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40421U - 一次性动脉采血包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动脉采血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40421U
CN207640421U CN201720420690.5U CN201720420690U CN207640421U CN 207640421 U CN207640421 U CN 207640421U CN 201720420690 U CN201720420690 U CN 201720420690U CN 207640421 U CN207640421 U CN 207640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arterial blood
accommodating case
blood drawing
packaging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206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展林
于丹丹
张嘉豪
尹鑫
朱惠征
王翰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张展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展林 filed Critical 张展林
Priority to CN2017204206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40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40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404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具有外包装袋和双层容纳盒,双层容纳盒包括上层容纳盒、下层容纳盒和上盖,上层容纳盒的底部形成多个容纳凹槽,在上层容纳盒的边框上向上、向下分别形成上凸起和下凸起,下层容纳盒的内底面平整,在下层容纳盒的边框上形成有下凸起凹槽,上盖的内顶面平整,在上盖的边框上形成有上凸起凹槽,在双层容纳盒的一端设置有抽绳,外包装袋包括容置部分和周边部分,容置部分用于放置双层容纳盒,在周边部分的与双层容纳盒的设置有拉绳的一端对应的一端形成有斯开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医护人员为动脉采血进行准备耗费大量时间的问题,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动脉采血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次性动脉采血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次性动脉采血包。
背景技术
动脉采血主要用于检测血气分析,临床上通过血气分析来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其检测已成为急危重患者抢救和治疗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动脉采血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医疗用具多种多样,在每次采血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将采血需要的物品进行整理,以防止采血过程中出现缺失用具,无法采血的现象,但即便如此,也还是会有准备的用具不全的现象出现,对采血用具进行反复确认的过程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容易延误对病人进行采血的时间,采血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所有的动脉采血用具以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采血的效率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具有外包装袋和放置在所述外包装袋的内部的双层容纳盒,所述双层容纳盒包括上层容纳盒、下层容纳盒和上盖,所述上层容纳盒的底部自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凹陷形成多个容纳凹槽,在所述上层容纳盒的边框上向上、向下分别形成上凸起和下凸起,所述下层容纳盒的内底面平整,在所述下层容纳盒的边框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下凸起配合的下凸起凹槽,所述上盖的内顶面平整,在所述上盖的边框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上凸起配合的上凸起凹槽,在所述双层容纳盒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将所述双层容纳盒自所述外包装袋内拉出的抽绳,所述外包装袋包括容置部分和周边部分,所述容置部分用于放置所述双层容纳盒,在所述周边部分的与所述双层容纳盒的设置有拉绳的一端对应的一端形成有斯开口。
另外,技术方案2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在技术方案1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中,在所述周边部分的另一端形成环状拉手。
另外,技术方案3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在技术方案2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中,所述环状拉手为方环状拉手。
另外,技术方案4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在技术方案1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中,在所述下层容纳盒上形成有两个开孔,所述抽绳以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开孔后绑系的方式与所述下层容纳盒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5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在技术方案1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中,在所述上层容纳盒和所述下层容纳盒上分别形成有1个开孔,所述抽绳以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开孔后绑系的方式与所述双层容纳盒连接。
