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08562U - 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08562U
CN207608562U CN201721692089.8U CN201721692089U CN207608562U CN 207608562 U CN207608562 U CN 207608562U CN 201721692089 U CN201721692089 U CN 201721692089U CN 207608562 U CN207608562 U CN 207608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small
straight neck
culture bottle
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920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杰
费洪新
尚婷惠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16920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08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08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085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包括五通管、三通管、四个输药瓶、第一直颈培养瓶和第二直颈培养瓶;所述五通管具有一个五通管出口端和四个作为入口的五通管分支;所述三通管具有一个三通管入口端和两个三通管出口端;所述的四个五通管分支分别与四个输药瓶相连;所述的五通管出口端与所述三通管入口端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的两个三通管出口端分别通过第一输药小管和第二输药小管与第一直颈培养瓶和第二直颈培养瓶相连。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一种或两种贴壁培养细胞分别输入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药物,实现贴壁细胞输药的匀速化、无菌化、可控化。

Description

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cell culture technology)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培养技术,其主要是指实验人员将采集体内组织的相关细胞模拟机体体内生长环境包括无菌、充足营养、适宜温度、合理酸碱度、适当支撑物等,促使相关细胞可以生长、繁殖并且基本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通常而言,细胞培养技术分为贴壁细胞培养技术与悬浮细胞培养技术,其中贴壁细胞培养技术包括心肌细胞培养技术、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技术、乳腺癌细胞培养技术、胃癌细胞培养技术等。
在以往的贴壁细胞培养技术中实验人员给予贴壁细胞输入药物是一个必须的环节,而且以往的贴壁细胞培养技术需要多次拧开培养瓶瓶盖、无法快速实现对贴壁细胞输入不同的药物、不能对所加药物进行二次过滤,由此,将会增加贴壁细胞出现污染的概率,例如遇到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真菌等污染情况,为此,有必要开发出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培养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一种或两种贴壁培养细胞分别输入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药物的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个五通管、一个三通管、四个输药瓶、第一直颈培养瓶和第二直颈培养瓶;所述五通管具有一个五通管出口端和四个作为入口的五通管分支;所述三通管具有一个三通管入口端和两个三通管出口端;所述的四个五通管分支分别与四个输药瓶相连;所述的五通管出口端与所述三通管入口端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的两个三通管出口端分别通过第一输药小管和第二输药小管与第一直颈培养瓶和第二直颈培养瓶相连;所述第一输药小管具有与所述第一直颈培养瓶相连的第一输药小针和能够与三通管出口端相连的快换接头;所述第二输药小管具有与所述第二直颈培养瓶相连的第二输药小针和能够与三通管出口端相连的快换接头;第一输药小针与第二输药小针均为中间弯折的输药针,但第一输药小针与第二输药小针弯折角度不同。
