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38738U - 进风换热窗 - Google Patents

进风换热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38738U
CN207538738U CN201721311805.3U CN201721311805U CN207538738U CN 207538738 U CN207538738 U CN 207538738U CN 201721311805 U CN201721311805 U CN 201721311805U CN 207538738 U CN207538738 U CN 207538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posting
installing frame
hinge ba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118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烜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3118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38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38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387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进风换热窗。包括定位框和设置在定位框内的安装框,所述的定位框和安装框活动连接,所述的定位框外端设有挡块,在挡块内端和安装框外端之间设有密封条,在定位框和安装框之间还设有可拆卸定位组件,所述的定位框与安装框之间设有四组滑轨,其中两组滑轨位于定位框上方内侧与安装框上方外侧之间且分别位于两侧,另两组滑轨位于定位框下方外侧与安装框下方内侧之间且分别位于两侧,所述的安装框内设有位于外端的进风挡雨排水机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进风换热窗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能够随时开窗。

Description

进风换热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进风换热窗。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窗的构造也日趋复杂以满足更高的热工要求。高级的建筑会采用双层甚至三层真空Low-E玻璃,双道橡胶密封条,以保证其最佳的保温隔热性能。水平天窗可以做成无框的单元,也被称为采光罩。玻璃幕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窗,即整个建筑外墙都变成了可透光的窗。但是,在夏季时由于室外温度较热,导致从窗进入屋内的空气会是热风,冬季时时由于室外温度较热,导致从窗进入屋内的空气会是冷风,导致人们无法开窗,并且雨季也无法开窗通风。使用空调不仅无法通风还会浪费能源。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铝木复合窗[申请号:201320087697.1],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框用于固定在墙上,外开窗扇安装在窗框上;其中,窗框由窗框铝材和窗框木材压合而成,其中,窗框铝材位于室外一侧,窗框木材位于室内一侧;窗扇由窗扇铝材和窗扇木材压合而成,其中,窗扇铝材位于室外一侧,窗扇木材位于室内一侧;所述窗框铝材和窗框木材拼接的角部设有固定窗木压条;所述窗扇上安装有若干块中空玻璃,所述中空玻璃的接缝处使用拼樘条固定,在室外侧使用外侧拼樘铝条,在室内侧使用内侧拼樘木条固定。
上述方案的虽然能够用于作用窗使用。但是,仍然存在着冬季和夏季无法开窗通风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够随时开窗的进风换热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进风换热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框和设置在定位框内的安装框,所述的定位框和安装框活动连接,所述的定位框外端设有挡块,在挡块内端和安装框外端之间设有密封条,在定位框和安装框之间还设有可拆卸定位组件,所述的定位框与安装框之间设有四组滑轨,其中两组滑轨位于定位框上方内侧与安装框上方外侧之间且分别位于两侧,另两组滑轨位于定位框下方外侧与安装框下方内侧之间且分别位于两侧,所述的安装框内设有位于外端的进风挡雨排水机构,所述的进风挡雨排水机构内侧设有单向进气机构,在进风挡雨排水机构和单向进气机构之间设有除湿架,所述的除湿架上设有除湿透气海绵,所述的单向进气机构出风端上设有呈S形迂回的换热管,换热管一端位于安装框一侧上方,换热管另一端位于安装框另一侧上方,所述的定位框顶部设有换热系统,所述的换热系统与换热管两端相连,所述的换热系统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分别与位于换热管两端上方,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下端分别穿设在定位框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且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下端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下端孔口平齐或接近下端孔口,所述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分别穿设在安装框上方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内,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快接接头和第二快接接头与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可拆卸相连,所述的第三通孔端和第四通孔下端均设有环形密封橡胶挡环。