另外,技术方案6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在技术方案5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中,所述上凸起为多个分散设置的短凸条。
另外,技术方案7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在技术方案6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中,所述下凸起为形成在所述上层容纳盒的一对相对的边框上的长凸条,所述下凸起凹槽为与所述下凸起对应的导槽。
另外,技术方案8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在技术方案1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中,在所述外包装袋上还设置有用于抽真空的抽气孔。
另外,技术方案9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在技术方案1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中,所述容纳凹槽包括竖向凹槽和消毒槽,在所述容纳凹槽的表面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竖向凹槽设置的固定带,在所述竖向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竖向凹槽内部的物品取出的横向凹槽。
另外,技术方案10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在技术方案1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中,在所述外包装袋上贴有标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动脉采血包,能够容纳所有动脉采血时需要的用具,解决了医护人员为动脉采血进行准备耗费大量时间的问题,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动脉采血的效率。
在外包装袋的内部设置双层容纳盒,与不设置容纳盒相比,避免了药品等在外包装袋的内部晃动而损坏的现象的发生,与仅设置单层容纳盒相比,设置双层容纳盒使外包装袋的容置空间的利用率更高,且能够对采血用具进行合理的分区放置;上层容纳盒的底部的凹槽的设置,为采血时盛放消毒棉球等提供了空间,另外,将部分易损坏的采血用具卡在凹槽内,能够有效地避免采血用具在袋内摇晃,上盖的设置则能够进一步保证采血用具不被外力损坏;拉绳的设置使双层容纳盒能够很容易地从外包装袋内抽出,撕开口的设置使外包装袋能够很容易地被打开,使用更方便。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周边部分的另一端形成环状拉手,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医护人员能够一只手握住环状拉手,另一只手拉住拉绳,从而将双层容纳盒从外包装袋内抽出,抽出过程更省力。
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将该环状拉手设置为方环状拉手,通过这样的结构,保证了医护人员在用一只手拉动外包装袋时外包装袋与手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手与外包装袋的拉手之间的压强,拉动更省力。
根据技术方案4或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在下层容纳盒上形成有两个开孔,抽绳以依次穿过两个开孔后绑系的方式与下层容纳盒连接,或者,在上层容纳盒和下层容纳盒上分别形成有1个开孔,抽绳以依次穿过两个开孔后绑系的方式与双层容纳盒连接,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使外包装袋打开后,拉动抽绳即可将双层容纳盒与外包装袋分离,使用更方便。
根据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上凸起为多个分散设置的短凸条,通过这样的结构,使上盖与上层容纳盒之间的连接更紧固,扣合得更严密,进一步避免了上层容纳盒里面的采血工具受到外力的损坏。
根据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下凸起为形成在上层容纳盒的一对相对的边框上的长凸条,下凸起凹槽为与下凸起对应的导槽,通过这样的结构,使上层容纳盒与下层容纳盒之间更容易分离,便于医护人员对采血用具进行取用。
根据技术方案8的实用新型,在外包装袋上还设置有用于抽真空的抽气孔,通过这样的结构,保证了外包装袋的内部呈真空状态,节省了该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占用的空间,同时,使装在外包装袋的内部的采血用具尽少的接触空气,为采血用具提供较好的保存条件。
根据技术方案9的实用新型,上层容纳盒的容纳凹槽包括竖向凹槽和消毒槽,在容纳凹槽的表面设置有垂直于竖向凹槽设置的固定带,通过设置这样的结构,进一步保证了药品、注射器或其他采血用具等能够很好地固定在上层容纳盒的容纳凹槽的内部,避免了采血用具在上层容纳盒中晃动而损坏的现象的发生。
另外,在竖向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竖向凹槽内部的物品取出的横向凹槽,通过设置这样的结构,使采血用具能够更容易地从竖向凹槽的内部取出,能够有效地节省医护人员的采血时间。