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41518U - 采血管支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采血管支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41518U
CN207641518U CN201721496088.6U CN201721496088U CN207641518U CN 207641518 U CN207641518 U CN 207641518U CN 201721496088 U CN201721496088 U CN 201721496088U CN 207641518 U CN207641518 U CN 207641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heparin tube
upper connecting
lower connecting
rac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960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4960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41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41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415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血管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以及多个容纳杯,放置在支架本体上,用于容纳采血管,其中,支架本体包括:底座,具有向上延伸的上连接杆;支架层,每个支架层具有支板、从支板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上连接杆和从支板下表面向下延伸的下连接杆,上连接杆为空心圆筒状,内壁设有多个卡块,下连接杆的外径与上连接杆的内径相同,该下连接杆上设有与卡块分别对应的卡槽,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通过卡块卡入卡槽而固定连接,使得底座与支架层之间或支架层之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采血管支架装置能够避免不同病患的采血管混淆,还能够使得医护人员的手部不用直接接触采血管。

Description

采血管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采血管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病患的诊断过程常需要进行采血,采血时通常用不同规格的采血管来容纳血样。不同的诊断项目需要的血样的量不同,因此采血管的尺寸也各不相同。同时,为了区别病患和诊断项目,采血管上通常贴有相应的标签。
为了方便一次性对多名病患进行采血,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多种采血管架,其通常设计成类似于试管架的形式,可以将同时容纳多名病患的多支采血管。这类采血管架的优势是容量大,医务人员用一个采血管架就可以完成多个病室内病患的采血操作,不需要反复回到准备室拿取新采血管或存放已使用的采血管。
但是,由于不同病患的采血管均放置在同一个架子上,临床实践中一部分病患又需要一次性采集好几支血样以备不同的检查使用,因此,即使采血管上都贴有标签,医务人员也经常因忙乱而拿错采血管,导致诊断结果发生错误。
另外,上述采血管架容量较大,导致其体积较大而不便挪动,因此,实际使用时医务人员都是将采血管架放置在手推车上,将需要的采血管拿到病床前进行采血。这种情况下,采血完成后的采血管也由医务人员手持拿回手推车,在从病床前走回手推车的过程中手部始终接触采血管,而手部的体温会使得采血管温度上升,影响其容纳的血样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血管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以及多个容纳杯,放置在支架本体上,用于容纳采血管,其中,支架本体包括:底座,具有向上延伸的上连接杆;支架层,每个支架层具有支板、从支板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上连接杆和从支板下表面向下延伸的下连接杆,上连接杆为空心圆筒状,内壁设有多个卡块,下连接杆的外径与上连接杆的内径相同,该下连接杆上设有与卡块分别对应的卡槽,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通过卡块卡入卡槽而固定连接,使得底座与支架层之间或支架层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管支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卡槽呈倒L形状,具有竖直槽部和水平槽部,竖直槽部从下连接杆的底端边缘向上竖直延伸,水平槽部从竖直槽部的顶端水平地沿下连接杆的周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管支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容纳杯的内侧面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嵌片,上连接杆的外表面设有多个与嵌片相对应并且具有向上延伸的缺口的固定部,容纳杯通过嵌片嵌入缺口而固定在上连接杆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管支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容纳杯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握持的把手以及用于放置病患身份标签的标签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管支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支架本体还包括底板,底座还具有圆形板部,底座的上连接杆从圆形板部上表面向上延伸,底板与圆形板部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使得底座能够相对于底板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