油时,通过本井采油树切断本井抽水管柱和本井注水管柱之间的连通,使石油从本井注水管柱喷出,予以采集。本实用新型仅修建一根油井套管即可实现注水和采油,省去了重复修建套管作业,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田开采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开采装置是指用于将原油从储油层采集至地表的装置,在对储油层的原油进行开采前,一般需要通过对相邻的地层注水以提高相邻地层中的压力,并将相邻地层中的原油驱至待开采地点。
现有技术中的油田开采方式是先将一个油井套管钻穿地下的一个含水层,再将围绕此油井套管设置多个钻穿地下储油层的油井套管,这多个钻穿地下储油层的油井套管通过采油树与钻穿含水层的油井套管相联通,并通过电潜泵等输液装置,将含水层内的水抽出并输送至储油层,以完成油田注水,提高储油层中的压力;随后再重新修建一个钻穿相应储油层的油井套管以对原油进行采集,此油井套管可以采集附近多个已完成油田注水的油井套管下方的原油。
但是,现有技术的油田开采方式需要修建多个(至少三个)油井套管才能完成采油作业,工期长,并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开采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油田开采装置能够仅利用一根油井套管就实现注水和采油,极大的缩短了工期且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开采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的本井套管和设置地上且位于所述本井套管上方的本井采油树,所述本井套管内设有本井抽水管柱和本井注水管柱;
所述本井抽水管柱的上端连接所述本井采油树,所述本井抽水管柱的下端与地下含水层相通,所述本井抽水管柱上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用于抽取地下含水层内的水;
所述本井套管内还设有至少两个本井分隔器,各所述本井分隔器用于分隔出至少一个储油层;
所述本井注水管柱的上端连接所述本井采油树,所述本井注水管柱的下端分别连接各所述储油层,所述本井注水管柱设有与各所述储油层分别对应的本井配水器,所述本井配水器用于控制所述本井注水管柱和各所述储油层之间的通断;
所述本井采油树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抽水管柱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连通。
如上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可选的,还包括:注水支管;
所述注水支管连通所述本井抽水管柱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且所述注水支管位于地下。
如上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可选的,所述注水支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阻止流体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流入所述本井抽水管柱。
如上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设有过滤器。
如上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设有本井压力表,所述本井压力表用于监测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的流体压力。
如上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设有本井节流器。
如上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设有本井计量器,所述本井计量器用于计量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的流体流量。
如上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可选的,还包括多个设置在地下的邻井套管,多个所述邻井套管的上方均设有邻井采油树,多个所述邻井套管内均设有邻井注水管柱,各所述邻井注水管柱的上端分别与各所述邻井采油树相连,各所述邻井采油树均与所述本井采油树相联通;
各所述邻井套管内均设有至少两个邻井分隔器,各所述邻井分隔器与各所述本井分隔器一一对应以将地下分隔成相同的至少一个所述储油层,并且,各所述邻井注水管柱均设有与各所述储油层分别对应的邻井配水器,所述邻井配水器用于控制所述邻井注水管柱和各所述储油层之间的通断。
如上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可选的,各所述邻井采油树与所述本井采油树之间均设有邻井压力表。
如上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可选的,各所述邻井采油树与所述本井采油树之间均设有邻井节流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的本井套管和设置地上且位于所述本井套管上方的本井采油树,所述本井套管内设有本井抽水管柱和本井注水管柱,所述本井抽水管柱的下端与地下含水层相通,所述本井套管内还设有至少两个本井分隔器,各所述本井分隔器用于分隔出至少一个储油层,所述本井注水管柱的下端分别连接各所述储油层,通过上述设置配合不同的操作可以实现一根油井套管的注水和采油。注水时,可以利用本井抽水管柱抽取地下含水层中的水并注入本井注水管柱中,以保持油藏压力为后续的石油采集作准备;采油时,通过本井采油树切断本井抽水管柱和本井注水管柱之间的连通,使石油从本井注水管柱喷出,予以采集。本实用新型的油田开采装置仅修建一根油井套管即可实现注水和采油,省去了重复修建套管作业,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
