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7704U - 蜂鸣器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蜂鸣器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7704U
CN207657704U CN201720945119.5U CN201720945119U CN207657704U CN 207657704 U CN207657704 U CN 207657704U CN 201720945119 U CN201720945119 U CN 201720945119U CN 207657704 U CN207657704 U CN 207657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onnect
circuit
inductance
boo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451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铭
金翔宇
杨显平
吴凯
邓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TOOL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TOOL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TOOL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451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7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7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7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蜂鸣器驱动电路,所述蜂鸣器驱动电路包括:升压电路、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和脉冲控制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分别与输入电源及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还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升压电路对输入电源进行升压生成第一电压;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在所述脉冲控制电路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升压,生成脉冲信号驱动电压,所述脉冲信号驱动电压对所述蜂鸣器进行驱动。通过升压电路对输入电压进行一次升压,通过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进行二次升压后对所述蜂鸣器进行驱动;使得驱动电压大大提高,从而使蜂鸣器发出较大的声音。

Description

蜂鸣器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鸣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其使用范围包括加速度警告、转向信号警告、公共汽车门开关警告、自卸车警告、发动机油压警告、气压警告或水温警告等。
现有蜂鸣器驱动电路,主要是采用三极管组成脉冲控制电路。三个开关三极管配合阻容件组成一个开关放大电路,控制输入的方波脉冲,驱动蜂鸣器发出声音。这种电路结构简单,是常用的三极管应用例。这种电路的驱动方波脉冲电压根据工作电压的大小而变化;当工作电压较低时,蜂鸣器得到的驱动电压也很低,发出的声音就会很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蜂鸣器驱动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蜂鸣器驱动电路,所述蜂鸣器驱动电路包括:
升压电路、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和脉冲控制电路;
所述升压电路分别与输入电源及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连接;
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还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升压电路对输入电源进行升压生成第一电压;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在所述脉冲控制电路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升压,生成脉冲信号驱动电压,所述脉冲信号驱动电压对所述蜂鸣器进行驱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升压电路采用boost升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控制器、第二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二电感一端与输入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压控制器的开关控制端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公共端与所述升压控制器的电压反馈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包括三脚升压电感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三脚升压电感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三脚升压电感脉冲控制端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三脚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蜂鸣器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蜂鸣器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三脚升压电感采用工字立式三脚磁芯,所述三脚升压电感脉冲控制端与输入端之间采用直径为0.06mm漆包线绕线,所述三脚升压电感脉冲控制端与输出端之间采用直径为0.05mm漆包线绕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脉冲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三电容和第五电阻;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蜂鸣器接头及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脉冲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外接控制器的脉冲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还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参考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分别跟所述输入电源和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对所述输入电源进行开关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九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三MOS管;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和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接控制器的电源开关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升压电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系统电源及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与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鸣器驱动电路通过升压电路对输入电压进行一次升压,将一次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输入到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进行二次升压后对所述蜂鸣器进行驱动;经过了二次升压,使得驱动电压大大提高,从而使蜂鸣器发出较大的声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鸣器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控制器。
附图标记:
升压电路10;
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11;
脉冲驱动电路12;
电源开关控制电路13;
外接控制器1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鸣器驱动电路示意图。
所述蜂鸣器驱动电路包括:升压电路10、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11和脉冲控制电路;
