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12090U - 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12090U
CN207612090U CN201721715697.6U CN201721715697U CN207612090U CN 207612090 U CN207612090 U CN 207612090U CN 201721715697 U CN201721715697 U CN 201721715697U CN 207612090 U CN207612090 U CN 207612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electronic equipment
hand
wireless charger
held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156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盈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ng Y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ng Y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ng Y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ng Y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17156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12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12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120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主体,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且用于对放置在壳体上的手持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发射器,无线充电发射器具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供电接口,壳体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吸附组件;底座,用于支撑主体;转向结构,设置在主体和底座之间并用于使二者相对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当需要给手持式电子设备充电的时候,可以将手持式电子设备通过吸附组件与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牢固的固定关系,即使手持式电子设备出现震动,也不会让手持式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之间相互脱离。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汽车内都开始配备有无线充电器,现有的无线充电器通常是将手持式电子设备(手持式电子设备指的是手机和智能手表等可手持的电子设备)搁置在无线充电器上,如果车辆出现震动,很容易将正在充电的手持式电子设备从无线充电器上分离开来,严重影响到无线充电器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受到震动的情况下无线充电器与正在充电的手持式电子设备之间容易分离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用于固定手持式电子设备并对其进行无线充电,包括:
主体,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对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手持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发射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具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供电接口,所述壳体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吸附组件;
底座,用于支撑所述主体;
转向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之间并用于使二者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支撑板和位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吸盘,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吸盘,多个所述吸盘形成多个行数及多个列数的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依序连接的底壳、环形件和顶盖,所述底壳、所述环形件和所述顶盖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的容置腔,所述环形件的内壁上凸设有凸缘,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分别与所述底壳和所述凸缘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上设置有用于指示其工作状态的指示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指示灯的灯罩和供所述指示灯发出的光穿过所述壳体的通光孔。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结构包括转珠和将所述转珠与所述底座连接固定的连接件,所述壳体具有一收纳腔,所述转珠设置于所述收纳腔,所述壳体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收纳腔连通且供所述转珠部分穿出于所述壳体之外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侧壁凸设形成有环形的凸沿,所述凸沿上连接有压盖,所述凸沿、所述压盖和所述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收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转珠与所述压盖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二者抵接的橡皮圈。
进一步地,所述转珠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与一螺母螺纹连接并将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珠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夹持支架,所述第一夹持支架包括具有弹性的两个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夹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夹持支架,两个所述凸起部分别具有凹腔;所述第二夹持支架具有两个夹持板和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板的连接板,两个所述夹持板与两个所述凹腔一一对应,所述夹持板插设于对应的所述凹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通过在在壳体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器,在壳体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吸附组件,如此,当需要给手持式电子设备充电的时候,可以将手持式电子设备通过吸附组件与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牢固的固定关系,即使手持式电子设备出现震动,也不会让手持式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之间相互脱离。