101-本井套管;
102-本井采油树;
103-本井抽水管柱;
104-本井注水管柱;
105-抽水泵;
106-本井分隔器;
107-储油层;
108-本井配水器;
109-第一连接口;
110-第二连接口;
111-过滤器;
112-本井压力表;
113-本井节流器;
114-计量器;
115-注水支管;
116-单向阀;
117-邻井套管;
118-邻井采油树;
119-邻井注水管柱;
120-邻井分隔器;
121-邻井配水器;
122-第三连接口;
123-第四连接口;
124-邻井压力表;
125-邻井节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油气通常先从储层流入井底,随后从井底上升到井口,再从井口流入集油站,在经过分离脱水处理后,油气流入输油气总站并转输出矿区。
石油开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次采油通常依靠岩石膨胀、边水驱动、重力、天然气膨胀等天然能量进行开采,该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能量使油藏中的石油通过油管自行举升至井外;然而,随着原油及天然气的不断产出,油层岩石及地层中流体的体积逐渐扩展,弹性能量逐渐释放,该阶段石油的采收率平均仅为15-20%。
二次采油主要是通过注水、注气等方式来提高油层的压力,从而在油井停喷后能够使油井继续产油。其中,注水开采是通过专门的注入井将水注入油藏以保持或恢复油层压力,从而使油藏形成较强的驱动力以提高油藏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注气开采主要是利用注入气体的降粘、膨胀、混相、分子扩散等作用来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渗透率,进而提高油田采油率。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注入流体通常沿着阻力较小的途径流向油井,而处于阻力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的石油以及一些被岩石所吸附的石油仍然无法被开采出来,因此二次采油阶段的采收率依然有限。
三次采油主要通过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来改变原油的粘度和对岩石的吸附性,从而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三次采油方法主要包括热力采油法、化学驱油法、混相驱油法、微生物驱油法等。其中,热力采油法主要利用降低原油粘度的方式来提高采收率,其中蒸汽吞吐是一种常用的热力采油方法,其通过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并使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油粘度,提高了原油的流动能力;化学驱油法主要通过注入化学剂来增加地层水的粘度、改变原油和地层水的粘度比、减小地层中水的流动能力和油的流动能力之间的差距,同时降低原油对岩石的吸附性来提高驱油效率;混相驱油法主要通过注入天然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与原油发生混相,从而降低原油粘度和对岩石的吸附性;微生物驱油法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裂解重质烃类和石蜡,使石油的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同时代谢产生可溶于原油的气体,从而降低原油粘度并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进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油田开采装置是指用于将原油从储油层采集至地表的装置,在对储油层的原油进行开采前,一般需要通过对相邻的地层注水以提高相邻地层中的压力,并将相邻地层中的原油驱至待开采地点。
现有技术中的油田开采方式是先将一个油井套管钻穿地下的一个含水层,再将围绕此油井套管设置多个钻穿地下储油层的油井套管,这多个钻穿地下储油层的油井套管通过采油树与钻穿含水层的油井套管相联通,并通过电潜泵等输液装置,将含水层内的水抽出并输送至储油层,以完成油田注水,提高储油层中的压力;随后再重新修建一个钻穿相应储油层的油井套管以对原油进行采集,此油井套管可以采集附近多个已完成油田注水的油井套管下方的原油。
但是,现有技术的油田开采方式需要修建多个(至少三个)油井套管才能完成采油作业,工期长,并且成本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开采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油田开采装置能够仅利用一根油井套管就实现注水和采油,极大的缩短了工期且降低了成本。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田开采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的本井套管101和设置地上且位于本井套管101上方的本井采油树102,本井套管101内设有本井抽水管柱103和本井注水管柱104;
本井抽水管柱103的上端连接本井采油树102,本井抽水管柱103的下端与地下含水层相通,本井抽水管柱103上设有抽水泵105,抽水泵105用于抽取地下含水层内的水;
本井套管101内还设有至少两个本井分隔器106,各本井分隔器106用于分隔出至少一个储油层107;
