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3133U - 网络供电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供电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3133U
CN207543133U CN201721706477.7U CN201721706477U CN207543133U CN 207543133 U CN207543133 U CN 207543133U CN 201721706477 U CN201721706477 U CN 201721706477U CN 207543133 U CN207543133 U CN 207543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power supply
network power
light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064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义绅
康世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net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lanet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net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Planet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3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3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包含彼此电性连接的一电源供应器、一微处理器、一网络供电器、一分组交换器与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电源供应器提供电压给微处理器、网络供电器与分组交换器。分组交换器与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进行分组交换。微处理器控制网络供电器提供网络直流电压给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并计算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所使用的总功率值,且发送总功率值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总功率值控制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以协助使用者快速了解耗用瓦数,同时节省额外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网络供电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尤指一种通过灯号显示以迅速了解耗用瓦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以太网络交换器或是供电交换器一般使用发光二极管将网络设备连接的状况显示出来。一般而言,大多只显示是否连线或是是否使用中。对用户而言,信息内容只能快速的确认使用。以以太网络供电交换器为例,设计上多只设计一个灯显示是否供电中或是使用中。
如图1所示,网络交换器设有一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上具有端口10与发光二极管11、12。每一端口10使用二个发光二极管11、12显示,一为端口双绞线连线状态、另一为以太网络供电状态。此信息提供给用户的仅止于此端口10是否为使用中,并未提供整台机器使用中的信息,例如整台机器的使用瓦数。然而在使用上,以太网络供电交换器基于机壳的体积尺寸大小与电源供应器成本,多在电源供应的瓦数上有其上限,例如60瓦、100瓦的电源供应器。然以目前以太网络供电标准以网络协议的IEEE802.3af,且每个供电端口15.4瓦为例,四个端口即需60瓦以上,而针对网络协议的IEEE802.3at,每个供电端口为30瓦,四个端口则需到120瓦。以使用100瓦电源供应器为例。若设定在非管理型的环境下将会发生,使用3台机器时便已达90瓦,而当第四台设备接上使用时,或许开机为10瓦,因此管理者会视为这台100瓦以太网络供电交换器足够使用,而管理者其实不知这台设备已在满载状态,因为此时指示灯只告知四个受电装置设备有启动,却无法告知实际负载情形。当有任一受电装置超出瓦数,导致总耗用瓦数超出额定时,例如100瓦,此一以太网络交换器随时有超载整机断电的情形。当发生时,若使用的环境为需随时在线的应用,则可能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在精简成本需求下,利用闪烁的指示方式让管理者能实时取得耗电信息,以确定环境使用状况,并避免不预警断电的情形。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包含一电源供应器、一微处理器、一网络供电器、一分组交换器与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电源供应器接收一外部电压,并将外部电压转换成一系统直流电压与一网络直流电压。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电源供应器,微处理器接收系统直流电压,并据此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网络供电器电性连接电源供应器、微处理器与多个网络受电装置,并接收网络直流电压与第一控制信号。网络供电器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提供网络直流电压给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并计算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所使用的总功率值,且发送总功率值给微处理器。分组交换器电性连接电源供应器与网络受电装置,分组交换器接收系统直流电压,并藉此与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进行分组交换。第一发光元件电性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总功率值控制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网络供电交换装置还包含多个网络端口,其分别电性连接网络受电装置,且电性连接网络供电器与分组交换器。