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26977U - 新型超声螺母 - Google Patents

新型超声螺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26977U
CN207526977U CN201720906565.5U CN201720906565U CN207526977U CN 207526977 U CN207526977 U CN 207526977U CN 201720906565 U CN201720906565 U CN 201720906565U CN 207526977 U CN207526977 U CN 207526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cause
internal thread
frequency vibration
middl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065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锋
凃明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n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unde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Shun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n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Shun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7209065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26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26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26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包括高强度的螺母外壳及内螺纹体,特点是在所述螺母外壳与内螺纹体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能产生高频振动从而带动其内螺纹体作径向高频振动。其优点为:具有结构简单,传动精度高、摩擦阻力小、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和维护成本也低,能用于诸如数控机床、精密注塑机等高端精密装备,替代现有滚珠丝杠传动副。

Description

新型超声螺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纹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超声螺母。
背景技术
现有机电装备中,螺母是应用最广泛的联结传动部件,尤其是高档精密机器传动中,很多都会用到滚珠丝杆螺母副,滚珠丝杠螺母副传动精度高、摩擦阻力小,但其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使用和维护成本也高。
超声波振动表面具有悬浮支撑与减摩能力,已被普遍证实,并获得多种实际应用,有研究发现超声波能使接触面间摩擦阻力降低90%以上,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者开始使用超声波轴承和超声波电机,但至今未见有关超声波螺纹副的研究公诸于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工作时,能产生高频振动,大大降低螺纹副接触表面间摩擦,提高耐用度,减少制造和使用成本,增加螺纹副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包括高强度的螺母外壳及内螺纹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母外壳与内螺纹体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能产生高频振动从而带动其内螺纹体作径向高频振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层是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或其他能产生高频振动的材料。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层是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的外圆柱面与高强度螺母外壳的内孔固结在一起,该空心圆筒的内孔与内螺纹体的外圆柱面固结在一起。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层是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的外圆柱面与螺母外壳的内孔固结在一起,该空心圆筒的内螺孔与内螺纹体的外部螺纹固结在一起。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层是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的外部螺纹与螺母外壳的内螺孔固结在一起,该空心圆筒的内螺孔与内螺纹体的外部螺纹固结在一起。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层既可为整体式,也可以为轴向分段式或者圆周方向分段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包括带内螺纹的螺母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母本体的外面设有致激振动片,所述致激振动片产生高频振动并带动螺母本体的内螺纹作径向高频振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致激振动片可为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或其他能产生高频振动的材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螺母、下半螺母、左致激材料层及右致激材料层,在所述上半螺母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左上凸耳及右上凸耳,在所述下半螺母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左下凸耳及右下凸耳,所述左致激材料层设在左上凸耳与左下凸耳之间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所述右致激材料层设在右上凸耳与右下凸耳之间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左致激材料层及右致激材料层均能产生高频振动并带动上半螺母和下半螺母一起作高频振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左致激材料层及右致激材料层均可为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或其他能产生高频振动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具有结构简单,传动精度高、摩擦阻力小、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和维护成本也低,能用于诸如数控机床、精密注塑机等高端精密装备,替代现有滚珠丝杠传动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面图;
图7是图5的C-C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D-D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左”、“右”、“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及图2所示,其是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包括高强度的螺母外壳1、内螺纹体2和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3是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的外圆柱面与螺母外壳1的内孔固结在一起,该空心圆筒的内孔与内螺纹体2的外圆柱面固结在一起。空心圆筒可以是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也可以是其他能产生高频振动的材料。
工作时,空心圆筒产生径向向内的高频振动,并带动内螺纹体2作高频微幅振动,使得位于相互配合的螺母与螺杆间隙中的气体产生超声波悬浮力,从而大大减少螺母的内螺纹与螺杆外螺纹间摩擦,具有转速高、精度好、摩擦小等优点。
其中,图2是当中间层为圆周方向分段时的剖视图。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其是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包含有高强度的螺母外壳1、带内螺纹的内螺纹体2及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3是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的外圆柱面与螺母外壳1的内孔固结在一起,在该空心圆筒的内孔中设有内螺纹,在内螺纹体2的外部设有外螺纹,空心圆筒的内螺纹与内螺纹体2外部的螺纹固结在一起。空心圆筒可以是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也可以是其他能产生高频振动的材料,工作时,该中间层产生高频振动,并带动其内螺纹体2作高频振动。
工作时,空心圆筒产生径向向内的高频振动,并带动内螺纹体2作高频微幅振动,使得位于相互配合的螺母与螺杆间隙中的气体产生超声波悬浮力,从而大大减少螺母的内螺纹与螺杆外螺纹间摩擦,具有转速高、精度好、摩擦小等优点。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其是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包含有高强度的螺母外壳1、内螺纹体2及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3是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的外部螺纹与螺母外壳1的内螺孔固结在一起,该空心圆筒的内螺孔与内螺纹体2的外部螺纹固结在一起。空心圆筒可以是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也可以是其他能产生高频振动的材料。
