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14134U -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14134U
CN207614134U CN201720385946.3U CN201720385946U CN207614134U CN 207614134 U CN207614134 U CN 207614134U CN 201720385946 U CN201720385946 U CN 201720385946U CN 207614134 U CN207614134 U CN 207614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fixes
remaining needle
grip part
fixes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8594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飞
王德华
皮昌军
王光健
莫育霞
谭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ngchang Chongq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Rongchang Chongq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ngchang Chongq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Rongchang Chongq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72038594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14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14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141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圆柱形抓握部,抓握部左端面设有第一固定带,第一固定带外侧面设有钩带,第一固定带自由端内侧面设有钩带,抓握部右端面设有绒带,抓握部后端面设有支撑柱,支撑柱后部前端面设有第二固定带,第二固定带外侧面也设有钩带,第二固定带自由端内端面设有绒带,第二固定带上方设有第三固定带,第三固定带下端面两端也设有绒带,第三固定带上端面前部设有槽口,第三固定带上端面于槽口前端设有楔体状垫片,楔体状垫片上端面设有凹槽,凹槽后端与槽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留置针固定装置结构缺陷导致的留置针容易移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veindetainedneedle)的应用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一方面可以减轻婴幼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
目前,建议单次静脉输液超过4小时者或是输液时间超过3天以上使用留置针,同时,留置针可以有效的防止“跑针”现象,并大大的减少了因为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疼痛,所以越来越多病人愿意选择使用留置针;而且留置针的使用减少了护士做治疗时所使用的时间,因此,病房留置针使用率越来越高。
然而,现有的留置针固定方式容易引起皮肤或者血管走形的改变,因留置针长时间挤压病人皮肤,造成在拔出留置针后皮肤出现硬结的现象,给病人带去了不必要的痛苦。另外,固定后的留置针的针头要么是将血管的运行位置改变,或是部分针头呈弯曲状态,导致输入的药液流通不畅,针头上挑还造成了针头对穿刺部位的皮肤伤害。同时,在医护人员对患者手背插入留置针时,为了找准血管位置,往往让患者把手握紧,以使手背皮肤紧绷,插入留置针后,现有的平板式输液板需要患者把手打开,这样容易造成了留置针的移动,使留置针移位,脱离血管。
尼龙搭扣是由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两部分组成的联接用带织物。钩带和绒带复合起来略加轻压,就能产生较大的扣合力和撕揭力,广泛应用于服装、背包、篷帐、降落伞、窗帘、沙发套等方面。可用以代替拉链、揿钮、钮扣等联接材料。尼龙搭扣带采用锦纶做原料,由平纹地组织和成圈组织交织而成。钩带用0.25毫米直径的锦纶鬃丝成圈,经热定形、涂胶、破勾等处理,获得硬挺直立、不易变形的勾子。绒带用锦纶复丝成圈,经热定形、涂胶处理获得直立、柔软略带疏散性的圈状结构。钩带和绒带复合起来时,硬挺的勾子很容易勾住柔软的绒圈而起搭扣作用。