在上述的进风换热窗中,所述的进风挡雨排水机构包括若干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且横向设置呈拱形的挡水板,所述的挡水板中部高于挡水板两侧且截面呈S形,所述的挡水板朝上一侧的排水凹陷位于内端,任意相邻两块挡水板之间形成过风通道,在若干挡水板两端的安装框内侧壁上竖直开设有排水沟,所述的挡水板端部伸入排水沟且内端不与排水沟内壁接触,所述的排水沟下端穿设安装框与定位框底部的排水通槽相连,所述的排水通槽和定位框之间设有密封圈。
在上述的进风换热窗中,在若干挡水板之间设有三根竖直设置且横向均匀分布的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穿设挡水板的排水凹陷,在排水管上竖直开设有若干导水孔,所述的导水孔数量与排水凹陷数量相匹配,所述的导水孔位于排水管朝向挡水板内端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的排水管下端穿设安装框与排水通槽连通。
在上述的进风换热窗中,所述的排水通槽外端上设有弧形挡板,所述的弧形挡板上端位于排水通槽外端上方与定位框固连,所述的弧形挡板下端位于排水通槽外端下方且与定位框之间留有间隙。
在上述的进风换热窗中,所述的单向进气机构包括若干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进风单元,所述的进风单元包括两根横向设置的铰接杆,在铰接杆上设有风门,所述的风门外端铰接在铰接杆上,在风门和铰接杆之间设有能使两个风门内端互相抵靠且当风力大于预设值时能使两个风门内端分离的扭簧,所述的风门内端内侧设有橡胶垫,相邻两个进风单元共用相邻一侧的铰接杆,所述的单向进气机构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若干铰接杆移动的折叠组件。
在上述的进风换热窗中,所述的风门包括上铝板、隔热塑料层和下铝板,所述的上铝板内侧和下铝板内侧均设有若干钩体,且上铝板上的钩体与上铝板以及上铝板上的钩体不接触,下铝板上的钩体与下铝板以及下铝板上的钩体不接触,所述的上铝板和下铝板内侧均设有若干微凸波纹,所述的隔热塑料层与上铝板和下铝板内侧以及钩体相适应。
在上述的进风换热窗中,所述的折叠组件包括开设安装框内两侧竖直设置的铰接杆滑槽,在铰接杆滑槽一侧沿竖直方向上开设有若干铰接杆滑槽连通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数量与铰接杆相适应,所述的铰接杆滑槽外侧的安装框上开设有换位槽,在换位槽内设有能使铰接杆进入或移出铰接杆滑槽的横向换位驱动板,所述的横向换位驱动板上贯穿设置有与铰接杆滑槽相匹配的活动槽,顶部的铰接杆端部与横向换位驱动板固定相连,在每块横向换位驱动板上还设有能够驱动横向换位驱动板横向移动的电动驱动缸,所述的若干铰接杆两端的端部穿设有升降绳索,所述的升降绳索尾部与底部的铰接杆固连,两升降绳索上端相连且与总控绳索相连,若干铰接杆两端的端部穿设有升降绳索,所述的升降绳索尾部与底部的铰接杆固连,两升降绳索上端相连且与总控绳索相连,所述的总控绳索绕制在绕线架上,所述的绕线架与驱动电机相连。
在上述的进风换热窗中,所述的除湿透气海绵和单向进气机构之间设有位于安装框内两侧的导风凸沿,两导风凸沿之间形成的导风通道宽度由外端向内端逐渐缩小。
在上述的进风换热窗中,所述的定位框外端设有不锈钢阻挡网,所述的安装框内端设有对开玻璃窗,对开玻璃窗和定位框之间具有密封条,对开玻璃窗的两扇玻璃窗之间也设有密封条,所述的对开玻璃窗的玻璃为透明树脂制成。
在上述的进风换热窗中,所述的安装框顶部设有的顶盖,所述的顶盖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在定位框上,所述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穿设在顶盖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进风换热窗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能够随时开窗。2、能够对应各种天气情况,即使在雨天也能够开窗通风。3、使用便利,操作简单。4、在换热的同时,保障室内空气的流通。