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实用新型,在外包装袋上贴有标签,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医护人能够通过标签辨识外包装袋的内部的采血用具的种类以及有效的使用时间等,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第一实施例的外包装袋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第一实施例的双层容纳盒的上盖的仰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第一实施例的上层容纳盒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第一实施例的上层容纳盒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第一实施例的下层容纳盒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竖向凹槽;2-消毒槽;3-固定带;4-横向凹槽;5-上凸起;6-下凸起;7-下凸起凹槽;8-上凸起凹槽;9-容置部分;10-周边部分;11-撕开口;12-方环状拉手;13-抽气孔;14-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整体结构,可以分为一下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第一实施例的外包装袋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第一实施例的双层容纳盒的上盖的仰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第一实施例的上层容纳盒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第一实施例的上层容纳盒的仰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第一实施例的下层容纳盒的俯视图。
如图1至图5所示,该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具有外包装袋和放置在外包装袋的内部的双层容纳盒。
双层容纳盒包括上层容纳盒、下层容纳盒和上盖。
上层容纳盒的底部自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凹陷形成多个容纳凹槽,该容纳凹槽包括3个竖向凹槽1和1个消毒槽2,在容纳凹槽的表面设置有垂直于竖向凹槽1设置的固定带3,在竖向凹槽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竖向凹槽1内部的物品取出的横向凹槽4。
另外,在上层容纳盒的边框上向上、向下分别形成上凸起5和下凸起6。下层容纳盒的内底面平整,在下层容纳盒的边框上形成有能够与下凸起6配合的下凸起凹槽7,上盖的内顶面平整,在上盖的边框上形成有能够与上凸起5配合的上凸起凹槽8。
具体地说,该上凸起5为多个分散设置的短凸条,该下凸起6为形成在上层容纳盒的一对相对的边框上的长凸条,该下凸起凹槽7为与下凸起6对应的导槽。
进一步地,外包装袋包括容置部分9和周边部分10,容置部分9用于放置双层容纳盒,在周边部分10的一端形成有撕开口11。
另外,在周边部分10的另一端形成有方环状拉手12。
另外,在外包装袋上还设置有用于抽真空的抽气孔13。
另外,在外包装袋上贴有标签14,在标签14上标有双层容纳盒中的采血用具的名称、数量及内置药品的调配比例和有效日期等。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的基础上,在双层容纳盒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将双层容纳盒自外包装袋内拉出的抽绳(未图示)。
具体地说,在上层容纳盒和下层容纳盒上分别形成有1个开孔,抽绳以依次穿过两个开孔后绑系的方式与双层容纳盒连接。
外包装袋的撕开口11形成在外包装袋的周边部分10的与双层容纳盒的设置有拉绳的一端对应的一端。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的基础上,在双层容纳盒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将双层容纳盒自外包装袋内拉出的抽绳(未图示)。
具体地说,在下层容纳盒上形成有两个开孔,抽绳以依次穿过两个开孔后绑系的方式与下层容纳盒连接。
外包装袋的撕开口11形成在外包装袋的周边部分10的与双层容纳盒的设置有拉绳的一端对应的一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下面说明其使用方式。
在使用该一次性动脉采血包之前,按照采血需要将采血用具放入该一次性动脉采血包的双层容纳盒内。需要放入的采血用具包括肝素比例为1:20的肝素盐水药瓶、容量为5ml的注射器针筒及与针筒搭配使用的采血针头、袋装的无菌棉签、一次性镊子、装有安尔碘消毒棉球的消毒包和一次性无菌乳胶手套,将肝素盐水药瓶、注射器针筒和采血针头依次放置在上层容纳盒的底部的3个竖向凹槽1的内部,将装有安尔碘消毒棉球的消毒包放置在上层容纳盒的底部的消毒槽2的内部,将其他采血用具放置在下层容纳盒的内部,将下层容纳盒与上层容纳盒扣合,并将上层容纳盒与上盖扣合,将盛装好采血用具的双层容纳盒塑封在外包装袋的容置部分9的内部,通过抽气孔13将外包装袋内的空气抽走,使袋内呈真空状态。
使用时,沿外包装袋的撕开口11撕开外包装袋,一只手握住方环状拉手12,另一只手拉动抽绳将双层容纳盒抽出外包装袋,打开双层置物盒,应用采血工具完成动脉采血操作,其中,使用时,消毒槽2用于盛装消毒棉球。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动脉采血包,通过这样的结构,提供了一种能够容纳所有动脉采血用具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解决了医护人员为动脉采血进行准备耗费大量时间的问题,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动脉采血的效率。
在外包装袋的内部设置双层容纳盒,与不设置容纳盒相比,避免了药品等在外包装袋的内部晃动而损坏的现象的发生,与仅设置单层容纳盒相比,设置双层容纳盒使外包装袋的容置空间的利用率更高,且能够对采血用具进行合理的分区放置;上层容纳盒的底部的凹槽的设置,为采血时盛放消毒棉球等提供了空间,另外,将部分易损坏的采血用具卡在凹槽内,能够有效地避免采血用具在袋内摇晃,上盖的设置则能够进一步保证采血用具不被外力损坏;拉绳的设置使双层容纳盒能够很容易地从外包装袋内抽出,撕开口的设置使外包装袋能够很容易地被打开,使用更方便。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周边部分的另一端形成环状拉手,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医护人员能够一只手握住环状拉手,另一只手拉住拉绳,从而将双层容纳盒从外包装袋内抽出,抽出过程更省力。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该环状拉手设置为方环状拉手,通过这样的结构,保证了医护人员在用一只手拉动外包装袋时外包装袋与手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手与外包装袋的拉手之间的压强,拉动更省力。