管支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支架本体还包括提手,安装在最上部的支撑层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管支架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提手具有呈矩形环状的提环部、固定在提环部下端的连接部和从连接部下表面向下延伸的下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血管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以及多个容纳杯,放置在支架本体上,用于容纳采血管,其中,支架本体包括:底座,具有向上延伸的上连接杆;支架层,每个支架层具有支板、从支板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上连接杆和从支板下表面向下延伸的下连接杆,上连接杆为空心圆筒状,内壁设有多个卡块,下连接杆的外径与上连接杆的内径相同,该下连接杆上设有与卡块分别对应的卡槽,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通过卡块卡入卡槽而固定连接,使得底座与支架层之间或支架层之间固定连接。
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采血管支架装置,由于具有用于容纳采血管的容纳杯,因此可以将同一个病患的采血管集中至一个容纳杯存放或移动,能够避免不同病患的采血管混淆,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区分不同来源的采血管,还能够使得医护人员移动、取放采血管时手部不用直接接触采血管,从而避免医护人员手部温度影响采血管内的血样质量。
同时,支架本体的底座具有空心圆筒状的上连接杆,支架层具有上连接杆以及下连接杆,并且上连接杆内壁设有多个卡块,下连接杆上设有与卡块对应的卡槽,因此可以通过卡块卡入卡槽的形式让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从而让底座与支撑层之间、支撑层与支撑层之间固定连接。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采血管支架装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支撑层进行支架本体的组装,能够适用于采血管容量需求不同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采血管支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纳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采血管支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采血管支架装置100包括支架本体10和多个容纳杯5。其中,支架本体10由底板1、底座2、支撑层3以及提手4构成。
底板1呈圆形,底座2具有与该底板1的尺寸相同的圆形板部21。底板1与圆形板部21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使得底座2能够相对于底板1转动。
圆形板部2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地设有向上延伸的上连接杆22,该上连接杆22为空心圆筒状,其顶部内壁设有多个矩形的卡块(图中未示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支撑层3包括支板31、上连接杆32和下连接杆33。
支板31为圆形板,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板31的尺寸与底板1的尺寸相同。
上连接杆32从支板3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地向上延伸,该上连接杆32的尺寸及形状与上连接杆22相同,并且上连接杆32的顶部内壁设有多个卡块61,该卡块61与上连接杆22上的卡块形状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杆22及上连接杆32上的卡块61的数量均为两个。
下连接杆33从支板31的下表面一体成型地向下延伸,该下连接杆33为空心圆筒状,其外径与上连接杆22及上连接杆32的内径相同,因此上连接杆22或上连接杆32可以套在下连接杆33上。
下连接杆33的底端上设有两个与卡块61分别对应的卡槽62。卡槽62呈倒L形状,具有竖直槽部621和水平槽部622,竖直槽部621从下连接杆33的底端边缘向上竖直延伸,水平槽部622从竖直槽部621的顶端水平地沿下连接杆33的周向延伸。
竖直槽部621的宽度与卡块61的宽度相同,水平槽部622的高度与卡块61的高度相同,使得卡块61卡入竖直槽部621并到达竖直槽部621的顶部后,水平旋转支撑层3就能够让卡块水平移动并进入水平槽部622,最终卡合在水平槽部622的端部。卡合在水平槽部622后,卡块61不能上下移动,因此向上提拉支撑层3时,上连接杆22或上连接杆32与下连接杆33之间不会松脱。
由此,通过旋转安装的方式能够使卡块61卡入卡槽62,使上连接杆22或上连接杆32能够套在下连接杆33外,并与下连接杆33相固定连接,使得支撑层3固定安装在底座2上,或者上一层的支撑层3固定安装在下一层的支撑层3上。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提手4安装在最上部的支撑层3上,用于让医务人员将采血管支架装置100整体提起。提手4具有提环部41、连接部42和下连接杆43。
提环部41呈矩形环状,其上部内侧具有多个防滑凸起411。连接部42固定在提环部41的下端,呈圆形板状。下连接杆43从连接部42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该下连接杆43与下连接杆33的形状尺寸相同,并且其底端也设有卡槽62,使得该下连接杆43能够与支撑层3上的上连接杆32固定连接,从而将提手41安装在最上层的支撑层3上。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纳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容纳杯5用于容纳采血管,该容纳杯5的底面呈扇形,其外侧面与支板31的外边缘相对应,内侧面与下连接杆33相对应。
容纳杯5的内侧面上设有嵌片51及连接片54。连接片固定在容纳杯5的内侧表面上,嵌片51从连接片53的外侧向下延伸。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下连接杆31的外表面上设有固定部7,该固定部7上设有与嵌片51相对应的向下延伸的缺口,嵌片51可插入缺口,从而将容纳杯5固定在下连接杆31上。
