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1842U -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1842U
CN207541842U CN201720728981.0U CN201720728981U CN207541842U CN 207541842 U CN207541842 U CN 207541842U CN 201720728981 U CN201720728981 U CN 201720728981U CN 207541842 U CN207541842 U CN 207541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label
antifalsification label
bubble
dimensional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289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晓东
袁涌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opu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opu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opu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opu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289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1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1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1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4‑8个形状、体积、位置均随机的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能够实现商品的售前验伪,标签本身具有不可复制、不可回收的特点,为公众广泛参与商品验伪提供了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属于防伪领域。
术语“机械连接”:包括铆接、螺栓连接、键销连接、弹性卡扣连接等方式。
术语“焊接”:指利用电能、化学能、机械能使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的方式。
术语“随机气泡”:是指外形、体积均随机的气泡,其位于三维载体内部,由三维载体包裹气体而形成。
术语“粘接面随机气泡”:是指外形、体积均随机的气泡,其位于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上,由粘接剂包裹气体而形成。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众多门类,如以激光全息膜、激光全息电化铝膜、激光全息加荧光防伪膜、柔性激光全息防伪膜、光学变色干涉薄膜、光学回反膜、核微孔薄膜、光学透镜三维显示防伪薄膜、立体成像防伪薄膜、压敏高分子多空符合薄膜等为代表的防伪薄膜技术,以彩点加密纸、荧光加密纸、防复印纸、隐形印刷防伪涂布纸、防伪压敏纸、分层染色防伪纸、原子核加密防伪纸等为代表的防伪纸(包装)技术,以自检拆封保护胶带、塑料薄膜包装封条材料、图文消失型防伪胶带、光纤防伪封条等为代表的防伪胶带技术,以文理防伪材料、原子核双卡加密膜、防伪金箔、聚丙烯防伪纤维、纳米防伪材料等为代表的特种材料防伪技术等。
然而,至今为止,对大宗消费产品而言,公众不仅从未成为商品验伪的参与者,甚至对绝大部分的防伪标签持漠视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验伪技术复杂或验伪设备昂贵,公众难以参与其中,而公众极低的参与度导致难以形成公信力;二是绝大部分防伪技术都以一维或二维标签产品作为载体,而低于三维的防伪标签都不可避免的容易被复制、回收或伪造;三是成本问题,诚然很多防伪技术难以破解,但其防伪标签价格昂贵,难以被商品制造商接受。
总之,目前的防伪行业中,暂未发现一种能够同时兼顾以下要素的防伪标签:(1)便于公众大规模参与验伪;(2)实现商品售前验伪;(3)无法被复制;(4)无法被回收;(5)伪造概率低;(6)成本低;(7)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多种商品;(8)伪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以下所述的技术内容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概要描述,即提供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某些方面的描述。这些描述并未完全细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有的技术内容、也不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特意对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让公众放心购物的防伪标签。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该三维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4-8个形状、体积、位置均随机的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三维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表面,背面用于与对应商品的外表面相结合;三维防伪标签正面和背面之间的三维空间可被分割为多个平行的平面,至少有3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该多个平行平面其中3个不同的平面;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该三维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4-8个形状、体积、位置均随机的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不超过60%;三维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外表面,背面用于与对应商品的外表面相结合;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获得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两个方面:
优选的,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
优选的,所有随机气泡根据形状或体积的不同至少可分为两类;
优选的,三维防伪标签背面包括固定装置,其采用粘接、和/或机械连接、和/或焊接的方式使三维防伪标签与对应的商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拆的固定连接,固定装置一旦被破坏,再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均发生变化;
优选的,三维载体采用PC、PMMA、PS、PET、PETG、SAN、MS、MBS、PES、TPX、HEMA、EFP、PVF、EP、PF、AS、BS、透明PP、透明PA等透明塑料中的一种材料或任意多种材料的组合材料制成;
优选的,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至少包括2个面,并且其中至少有一个面是平面;
优选的,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特征时,需要至少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
优选的,采用图像识别设备识别三维防伪标签时,需要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识别;
优选的,图像识别设备为手机,其与记载图像特征的数据库之间采用网络相连接;
优选的,标签外壳所有外表面的总面积不超过15平方厘米。
优选的,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不超过50%;
优选的,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至少包括3个面,并且其中至少有2个面是平面;
优选的,将图像采集设备置于三维防伪标签正面上方一定位置处,图像采集设备保持一定的观察视角不变不变;
优选的,随机气泡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将熔融状态的三维载体置于一系列中空针管装置之下,中空针管的外直径为0.3-2.0mm,当熔融状态的三维载体冷却至熔点或凝固温度之上5-15℃时,中空针管中的随机4-8根插入三维载体并将针头定位在随机位置,在0.5-2秒时间内注入随机量为1-20立方毫米的微量气体后,中空针管拔出三维载体,即形成位置随机、体积随机、形状随机的随机气泡,在该过程中,对两两气泡之间是否结合成一个气泡不做特别限制;
