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0442U - 光纤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纤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0442U
CN207650442U CN201721646241.9U CN201721646241U CN207650442U CN 207650442 U CN207650442 U CN 207650442U CN 201721646241 U CN201721646241 U CN 201721646241U CN 207650442 U CN207650442 U CN 207650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re
optical fiber
fiber optic
power
opt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462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旭辉
吴元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ANGA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ANGA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ANGA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ANGA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462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0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0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0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一插座组件一插头组件,其中所述插座组件包括一内芯体组件和插头壳体,所述内芯体组件组装于所述插头壳体内,所述内芯体组件包括一内芯件,所述内芯件的一端适于组装一光纤连接器接头,并使得所述光纤连接器接头的卡扣元件处于脱扣状态。当所述插座壳体可拆卸地耦合于所插头壳体时,该光纤连接器接头对准地组装于该适配器的一插舱中,以实现光纤对接,所述内芯件组件还包括一泄力件,其中所述泄力件连接于所述内芯件相对的一端,以使得所述泄力件和所述内芯件具有一体式结构。所述泄力件和该光纤连接器接头分别固持于该光纤的两端,以使得位于所述泄力件和该光纤连接器接头之间的光纤处于不受力状态。

Description

光纤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光纤连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设有一泄力结构供提高所述光纤连接器的负载承受能力。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进行对接的可拆卸地活动连接器件,其被用于将不同分段的光纤的两个端面同轴地精密对接,以使得发射光纤输出的光信号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以实现光纤通信。通常,光纤连接器被设置于光纤传输网络的分段节点中,以通过光纤连接器连接不同分段的光纤,便于光缆铺设线路规划及故障检修。作为光纤通信传输领域的节点枢纽,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性能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光纤光传输系统的各项性能。
现有的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传输领域的光纤连接器,其虽种类众多,结构各异,但绝大多数采用高精密组件耦合的方式实现光纤之间的对接。以现有的LC型光纤连接器组件为例,其包括一LC型光纤连接器接头和一适配器,其中该光纤连接器结构通过卡扣定位的方位组装于所述适配器,以实现光纤连通。然而,现有光纤连接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诸多局限。
其一,现有的光纤连接器利用连接头和适配器之间的机械配合,实现分段光纤之间的对接,然而,对接之后,该连接头和该适配器之间仍存在配合间隙。也就是说,现有的光线连接器不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在使用过程中,灰尘等杂物会通过该配合间隙进入该光纤连接器内部,导致光纤与光纤之间的配合端面被污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光纤对接端面的情况会极大地影响光信号传播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特别地,当光纤之间的配合端面受到污染后,光纤之间的仍可通信,并无明显的断路故障特征,然而,实际上光信号的通信速度和信号完整性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此影响是不易察觉的,但损失却不容忽视。
其二,进一步地,正是由于该光纤连接器的密封性能差,不具备防水,防尘等性能,导致现有的光纤连接器的应用场景极其受限,也就是说,现有的光线连接器的安装极其依赖于良好的环境因素。具体地说,在实际应用中,现有的光纤连接器通常仅安装于室内等相对优质的环境中,而当被应用于室外等环境相对劣势的环境中时,需额外为该光纤连接器配置一隔离箱,以人为地为该光纤连接器创建相对良好的安装环境。不难想象,当需要铺设大量光缆时,安装隔离箱会消耗大量的成本,极不经济。同时,一旦隔离箱发生损害,该光纤连接器又重新暴露于恶劣的环境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光纤连接器密封性能差,防尘防水性能差的缺陷。