5、能防止树叶等杂物堵塞,保障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管的安装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风挡雨排水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换位驱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端和下端风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上端和下端外的风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定位框1、安装框2、滑轨12、进风挡雨排水机构3、单向进气机构4、除湿架5、除湿透气海绵51、换热管6a、换热系统6、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第一通孔1a、第二通孔1b、第三通孔1c、第四通孔1d、第一快接接头611、第二快接接头621、环形密封橡胶挡环1e、挡水板31、过风通道32、排水沟34、排水通槽35、排水管36、导水孔361、弧形挡板351、进风单元41、铰接杆42、风门43、橡胶垫44、折叠组件7、铝板431、隔热塑料层432、下铝板433、钩体434、铰接杆滑槽71、定位孔72、换位槽73、横向换位驱动板74、活动槽75、升降绳索76、总控绳索77、绕线架78、驱动电机79、导风凸沿21、对开玻璃窗14、顶盖22、螺旋导水沿364、切割刀口363、导水槽362、板式换热板6a、第一换热通道611、第二换热通道612、第一换水管61a、深水井62a、第二换水管61b、蓄水池63、第三换热通道613、膨胀阀64、翅片式换热器65、压缩机66、温控三通阀68、四通换向阀67、第三换水管69、即热加热器691、锂电池692、太阳能发电组件693、太阳能板693a、支路631、生活用水接口632、燃气加热器633、普通三通阀634、旁路635、外箱15、地下室61c、换热翅片61d、换热风扇61e。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本进风换热窗,包括定位框1和设置在定位框1内的安装框2,定位框1和安装框2活动连接,定位框1外端设有挡块11,在挡块11内端和安装框2外端之间设有密封条,在定位框1和安装框2之间还设有可拆卸定位组件,定位框1与安装框2之间设有四组滑轨12,其中两组滑轨12位于定位框1上方内侧与安装框2上方外侧之间且分别位于两侧,另两组滑轨12位于定位框1下方外侧与安装框2下方内侧之间且分别位于两侧,安装框2内设有位于外端的进风挡雨排水机构3,进风挡雨排水机构3内侧设有单向进气机构4,在进风挡雨排水机构3和单向进气机构4之间设有除湿架5,除湿架5上设有除湿透气海绵51,单向进气机构4出风端上设有呈S形迂回的换热管6a,换热管6a一端位于安装框2一侧上方,换热管6a另一端位于安装框2另一侧上方,定位框1顶部设有换热系统6,换热系统6与换热管6a两端相连,换热系统6的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分别与位于换热管6a两端上方,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下端分别穿设在定位框1的第一通孔1a和第二通孔1b内,且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下端分别与第一通孔1a和第二通孔1b下端孔口平齐或接近下端孔口,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分别穿设在安装框2上方的第三通孔1c和第四通孔1d内,换热管6a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快接接头611和第二快接接头621与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可拆卸相连,第三通孔1c端和第四通孔1d下端均设有环形密封橡胶挡环1e。
更具体的说,进风挡雨排水机构3包括若干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且横向设置呈拱形的挡水板31,挡水板31中部高于挡水板31两侧且截面呈S形,挡水板31朝上一侧的排水凹陷32位于内端,任意相邻两块挡水板31之间形成过风通道32,在若干挡水板31两端的安装框2内侧壁上竖直开设有排水沟34,挡水板31端部伸入排水沟34且内端不与排水沟34内壁接触,排水沟34下端穿设安装框2与定位框1底部的排水通槽35相连,排水通槽35和定位框1之间设有密封圈。
在若干挡水板31之间设有三根竖直设置且横向均匀分布的排水管36,排水管36穿设挡水板31的排水凹陷32,在排水管36上竖直开设有若干导水孔361,导水孔361数量与排水凹陷32数量相匹配,导水孔361位于排水管36朝向挡水板31内端一侧的侧壁上,排水管36下端穿设安装框2与排水通槽35连通,排水通槽35外端上设有弧形挡板351,弧形挡板351上端位于排水通槽35外端上方与定位框1固连,弧形挡板351下端位于排水通槽35外端下方且与定位框1之间留有间隙。
单向进气机构4包括若干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进风单元41,进风单元41包括两根横向设置的铰接杆42,在铰接杆42上设有风门43,风门43外端铰接在铰接杆42上,在风门43和铰接杆42之间设有能使两个风门43内端互相抵靠且当风力大于预设值时能使两个风门43内端分离的扭簧,风门43内端内侧设有橡胶垫44,相邻两个进风单元41共用相邻一侧的铰接杆42,单向进气机构4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若干铰接杆42移动的折叠组件7。
风门43包括上铝板431、隔热塑料层432和下铝板433,上铝板431内侧和下铝板433内侧均设有若干钩体434,且上铝板431上的钩体434与上铝板431以及上铝板431上的钩体434不接触,下铝板433上的钩体434与下铝板433以及下铝板433上的钩体434不接触,上铝板431和下铝板433内侧均设有若干微凸波纹,隔热塑料层432与上铝板431和下铝板433内侧以及钩体434相适应。