优选的,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防揭层,防揭层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防揭层上刻有至少3道任意曲线的刀痕、并且每一道刀痕都能够单独将该三维标签外表面分割成两个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防揭层在任意刀痕处发生破裂,既不能从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被完整剥离,也不能从对应商品上被完整剥离,并且在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留下不完整的一部分;
优选的,三维防伪标签的总体积不超过0.8立方厘米。
优选的,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采用如下方式采集并记录于数据库中:以三维防伪标签重心坐标位置为起点做垂直于三维防伪标签正面的射线,射线方向指向三维防伪标签外侧,图像采集设备沿着射线的反方向观察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获得的图像数据标记为第一特征数据,图像采集设备偏离射线一定角度观察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获得的图像数据标记为第二特征数据,将第一特征数据和第二特征数据一起记录于数据库中,所述三维防伪标签重心坐标位置不必特别精确,用肉眼判断即可,所述一定角度小于90度,优选为60度;
优选的,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至少包括2个面,并且其中至少有1个面是平面,并且有一个外表面采用粘接方式贴在对应的商品上,在该表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具备如下三种随机特征其中之一:
(1)该外表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中具有多个固体颗粒,固体颗粒的形状随机、体积随机、位置随机,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固体颗粒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被外力导致脱离原商品,固体颗粒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随之脱落或位置发生变化;
(2)该外表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中具有多个粘接面随机气泡,粘接面随机气泡是由粘接剂包裹气体构成,其形状随机、体积随机、位置随机,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粘接面随机气泡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被外力导致脱离原商品,粘接面随机气泡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被破坏;
(3)该外表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中具有多个液体颗粒,液体颗粒被固化后的粘接剂限位,其形状随机、体积随机、位置随机,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液体颗粒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被外力导致脱离原商品,液体颗粒随之脱落。
优选的,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防揭层,防揭层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即发生肉眼可见、且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的破损;
优选的,三维载体本身不是完全透明的或三维载体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染料使其不完全透明,三维载体的不透明度不会影响图像识别设备对随机气泡位置和形状的识别;
优选的,三维防伪标签的正面,可以包括三维防伪标签的多个外表面;
优选的,随机气泡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在高于生产地大气压5-25%的压力环境下下制成三维载体,然后将三维载体切割成型,在生产地常压下对三维载体进行不均匀加热,即控制不同加热点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加热温度在三维载体熔点的50-70%范围内,空气在三维载体中的溶解度降低而生成随机气泡;
优选的,三维载体内部或外表还包括随机荧光粉,随机荧光粉位置随机、其最大粒度直径为0.05-1.2mm,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随机荧光粉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
优选的,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
优选的,三维载体外表面设有保护外壳,保护外壳为透明装置,由两个构件组合而成;
优选的,三维载体内部或外表还包含定位图形,其便于图像识别设备对三维防伪标签的定位;
优选的,三维载体外表面涂有染料使其不完全透明,三维载体的不透明度不会影响图像识别设备对随机气泡位置和形状的识别;
优选的,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易碎纸,易碎纸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易碎纸既不能从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被完整剥离,也不能从对应商品上被完整剥离,并且在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留下不完整的一部分;
优选的,三维载体内部或外表还包括线状金葱粉,其长度为2-8mm,沿长度方向做剖面所得的剖面最大宽度为0.05-0.6mm,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线状金葱粉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
优选的,随机气泡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向一定体积的熔融态的三维载体中鼓入空气流,空气流的风量大小控制在10-60立方厘米/秒,鼓风过程中将三维载体以3-15℃/s的速度进行迅速降温,即生成随机气泡;
优选的,三维防伪标签的总体积不超过0.6立方厘米。
优选的,三维载体外表面设有保护外壳,保护外壳本身不是完全透明的或保护外壳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染料使其不完全透明,保护外壳的不透明度不会影响图像识别设备对随机气泡位置和形状的识别;
优选的,三维载体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制成;
优选的,随机气泡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将固体三维载体切割成型,在生产地常压下对三维载体进行不均匀加热,即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在不同加热点对三维载体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在三维载体熔点的80-95%范围内,空气在三维载体中的溶解度降低而生成随机气泡;
优选的,三维防伪标签的反面,可以包括三维防伪标签的多个外表面。
优选的,三维载体内部或外表还包括面状金葱粉,其长度和宽度均在为1.5-8mm范围内,厚度为0.1-0.8mm,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面状金葱粉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
优选的,标签外壳外表面涂有染料使其不完全透明,保护外壳的不透明度不会影响图像识别设备对随机气泡位置和形状的识别;
优选的,标签外壳所有外表面的总面积不超过8.8平方厘米;
优选的,标签外壳采用不少于两种材料加工制成;
优选的,标签外壳所采用材料的拉伸强度不低于12kgf/mm2,优选的,标签外壳所采用材料的拉伸强度不低于16kgf/mm2
优选的,标签外壳所采用材料的弯曲模量不低于160 kgf/mm2,优选的,标签外壳所采用材料的弯曲模量不低于200 kgf/mm2
优选的,标签内置抗磁干扰装置;
优选的,标签外壳可被拆卸为至少两个部件,使标签外壳可以重复回收利用;
优选的,三维载体内置定位装置和位置信息存储器,能够记录标签的位置变化信息;
优选的,三维载体内置警示装置并设定报警事件,当报警事件发生时,警示装置发出机械波或电磁波进行警示;
优选的,三维载体内置电源及充电装置;
优选的,随机气泡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利用与三维载体相同材质的材料制成搅拌桨,搅拌桨至少包括两个叶片,将成型的固体搅拌桨置入熔融态的三维载体中进行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1-8转/秒,搅拌过程中将三维载体以5-20℃/s的速度进行迅速降温,搅拌造成的低压涡流区域其中空气在熔融态三维载体的溶解度下降而溢出,即生成随机气泡,搅拌桨直接固化在三维载体中与三维载体融为一体;
