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6837U - 一种复合矮轴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矮轴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76837U
CN207676837U CN201721700296.3U CN201721700296U CN207676837U CN 207676837 U CN207676837 U CN 207676837U CN 201721700296 U CN201721700296 U CN 201721700296U CN 207676837 U CN207676837 U CN 207676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iece
cover board
spring
counter sink
short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002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RANTEK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RAN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RANTE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RAN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002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76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76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76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矮轴开关,包括底座、上盖以及位于底座和上盖之间的按压件,按压件上端凸出于上盖表面;在底座和上盖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底座上设有第一导柱,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导柱上,第一导柱上设有第一通孔,按压件上设有在第一通孔内运动的第二导柱,第二导柱上设有沉头孔;在沉头孔内设置有导筒和第二弹簧,导筒的顶端卡固于沉头孔的侧壁上,导筒的下端延伸出沉头孔外,导筒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沉孔,第二弹簧一端抵接在沉孔底壁;还包括一盖板,盖板盖合至按压件上端面,进而盖合沉头孔,第二弹簧另一端抵接于盖板。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较长的过行程,解决开关内边角卡涩的问题,手感佳,具有产品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矮轴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矮轴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关在使用时,多采塑胶材料制成,塑胶弹性较差,且触片之间都是竖向设置的,导致开关体积大,高度高,较笨重。
当把开关做的较小时,开关的过行程较短,导致按压手感较差;开关在按压时容易卡涩,触压不完全,手感差。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复合矮轴开关,以解决开关边角卡涩、过行程较短的技术问题。
一种复合矮轴开关,包括底座、上盖以及位于底座和上盖之间的按压件,上盖和底座之间牢固扣合为一整体且内部形成空腔,按压件位于该空腔内,上盖上设有开口,所述按压件上端通过开口凸出于上盖表面;
在底座和上盖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底座上设有方向朝上的第一导柱,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导柱上,第一导柱上设有第一通孔,按压件上设有方向朝下且可在第一通孔内运动的第二导柱,第二导柱上设有沉头孔;
在沉头孔内设置有导筒和第二弹簧,导筒的顶端卡固于沉头孔的侧壁上,导筒的下端延伸出沉头孔外,导筒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沉孔,第二弹簧一端抵接在沉孔底壁;
还包括一盖板,盖板盖合至按压件上端面,进而盖合沉头孔,第二弹簧另一端抵接于盖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按压件上端面的中间区域设为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端,在第一安装槽底壁和第一卡扣端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盖板沿第一卡扣端卡入容置腔内从而将盖板卡固在按压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扣端,所述盖板的侧边沿设置有侧边卡槽,盖板通过侧边卡槽和第二卡扣端的卡合连接卡固在按压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槽上设置有方向朝上的第一安装柱,盖板通过安装孔和第一安装柱铆接安装在按压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按压件上端面设为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两个第三卡扣端,所述盖板两端向下延伸形成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卡槽,通过卡槽和第三卡扣端的卡合连接,盖板卡固在按压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边角处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盖板与第二安装柱铆接进而卡固在按压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盖板的四个对角内凹形成内凹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有与内凹槽对应卡接的第四卡扣端,所述盖板通过内凹槽与第四卡扣端的铆接卡固在按压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盖板黏贴至按压件上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插入沉头孔上端的塞子,所述塞子与沉头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根平衡杆,平衡杆为U字形,在底座内形成平衡杆活动槽,平衡杆平放于平衡杆活动槽内,所述按压件位于平衡杆上方。
上述复合矮轴开关,通过不同的安装方式将盖板安装在按压件上,盖板位于沉头孔上方并刚好盖合沉头孔,使得在沉头孔内的第二弹簧固定在沉头孔的底壁和盖板之间,从而稳固第二弹簧,实现较长的过行程,提高按压手感;在底座内形成平衡杆活动槽,平衡杆平放在平衡杆活动槽上,与上盖配合按压,解决开关的卡涩问题,提高手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种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种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五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五种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五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六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六种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六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七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七种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七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八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八种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八