所述升压电路10分别与输入电源及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11连接;
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11还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升压电路10对输入电源进行升压生成第一电压;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11在所述脉冲控制电路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升压,生成脉冲信号驱动电压,所述脉冲信号驱动电压对所述蜂鸣器进行驱动。所述升压电路10采用boost升压结构。
具体的,所述升压电路10包括升压控制器U1、第二电感L2、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
所述第二电感L2一端与输入电源VDD_SYS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压控制器U1的开关控制端SW及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R2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参考地GND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公共端与所述升压控制器U1的电压反馈端FB 端连接。
更加具体的,所述第二电感L2在所述升压控制器U1内的回路导通开关 (图未示)导通时进行充电,在所述回路导通开关(图未示)闭合时进行放电,从而给所述第一电容C1充电。此时,所述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升高,所述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通过所述电阻R1和R2分压后输入到所述升压控制器U1的电压反馈端FB,所述控制器U1根据所述电压反馈端FB的电压进行脉冲宽度PWM的调节,从而调整所述回路导通开关(图未示)闭合时间,使得所述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为稳定的设定值,即输出稳定的所述第一电压。
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11包括三脚升压电感L1和第四电阻R4;
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升压电路10的电压输出端V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三脚升压电感L1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三脚升压电感L1的脉冲控制端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即图1中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脚电感L1的输出端与所述蜂鸣器接头LS1的一端连接,所述蜂鸣器接头LS1的另一端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即图1中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 连接。
作为优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脚升压电感L1采用工字立式三脚磁芯,所述三脚升压电感L1的脉冲控制端与输入端之间采用直径为0.06mm漆包线绕线,所述三脚升压电感L1脉冲控制端与输出端之间采用直径为0.05mm漆包线绕线。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脚升压电感外部设磁芯外套热缩管;采用DR3W6×8.3型号磁芯和(1-2)QA-1Ф0.05mm N/(2-3)QA-1 Ф0.06mm N型号绕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冲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三电容C3和第五电阻R5。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蜂鸣器接头LS1及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11脉冲控制端(即所述三脚升压电感L1的脉冲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参考地GND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 Q1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接控制器14的脉冲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还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参考地GND连接。
具体的,所述外接控制器14的脉冲控制端PWM输出脉冲控制信号,所述脉冲控制信号经所述第五电阻R5后加入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上;当所述脉冲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三极管Q1导通,所述第一电感 L1的输入端和脉冲控制端之间的电感在所述第一电压的作用下进行导通充电。此时,所述第一电感L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感由于互感也进行充电,由于所述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输入端之间线圈匝数大于输入端、脉冲控制端的线圈匝数,所述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输出高于所输入端的电压的所述脉冲信号驱动电压。此时,所述脉冲信号驱动电压对所述蜂鸣器输出正向驱动电压。当所述脉冲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三极管Q1截止。电流回路截止,所述蜂鸣器两端的电压差为低电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分别跟所述输入电源和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11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对所述输入电源VDD_SYS进行开关控制。
具体的,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九电阻R9、第八电阻R8和MOS管Q3。
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参考地GND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 Q2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参考地GND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接控制器14的电源开关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MOS管 Q3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升压电路10连接,所述MOS 管Q3的源极分别与系统电源VDD_SYS及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另一端与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
更加具体的,外接控制器14的电源开关控制端输出电源控制信号 POWER,当所述电源控制信号POWER为高电平时,所述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对所述电源控制信号POWER分压后输出到所述第二三极管Q2 的基极上。此时,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所述MOS管 Q3导通。给所述升压电路10输出所述输入电源VDD_SYS。
当所述电源控制信号POWER为低电平时,此时所述第二三极管Q2截止,所述MOS管Q3也截止。将所述输入电源VDD_SYS的输出回路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鸣器驱动电路通过升压电路10对输入电压进行一次升压,将一次升压电路10的输出电压输入到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11进行二次升压后对所述蜂鸣器进行驱动;经过了二次升压,使得驱动电压大大提高,从而使蜂鸣器发出较大的声音。
另外,通过对所述三脚升压电感外部设磁芯外套热缩管,对所述蜂鸣器驱动电路进行绝缘保护;采用DR3W6×8.3型号磁芯和(1-2)QA-1Ф0.05mm N/(2-3)QA-1Ф0.06mm N型号绕线使得电感的体积小巧,安装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蜂鸣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鸣器驱动电路包括:
升压电路、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和脉冲控制电路;
所述升压电路分别与输入电源及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连接;