本井注水管柱104的上端连接本井采油树102,本井注水管柱104的下端分别连接各储油层107,本井注水管柱104设有与各储油层107分别对应的本井配水器108,本井配水器108用于控制本井注水管柱104和各储油层107之间的通断;
本井采油树10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109和第二连接口110,第一连接口109与本井抽水管柱103连通,第二连接口110与本井注水管柱104连通。
具体的,本井套管101可以理解为一油井套管,其为用于支撑油、气井井壁的钢管,以保证钻井过程进行和完井后整个油井的正常运行。根据每一口井的钻井深度和地质情况的不同,本井套管101可以选择不同厚度和层数,例如单层管和多层管,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均可理解为本井套管101。
本井套管101具有中空结构,本井抽水管柱103和本井注水管柱104均位于该中空结构内,本井抽水管柱103和本井注水管柱104相互并排设置。本实施中,抽水泵105设置在本井抽水管柱103的底端,并且该抽水泵105的出水口和本井抽水管柱103相连通。抽水泵105位于地下含水层中,也可以说抽水泵105的出水口位于地下含水层的水面下,在抽水泵105开启时,通过抽水泵105内的压力变化,抽水泵105将地下含水层内的水吸抽出来并将该水输往本井抽水管柱103。本实施中,抽水泵105可以为一个电潜泵,与其他泵类相比,电潜泵具有排量扬程范围广、功率大、生产压差大、适应性强、地面工艺简单、机组寿命较长等优点,然而,本实施例并不对抽水泵105的种类作出任何限制。
本井套管101的中空结构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多个本井分隔器106,本井分割器106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本井分隔器106的数量为三个。
本井分隔器106具备一定的密封性能,能实现对流体流动的阻碍,这三个本井分隔器106将本井套管101的中空结构分为四个腔室,每个腔室均有与地下连通的通口,其中有两个腔室用于与地下的储油层107对应,即这两个腔室与地下的储油层107相互连通,理论上,这两个腔室的高度应小于地下的储油层107高度,也可以理解为,各本井分隔器106用于将地下分隔成至少一个储油层107,本井分隔器106的作用是根据地下储油层107的高度及层数对本井套管101进行分割,以保障之后的注水和采油能直接顺利地与地下储油层107对应。
本井注水管柱104由上至下地穿过三个本井分隔器106,或者至少穿过其中的两个,使流体可以随着本井注水管柱104顺利进入由本井分隔器106所隔离出的腔室内,进一步地,本井注水管柱104设有与每个储油层107分别对应的本井配水器108,也就是说,每个本井配水器108均位于一个腔室内,在本井配水器108打开后,本井注水管柱104即能和该本井配水器108所位于的腔室连通,以供流体从本井注水管柱104进入腔室,或者从腔室流入本井注水管柱104,因此,本井配水器108可通过操作人员的操控,实现对本井注水管柱104和各储油层107的断通。
本井采油树102是用来开采石油的井口装置,它是油气井最上部的控制和调节油气生产的主要设备,主要有套管头、油管头、采油(气)树本体三部分组成。具体来说,采油树是位于通向油井顶端开口处的一个组件,包括用来测量和维修的阀门、安全系统和一系列监视器械。采油树连接来自井下的生产管路和出油管,同时作为油井顶端与外部环境隔绝开的重要屏障。它包括许多可以用来调节或阻止所产原油蒸气、天然气和液体从井内涌出的阀门。本实施例中,本井采油树10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109和第二连接口110,第一连接口109与本井抽水管柱103连通,第二连接口110与本井注水管柱104连通,从而使本井抽水管柱103和本井注水管柱104相互连通。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发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的本井套管101和设置地上且位于本井套管101上方的本井采油树102,本井套管101内设有本井抽水管柱103和本井注水管柱104,本井抽水管柱103的下端与地下含水层相通,本井套管101内还设有至少两个本井分隔器106,各本井分隔器106用于分隔出至少一个储油层107,本井注水管柱104的下端分别连接各储油层107,通过上述设置配合不同的操作可以实现一根油井套管的注水和采油。注水时,可以利用本井抽水管柱103抽取地下含水层中的水并注入本井注水管柱104中,以保持油藏压力为后续的石油采集作准备;采油时,通过本井采油树102切断本井抽水管柱103和本井注水管柱104之间的连通,使石油从本井注水管柱喷出,予以采集。本实施例的油田开采装置仅修建一根油井套管即可实现注水和采油,省去了重复修建套管作业,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选的,第二连接口110与本井注水管柱104之间设有过滤器111,过滤器111用于过滤本井抽水管柱103向本井注水管柱104输送的流体杂质。该过滤器111可以防止地下含水层中的杂质进入本井注水管柱104造成堵塞或者撞击本井注水管柱104的现象。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口110与本井注水管柱104之间还设有本井压力表112,本井压力表112用于监测第二连接口110与本井注水管柱104之间的流体压力,提高生产安全。