因此,对于一种新的具有高密封性,高防水性,高防尘性,且同时能够承受光缆具有较大拉力的光纤连接器的需求是极其迫切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即使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受外力作用,位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内部的连接光纤始终处于泄力状态,以保护内部连接光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该现有的光纤连接器接头和该适配器之间的对准安装,依托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对接结构,从而,一方面,解放光纤连接器接头的该卡位元件,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光学连接器组件能够承载更大的负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对环境因素的依赖性低,具有相对较广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可与一对现有的光学连接器接头相结合,以适于双芯光缆之间的对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具有相对较高的密封性能,以防止对接光纤被外界环境所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设有双层密封结构,以相对更为全面地加强该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可防止外界环境中诸如尘,土,沙等杂物,污染光纤对接端面,确保光纤之间通信稳定性和信息完整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具有较高的水密性能,以使得所述光学连接器组件可被应用于水下光缆的铺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可与现有的光纤连接器接头相配合,也就是说,在无需改装或拆卸现有的光纤连接器的前提下,便可直接优化光纤连接性能以及改善光纤连接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组装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现有光纤连接器连接头在与适配器对接的过程中,其卡扣元件始终保持脱扣状态,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现有的光纤连接器接头和适配器之间的对准安装无需借助该卡位元件的辅助定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部件可采用标准化生产制造,例如开模注塑工艺,从而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可大批量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部件为塑料零件,例如聚碳酸脂塑料,其强度高,成本比金属材料低,有较佳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插座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一插座壳体和一适配器,其中所述适配器安装于所述插座壳体内;和一插头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一内芯体组件,插头壳体和一连接器接头,其中所述内芯体组件包括一内芯件,所述内芯件的一端供组装所述连接器接头,并使得所述连接器接头处于脱扣状态,其中当所述插座壳体可拆卸地耦合于所插头壳体时,所述连接器接头对准地组装于所述适配器,以实现光纤对接,其中所述内芯件组件还包括一泄力件,其中所述泄力件一体延伸自所述内芯件,以使得所述泄力件和所述内芯件具有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泄力件和所述连接器接头分别固持于该光纤的两端,以使得位于所述泄力件和所述连接器接头之间的该光纤处于不受力状态。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如图1所示的是依据本发明一第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一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一内芯体组件的一剖面示意图。
如图3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所述内芯体组件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如图4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内芯件的一调节机构剖面示意图。
如图5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内芯件的所述调节机构又一剖面示意图。
如图6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组装一连接中套于所述内芯体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7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该光纤处于泄力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步骤之一示意图。
如图9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步骤之二示意图。
如图10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步骤之三示意图。
如图11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步骤之四示意图。
如图12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步骤之五示意图。
