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63153U - 头戴式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63153U
CN207663153U CN201820017457.7U CN201820017457U CN207663153U CN 207663153 U CN207663153 U CN 207663153U CN 201820017457 U CN201820017457 U CN 201820017457U CN 207663153 U CN207663153 U CN 207663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connecting portion
display apparatus
mounted display
limiting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174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峰世
游启昌
陈俊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ta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nta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ta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Quanta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18200174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63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63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63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含一穿戴装置、一显示器与一限位装置。穿戴装置具有一第一连接部。显示器具有一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分离地连接第一连接部。限位装置选择性地将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结合在一起。当下压限位装置,显示器能够与穿戴装置分离。

Description

头戴式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设备,尤指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出现了可供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用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头戴式显示设备可供使用者观赏借由计算机模拟所产生的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并能在使用者移动时,及时提供虚拟世界对应新视角的虚拟图像,增强用户的真实世界观看经验。
然而,由于现今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器与头带为一体式设计,当使用者在观看中欲暂时停用或更换其他种类的头戴式显示设备时,使用者必须将头戴式显示设备包含头带从人体头部一并卸下,才能将视线方向自虚拟视野转移至现实视野。
如此,当使用者欲再次戴上头戴式显示设备时,使用者必须重新调整头带对于人体头部的位置以及松紧度。如此,不仅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也降低使用者的使用意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含一穿戴装置、一显示器与一限位装置。穿戴装置具有一第一连接部。显示器具有一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分离地连接第一连接部。限位装置选择性地将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结合在一起。当下压限位装置,显示器能够与穿戴装置分离。
如此,通过以上架构,使用者一方面可轻易将显示器与其头部上的穿戴装置完全分离,快速将用户的视线方向转移至现实视野。另一方面,在使用者欲再次戴上显示器时,因为显示器能够快速结合用户头部的穿戴装置,用户不须重新调整穿戴装置对于人体头部的位置及松紧度,以降低使用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的准备时间,方便使用者快速使用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意愿。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包含一凸舌部与至少一限位槽。限位槽位于凸舌部的一面。第二连接部包含一容置槽。容置槽可分离地接收凸舌部。当容置槽接收凸舌部,限位槽位于容置槽内。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限位装置包含一本体件、至少一限位肋与一操作部。本体件可移动地位于显示器上。限位肋连接本体件,用以可移动地伸入容置槽内的限位槽,并将凸舌部固定于容置槽内。操作部连接本体件,且暴露于显示器的一表面,用以连动限位肋远离限位槽。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限位肋与限位槽分别为多数个。限位槽并列于第一连接部的一面。每个限位肋可移动地伸入其中一限位槽内。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显示器包含至少一导柱与至少一弹簧组件。导柱伸向限位装置。弹簧组件环绕地套接导柱,分别抵接限位装置与导柱的一端,用以连动操作部回复原位。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操作部突出地位于显示器的表面。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操作部齐平地位于显示器的表面。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操作部的一顶面具有多个定位凸点。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与操作部分别位于显示器的相同侧。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与操作部分别位于显示器的不同侧。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沿线段A-A所形成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图1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局部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3相同;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11、12:头戴式显示设备
100:穿戴装置
110:头罩外壳
120:第一连接部
121:凸舌部
121B:底面
122:限位槽
130:固定头带
200:显示器
210:外罩
210T:顶面
210B:底面
211:贯穿孔
212:容置空间
220:第二连接部
221:容置槽
230:导柱
240:弹簧组件
300、301、302:限位装置
310:本体件
311:破口
320、321、322:操作部
320T:顶面
323:定位凸点
330:限位肋
A-A:线段
E:眼部
H:头部
L:下方
