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55715U - 取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取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55715U
CN207555715U CN201721643417.5U CN201721643417U CN207555715U CN 207555715 U CN207555715 U CN 207555715U CN 201721643417 U CN201721643417 U CN 201721643417U CN 207555715 U CN207555715 U CN 207555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spiral case
warm
air
warm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434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业勇
谢超
李万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ellkit Integrated Cei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ellkit Integrated Cei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ellkit Integrated Cei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434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55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55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55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取暖设备,包括:机壳、控制模块和多个暖风模块;控制模块和各暖风模块均设置在机壳内;各暖风模块包括:暖风蜗壳、暖风风扇机组和加热网;暖风风扇机组和加热网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暖风蜗壳设置在机壳上,暖风蜗壳具有暖风蜗壳进风口和暖风蜗壳出风口;暖风风扇机组设置在暖风蜗壳进风口处,用于从暖风蜗壳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所吸空气从暖风蜗壳出风口排出;加热网设置在暖风蜗壳上并位于暖风蜗壳出风口处,用于加热暖风蜗壳出风口处的空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设备,可以同时满足室内大空间和小空间的取暖需求。

Description

取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卫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取暖设备。
背景技术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顶式集成电器安装于吊顶中,其从广义上说可以包括:照明、换气、取暖三大模块,即通俗上说的照明用的灯,通风用的换气扇,取暖用的浴霸。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应用于吊顶的取暖设备,包括壳体、一个风机和加热器。风机和加热器均设置在壳体内,风机用于吸入和排出室内空气,加热器用于对经过风机的空气进行加热,使风机排出暖风。然而,由于该种取暖设备存在空气加热速度慢,升温效果不明显,取暖效果不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取暖设备,可以同时满足室内大空间和小空间的取暖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包括:机壳、控制模块和多个暖风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和各所述暖风模块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各所述暖风模块包括:暖风蜗壳、暖风风扇机组和加热网;
所述暖风风扇机组和所述加热网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暖风蜗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暖风蜗壳具有暖风蜗壳进风口和暖风蜗壳出风口;
所述暖风风扇机组设置在所述暖风蜗壳进风口处,用于从所述暖风蜗壳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所吸空气从所述暖风蜗壳出风口排出;
所述加热网设置在所述暖风蜗壳上并位于所述暖风蜗壳出风口处,用于加热所述暖风蜗壳出风口处的空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暖风模块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在所述机壳内以所述机壳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暖风风扇机组包括:暖风电机和暖风风扇;
所述暖风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暖风电机与所述暖风风扇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暖风风扇旋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取暖设备还包括:换气模块;
所述换气模块包括:换气蜗壳和换气风扇机组;
所述换气蜗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换气蜗壳具有换气蜗壳进风口和换气蜗壳出风口;
所述换气蜗壳出风口贯穿所述机壳,所述换气风扇机组设置在所述换气蜗壳进风口处,用于从所述换气蜗壳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所吸空气从所述换气蜗壳出风口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换气风扇机组包括:换气电机和换气风扇;
所述换气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换气电机与所述换气风扇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换气风扇旋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暖风模块还包括:
导风装置;
所述导风装置设置在所述暖风蜗壳上且位于所述暖风蜗壳出风口处;
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导风板本体和导风管;
所述导风管为中空结构,具有导风管进风口和导风管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导风管的中空的聚风圈;
所述聚风圈具有聚风圈进风口和聚风圈出风口,且所述聚风圈出风口的直径小于所述聚风圈进风口的直径;
所述聚风圈的轴心与所述导风管的轴心重叠,使所述聚风圈进风口与所述导风管进风口同向,所述聚风圈出风口与所述导风管出风口同向;
所述导风管通过连接筋与所述聚风圈连接;
所述聚风圈设有多个聚风叶,各所述聚风叶向所述导风管延伸且不与所述导风管接触,且各所述聚风叶以所述导风管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安装架;
所述导风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暖风蜗壳上;