优选的,三维载体内置无线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行的防伪标签,其优点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至少同时实现以下8种要素(包括用户需求、产品优点、技术优势)其中之7种:(1)便于公众大规模参与验伪;(2)实现商品售前验伪;(3)无法被复制;(4)无法被回收;(5)伪造概率低;(6)成本低;(7)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多种商品;(8)伪造成本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基于随机气泡的三维防伪标签可以只由两个部分构成,即至少18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防伪标签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随机生成、位置随机分布,相比于其他物态(如固体或液体)的随机图形,随机气泡几乎不可能被仿制,而且两个不同的标签中生成相同数量、相同形态、相同位置的气泡的概率非常低。在现有技术下,几乎不可能被仿冒。
根据本实用新型,从不同角度采集随机气泡特征时,在图像采集设备-气泡之间的三维载体厚度是不同的,加之三维载体不同外表面之间存在夹角、以及气泡与气泡之间折射光线的复杂影响,造成从不同角度采集到的随机气泡图像至少发生两种特征变化:一是基于不同随机气泡位置而发生的图像特征变化,二是基于光线折射角变化而发生的图像特征变化。这两种特征变化均被记载于数据库中。这种瞬时固定的特征难以返溯,很难被仿冒。
根据本实用新型,随机气泡的数量为4-8个,相比于数量更多的随机气泡,既提供了降低制造工艺成本的可能,也为防伪标签的小型化提供了可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对防伪标签综合识别才能确认商品真伪。对防伪参与者而言,只需转动一下图像识别设备(如手机)即可,而对造假者而言,造假成本非常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仿冒标签因无法在数据库中找到对比信息而很容易被验伪。
根据本实用新型,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不超过60%,这样设置既节省了随机气泡的制造成本,也节省了随机气泡嵌入三维载体的成本,同时,预留的至少5%的空白识别位置既可以方便图像识别设备的定位和识别,也增加了造假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有随机气泡根据形状或体积特征的不同至少可分为两类,大大增加了随机气泡在任意角度的图像随机性,降低了相似或相同图像的出现概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其他技术方案,如:(1)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至少包括3个面,并且其中至少有2个面是平面;(2)三维载体内部或外表还包括随机荧光粉,随机荧光粉位置随机、其最大粒度直径为0.05-1.2mm,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随机荧光粉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3)三维载体内部或外表还包括面状金葱粉,其长度和宽度均在为1.5-8mm范围内,厚度为0.1-0.8mm,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面状金葱粉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三维防伪标签与对应的商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拆的固定连接,固定装置一旦被破坏,再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均发生变化,使防伪标签能够实现自毁,有效防止了防伪标签的回收利用。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其他技术方案,如:(1)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防揭层,防揭层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防揭层上刻有至少3道任意曲线的刀痕、并且每一道刀痕都能够单独将该三维标签外表面分割成两个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防揭层在任意刀痕处发生破裂,既不能从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被完整剥离,也不能从对应商品上被完整剥离,并且在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留下不完整的一部分;(2)三维防伪标签有一个平面采用粘接方式贴在对应的商品上,该平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中具有多个固体颗粒,固体颗粒的形状随机、体积随机、位置随机,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固体颗粒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被外力导致脱离原商品,固体颗粒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随之脱落或位置发生变化;(3)三维防伪标签有一个平面采用粘接方式贴在对应的商品上,该平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中具有多个液体颗粒,液体颗粒被固化后的粘接剂限位,其形状随机、体积随机、位置随机,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液体颗粒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被外力导致脱离原商品,液体颗粒随之脱落;(4)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防揭层,防揭层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即发生肉眼可见、且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的破损;(5)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易碎纸,易碎纸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易碎纸既不能从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被完整剥离,也不能从对应商品上被完整剥离,并且在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留下不完整的一部分;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图像识别设备为手机,其与记载图像特征的数据库之间采用网络相连接。据此,可实现如下便捷、且使消费者放心的验伪流程:商品上贴有不可仿制、不可回收的防伪标签,防伪标签的信息记载于数据库中;消费者利用手机客户端(如专用验伪APP)从不止一个角度扫描防伪标签,手机客户端将扫描获得的图像信息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并即时反馈正品或假货的验证消息,即实现了商品售前验伪。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图2a为半椭球形三维载体,图2b为圆柱形三维载体,图2c为三棱锥形三维载体,
图2d为三角柱形三维载体,图2e为四角锥形三维载体;
其中,1为随机气泡,2为三维载体,3为固定装置,4为商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仅为示意图,其中随机气泡为6个,三维载体为半球形,但是本实用新型随机气泡的数目及在三维载体内的分布位置和三维载体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4-8个随机气泡1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1的三维载体2,三维载体2采用PC材料制成,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1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随机气泡1在三维载体2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至少有3个随机气泡1其重心坐标处于3个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1与三维载体2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表面。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所有随机气泡1的图案特征均不同。三维防伪标签背面包括固定装置3,其采用粘接方式使三维防伪标签与对应的商品4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拆的固定连接,固定装置3一旦被破坏,再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均发生变化。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4-8个随机气泡1;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1的三维载体2。