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还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升压电路对输入电源进行升压生成第一电压;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在所述脉冲控制电路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升压,生成脉冲信号驱动电压,所述脉冲信号驱动电压对所述蜂鸣器进行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鸣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采用boost升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鸣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升压控制器、第二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二电感一端与输入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压控制器的开关控制端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公共端与所述升压控制器的电压反馈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鸣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包括三脚升压电感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升压电路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三脚升压电感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三脚升压电感脉冲控制端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三脚电感的输出端与所述蜂鸣器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蜂鸣器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蜂鸣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脚升压电感采用工字立式三脚磁芯,所述三脚升压电感脉冲控制端与输入端之间采用直径为0.06mm漆包线绕线,所述三脚升压电感脉冲控制端与输出端之间采用直径为0.05mm漆包线绕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鸣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三电容和第五电阻;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蜂鸣器接头及所述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脉冲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外接控制器的脉冲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还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参考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蜂鸣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分别跟所述输入电源和电感二次升压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对所述输入电源进行开关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蜂鸣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九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三MOS管;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和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接控制器的电源开关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升压电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系统电源及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与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
CN201720945119.5U 2017-07-31 2017-07-31 蜂鸣器驱动电路 Active CN207657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5119.5U CN207657704U (zh) 2017-07-31 2017-07-31 蜂鸣器驱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5119.5U CN207657704U (zh) 2017-07-31 2017-07-31 蜂鸣器驱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7704U true CN207657704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36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45119.5U Active CN207657704U (zh) 2017-07-31 2017-07-31 蜂鸣器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77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3597A (zh) * 2018-09-25 2018-12-14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蜂鸣器驱动电路及相应的蜂鸣器驱动方法
CN112635901A (zh) * 2020-12-28 2021-04-09 侯德智 荧光片贴电池盒、驱动电路及荧光片贴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3597A (zh) * 2018-09-25 2018-12-14 无锡华润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蜂鸣器驱动电路及相应的蜂鸣器驱动方法
CN109003597B (zh) * 2018-09-25 2023-11-03 华润微集成电路(无锡)有限公司 蜂鸣器驱动电路及相应的蜂鸣器驱动方法
CN112635901A (zh) * 2020-12-28 2021-04-09 侯德智 荧光片贴电池盒、驱动电路及荧光片贴
CN112635901B (zh) * 2020-12-28 2023-02-17 区耀伟 荧光片贴电池盒、驱动电路及荧光片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57704U (zh) 蜂鸣器驱动电路
CN103901799B (zh) 智能开关
CN103683872A (zh) 一种半桥驱动电路
CN105762781B (zh) 浪涌电流控制电路及供电装置
CN201854184U (zh) 一种buck电路
CN202502733U (zh) 蜂鸣器驱动电路
CN207612045U (zh) 一种保护芯片
CN102595695B (zh) 指示器驱动电路
CN206421994U (zh) 一种基于pwm波控制的继电器线圈驱动电路
CN111725857B (zh) 开关驱动电路及电池控制电路
CN102035381B (zh) 一种启动电压可调节的boost电路
CN108900076A (zh) 逆变器上桥驱动电路
CN107599960A (zh) 蜂鸣器驱动电路
CN102969704A (zh) 一种预充电电路
CN104935154A (zh) 一种降压转换器的自举电路
CN103236601B (zh) 带指示器的接线端子
CN209562139U (zh) 一种差压保护电路
CN203206380U (zh) 一种启动控制电路以及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203840595U (zh) 高线性、大动态 led 背光源调光电路
CN208797823U (zh) 逆变器上桥驱动电路
CN106879125B (zh) 一种led调光控制电路
CN203520836U (zh) 背光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8316697U (zh) 一种上电自锁控制电路和电源
CN207450014U (zh) 一种eps控制器安全开关电路
CN207868992U (zh) 一种重合闸直流式驱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518000 1701-1708, 1801-1806, block D, building 1, Chuangzhi Yuncheng bid section 1, Liuxian Avenue, Xil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Yue Meilin Central Plaza, Kang Roa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rth District), 2nd floor 204, 205, 206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XTOOL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