折叠组件7包括开设安装框2内两侧竖直设置的铰接杆滑槽71,在铰接杆滑槽71一侧沿竖直方向上开设有若干铰接杆滑槽71连通的定位孔72,定位孔72数量与铰接杆42相适应,铰接杆滑槽71外侧的安装框2上开设有换位槽73,在换位槽73内设有能使铰接杆42进入或移出铰接杆滑槽71的横向换位驱动板74,横向换位驱动板74上贯穿设置有与铰接杆滑槽71相匹配的活动槽75,顶部的铰接杆42端部与横向换位驱动板74固定相连,在每块横向换位驱动板74上还设有能够驱动横向换位驱动板74横向移动的电动驱动缸,若干铰接杆42两端的端部穿设有升降绳索76,升降绳索76尾部与底部的铰接杆42固连,两升降绳索76上端相连且与总控绳索77相连,若干铰接杆42两端的端部穿设有升降绳索76,升降绳索76尾部与底部的铰接杆42固连,两升降绳索76上端相连且与总控绳索77相连,总控绳索77绕制在绕线架78上,绕线架78与驱动电机79相连。
除湿透气海绵51和单向进气机构4之间设有位于安装框2内两侧的导风凸沿21,两导风凸沿21之间形成的导风通道宽度由外端向内端逐渐缩小;定位框1外端设有不锈钢阻挡网13,安装框2内端设有对开玻璃窗14,对开玻璃窗14和定位框1之间具有密封条,对开玻璃窗14的两扇玻璃窗之间也设有密封条,对开玻璃窗14的玻璃为透明树脂制成;安装框2顶部设有的顶盖22,顶盖22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在定位框1上,第三通孔1c和第四通孔1d穿设在顶盖22上。
换热系统6包括板式换热板6a,板式换热板6a的第一换热通道611通过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与换热管6a两端相连,板式换热板6a的第二换热通道612一端通过第一换水管61a与深水井62a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换水管61b与蓄水池63相连,板式换热板6a的第三换热通道613一端依次通过膨胀阀64、翅片式换热器65和压缩机66与第三换热通道613另一端连通,压缩机66两端、翅片式换热器65和第三换热通道613一端通过四通换向阀67相连,第一换水管61a上还设有温控三通阀68,温控三通阀68通过第三换水管69与蓄水池63相连,温控三通阀68的探温端连接在换热管61上,第三换水管69上套设有即热加热器691,即热加热器691上连接有锂电池692,锂电池692上连接有太阳能发电组件693,太阳能发电组件693的太阳能板693a设置在定位框1外端上,蓄水池63上还连接有支路631,支路631与生活用水接口632连接,生活用水接口632和支路631之间设有燃气加热器633,在支路631上连接有普通三通阀634,普通三通阀634还通过旁路635连接生活用水接口632。
膨胀阀64、翅片式换热器65和压缩机66设置在外箱15内,外箱15固设在定位框1外端上方,在外箱15外侧设有所述翅片式换热器65蓄水池63设置在地下室61c底部,第二换水管61b穿设地下室61c,且暴露在地下室61c内的第二换水管61b上设有若干换热翅片61d,在若干换热翅片61d一侧设有换热风扇61e;换热管6a上具有若干换热鳞片,换热管6a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框2上;排水管36内壁上分布有若干周向均匀分布且轴向延伸的螺旋导水沿364,沿螺旋导水沿364上端和排水管36之间设有导水槽362,沿螺旋导水沿364内壁具有切割刀口363。
本申请的挡水板31为金属材料制成,在挡水板31上包覆有防晒硅胶层。
作为优选的,挡水板31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定位框1、安装框2、滑轨12、进风挡雨排水机构3、单向进气机构4、除湿架5、除湿透气海绵51、换热管6a、换热系统6、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第一通孔1a、第二通孔1b、第三通孔1c、第四通孔1d、第一快接接头611、第二快接接头621、环形密封橡胶挡环1e、挡水板31、过风通道32、排水沟34、排水通槽35、排水管36、导水孔361、弧形挡板351、进风单元41、铰接杆42、风门43、橡胶垫44、折叠组件7、铝板431、隔热塑料层432、下铝板433、钩体434、铰接杆滑槽71、定位孔72、换位槽73、横向换位驱动板74、活动槽75、升降绳索76、总控绳索77、绕线架78、驱动电机79、导风凸沿21、对开玻璃窗14、顶盖22、螺旋导水沿364、切割刀口363、导水槽362、板式换热板6a、第一换热通道611、第二换热通道612、第一换水管61a、深水井62a、第二换水管61b、蓄水池63、第三换热通道613、膨胀阀64、翅片式换热器65、压缩机66、温控三通阀68、四通换向阀67、第三换水管69、即热加热器691、锂电池692、太阳能发电组件693、太阳能板693a、支路631、生活用水接口632、燃气加热器633、普通三通阀634、旁路635、外箱15、地下室61c、换热翅片61d、换热风扇61e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进风换热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框(1)和设置在定位框(1)内的安装框(2),所述的定位框(1)和安装框(2)活动连接,所述的定位框(1)外端设有挡块(11),在挡块(11)内端和安装框(2)外端之间设有密封条,在定位框(1)和安装框(2)之间还设有可拆卸定位组件,所述的定位框(1)与安装框(2)之间设有四组滑轨(12),其中两组滑轨(12)位于定位框(1)上方内侧与安装框(2)上方外侧之间且分别位于两侧,另两组滑轨(12)位于定位框(1)下方外侧与安装框(2)下方内侧之间且分别位于两侧,所述的安装框(2)内设有位于外端的进风挡雨排水机构(3),所述的进风挡雨排水机构(3)内侧设有单向进气机构(4),在进风挡雨排水机构(3)和单向进气机构(4)之间设有除湿架(5),所述的除湿架(5)上设有除湿透气海绵(51),所述的单向