如图13所示的是依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步骤之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至如图7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光纤连接器组件被阐明,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1包括一插头组件10和一插座组件20,所述插头组件10可拆卸地与所述插座组件20相配合,以实现光纤导通。所述插头组件10包括一连接器接头50,所述连接器接头50内置于所述插头组件10,其中当所述插头组件10对应地耦接于所述插座组件20时,所述连接器接头50与所述插座组件20相对接,以实现光纤导通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器接头50可选自但不限于任意一种现有的光线连接器接头,例如其中所述连接器接头50包括但不限于LC型、SC型、ST型、FC型等。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能与现有的光线连接器相配合,以在无需改变现有光线连接器接头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改善光线之间的连接通信性能,从而一方面可扩展现有连接器接头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可降低改装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应领会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光线连接器组件的技术特征,附图所示的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类型为LC型光纤连接器接头,其仅为示意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类型并不为本实用新型所局限。
相应地,所述插座组件20包括一插座壳体21和一适配器22,所述适配器22具有与所述连接器接头50相匹配的型号,其中当所述插头组件10组装于所述插座组件20时,安装于所述插头组件10内的所述连接器接头50与安装于所述插座组件20内的所述适配器22 物理地对接,以实现光纤导通。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传统的通过仅光纤连接器接头和适配器相配合实现光纤连接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诸多缺陷,诸如密封性差,光纤对接结构不稳固等。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插头组件10和所述插座组件20分别以该光线连接器接头和该适配器作为内核,改善光纤连接性能。
具体地说,如图1至3所示,所述插头组件10还包括一内芯体组件11和一插头壳体12,所述内芯体组件11用以固持所述连接器接头50,所述插座壳体12供封装所述内芯体组件 11,其中当所述插头组件10适配地组装于所述插座组件20时,所述内芯体组件11的所述连接器接头50插入所述插座组件20的所述适配器22,并且当所述适配器22与所述连接器接头50物理对接时,所述插座壳体21与所述插头壳体12之间形成一可拆卸的密合结构,以隔离和保护内部光纤60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芯体组件11包括一内芯件111,所述内芯件111具有一前端1110和一相对的后端1111,并包括一组装部1112,其中所述连接器接头50安装于所述组装部1112,并突出于所述内芯件111的前端1110,从而当所述插头组件10耦合于所述插座组件20时,所述连接器接头50延伸至所述适配器22的一插舱220以与组装于所述适配器22的光纤连接头相对接。
特别地,当所述连接器接头50组装于所述内芯件111的所述组装部1112时,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一卡扣元件51处于脱扣状态,即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所述卡扣元件51始终处于受压状态。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接头50与所述适配器22之间的对准安装,不再依托于所述卡扣元件51的辅助定位作用。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组装部1112包括一定位壁11121 和两间隔设置的组装臂11122,其中所述定位壁11121设有两安装孔111221,所述组装臂11122分别自所述定位壁11121的顶侧和底侧横向地地延伸,以通过所述组装臂11122和所述定位壁11121形成一组装空间11123。当所述连接器接头50安装于所述组装空间11123 时,所述连接器接头50插入至所述安装孔111221,并被夹持于所述组装臂11122之间。应领会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组装臂11122具有小于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长度,以使得当所述连接器接头50安装于所述组装部1112时,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一部分突出于所述组装空间11123,其中突出部分的长度对应于所述插座组件20的所述适配器22的所述插舱220的预制长度,从而当所述内芯体组件11组装于所述插座组件20时,所述连接器接头50自动对准地组装于所述适配器22的所述插舱,以实现光纤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所述卡扣元件51 被设置始终处于脱扣状态,以使得当所述连接器接头50对齐地组装于所述适配器22的所述插舱220时,所述卡位元件51不再,类似于现有技术中,发挥辅助对齐并固定所述连接器接头50对应所述适配器22的作用。应领会的是,由于所述卡扣元件51的所述卡扣元件51 被设置处于脱扣状态,因此,所述连接器接头50被稳固地夹于所述组装臂11122之间,从而当所述连接器接头50对齐地耦合于所述适配器22的所述插舱220之后,所述连接器接头 50不易发生受迫性移动而导致与所述适配器22之间产生配合公差,影响光纤连接的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4和如图5所示,为了使得所述连接器接头50始终处于脱扣状态,所述组装部1112还设有一调节机构11124,所述调节机构11124用以调节所述组装臂11122 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所述卡扣元件51始终处于脱扣状态,从而在当组装所述连接器接头50于所述适配器22的所述插舱220时,防止所述卡扣元件51影响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定位安装。更具体地说,所述调节机构11124设有一纵向开孔111243,其中所述纵向开孔111243横向贯穿地形成于所述定位壁11121,以使得当所述组装臂11122 受迫紧力作用时,所述组装臂11122可被弯折以相互靠近,从而压迫所述连接器接头50处于脱扣状态。所述调节机构11124还设有一调节孔111241和一调节件111242,其中所述调节孔111241形成于所述组装臂11122,所述调节件111242贯设于所述调节孔111241以组装所述两组装臂11122之间。应领会的是,通过调节所述调节件111242和所述组装部1112 之间的结合强度,可改变所述组装臂11122之间的距离。更具体地说,当调节件111242与所述组装部1112之间的紧固程度加强时,所述组装臂11122被弯折,其相互之间的距离被缩短,并最终使得所述连接器接头50处于脱扣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111242可被实施为一螺钉或螺栓螺母连接结构,以通过调节螺钉与所述组装部1112之间的结合强度或改变所述螺栓螺母连接结构与所述组装部1112之间的紧固强度,调节所述组装臂11122之间的距离,以最终使得所述连接器接头50处于脱扣状态。