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下层容纳盒上形成有两个开孔,抽绳以依次穿过两个开孔后绑系的方式与下层容纳盒连接,或者,在上层容纳盒和下层容纳盒上分别形成有1个开孔,抽绳以依次穿过两个开孔后绑系的方式与双层容纳盒连接,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使外包装袋打开后,拉动抽绳即可将双层容纳盒与外包装袋分离,使用更方便。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凸起为多个分散设置的短凸条,通过这样的结构,使上盖与上层容纳盒之间的连接更紧固,扣合得更严密,进一步避免了上层容纳盒里面的采血工具受到外力的损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下凸起为形成在上层容纳盒的一对相对的边框上的长凸条,下凸起凹槽为与下凸起对应的导槽,通过这样的结构,使上层容纳盒与下层容纳盒之间更容易分离,便于医护人员对采血用具进行取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外包装袋上还设置有用于抽真空的抽气孔,通过这样的结构,保证了外包装袋的内部呈真空状态,节省了该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占用的空间,同时,使装在外包装袋的内部的采血用具尽少的接触空气,为采血用具提供较好的保存条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层容纳盒的容纳凹槽包括竖向凹槽和消毒槽,在容纳凹槽的表面设置有垂直于竖向凹槽设置的固定带,通过设置这样的结构,进一步保证了药品、注射器或其他采血用具等能够很好地固定在上层容纳盒的容纳凹槽的内部,避免了采血用具在上层容纳盒中晃动而损坏的现象的发生。
另外,在竖向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竖向凹槽内部的物品取出的横向凹槽,通过设置这样的结构,使采血用具能够更容易地从竖向凹槽的内部取出,能够有效地节省医护人员的采血时间。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外包装袋上贴有标签,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医护人能够通过标签辨识外包装袋的内部的采血用具的种类以及有效的使用时间等,使用更安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外包装袋的周边部分的形成有撕开口的另一端形成方环状拉手,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环状拉手,或者将该环状拉手设置为圆环状拉手等,同样能够实现上述利用该外包装袋盛装双层容纳盒的效果,但是,在外包装袋的周边部分的形成有撕开口的另一端形成方环状拉手,能够保证医护人员在用一只手拉动外包装袋时外包装袋与手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手与外包装袋的拉手之间的压强,拉动更省力。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层容纳盒的上凸起为短凸条,但是不限于此,上层容纳盒的上凸起也可以不是短凸条,而是形成在上层容纳盒的一对相对的边框上的长凸条,或者其他形式的凸起,只要能够与设置在上盖上的上凸起凹槽配合将上层容纳盒的边框与上盖的边框扣合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层容纳盒的下凸起为形成在上层容纳盒的一对相对的边框上的长凸条,下层容纳盒的下凸起凹槽为与该下凸起对应的导槽,但是不限于此,上层容纳盒的下凸起也可以是短凸条,下层容纳盒的上凸起凹槽为与上凸起对应的凹槽等,只要能够使上层容纳盒的边框与下层容纳盒的边框扣合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外包装袋上还设置有用于抽真空的抽气孔,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抽气孔,同样能够达到上述利用该外包装袋盛装双层容纳盒的效果,但是设置抽气孔,能够保证外包装袋的内部呈真空状态,节省该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占用的空间,同时,使装在外包装袋的内部的采血用具尽少的接触空气,为采血用具提供较好的保存条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层容纳盒的容纳凹槽包括3个竖向凹槽和1个消毒槽,在容纳凹槽的表面设置有垂直于竖向凹槽设置的固定带,在竖向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竖向凹槽内部的物品取出的横向凹槽。但是不限于此,该竖向凹槽的数量也可以不是3个,而是不小于1个的任意整数个,该消毒槽的数量也可以不是1个,而是2个或者其他任意整数个,因为可以不设置固定带和横向凹槽,均能够实现上述利用该双层容纳盒盛装采血用具的效果,但是按照上述实施方式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药品、注射器或其他采血用具等能够很好地固定在上层容纳盒的容纳凹槽的内部,避免了采血用具在上层容纳盒中晃动而损坏的现象的发生。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外包装袋上贴有标签,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在外包装袋上贴标签,而是采用在外包装袋上直接印刷字体的方式对该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及外包装袋内的采血用具进行识别,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但是采用贴标签的方法,制造工艺更简单。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可以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其特征在于,
具有外包装袋和放置在所述外包装袋的内部的双层容纳盒,所述双层容纳盒包括上层容纳盒、下层容纳盒和上盖,
所述上层容纳盒的底部自上表面向下表面方向凹陷形成多个容纳凹槽,在所述上层容纳盒的边框上向上、向下分别形成上凸起和下凸起,
所述下层容纳盒的内底面平整,在所述下层容纳盒的边框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下凸起配合的下凸起凹槽,
