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9100U - 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89100U
CN207589100U CN201721215136.XU CN201721215136U CN207589100U CN 207589100 U CN207589100 U CN 207589100U CN 201721215136 U CN201721215136 U CN 201721215136U CN 207589100 U CN207589100 U CN 207589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rotating unit
arc
earphone
lantern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151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三峰
吴海全
甘昆远
彭信龙
彭久高
师瑞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151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89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89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89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耳机,属于耳机领域,包括与所述支臂固接且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的套环、位于所述套环内且固接于所述滑块上的内转动单元、固接于所述套环内且与所述内转动单元转动连接的外转动单元以及位于所述套环内且分别与所述内转动单元和所述外转动单元抵接的弹性复位单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耳机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并且,内转动单元、外转动单元以及弹性复位单元均设于套环内部,结构简单,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耳机可以设计的更加美观。

Description

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包含该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目前人们常用的音频信号转换工具,耳机的支臂上往往会集成耳罩或耳塞结构,需要能与滑块之间进行相对的旋转。现有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一般没有复位功能,转动后还需要手动实现复位;还有一些具有复位功能的转动结构,一般复位结构占用空间大,设计结构复杂,影响耳机的美观性及佩戴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支臂转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具有复位功能的耳机转动结构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用于连接支臂和滑块,包括:与所述支臂固接且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的套环、位于所述套环内且固接于所述滑块上的内转动单元、固接于所述套环内且与所述内转动单元转动连接的外转动单元以及位于所述套环内且分别与所述内转动单元和所述外转动单元抵接的弹性复位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单元为复位扭簧。
进一步地,所述内转动单元包括与所述滑块固接的弧形限位板及设于所述弧形限位板外侧面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套环套装于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外周,所述外转动单元包括固接于所述套环内壁且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壁抵接的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与所述弧形限位板滑动配合,当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壁抵接时,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弧形限位板的一侧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扭簧的簧圈设于所述弧形限位板内侧,所述复位扭簧的固定侧力臂与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另一侧边缘抵接,所述复位扭簧的施力侧力臂伸出所述弧形限位板的一侧边缘并与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另一端抵接,在自由状态下,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转动单元还包括固接于所述套环内壁且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另一侧壁抵接的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与所述弧形限位板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侧力臂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滑块固接的第二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外转动单元的外侧还设有与所述内转动单元连接且用于防止所述套环脱落的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限位板与所述滑块之间还设有过渡圆台,所述过渡圆台的一端面与所述滑块固接,所述过渡圆台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弧形限位板固接,所述套环套装于所述过渡圆台和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外周,且所述套环与所述过渡圆台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圆台与所述套环之间设有铜垫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套环与滑块转动连接,外转动单元也相对内转动单元进行转动,使用者的手带动支臂转动,转动到位并松手后,外转动单元和内转动单元之间会在弹性复位单元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进而能使支臂回复到初始位置,进而实现了自动复位的功能,并且,内转动单元、外转动单元以及弹性复位单元均设于套环内部,结构简单,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耳机可以设计的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机,包含上述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耳机,采用了上述具有紧凑结构