固定部7位于下连接杆33的靠下的位置,同时容纳杯5的高度约为下连接杆33高度的一半,因此容纳杯5固定至下连接杆33后,上方仍有较多空间,使得采血管能够更容易地放入,并且在放入采血管后容纳杯5也能够容易地取出。
如图5所示,容纳杯5的外侧面上设有把手52,呈半环状,用于让医护人员握持,从而将容纳杯5拿起。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杯5的杯本体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把手52采用不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不同的容纳杯5的把手52采用不同的颜色,以便识别其中的采血管对应的病患身份。另外,容纳杯5的外侧面上还设有标签区53,标签区53上覆盖有透明塑料片,该透明塑料片的三个边缘部固定在容纳杯5上,另一个边缘部(即上边缘部)开口,用于放入病患的身份识别标签。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采血管支架装置100的使用方式。
使用前,先根据需要进行采血的病患人数确定支架本体10的层数。然后,将底板1及底座2放置在平面上,将一个支撑层3的下连接杆33卡入上连接杆22内,再取下一个支撑层3,将该支撑层3的下连接杆33卡入前一个支撑层3的上连接杆32内。按照这样一层一层重叠的方式继续安装,直到最上层的支撑层3安装完毕。然后,将提手4的下连接杆43固定连接至最上层支撑层3的上连接杆32,即可完成支架本体10的安装。最后,选取数量适当的容纳杯5,通过嵌片51嵌入固定部7的方式将容纳杯5置于支架本体10上,即完成了采血管支架装置100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支撑层3的数量有一个,使得支架本体10呈现底座2、支撑层3依次叠加的两层结构。实际应用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将不同数量的支撑层3进行安装,得到不同层数的支架本体10。
使用时,提起提手4可将采血管支架装置100整体提起(或托起底板1将采血管支架装置100整体托起),移动至医疗车等需要放置的位置。收集病患血样时,可握持把手52将容纳杯5从支架本体10上取下,拿到病床前等位置以放置采血管;采血完成后,可将容纳有采血管的容纳杯5再放回支架本体10上。
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采血管支架装置,由于具有用于容纳采血管的容纳杯,因此可以将同一个病患的采血管集中至一个容纳杯存放或移动,能够避免不同病患的采血管混淆,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区分不同来源的采血管,还能够使得医护人员移动采血管时手部不用直接接触采血管,从而避免医护人员手部温度影响采血管内的血样质量。
同时,支架本体的底座具有空心圆筒状的上连接杆,支架层具有上连接杆以及下连接杆,并且上连接杆内壁设有多个卡块,下连接杆上设有与卡块对应的卡槽,因此可以通过卡块卡入卡槽的形式让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从而让底座与支撑层之间、支撑层与支撑层之间固定连接。所以,本实施例的采血管支架装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支撑层进行支架本体的组装。
本实施例中,卡槽呈倒L形状,具有竖直槽部和水平槽部,因此旋转支撑层即可将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固定连接,同时也可通过反向旋转支撑层的方式将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拆卸。所以,本实施例的支架本体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简便。
实施例的容纳杯内侧设有嵌片,上连接杆上设有具有缺口的固定部,因此容纳杯能够通过嵌片嵌入缺口的方式固定至上连接杆,因而不容易从支撑层上滑脱。容纳杯的外侧面上还进一步设有把手和标签区,因此在固定至上连接杆后把手和标签区露出在外侧,便于拿取及分辨病患信息。
实施例的支架本体还具有提手,该提手的连接部也具有与下连接杆同样的卡槽结构,因此能够与上连接杆配合,将提手安装至最上层的支撑层上,从而让医务人员将采血管支架装置整体提起并移动。
另外,实施例的底板与圆形板部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使得底座能够相对于底板转动,因此在采血管支架装置放置至推车后,医务人员可以转动支撑层,方便不同位置的容纳杯的拿取和存放。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本实用新型的采血管支架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范围。
实施例中,上连接杆为空心圆筒状,内壁设有多个卡块,该上连接杆套在下连接杆外并通过卡块卡槽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但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将下连接杆设置为空心圆筒状并在其内壁设置多个卡块,同时在上连接杆上设置与卡块配合的卡槽,从而将下连接杆套在上连接杆外并通过卡块卡槽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下连接杆位于外侧,因此固定部需要设置在下连接杆上。

Claims (8)

1.一种采血管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以及
多个容纳杯,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用于容纳采血管,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底座,具有向上延伸的上连接杆;
支架层,每个所述支架层具有支板、从所述支板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上连接杆和从所述支板下表面向下延伸的下连接杆,
所述上连接杆为空心圆筒状,内壁设有多个卡块,