优选地,所述组装部1112由柔韧性材料制成,且所述组装部1112的所述组装臂11122 之间的初始距离被设置略小于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高度尺寸,从而当组装所述连接器接头 50于所述组装部1112时,所述组装臂11122需被微微往外翻折,以允许所述连接器接头50 进入所述组装空间11123,并且,当所述连接器接头50定位地安装于所述组装部1112时,所述组装臂11122,由于其柔韧性,自动缩回至原来的位置,以稳定地夹持所述连接器接头50 于其间。此种情况下,在通过所述调节机构11124使得所述连接器接头50处于脱扣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组装臂11122只需被弯折相对较小的形变量,便能使得所述连接器接头50处于脱扣状态,操作更为简单。同时,由于在通过所述调节机构11124改变所述组装臂11122 之间的距离之前,所述连接器接头50已经被稳定地夹持于所述组装部1112之间,从而有效地防止所述连接器接头50发生脱离或移位,以进一步优化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延伸于所述插座组件20内部至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连接光纤60为最为脆弱敏感的部件。当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位于内部的所述光纤60被拉伸,易发生断裂等故障。因而,根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还为所述光纤60的设置泄力结构,以使得当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受到外力作用,或者在正常组装/拆卸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过程中,所述光纤60始终保持泄力状态,从而,一方面可降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故障率,另一方面,提高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承受外力的能力,以适应更广的应用场景。
更具体地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中,所述内芯件111还包括一夹持部1113,所述夹持部1113自所述组装部1112往后侧延伸,并供连接一泄力件112。所述泄力件112 和所述连接器接头50分别固持所述光纤60的两端,以使得位于所述泄力件112和所述连接器接头50之间的连接光纤60处于泄力状态。此时,即使所述插头组件10受外力作用发生松动或从所述插座组件20脱离,位于所述泄力件112和所述连接器接头50之间的所述光纤60始终处于不受力状态或者受力较小的状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晓,在现有技术中,插接于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所述光纤60较为脆弱,一旦承受过大的负载,容易出现光纤拉断等故障。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光纤60始终处于泄力状态,并通过插座壳体21和插头壳体12之间的机械对接结构承担外界负载,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光纤导通的稳固性。同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容易想到,相比较提高所述光纤60与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连接强度以提高光纤连接的抗拉性能而言,设法提高所述插头壳体12和所述插座壳体21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是相对更为容易优化且更容易实施的。关于所述插头壳体12与所述插座壳体21之间的锁合结构,会在后续的描述中,更为详尽地阐述。
更具体地说,如图3和如图4所示,所述夹持部1113包括两间隔设置地,且自所述定位壁11121的两侧面向后延伸的两夹持臂11131,其中所述泄力件112被夹持于所述夹持臂11131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组装于所述内芯件111的所述组装部1112的所述连接器接头50与所述泄力件112之间的距离为一预设恒定值,用以保护内部的所述光纤60在使用中处于不受力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泄力件112被牢牢地夹持于所述夹持部1113 的末端,以使得所述泄力件112与所述内芯件111形成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光纤60自所述泄力件112延伸至所述连接器接头50,其中所述光纤60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器接头50 固定于所述内芯件111的一端,其相对的一端由所述泄力件112固定,以通过两点固定的方式,使得所述光纤60处于松弛不受力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中,所述夹持臂11131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夹持臂11131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所述泄力件 112被夹持部1113位的尺寸,以使得所述泄力件112被牢固地夹持于所述夹持臂11131的末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泄力件112具有一光纤通孔1120,所述光纤通孔1120贯穿于泄力件112,以允许光纤从中穿过,并抵至组装于所述内芯件111的所述连接器接头50。