三维载体2采用PMMA材料制成,三维载体2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1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为50-60%;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正面,获得随机气泡1与三维载体2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是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的外表面,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外表面。所有随机气泡1的形状均不相同。三维防伪标签背面包括固定装置3,其采用机械连接方式使三维防伪标签与对应的商品4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拆的固定连接,固定装置3一旦被破坏,再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均发生变化。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4-8个随机气泡1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1的三维载体2,三维载体2采用PS材料制成,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1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随机气泡1在三维载体2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至少有4个随机气泡1其重心坐标处于4个不相平行的平面上,两两气泡之间的距离不做特别限制;随机气泡1与三维载体2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表面。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所有随机气泡的形状和外表图案均相同,但体积均不相同。三维防伪标签背面包括固定装置3,其采用焊接方式使三维防伪标签与对应的商品4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拆的固定连接,固定装置3一旦被破坏,再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均发生变化。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6个随机气泡1;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1的三维载体2。随机气泡1的每个表面的面积随机为11-15平方毫米,其中全部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单个随机气泡1外表面任意两点的最大距离不超过0.8cm;三维载体2采用PET材料制成,三维载体2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1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1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为50-60%;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正面,获得随机气泡1与三维载体2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只有2个面,其中一个面是平面、另一个面是半球面,其中半球面是正面、平面是背面,正面是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的外表面,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外表面。
实施例5:
如图2a所示,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5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采用PETG材料制成,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至少有4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单个随机气泡外表面任意两点的最大距离不超过0.9cm;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其中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特征时,需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只有2个面,其中一个面是平面、另一个面是半椭球面,其中半椭球面是正面、平面是背面,正面是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的外表面,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外表面。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用户采用手机作为图像识别设备,手机客户端为标签防伪专用APP,其与记载图像特征的数据库之间采用网络相连接。标签外壳所有外表面的总面积为10平方厘米。
实施例6:
如图2b所示,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7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随机气泡的每个外表面的面积随机为10-25平方毫米,有至少5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单个随机气泡外表面任意两点的最大距离不超过0.5cm;三维载体采用SAN材料制成,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特征时,需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为20-30%;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正面,获得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为圆柱形,一个平面是正面、另一个平面是背面,正面是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的外表面,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外表面。标签外壳所有外表面的总面积为9平方厘米。
实施例7:
如图2c所示,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4-8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采用MS材料制成,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有不低于2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单个随机气泡外表面任意两点的最大距离不超过1cm;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其中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特征时,需要至少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三维防伪标签为三棱锥形,其中一个平面为背面用于与商品相结合,另外三个面共同构成正面,正面是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的外表面;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用户采用手机作为图像识别设备,手机客户端为标签防伪专用APP,其与记载图像特征的数据库之间采用网络相连接。标签外壳所有外表面的总面积为12平方厘米。
实施例8:
如图2d所示,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4-9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有不低于4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完全不相平行的平面上;三维载体采用MBS材料制成,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特征时,需要从5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为40-50%;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正面,获得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为三角柱形,其中一个三角平面是正面、另一个三角平面是反面,正面是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的外表面,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外表面。
实施例9:
如图2e所示,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4-8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采用PES材料制成,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有不全部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其中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特征时,需要至少从5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三维防伪标签为四角锥形,其中底面为背面用于与商品相结合,另外四个面共同构成正面,正面是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的外表面;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用户采用手机作为图像识别设备,手机客户端为标签防伪专用APP,其与记载图像特征的数据库之间采用网络相连接。标签外壳所有外表面的总面积为8平方厘米。
实施例10: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至少5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其中有不低于3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三维载体采用MBS材料制成,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特征时,需要从5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为30-40%;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正面,获得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包括4个面,并且其中有2个面是平面,其中一个平面标记为A面,A面外表采用粘接方式贴在对应的商品上,形成不可拆的固定连接,固定装置一旦被破坏,再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均发生变化。
实施例11: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4-8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采用TPX材料制成,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有不低于3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其中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特征时,需要至少从8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包括6个面,并且其中有4个面是平面,其中一个平面标记为A面,A面外表采用粘接方式贴在对应的商品上,形成不可拆的固定连接,固定装置一旦被破坏,再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均发生变化,至少有5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于A面的、不同的5个平面上。
实施例12: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4-8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其中有不低于4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三维载体采用HEMA材料制成,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为20-30%;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正面,获得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是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的外表面,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外表面。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防揭层,防揭层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防揭层上刻有3道任意曲线的刀痕、并且每一道刀痕都能够单独将该三维标签外表面分割成两个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防揭层在任意刀痕处发生破裂,既不能从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被完整剥离,也不能从对应商品上被完整剥离,并且在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留下不完整的一部分;三维防伪标签的总体积为0.8立方厘米。
实施例13: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至少4-8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采用EFP材料制成,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有不低于3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其中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特征时,需要至少从7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包括6个面,并且其中有2个面是平面,其中一个平面标记为A面,A面外表采用粘接方式贴在对应的商品上,形成不可拆的固定连接,固定装置一旦被破坏,再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均发生变化,至少有8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于A面的、不同的8个平面上。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防揭层,防揭层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防揭层上刻有5道任意曲线的刀痕、并且每一道刀痕都能够单独将该三维标签外表面分割成两个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防揭层在任意刀痕处发生破裂,既不能从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被完整剥离,也不能从对应商品上被完整剥离,并且在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留下不完整的一部分;三维防伪标签的总体积为0.7立方厘米。
实施例14: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4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随机气泡的每个表面的面积为4-32平方毫米, 其中有不低于6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三维载体采用PVF材料制成,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采用如下方式采集并记录于数据库中:在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坐标位置做垂直于三维防伪标签正面的射线,射线方向指向三维防伪标签外侧,图像采集设备沿着射线的反方向观察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获得的图像数据标记为第一特征数据,图像采集设备偏离射线至不超过90度的角度观察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获得的图像数据标记为第二特征数据,将第一特征数据和第二特征数据一起记录于数据库中;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为5-15%;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正面,获得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是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的外表面,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外表面。