另外,底座与主体之间还设置使主体和底座相对转动的转向结构,也就是说,该转向结构能够支撑主体并调整吸附于吸附组件上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朝向(此处需要说明的时,此处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朝向,指的是手持式电子设备任意一个面或者结构的朝向,比如,该朝向可以是该手持式电子设备显示屏的朝向,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其他的面或者时结构的朝向,此处不作唯一限定。),如此,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转向结构调整吸附于吸附组件上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朝向,除了使得手持式电子设备在充电的过程中便于用户的操作外,由于手持式电子设备是通过吸附组件固定在壳体上的,因此用户能够通过转向结构来调整手持式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或者是手持式电子设备与主体整体上的重心位置,大大增强了无线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也提升了手持式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之间连接关系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主体;11-壳体;111-底壳;112-顶盖;113-环形件;1131-凸缘;12-无线充电发射器;121-供电接口;122-灯罩;13-吸附组件;131-支撑板;132-吸盘;2-转向结构;21-转珠;221-凸沿;222-压盖;23-橡皮圈;3-底座;31-第一夹持支架;311-凸起部;32-第二夹持支架;321-夹持板;322-连接板;33-支撑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进行说明。无线充电器,用于固定手持式电子设备(未图示)并对其进行无线充电,包括:
主体1,包括壳体11和位于壳体11内且用于对放置在壳体11上的手持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发射器12,无线充电发射器12具有用于与外部电源(未图示)连接的供电接口121,壳体11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吸附组件13;
底座3,用于支撑主体1;
转向结构2,设置在主体1和底座3之间并用于使二者相对转动。
通过在在壳体11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器12,在壳体11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吸附组件13,如此,当需要给手持式电子设备充电的时候,可以将手持式电子设备通过吸附组件13与壳体11之间形成一个牢固的固定关系,即使手持式电子设备出现震动,也不会让手持式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之间相互脱离。另外,底座3与主体1之间还设置使主体1和底座3相对转动的转向结构2,也就是说,该转向结构2能够支撑主体1并调整吸附于吸附组件13上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朝向(此处需要说明的时,此处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朝向,指的是手持式电子设备任意一个面或者结构的朝向,比如,该朝向可以是该手持式电子设备显示屏的朝向,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其他的面或者时结构的朝向,此处不作唯一限定。),如此,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转向结构2调整吸附于吸附组件13上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朝向,除了使得手持式电子设备在充电的过程中便于用户的操作外,由于手持式电子设备是通过吸附组件13固定在壳体11上的,因此用户能够通过转向结构2来调整手持式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或者是手持式电子设备与主体1整体上的重心位置,大大增强了无线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也提升了手持式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之间连接关系的稳定性。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发射器12对放置在壳体11上的手持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中,该处“放置”,指的是手持式电子设备直接搁放在壳体11上;也可以是手持式电子设备通过其他部件来放置到壳体11上,比如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手持式电子设备通过吸附组件13放置到壳体11上,只要无线充电发射器12能够给手持式电子设备充电即可,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其中,转向结构2能够使主体1和底座3两者相对转动,这个相对转动可以是主体1和底座3通过转向结构2铰接在一起,也可以是在底座3和主体1之间设置有万向联轴器(未图示),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只要主体1和底座3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即可,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吸附组件13包括支撑板131和位于支撑板131上的吸盘132,支撑板131固定在壳体11上。
吸附组件13由支撑板131和位于支撑板131上的吸盘132组成的,其中,支撑板131是固定在壳体11上的,如此,采用吸盘132来吸附手持式电子设备,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也比较低,使用比较方便,当需要给手持式电子设备充电的时候,直接将手持式电子设备吸附到吸盘132上即可。另外,吸盘132是能够重复利用的,且重复使用的过程中,吸盘132能够保持稳定的吸附力。
其中,吸附组件13包括多个吸盘132,多个吸盘132形成多个行数及多个列数的阵列。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吸盘132形成多个行数及多个列数的阵列,使得吸盘132与手持式电子设备之间能够非常充分的接触,增强了吸盘132与手持式电子设备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其中多个行数及多个列数的阵列可以是排列成多行多列的矩形,也可以是多行多列的圆形或者是其他不规则形状,只要能够便于吸盘132吸附手持式电子设备即可;可选地,吸附组件13至少包括六个吸盘132,且其中的六个吸盘132排列成正六边形的阵列,如此,排列成正六边形阵列的吸盘132与手持式电子设备接触的过程中,受力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1包括依序连接的底壳111、环形件113和顶盖112,底壳111、环形件113和顶盖112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无线充电发射器12的容置腔(未图示),环形件113的内壁上凸设有凸缘1131,无线充电发射器12分别与底壳111和凸缘1131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包括了底壳111、顶盖112和夹设于底壳111和顶盖112之间的环形件113,底壳111、环形件113和顶盖112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无线充电发射器12的容置腔,无线充电发射器12位于容置腔中,使得无线充电发射器12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环形件113的内壁上设置有凸缘1131,底壳111与顶盖112是可拆卸连接的,且无线充电发射器12分别与底壳111和凸缘1131抵接,如此,无线充电发射器12的拆卸非常方便,只需要将底壳111和顶盖112相互分离即可取出无线充电发射器1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无线充电发射器12上设置有用于指示其工作状态的指示灯(未图示),壳体11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指示灯的灯罩122和供指示灯发出的光穿过壳体11的通光孔(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器12上设置有指示灯,该指示灯是用于指示无线充电发射器12的工作状态的。