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5870U - 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75870U
CN207675870U CN201721256546.9U CN201721256546U CN207675870U CN 207675870 U CN207675870 U CN 207675870U CN 201721256546 U CN201721256546 U CN 201721256546U CN 207675870 U CN207675870 U CN 207675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harging
transformer
auxiliary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565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忠
仇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u Yuan Electric Applic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u Yuan Electric Applic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u Yuan Electric Applic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u Yuan Electric Applic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565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75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75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75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属于高压试验领域。它包括由变压器T1、第一、二二极管D1、D2、第一、二保护电阻r1、r2、第一至六充电电阻R1‑R6、第一至八充电电容C1‑C8、由第一至八放电铜球g1‑g8组成的四对放电球隙、第一至三波头电阻R11‑R13、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和第一至四辅助电阻R31‑R34,第一充电电容C1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和第一充电电容C1组成,T1信号处于正半周,以此类推其余电容充电回路;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分别与其所在的充电回路之间设置有辅助间隙。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辅助间隙,提高了放电同步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试验领域,尤其是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
背景技术
雷电冲击发生器本身是用来产生瞬间高压,用来研究或检查电力设备在户外遭受大气过电压(雷击)时绝缘性能。
雷电冲击发生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多级电容充电时并联,多级球隙放电时,使已充电电容串联放电,来产生瞬时高压。在其串联放电过程中,由于球隙放电具有分散性,实际操作中并非都与理想状态一样,多级球隙同时放电产生高压,经常会存在有部分球隙提前放电或不放电,造成放电不同步。目前有些改善同步特性的措施有:(1)提前加工安装水平,使所有球隙处于同一垂直线上;(2)增大杂散电容;(3)每级铜球增加高阻小电阻与针极相连,利用放电瞬间,针极与铜球产生小火花引起球隙放电等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放电同步特性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它包括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保护电阻r1、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至六充电电阻R1-R6、第一至八充电电容C1-C8、第一至八放电铜球g1-g8、第一至三波头电阻R11-R13、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和第一至四辅助电阻R31-R34,第一充电电容C1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和第一充电电容C1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第二充电电容C2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和第二充电电容C2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第三充电电容C3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第一充电电阻R1、第三充电电容C3和第二充电电阻R2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第四充电电容C4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第一波头电阻R11、第二辅助电阻R32、第四充电电容C4和第一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第五充电电容C5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第一充电电阻R1、第三充电电阻R3、第五充电电容C5、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二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第六充电电电容C6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第一波头电阻R11、第二辅助电阻R32、第二波头电阻R12、第三辅助电阻R33、第六充电电电容C6、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一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第七充电电容C7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第一充电电阻R1、第三充电电阻R3、第五充电电阻R5、第七充电电容C7、第六充电电阻R6、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二充电电阻R2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第八充电电容C8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第一波头电阻R11、第二辅助电阻R32、第二波头电阻R12、第三辅助电阻R33、第三波头电阻R13、第四辅助电阻R34、第八充电电电容C8、第六充电电阻R6、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一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第一至八放电铜球g1-g8采用两两组成四对放电球隙;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分别与第一至四辅助电阻R31-R34并联,且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分别与其所在的充电回路之间设置有辅助间隙;第一至八充电电容C1-C8并联充电通过对应的放电球隙放电来转变成已充电电容串联放电,产生瞬时高压。
进一步地,辅助电阻的阻值大于波尾电阻的阻值。
进一步地,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分别采用正、反接于变压器T1一端。
进一步地,第一至八充电电容C1-C8均正接于各自的充电回路中。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辅助间隙,提高了放电同步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级并联充电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级串联放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以4级为例,实际使用不限为4级,可以是更多级,如图1所示,它包括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保护电阻r1、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至六充电电阻R1-R6、第一至八充电电容C1-C8、第一至八放电铜球g1-g8、第一至三波头电阻R11-R13、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和第一至四辅助电阻R31-R34,第一充电电容C1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和第一充电电容C1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第一充电电容C1正接于充电回路中;第二充电电容C2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和第二充电电容C2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第二充电电容C2正接于充电回路中;第三充电电容C3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第一充电电阻R1、第三充电电容C3和第二充电电阻R2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第三充电电容C3正接于充电回路中;第四充电电容C4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第一波头电阻R11、第二辅助电阻R32、第四充电电容C4和第一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第四充电电容C4正接于充电回路中;第五充电电容C5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