实施例15: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8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采用EP材料制成,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 采用如下方式采集并记录于数据库中:在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坐标位置做垂直于三维防伪标签正面的射线,射线方向指向三维防伪标签外侧,利用三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数据,其中一台沿着射线的反方向观察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获得的图像数据标记为第一特征数据,另外两台沿着偏离射线45度的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获得的图像数据标记为第二特征数据,将第一特征数据和第二特征数据一起记录于数据库中。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包括8个面,并且其中有6个面是平面,其中一个平面标记为A面,A面外表采用粘接方式贴在对应的商品上,形成不可拆的固定连接,固定装置一旦被破坏,再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均发生变化,至少有3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于A面的、不同的3个平面上。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防揭层,防揭层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防揭层上刻有10道任意曲线的刀痕、并且每一道刀痕都能够单独将该三维标签外表面分割成两个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防揭层在任意刀痕处发生破裂,既不能从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被完整剥离,也不能从对应商品上被完整剥离,并且在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留下不完整的一部分。
实施例16: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6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随机气泡的每个表面的面积为25-32平方毫米, 其中至少有6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完全不相平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将熔融状态的三维载体置于一系列中空针管装置之下,中空针管的外直径为1mm,当熔融状态的三维载体冷却至熔点或凝固温度之上10℃时,中空针管中的随机6根插入三维载体并将针头定位在随机位置,在1秒时间内注入随机量为5-15立方毫米的微量气体后,中空针管拔出三维载体,即形成位置随机、体积随机、形状随机的随机气泡,在该过程中,对两两气泡之间是否结合成一个气泡不做特别限制;三维载体采用PF材料制成,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采用如下方式采集并记录于数据库中:在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坐标位置做垂直于三维防伪标签正面的射线,射线方向指向三维防伪标签外侧,图像采集设备沿着射线的反方向观察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获得的图像数据标记为第一特征数据,图像采集设备偏离射线至60度的角度观察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获得的图像数据标记为第二特征数据,将第一特征数据和第二特征数据一起记录于数据库中;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为20-40%;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正面,获得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是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的外表面,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外表面。
实施例17: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8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采用AS材料制成,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有不低于3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将熔融状态的三维载体置于一系列中空针管装置之下,中空针管的外直径为2.0mm,当熔融状态的三维载体冷却至熔点或凝固温度之上15℃时,中空针管中的随机8根插入三维载体并将针头定位在随机位置,在2秒时间内注入随机量为5-15立方毫米的微量气体后,中空针管拔出三维载体,即形成位置随机、体积随机、形状随机的随机气泡,在该过程中,对两两气泡之间是否结合成一个气泡不做特别限制;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包括2个面,其中有1个面是平面,该平面采用粘接方式贴在对应的商品上,该平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中具有多个粘接面随机气泡,粘接面随机气泡是由粘接剂包裹气体构成,其形状随机、体积随机、位置随机,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随机气泡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被外力导致脱离原商品,粘接面随机气泡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被破坏。
实施例18: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8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其中有不低于4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将熔融状态的三维载体置于一系列中空针管装置之下,中空针管的外直径为0.3mm,当熔融状态的三维载体冷却至熔点或凝固温度之上5℃时,中空针管中的随机8根插入三维载体并将针头定位在随机位置,在0.5秒时间内注入随机量为1-20立方毫米的微量气体后,中空针管拔出三维载体,即形成位置随机、体积随机、形状随机的随机气泡,在该过程中,对两两气泡之间是否结合成一个气泡不做特别限制;三维载体采用BS材料制成,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为50-80%;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正面,获得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包括6个面,并且其中至少有1个面是平面,并且有一个平面采用粘接方式贴在对应的商品上,该平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中具有多个固体颗粒,固体颗粒的形状随机、体积随机、位置随机,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固体颗粒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被外力导致脱离原商品,固体颗粒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随之脱落或位置发生变化。
实施例19: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6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采用透明PP材料制成,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所有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均处于完全不相平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包括8个面,其中至少有1个面是平面,其中一个外表面采用粘接方式贴在对应的商品上,该个外表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中具有多个液体颗粒,液体颗粒被固化后的粘接剂限位,其形状随机、体积随机、位置随机,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液体颗粒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被外力导致脱离原商品,液体颗粒随之脱落。
实施例20: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4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每个随机气泡包括两个距离非常近的平行的表面,两表面之间的厚度为0.05毫米,每个表面的面积随机为2-10平方毫米;三维载体采用透明PA材料制成,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为10-15%;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正面,获得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是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的外表面,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外表面。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防揭层,防揭层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即发生肉眼可见、且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的破损。