所述安装架具有环形凸壁,且所述环形凸壁形成安装架进风口和安装架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本体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环形凸壁内,使所述导风板本体可以在所述环形凸壁内翻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导风板本体联动,以带动所述导风板本体在所述环形凸壁内翻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风板本体设有从动轴端和传动轴端;
所述安装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环形凸壁位于所述上壳体上;
所述加热网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且所述下壳体设有与所述从动轴端配合的第一支撑架,以及与所述传动轴端配合的第二支撑架;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传动轴端联动,以带动所述导风板本体在所述环形凸壁内翻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风板本体和所述导风管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导风板本体和所述导风管由感温变色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暖设备,通过多个暖风模块实现室内取暖,增加了暖风排出面积,提高取暖效果。同时,控制器可以对各个暖风模块进行单独控制,当各个暖风模块同时开启时,可以满足大空间取暖的需求,当单独开启其中一个或几个暖风模块时,可以满足小空间取暖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取暖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取暖设备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暖风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暖风模块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导风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机壳1;
暖风模块2;
暖风蜗壳21;
暖风风扇机组22;
加热网23;
暖风蜗壳进风口211;
暖风蜗壳出风口212;
换气模块3;
风装置24;
导风板本体241;
导风管2411;
连接筋243;
聚风圈4;
聚风叶5;
导向叶6;
安装架242;
上壳体2421;
下壳体2422;
驱动电机243;
环形凸壁24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取暖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取暖设备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取暖设备,包括:机壳1、控制模块(图中未标)和多个暖风模块2。
具体来说,控制模块和各暖风模块2均设置在机壳1内。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暖风模块2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在机壳1内以机壳1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暖风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暖风模块的爆炸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各暖风模块2包括:暖风蜗壳21、暖风风扇机组22和加热网23。
其中,暖风风扇机组22和加热网23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暖风蜗壳21设置在机壳1上,暖风蜗壳21具有暖风蜗壳进风口211和暖风蜗壳出风口212;
暖风风扇机组22设置在暖风蜗壳进风口211处,用于从暖风蜗壳进风口211吸入空气并将所吸空气从暖风蜗壳出风口212排出。
具体来说,暖风风扇机组22包括:暖风电机和暖风风扇;暖风电机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暖风电机与暖风风扇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暖风风扇旋转。
加热网23设置在暖风蜗壳21上并位于暖风蜗壳出风口212处,用于加热暖风蜗壳出风口212处的空气。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设备将多个暖风模块设置在机壳内,增加了取暖出风的面积。并且这些暖风模块分别与机壳内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使得每个暖风模块可以独立运行,独立控制,可以实现单边取暖和多边共同取暖的方式,加热面积更大,取暖效果更好。通过单独控制的方式,可以以聚集模式对中间区域进行集中取暖,也可以以分散模式对整个空间进行全空间加热;同时每个模块也可以可以单独控制其启停,既可以满足大空间的空气循环,也可以满足小空间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个取暖模块取暖效果或者干燥效果不佳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取暖设备还包括:换气模块3。
换气模块3包括:换气蜗壳(图中未标,但可参照暖风模块中的暖风蜗壳)和换气风扇机组(图中未标,但可参照暖风模块中的暖风风扇机组)。
换气蜗壳设置在机壳1上,换气蜗壳具有换气蜗壳进风口和换气蜗壳出风口。
换气蜗壳出风口贯穿机壳1,换气风扇机组设置在换气蜗壳进风口处,用于从换气蜗壳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所吸空气从换气蜗壳出风口排出。
换气风扇机组包括:换气电机和换气风扇;换气电机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换气电机与换气风扇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换气风扇旋转。
结合上述内容不难发现,该换气模块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和取暖模块配合运行,在室内加热的同时,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
还需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暖风模块2还包括导风装置24。
该导风装置24设置在暖风蜗壳出风口212处,其作用是引导或改变出风方向。该导风装置主要包括:导风板。
具体来说,导风板为一塑料板体,使其在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具有较轻的重量,以减少设备整体的负重。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导风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导风板包括:导风板本体241和导风管2411。
本实施例中,导风管2411为圆管,并且导风管2411的数量为两个。导风板本体241和导风管2411通过连接筋243连接,导风管2411和导风板本体241为一体化结构,由塑料经模具浇注成型而成。导风管2411呈管状,为中空结构,具有导风管进风口和导风管出风口。
如图5和图6所示,导风板本体241具有用于容纳导风管2411的中空的聚风圈4。
聚风圈4呈环状,本实施例中,聚风圈4即为导风板本体241的一部分,其位于导风管2411本体的侧边缘,并由该侧边缘的侧壁围绕形成一聚风圈4部位。聚风圈4与导风管2411类似,呈中空结构,聚风圈4具有聚风圈进风口和聚风圈出风口,且聚风圈出风口的直径小于聚风圈进风口的直径。聚风圈进风口朝聚风圈出风口的轴向与暖风模块的排风方向相同,故而,暖风模块排出的风,会进入导风管进风口,再从导风管出风口排出。