其中,所述五通管分支上具有五通管缓冲区和五通管阀门。
其中,所述第一直颈培养瓶上设有第一直颈培养瓶瓶盖,第一直颈培养瓶瓶盖上设有第一乳胶孔,所述第一输药小针穿过第一乳胶孔连接第一直颈培养瓶;所述第二直颈培养瓶上设有第二直颈培养瓶瓶盖,第二直颈培养瓶瓶盖上设有第二乳胶孔,所述第二输药小针穿过第二乳胶孔连接第二直颈培养瓶。
其中,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弹簧夹;所述连接管与五通管出口端、三通管入口端的连接处均设有塑料密封扣。
其中,所述第一输药小针为中间弯折的输药针,弯折角度为130度;所述第二输药小针为中间弯折的输药针,弯折角度为140度。
其中,所述第一直颈培养瓶和第二直颈培养瓶的瓶口处均具有多个有弹性的乳胶凸起;所述第一直颈培养瓶瓶盖和第二直颈培养瓶瓶盖内侧也具有多个有弹性的乳胶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输药小针末端设有第一输药小针头,第一输药小针头为具有多个出口的圆柱体;所述第二输药小针末端设有第二输药小针头,第二输药小针头为具有多个出口的长方体。
其中,还包括一个CO2培养箱;所述第一直颈培养瓶和第二直颈培养瓶平放于CO2培养箱的底板上,所述四个输药瓶悬挂于CO2培养箱的顶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输药小管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输药小针、输药小管过滤器、输药小管阀门和快换接头;所述第二输药小管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二输药小针、输药小管过滤器、输药小管阀门和快换接头。
其中,所述输药小管过滤器内设有两层过滤膜,分别是0.22μm微孔直径的混合纤维膜和0.45μm微孔直径的混合纤维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益是:针对现有贴壁细胞培养瓶的一些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有助于实验人员对两种贴壁细胞分别输入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药物进行干预且保证对贴壁细胞输药过程的匀速化,有助于实验人员对两种贴壁细胞输入一种药物进行干预且保证对两种贴壁细胞输药过程的可控化,有助于实验人员对一种或两种贴壁细胞大量常规培养且保证对一种或两种贴壁细胞的输药过程无菌化,有助于实验人员在输药过程中减少对一种或两种贴壁细胞的液体冲击且避免在一种或两种贴壁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脱落,最终本实用新型专利可以实现对一种或两种贴壁细胞输药的匀速化、无菌化、可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输药小针头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输药小针头的仰视图。
图4是第一输药小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输药小针头的俯视图。
图6是第二输药小针头的仰视图。
图7是第二输药小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直颈培养瓶瓶盖的俯视图。
图9是第一直颈培养瓶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直颈培养瓶瓶盖的俯视图
图11是第二直颈培养瓶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一直颈培养瓶的瓶颈部位的局部视图。
图13是第二直颈培养瓶的瓶颈部位的局部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塑料粘钩;2-圆形环;3-输药瓶;4-输药瓶刻度标识;5-五通管入口端;6-输药瓶活塞;7-五通管缓冲区;8-五通管阀门;9-五通管阀门旋钮;10-五通管分支;11-塑料粘钩;12-圆形环;13-输药瓶;14-输药瓶刻度标识;15-五通管入口端;16-输药瓶活塞;17-五通管缓冲区;18-五通管阀门;19-五通管阀门旋钮;20-五通管分支;21-塑料粘钩;22-圆形环;23-输药瓶;24-输药瓶刻度标识;25-五通管入口端;26-输药瓶活塞;27-五通管缓冲区;28-五通管阀门;29-五通管阀门旋钮;30-五通管分支;31-塑料粘钩;32-圆形环;33-输药瓶;34-输药瓶刻度标识;35-五通管入口端;36-输药瓶活塞;37-五通管缓冲区;38-五通管阀门;39-五通管阀门旋钮;40-五通管分支;41-第一直颈培养瓶;42-直颈培养瓶刻度标识;43-第一输药小针头;44-第一输药小针;45-第一直颈培养瓶瓶盖;46-输药小针柄;47-输药小管过滤器;48-输药小管阀门;49-输药小管阀门旋钮;50-第一输药小管;51-第二直颈培养瓶;52-直颈培养瓶刻度标识;53-第二输药小针头;54-第二输药小针;55-第二直颈培养瓶瓶盖;56-输药小针柄;57-输药小管过滤器;58-输药小管阀门;59-输药小管