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79614U - 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79614U CN207579614U CN201721668066.3U CN201721668066U CN207579614U CN 207579614 U CN207579614 U CN 207579614U CN 201721668066 U CN201721668066 U CN 201721668066U CN 207579614 U CN207579614 U CN 2075796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front truck
- tolerance
- electric vehicle
- connec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为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时的汽车之间的连接装置,包括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和后车充电连接装置。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前车固定装置、缓冲装置和前车容差连接装置;后车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电极装置,充电连接时,电极插入前车充电连接装置的电极孔并伸出,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和后车充电连接装置通过电磁铁相互吸合连接。为实现电动汽车行进中的充电提供了连接装置,利用安装有行车充电系统的电动汽车,进行能量互补,将剩余能量较多车辆的能源,传输到剩余能量较少的车辆。特别适用于共享汽车、租车、车队等具有相同型号车辆且车辆行驶路线有交集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行车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对能源和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以电驱动、电池储能为核心的电动汽车将替代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将越来越多。
数据表明电动汽车的年增长率已经超过60%,以电动大巴、电动中小型车等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众多电动车辆服务于社会、家庭。众所周知,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消耗储能系统中的能量,而如何补充缺失电能是目前电动汽车热门研究技术之一。如果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可以通过充电桩技术,利用电网能量为电动汽车充电。
通常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超过160km、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正向着500-1000km发展。而目前充电桩的密度较低。并且随着电动汽车长期的使用,单体电池的一致性下降,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变短,存在行驶过程中缺失电能,或剩余的电量不足以支撑到下一个充电地点的可能。
在电动汽车行车充电领域,专利201621167997.0,201310265571.3,提出了利用改变道路的方式,利用无线充电使得电动汽车能够实现不停车充电。专利201710057212.7,201410248110.X,201410812680.7等,提出了一种利用移动车进行充电的方法,将储能系统安置在可移动的车辆上,可以实现在未配备固定式充电桩的地区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采用充电车道的方式进行行车充电需要对路段进行改造,植入导轨、线圈等装置,总体造价高昂。采用移动充电车的方式进行充电,充电车能够弥补固定充电桩无法移动的不足,可以将充电地点扩展到没有建设充电桩的地点,但并不能实现行车充电功能。
需要一种能将两个行进中的电动汽车进行机械和电气对接,实现两个行进中的汽车互相充电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为实现电动汽车行进中的充电提供了连接装置,采用本装置能够实现电动汽车行进中的充电,利用安装有行车充电系统的电动汽车,进行能量互补,将剩余能量较多车辆的能源,传输到剩余能量较少的车辆。特别适用于共享汽车、租车、车队等具有相同型号车辆且车辆行驶路线有交集的情况。设计的固定装置用于与车体固定、缓冲装置用于吸收车体对接带来的冲击能量、容差装置用于车体对接时由于位置误差带来了无法准确对接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为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时的汽车之间的连接装置,包括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和后车充电连接装置。
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前车固定装置、缓冲装置和前车容差连接装置;前车固定装置和前车容差连接装置为插入式连接,缓冲装置安装于前车固定装置和前车容差连接装置之间,起缓冲作用;前车容差连接装置设有第一电磁铁。
后车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电极装置,电极装置前端设有丝杠,后端设有电极,丝杠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充电连接时,电极插入前车充电连接装置的电极孔并伸出,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设有第二电磁铁。
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和后车充电连接装置通过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相互吸合连接。
所述的前车固定装置包括法兰和与法兰固接的圆筒座。
所述的前车容差连接装置包括锥台型容差座和与容差座固接的圆筒,圆筒插入前车固定装置中,第一电磁铁固定在容差座上。
所述的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包括法兰、与法兰固接的连接筒和与连接筒固接的锥台型容差台,第二电磁铁固定在容差台上。
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水平弹簧和垂直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为实现电动汽车行进中的充电提供了连接装置,采用本装置能够实现电动汽车行进中的充电,利用安装有行车充电系统的电动汽车,进行能量互补,将剩余能量较多车辆的能源,传输到剩余能量较少的车辆。特别适用于共享汽车、租车、车队等具有相同型号车辆且车辆行驶路线有交集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设计的固定装置用于与车体固定、缓冲装置用于吸收车体对接带来的冲击能量、容差装置用于车体对接时由于位置误差带来了无法准确对接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机械连接结构立体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机械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机械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机械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前车固定装置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前车容差连接装置的立体图1;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前车容差连接装置的立体图2;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前车容差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电极装置结构立体总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电极装置结构平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与电极装置中的丝杠相连接的电机安装结构爆炸图;