第一充电电阻R1、第三充电电阻R3、第五充电电容C5、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二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第五充电电容C5正接于充电回路中;第六充电电电容C6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第一波头电阻R11、第二辅助电阻R32、第二波头电阻R12、第三辅助电阻R33、第六充电电电容C6、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一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第六充电电容C6正接于充电回路中;第七充电电容C7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第一充电电阻R1、第三充电电阻R3、第五充电电阻R5、第七充电电容C7、第六充电电阻R6、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二充电电阻R2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第七充电电容C7正接于充电回路中;第八充电电容C8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第一波头电阻R11、第二辅助电阻R32、第二波头电阻R12、第三辅助电阻R33、第三波头电阻R13、第四辅助电阻R34、第八充电电电容C8、第六充电电阻R6、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一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第八充电电容C8正接于充电回路中;第一至八放电铜球g1-g8采用两两组成四对放电球隙;所述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分别与第一至四辅助电阻R31-R34并联,且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分别与其所在的充电回路之间设置有辅助间隙1;第一至八充电电容C1-C8并联充电通过对应的放电球隙放电来转变成已充电电容串联放电,如图2所示,产生瞬时高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第一至八充电电容C1-C8经各自的充电回路给自身充电;图1、2中第一至四辅助电阻R31-R34的阻值(几千欧)远远大于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几十欧),当四对放电球隙击穿瞬间时,两两串联的第一至八充电电容C1-C8通过对应的第一至四辅助电阻R31-R34慢速放电(略延长充电电容两端电压保持时间,从而使用4级放电球隙同步击穿),当辅助间隙1无法承受充电电容两端电压被击穿时,充电电容通过对应的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快速放电,达到理想的放电波形。
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3)

1.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它包括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保护电阻r1、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至六充电电阻R1-R6、第一至八充电电容C1-C8、第一至八放电铜球g1-g8、第一至三波头电阻R11-R13、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和第一至四辅助电阻R31-R34,所述第一充电电容C1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和第一充电电容C1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所述第二充电电容C2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和第二充电电容C2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所述第三充电电容C3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第一充电电阻R1、第三充电电容C3和第二充电电阻R2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所述第四充电电容C4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第一波头电阻R11、第二辅助电阻R32、第四充电电容C4和第一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所述第五充电电容C5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r1、第一充电电阻R1、第三充电电阻R3、第五充电电容C5、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二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所述第六充电电电容C6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第一波头电阻R11、第二辅助电阻R32、第二波头电阻R12、第三辅助电阻R33、第六充电电电容C6、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一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所述第七充电电容C7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一保护电阻
r1、第一充电电阻R1、第三充电电阻R3、第五充电电阻R5、第七充电电容C7、第六充电电阻R6、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二充电电阻R2组成,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正半周;所述第八充电电容C8的充电回路由变压器T1、第二二极管D2、第二保护电阻r2、第一辅助电阻R31、第一波头电阻R11、第二辅助电阻R32、第二波头电阻R12、第三辅助电阻R33、第三波头电阻R13、第四辅助电阻R34、第八充电电电容C8、第六充电电阻R6、第四充电电阻R4和第一充电电阻R2,其中变压器T1的交流信号处于负半周;所述第一至八放电铜球g1-g8采用两两组成四对放电球隙;所述第一至八充电电容C1-C8并联充电通过对应的放电球隙放电来转变成已充电电容串联放电,产生瞬时高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分别与第一至四辅助电阻R31-R34并联,且第一至四波尾电阻R21-R24分别与其所在的充电回路之间设置有辅助间隙(1);
所述辅助电阻的阻值大于波尾电阻的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分别采用正、反接于变压器T1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八充电电容C1-C8均正接于各自的充电回路中。
CN201721256546.9U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 Active CN207675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56546.9U CN207675870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56546.9U CN207675870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75870U true CN207675870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54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56546.9U Active CN207675870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758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6289A (zh) * 2018-08-07 2018-11-09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冲击电压发生器同步特性的优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6289A (zh) * 2018-08-07 2018-11-09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冲击电压发生器同步特性的优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75870U (zh) 一种带辅助间隙的雷电冲击发生器
CN105372462B (zh) 多波形冲击电流发生器
CN104374962B (zh) 一种10/1000μs雷电冲击发生器
CN101750575B (zh) 模拟雷电冲击台
CN102882390A (zh) 整流电路
CN209267278U (zh) 一种雷电发电装置
CN207124454U (zh) 一种浪涌保护电路
CN205212806U (zh) 一种可控硅阵列开关及带有该开关的脉冲发生器
CN201130913Y (zh) 长波前操作冲击电压发生器
CN201716965U (zh) Led背光源保护电路
CN204464983U (zh) 新型防雷击笔记本电源电路
CN204575732U (zh) 一种动力电池电压采样电路
CN103474874A (zh) 电子优化型避雷针
CN104348348B (zh) 一种软启动电路
CN201966642U (zh) 一种带侦测线的防倒流充电装置
CN104810819A (zh) 一种具有浪涌防护的充电设备
CN109490720A (zh) 用于模拟雷电的冲击试验装置
CN204190609U (zh) 一种简易软启动电路
CN204633325U (zh) 一种充电设备
CN212784760U (zh) 一种清除高压静电的电路
CN204556681U (zh) 一种雷电多脉冲波形发生装置
CN205353831U (zh) 二次电源逻辑电路阵列
CN204464990U (zh) 防雷击led驱动电源电路
CN204794042U (zh) 一种锂电池恒流快速充电的过压保护电路
CN201397374Y (zh) 模拟雷电冲击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