工作时,空心圆筒产生高频振动并带动内螺纹体2作高频振动,使得位于相互配合的螺母与螺杆间隙中的气体产生超声波悬浮力,从而大大减少螺母的内螺纹与螺杆外螺纹间摩擦,具有转速高、精度好、摩擦小等优点。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三中所述新型超声螺母,其中间层3既可为整体式,也可以为轴向分段式或者圆周方向分段式,如图2所示给出的是实施例一中当中间层3为圆周方向分段时的剖面图形;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中,当中间层3为圆周方向分段时的图形,其剖面图也与图2类似,因此未有画出,在此特加以说明。
实施例四
如图5至图7所示,其是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包括带内螺纹的螺母本体4及致激振动片5,致激振动片5设在螺母本体4的外面,所述致激振动片5产生厚度方向高频振动并带动螺母本体4的内螺纹作径向高频振动。所述致激振动片5可为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也可以是其他能产生高频振动的材料。
工作时,致激振动片5产生厚度方向高频振动并带动螺母本体4上的内螺纹作径向高频振动,使得位于相互配合的螺母与螺杆间隙中的气体产生超声波悬浮力,从而大大减少螺母内螺纹与螺杆外螺纹间摩擦,与普通螺纹副相比,具有转速高、精度好、摩擦小等优点。
实施例五
如图8及图9所示,其是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包括上半螺母6、下半螺母9、左致激材料层8及右致激材料层10,在所述上半螺母6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左上凸耳61及右上凸耳62,在所述下半螺母9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左下凸耳91及右下凸耳92,所述左致激材料层8设在左上凸耳61与左下凸耳91之间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所述右致激材料层10设在右上凸耳62与右下凸耳92之间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左致激材料层8及右致激材料层10均能产生高频振动并带动上半螺母6和下半螺母9一起作高频振动。左致激材料层8及右致激材料层10均可为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也可以是其他能产生高频振动的材料。
工作时,左致激材料层8及右致激材料层10能产生高频振动并分别带动上半螺母6和下半螺母9一起作高频振动;使得位于相互配合的螺母与螺杆间隙中的气体产生超声波悬浮力,从而大大减少螺母内螺纹与螺杆外螺纹间摩擦,与普通螺纹副相比,具有转速高、精度好、摩擦小等优点。
由于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以及与之相关的振动技术、换能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相对成熟,且非本实用新型重点,故本实用新型中未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包括高强度的螺母外壳(1)及内螺纹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母外壳(1)与内螺纹体(2)之间设有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3)是压电材料或磁致伸缩材料,中间层(3)能产生高频振动并带动内螺纹体(2)作径向高频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超声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3)是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的外圆柱面与高强度螺母外壳(1)的内孔固结在一起,该空心圆筒的内孔与内螺纹体(2)的外圆柱面固结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超声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3)是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的外圆柱面与螺母外壳(1)的内孔固结在一起,该空心圆筒的内螺孔与内螺纹体(2)的外部螺纹固结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超声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3)是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的外部螺纹与螺母外壳(1)的内螺孔固结在一起,该空心圆筒的内螺孔与内螺纹体(2)的外部螺纹固结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超声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3)既可为整体式,也可以为轴向分段式或者圆周方向分段式。
6.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包括带内螺纹的螺母本体(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母本体(4)的外面设有致激振动片(5),所述致激振动片(5)是压电材料或磁致伸缩材料,致激振动片(5)能产生高频振动从而带动螺母本体(4)的内螺纹作径向高频振动。
7.一种新型超声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螺母(6)、下半螺母(9)、左致激材料层(8)及右致激材料层(10),在所述上半螺母(6)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左上凸耳(61)及右上凸耳(62),在所述下半螺母(9)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左下凸耳(91)及右下凸耳(92),所述左致激材料层(8)设在左上凸耳(61)与左下凸耳(91)之间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所述右致激材料层(10)设在右上凸耳(62)与右下凸耳(92)之间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所述左致激材料层(8)及右致激材料层(10)均是压电材料或磁致伸缩材料,左致激材料层(8)及右致激材料层(10)能产生高频振动并带动上半螺母(6)和下半螺母(9)一起作高频振动。
CN201720906565.5U 2017-07-25 2017-07-25 新型超声螺母 Active CN207526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6565.5U CN207526977U (zh) 2017-07-25 2017-07-25 新型超声螺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6565.5U CN207526977U (zh) 2017-07-25 2017-07-25 新型超声螺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26977U true CN207526977U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74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06565.5U Active CN207526977U (zh) 2017-07-25 2017-07-25 新型超声螺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269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2138A (zh) * 2017-07-25 2017-09-26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超声螺母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2138A (zh) * 2017-07-25 2017-09-26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超声螺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8574B (zh) 一种带有发电功能的动力吸振装置
CN205763916U (zh) 适用于难加工材料的数控车削用椭圆超声振动切削装置
CN107218368B (zh) 多孔超声波传动副
CN207526977U (zh) 新型超声螺母
CN109158630A (zh) 高低频复合振动钻削装置
CN107152456B (zh) 多孔超声波轴承
CN111442030A (zh) 一种气浮支撑系统
CN212272829U (zh) 一种气浮支撑系统
CN109441940B (zh) 旋转式压缩机曲轴坯件制造方法
CN207554721U (zh) 新型超声螺杆
CN107143630A (zh) 新型超声螺杆
CN207064590U (zh) 全新超声波螺纹副
CN108044695B (zh) 一种基于空间凸轮的机械式扭振台
CN105605197A (zh) 筒体具有波纹结构的柔轮
CN106499774B (zh) 一种传动减速装置
CN203170998U (zh) 一种组合式超磁致伸缩材料驱动伺服镗杆装置
CN102862085A (zh) 一种数控机床滚珠丝杆驱动结构
CN106100438B (zh) 动态永磁场驱动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CN207609685U (zh) 多孔超声波轴承
CN109676158A (zh) 一种自动更换刀具的超声波主轴
CN207064592U (zh) 多孔超声波传动副
CN107202138A (zh) 新型超声螺母
CN204024943U (zh) 一组人字齿轮传动的矿用柱塞泵
CN203197647U (zh) 一种滚珠丝杆预拉伸结构
CN201198826Y (zh) 一种板弹簧盒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