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3694U - 一种无牙皮带扣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牙皮带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3694U
CN207653694U CN201721601610.2U CN201721601610U CN207653694U CN 207653694 U CN207653694 U CN 207653694U CN 201721601610 U CN201721601610 U CN 201721601610U CN 207653694 U CN207653694 U CN 207653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er
tail
belt
activity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016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剑翩
刘忠
金万里
范建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ilitary Police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ilitary Polic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ilitary Polic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ilitary Polic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016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3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3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3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牙皮带扣,包括扣头部与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皮带末端的尾夹与夹持皮带活动端的活动夹,所述尾夹与扣头部之间、活动夹与尾夹之间均能够相对转动,所述活动夹与尾夹上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动夹与尾夹之间的夹持扭簧、设置在尾夹与扣头部之间的双扭簧。利用双扭簧与夹持扭簧使活动夹与尾夹均能够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并能够在转动后自动复位,增强夹持部的夹持效果,避免尾夹松动导致活动夹对皮带的夹持效果减弱。

Description

一种无牙皮带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扣,特别涉及一种无牙皮带扣。
背景技术
现有皮带扣头的固定方式大部分采用的尖齿状或是倒钩状结构,还有比较少的是采用穿孔配合的穿孔式皮带,都很容易将皮带磨损,造成裂痕、断裂,皮带使用寿命短。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757611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无牙自动扣头,包括尾夹和扣头面,该尾夹内设有尾夹压带板,尾夹与扣头面之间通过尾夹芯相互铆接在一起,所述的尾夹芯内设有能使其在尾夹端部固定扭动的弹簧,所述的尾夹芯表面还设有凹凸状分布的夹持纹理,通过夹持纹理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作用就能够有效保证自动扣头的夹持功能,因为不存在尖齿状或是倒钩状结构,对皮带的伤害甚微,因此可以有效提高皮带的使用寿命。
但是尾夹与扣头面之间若是固定铆接,当皮带挤压尾夹芯并进入尾夹芯与扣头面之间的夹持缝隙后,尾夹芯在弹簧作用下顶在皮带表面会使皮带难以脱出;而尾夹与扣头面之间若是活动铆接,那么尾夹容易相对扣头面转动,并带动尾夹芯一起转动,从而导致尾夹与皮带之间出现松动,夹持效果减弱,使皮带易脱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牙皮带扣,具有增强夹持能力且皮带脱出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无牙皮带扣,包括扣头部与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皮带末端的尾夹与夹持皮带活动端的活动夹,所述尾夹与扣头部之间、活动夹与尾夹之间均能够相对转动,所述活动夹与尾夹上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动夹与尾夹之间的夹持扭簧、设置在尾夹与扣头部之间的双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复位装置使活动夹与尾夹均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并能够在转动后自动复位,避免尾夹松动减弱活动夹对皮带的夹持效果,当要松开皮带时,只需朝远离扣头部方向转动尾夹,由于在弹力作用下活动夹与尾夹相对静止,因此活动夹朝远离扣头部方向转动,使皮带与活动夹之间的空隙增大,从而使皮带能够松脱抽出,当松开尾夹后,尾夹在双扭簧作用下复位,使活动夹保持夹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头部两侧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设有引导件、另一端与尾夹活动铆接,所述尾夹两侧设有能够限制连接件转动角度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引导片与连接件形成的通道对皮带进行引导,并利用限位槽限制尾夹与扣头部之间能够相对转动的角度,便于正确使用皮带扣与皮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扭簧包括设置在尾夹两侧限位槽内的单扭簧与连接两侧单扭簧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侧的两个单扭簧为尾夹提供更大且更平衡的作用力,而双扭簧结构更加