阀门旋钮;60-第二输药小管;61-CO2培养箱底板;62-CO2培养箱顶板;63-三通管;64-塑料密封扣;65-连接管;66-塑料密封扣;67-五通管;68-输药小针头内口;69-输药小针头外口;70-输药小针头内口;71-输药小针头外口;72-瓶盖顶部乳胶孔;73-瓶颈乳胶凸起;74-瓶盖乳胶凸起;75-瓶颈乳胶凸起;76-瓶盖乳胶凸起;77-瓶颈乳胶凸起;78-瓶颈乳胶凸起;79-瓶盖乳胶凸起;80-瓶颈乳胶凸起;81-瓶盖乳胶凸起;82-瓶颈乳胶凸起;83-瓶盖乳胶凸起;84-瓶颈乳胶凸起;a-五通管出口端;b-三通管入口端;c-三通管出口端;d-三通管出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瓶,其包括第一直颈培养瓶41、第二直颈培养瓶51、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1个三通管63、1个连接管65、2个塑料密封扣(64、66)、1个弹簧夹e、1个五通管67、4个输药瓶(3、13、23、33),其中第一直颈培养瓶41和第二直颈培养瓶51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而成,且均平放于CO2培养箱底板61上。第一直颈培养瓶41和第二直颈培养瓶51主要包括瓶体、瓶颈、瓶盖三部分,瓶体底面积为175cm2且为大容量细胞培养瓶,它们的瓶体外表面有直颈培养瓶刻度标识(42、52);第一直颈培养瓶41和第二直颈培养瓶51的最大有效容积为1000mL。
三通管63具有三个端口b、c、d,分别为三通管入口端b、三通管出口端c、三通管出口端d。五通管67包括五个端口,分别为五通管出口端a和4个五通管入口端(5、15、25、35)。
第一输药小管50末端为快速接头,该快速接头与三通管出口端c相连接;第二输药小管60末端为快速接头,该快速接头与三通管出口端d相连接。
第一直颈培养瓶41和第二直颈培养瓶51的瓶颈处有多个具有弹性的乳胶凸起。第一直颈培养瓶41瓶颈有3个瓶颈乳胶凸起(73、75、77),第一直颈培养瓶瓶盖45有2个瓶盖乳胶凸起(74、76),瓶颈乳胶凸起能够与瓶盖乳胶凸起呈现紧密咬合状态。第二直颈培养瓶51瓶颈有4个瓶颈乳胶凸起(78、80、82、84);第二直颈培养瓶瓶盖55有3个瓶盖乳胶凸起(79、81、83),瓶颈乳胶凸起能够与瓶盖乳胶凸起呈现紧密咬合状态。
第一输药小管50为塑料材质管道,其主要包括第一输药小针44、输药小针柄46、输药小管过滤器47、输药小管阀门4;第一输药小针44分为输药小针前段与输药小针后段,输药小针前段与输药小针后段呈现的顺时针夹角α为130,输药小针前段末端为第一输药小针头43。
第二输药小管60为塑料材质管道,其主要包括第二输药小针54、输药小针柄56、输药小管过滤器57、输药小管阀门58;第二输药小针54分为输药小针前段与输药小针后段,输药小针前段与输药小针后段呈现的顺时针夹角β为140度,输药小针前段末端为第二输药小针头53。
第一直颈培养瓶瓶盖45中央有瓶盖顶部乳胶孔72;瓶盖顶部乳胶孔72中央有第一输药小针44穿过;第二直颈培养瓶瓶盖55中央有瓶盖顶部乳胶孔73;瓶盖顶部乳胶孔73中央有第二输药小针54穿过。
第一输药小针头43为圆柱形;第一输药小针头43的顶面观为圆形、底面观为圆形、侧面观为长方形,第一输药小针头43具有1个入口和12个出口;第一输药小针头43与第一输药小针44的顺时针夹角γ为50度。
第二输药小针头53为正方形且第二输药小针头53顶面观为正方形、底面观为正方形、侧面观为长方形,第二输药小针头53具有1个入口和9个出口。第二输药小针头53与第二输药小针54的顺时针夹角δ为40度。
第一输药小针44后面是输药小针柄46;输药小针柄46后面是输药小管过滤器47;输药小管过滤器47内有两层过滤膜(0.22μm微孔直径的混合纤维膜、0.45μm微孔直径的混合纤维膜),输药小管过滤器47后面是输药小管阀门48;输药小管阀门48上有输药小管阀门旋钮49。第二输药小针54后面是输药小针柄56;输药小针柄56后面是输药小管过滤器57;输药小管过滤器57内有两层过滤膜(0.22μm微孔直径的混合纤维膜、0.45μm微孔直径的混合纤维膜),输药小管过滤器57后面是输药小管阀门58,输药小管阀门58上有输药小管阀门旋钮59。
三通管63入口端b与连接管65相连,连接处有塑料密封扣64进行密封,连接管65上有弹簧夹e,弹簧夹e夹在连接管65上,连接管65另外一端与五通管67出口端a相连接,连接处有塑料密封扣66进行密封。五通管67的4个分支结构相同,五通管67的4个五通管分支(10、20、30、40)均包括五通管阀门(8、18、28、38)、五通管缓冲区(7、17、27、37),五通管阀门(8、18、28、38)上有五通管阀门旋钮(9、19、29、39),五通管阀门(8、18、28、38)后面是五通管缓冲区(7、17、27、37),五通管缓冲区(7、17、27、37)末端即五通管入口端(5、15、25、35)通过输药瓶活塞(6、16、26、36)直接插入倒置悬挂放置的输药瓶(3、13、23、33)内,输药瓶(3、13、23、33)基本结构包括瓶底、瓶体、瓶颈,输药瓶(3、13、23、33)瓶颈处有输药瓶活塞(6、16、26、36),输药瓶活塞(6、16、26、36)中央有五通管入口端(5、15、25、35)插入,输药瓶(3、13、23、33)瓶体有输药瓶刻度标识(4、14、24、34),输药瓶刻度标识(4、14、24、34)的最大有效容积为100mL,输药瓶(3、13、23、33)瓶底处有圆形环(2、12、22、32),圆形环(2、12、22、32)有塑料粘钩(1、11、21、31)穿过,塑料粘钩(1、11、21、31)粘贴于CO2培养箱顶板62上。