实施例21: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三个基础组成部分:5个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位置随机并且其最大粒度直径为0.05-1.2mm的荧光粉。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所有随机气泡其坐标重心均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荧光粉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三维载体外表面设有保护外壳,保护外壳为透明装置,由两个构件组合而成;保护外壳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易碎纸,易碎纸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易碎纸既不能从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被完整剥离,也不能从对应商品上被完整剥离,并且在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留下不完整的一部分。
实施例22: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三个基础组成部分:8个随机气泡、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长度为2-8mm并且沿长度方向做剖面所得的剖面最大宽度为0.05-0.6mm的线状金葱粉,随机气泡每个表面的面积随机为5-20平方毫米,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有至少3个随机气泡其坐标重心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线状金葱粉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三维载体外表面设有保护外壳,保护外壳本身不是完全透明的或保护外壳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染料使其不完全透明,保护外壳的不透明度不会影响图像识别设备对随机气泡及线状金葱粉位置和形状的识别。三维载体内置定位装置和位置信息存储器,能够记录标签的位置变化信息;三维载体还内置内置电源及充电装置。
实施例23: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三个基础组成部分:6个体积为3-60立方毫米的随机气泡、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长度为2-8mm并且沿长度方向做剖面所得的剖面最大宽度为0.05-0.6mm的线状金葱粉,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有至少3个随机气泡其坐标重心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线状金葱粉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三维载体外表面设有保护外壳,保护外壳本身不是完全透明的或保护外壳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染料使其不完全透明,保护外壳的不透明度不会影响图像识别设备对随机气泡及线状金葱粉位置和形状的识别。三维载体内置警示装置并设定报警事件,当报警事件发生时,警示装置发出机械波或电磁波进行警示。三维载体还内置无线充电装置。
实施例24: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 5个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随机气泡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在高于生产地大气压25%的压力环境下下制成三维载体,然后将三维载体切割成型,在生产地常压下对三维载体进行不均匀加热,即控制不同加热点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加热温度在三维载体熔点的50-90%范围内,空气在三维载体中的溶解度降低而生成随机气泡;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三维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三维防伪标签表面。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
实施例25: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包括三个基础组成部分:4个体积随机为82-120立方毫米的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位置随机并且其最大粒度直径为0.03-0.05mm的荧光粉。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有至少8个随机气泡其坐标重心处于平行但不同的平面上;随机气泡、荧光粉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随机气泡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向一定体积的熔融态的三维载体中鼓入空气流,空气流的风量大小控制在10-60立方厘米/秒,鼓风过程中将三维载体以3-15℃/s的速度进行迅速降温,即生成随机气泡。
实施例26:
包括三个基础组成部分:8个体积随机为20-40立方毫米的随机气泡、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长度为2-8mm并且沿长度方向做剖面所得的剖面最大宽度为0.05-0.6mm的线状金葱粉,随机气泡在三维载体中的位置随机分布,其中有至少5个随机气泡处于平行但不同的;随机气泡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将固体三维载体切割成型,在生产地常压下对三维载体进行不均匀加热,即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在不同加热点对三维载体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在三维载体熔点的80-95%范围内,空气在三维载体中的溶解度降低而生成随机气泡;随机气泡、线状金葱粉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从任意不同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均能得到不完全相同的三维防伪标签照片。三维载体外表面设有保护外壳,保护外壳本身不是完全透明的或保护外壳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染料使其不完全透明,保护外壳的不透明度不会影响图像识别设备对随机气泡及线状金葱粉位置和形状的识别。三维载体内置警示装置并设定报警事件,当报警事件发生时,警示装置发出机械波或电磁波进行警示。三维载体还内置无线充电装置。从任意角度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三维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不超过90%。三维防伪标签采用粘接方式使三维防伪标签与对应的商品结合在一起,粘接面中具有多个粘接面随机气泡,粘接面随机气泡是由粘接剂包裹气体构成,其形状随机、体积随机、位置随机,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三维防伪标签正面时能够记录粘接面随机气泡并将其作为图像特征中的一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被外力导致脱离原商品,粘接面随机气泡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被破坏。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图像特征时,需要至少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采集。采用图像识别设备识别三维防伪标签时,需要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识别。图像识别设备为手机,其与记载图像特征的数据库之间采用网络相连接;标签外壳所有外表面的总面积不超过14.5平方厘米。三维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防揭层,防揭层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防揭层上刻有至少3道任意曲线的刀痕、并且每一道刀痕都能够单独将该三维标签外表面分割成两个部分,三维防伪标签一旦从对应商品上被揭下,防揭层在任意刀痕处发生破裂,既不能从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被完整剥离,也不能从对应商品上被完整剥离,并且在三维防伪标签的外表面上留下不完整的一部分。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采用如下方式采集并记录于数据库中:在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坐标位置做垂直于三维防伪标签正面的射线,射线方向指向三维防伪标签外侧,图像采集设备沿着射线的反方向观察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获得的图像数据标记为第一特征数据,图像采集设备偏离射线一定角度观察三维防伪标签正面重心获得的图像数据标记为第二特征数据,将第一特征数据和第二特征数据一起记录于数据库中。