可选的,第二连接口110与本井注水管柱104之间设有本井节流器113,本井节流器113用于节制第二连接口110与本井注水管柱104之间的流体流动,以供操作人员根据需要控制流体流动。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口110与本井注水管柱104之间设有本井计量器114,本井计量器114用于计量第二连接口110与本井注水管柱104之间的流体流量,以供操作人员获取流体流量参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油田开采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以使其更符合工业生产的需求。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中油田开采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油田开采装置还包括:注水支管115;
注水支管115连通本井抽水管柱103与本井注水管柱104,且注水支管115位于地下。
具体来说,注水支管115的两端分别连接本井抽水管柱103与本井注水管柱104,并与本井抽水管柱103和本井注水管柱104分别连通,该注水支管115可以辅助本井抽水管柱103向本井注水管柱104内输送流体。
进一步的,注水支管115上设有单向阀116,该单向阀116用于阻止流体从本井注水管柱104流入本井抽水管柱103中。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发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的本井套管101和设置地上且位于本井套管101上方的本井采油树102,本井套管101内设有本井抽水管柱103和本井注水管柱104,本井抽水管柱103的下端与地下含水层相通,本井套管101内还设有至少两个本井分隔器106,各本井分隔器106用于分隔出至少一个储油层107,本井注水管柱104的下端分别连接各储油层107,通过上述设置配合不同的操作可以实现一根油井套管的注水和采油。注水时,可以利用本井抽水管柱103抽取地下含水层中的水并注入本井注水管柱104中,以保持油藏压力为后续的石油采集作准备;采油时,通过本井采油树102切断本井抽水管柱103和本井注水管柱104之间的连通,使石油从本井注水管柱喷出,予以采集。本实施例还设有注水支管115,注水支管115可以辅助本井抽水管柱103向本井注水管柱104内输送流体。本实施例的油田开采装置仅修建一根油井套管即可实现注水和采油,省去了重复修建套管作业,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油田开采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以利用一个本井套管101实现对多个邻井套管的采油,使其更符合工业生产的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提高本井套管101的采油面积,提高采油效率,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还包括多个设置在地下的邻井套管,多个邻井套管的上方均设有邻井采油树,多个邻井套管内均设有邻井注水管柱,各邻井注水管柱的上端分别与各邻井采油树相连,各邻井采油树均与本井采油树相联通;
各邻井套管内均设有至少两个邻井分隔器,各邻井分隔器与各本井分隔器一一对应以将地下分隔成相同的至少一个储油层,并且,各邻井注水管柱均设有与各储油层分别对应的邻井配水器,邻井配水器用于控制邻井注水管柱和各储油层之间的通断。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可以通过邻井套管提高本井套管内的采油效率。具体的,可以由本井抽水管柱上的抽水泵抽吸地下含水层中的水,通过本井采油树和邻井注水管柱的连通结构,将该水输送至邻井注水管柱内,并从邻井配水器进入相应的储油层,实现了远端注水的功能。并且通过该远端注水后,位于邻井套管下方的储油层内原油会被压至本井套管下方,以便在本井套管处进行采油。
不仅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还可以通过本井套管处的自行注水使储油层的压力打到一定值后,在邻井套管处进行采油,实现远端采油的功能。
本实施例通过本井套管和邻井套管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多种注水采油方式,以满足不同要求下的油田注水产采工序。
下面以一个邻井套管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进一步阐述,当然在本井注水管柱103的注水压力能够达到需要的前提下,邻井套管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的油田开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地下的邻井套管117,邻井套管117的上方设有邻井采油树118,邻井套管117内设有邻井注水管柱119;邻井套管117内设有至少两个邻井分隔器120,各邻井分隔器120与各本井分隔器106一一对应并将地下分隔成相同的储油层107,即由本井分割器106分隔出的储油层和由邻井分隔器120分隔出的储油层为同一储油层107。邻井注水管柱119上设有与每个储油层107分别对应的邻井配水器121,邻井配水器121用于控制邻井注水管柱119和各储油层107的断通;邻井采油树118还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口122和第四连接口123,第三连接口122与邻井注水管柱119连通,第四连接口123与第二连接口110连通。
具体来说,邻井套管117可以理解为一油井套管,其为用于支撑油、气井井壁的钢管,以保证钻井过程进行和完井后整个油井的正常运行。根据每一口井的钻井深度和地质情况的不同,邻井套管117可以选择不同厚度和层数,例如单层管和多层管,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均可理解为邻井套管117。邻井套管117具有中空结构,邻井注水管柱119位于该中空结构内。
