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34933U - 底座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底座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34933U
CN207634933U CN201720924719.3U CN201720924719U CN207634933U CN 207634933 U CN207634933 U CN 207634933U CN 201720924719 U CN201720924719 U CN 201720924719U CN 207634933 U CN207634933 U CN 207634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ortion
support
display
pedestal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247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金石
罗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hale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hal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hale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hal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247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34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34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34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座及显示设备。该底座用于固定及支撑显示器,所述底座包括用以固定安装所述显示器的安装部,以及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以及上述底座,所述显示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上述底座及显示设备结构简单,装配便捷。

Description

底座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座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将电视机、电脑等显示设备的显示器安放在电视柜等支撑平台上,一些显示设备需要借助于底座。通过将显示器安装在底座上,将底座放置于支撑平台上,以完成对显示器的固定及支撑。
对于一些显示设备而言,底座是显示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外观设计的重要部分,随着显示器窄薄化及大型化发展,对显示设备的底座提出了更多要求,在确保支撑可靠性的同时,如何确保装配便捷性及简洁美观,成为底座的重点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及显示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座,用于固定及支撑显示器,所述底座包括用以固定安装所述显示器的安装部,以及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部。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形成一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器的弧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形成的弧形结构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用于与承载所述显示器的平台接触的底面,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每个所述支撑部的底面设置有保护垫。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为板式结构,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且所述安装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面垂直。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以实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撑部的平滑过渡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用于装配所述显示器的固定孔。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包括依次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
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之间,所述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使所述安装部和第二支撑部共同支撑所述显示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两端,使所述显示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后保持平衡。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端部能够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端部能够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体成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多个安装孔与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的多个安装孔位置对应,开设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多个安装孔与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另一端的多个安装孔位置对应;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穿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一端的多个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的多个安装孔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穿过所述第三支撑部一端的多个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另一端的多个安装孔的连接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四个所述安装孔,四个所述安装孔以矩形形状排列。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以及上述的底座,所述显示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及显示设备,至少两个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使得底座的生产、装配及运输更为便捷,通过不同数量个支撑部的灵活组装能够支持对不同尺寸显示器的可靠支撑。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支撑部,显示器固定安装于安装部即完成显示器的装配,无需如现有技术般,将显示器固定于多个部件,该种安装方式更为便捷。无需额外在底座外表面覆盖罩体,显著提高了底座结构的简洁美观性,性价比较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底座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底座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底座;11-支撑及平衡结构;111-第一支撑部;112-第二支撑部;1121-第一凹槽;1122-第二凹槽;113-第三支撑部;114-安装孔;115-连接件;116-保护垫;12-安装部;2-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显示器的大型化设计,亦对底座的尺寸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经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底座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首先,目前的显示器底座大都仅适用于中小尺寸显示器,如55英寸以下显示器,在显示器尺寸更大,如超过55英寸时,对应地,需要底座的尺寸更大,使得现有压铸设备的成型吨位难以达到所需底座尺寸要求。
其次,目前的显示器底座大都增加了罩体作为外观件,这种将底座结构件和外观件分开设计的方式会增加较多辅助零件,从而增加制作成本,装配流程亦较为繁复。
基于上述研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需罩体,结构件与外观件一体,支撑部分采用可拆卸的多段式结构的底座,通过无需罩体的结构设计,有效减少了辅助零件,降低制作成本并简化了装配流程,通过对支撑部分的多段式结构设计,使得底座的生产、装配及运输更为便捷和灵活,并能够灵活组装出尺寸更大的底座,实现对大尺寸显示器的可靠支撑。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座1,用于固定及支撑显示器,所述底座1包括用以固定安装所述显示器的安装部12,以及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安装部12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部。
其中,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构成支撑及平衡结构11,根据所需支撑显示器尺寸的不同,可以将不同数量个支撑部连接以实现对不同尺寸显示器的可靠支撑,各支撑部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安装部12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部上,或者也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部上,以实现对显示器的固定安装。