在使用过程中,该光缆被开剥一定长度,以露出两根光纤,其中所述光纤60分别自所述泄力件112内部延伸,并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器接头50。由于该光缆被开剥,导致部分光缆的结构被分散,如果不加以缩紧,则该光缆的开剥处会成为应力集中之处,一旦承受较大的受力,则容易发生光缆撕裂。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被剥开的光纤在其末端收敛,是需要解决的重要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泄力件112包括一泄力部1121和一缩紧部1122,其中所述泄力部1121用以固定所述光纤60的一端,以使得位于所述泄力部1121和所述连接器接头50之间的所述光纤60处于泄力状态,所述缩紧部1122自所述泄力部1121往后延伸,以用于束紧所述光纤60。在组装过程中,该拨开的光缆穿过形成于所述泄力部1121和所述缩紧部1122的所述光纤通孔1120,以分别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器接头50,所述连接光线60的被剥位通过所述缩紧部1122被收紧。
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芯体组件11还包括一密封螺母113,其中所述密封螺母113具有一内螺纹连接结构,以与设置于所述泄力件112的一外螺纹连接结构相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迫紧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泄力部1121往内收缩,以禁锢所述光纤60的一端,同时,所述密封螺母迫使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缩紧部1122往内紧缩,以束紧所述光纤60。更具体地说,在旋紧所述密封螺母113的过程中,所述缩紧部1122被挤压并径向往内收缩,以使得所述缩紧部1122的内壁紧密地贴合于该光缆,通过这样的方式,束缚该被剥光纤,防止其进一步自开剥处发生开裂。
应领会的是,当所述密封螺母113锁合于所述泄力件112时,所述光纤60被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缩紧部1122所束紧,也就是说,所述光纤60与所述泄力件112之间的间隙被缩小,以使得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具有良好的尾密封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缩紧部1122和所述泄力部1121可具有一体式结构,即所述缩紧部1122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泄力部1121;或者,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缩紧部1122和所述泄力部1121为单独的两个部件,其可以通过连接结构,例如螺纹连接相组装配合,或者其间隔地设置,并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即所述受力套用于固定所述光纤60的一端,以使得位于所述泄力部1121和所述连接器接头50之间的所述光纤60处于泄力状态,所述缩紧部1122自所述用于收敛所述光纤6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芯体组件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关键,其既能可靠地连接所述连接器接头50,又能是所述连接器接头50始终处于受压脱扣状态,同时,组装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后部的泄力件112,不仅能使位于内部的所述光纤60始终处于松直泄力状态,又能有效地缩紧该光缆,防止光缆被撕裂。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插头组件10进一步地包括一连接中套121和一对接外套 122,其中所述内芯体组件11组装于所述连接中套121内部,所述对接外套122安装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的外部,并用以实现与所述插座组件20的所述插座壳体21之间的对接。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插头壳体12具有两层结构,一层为所述连接中套121,一层为所述对接外套122。所述插头组件具有三层结构,最内层为所述内芯体组件11,次外层为所述连接中套,最外层为所述对接外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中套121具有一安装通道1210,其中所述安装通道1210贯穿地形成于所述连接中套121内部,其具有与所述内芯体组件11相适配的形状,从而所述内芯体组件11可适配地安装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的内部。更具体地说,如图 2和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芯体组件11具有一方形截面,相对应地,所述安装通道1210具有与所述内芯体组件11相匹配的方形截面,以使得所述内芯体组件11可适配地收容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由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和所述安装通道1210为具有方形截面,也就是说,当所述内芯体组件11安装于所述安装通道1210时,所述内芯体组件11和所述安装通道1210之间不会发生相互旋转。