图14为汽车行进中充电的控制系统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充电控制装置电气连接结构图。
其中:1-前车固定装置 2-缓冲装置 3-前车容差连接装置 4-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 5-电极装置 6-法兰1 7-圆筒座 8-容差座 9-圆筒 10-扇形孔 11-电磁铁1 12-电极孔1 13-法兰2 14-连接筒 15-容差台 16-电磁铁2 17-电极孔2 18-电极板 19-丝杠20-电极1 21--电极2 22-导向柱 23-电机 24-电机安装座 25-齿轮 26-后车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1所示,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为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时的汽车之间的连接装置,包括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和后车充电连接装置。
如图1-4所示,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前车固定装置1、缓冲装置2和前车容差连接装置3;前车固定装置1和前车容差连接装置3为插入式连接,缓冲装置2安装于前车固定装置1和前车容差连接装置3之间,起缓冲作用;前车容差连接装置3设有第一电磁铁11。
后车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4、电极装置5,电极装置5前端设有丝杠19,后端设有电极20、21,丝杠19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充电连接时,电极20、21插入前车充电连接装置的电极孔12并伸出,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4设有第二电磁铁16。
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和后车充电连接装置通过第一电磁铁11与第二电磁铁16相互吸合连接。
所述的前车容差连接装置3包括锥台型容差座8和与容差座8固接的圆筒9,圆筒9插入前车固定装置1中,第一电磁铁11固定在容差座8上。
所述的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4包括法兰13、与法兰13固接的连接筒14和与连接筒14固接的锥台型容差台15,第二电磁铁16固定在容差台15上。
所述的缓冲装置2包括水平弹簧2-1和垂直弹簧2-2。
如图5所示,为所述的前车固定装置1结构图,前车固定装置1包括与汽车尾部相连的法兰6和与法兰6固接的圆筒座7。
如图6-8所示,为所述的前车容差连接装置3的结构图,包括锥台型容差座8和与锥台型容差座8固接的圆筒9,圆筒9插入前车固定装置1的圆筒座7中,中间安装有水平弹簧2-1和垂直弹簧2-2。
前车容差连接装置3的锥台型容差座8与圆筒9连接部分设有扇形孔10和第一电磁铁11,中间还设有电极孔12。
如图9-10所示,为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4的结构图,包括与后车车头连接的法兰13、与法兰13固接的连接筒14和与连接筒14固接的锥台型容差台15,连接筒14与容差台15的连接部分中设有第二电磁铁16和电极孔17。
如图11-12所示,为电极装置5的结构图,包括电极板18和安装在电极板18中心的丝杠19以及电极板18两端的电极20和21,电极装置5还设有导向柱22。
如图13所示,电极板18中的丝杠19通过轴承和齿轮25与电机23相连接,电机23安装在电机安装座24上,电机安装座24可以安装在前车容差连接装置3内,也可以在后车的汽车前部增加一个圆筒型汽车尾部安装座26,将电机安装座24安装在汽车尾部安装座26内,汽车尾部安装座26与前车容差连接装置3通过法兰连接。
行进中的两台电动车行进中对接时,由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4中的容差台15逐渐靠近并插入前车容差连接装置3中,由两个部分的电磁铁11和电磁铁16互相吸合完成充电装置的机械对接。
在行进中的两台电动车完成充电连接装置的机械连接后,丝杠19由安装在连接筒14内的丝杠电机带动向前伸出,将电极20和21通过前车充电连接装置的电极孔12伸出,最终插入固定在前车上的电极插座内。完成电气对接。
【实施例】
下面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的充电过程:
步骤一、行进中的电动汽车向远程服务器发出行车充电请求同时上报自身信息,自身信息包括:当前电量、当前车速、供电模式请求指令、充电模式请求指令;
步骤二、远程服务器根据电动汽车的电量状态信息判断发出充电请求的两台电动汽车处于何种充电工作模式,所述的充电工作模式包括:主供电模式、辅供电模式和充电模式;
步骤三、远程服务器经过判断后允许进行充电的两台电动汽车通过汽车首尾安装的充电连接装置进行首尾机械连接,两台汽车通过调节位置连接到一起,连接到位后,充电连接装置内部的充电电极的电气连接同时接通;
步骤四、远程服务器根据供电模式调节电动汽车的充电参数,由主供电模式或辅供电模式的电动汽车向充电模式的汽车进行行进中的充电;
步骤五、充电结束,断开充电连接装置的机械连接,充电过程完成。
所述的步骤三的机械连接方法具体为:
步骤301、安装于前车汽车尾部的前车充电连接装置与安装于后车汽车头部的后车充电连接装置行进中对接;
步骤302、前车充电连接装置与后车充电连接装置进行容差配合后,由两个装置内部的电磁铁互相吸合使两车完成机械连接;
步骤303、后车充电连接装置中的电极板在丝杠电机的带动下,向前伸出,使电极插入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前部,与前车车头上的电极插座相连接,完成电气连接。
如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汽车行进中充电的控制系统图,系统所涉及的调节单元包括VCU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无线通信单元、BMS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驱动系统、蓄电池及行车充电系统。行车充电系统包括汽车对接前部接口、前部接触器、双向能源变换系统化、后部接触器、汽车对接后部接口。还包括高压连接线、电磁装置、测距定位装置。高压连接线包括电源正、电源负及车身地。电磁装置用于提供吸力使得车辆连接后不会离断,且当吸力消失后汽车能够分离。测距定位装置用于辅助车辆的连接。
如图15所示,为充电控制装置电气连接结构图,充电控制装置包括与汽车电池BMS系统相连接的双向能源变换装置,双向能源变换装置还通过前部充电接触器连接汽车前端的充电对接电极插头,通过后部充电接触器连接汽车后端的充电对接电极插座,同时在汽车前端的充电接口与汽车后端的充电接口之间还连接一个短路接触器;图中设计了双向能源变换装置、前部充电接触器、后部充电接触器和短路接触器及其连接结构。
其中,双向能源变换装置中设计了与前部充电接触器及后部充电接触器相连接、用于充电时使用的前端斩波滤波单元和通过BMS接触器与BMS系统相连接的后端斩波滤波单元,后端斩波滤波单元通过变压器和前端斩波滤波单元连接。
VCU整车控制器控制整车运动速度并通过通信连接线进行充电组汽车之间的数据高速交换。VCU整车控制器发速度指令到电驱动系统使得充电组汽车按照主供电模式汽车的速度行驶。VCU整车控制器给充电电流、电压等指令到斩波单元控制模块。斩波单元控制模块控制前斩波滤波单元及后斩波滤波单元输出电压或电流。
以上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Claims (5)
1.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为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时的汽车之间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和后车充电连接装置;