网络供电器通过至少一网络端口提供网络直流电压给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分组交换器通过至少一网络端口与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进行分组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网络端口为注册接口(Registered jack 45,RJ45)端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RJ45端口通过无遮蔽式双绞线(UnshieldedTwisted Pair,UTP)分别电性连接网络受电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网络供电交换装置还包含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与多个第三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电性连接网络供电器,网络供电器根据网络受电装置的受电状态控制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第三发光元件电性连接分组交换器,分组交换器根据网络受电装置的封包发送状态,利用系统直流电压控制些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元件与第三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微处理器根据系统直流电压产生一第二控制信号,分组交换器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据此利用系统直流电压与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进行分组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为恒亮、慢闪或快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系统直流电压为3.3~4.5伏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网络直流电压为44~57伏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网络受电装置为网络电话、网络摄影机或网络无线存取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第一发光元件为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网络交换器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的方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的方块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中部分硬件电路连接图。
【符号说明】
10 端口
11 发光二极管
12 发光二极管
13 网络供电交换装置
14 电源供应器
16 微处理器
18 网络供电器
20 分组交换器
22 第一发光元件
24 网络端口
26 第二发光元件
28 第三发光元件
30 网络受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通过下文配合相关图式进一步加以解说。尽可能的,在图式与说明书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构件。在图式中,基于简化与方便标示,形状与厚度可能经过夸大表示。可以理解的是,未特别显示于图式中或描述于说明书中的元件,为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技术者所知的形态。本领域的常用技术者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进行多种的改变与修改。
请参阅图2与图3,并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13的第一实施例,此第一实施例为管理型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13包含一电源供应器14、一微处理器16、一网络供电器18、一分组交换器20、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22、多个网络端口24、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6与多个第三发光元件28。在第一实施例中,网络供电器18符合IEEE802.3af/at或以上标准,亦或非标准以太网络供电器,第一发光元件22的数量可为多个,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2、网络端口24、第二发光元件26与第三发光元件28的数量均以三为例,网络端口24例如为注册接口(Registered jack 45,RJ45)端口,第一发光元件22、第二发光元件26与第三发光元件28例如为发光二极管,且第一发光元件22可为同色或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电源供应器14接收一外部电压EV,并将其转换成一系统直流电压SV与一网络直流电压NV,其中系统直流电压SV为3.3~4.5伏特,网络直流电压NV为44~57伏特。微处理器16电性连接电源供应器14,微处理器16接收系统直流电压SV,并据此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C1与一第二控制信号C2。网络供电器18电性连接电源供应器14与微处理器16,且网络供电器18通过网络端口24分别电性连接多个网络受电装置30,网络受电装置30例如为网络电话、网络摄影机或网络无线存取器,网络受电装置30的数量也以三为例。网络供电器18接收网络直流电压NV与第一控制信号C1,网络供电器18根据第一控制信号C1通过至少一网络端口24提供网络直流电压NV给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30,并计算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所使用的总功率值,且发送此总功率值给微处理器16。第二发光元件26电性连接网络供电器18,网络供电器18根据网络受电装置30的受电状态控制第二发光元件26的发光状态。举例来说,所有网络受电装置30分别对应所有第二发光元件26。当网络受电装置30有接收到网络直流电压NV时,则网络供电器18控制对应的第二发光元件26发亮。当网络受电装置30未接收到网络直流电压NV时,则网络供电器18控制对应的第二发光元件26不亮。