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夹上设有与连接杆配合的嵌合槽,所述嵌合槽内设有第一卡紧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嵌合槽与第一卡紧块对连接杆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内壁上设有与单扭簧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设有第二卡紧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接槽与第二卡紧块对单扭簧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夹表面设有条状或颗粒状的凸起纹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活动夹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活动夹对皮带的夹持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夹上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开口处设有压扣,所述压扣上设有压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皮带平整的一端卡进固定腔内,再转动压扣盖合固定腔下方开口,并带动压针挤压皮带表面,使皮带难以从固定腔中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尾夹与两侧的连接件之间设置双扭簧,使尾夹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并能够在转动后自动复位,避免尾夹松动减弱活动夹对皮带的夹持效果,当要松开皮带时,只需朝远离扣头部方向转动尾夹,由于在弹力作用下活动夹与尾夹相对静止,因此活动夹朝远离扣头部方向转动,使皮带与活动夹之间的空隙增大,从而使皮带能够松脱抽出,当松开尾夹后,尾夹在双扭簧作用下复位,使活动夹保持夹持效果;
2、活动部采用塑料材质,对皮带造成的损害小,能够提高皮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B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扣头部;2、夹持部;3、面板;4、连接件;5、引导片;6、铆钉;7、尾夹;8、限位槽;9、双扭簧;10、单扭簧;11、连接杆;12、嵌合槽;13、第一卡紧块;14、卡接槽;15、第二卡紧块;16、固定腔;17、压扣;18、压针;19、固定槽;20、活动夹;21、夹持扭簧;22、纹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牙皮带扣,如图1所示,包括扣头部1与设置在扣头部1一端的夹持部2,皮带的一端与夹持部2固定连接、另一端能够环绕穿戴者的腰部一周后从扣头部1另一端进入并收紧固定。
如图2所示,扣头部1包括面板3与一体成型在面板3两侧的两个连接件4,两个连接件4相同的一端固定有引导片5、另一端与夹持部2连接。夹持部2包括尾夹7与活动夹20,尾夹7通过铆钉6活动铆接在两侧连接件4之间,尾夹7两侧设有能够限制连接件4转动范围的限位槽8。尾夹7与连接件4之间设置有双扭簧9,双扭簧9包括位于两侧的两个单扭簧10与连接两个单扭簧10的连接杆11,两个单扭簧10分别套在铆钉6两端于尾夹7与连接件4之间的位置上。
如图2、图3所示,两侧连接件4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均开有与单扭簧10端部配合的卡接槽14,在卡接槽14内设置有能够限制单扭簧10端部移动的第二卡紧块15。
如图2、图4所示,尾夹7下端面上开有与连接杆11配合的嵌合槽12,嵌合槽12内设置有能够限制连接杆11移动的第一卡紧块13。
如图2所示,尾夹7远离引导片5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腔16,固定腔16下方开口处铰接有压扣17,压扣17的铰接端朝向固定腔16内设置有压针18。当皮带卡入固定腔16后,能够通过朝固定腔16方向转动压扣17,使压针18卡入皮带内对皮带进行固定,此时压扣17抵接在固定腔16下方开口处无法继续朝固定腔16内转动,使皮带在压针18挤压作用下难以朝固定腔16外移动。
如图5所示,尾夹7上端面开有被铆钉6贯穿的固定槽19,活动夹20通过铆钉6活动铆接在固定槽19内,且活动夹20与固定槽19之间的铆钉6上套有夹持扭簧21,夹持扭簧21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活动夹20和固定槽19内壁抵接,限制活动夹20与尾夹7之间的相对转动,使活动夹20难以朝固定腔16方向转动。活动夹20远离固定槽19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纹理22,纹理22可以为条状纹理,也可以是颗粒状纹理,纹理22能够增大活动夹20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活动夹20对皮带的夹持固定效果,且活动夹20为塑料材质,对皮带造成的损害小,能够提高皮带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当要安装无牙皮带扣时,第一步,将压扣17设置有压针18的一端与尾夹7上的固定腔16一端铰接。第二步,将活动夹20与夹持扭簧21置于尾夹7上端面的固定槽19中,将夹持扭簧21的两个端部均朝向固定腔16方向并分别抵接活动夹20与固定槽19上,再将双扭簧9的连接杆11卡进嵌合槽12内并通过第一卡紧块13限位,接着以连接杆11为转动轴转动双扭簧9,使两侧的单扭簧10分别置于尾夹7两侧的限位槽8内。第三步,将尾夹7置于扣头部1的两侧连接件4之间且尾夹7的固定腔16朝向远离引导片5设置,将单扭簧10的端部卡入对应的卡接槽14中,并通过第二卡紧块15限位,然后将铆钉6从一侧先后穿过连接件4、双扭簧9、尾夹7、活动夹20与夹持扭簧21,并从另一侧穿出,将扣头部1与夹持部2活动铆接在一起。
在将皮带与无牙皮带扣连接时,先将皮带平整的一端卡进固定腔16内,再转动压扣17盖合固定腔16下方开口,并带动压针18挤压皮带表面,使皮带难以从固定腔16中脱离。
在系紧皮带时,先将皮带未固定的一端围绕穿戴者腰部一圈并穿进引导片5、连接件4与面板3形成的通道中,皮带继续深入并挤压活动夹20使活动夹20朝固定槽19方向转动,皮带从而能够从活动夹20与面板3之间穿过,且活动夹20在夹持扭簧21作用下朝面板3方向挤压皮带,且利用双扭簧20与夹持扭簧21增强夹持部2的夹持效果,使皮带在活动夹20表面的纹理22挤压下,难以朝进入方向脱出。