例如,支撑部可以为两个,两个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后构成支撑及平衡结构11,并放置于桌面或其他支撑平台,两个支撑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连接后形成对称结构,安装部12位于两个支撑部连接后的中间位置,并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部相互连接的端部。又例如,支撑部可以为两个,两个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后构成支撑及平衡结构11,并放置于桌面或其他支撑平台,两个支撑部的形状和尺寸不同,连接后形成对称或非对称结构,两个支撑部连接后构成的支撑及平衡结构11的中心位于其中一个支撑部,安装部12固定设置在中心所在的支撑部,并位于该中心所在位置处。又例如,支撑部可以为三个,其中两个支撑部分别可拆卸式连接于另一支撑部的两端后构成支撑及平衡结构11。又例如,支撑部可以为四个,四个支撑部首尾相连构成支撑及平衡结构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1在外表面未覆盖罩体,在确保对显示器进行可靠支撑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底座1的美观性,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形成一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器的弧形结构。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形成弧形结构,在确保底座1美观性的基础上,更易保持平衡,从而进一步确保对显示器支撑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亦可以形成其他结构,例如,直线型结构、曲线型结构、弯折结构等。相应地,各支撑部可以设计成相同或不同的形状、结构,根据需求将不同支撑部连接即可形成弧形结构、直线型结构、曲线型结构、弯折结构等。
可选地,在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形成弧形结构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形成的弧形结构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
经验证,在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构成的支撑及平衡结构11长度较长,且安装部12固定设置于支撑及平衡结构11的中心位置处时,支撑及平衡结构11越靠近两端所起的支撑作用越小,所起的平衡作用越大,因而,将支撑及平衡结构11设计为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既不会影响底座1的支撑可靠性,又能够减小耗材,并能够提高底座1整体结构的平滑、美观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的可靠性,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用于与承载所述显示器的平台接触的底面,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请结合参阅图2,为了避免支撑部的底面直接与支撑平台接触造成支撑平台磨损,可选地,每个所述支撑部的底面设置有保护垫116。其中,保护垫116可以为胶垫等,可以在支撑部的底面开设安装孔114,将胶垫卡设于安装孔114中,如此,在确保胶垫安装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减小对底座1外观的影响。
经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底座1的组装大都仅能相对于显示器前后方向来组装,这对于机器重量大的显示器来说是组装难度较大,为了克服该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安装部12的结构及安装部12与支撑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设计。其中,所述安装部12为板式结构,所述安装部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且所述安装部12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面垂直。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部12相对于支撑部的底面垂直是指大致垂直,在实际应用中,安装部12相对于支撑部可能会有一定角度,例如,前倾0度,后仰1度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力传递的均衡性以及提高底座1美感,可选地,所述安装部12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以实现所述安装部12与所述支撑部的平滑过渡连接。
安装部12可以与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或者一体成型。从结构稳定性和装配便捷性考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部12与支撑部一体成型。在至少两个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后构成的支撑及平衡结构11的中心位于其中一个支撑部时,安装部12与中心所在的支撑部一体成型并位于该中心所在位置处。在至少两个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后构成的支撑及平衡结构11的中心位于两个支撑部的连接处时,安装部12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分别与中心所在的两个支撑部连接的端部一体成型,在中心所在的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安装部12位于两个支撑部连接后的中间位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12上开设有用于装配所述显示器的固定孔。
经上述设置,通过一端穿过固定孔并锁附至显示器的连接件115即可将显示器固定安装于安装部12。且安装部12相对于支撑部的底面大致垂直,因而,在多个支撑部连接并放置于支撑平台上时,利用重力,采用上下安装方式即可完成显示器的安装,实现较为方便。
基于上述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列举了一种“三段式”底座1的实现结构,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包括依次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11、第二支撑部112和第三支撑部113。
所述第二支撑部112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三支撑部113之间,所述安装部1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使所述安装部12和第二支撑部112共同支撑所述显示器。所述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三支撑部11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两端,使所述显示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2后保持平衡。
第一支撑部111、第二支撑部112和第三支撑部113连接后构成对称的弧形结构,类似于“弯月”形。第一支撑部111、第二支撑部112和第三支撑部113连接后构成的支撑及平衡结构11的中心位于第二支撑部112,安装部12与第二支撑部112一体成型。安装部12为板状结构、连接于第二支撑部112远离底面的一侧并朝远离第二支撑部112的方向延伸。安装部12与第二支撑部112相接处为弧形结构,以实现安装部12与第二支撑部112的平滑过渡相接。安装部12上分布有四个固定孔,用以装配固定显示器。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1表面未覆盖罩体,为了确保各支撑部连接后的美观性,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11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1121和第二凹槽1122。
所述第一支撑部11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的端部能够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121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113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的端部能够嵌入所述第二凹槽1122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可拆卸式连接。
其中,第一凹槽1121的形状、深度与第一支撑部111与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的端部的形状、厚度适配。第二凹槽1122的形状、深度与第三支撑部113与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的端部的形状、厚度适配。
第一支撑部111、第二支撑部112和第三支撑部113可拆卸式连接方式有多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列举了其中一种,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11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部113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11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14。
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的多个安装孔114与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一端的多个安装孔114位置对应,开设于所述第三支撑部113的多个安装孔114与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另一端的多个安装孔114位置对应。