使用具体流程如下:
(一)若需要对贴壁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则需要断开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末端的快速接头,同时旋松输药小管阀门(48、5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49、59),此时可以有效保证贴壁细胞合理通气,对气体进行无菌过滤。
(二)若需要对两种贴壁细胞进行常规输药,需要事先在输药瓶(3、13、23、33)内分别装好药物A、B、C、D。
选择药物A作用于两种贴壁细胞,则需要将连接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末端的快速接头,同时旋松输药小管阀门(48、5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49、59),取下弹簧夹e,旋紧五通管阀门旋钮(19、29、39),旋松五通管阀门旋钮9,此时药物A可以经过输药瓶3、五通管缓冲区7、五通管分支10、五通管67、连接管65、三通管63、2个输药小管(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2个输药小针(第一输药小针44、第二输药小针54)、输药小针头(第一输药小针头43、第二输药小针头53)、输药小针头内口(68、70)、输药小针头外口(69、71);最终进入两种贴壁细胞培养体系。
选择药物B作用于两种贴壁细胞,则需要将连接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末端的快速接头,同时旋松输药小管阀门(48、5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49、59),取下弹簧夹e,旋紧五通管阀门旋钮(9、29、39),旋松五通管阀门旋钮19,此时药物B可以经过输药瓶13、五通管缓冲区17、五通管分支20、五通管67、连接管65、三通管63、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2个输药小针(第一输药小针44、第二输药小针54)、输药小针头(第一输药小针头43、第二输药小针头53)、输药小针头内口(68、70)、输药小针头外口(69、71)、两种贴壁细胞培养体系。
选择药物C作用于两种贴壁细胞,则需要将连接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末端的快速接头,同时旋松输药小管阀门(48、5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49、59),取下弹簧夹e,旋紧五通管阀门旋钮(9、19、39),旋松五通管阀门旋钮29,此时药物B可以经过输药瓶23、五通管缓冲区27、五通管分支30、五通管67、连接管65、三通管63、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2个输药小针(第一输药小针44、第二输药小针54)、输药小针头(第一输药小针头43、第二输药小针头53)、输药小针头内口(68、70)、输药小针头外口(69、71)、两种贴壁细胞培养体系。
选择药物D作用于两种贴壁细胞,则需要将连接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末端的快速接头,同时旋松输药小管阀门(48、5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49、59),取下弹簧夹e,旋紧五通管阀门旋钮(9、19、29),旋松五通管阀门旋钮39,此时药物D可以经过输药瓶33、五通管缓冲区37、五通管分支40、五通管67、连接管65、三通管63、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2个输药小针(第一输药小针44、第二输药小针54)、输药小针头(第一输药小针头43、第二输药小针头53)、输药小针头内口(68、70)、输药小针头外口(69、71)、两种贴壁细胞培养体系。
(三)若需要对一种贴壁细胞进行常规输药,需要事先在输药瓶(3、13、23、33)内装好药物A、B、C、D。
选择药物A作用于一种贴壁细胞,则需要将连接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其中之一的快速接头,同时旋松输药小管阀门4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49,旋紧输药小管阀门5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59,取下弹簧夹e,旋紧五通管阀门旋钮(19、29、39),旋松五通管阀门旋钮9,此时药物A可以经过输药瓶3、五通管缓冲区7、五通管分支10、五通管67、连接管65、三通管63、某一输药小管进入一种贴壁细胞培养体系。