指示灯发出的光线通过通光孔穿过壳体11,便于用户能够看到该光线。可选地,通光孔设置在底壳111上。其中,该工作状态指的可以是无线充电发射器12为手持式电子设备充电的状态,比如充电的情况下是一种灯光状态(灯光状态指的是灯光的颜色或者闪烁的频率),没有充电的状态为另一种灯光状态,当然,指示灯还可以用于指示其他的工作状态。另外,指示灯可以发出多种颜色的光也可以只能发出单色光,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器12上电的时候,指示灯闪绿光3次,然后闪蓝光3次,然后保持熄灭状态,这样,发出两种不同光线且闪动多次,能够有效地提醒用户无线充电发射器12的上电状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指示灯发出的光的颜色不一定只有两种,闪动的次数也不一定是3次,只要能够有效地提醒用户即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手持式电子设备靠近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需要充电状态检测的时候,指示灯发出蓝光并闪3次,然后保持蓝光。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能够进行异物(简称:FOD)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将硬币放置在手持式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之间,指示灯出现蓝绿光交替闪烁。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待机状态,即无线充电器没有检测到手持式电子设备的时候,指示灯是不亮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向结构2包括转珠21和将转珠21与底座3连接固定的连接件(未图示),壳体11具有一收纳腔(未图示),转珠21设置于收纳腔,壳体11表面形成有与收纳腔连通且供转珠21部分穿出于壳体11之外的安装孔(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结构2包括转珠21,壳体11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转珠21的收纳腔,壳体11上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与收纳腔是连通的,转珠21具有穿过安装孔并穿出壳体11外部的凸出部(未图示),凸出部与底座3是固定连接的。如此,通过转珠21,壳体11与底座3能够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是活动连接的,因为转珠21是能够在收纳腔中转动的;另外转珠21具有凸设于壳体11外部的凸出部,且凸出部固定在底座3上,相当于是通过转珠21将壳体11支撑在底座3上,改变壳体11的朝向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壳体11绕转珠21转动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1内侧壁凸设形成有环形的凸沿221,凸沿221上连接有压盖222,凸沿221、压盖222和壳体11围合形成收纳腔。
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1的内侧壁上凸设有凸沿221,在凸沿221的边缘可拆卸地设置有压盖222,凸沿221、压盖222和壳体11围合形成有收纳腔,即转珠21被限制在收纳腔中,拆卸转珠21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压盖222从凸沿221上拆卸下来即可。当转珠21支撑在底座3上时,转珠21抵接在压盖222上支撑整个壳体1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珠21与压盖222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二者抵接的橡皮圈23。
在本实施例中,在转珠21与压盖222之间设置有橡皮圈23。当转珠21支撑在底座3上时,转珠21通过橡皮圈23抵接在压盖222上并支撑整个壳体11。橡皮圈23起到了一个缓冲作用,避免了转珠21直接抵接在收纳腔的内壁上而出现转动困难的情况。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珠2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未图示),底座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未图示);连接件为螺钉,螺钉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与一螺母(未图示)螺纹连接并将底座3和转珠21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转珠2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底座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在转珠21与压盖222之间设置有螺母,螺钉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并与螺母螺纹连接,使得转珠21与底座3之间有稳固的可拆卸连接。需要拆卸转珠21和底座3时,只需要拧松螺母即可,非常简单。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3包括第一夹持支架31,第一夹持支架31包括具有弹性的两个凸起部311,两个凸起部311之间形成夹持槽(未图示)。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具有夹持槽,在需要固定无线充电器的时候,只需要将车辆内部的板状部件卡入夹持槽中即可,安装非常方便。可选地,汽车空调的出风口通常是由多根板条(未图示)组成的,该板条可以卡入该夹持槽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3还包括第二夹持支架32,两个凸起部311分别具有凹腔(未图示);第二夹持支架32具有两个夹持板321和连接两个夹持板321的连接板322,两个夹持板321与两个凹腔一一对应,夹持板321插设于对应的凹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还第二夹持支架32,第二夹持支架32具有两个夹持板321和连接两个夹持板321的连接板322,夹持板321与凹腔一一对应的,且夹持板321插设于与之对应的凹腔中,如此,在夹持板321外部套设有凸起部311,凸起部311是具有弹性的,当两个凸起部311之间形成的夹持槽用来夹持板321状物时,夹持板321将凸起部311抵接在该板状物上,使得板状物与底座3之间具有牢固的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3还包括支撑盘33,第二通孔开设于支撑盘33上,连接板322上开设有安装孔,螺钉依次穿过安装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后与螺母螺纹连接并将支撑盘33夹设于第二夹持支架32与转珠21之间。