应领会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芯体组件11所具有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形状有关。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类型选择为LC型,具有块状结构,从而相应地,所述内芯体组件11,优选地,被设置具有方形截面。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芯体组件11的截面形状的设置受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类型的影响,可作相应的调整。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中,所述内芯体组件11可被设置具有五边形截面,或者其他任意非圆截面。相应地,所述连接中套121的所述安装通道1210被具有相对应的截面特征,以适于将所述内芯体组件11组装于所述连接中套121,其中当所述连接中套121套接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时,形成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的外周部的棱契合于所述安装通道1210位于各转角的棱线,以防止所述内芯体组件11相对所述连接中套121发生偏转,从而保持组装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的所述连接器接头50对齐于所述插座组件20的适配器22,以保持光纤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中套121具有与所述内芯体组件11相对应的长度,以使得当所述内芯体组件11对齐地插入至所述连接中套121时,所述内芯体的所述组装部1112位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的一前端,相对应地,所述泄力件112的泄力部1121位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的一后端。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芯件111的所述组装部1112 与所述夹持部1113具有相异的形状特征,以使得所述组装部1112和所述夹持部1113所对应的安装通道1210部分设有不同的形状特征,从而当所述内芯件111插入至所述连接中套 121时,所述内芯件111的所述组装部1112被限定地组装于所述连接通道的前端,防止在纵向方向上所述内芯件111继续往后偏移,以确保组装于所述组装部1112的所述连接器接头50突出部分的长度,实现光纤之间的顺利对接。
为了进一步防止所述内芯体组件11相对所述连接中套121在纵向方向上往前偏移,所述内芯体组件11还包括一定位元件1211,其中所述定位元件1211安装于所述连接中套 121的后端,以将所述内芯体组件11的所述泄力件112固定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的后端,防止所述内芯体组件11往前偏移。相应地,所述连接中套121至少设有一定位孔1212,其中所述定位元件1211分别自所述定位孔1212插入,并于安装于所述连接中套121后端的所述泄力件112相接触,以将所述泄力件112限制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的后端,防止所述内芯体组件11向前偏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中,所述定位元件1211被实施为一止头螺丝,所述止头螺丝分别自相对设置的所述定位孔1212对应地安装于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泄力部1121,以形成一固持力,将所述泄力件112固持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的后端。优选地,所述泄力部 1121还设有至一对相对设置的定位槽,一方面,便于引导所述定位元件1211安装于所述泄力部1121,另一方面,利于加强所述定位元件1211的固持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定位元件1211安装于所述泄力部1121的所述定位槽时,所述泄力部1121受挤压以更为紧密地将延伸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的该光纤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泄力部1121,以使得位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内部的光纤处于泄力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中套121具有管状结构,其内部适于安装所述内芯体组件11,其外部适于连接有所述对接外套122,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外套122适于与所述插座组件20的所述插座壳体21相配合以形成一对接锁合机构13,以连接所述插头组件10和所述插座组件20。更具体地说,所述对接锁合机构13包括一第一对接件131和一第二对接件132,所述第一对接件131形成于所述对接外套122,所述第二对接件132形成于所述插座壳体21,其中当所述插头组件10组装于所述插座组件20时,所述第一对接件131对应地与所述第二对接件132相接合,以固定所述插头组件10于所述插座组件20,此时,组装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的所述连接器接头50适配地与组装于所述插座外壳的所述适配器22,以实现光纤对接。
更具体地说,在本实用新型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件131突出地形成于所述对接外套122的内侧壁,为一卡位元件,所述第二对接件132凹陷地形成于所述插座壳体21 的外侧壁,为一卡位槽,其中在对接过程中,所述插座壳体21对应地插入至所述对接外套 122,以使得所述卡位元件与所述卡位槽相扣合,以固定所述插座壳体21和所述对接外套 122。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锁合结构13被实施为卡扣对接机构13。
容易想到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件131和所述第二对接件132之间可相互对换,即所述第一对接件131凹陷地形成于所述对接外套122内壁,为所述卡位凹槽,所述第二对接件132突出地形成于所述插座壳体21的外侧壁,为所述卡位元件,其中在对接过程中,所述插座壳体21对应地插入至所述对接外套122,以使得所述卡位元件与所述卡位槽相扣合,以可拆卸固定所述插座壳体21和所述对接外套12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壳体21与所述对接外套122之间的所述对接锁合结构13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例如螺纹连接结构或者其他现有的机械连接结构等。