所述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通过穿过所述第一支撑部111一端的多个安装孔114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112一端的多个安装孔114的连接件115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113和第二支撑部112通过穿过所述第三支撑部113一端的多个安装孔114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112另一端的多个安装孔114的连接件115连接。
为了提高安装稳定性,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11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部113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11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四个所述安装孔114,四个所述安装孔114以矩形形状排列。从而实现四点二维定位锁附。
在上述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可靠性,还可以增设其他锁附结构,例如,还可以在第一支撑部11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的一端增设突起,在第二支撑部112对应的位置增设容纳孔,从而在采用连接件115实现连接的同时,通过卡接于容纳孔的突起进一步实现固定。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支撑部112上开设的为盲孔,多个盲孔位于第一凹槽1121和第二凹槽1122中,具有一定深度,但未贯穿第二支撑部112顶面,连接件115的一端穿过第一支撑部111或第三支撑部113上的安装孔114并连接至第二支撑部112的盲孔中,以使得完成装配并将底座1放置于支撑平台后,连接件115不会外露,从而进一步确保底座1整体简洁性和美观性。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经过上述结构设计,完成装配的底座1所需辅助零件较少,外观件与结构件一体,无需覆盖罩体,简化结构的同时可以实现造型多样化,既保证了结构强度,又减轻了底座1重量,且更利于安装。安装部12与支撑部相对垂直,使得采用上下推拉的方式,无需专业人员上门,利用重力即可实现显示器安装,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显著降低了安装难度。采用四点二维度定位加多点锁附,实现了三个维度紧密咬合,从而确保了结构强度和定位精度。采用多个支撑部可拆卸连接的多段式结构,规避了设备成型吨位的限制,巧妙的的拼接结构,提升外观细节的同时,更好的强度性可以带来稳定的支撑效果,从而为万千家庭做好安全保障。
请参阅图6,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2以及上述的底座1,所述显示器2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底座,用于固定及支撑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用以固定安装所述显示器的安装部,以及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部;
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形成一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器的弧形结构,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形成的弧形结构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用于与承载所述显示器的平台接触的底面,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连接后,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板式结构,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且所述安装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为弧形结构,以实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撑部的平滑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用于装配所述显示器的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包括依次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
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之间,所述安装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使所述安装部和第二支撑部共同支撑所述显示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两端,使所述显示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后保持平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端部能够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端部能够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可拆卸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多个安装孔与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的多个安装孔位置对应,开设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多个安装孔与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另一端的多个安装孔位置对应;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穿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一端的多个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的多个安装孔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穿过所述第三支撑部一端的多个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另一端的多个安装孔的连接件连接。
9.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底座,所述显示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CN201720924719.3U 2017-07-27 2017-07-27 底座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07634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4719.3U CN207634933U (zh) 2017-07-27 2017-07-27 底座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4719.3U CN207634933U (zh) 2017-07-27 2017-07-27 底座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34933U true CN207634933U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61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24719.3U Active CN207634933U (zh) 2017-07-27 2017-07-27 底座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349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9565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弧度调节安装架、显示结构及显示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9565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弧度调节安装架、显示结构及显示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7459B (zh) 支撑盖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4392670A (zh) 单元显示屏、拼接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5889308A (zh) 连接件和具有连接件的电子装置
CN207634933U (zh) 底座及显示设备
CN102681611B (zh) 电子设备及其扩充基座
WO2017098711A1 (ja) 映像表示装置
CN206657595U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140086666A1 (en) Ball and Socket Joint for Device Enclosure
CN106993074A (zh) 一种电子终端
JPWO2016103620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スタンド
CN106657845A (zh) 液晶电视
US8162279B2 (en) Mount structure
CN209311946U (zh) 边框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CN104050888B (zh) 显示装置
CN208739155U (zh) 3d盖板玻璃
CN203784036U (zh) 一种角部连接件及与其配合的梁部件与立柱连接件
CN209928868U (zh) 一种弧形led显示屏
CN204042339U (zh) 电子装置的承载座
CN205103723U (zh) 一种具有显示屏电子设备所实用的折叠支架
CN207397169U (zh) 电脑一体机底座和电脑一体机
CN209146076U (zh) 一种榫卯连接结构及采用榫卯连接结构的支腿
CN205855717U (zh) 一种电梯加强支架
CN201788594U (zh) 一种学习机及其转动装置
CN212516390U (zh) 显示屏弧形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显示屏
CN219453540U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支架和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