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2592U - 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 - Google Patents

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72592U
CN207672592U CN201721824395.2U CN201721824395U CN207672592U CN 207672592 U CN207672592 U CN 207672592U CN 201721824395 U CN201721824395 U CN 201721824395U CN 207672592 U CN207672592 U CN 207672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king
retaining wall
floor
lateral retaining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243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习朝位
张朝辉
史永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LLC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LLC filed Critical Hebei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LLC
Priority to CN2017218243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72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72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72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下沉底板和与下沉空间深度一致的侧挡墙,所述侧挡墙设置于下沉底板的四周,所述侧挡墙外侧设有楼板,所述楼板与四周的框架柱相连,所述框架柱底部设有第一灌注桩,所述下沉底板与侧挡墙、楼板一体成型。通过下沉底板、侧挡墙与楼板一体成型,中部的下沉底板与侧挡墙形成室内下沉空间,利用楼板四周的框架柱及其底部的第一灌注桩来增强下沉空间的水平抗侧力。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高层建筑内部设置局部下沉空间时,需要将相关范围内建筑基础埋深加大,从而带来基坑支护、基坑开挖、建筑回填等投资增高问题,有效节约了建筑投资。

Description

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的内部底层有时需要做局部的下沉空间,此时为了满足设计规范对地基基础的相关要求,通常做法需要将相关范围内的建筑基础标高降低至下沉空间以下一定范围,以满足高层建筑嵌固和建筑基顶水平力传递的要求。此做法由于局部的下沉空间而加大了建筑的基础埋深,从而增加了建筑投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建筑基础埋深加大而带来基坑支护、基坑开挖、建筑回填等建筑投资增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包括下沉底板和与下沉空间深度一致的侧挡墙,所述侧挡墙设置于下沉底板的四周,所述侧挡墙外侧设有楼板,所述楼板与四周的框架柱相连,所述框架柱底部设有第一灌注桩,所述第一灌注桩设置在所述侧挡墙四周,所述下沉底板与侧挡墙、楼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侧挡墙四周外部设有第二灌注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灌注桩上方设有外侧框架柱。
进一步地,两个相邻的外侧框架柱之间设有水平梁,所述楼板与水平梁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楼板与水平梁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下沉底板与侧挡墙、楼板为一体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均为扩底桩。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柱上方的高层建筑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通过下沉底板、侧挡墙与楼板一体成型,中部的下沉底板与侧挡墙形成室内下沉空间,利用楼板四周的框架柱及其底部的第一灌注桩来增强下沉空间的水平抗侧力。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高层建筑内部设置局部下沉空间时,需要将相关范围内建筑基础埋深加大,从而带来基坑支护、基坑开挖、建筑回填等投资增高问题,有效节约了建筑投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侧挡墙,2-下沉底板,3-第一灌注桩,4-楼板,5-水平梁,6-外侧框架柱,7-第二灌注桩,8-框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进行说明。所述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包括下沉底板2和与下沉空间深度一致的侧挡墙1,所述侧挡墙1设置于下沉底板2的四周,所述侧挡墙1外侧设有楼板4,所述楼板4与四周的框架柱8相连,所述框架柱8底部设有第一灌注桩3,所述第一灌注桩3间隔设置在所述侧挡墙1的四周,所述下沉底板2与侧挡墙1、楼板4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下沉底板、侧挡墙与楼板一体浇注成型,中部的下沉底板与侧挡墙形成室内下沉空间,利用楼板四周的框架柱及其底部的第一灌注桩来增强下沉空间的水平抗侧力。利用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高层建筑内部设置局部下沉空间时,需要将相关范围内建筑基础埋深加大,从而带来基坑支护、基坑开挖、建筑回填等投资增高问题。