本实施例中,聚风圈4与导风管2411一一对应,聚风圈4的数量与导风管2411的数量相同,并且导风管2411位于聚风圈4内。
可选地,导风管2411与聚风圈4呈中心轴重叠设置,即:聚风圈4的轴心与导风管2411的轴心重叠,使聚风圈进风口与导风管进风口同向,聚风圈出风口与导风管出风口同向;导风管2411通过连接筋243与聚风圈4连接。其中,聚风圈进风口是指风进入聚风圈侧的开口,同样的,聚风圈出风口是指聚风圈排出风侧的开口。
如图5和图6所示,聚风圈4设有多个聚风叶5,各聚风叶5向导风管2411延伸且不与导风管2411接触,且各聚风叶5以导风管2411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聚风叶5呈薄片状,用于引导风向和切割气流。
还需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聚风效果,聚风片可以以聚风圈4的中心轴为中心,呈螺旋倾斜,从而使气流经聚风圈4及聚风叶5后,形成螺旋气流并向外排出。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当该导风板设置在暖风蜗壳出风口时,暖风模块从其排风口将气流排出,该气流经过该导风板的聚风圈4和导风管2411,由于导风管2411位于聚风圈4内,气流被聚风圈4和导风管2411切割成两部分。一部分经过聚风圈4和导风管2411之间,由于聚风圈出风口的直径小于聚风圈进风口的直径,该部分气向聚风圈4的中心轴集中聚合;另一部分气流直接经过导风管2411,由于该部分气流比上一部分气流更靠近中心位置,因此,该部分气流的速度较快,导风管2411为管状中空结构,以不减慢这部分气流的速度,从而使得经导风管2411流出的气流带动被聚风圈4聚合的气流一起向外排出,增加了气流速度及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排风效果。不仅如此,设置在聚风圈4上的多个聚风叶5,对气流进一步分隔,增加了聚风圈出风口的气流均匀度,进一步提高聚风和出风效果。
可选地,连接筋243的数量为多个,且各连接筋243以导风管2411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且围绕于导风管2411。连接筋243与导风管2411、聚风圈4为一体成型结构。该种设置方式,使得一部分经聚风圈4与导风管2411之间的气流进一步被连接筋243切割,以进一步提高气流均匀度,从而提高出风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导风管出风口的直径大于导风管进风口的直径,使出风管呈喇叭状。使部分从导风管2411排出的气流能与从导风管2411和聚风圈4之间的气流的接触面积更多,进一步提高了聚风效果。
另外,如图4和5所示,聚风圈4的数量为两个且以导风板本体241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以形成两股被聚合的气流。
值得指出的是,各聚风圈4之间设有多个导向叶6,各导向叶6相互平行以形成导向叶6出风口,导向叶6出风口与聚风圈出风口同向。以进一步提高出风效果。
还需说的是,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风装置还包括:安装架242。安装架242与导风板配合,是用于安装导风板的部件。
安装架242具通孔结构,在该通孔周围设有环形凸壁2423,该环形凸壁2423向上延伸,且环形凸壁2423形成安装架进风口和安装架出风口。
其中,安装架进风口是指风进入安装架侧的开口,同样的,安装架出风口是指安装架排出风侧的开口。安装架进风口与聚风圈进风口同向,安装架出风口与聚风圈出风口同向,以对暖风模块排出的风起引导作用。
具体来说,导风板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242上且位于环形凸壁2423内,使导风板可以在环形凸壁2423内翻转,从而改变出风方向。
本实施例中的导风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243。驱动电机243可有外界控制器控制器启停。
驱动电机243设置在安装架242上并与导风板本体241联动,以带动导风板本体241在环形凸壁2423内翻转。
同时,安装架242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2421和下壳体2422。
其中,环形凸壁2423位于上壳体2421上,下壳体设有用于支撑导风板24的支撑架(图中未标),并且加热网23设置在下壳体2422上。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装置,可以由驱动电机243带动导风板在环形凸壁2423内翻转,使操作人员可以远程调节出风角度。
可选的,导风板本体和导风管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导风板本体和所述导风管由感温变色材料制成,以便用户通过导风板本体颜色的变化,知晓当前出风温度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控制模块和多个暖风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和各所述暖风模块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各所述暖风模块包括:暖风蜗壳、暖风风扇机组和加热网;
所述暖风风扇机组和所述加热网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暖风蜗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暖风蜗壳具有暖风蜗壳进风口和暖风蜗壳出风口;
所述暖风风扇机组设置在所述暖风蜗壳进风口处,用于从所述暖风蜗壳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所吸空气从所述暖风蜗壳出风口排出;
所述加热网设置在所述暖风蜗壳上并位于所述暖风蜗壳出风口处,用于加热所述暖风蜗壳出风口处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模块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在所述机壳内以所述机壳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风扇机组包括:暖风电机和暖风风扇;
所述暖风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暖风电机与所述暖风风扇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暖风风扇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气模块;
所述换气模块包括:换气蜗壳和换气风扇机组;
所述换气蜗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换气蜗壳具有换气蜗壳进风口和换气蜗壳出风口;
所述换气蜗壳出风口贯穿所述机壳,所述换气风扇机组设置在所述换气蜗壳进风口处,用于从所述换气蜗壳进风口吸入空气并将所吸空气从所述换气蜗壳出风口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风扇机组包括:换气电机和换气风扇;
所述换气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换气电机与所述换气风扇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换气风扇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模块还包括:
导风装置;
所述导风装置设置在所述暖风蜗壳上且位于所述暖风蜗壳出风口处;
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导风板本体和导风管;
所述导风管为中空结构,具有导风管进风口和导风管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本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导风管的中空的聚风圈;