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不仅实现了支臂自动复位的功能,还耳机整体结构能设计的更加紧凑美观,佩戴舒适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内转动单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套环及外转动单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支臂;2-滑块;3-套环;4-内转动单元;401-弧形限位板;402-第一限位块;403-第二限位块;5-外转动单元;501-第一转动块;502-第二转动块;6-弹性复位单元;601-簧圈;602-固定侧力臂;603-施力侧力臂;7-端盖;8-过渡圆台;9-铜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用于连接支臂1和滑块2,包括与支臂1固接且与滑块2转动连接的套环3、位于套环3内且固接于滑块2上的内转动单元4、固接于套环3内且与内转动单元4转动连接的外转动单元5以及位于套环3内且分别与内转动单元4和外转动单元5抵接的弹性复位单元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套环与滑块转动连接,外转动单元5也相对内转动单元4进行转动,使用者的手带动支臂1转动,转动到位并松手后,外转动单元5和内转动单元4之间会在弹性复位单元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进而能使支臂1回复到初始位置,进而实现了自动复位的功能,并且,内转动单元4、外转动单元5以及弹性复位单元6均设于套环3内部,结构简单,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耳机可以设计的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复位单元6为复位扭簧。扭簧的体积小,扭矩大,保证了自复位功能的有效性,同时能使转动结构整体设计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内转动单元4包括与滑块2固接的弧形限位板401及设于弧形限位板401外侧面的第一限位块402,套环3套装于弧形限位板401的外周,外转动单元5包括固接于套环3内壁且用于与第一限位块402的一侧壁抵接的第一转动块501,第一转动块501与弧形限位板401滑动配合,当第一转动块501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402的一侧壁抵接时,第一转动块501的另一端突出于弧形限位板401的一侧边缘。弧形限位板401适应了复位扭簧的安装要求,主要用于对复位扭簧提供安装空间,同时支撑复位扭簧的力臂。当支臂1转动的时候,第一转动块501在弧形限位板401的外周转动,第一限位块402能够在一个转动方向上限定第一转动块501的转动范围,进而对复位扭簧提供了在自由状态下保持厨卫位置状态的结构,并且由于复位扭簧本身的转动行程是有局限性的,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定转动角度范围的作用。
可选地,内转动单元4和外转动单元5的外端面不突出于套环3的外端面,便于装配的同时保证了结构的紧凑性和美观性。
进一步地,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复位扭簧的簧圈601设于弧形限位板401内侧,复位扭簧的固定侧力臂602与弧形限位板401的另一侧边缘抵接,复位扭簧的施力侧力臂603伸出弧形限位板401的一侧边缘并与第一转动块501的另一端抵接,在自由状态下,第一转动块501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402的一侧壁抵接。以图5的视角为例,在自由状态下,第一转动块501的右侧壁与第一限位块402的一侧壁抵接;当支臂1转动的时候,第一转动块501顺时针地在弧形限位板401的外周转动,第一转动块501的右侧壁远离第一限位块402的右侧壁,转动到指定位置后在松手,就能在复位扭簧的扭力作用下再一次使第一转动块501的右侧壁靠近并与第一限位块402的右侧壁抵接,即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复位效果更佳可靠。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转动单元5还包括固接于套环3内壁且用于与第一限位块402的另一侧壁抵接的第二转动块502,第二转动块502与弧形限位板401滑动配合。复位扭簧的转动角度不能被精确定位,使得支臂1的可转动最大角度范围不能不能被精确的限定,第二转动块502与第一限位块402配合起到进一步限定支臂1的最大转动角度的作用,在自由状态下,第二转动块502的朝向第一限位块402的一端面与第一限位块402的另一侧壁之间呈一定夹角,该夹角的数值与支臂1的转动范围的数值一致。随着支臂1的转动,第二转动块502逐渐靠近第一限位块402,直至第二转动块502的朝向第一限位块402的一端面与第一限位块402的另一侧壁抵接,支臂1不能再相对转动,其限位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请参阅去1、图2及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固定侧力臂602的一侧还设有与滑块2固接的第二限位块403。第二限位块403与弧形限位板401的侧边缘配合,形成了对固定侧力臂602的夹持结构,保证在转动过程中固定侧力臂602位置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复位功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转动单元5的外侧还设有与内转动单元4连接且用于防止套环3脱落的端盖7。设置端盖7后,能免除在内转动单元4和外转动单元5之间设置轴向的限位结构,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制造难度,同时,端盖7能对内转动单元4、外转动单元5以及复位扭簧起到防尘、防磕碰的作用,并使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外观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弧形限位板401与滑块2之间还设有过渡圆台8,过渡圆台8的一端面与滑块2固接,过渡圆台8的另一端面与弧形限位板401固接,套环3套装于过渡圆台8和弧形限位板401的外周,且套环3与过渡圆台8转动连接。过渡圆台8能有效适应转动结构的设置,保证转动的顺畅性,同时也能方便各个构件之间的组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过渡圆台8与套环3之间设有铜垫圈9。铜垫圈10能防止套环3与过渡圆台8之间发生磨损,延长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请参阅图5,在初始状态下,第一转动块501的右侧壁与第一限位块402的下侧壁抵接,第二转动块502的右侧壁与第一限位块402的上侧壁有一定距离。当人手带动支臂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时候,外转动单元5顺时针转动(图5中箭头方向),复位扭簧的施力侧力臂603被挤压也发生顺时针转动,直至第二转动块502的右侧壁与第一限位块402的上侧壁抵接,达到最大转动角度。松手后,复位扭簧的施力侧力臂603自动逆时针转动,使得外转动单元5也逆时针转动,直至第一转动块501的右侧壁与第一限位块402的下侧壁抵接,回复到初始位置。