其中,所述侧挡墙的四角部位均设有第一灌注桩,所述第一灌注桩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在侧挡墙的四周,第一灌注桩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侧挡墙1四周外部设有第二灌注桩3。所述侧挡墙1与第一灌注桩3、楼板4与水平梁5共同构成抗侧力结构。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灌注桩3上方设有外侧框架柱8。借助外侧框架柱来进一步增强高层建筑的整体刚度。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个相邻的框架柱6之间设有水平梁5,所述楼板4与水平梁5一体成型。楼板与水平梁一体浇注成型,能够进一步增强下沉底板与侧挡墙形成的下沉空间的水平抗侧力。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楼板4与水平梁5上表面平齐,以保证水平剪力的有效传递。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下沉底板2与侧挡墙1、楼板4为一体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将楼板、侧挡墙和下沉底板内的钢筋网一次性绑扎完成,然后再一次性浇注成型,使下沉空间与楼板作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整体刚度。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灌注桩7和第二灌注桩3均为扩底桩。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框架柱上方的高层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可在高层建筑内部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时具有相当大的侧向刚度。借助框架剪力墙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竖向力和水平力、及横向刚度大的能力,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沉底板和与下沉空间深度一致的侧挡墙,所述侧挡墙设置于下沉底板的四周,所述侧挡墙外侧设有楼板,所述楼板与四周的框架柱相连,所述框架柱底部设有第一灌注桩,所述第一灌注桩设置在所述侧挡墙四周,所述下沉底板与侧挡墙、楼板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墙四周外部设有第二灌注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注桩的上方设有外侧框架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外侧框架柱之间设有水平梁,所述楼板与水平梁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与水平梁上表面平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底板与侧挡墙、楼板为一体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均为扩底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上方的高层建筑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CN201721824395.2U 2017-12-22 2017-12-22 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 Active CN207672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4395.2U CN207672592U (zh) 2017-12-22 2017-12-22 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24395.2U CN207672592U (zh) 2017-12-22 2017-12-22 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72592U true CN207672592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70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24395.2U Active CN207672592U (zh) 2017-12-22 2017-12-22 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725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3534A (zh) * 2019-02-18 2019-04-19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套建建筑扩底桩条形基础拉梁及套建建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3534A (zh) * 2019-02-18 2019-04-19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套建建筑扩底桩条形基础拉梁及套建建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62688U (zh) 地下连续墙码头桩基础结构
CN204662499U (zh) 地下室混凝土外墙、防水、肥槽一体化施工构造
CN206941608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结构
CN104878835A (zh) 条形基础房屋后增地下室结构
CN204590038U (zh) 一种永久性基坑支护结构
CN203066104U (zh) H型素砼砌块及其所砌成的小型生态挡土墙
CN110777806B (zh) 多连杆平面框架永久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10387889B (zh) 一种用于长条形深基坑的连拱式基坑支护方法
CN207672592U (zh) 高层建筑室内下沉空间基础结构
CN202730796U (zh) 既有挡土墙肋板式卸荷加固结构
CN210288428U (zh) 组合式支护结构
CN204001705U (zh) 基于地锚桁架的地下室外墙单面支模施工结构
CN204370417U (zh) 一种用于基坑工程阳角或道路围护处的对拉锚索支护结构
CN107761759B (zh) 一种l型混凝土挡墙
CN202989942U (zh) 一种针对于软弱土或高回填土区围墙基础构造
CN110206135A (zh) 一种石砌体房屋基础加固结构及方法
CN206337566U (zh) 基坑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撑结构
CN101851931B (zh) 一种具有二次支护装置的沉井及其施工方法
CN205776719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结构
CN211113674U (zh) 基坑双排柱支护结构
CN211621441U (zh) 直立式堤防结构
CN204000936U (zh) 基于扣件式钢管地锚桁架的地下室外墙单面支模体系
CN208136828U (zh) 狭窄河道挡墙加固装置
CN210507458U (zh) 一种基坑竖向拉锚支护系统
CN209260748U (zh) 一种阶形塔吊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