为了进一步地加强所述插头组件10和所述插座组件20之间的连接性强度,所述插头组件10还包括一弹性元件123,其中所述弹性元件123连接于所述连接中套121,并位于所述连接中套121和所述对接外套122之间,以通过所述弹性元件123加强所述对接锁合结构13 的连接强度。更具体地说,所述弹性元件14为一压缩弹簧,当所述对接外套122与所述插座壳体21相对接时,所述压缩弹簧提供一破紧力,防止所述连接外套122于所述插座壳体21相脱离。应领会的是,正如前所述,在现有技术中,插接于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所述光纤60较为脆弱,一旦承受过大的负载,容易出现光纤拉断等故障,而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插座壳体21和插头壳体12之间的所述对接锁合结构13承担外界的负载,并且通过所述泄力件112和所述连接器接头50使得最为脆弱和敏感的所述光纤60处于泄力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所述光纤60的承载外界负载的能力,以扩展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密封元件114,其中所述密封元件114设置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的前端,以通过所述密封元件114密封所述插座壳体21和所述连接中套 121,防止外界污染物从所述插头组件10的前端污染内部连接光纤。更具体地说,当所述插头组件10组装于所述插座组件20时,所述插座壳体21的外部对接于所述插头组件10的所述对接外套122,所述插座壳体21内部的前端设有一对接孔210,以与所述插头组件10 的所述连接中套121相配合。所述密封元件15设置于所述对接孔内部,以密封所述插座壳体21和所述插座组件20的所述连接中套121。正如前所述,当所述密封螺母113锁合于所述泄力件112时,所述光纤60被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缩紧部1122所束紧,以使得所述光纤60与所述泄力件112之间的间隙被缩小,从而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具有良好的尾密封性能。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设有双密封机制,头密封和尾密封,以提高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整体密封性能,以确保光纤之间通信稳定性和信息完整性和降低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对环境因素的依赖性低,扩展其应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一封装尾套115,其中密封尾套套接于所述密封螺母113,以进一步地提升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密封性能。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尾套115具有弹性,以进一步地加强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尾密封性能。
如图8至如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的操作过程示意图。首先,开剥所述光纤60一定的长度,以在所述光纤60上安装所述连接器接头50。应领会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实例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组件中所述连接器接头50为LC型光纤连接器接头。
进一步地,组装所述内芯体组件11,以将所述光纤60安装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内。更具体地说,首先将所述连接器接头50安装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的所述内芯件111的所述组装部1112。应领会的是,当所述连接器接头50组装于所述组装部1112时,所述连接器接头50处于脱扣状态,即所述连接器接头50的所述卡扣元件51处于受压状态。进一步地,组装所述内芯体组件11的所述泄力件112于所述内芯件111的所述夹持部1113,以使得所述光纤60处于泄力状态。应领会的是,此时,所述光纤60自所述连接器接头延伸所述内芯件111往后延伸,并穿过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缩紧部1123的所述光纤通孔抵至外部,其中当所述光纤60通过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缩紧部1122时,所述光纤60被束紧。
进一步地,将组装好的内芯体组件11套装于所述连接中套121,其中一定位元件1211 通过贯设于所述连接中套的一定位孔1212,安装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的后端,以将所述内芯体组件11的所述泄力件112固定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的后端,防止所述内芯体组件11往前偏移。应领会的是,当所述定位元件1211安装于所述泄力部1121时,所述泄力部1121受挤压以更为紧密地将延伸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的所述光纤6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泄力部1121,以使得位于所述内芯体组件11内部的光纤处于泄力状态。
进一步地,固定所述密封螺母113于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泄力部1121,固定所述封装尾套于所述泄力件112的所述缩紧部1122,以提升所述光纤60的尾密封性能。相应地,在所述连接中套121的前端固定所述密封元件114,以提升所述光纤60的头密封功能。
进一步地,固定所述弹性元件123和所述对接外套122于所述连接中套121的外侧,以用于与所述插座组件20的所述插座壳体21相对接,以形成所述对接锁合机构13。
进一步地,对接所述插头组件10和所述插座组件20,以使得安装于所述插头组件10 内的所述连接器接头50与安装于所述插座组件20内的所述适配器22物理地对接,以实现光纤导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光纤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插座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一插座壳体和一适配器,其中所述适配器安装于所述插座壳体内;和