选择药物B作用于一种贴壁细胞,则需要将连接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其中之一的快速接头,同时旋松输药小管阀门4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49,旋紧输药小管阀门5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59,取下弹簧夹e,旋紧五通管阀门旋钮(9、29、39),旋松五通管阀门旋钮19,此时药物B可以经过输药瓶13、五通管缓冲区17、五通管分支20、五通管67、连接管65、三通管63、某一输药小管进入一种贴壁细胞培养体系。
选择药物C作用于一种贴壁细胞,则需要将连接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其中之一的快速接头,同时旋松输药小管阀门4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49,旋紧输药小管阀门5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59,取下弹簧夹e,旋紧五通管阀门旋钮(9、19、39),旋松五通管阀门旋钮29,此时药物B可以经过输药瓶23、五通管缓冲区27、五通管分支30、五通管67、连接管65、三通管63、某一输药小管进入一种贴壁细胞培养体系。
选择药物D作用于一种贴壁细胞,则需要将连接第一输药小管50、第二输药小管60其中之一的快速接头,同时旋松输药小管阀门4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49,旋紧输药小管阀门58上的输药小管阀门旋钮59,取下弹簧夹e,旋紧五通管阀门旋钮(9、19、29),旋松五通管阀门旋钮39,此时药物D可以经过输药瓶33、五通管缓冲区37、五通管分支40、五通管67、连接管65、三通管63、某一输药小管进入一种贴壁细胞培养体系。
最终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贴壁细胞常规大量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一种贴壁细胞或者两种贴壁细胞输入不同的药物进行干预。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五通管、一个三通管、四个输药瓶、第一直颈培养瓶和第二直颈培养瓶;所述五通管具有一个五通管出口端和四个作为入口的五通管分支;所述三通管具有一个三通管入口端和两个三通管出口端;所述的四个五通管分支分别与四个输药瓶相连;所述的五通管出口端与所述三通管入口端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的两个三通管出口端分别通过第一输药小管和第二输药小管与第一直颈培养瓶和第二直颈培养瓶相连;所述第一输药小管具有与所述第一直颈培养瓶相连的第一输药小针和能够与三通管出口端相连的快换接头;所述第二输药小管具有与所述第二直颈培养瓶相连的第二输药小针和能够与三通管出口端相连的快换接头;第一输药小针与第二输药小针均为中间弯折的输药针,但第一输药小针与第二输药小针弯折角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五通管分支上具有五通管缓冲区和五通管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颈培养瓶上设有第一直颈培养瓶瓶盖,第一直颈培养瓶瓶盖上设有第一乳胶孔,所述第一输药小针穿过第一乳胶孔连接第一直颈培养瓶;所述第二直颈培养瓶上设有第二直颈培养瓶瓶盖,第二直颈培养瓶瓶盖上设有第二乳胶孔,所述第二输药小针穿过第二乳胶孔连接第二直颈培养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弹簧夹;所述连接管与五通管出口端、三通管入口端的连接处均设有塑料密封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药小针为中间弯折的输药针,弯折角度为130度;所述第二输药小针为中间弯折的输药针,弯折角度为14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颈培养瓶和第二直颈培养瓶的瓶口处均具有多个有弹性的乳胶凸起;所述第一直颈培养瓶瓶盖和第二直颈培养瓶瓶盖内侧也具有多个有弹性的乳胶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药小针末端设有第一输药小针头,第一输药小针头为具有多个出口的圆柱体;所述第二输药小针末端设有第二输药小针头,第二输药小针头为具有多个出口的长方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个CO2培养箱;所述第一直颈培养瓶和第二直颈培养瓶平放于CO2培养箱的底板上,所述四个输药瓶悬挂于CO2培养箱的顶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药小管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输药小针、输药小管过滤器、输药小管阀门和快换接头;所述第二输药小管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二输药小针、输药小管过滤器、输药小管阀门和快换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药小管过滤器内设有两层过滤膜,分别是0.22μm微孔直径的混合纤维膜和0.45μm微孔直径的混合纤维膜。