如此,通过螺钉将支撑盘33夹设于第二夹持支架32与转珠21之间,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无线充电器,用于固定手持式电子设备并对其进行无线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对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手持式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发射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具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供电接口,所述壳体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吸附组件;
底座,用于支撑所述主体;
转向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之间并用于使二者相对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支撑板和位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吸盘,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吸盘,多个所述吸盘形成多个行数及多个列数的阵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依序连接的底壳、环形件和顶盖,所述底壳、所述环形件和所述顶盖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的容置腔,所述环形件的内壁上凸设有凸缘,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分别与所述底壳和所述凸缘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上设置有用于指示其工作状态的指示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指示灯的灯罩和供所述指示灯发出的光穿过所述壳体的通光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构包括转珠和将所述转珠与所述底座连接固定的连接件,所述壳体具有一收纳腔,所述转珠设置于所述收纳腔,所述壳体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收纳腔连通且供所述转珠部分穿出于所述壳体之外的安装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侧壁凸设形成有环形的凸沿,所述凸沿上连接有压盖,所述凸沿、所述压盖和所述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收纳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珠与所述压盖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二者抵接的橡皮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珠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与一螺母螺纹连接并将所述底座和所述转珠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夹持支架,所述第一夹持支架包括具有弹性的两个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形成夹持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夹持支架,两个所述凸起部分别具有凹腔;所述第二夹持支架具有两个夹持板和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板的连接板,两个所述夹持板与两个所述凹腔一一对应,所述夹持板插设于对应的所述凹腔内。
CN201721715697.6U 2017-12-11 2017-12-11 无线充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12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5697.6U CN207612090U (zh) 2017-12-11 2017-12-11 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5697.6U CN207612090U (zh) 2017-12-11 2017-12-11 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12090U true CN207612090U (zh) 2018-07-13

Family

ID=62798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1569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12090U (zh) 2017-12-11 2017-12-11 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12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3559U (zh) 磁吸手机充电支架及磁吸手机充电装置
CN207612090U (zh) 无线充电器
CN107819912A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手机无线充电支架
CN116937236A (zh) 一种电源插头线快速密封固定设备
CN208386172U (zh) 一种八六盒式无线充电器
CN202488587U (zh) 超薄型平板液晶电视机
CN205304320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宝
CN212177453U (zh) 便携式风扇
CN209787247U (zh) 手机支架
CN210485172U (zh) 一种直流电源屏的安装结构
CN21027259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仓电器温度监测报警装置
CN207009930U (zh) 一种用于户外的智能型弱电机柜
CN206514254U (zh) 一种吸附式便携头灯夹设备
CN206594411U (zh) 一种无螺钉连接的液晶显示器
CN212211237U (zh) 一种挂壁式录播设备
CN220022377U (zh) 一种快拆式储能电源
CN216437298U (zh) 一种摄像头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5351653U (zh) 用于空调器的显示盒及空调器
CN221009835U (zh) 一种无线充电宝
CN204835644U (zh) 一种背夹式电源
CN217088119U (zh) 用于无线耳机的充电站
CN214619181U (zh) 一种壁画灯的安装结构
CN214332366U (zh) 一种电子电工用便携式照明装置
CN211428530U (zh) 节能型转接器
CN219812222U (zh) 一种手持式总线通讯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1, building 7, Jiada Industrial Park, west side of Honghu East Road, Yanchuan community, Yanluo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LLIN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Jincheng Street 518000 Shenzhen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manhole No. 2070 Shi Xia Hong Kong Industrial Zone B building 3-5 layer

Patentee before: FULLINK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