破勾工序是将鬃丝圈剖割成勾;涂胶是使带坯底布上经纬组织点固定、粘牢,防止搭扣带在使用时勾子拉脱和绒圈受力拉散拉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用来解决现有的留置针固定装置结构缺陷导致的留置针容易移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圆柱形抓握部,所述抓握部左端面设有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外侧面设有钩带,所述第一固定带自由端内侧面设有钩带,所述抓握部右端面设有绒带,所述抓握部后端面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后部前端面设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外侧面也设有钩带,所述第二固定带自由端内端面设有绒带,所述第二固定带上方设有第三固定带,所述第三固定带下端面两端也设有绒带,所述第三固定带上端面前部设有槽口,所述第三固定带上端面于槽口前端设有楔体状垫片,所述楔体状垫片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后端与槽口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者用手握紧抓握部,第一固定带绕过手指部分通过第一固定带自由端内侧面的钩带与抓握部右端面的绒带贴合,完成对手指的固定;此时支撑柱后端位于手腕部位,再通过第二固定带自由端内端面的绒带与第二固定带外侧面的钩带贴合,完成对手腕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在患者手背上找好需要插入留置针的位置,再把第三固定带通过其下端面的绒带分别与第一固定带外侧面的钩带和第二固定带外侧面的钩带贴合,并且使凹槽后端对准血管位置;最后,医护人员沿着凹槽把留置针插入患者手背血管,再通过胶带把留置针固定在第三固定带上。这样的结构设计,在输液中,患者的手可以一直抓在抓握部上,不需要重新打开以适应新的输液姿势,避免了在适应过程中导致留置针的移动,同时,为留置针针头部位使用楔体状垫片作为支撑,保证留置针保持插入角度不变,避免留置针通过胶带贴在手上,而将血管的运行位置改变,或是部分针头呈弯曲状态,导致输入的药液流通不畅,针头上挑造成针头对穿刺部位的皮肤伤害,而且使用过程中,患者的手不用粘贴任何胶带,避免胶带在后期拆除过程中导致的对皮肤拉扯的问题。
进一步限定,所述抓握部直径尺寸为15mm~25mm。这样的结构设计,可在方便抓住抓握部的基础上,保证手背皮肤的紧绷。
进一步限定,所述抓握部前端设有多个凸起。这样的结构设计,更方便患者的手对抓握部进行抓握,实用性更强。
进一步限定,所述楔体状垫片与第三固定带可拆卸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使楔体状垫片与第三固定带可拆卸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患者,使用倾斜度不同的楔体状垫片,比如当穿刺的患者比较胖时,其血管穿刺的深度就要比较深,因此,该体状垫片倾斜面与底部平面的夹角就要略大,即凹槽底面与楔体状垫片底部平面间的夹角要略大,即楔体状垫片的倾斜程度要略大;当穿刺的病人为皮肤较为松弛的老人时,穿刺深度较浅,可以换用倾斜面与底部平面夹角略小,即倾斜程度略小的楔体状垫片。
进一步限定,所述楔体状垫片下端面设有钩带,所述第三固定带上端面设有绒带。这样的结构设计,可简化结构,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抓握部1、凸起11、第一固定带12、支撑柱2、第二固定带21、第三固定带3、槽口31、楔体状垫片4、凹槽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圆柱形抓握部1,抓握部1左端面设有第一固定带12,第一固定带12外侧面设有钩带,第一固定带12自由端内侧面设有钩带,抓握部1右端面设有绒带,抓握部1后端面设有支撑柱2,支撑柱2后部前端面设有第二固定带21,第二固定带21外侧面也设有钩带,第二固定带21自由端内端面设有绒带,第二固定带21上方设有第三固定带3,第三固定带3下端面两端也设有绒带,第三固定带3上端面前部设有槽口31,第三固定带3上端面于槽口31前端设有楔体状垫片4,楔体状垫片4上端面设有凹槽41,凹槽41后端与槽口31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患者用手握紧抓握部1,第一固定带12绕过手指部分通过第一固定带12自由端内侧面的钩带与抓握部1右端面的绒带贴合,完成对手指的固定;此时支撑柱2后端位于手腕部位,再通过第二固定带21自由端内端面的绒带与第二固定带21外侧面的钩带贴合,完成对手腕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在患者手背上找好需要插入留置针的位置,再把第三固定带3通过其下端面的绒带分别与第一固定带12外侧面的钩带和第二固定带21外侧面的钩带贴合,并且使凹槽41后端对准血管位置;最后,医护人员沿着凹槽41把留置针插入患者手背血管,再通过胶带把留置针固定在第三固定带3上。这样的结构设计,在输液中,患者的手可以一直抓在抓握部1上,不需要重新打开以适应新的输液姿势,避免了在适应过程中导致留置针的移动,同时,为留置针针头部位使用楔体状垫片4作为支撑,保证留置针保持插入角度不变,避免留置针通过胶带贴在手上,而将血管的运行位置改变,或是部分针头呈弯曲状态,导致输入的药液流通不畅,针头上挑造成针头对穿刺部位的皮肤伤害,而且使用过程中,患者的手不用粘贴任何胶带,避免胶带在后期拆除过程中导致的对皮肤拉扯的问题。
优选,抓握部1直径尺寸为15mm~25mm。这样的结构设计,可在方便抓住抓握部1的基础上,保证手背皮肤的紧绷。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抓握部1直径尺寸。
优选,抓握部1前端设有多个凸起11。这样的结构设计,更方便患者的手对抓握部1进行抓握,实用性更强。实际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他方便患者的手对抓握部1进行抓握的结构设计。