进气机构(4)出风端上设有呈S形迂回的换热管(6a),换热管(6a)一端位于安装框(2)一侧上方,换热管(6a)另一端位于安装框(2)另一侧上方,所述的定位框(1)顶部设有换热系统(6),所述的换热系统(6)与换热管(6a)两端相连,所述的换热系统(6)的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分别与位于换热管(6a)两端上方,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下端分别穿设在定位框(1)的第一通孔(1a)和第二通孔(1b)内,且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下端分别与第一通孔(1a)和第二通孔(1b)下端孔口平齐或接近下端孔口,所述的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分别穿设在安装框(2)上方的第三通孔(1c)和第四通孔(1d)内,所述的换热管(6a)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快接接头(611)和第二快接接头(621)与第一导管(61)和第二导管(62)可拆卸相连,所述的第三通孔(1c)端和第四通孔(1d)下端均设有环形密封橡胶挡环(1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换热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挡雨排水机构(3)包括若干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且横向设置呈拱形的挡水板(31),所述的挡水板(31)中部高于挡水板(31)两侧且截面呈S形,所述的挡水板(31)朝上一侧的排水凹陷(32)位于内端,任意相邻两块挡水板(31)之间形成过风通道(32),在若干挡水板(31)两端的安装框(2)内侧壁上竖直开设有排水沟(34),所述的挡水板(31)端部伸入排水沟(34)且内端不与排水沟(34)内壁接触,所述的排水沟(34)下端穿设安装框(2)与定位框(1)底部的排水通槽(35)相连,所述的排水通槽(35)和定位框(1)之间设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换热窗,其特征在于,在若干挡水板(31)之间设有三根竖直设置且横向均匀分布的排水管(36),所述的排水管(36)穿设挡水板(31)的排水凹陷(32),在排水管(36)上竖直开设有若干导水孔(361),所述的导水孔(361)数量与排水凹陷(32)数量相匹配,所述的导水孔(361)位于排水管(36)朝向挡水板(31)内端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的排水管(36)下端穿设安装框(2)与排水通槽(3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风换热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通槽(35)外端上设有弧形挡板(351),所述的弧形挡板(351)上端位于排水通槽(35)外端上方与定位框(1)固连,所述的弧形挡板(351)下端位于排水通槽(35)外端下方且与定位框(1)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进风换热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进气机构(4)包括若干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进风单元(41),所述的进风单元(41)包括两根横向设置的铰接杆(42),在铰接杆(42)上设有风门(43),所述的风门(43)外端铰接在铰接杆(42)上,在风门(43)和铰接杆(42)之间设有能使两个风门(43)内端互相抵靠且当风力大于预设值时能使两个风门(43)内端分离的扭簧,所述的风门(43)内端内侧设有橡胶垫(44),相邻两个进风单元(41)共用相邻一侧的铰接杆(42),所述的单向进气机构(4)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若干铰接杆(42)移动的折叠组件(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风换热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门(43)包括上铝板(431)、隔热塑料层(432)和下铝板(433),所述的上铝板(431)内侧和下铝板(433)内侧均设有若干钩体(434),且上铝板(431)上的钩体(434)与上铝板(431)以及上铝板(431)上的钩体(434)不接触,下铝板(433)上的钩体(434)与下铝板(433)以及下铝板(433)上的钩体(434)不接触,所述的上铝板(431)和下铝板(433)内侧均设有若干微凸波纹,所述的隔热塑料层(432)与上铝板(431)和下铝板(433)内侧以及钩体(434)相适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风换热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组件(7)包括开设安装框(2)内两侧竖直设置的铰接杆滑槽(71),在铰接杆滑槽(71)一侧沿竖直方向上开设有若干铰接杆滑槽(71)连通的定位孔(72),所述的定位孔(72)数量与铰接杆(42)相适应,所述的铰接杆滑槽(71)外侧的安装框(2)上开设有换位槽(73),在换位槽(73)内设有能使铰接杆(42)进入或移出铰接杆滑槽(71)的横向换位驱动板(74),所述的横向