第一发光元件22电性连接微处理器16,微处理器16根据总功率值控制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状态,此发光状态例如为恒亮、慢闪或快闪。本实用新型在精简成本需求下,利用第一发光元件22的闪烁的指示方式让管理者能实时取得耗电信息,以确定环境使用状况,并避免不预警断电的情形。举例来说,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利用成本低廉的发光二极管作为第一发光元件22,且三个发光二极管分别代表30瓦、60瓦与95瓦,并依微处理器16的指令,实时显示目前的电力耗用。例如使用到55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恒亮,且第二个60瓦的发光二极管开始慢烁,以表示快接近60瓦,其中慢闪定义为1秒闪一次。超过60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与第二个60瓦的发光二极管均恒亮。到达90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与第二个60瓦的发光二极管均恒亮,且第三个95瓦的发光二极管开始慢烁。到95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第二个60瓦的发光二极管与第三个95瓦的发光二极管均恒亮。到100瓦时,则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与第二个60瓦的发光二极管均恒亮,且第三个95瓦的发光二极管快闪,快闪定义为0.5秒闪一次,类似警告的意味。此种闪烁方式也可根据使用者偏好而改变。例如使用到23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开始慢闪。到28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开始快闪。使用到47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恒亮,且第二个60瓦的发光二极管慢闪。到59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恒亮,且第二个60瓦的发光二极管快闪。使用到80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与第二个60瓦的发光二极管恒亮,且第三个95瓦的发光二极管慢闪。到94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与第二个60瓦的发光二极管恒亮,且第三个95瓦的发光二极管快闪。使用到98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第二个60瓦的发光二极管与第三个95瓦的发光二极管均恒亮。到102瓦时,第一个30瓦的发光二极管、第二个60瓦的发光二极管与第三个95瓦的发光二极管均快闪。
在本实用新型中,管理者无须知道确切的瓦数,通过三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使用恒亮、慢闪与快闪三种表达方式,用最简单直觉的将目前的电力耗用传递给管理者。在实际的应用上,管理者不必通过管理接口取得网络受电装置30的精确的用电情形,只要直接直视网络供电交换装置13上的显示面板,便可取得此信息,接着可预先得知网络受电装置30的状况及对应后续处置,例如移除低优先权的网络受电装置30或再扩增新的网络供电设备。所以,当耗电瓦数较高或需较精确显示耗用瓦数时,可使用四至六个发光二极管作为第一发光元件22,依实际成本及显示复杂度而定。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显示面板上设有不同颜色的标示,例如灰色表示轻载,绿色表示一般耗用,橘色表示重载,此标示位于第一发光二极管22旁,让使用者在辨识时更加方便且增加其提示性。
分组交换器20电性连接电源供应器14,并通过网络端口24分别电性连接网络受电装置30。具体而言,作为网络端口24的RJ45端口通过无遮蔽式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Pair,UTP)分别电性连接网络受电装置30。分组交换器20接收系统直流电压SV与第二控制信号C2,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C2利用系统直流电压SV通过至少一网络端口24与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30进行分组交换。第三发光元件28电性连接分组交换器20,分组交换器20根据网络受电装置30的封包发送状态,利用系统直流电压SV控制第三发光元件28的发光状态。举例来说,所有网络受电装置30分别对应所有第三发光元件28。当网络受电装置30有与分组交换器20进行分组交换时,则网络供电器18控制对应的第三发光元件28发亮。当网络受电装置30未与分组交换器20进行分组交换时,则网络供电器18控制对应的第三发光元件28不亮。
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13的运作过程。首先,电源供应器14接收外部电压EV,并将其转换成系统直流电压SV与网络直流电压NV。接着,微处理器16接收系统直流电压SV,并据此产生第一控制信号C1与第二控制信号C2。网络供电器18接收网络直流电压NV与第一控制信号C1,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C1通过三个网络端口24提供网络直流电压NV给三个网络受电装置30,并计算三个网络受电装置所使用的总功率值,且发送此总功率值给微处理器16。同时,网络供电器18根据网络受电装置30的受电状态控制第二发光元件26的发光状态。此外,分组交换器20接收系统直流电压SV与第二控制信号C2,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C2利用系统直流电压SV通过三个网络端口24与三个网络受电装置30进行分组交换。同时,分组交换器20根据网络受电装置30的封包发送状态,利用系统直流电压SV控制第三发光元件28的发光状态。最后,微处理器16根据总功率值控制三个第一发光元件22的发光状态。
其中,所述分组交换器20的型号可为IC+IP 178。所述网络供电器18的型号为Microsemi PD69104B POE PSE。所述微处理器16的型号可为Nuvoton W78L054,8051微控制器,但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处理器16的型号为W78L054C,通过P2.0、P2.1使C1连接至网络供电器18,以及通过P0.0、P0.1、P0.2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22。
请参阅图4,并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13的第二实施例,其为非管理型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差别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分组交换器20未与微处理器16电性连接,故分组交换器20不受微处理器16控制,故在选用微处理器16上可选择规格较低的微处理器减少或降低成本。因此,分组交换器20直接利用系统直流电压SV通过至少一网络端口24与至少一网络受电装置30进行分组交换,其余元件的运作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精简成本需求下,利用闪烁的指示方式供管理者能实时取得耗电信息,以确定环境使用状况,并同时避免不预警断电的情形发生。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的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电源供应器,接收一外部电压,并将外部电压转换成一系统直流电压与一网络直流电压;