X、Y、Z: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该多个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的。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图式中各组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有鉴于暂时脱下头戴式显示设备,再重新戴上头戴式显示设备时,使用者必须重新调整头带于人体头部的位置及松紧度,然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架构,在使用者欲再次戴上显示器时,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能够快速结合用户头部的穿戴装置,用户不须重新调整穿戴装置对于人体头部的位置以及松紧度,以降低使用头戴式显示设备前的准备时间,方便使用者快速使用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意愿。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0的立体图。图2是图1沿线段A-A所形成的局部剖面图。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头戴式显示设备10包含一穿戴装置100、一显示器200与一限位装置300。穿戴装置100用以穿戴于一使用者的头部H。显示器200用以罩盖使用者的眼部E,并提供显示影像至用户的眼部E。穿戴装置100具有一第一连接部120。显示器200具有一第二连接部220。第二连接部220可分离地连接第一连接部120。限位装置300选择性地将第一连接部120与第二连接部220结合在一起,例如,将第一连接部120限位于第二连接部220上。
图3是图1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0的分解图。故,如图1与图3所示,当用户下压限位装置300时,限位装置300对第二连接部220上的第一连接部120解限位。由于限位装置300不再限制第二连接部220上的第一连接部120,故,穿戴装置100不再受限制于显示器200上,因此,显示器200能够与穿戴装置100完全分离。如此,因为使用者可轻易将显示器200与其头部H上的穿戴装置100完全分离,用户可迅速将视线方向自虚拟视野转移至现实视野。
再者,如图1与图3所示,由于使用者前次戴上头戴式显示设备10时,已将穿戴装置100对于用户的头部H位置及松紧度调整完毕,如此,当使用者欲再次戴上头戴式显示设备10,使用者只须将显示器200快速结合至穿戴装置100上,不须重新调整穿戴装置100对于人体头部H的位置以及松紧度,降低使用头戴式显示设备10前的准备时间,进而方便使用者快速使用头戴式显示设备10。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穿戴装置100包含一头罩外壳110与一固定头带130,固定头带130的两端连接头罩外壳110,能够依据使用者的头部H大小进行调整固定头带130的长度。第一连接部120包含一凸舌部121与多数个(如二个)限位槽122。凸舌部121凸设于头罩外壳110背对固定头带130的一侧。该多个限位槽122形成于凸舌部121的底面121B,且并列地排列于凸舌部121的底面121B。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方式中,穿戴装置100不限为松紧带式、头盔式、魔鬼毡或箍环式等已知手段。
显示器200包含一外罩210及一屏幕容置部(图中未示)。外罩210具有一容置空间212。屏幕容置部位于容置空间212内,用以容置一显示屏幕(图中未示)。当外罩210罩盖使用者的眼部E时,显示屏幕得以朝用户的眼部E提供显示影像。第二连接部220凸设于显示器200的表面,例如外罩210的顶面210T。第二连接部220包含一容置槽221。容置槽221可分离地接收凸舌部121。当容置槽221接收凸舌部121,限位槽122位于容置槽221内。此外,外罩210的顶面210T具有多数个贯穿孔211。每个贯穿孔211位于容置空间212与容置槽221之间,且接通容置空间212与容置槽221。每个贯穿孔211分别对应每个限位槽122。
如图2所示,限位装置300包含一本体件310、一操作部320与多数个限位肋330。本体件310可移动地位于显示器200上,例如,可移动地位于外罩210的容置空间212内。操作部320位于本体件310的一端,操作部320暴露于显示器200的表面。举例来说,操作部320突出地位于显示器200的表面(即外罩210的顶面210T)。该多个限位肋330共同位于本体件310的另端,且每一限位肋330通过其中一贯穿孔211可移动地伸入容置槽221内的其中一限位槽122,以便将凸舌部121固定于容置槽221内。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限位槽122、贯穿孔211与限位肋330的数量,限位槽122、贯穿孔211与限位肋330也可能只有一个。须了解到,单一个限位肋330伸入限位槽122之后,可使得显示器200沿着限位肋330转动,故,多数个限位肋330防止显示器200转动。
此外,显示器200包含至少一导柱230与至少一弹簧组件240。导柱230连接外罩210的底面210B,且穿过本体件310的破口311,以供本体件310能够沿着导柱230相对移动。弹簧组件240环绕地套接导柱230,分别抵接本体件310的一面与导柱230的一端,用以随着本体件310的移动而被压缩或回复。
如此,当使用者朝下方L下压操作部320,以便将所有限位肋330共同带离限位槽122时,由于凸舌部121不再被固定于容置槽221内,显示器200能够与穿戴装置100完全分离。此时,限位装置300同步沿着破口311内的导柱230压缩弹簧组件240。反之,当不再按下操作部320时,回复的弹簧组件240将限位装置300回复原位,更具体地,当限位装置300沿着破口311内的导柱230回复原位,操作部320被回复至外罩210的顶面210T,且所有限位肋330的一部分通过贯穿孔211回到容置槽221内。
在结合显示器200与穿戴装置100时,穿戴装置100的凸舌部121伸入显示器200的容置槽221内,且回复的弹簧组件240将所有限位肋330的一部分推回限位槽122内。故,第一连接部120与第二连接部220彼此结合在一起。
须了解到,由于容置槽221与凸舌部121的大小彼此匹配,当凸舌部121伸入容置槽221内,凸舌部121被固定于容置槽221内而无法朝上下方向(如Z轴)与左右方向(如X轴)移动;接着,当限位肋330伸入限位槽122之后,限位肋330阻挡凸舌部121朝前后方向(如Y轴)移动。故,凸舌部121三维地固定于容置槽221内,从而将显示器200稳固地结合于穿戴装置100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1的局部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3相同。如图4所示,图4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1与图1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0大致相同,其差异其一为,限位装置301的操作部321齐平地位于显示器200的表面。具体来说,不同于图1的限位装置300的操作部320凸出于显示器200的表面,图4的操作部321的顶面210T与显示器200的表面齐平,意即,操作部321的顶面210T与外罩210的顶面210T齐平,以美化显示器200之外观。此外,如图4所示,为了明显标示操作部321的位置,操作部321的顶面210T具有多个定位凸点323,故,使用者只须通过手部触觉,即可快速得知操作部321相对显示器200表面的位置。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图1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0的上述实施例中,操作部320的顶面也可以具有定位凸点323。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2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图5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2与图1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0大致相同,其差异其一为,第二连接部220与限位装置302的操作部322分别位于显示器200的不同侧。