其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复位功能可靠,转动角度范围也能得到有效限制,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上述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采用了上述具有紧凑结构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不仅实现了支臂自动复位的功能,还耳机整体结构能设计的更加紧凑美观,佩戴舒适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耳机支臂转动结构,用于连接支臂和滑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支臂固接且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的套环、位于所述套环内且固接于所述滑块上的内转动单元、固接于所述套环内且与所述内转动单元转动连接的外转动单元以及位于所述套环内且分别与所述内转动单元和所述外转动单元抵接的弹性复位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单元为复位扭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动单元包括与所述滑块固接的弧形限位板及设于所述弧形限位板外侧面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套环套装于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外周,所述外转动单元包括固接于所述套环内壁且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壁抵接的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与所述弧形限位板滑动配合,当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壁抵接时,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另一端突出于所述弧形限位板的一侧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扭簧的簧圈设于所述弧形限位板内侧,所述复位扭簧的固定侧力臂与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另一侧边缘抵接,所述复位扭簧的施力侧力臂伸出所述弧形限位板的一侧边缘并与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另一端抵接,在自由状态下,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壁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动单元还包括固接于所述套环内壁且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另一侧壁抵接的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与所述弧形限位板滑动配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滑块固接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另一侧边缘分别位于所述复位扭簧固定侧力臂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动单元的外侧还设有与所述内转动单元连接且用于防止所述套环脱落的端盖。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限位板与所述滑块之间还设有过渡圆台,所述过渡圆台的一端面与所述滑块固接,所述过渡圆台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弧形限位板固接,所述套环套装于所述过渡圆台和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外周,且所述套环与所述过渡圆台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圆台与所述套环之间设有铜垫圈。
10.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支臂转动结构。
CN201721215136.XU 2017-09-21 2017-09-21 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耳机 Active CN207589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5136.XU CN207589100U (zh) 2017-09-21 2017-09-21 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5136.XU CN207589100U (zh) 2017-09-21 2017-09-21 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89100U true CN207589100U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27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15136.XU Active CN207589100U (zh) 2017-09-21 2017-09-21 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89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02782U (zh) 一种丝杆机构
CN207589100U (zh) 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耳机
CN206559465U (zh) 一种智能摄像头
CN205806214U (zh) 铰链及设置柔性屏的移动终端
CN205051750U (zh) 手机支撑装置
CN209688391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7340127U (zh) 耳机支臂转动结构及耳机
CN209283432U (zh) 一种折叠结构及头戴式耳机
CN209278942U (zh) 一种壁灯
CN211232103U (zh) 一种夹持支架
CN210574289U (zh) 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遥控装置
CN203825314U (zh) 弹簧听筒式无线耳机眼镜
CN208237367U (zh) 一种手机屏幕的支撑组件
CN205657727U (zh) 一种手机本体
CN207444433U (zh) 一种可转动的智能手环
CN210431526U (zh) 一种游戏手柄手机夹子
CN206243362U (zh) 一种多自由度电动平衡车车把
CN206641672U (zh) 可实现无线充电的便携式化妆镜结构
CN210694037U (zh) 反扣结构无磁三面加阻力万向球头手机支架
CN209845046U (zh) 一种控制使用者与手机距离的护眼支架
CN212086184U (zh) 一种现代物流用便携式对讲机
CN109088969A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CN215153376U (zh) 一种转动钢笔
CN209269251U (zh) 一种出水机构及茶杯
KR100465227B1 (ko) 휴대폰의 커버 힌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