Claims (9)

1.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
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4-8个形状、体积、位置均随机的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
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防伪标签表面,背面用于与对应商品的外表面相结合;
防伪标签正面和背面之间的三维空间可被分割为多个平行的平面,至少有3个随机气泡其重心坐标处于该多个平行平面其中3个不同的平面;
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
2.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
防伪标签包括两个基础组成部分:4-8个形状、体积、位置均随机的随机气泡;和能够容纳所有随机气泡的三维载体,三维载体能够透过可见光以至于其中的随机气泡能够被图像识别设备所识别;
从任意角度拍摄防伪标签所得到的照片中,随机气泡面积占防伪标签总面积的比例不超过60%;
防伪标签分为正面和背面,其中正面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扫描识别,背面即与正面物理位置相反的防伪标签外表面,背面用于与对应商品的外表面相结合;
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防伪标签正面,获得随机气泡与三维载体结合在一起的图像特征并记录在数据库中,用于被图像识别设备对比识别。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附加技术特征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防伪标签背面包括固定装置,其采用粘接、和/或机械连接、和/或焊接的方式使防伪标签与对应的商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拆的固定连接;
所述防伪标签的外表面至少包括2个面,并且其中至少有一个面是平面;
所述图像识别设备为手机,其与记载图像特征的数据库之间采用网络相连接;
标签外壳所有外表面的总面积不超过15平方厘米。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附加技术特征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防伪标签的外表面至少包括3个面,并且其中至少有2个面是平面;
将图像采集设备置于防伪标签正面上方一定位置处;
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防揭层,防揭层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防揭层上刻有至少3道任意曲线的刀痕、并且每一道刀痕都能够单独将该防伪标签外表面分割成两个部分;
所述防伪标签的总体积不超过0.8立方厘米。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标签的外表面至少包括2个面,并且其中至少有1个面是平面,并且有一个外表面采用粘接方式贴在对应的商品上,在该表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具备如下随机特征其中之一:
该外表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中具有多个固体颗粒;
该外表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中具有多个粘接面随机气泡;
该外表面与对应商品的粘接面中具有多个液体颗粒。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附加技术特征至少其中之一:
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防揭层,防揭层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
所述防伪标签的正面,可以包括防伪标签的多个外表面;
三维载体内部或外表还包括随机荧光粉,随机荧光粉位置随机、其最大粒度直径为0.05-1.2mm。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附加技术特征至少其中之一:
三维载体外表面设有保护外壳;
三维载体内部或外表还包含定位图形;
防伪标签的一个外表面上设有易碎纸,易碎纸的另一面贴在对应商品上;
三维载体内部或外表还包括线状金葱粉,其长度为2-8mm,沿长度方向做剖面所得的剖面最大宽度为0.05-0.6mm;
所述防伪标签的总体积不超过0.6立方厘米。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附加技术特征至少其中之一:
三维载体外表面设有保护外壳;
所述防伪标签的反面,可以包括防伪标签的多个外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防伪标签还包括标签外壳,同时包括下列附加技术特征至少其中之一:
三维载体内部或外表还包括面状金葱粉,其长度和宽度均在为1.5-8mm范围内,厚度为0.1-0.8mm;
标签外壳所有外表面的总面积不超过8.8平方厘米;
标签内置抗磁干扰装置;
标签外壳可被拆卸为至少两个部件,使标签外壳可以重复回收利用;
三维载体内置定位装置和位置信息存储器,能够记录标签的位置变化信息;
三维载体内置警示装置并设定报警事件,当报警事件发生时,警示装置发出机械波或电磁波进行警示;
三维载体内置电源及充电装置。
CN201720728981.0U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Active CN207541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8981.0U CN207541842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8981.0U CN207541842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1842U true CN207541842U (zh) 2018-06-26

Family

ID=62607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28981.0U Active CN207541842U (zh) 2017-06-22 2017-06-22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18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8944A (zh) * 2017-06-22 2019-01-01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8944A (zh) * 2017-06-22 2019-01-01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CN109118944B (zh) * 2017-06-22 2024-04-26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73638U (zh) 一种基于微量二维随机图形的防伪标签
CN207473637U (zh) 一种基于微量随机气泡的三维防伪标签
CN207473941U (zh) 一种基于微量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CN207473639U (zh) 一种基于随机液滴的三维防伪标签
JP4358750B2 (ja) 改竄表示rfidアンテナ
CN207165101U (zh) 一种基于三维随机图形的防伪标签
CN101563640B (zh) 微光学安全系统及影像表示系统
CN206849388U (zh)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三维防伪标签
BRPI0610706A2 (pt) sistema de imagem ótica sintética e sistema de apresentação de imagem
CN207541842U (zh)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CN109118944A (zh)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CN207624018U (zh) 一种基于微量三维随机图形的防伪标签
CN207586967U (zh) 一种基于三维随机图形的三维防伪标签
CN109118945A (zh) 一种基于二维随机图形的防伪标签
CN207541645U (zh) 一种基于二维随机图形的三维防伪标签
CN207752695U (zh) 一种基于二维随机图形的防伪标签
CN109118942A (zh) 一种基于微量随机气泡的防伪标签
CN109118941A (zh) 一种基于随机气泡的三维防伪标签
CN109117918A (zh) 一种基于三维随机图形的三维防伪标签
CN109117909A (zh) 一种基于微量随机气泡的三维防伪标签
CN109117911A (zh) 一种基于二维随机图形的三维防伪标签
CN109117913A (zh) 一种基于随机液滴的三维防伪标签
CN107808586A (zh) 防伪标识、标记装置及防伪识别方法和目标物标记方法
CN109117910A (zh) 一种基于微量三维随机图形的防伪标签
CN109118943A (zh) 一种基于三维随机图形的防伪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