CN201721692089.8U 2017-12-07 2017-12-07 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08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92089.8U CN207608562U (zh) 2017-12-07 2017-12-07 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92089.8U CN207608562U (zh) 2017-12-07 2017-12-07 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08562U true CN207608562U (zh) 2018-07-13

Family

ID=6279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9208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08562U (zh) 2017-12-07 2017-12-07 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085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3603A (zh) * 2018-09-26 2018-11-30 天津市康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多层培养且防污染的贴壁细胞培养装置
CN109735453A (zh) * 2019-02-26 2019-05-10 陕西师范大学 一种乳腺癌mcf-7细胞株匀速换液培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3603A (zh) * 2018-09-26 2018-11-30 天津市康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多层培养且防污染的贴壁细胞培养装置
CN109735453A (zh) * 2019-02-26 2019-05-10 陕西师范大学 一种乳腺癌mcf-7细胞株匀速换液培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08562U (zh) 新型输药的贴壁细胞组合培养装置
CN105378051B (zh) 用于培养细胞的结构件
CN204474693U (zh) 一种用于药物处理斑马鱼胚胎与幼鱼的专用培养装置
US20100015697A1 (en) Micro-fluidic cell manipulation and holding device
CN205662523U (zh) 一种植物细胞培养教学用简易式生物反应器
CN207567243U (zh) 一种可密封的三维细胞培养板
KR101341572B1 (ko) 중공형관을 이용한 3차원 세포 배양 용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세포의 3차원 배양 방법
CN207294809U (zh) 一种神经干细胞培养瓶
CN103740591B (zh) 一种三维灌流式细胞培养器及其应用
CN207699603U (zh) 一种悬浮细胞同步接种与加药的装置
CN103289897A (zh) 一种细胞培养瓶
CN207047204U (zh) 一种微生物富集装置
CN108485973A (zh) 一种细胞共培养平板流动腔及其流体切应力刺激方法
CN205669030U (zh) 细胞共培养小皿
CN209162085U (zh) 一种动物细胞培养的发酵罐
CN109906267A (zh) 微型生物反应器组件
CN204198747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细胞培养袋
CN207567247U (zh) 匀速换液和加药的悬浮细胞组合培养装置
CN208639117U (zh) 一种植物上土下水分根培养装置
CN106479876A (zh) 一种连接器、转移装置及该转移装置的安装方法和使用方法
CN203229543U (zh) 一种半连续高密度细胞培养装置
CN203429184U (zh) 多种附壁细胞共培养装置
CN206698816U (zh) 一种食用或药用菌液体接种助推器
CN207101520U (zh) 混药专用导管
CN206472674U (zh) 一种害虫观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