所述上盖的内顶面平整,在所述上盖的边框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上凸起配合的上凸起凹槽,
在所述双层容纳盒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将所述双层容纳盒自所述外包装袋内拉出的抽绳,
所述外包装袋包括容置部分和周边部分,所述容置部分用于放置所述双层容纳盒,在所述周边部分的与所述双层容纳盒的设置有拉绳的一端对应的一端形成有斯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边部分的另一端形成环状拉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拉手为方环状拉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层容纳盒上形成有两个开孔,所述抽绳以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开孔后绑系的方式与所述下层容纳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层容纳盒和所述下层容纳盒上分别形成有1个开孔,所述抽绳以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开孔后绑系的方式与所述双层容纳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为多个分散设置的短凸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起为形成在所述上层容纳盒的一对相对的边框上的长凸条,所述下凸起凹槽为与所述下凸起对应的导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包装袋上还设置有用于抽真空的抽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凹槽包括竖向凹槽和消毒槽,在所述容纳凹槽的表面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竖向凹槽设置的固定带,在所述竖向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竖向凹槽内部的物品取出的横向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动脉采血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包装袋上贴有标签。
CN201720420690.5U 2017-04-20 2017-04-20 一次性动脉采血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40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20690.5U CN207640421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次性动脉采血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20690.5U CN207640421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次性动脉采血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40421U true CN207640421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5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2069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40421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次性动脉采血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40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82739U (zh) 医用急救箱
CN207640421U (zh) 一次性动脉采血包
CN204197558U (zh) 一种西药药剂存放袋
CN103057848B (zh) 一种安瓿颈部消毒去屑用的含液棉式便捷取用装置
CN211750749U (zh) 一种护理治疗盘
CN210384535U (zh) 一种方便瓶塞穿刺的穿刺器
CN203829161U (zh) 护理巡诊包
CN208626269U (zh) 临床用吸痰管储存消毒装置
CN203506792U (zh) 一次性手术缝针盒
CN209678683U (zh) 便携式糖尿病护理用护理装置
CN206214105U (zh) 一种血液信息采集与储存装置
CN203255465U (zh) 一种注射器盒
CN202036625U (zh) 一种新型急救针
CN214908200U (zh) 一种便于收纳血糖监测设备的盒体
CN209695392U (zh) 一种抽血培养用的包
CN217612257U (zh) 一种新型胰岛素笔袋
CN208339851U (zh) 一次性使用无菌透析护理包
CN215459647U (zh) 一种用于储存补液的医用补液台
CN204698906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清创护理包
CN208144722U (zh) 新型妈咪包
CN209347439U (zh) 一种便携式麻醉急救盒
CN216469773U (zh) 便携式智能药物冷藏包
CN210112824U (zh) 一种输液接头封闭袋
CN211933011U (zh) 一种新型医用斜挎包
CN208726413U (zh) 一种用于注射穿刺的防感染护理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06

Address after: 510080 courtyard 12, Airport Road,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Co-patentee after: Zhang Zhanlin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518052 Lido, Shenzhen, Guangdong, 2189 harbour 8, Lido, 8 11C

Patentee before: Zhang Zhanli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