换位驱动板(74)上贯穿设置有与铰接杆滑槽(71)相匹配的活动槽(75),顶部的铰接杆(42)端部与横向换位驱动板(74)固定相连,在每块横向换位驱动板(74)上还设有能够驱动横向换位驱动板(74)横向移动的电动驱动缸,所述的若干铰接杆(42)两端的端部穿设有升降绳索(76),所述的升降绳索(76)尾部与底部的铰接杆(42)固连,两升降绳索(76)上端相连且与总控绳索(77)相连,若干铰接杆(42)两端的端部穿设有升降绳索(76),所述的升降绳索(76)尾部与底部的铰接杆(42)固连,两升降绳索(76)上端相连且与总控绳索(77)相连,所述的总控绳索(77)绕制在绕线架(78)上,所述的绕线架(78)与驱动电机(79)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风换热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湿透气海绵(51)和单向进气机构(4)之间设有位于安装框(2)内两侧的导风凸沿(21),两导风凸沿(21)之间形成的导风通道宽度由外端向内端逐渐缩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换热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框(1)外端设有不锈钢阻挡网,所述的安装框(2)内端设有对开玻璃窗(14),对开玻璃窗(14)和定位框(1)之间具有密封条,对开玻璃窗(14)的两扇玻璃窗之间也设有密封条,所述的对开玻璃窗(14)的玻璃为透明树脂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换热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框(2)顶部设有的顶盖(22),所述的顶盖(22)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在定位框(1)上,所述的第三通孔(1c)和第四通孔(1d)穿设在顶盖(22)上。
CN201721311805.3U 2017-10-12 2017-10-12 进风换热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38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1805.3U CN207538738U (zh) 2017-10-12 2017-10-12 进风换热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1805.3U CN207538738U (zh) 2017-10-12 2017-10-12 进风换热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38738U true CN207538738U (zh) 2018-06-26

Family

ID=62609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1180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38738U (zh) 2017-10-12 2017-10-12 进风换热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38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19344A1 (en) Energy Efficient Fenestration Assembly
CN208458079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蓄热墙采暖通风系统
EP0209584B1 (en) Roof structure
CN207538738U (zh) 进风换热窗
CN1974974A (zh) 一种内外双循环双层幕墙
CN208416385U (zh) 进风换热窗换热系统
CN107762370A (zh) 进风换热窗
CN207934762U (zh) 进风换热窗的进风组件
CN207934764U (zh) 进风换热窗的挡雨组件
CN200971574Y (zh) 一种内外双循环双层幕墙
CN107724921A (zh) 进风换热窗的挡雨组件
CN107701055A (zh) 进风换热窗的进风组件
WO2009098440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CN107762371A (zh) 进风换热窗换热系统
CN102852257A (zh) 高透光电动通风天窗
EP2212485A1 (en) Wall or floor system for a house or building
CN202850299U (zh) 电动通风天窗
CN202611027U (zh) 一种外循环双层幕墙
CN214469113U (zh) 一种降噪效果好的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CN102852295A (zh) 顺坡电动高采光通风天窗
CN202850372U (zh) 高透光电动通风天窗
CN207538741U (zh) 制冷进风窗换热循环系统
KR101589979B1 (ko) 친환경 주택
CN207538742U (zh) 制冷进风窗
CN218264509U (zh) 一种工业厂房或者库房的屋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6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