一微处理器,电性连接该电源供应器,该微处理器接收该系统直流电压,并据此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
一网络供电器,电性连接该电源供应器、该微处理器与多个网络受电装置,并接收该网络直流电压与该第一控制信号,该网络供电器根据该第一控制信号提供该网络直流电压给至少一该网络受电装置,并计算该至少一该网络受电装置所使用的总功率值,且发送该总功率值给该微处理器;
一分组交换器,电性连接该电源供应器与各所述网络受电装置,该分组交换器接收该系统直流电压,并藉此与至少一该网络受电装置进行分组交换;以及
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电性连接该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根据该总功率值控制该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网络端口,其分别电性连接各所述网络受电装置,且电性连接该网络供电器与该分组交换器,该网络供电器通过至少一该网络端口提供该网络直流电压给至少一该网络受电装置,该分组交换器通过至少一该网络端口与至少一该网络受电装置进行该分组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网络端口为注册接口RJ45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RJ45端口通过无遮蔽式双绞线分别电性连接各所述网络受电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电性连接该网络供电器,该网络供电器根据各所述网络受电装置的受电状态控制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以及
多个第三发光元件,电性连接该分组交换器,该分组交换器根据各所述网络受电装置的封包发送状态,利用该系统直流电压控制各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各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处理器根据该系统直流电压产生一第二控制信号,该分组交换器接收该第二控制信号,并据此利用该系统直流电压与该至少一该网络受电装置进行该分组交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的该发光状态为恒亮、慢闪或快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直流电压为3.3~4.5伏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络直流电压为44~57伏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网络受电装置为网络电话、网络摄影机或网络无线存取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供电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还包含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
CN201721706477.7U 2017-09-05 2017-12-08 网络供电交换装置 Active CN2075431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3173U TWM554244U (zh) 2017-09-05 2017-09-05 網路供電交換裝置
TW106213173 2017-09-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3133U true CN207543133U (zh) 2018-06-26

Family

ID=61729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06477.7U Active CN207543133U (zh) 2017-09-05 2017-12-08 网络供电交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3133U (zh)
TW (1) TWM55424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6072B (zh) * 2019-08-15 2021-01-11 普萊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控制式媒體轉換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4244U (zh)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9495B (zh) 用于以太网络供电具有低待机电压的电源设备控制器
CN107203458A (zh) 一种服务器状态信息显示装置及方法
US8020013B2 (en) Adjustable-voltage power-over-ethernet (PoE) switch
CN107171145B (zh) 交流费控充电枪的充电控制方法、电路及充电枪
CN207301740U (zh) 一种能耗管理系统
CN200980086Y (zh) 一种可控的高功率工业以太网供电设备
CN207543133U (zh) 网络供电交换装置
CN107276150A (zh) 一种呼吸灯智能提醒充电状态方法
CN205583301U (zh) 一种智能插座
CN204028696U (zh) 空调器线控器的测试装置和系统
CN103296864B (zh) 响应于多种控制信号格式的电源
CN103888384B (zh) 网络交换机
CN107295720A (zh) 智能led灯调光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5223830B (zh) 智能墙面插座/开关
CN207869468U (zh) 一种基于ZigBee无线组网的隧道照明系统
CN208489483U (zh) 节能排插和节能系统
CN206788609U (zh) 一种电源综合控制管理系统
CN107069913B (zh) 充电控制方法、用户终端及充电器
CN103856333B (zh) 可指示状态的以太网装置及指示方法
CN104967574A (zh) 一种软交换设备
CN108886471B (zh) 提供能量消耗测量的PoE系统
CN205725811U (zh) 一种兼容多通信协议plc的智能网关
CN218868246U (zh) 带签名电阻的非标准poe
CN207099090U (zh) led指示灯可编程的会议预约终端
CN220585721U (zh) 一种电气控制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