当要松开皮带时,只需朝远离面板3方向转动尾夹7,由于在弹力作用下活动夹20与尾夹7相对静止,因此活动夹20朝远离面板3方向转动,使皮带与活动夹20之间的空隙增大,从而使皮带能够松脱抽出,当松开尾夹7后,尾夹7在双扭簧9作用下复位,使活动夹20保持夹持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无牙皮带扣,包括扣头部(1)与夹持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包括用于固定皮带末端的尾夹(7)与用于夹持皮带活动端的活动夹(20),所述尾夹(7)与扣头部(1)之间、活动夹(20)与尾夹(7)之间均能够相对转动,所述活动夹(20)与尾夹(7)上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动夹(20)与尾夹(7)之间的夹持扭簧(21)、设置在尾夹(7)与扣头部(1)之间的双扭簧(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牙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头部(1)两侧设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一端设有引导件、另一端与尾夹(7)活动铆接,所述尾夹(7)两侧设有能够限制连接件(4)转动角度的限位槽(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牙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扭簧(9)包括设置在尾夹(7)两侧限位槽(8)内的单扭簧(10)与连接两侧单扭簧(10)的连接杆(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牙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夹(7)上设有与连接杆(11)配合的嵌合槽(12),所述嵌合槽(12)内设有第一卡紧块(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牙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内壁上设有与单扭簧(10)配合的卡接槽(14),所述卡接槽(14)内设有第二卡紧块(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牙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20)表面设有条状或颗粒状的凸起纹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牙皮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夹(7)上设有固定腔(16),所述固定腔(16)开口处设有压扣(17),所述压扣(17)上设有压针(18)。
CN201721601610.2U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无牙皮带扣 Active CN207653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1610.2U CN207653694U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无牙皮带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1610.2U CN207653694U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无牙皮带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3694U true CN207653694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47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01610.2U Active CN207653694U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无牙皮带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3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2870B (zh) 控制方便的自动装夹夹具
CN207653694U (zh) 一种无牙皮带扣
GB2470509A (en) Strap buckle
CN209245167U (zh) 一种链条自动张紧机构
CN206760931U (zh) 一种皮带扣
CN110269372A (zh) 一种组装式运动臂包
US6550111B1 (en) Slide fastener system
CN211108919U (zh) 金属扎带
CN109247258B (zh) 一种追踪器
CN216822052U (zh) 一种推动式皮带扣
CN103954184A (zh) 一种应用在卷尺上的金属挂扣
CN209177710U (zh) 一种多功能胶带环
TWM433763U (en) Rope fastener
GB1255021A (en) Guide means for use in joining belt ends together by means of belt fasteners
ATE462100T1 (de) Vorrichtung zum eintauchen eines länglichen objekts
CN216534136U (zh) 一种表带表扣固定结构及手表
CN202368108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针夹
CN213912126U (zh) 一种绳端固定结构及跳绳
CN209033617U (zh) 一种棘轮式消防洒水软管快速安装夹具
CN210785789U (zh) 一种儿童输液用固定板
CN218571572U (zh) 一种扣合脱卸方便的皮带扣
CN201064237Y (zh) 改进的尼龙拉链
KR102261875B1 (ko) 쉽게 벗겨지지 않는 모자
US8256067B2 (en) Buckle, and an assembly comprising a belt and a buckle
CN205768298U (zh) 一种画板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