一插头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一内芯体组件,插头壳体和一连接器接头,其中所述内芯体组件包括一内芯件,所述内芯件的一端供组装所述连接器接头,并使得所述连接器接头处于脱扣状态,其中当所述插座壳体可拆卸地耦合于所插头壳体时,所述连接器接头对准地组装于所述适配器,以实现光纤对接,其中所述内芯件组件还包括一泄力件,其中所述泄力件一体延伸自所述内芯件,以使得所述泄力件和所述内芯件具有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泄力件和所述连接器接头分别固持于该光纤的两端,以使得位于所述泄力件和所述连接器接头之间的该光纤处于不受力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内芯体组件包括一内芯件,所述内芯件包括一组装部,其中所述组装部包括一定位壁和两间隔设置的组装臂,其中所述组装臂分别自所述定位壁的顶侧和底侧横向地延伸,以在所述定位壁和所述组装臂之间形成一组装空间,其中所述连接器接头被夹持于所述组装空间,并始终处于脱扣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内芯件包括一夹持部,其中所述夹持部包括两间隔设置地,并自所述组装部的所述定位壁往后延伸的两夹持臂,其中所述泄力件被夹持于所述夹持臂的末端,以使得所述泄力件和所述内芯件具有一体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泄力件包括一泄力部,其中当该光纤贯穿地延伸于所述泄力件时,所述泄力部受迫压以固定该光纤于所述泄力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内芯体组件还包括一定位元件,其中所述定位元件安装于所述泄力件的所述受力部,以通过定位元件迫压所述受力部。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泄力件还包括一缩紧部,其中所述缩紧部自所述泄力部延伸,并用以束紧该光纤。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泄力件还包括一缩紧部,其中所述缩紧部自所述泄力部延伸,并用以束紧该光纤。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定位元件被实施为一止头螺丝。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内芯体组件还包括一密封螺母,其中所述密封螺母耦接于所述泄力件,以迫压所述泄力件的所述泄力部往内缩以紧固该光纤,其中所述密封螺母迫压所述泄力件的所述缩紧部往内缩以束紧该光纤。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插头壳体还包括一连接中套和一对接外套,其中所述内芯体组件组装于所述连接中套,所述对接外套连接于所述连接中套的外侧,其中所述连接中套形成至少一对相对设置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贯穿于所述连接中套并对应于所述泄力件的所述泄力部。
CN201721646241.9U 2017-11-30 2017-11-30 光纤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07650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6241.9U CN207650442U (zh) 2017-11-30 2017-11-30 光纤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6241.9U CN207650442U (zh) 2017-11-30 2017-11-30 光纤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0442U true CN207650442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3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46241.9U Active CN207650442U (zh) 2017-11-30 2017-11-30 光纤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04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33463Y (zh) 一种光缆组件及rru光纤连接装置
CN203786340U (zh) 保护帽、插芯组件、光纤连接器、牵引组件
CN210109420U (zh) 一种注胶式光缆接头盒
CN104597577A (zh) 一种mpo/mtp集束预制光缆组件
CN101598842A (zh) 光缆接头盒及其连接方法
CN207650442U (zh) 光纤连接器组件
CN207650444U (zh) 光纤连接器组件
CN208399762U (zh) 一种海底光电复合缆深海终端分离装置
CN202737429U (zh) 水下电缆密封装置
CN212294345U (zh) 一种用于市政桥梁工程的桥梁索缆用套管
CN201122187Y (zh) 耐环境光纤连接器
CN111030006B (zh) 一种水下脆性不可切断线缆的穿舱连接防水装置
CN104749711B (zh) 一种母头连接件及一种多芯光纤连接器
CN115201984A (zh) 一种模块化可用于监测和通信的海缆分支器
CN107884880A (zh) 光纤连接器组件及其光纤对接方法
CN213876128U (zh) 一种便携式光缆接头盒
CN103869427B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
CN206960723U (zh) 水下光纤快速接头
CN221175043U (zh) 多场景用防水尾缆光纤活动连接器
CN204439905U (zh) 一种mpo/mtp集束预制光缆组件
CN212276035U (zh) 一种光纤连接的防护结构
CN210806172U (zh) 一种高空电缆连接器保护装置
GB2059691A (en) Underwater cable terminations
CN205670206U (zh) 光缆接头盒
CN215119278U (zh) 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