在本实施例中,邻井套管117的中空结构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三个邻井分隔器120,邻井分隔器120具备一定的密封性能,能实现对流体流动的阻碍,这三个邻井分隔器120将邻井套管117的中空结构分为四个腔室,与本井套管101的腔室一一对应,其中有两个腔室用于与地下的储油层107对应,即这两个腔室与地下的储油层107相互连通,理论上,这两个腔室的高度应小于地下的储油层107高度。
邻井注水管柱119由上之下地穿过三个邻井分隔器120,或者至少穿过其中的两个,使流体可以随着邻井注水管柱119顺利进入由邻井分隔器120所隔离出的腔室内,进一步地,邻井注水管柱119设有与每个储油层107分别对应的邻井配水器121,也就是说,每个邻井配水器121均位于一个腔室内,在邻井配水器121打开后,邻井注水管柱119即能和该邻井配水器121所位于的腔室连通,以供流体从邻井注水管柱119进入腔室,或者从腔室流入邻井注水管柱119,因此,邻井配水器121可通过操作人员的操控,实现对邻井注水管柱119和各储油层107的断通。
邻井采油树118是用来开采石油的井口装置。它是油气井最上部的控制和调节油气生产的主要设备,主要有套管头、油管头、采油(气)树本体三部分组成。具体来说,采油树是位于通向油井顶端开口处的一个组件,包括用来测量和维修的阀门、安全系统和一系列监视器械。采油树连接来自井下的生产管路和出油管,同时作为油井顶端与外部环境隔绝开的重要屏障。它包括许多可以用来调节或阻止所产原油蒸气、天然气和液体从井内涌出的阀门。本实施例中,邻井采油树118还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口122和第四连接口123,第三连接口122与邻井注水管柱119连通,第四连接口123与第二连接口110连通,从而使本井采油树102和邻井注水管柱119相互连通。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可以通过邻井套管117提高本井套管101内的采油效率。具体的,可以由本井抽水管柱103上的抽水泵105抽吸地下含水层中的水,通过本井采油树102和邻井注水管柱119的连通结构,将该水输送至邻井注水管柱119内,并从邻井配水器121进入相应的储油层107,实现了远端注水的功能。并且通过该远端注水后,位于邻井套管117下方的储油层107内原油会被压至本井套管101下方,以便在本井套管101处进行采油。
不仅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田开采装置还可以通过本井套管101处的自行注水使储油层107的压力打到一定值后,在邻井套管117处进行采油,实现远端采油的功能。
本实施例通过本井套管101和邻井套管117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多种注水采油方式,以满足不同要求下的油田注水产采工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邻井采油树118与本井采油树102之间设有邻井压力表124,以检测邻井采油树118与本井采油树102之间的压力。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邻井采油树118与本井采油树102之间还设有邻井节流器125,以控制流体在邻井采油树118与本井采油树102之间的流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田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下的本井套管和设置地上且位于所述本井套管上方的本井采油树,所述本井套管内设有本井抽水管柱和本井注水管柱;
所述本井抽水管柱的上端连接所述本井采油树,所述本井抽水管柱的下端与地下含水层相通,所述本井抽水管柱上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用于抽取地下含水层内的水;
所述本井套管内还设有至少两个本井分隔器,各所述本井分隔器用于分隔出至少一个储油层;
所述本井注水管柱的上端连接所述本井采油树,所述本井注水管柱的下端分别连接各所述储油层,所述本井注水管柱设有与各所述储油层分别对应的本井配水器,所述本井配水器用于控制所述本井注水管柱和各所述储油层之间的通断;
所述本井采油树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抽水管柱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水支管;
所述注水支管连通所述本井抽水管柱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且所述注水支管位于地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支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阻止流体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流入所述本井抽水管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设有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设有本井压力表,所述本井压力表用于监测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的流体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设有本井节流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设有本井计量器,所述本井计量器用于计量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本井注水管柱之间的流体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设置在地下的邻井套管,多个所述邻井套管的上方均设有邻井采油树,多个所述邻井套管内均设有邻井注水管柱,各所述邻井注水管柱的上端分别与各所述邻井采油树相连,各所述邻井采油树均与所述本井采油树相联通;