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实施例第二弹簧和导筒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剖切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实施例第二弹簧和导筒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剖切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种实施例第二弹簧和导筒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剖切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种实施例第二弹簧和导筒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剖切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五种实施例第二弹簧和导筒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剖切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六种实施例第二弹簧和导筒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剖切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七种实施例第二弹簧和导筒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剖切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八种实施例第二弹簧和导筒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剖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复合矮轴开关,包括底座10、上盖20以及位于底座10和上盖20之间的按压件30,上盖20和底座10之间牢固扣合为一整体且内部形成空腔,按压件30位于该空腔内,按压件30可在该空腔内上下运动,上盖20上设有开口21,按压件30上端通过开口21凸出于上盖表面供按压。
在底座10和上盖2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40,底座10上设有方向朝上的第一导柱11,第一弹簧40套设在第一导柱11上,第一导柱11上设有第一通孔12,按压件30上设有方向朝下且可在第一通孔12内运动的第二导柱31,第二导柱31上设有沉头孔32。
在沉头孔32内设置有导筒50和第二弹簧60,导筒50的顶端卡固于沉头孔22的侧壁上,导筒50的下端延伸出沉头孔22外,导筒50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沉孔51,第二弹簧60一端抵接在沉孔51底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盖板70,盖板70盖合至按压件30上端面,进而盖合沉头孔32,第二弹簧60另一端抵接于盖板70。如此,在按压开关时,提高按压的过行程,使得手感更佳。另外,盖板70应具有一定的厚度或者强度,防止盖板被第二弹簧击穿,延长开关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第二弹簧60位于沉孔51底壁和盖板70之间,第二弹簧60处于压缩状态,使得套筒50稳固在沉头孔32内,套筒50下端始终延伸出沉头孔22外。第一弹簧40位于底座10和按压件30之间,第一弹簧40也处于压缩状态。按压件30按压时,克服第一弹簧40和第二弹簧60的弹力,按压件30带动套筒50向下运动,套筒50下端延伸出第一通孔12外,进而按压到下端薄膜或是分离部件上,使分离部件相接触,从而导通,由于第二弹簧60处于压缩状态,同时还可实现较长的过行程。
本实施例中,为更好的安装盖板70,在按压件30上端面的中间区域设为第一安装槽33,第一安装槽3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端34,在第一安装槽33底壁和第一卡扣端34之间形成容置腔35,盖板70沿第一卡扣端34卡入容置腔35内从而将盖板70卡固在按压件30上。盖板70可抵接第二弹簧60的上端。
为解决开关边角卡涩的问题,还包括两根平衡杆80,平衡杆80为U字形,在底座10内形成平衡杆活动槽13,平衡杆80平放于平衡杆活动槽13内,上盖30位于平衡杆80上方。平衡杆活动槽13与平衡杆80的形状一致,使得平衡杆80刚好平放于平衡杆活动槽13上。如此,使得按压时,开关内各部件配合联动时不会出现卡涩的问题,达到手感佳的目的。
为增加按压声音,还包括扭簧90,扭簧90安装在底座10上。按压件30向下运动时,挤压扭簧90,从而产生按键声音,从而提高按压手感。
实施例二:
如附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的改进,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33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扣端36,盖板70的侧边沿设置有侧边卡槽71,盖板70通过侧边卡槽71和第二卡扣端36的卡合连接卡固在按压件30上。如此,可将盖板70安装在按压件30上,并盖合沉头孔32,使得第二弹簧60上端抵接在盖板70上。
实施例三:
如附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的改进,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中,盖板7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72,第一安装槽33上设置有方向朝上的第一安装柱37,盖板70通过安装孔72和第一安装柱37铆接安装在按压件30上。如此,可将盖板70安装在按压件30上,并盖合沉头孔32,使得第二弹簧60上端抵接在盖板70上。
实施例四:
如附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的改进,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中,按压件30上端面设为第二安装槽38,第二安装槽38的侧壁设置有两个第三卡扣端39,盖板70两端向下延伸形成安装板73,安装板73上设置有卡槽74,通过卡槽74和第三卡扣端39的卡合连接,盖板70卡固在按压件30上。如此,可将盖板70安装在按压件30上,并盖合沉头孔32,使得第二弹簧60上端抵接在盖板70上。
实施例五:
如附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的改进,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38的对角处设置有第二安装柱41,盖板70与第二安装柱41铆接进而卡固在按压件30上。如此,可将盖板70安装在按压件30上,并盖合沉头孔32,使得第二弹簧60上端抵接在盖板70上。
实施例六:
如附图16、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的改进,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中,盖板70的四个对角内凹形成内凹槽75,第二安装槽38设置有与内凹槽75对应卡接的第四卡扣端42,盖板70通过内凹槽75与第四卡扣端42的卡合连接卡固在按压件30上。如此,可将盖板70安装在按压件30上,并盖合沉头孔32,使得第二弹簧60上端抵接在盖板70上。
实施例七:
如附图19、图20和图2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的改进,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中,盖板70黏贴至按压件30上端面。具体的,盖板70与第一安装槽33粘合连接。或者,盖板70可与第二安装槽38粘合连接。如此,可将盖板70安装在按压件30上,并盖合沉头孔32,使得第二弹簧60上端抵接在盖板70上。
实施例八:
如附图22、图23和图2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的改进,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插入沉头孔上端的塞子43,塞子43与沉头孔32过盈配合。如此,第二弹簧60上端抵接在塞子43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弹簧60和导筒50的安装方式还可以是,第二弹簧60的下端直接抵接在导筒50的顶部,则第二弹簧60位于导筒50和盖板70之间,无需在导筒50上开设沉孔51,也可将第二弹簧60固定,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第二弹簧60的横截面大小应当适合,使得第二弹簧60靠近沉头孔32的内壁。如附图25、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所示,其中,图25对应第一种实施例,图26对应第二种实施例,图27对应第三种实施例,图28对应第四种实施例,图29对应第五种实施例,图30对应第六种实施例,图31对应第七种实施例,图32对应第八种实施例。