优选,楔体状垫片4与第三固定带3可拆卸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使楔体状垫片4与第三固定带3可拆卸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患者,使用倾斜度不同的楔体状垫片4,比如当穿刺的患者比较胖时,其血管穿刺的深度就要比较深,因此,该体状垫片4倾斜面与底部平面的夹角就要略大,即凹槽41底面与楔体状垫片4底部平面间的夹角要略大,即楔体状垫片4的倾斜程度要略大;当穿刺的病人为皮肤较为松弛的老人时,穿刺深度较浅,可以换用倾斜面与底部平面夹角略小,即倾斜程度略小的楔体状垫片4。实际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他具体考虑。
优选,楔体状垫片4下端面设有钩带,第三固定带3上端面设有绒带。这样的结构设计,可简化结构,节约成本。实际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他可拆卸连接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抓握部(1),所述抓握部(1)左端面设有第一固定带(12),所述第一固定带(12)外侧面设有钩带,所述第一固定带(12)自由端内侧面设有钩带,所述抓握部(1)右端面设有绒带,所述抓握部(1)后端面设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后部前端面设有第二固定带(21),所述第二固定带(21)外侧面也设有钩带,所述第二固定带(21)自由端内端面设有绒带,所述第二固定带(21)上方设有第三固定带(3),所述第三固定带(3)下端面两端也设有绒带,所述第三固定带(3)上端面前部设有槽口(31),所述第三固定带(3)上端面于槽口(31)前端设有楔体状垫片(4),所述楔体状垫片(4)上端面设有凹槽(41),所述凹槽(41)后端与槽口(3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部(1)直径尺寸为15mm~2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部(1)前端设有多个凸起(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体状垫片(4)与第三固定带(3)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体状垫片(4)下端面设有钩带,所述第三固定带(3)上端面设有绒带。
CN201720385946.3U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14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85946.3U CN207614134U (zh)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85946.3U CN207614134U (zh)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14134U true CN207614134U (zh) 2018-07-17

Family

ID=62817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8594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14134U (zh) 2017-04-13 2017-04-13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14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14134U (zh)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CN209237045U (zh) 一种儿科用固定器
CN201832241U (zh) 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的肢体固定板
CN205515917U (zh) 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用的固定套
CN212914104U (zh) 一种儿科辅助注射装置
CN211751519U (zh) 一种输液固定装置
CN219001477U (zh) 一种用于静脉输液时防止输液针移位的固定装置
CN209965307U (zh) 一种带有胰岛素注射记忆卡的糖尿病患者专用病号服
CN214181360U (zh) 一种打针辅助固定组件
CN210844674U (zh)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CN203724553U (zh) 输液固定器
CN211132507U (zh) 一种医用手足部固定装置
CN215840906U (zh) 小儿留置针固定装置
CN220370109U (zh) 一种医用约束手套
CN212853774U (zh) 医用防拔管反穿约束服
CN213667303U (zh) 一种精神科临床输液用固定板
CN214807431U (zh) 小儿头部静脉注射固定带
CN214970305U (zh) 手/脚背留置针固定套
CN209187752U (zh) 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留置针固定带
CN213098181U (zh) 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固定套
CN208943121U (zh) 一种新型输液固定手托
CN212416569U (zh) 保暖输液固定装置
CN211068444U (zh) 一种手部留置针防护装置
CN208130226U (zh) 外周静脉输液固定器
CN216934279U (zh) 一种留置针牵引固定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