具体来说,不同于图1的第二连接部220与操作部322位于显示器200的同一侧,图5的第二连接部220与操作部322分别位于显示器200的不同侧。例如,操作部322暴露于外罩210的侧面。如此,当朝下推动操作部322,仍可以连动所有的限位肋330离开限位槽122,以释放凸舌部121。
最后,上述所揭露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皆可被保护于本实用新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穿戴装置,具有一第一连接部;
一显示器,具有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可分离地连接该第一连接部;以及
一限位装置,选择性地将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结合在一起,
其中,当下压该限位装置,该显示器能够与该穿戴装置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包含一凸舌部与至少一限位槽,该限位槽位于该凸舌部的一面;以及
该第二连接部包含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可分离地接收该凸舌部,其中,当该容置槽接收该凸舌部,该限位槽位于该容置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限位装置包含:
一本体件,可移动地位于该显示器上;
至少一限位肋,连接该本体件,用以可移动地伸入该容置槽内的该限位槽,并将该凸舌部固定于该容置槽内;以及
一操作部,连接该本体件,且暴露于该显示器的一表面,用以连动该限位肋远离该限位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限位槽为多数个,该多个限位槽并列于该第一连接部的一面;以及
该至少一限位肋为多数个,每一该多个限位肋可移动地伸入该多个限位槽其中之一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器包含:
至少一导柱,伸向该限位装置;以及
至少一弹簧组件,环绕地套接该导柱,分别抵接该限位装置与该导柱的一端,用以连动该操作部回复原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操作部突出地位于该显示器的该表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操作部齐平地位于该显示器的该表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操作部的一顶面具有多个定位凸点。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与该操作部分别位于该显示器的相同侧。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与该操作部分别位于该显示器的不同侧。
CN201820017457.7U 2018-01-05 2018-01-05 头戴式显示设备 Active CN207663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7457.7U CN207663153U (zh) 2018-01-05 2018-01-05 头戴式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7457.7U CN207663153U (zh) 2018-01-05 2018-01-05 头戴式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63153U true CN207663153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45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17457.7U Active CN207663153U (zh) 2018-01-05 2018-01-05 头戴式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631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5982A (zh) * 2019-04-30 2019-07-05 杭州斑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vr智慧家装产品展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1103690A (zh) * 2019-12-30 2020-05-05 上海视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显示的虚拟现实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5982A (zh) * 2019-04-30 2019-07-05 杭州斑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vr智慧家装产品展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75982B (zh) * 2019-04-30 2021-06-15 杭州斑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vr智慧家装产品展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1103690A (zh) * 2019-12-30 2020-05-05 上海视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显示的虚拟现实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82187B1 (en) Head mount display support and head mount display
CN202488510U (zh) 移动设备
US10302951B2 (en) Mounted display goggles for use with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CN107765429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07663153U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07783295A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205656368U (zh) 头戴式虚拟实境影音装置
CN104270623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3986290U (zh) 通讯帽子
CN109188696A (zh) 一种航空模拟训练用交互式智能可调节mr头盔
CN205643871U (zh) 一种头戴式虚拟眼镜
Sakata12 et al. Visual assist with a laser pointer and wearable display for remote collaboration
CN205015556U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头戴式虚拟现实装置
CN203986289U (zh) 一种带分体棱镜的通讯帽子
CN106790878A (zh) 可变形为vr眼镜的手机保护壳
CN207096576U (zh) 一种智能眼镜系统
CN208984888U (zh) 一种组装式ar头戴式眼镜
CN211928307U (zh) Vr眼镜
CN205787388U (zh) 一种虚拟现实映像装置以及一体式虚拟现实设备
CN212623358U (zh) 一种智能型佩戴的ar增强现实眼镜
CN106597671A (zh) 便携式虚拟现实眼镜及3d显示装置
CN106547096A (zh) 虚拟现实设备
CN208207644U (zh) 人机交互装置
CN206489329U (zh) 一种混合现实显示装置
JP4491598B2 (ja)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