上述复合矮轴开关,通过不同的安装方式将盖板安装在按压件上,盖板位于沉头孔上方并刚好盖合沉头孔,使得在沉头孔内的第二弹簧固定在沉头孔的底壁和盖板之间,从而稳固第二弹簧,实现较长的过行程,提高按压手感;在底座内形成平衡杆活动槽,平衡杆平放在平衡杆活动槽上,与上盖配合按压,解决开关的卡涩问题,提高手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矮轴开关,包括底座(10)、上盖(20)以及位于底座和上盖之间的按压件(30),上盖和底座之间牢固扣合为一整体且内部形成空腔,按压件位于该空腔内,上盖上设有开口(21),所述按压件上端通过开口凸出于上盖表面;其特征在于,
在底座和上盖之间设有第一弹簧(40),底座上设有方向朝上的第一导柱(11),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导柱上,第一导柱上设有第一通孔(12),按压件上设有方向朝下且可在第一通孔内运动的第二导柱(31),第二导柱上设有沉头孔(32);
在沉头孔内设置有导筒(50)和第二弹簧(60),导筒的顶端卡固于沉头孔的侧壁上,导筒的下端延伸出沉头孔外,导筒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沉孔(51),第二弹簧一端抵接在沉孔底壁;
还包括一盖板(70),盖板盖合至按压件上端面,进而盖合沉头孔,第二弹簧另一端抵接于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矮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上端面的中间区域设为第一安装槽(33),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端(34),在第一安装槽底壁和第一卡扣端之间形成容置腔(35),所述盖板沿第一卡扣端卡入容置腔内从而将盖板卡固在按压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矮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扣端(36),所述盖板的侧边沿设置有侧边卡槽(71),盖板通过侧边卡槽和第二卡扣端的卡合连接卡固在按压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矮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72),所述第一安装槽上设置有方向朝上的第一安装柱(37),盖板通过安装孔和第一安装柱铆接安装在按压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矮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上端面设为第二安装槽(38),第二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两个第三卡扣端(39),所述盖板两端向下延伸形成安装板(73),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卡槽(74),通过卡槽和第三卡扣端的卡合连接,盖板卡固在按压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矮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边角处设置有第二安装柱(41),所述盖板与第二安装柱铆接进而卡固在按压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矮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四个对角内凹形成内凹槽(75),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有与内凹槽对应卡接的第四卡扣端(42),所述盖板通过内凹槽与第四卡扣端的铆接卡固在按压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矮轴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黏贴至按压件上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矮轴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入沉头孔上端的塞子(43),所述塞子与沉头孔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矮轴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平衡杆(80),平衡杆为U字形,在底座内形成平衡杆活动槽(13),平衡杆平放于平衡杆活动槽内,所述按压件位于平衡杆上方。
CN201721700296.3U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复合矮轴开关 Active CN207676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0296.3U CN207676837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复合矮轴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0296.3U CN207676837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复合矮轴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76837U true CN207676837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67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00296.3U Active CN207676837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复合矮轴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768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0194A (zh) * 2019-01-23 2019-06-11 江苏通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监测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0194A (zh) * 2019-01-23 2019-06-11 江苏通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监测系统
CN109870194B (zh) * 2019-01-23 2023-12-29 江苏通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监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7051B2 (en) Trash can lid
US20100006572A1 (en) Garbage bin lid
WO2015165319A1 (zh) 侧出声扬声器模组
CN207676837U (zh) 一种复合矮轴开关
CN207966815U (zh) 可用于薄膜键盘的长过行程及过行程可调复合型机械开关
US20190333725A1 (en) Weatherproof decorator cover with positive indicator
CN112738695A (zh) 扬声器
CN208479940U (zh) 扬声器箱
CN201018012Y (zh) 导线端子座
CN207670584U (zh) 一种新型折叠滑板车
CN207083225U (zh) 发声器件
KR20130030595A (ko) 이중창 구조의 창틀
CN101373675B (zh) 一种拨动开关
US20130037547A1 (en) Structure of Trashcan
CN208798194U (zh) 扬声器
CN207183141U (zh) 一种杠杆沉板式超薄机械键盘开关
CN110335774A (zh) 一种小型平面凸轮自锁式电源按钮开关
CN219061229U (zh) 拉手结构及柜子
CN216233663U (zh) 一种高强度多功能的储物箱
CN216078208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齿轮盒
CN210801759U (zh) 一种左右通用的一体式冰箱闭门器
CN107437474A (zh) 一种杠杆沉板式超薄机械键盘开关
CN215927044U (zh) 一种隐藏式把手
CN213115898U (zh) 柜用门吸
CN209606302U (zh) 手提式紫外线分析仪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