所述下连接杆的外径与所述上连接杆的内径相同,该下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卡块分别对应的卡槽,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之间通过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卡槽而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架层之间或所述支架层之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卡槽呈倒L形状,具有竖直槽部和水平槽部,
所述竖直槽部从所述下连接杆的底端边缘向上竖直延伸,所述水平槽部从所述竖直槽部的顶端水平地沿所述下连接杆的周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容纳杯的内侧面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嵌片,
所述上连接杆的外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嵌片相对应并且具有向上延伸的缺口的固定部,
所述容纳杯通过所述嵌片嵌入所述缺口而固定在所述上连接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管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容纳杯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握持的把手以及用于放置病患身份标签的标签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底板,
所述底座还具有圆形板部,
所述底座的所述上连接杆从所述圆形板部上表面向上延伸,
所述底板与所述圆形板部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底座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提手,安装在最上部的所述支架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血管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提手具有呈矩形环状的提环部、固定在所述提环部下端的连接部和从所述连接部下表面向下延伸的下连接杆。
8.一种采血管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以及
多个容纳杯,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用于容纳采血管,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底座,具有向上延伸的上连接杆;
支架层,每个所述支架层具有支板、从所述支板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上连接杆和从所述支板下表面向下延伸的下连接杆,
所述下连接杆为空心圆筒状,内壁设有多个卡块,
所述上连接杆的外径与所述下连接杆的内径相同,该上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卡块分别对应的卡槽,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之间通过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卡槽而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架层之间或所述支架层之间固定连接。
CN201721496088.6U 2017-11-10 2017-11-10 采血管支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41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96088.6U CN207641518U (zh) 2017-11-10 2017-11-10 采血管支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96088.6U CN207641518U (zh) 2017-11-10 2017-11-10 采血管支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41518U true CN207641518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9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9608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41518U (zh) 2017-11-10 2017-11-10 采血管支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41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55270U (zh) 一种医学化验用旋转阶梯式试管架
CN207641518U (zh) 采血管支架装置
CN204008229U (zh) 一种分段集尿装置
CN209064600U (zh) 一种医用病理标本瓶存储装置
CN210097758U (zh) 一种采血架
CN204746378U (zh) 一种伞形试管固定架
CN208784748U (zh) 一种血液采集辅助架
CN202893382U (zh) 一种标本采集架
CN216147571U (zh) 一种污物杯放置架
CN205144743U (zh) 采血托盘
CN208022001U (zh) 一种前列腺穿刺标本盒
CN219940811U (zh) 一种采血用放置盘组件
CN209770385U (zh) 一种便携式单人可扩展旋转采血架
CN214234131U (zh) 真空采血管收纳杯
CN218516778U (zh) 一种方便病人使用采样架
CN219784786U (zh) 一种废样处理装置
CN208959954U (zh) 一种便携可旋转式大容量采血架
CN216862249U (zh) 一种病理标本盒
CN204815029U (zh) 一种尿液收集装置
CN102023102A (zh) 挂壁式医学检验采集架
CN213758587U (zh) 一种双层结构的采血盘
CN215140178U (zh) 一种内分泌科用试管放置架
CN211706868U (zh) 采血管存放装置
CN210903374U (zh) 可拆卸便携式采血托盘
CN220175479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护理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