所述聚风圈具有聚风圈进风口和聚风圈出风口,且所述聚风圈出风口的直径小于所述聚风圈进风口的直径;
所述聚风圈的轴心与所述导风管的轴心重叠,使所述聚风圈进风口与所述导风管进风口同向,所述聚风圈出风口与所述导风管出风口同向;
所述导风管通过连接筋与所述聚风圈连接;
所述聚风圈设有多个聚风叶,各所述聚风叶向所述导风管延伸且不与所述导风管接触,且各所述聚风叶以所述导风管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安装架;
所述导风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暖风蜗壳上;
所述安装架具有环形凸壁,且所述环形凸壁形成安装架进风口和安装架出风口;
所述导风板本体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位于所述环形凸壁内,使所述导风板本体可以在所述环形凸壁内翻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导风板本体联动,以带动所述导风板本体在所述环形凸壁内翻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本体设有从动轴端和传动轴端;
所述安装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环形凸壁位于所述上壳体上;
所述加热网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且所述下壳体设有与所述从动轴端配合的第一支撑架,以及与所述传动轴端配合的第二支撑架;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传动轴端联动,以带动所述导风板本体在所述环形凸壁内翻转。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本体和所述导风管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导风板本体和所述导风管由感温变色材料制成。
CN201721643417.5U 2017-11-30 2017-11-30 取暖设备 Active CN207555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3417.5U CN207555715U (zh) 2017-11-30 2017-11-30 取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3417.5U CN207555715U (zh) 2017-11-30 2017-11-30 取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55715U true CN207555715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43417.5U Active CN207555715U (zh) 2017-11-30 2017-11-30 取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5571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5678A (zh) * 2019-01-24 2019-04-09 宁波富而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暖脚功能的暖风机
CN109855155A (zh) * 2017-11-30 2019-06-07 浙江美尔凯特集成吊顶有限公司 取暖设备
CN109595678B (zh) * 2019-01-24 2024-06-04 宁波富而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暖脚功能的暖风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5155A (zh) * 2017-11-30 2019-06-07 浙江美尔凯特集成吊顶有限公司 取暖设备
CN109855155B (zh) * 2017-11-30 2024-05-14 浙江美尔凯特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取暖设备
CN109595678A (zh) * 2019-01-24 2019-04-09 宁波富而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暖脚功能的暖风机
CN109595678B (zh) * 2019-01-24 2024-06-04 宁波富而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暖脚功能的暖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6575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757593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70810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837346Y (zh) 物品干燥装置
CN2070810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525129A (zh) 一种可调引风量的双贯流射流空调及调节方法
CN107366963A (zh)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导风板冷凝水收集装置
CN207555715U (zh) 取暖设备
CN206159546U (zh) 一种双阀门切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暖风机
CN103392098B (zh) 浴室干燥机
CN108378741A (zh) 一种暖风快干淋浴器
CN20970622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087985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662176U (zh) 一种烤箱风机系统
CN109673530A (zh) 一种风干装置及烘干箱
CN209246255U (zh) 一种柜式空调风道结构
CN107366960A (zh) 一种具有分区送风功能的双贯流射流空调及送风方法
CN209711095U (zh) 一种风干装置及烘干箱
CN208011924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气机
CN106368966A (zh) 无叶吊扇
CN209147254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7196651U (zh) 一种具有分区送风功能的双贯流射流空调
CN20727980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7196664U (zh) 一种立式空调及其导风板冷凝水收集装置
CN108302645A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4011 1058 Xingle Road, Wang Dian Town,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melkat intelligent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4011, Zhejiang, Jiaxing province Xiuzhou District Wang Zhen East all the way north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MELLKIT INTEGRATED CEILING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