各所述邻井套管内均设有至少两个邻井分隔器,各所述邻井分隔器与各所述本井分隔器一一对应以将地下分隔成相同的至少一个所述储油层,并且,各所述邻井注水管柱均设有与各所述储油层分别对应的邻井配水器,所述邻井配水器用于控制所述邻井注水管柱和各所述储油层之间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邻井采油树与所述本井采油树之间均设有邻井压力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田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邻井采油树与所述本井采油树之间均设有邻井节流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83712.3U CN207686694U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油田开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83712.3U CN207686694U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油田开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86694U true CN207686694U (zh) | 2018-08-03 |
Family
ID=62996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83712.3U Active CN207686694U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油田开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866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82701A (zh) * | 2019-07-25 | 2021-01-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油井解堵的地面注入系统 |
-
2017
- 2017-12-06 CN CN201721683712.3U patent/CN2076866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82701A (zh) * | 2019-07-25 | 2021-01-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油井解堵的地面注入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402851A (en) | Horizontal drilling method for hydrocarbon recovery | |
CN103184859B (zh) | 用于同井注采的开采装置及方法 | |
US11408264B2 (en) | Volumetric fracturing method of temporarily plugging and diverting through functional slick water with oil displacement agent injected simultaneously | |
CN103998783A (zh) | 水平和垂直井产流体泵送系统 | |
CN103688015A (zh) | 用于多层井完井、采油和注入的井筒装置和方法 | |
CN106194131A (zh) | 多级压裂水平井缝间间隔co2驱采油方法 | |
CN207093047U (zh) | 一种负压‑气举采油管柱 | |
CN109025940B (zh) | 一种针对致密油藏的co2压裂驱油一体化采油方法 | |
CN210685949U (zh) | 一种用于同井注采的完井结构 | |
CN102777155A (zh) | 一种页岩气桥塞分段完井方法 | |
CN110295879A (zh) | 一种分段压裂水平井分段周期注采双管柱 | |
CN104989326A (zh) | 一种分层配产管柱及分层采油方法 | |
CN203239303U (zh) | 用于同井注采的开采装置 | |
Jiang et al. | An efficient downhole oil/water-separation system with sucker-rod pump | |
CN207686694U (zh) | 油田开采装置 | |
CN202531037U (zh) | 底水致密气藏水平井分段完井管柱 | |
Hervey et al. | Performance Review off a Miscible CO2 Tertiary Project: Rangely Weber Sand Unit, Colorado | |
CN111946300B (zh) | 同井同层多侧向自我注采井下流体分离自驱井及开采方法 | |
US3357492A (en) | Well completion apparatus | |
CN217080422U (zh) | 一种超深缝洞型储层油井的双管注水装置 | |
CN216342059U (zh) | 一种用于多层油藏同步均衡开采的完井结构 | |
CN1354317A (zh) | 一种井下采注方法及一体化管柱 | |
CN111963119B (zh) | 同井多层自我注采的井下流体分离自驱井及开采方法 | |
CN207686699U (zh) | 油井掺稀降粘混配装置及采油系统 | |
CN203430487U (zh) | 一种低套压回收油井套管气进回油管线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