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前车固定装置、缓冲装置和前车容差连接装置;前车固定装置和前车容差连接装置为插入式连接,缓冲装置安装于前车固定装置和前车容差连接装置之间,起缓冲作用;前车容差连接装置设有第一电磁铁;
后车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电极装置,电极装置前端设有丝杠,后端设有电极,丝杠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充电连接时,电极插入前车充电连接装置的电极孔并伸出,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设有第二电磁铁;
前车充电连接装置和后车充电连接装置通过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相互吸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固定装置包括法兰和与法兰固接的圆筒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容差连接装置包括锥台型容差座和与容差座固接的圆筒,圆筒插入前车固定装置中,第一电磁铁固定在容差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车容差连接及固定装置包括法兰、与法兰固接的连接筒和与连接筒固接的锥台型容差台,第二电磁铁固定在容差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水平弹簧和垂直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68066.3U CN207579614U (zh) | 2017-12-05 | 2017-12-05 | 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68066.3U CN207579614U (zh) | 2017-12-05 | 2017-12-05 | 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79614U true CN207579614U (zh) | 2018-07-06 |
Family
ID=62735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6806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79614U (zh) | 2017-12-05 | 2017-12-05 | 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7961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72515A (zh) * | 2017-12-05 | 2018-05-01 | 杭州杰能动力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方法 |
CN110119145A (zh) * | 2019-04-29 | 2019-08-13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智能车及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
CN113830196A (zh) * | 2021-09-26 | 2021-12-24 | 山东大学 | 可自主拼接的双足机器人、多构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
-
2017
- 2017-12-05 CN CN201721668066.3U patent/CN20757961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72515A (zh) * | 2017-12-05 | 2018-05-01 | 杭州杰能动力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方法 |
CN110119145A (zh) * | 2019-04-29 | 2019-08-13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智能车及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
CN113830196A (zh) * | 2021-09-26 | 2021-12-24 | 山东大学 | 可自主拼接的双足机器人、多构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72515A (zh) | 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方法 | |
CN207579614U (zh) | 一种电动汽车行车互补充电装置 | |
CN106926825B (zh) | 用于换电设备的浮动对准装置和方法 | |
CN105857100B (zh)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梳齿式充电装置 | |
CN104670028B (zh) | 城市轨道车辆牵引系统 | |
WO2010003021A2 (en) | Charging stations for electric vehicles | |
CN110380524A (zh) | 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及用电设备无线供电系统 | |
JP2017525333A (ja) | 複数の駆動ユニットを車両の別々の部分に配置した電気車両または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車両 | |
CN203237020U (zh) | 一种车底侧向连动换电池的电动车及其取换电池的装置 | |
CN105291887A (zh) | 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双电机扭矩分配控制方法 | |
CN108944545A (zh) | 一种用于智能机械车库的自动插接充电装置 | |
CN208827632U (zh) | 一种用于智能机械车库的自动插接充电装置 | |
CN108556654A (zh) |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 | |
CN110435433A (zh) | 一种动力电池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 |
US20220176839A1 (en) | Electrified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configured to provide parking guidance to electrified vehicles | |
CN113165544A (zh) | 用于对电动车辆底面充电的系统和方法 | |
CN210502289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装置 | |
CN206539090U (zh) | 一种梳齿式充电装置 | |
CN107139750A (zh) | 恒压式功率动态分布充电装置 | |
CN10267353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电力供给系统 | |
CN113561981A (zh) | 一种自动驾驶传感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928579Y (zh) | 太阳能电动车 | |
US11241974B2 (en) | Interchangeable energy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 |
CN207156867U (zh) | 一种蓄电池公铁两用牵引车 | |
CN102233831B (zh) | 一种电动车车底充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