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20344U -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20344U
CN207520344U CN201720179077.9U CN201720179077U CN207520344U CN 207520344 U CN207520344 U CN 207520344U CN 201720179077 U CN201720179077 U CN 201720179077U CN 207520344 U CN207520344 U CN 207520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upuncture
chinese medical
electrode holder
clamp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90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建明
刘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iann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iebald Ma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iebald Ma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iebald Ma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790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20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20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203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作为电针灸治疗仪的一种全新的输出装置,包括夹体、功能电路模块和连接导线。夹体由翼片以及连接结构组成。功能电路模块设置于翼片之上,包括应用电极、指示装置、发热体、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夹体采用分色加工、配合合理的外形结构设计,轻便、灵活、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使用过程中易于识别。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不改变临床治疗操作程序的前提下,实现了电针脉冲信号传导、脉冲信号极性指示、脉冲信号强弱指示、电灸发热传热、电灸强弱指示、电灸温度检测等功能。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针刺穴位部位的详细治疗状态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针灸治疗仪使用的输出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针夹,由鳄鱼夹支撑,其功能仅仅是夹持在电极针端部,将治疗仪的脉冲电流传导到电极针上。夹持操作时由于鳄鱼夹外套塑料皮非常光滑,外套又很软,外套与内部金属构件之间容易打滑,操作困难,很容易扭断电极线,并且容易氧化、锈蚀。
目前,虽然也有人实用新型了一些新型的电极针夹持装置,但这些夹持装置仅仅是为了改善夹持操作性能而作出的结构性改进。并没有关注到电针灸治疗的信号测控、指示等更具有临床意义的功能。比如现有的电针夹无法判断通过其传导的电流的极性,也无法方便地识别其中所传导的电流大小。甚至,有时电极已经脱落或者治疗电流回路已经断开,医生也不容易发现。这都导致患者无法接收治疗所需的刺激电流,造成无效治疗。
电针治疗时,往往会同时采用灸疗,现有的技术必须在电极针上附加别的灸疗装置或者灸疗材料,这些东西都需要同时附着在针灸针上,而针灸针非常纤细柔软。其结果就是造成针灸针不易于固定,容易歪斜甚至脱落。
而且,随着现代中医对电针、电灸治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不少研究都需要针对不同疾病不同穴位组采用不同刺激电流方向、不同刺激电流大小、对主穴与辅穴进行不同温热程度的刺激。现有电针夹要配合这类电针灸仪器显然不具备实现这些功能的条件。将其强行用于临床治疗,会给临床使用带来很多不便,同时也无法保证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并结合临床中经常关注的一些需求、而设计出来的一种产品。该产品的出现,在不增加、不改变临床治疗操作程序的前提下,实现了电针脉冲信号传导、脉冲信号极性指示、脉冲信号强弱指示、电灸发热传热、电灸强弱指示、电灸温度检测等功能。通过采用分色加工,并配合合理的外形结构,能够保证轻便、灵活、良好的操控性能,使用过程中易于识别。在患者针刺穴位部位就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充分的治疗状态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首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包括夹体与连接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还包括功能电路模块,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功能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夹体用于保持所述功能电路模块与针灸针之间稳定连接;
所述功能电路模块用于向所述针灸针输出电流或热量,并包括下述技术特征中的一种或几种:
用于指示输出至所述针灸针的电流的极性,
或用于指示输出至所述针灸针的电流的强弱,
或用于指示输出至所述针灸针的热量输出状态,
或用于检测所述针灸针的温度。
一种简单的夹体结构可通过两片翼片、连接结构和弹簧实现:所述两片翼片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组合为夹体。通过弹簧提供夹持力。所述翼片还可设置容纳连接导线的固定槽。电针灸治疗仪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穿过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功能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功能电路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应用电极将电针灸治疗仪输出脉冲电流传导到针灸针从而引入患者治疗部位实现电针治疗,并且能够实现下述功能的至少一种或几种:指示通过传导到针灸针的电流极性,或指示通过导入针灸针的电流强弱,或通过应用电极将发热体热量传导到针灸针从而引入患者治疗部位实现灸疗,或指示发热体的加温状态,或指示发热体的加温强弱,或检测应用电极的温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夹体还可通过其他能够提供足够夹持力的结构实现。例如类似鳄鱼夹、甚至文件夹等结构。
进一步,上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中,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还包括与所述夹体、或与所述翼片相匹配的插接部件,所述压块通过所述插接部件与所述夹体,或与一片所述翼片固定连接,所述压块用于固定所述功能电路模块。所述翼片或夹体可分为手持端和针灸针夹持端,所述手持端与针灸针夹持部位相对:手持端为夹体中翼片分离,供人手抓握的一端;针体夹持部位为夹体中翼片接触,与针体保持稳定接触的一端。
进一步,上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中,所述功能电路模块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指示器和应用电极,其中两个所述指示器反向并联后串联于所述连接导线的输出端与所述应用电极之间,用于指示输出至所述针灸针的电流的极性或强度。其中,所述指示器为单向分色指示器,包括但不限于微型贴片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上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中,所述连接导线的输出端与所述与应用电极之间还包括温度功能模块,所述温度功能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发热体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
所述应用电极与发热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上下两侧,所述应用电极用于传导电流或传导所述发热体所产生的热量;所述发热体用于产生热量,并通过所述基板将热量传导至所述应用电极;
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应用电极相邻设置,用于检测所述应用电极的温度,以作为电针灸仪器控制所述发热体热量强弱的参考依据。
进一步,所述发热体还并联有一个所述指示器,以指示所述发热体的加温状态以及加温强弱。
进一步,上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中,所述应用电极表面镀金。
进一步,上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中,所述夹体(夹体的翼片)与所述压块均为ABS注塑材料。
进一步,上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中,所述夹体的针灸针夹持部位(或单个翼片的针灸针夹持部位)设有凹凸齿形结构。凹凸齿形结构方向的与所述针灸针的针体方向相匹配,用于加强对针体(电极针、毫针)的夹持力,防止打滑。
进一步,上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中,所述功能电路模块的基板上设有与所述插接部件相配合的金属化过孔,所述插接部件通过金属化过孔将所述功能电路模块固定于一片所述夹体上,或固定于所述夹体中某个翼片的手持端;
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应用电极对应于所述夹体或所述翼片的针灸针夹持部位设置,以便向针体(电极针、毫针)传导热量或电流。所述基板上的所述指示器对应于所述夹体或所述翼片的手持端设置,以便操作人员观察。
其次,为实现上述目的,还提出一种由上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构成的电针灸治疗仪灸信号输出装置,包括至少一对所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所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连接线以及设置于连接线另一端的接口连接至电针灸治疗仪的不同极性信号输出端,并根据其连接信号的极性,标记为不同颜色。如,橙色表示正极信号输出,蓝色表示负极信号输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电极夹功能单一无法适应医疗需求的问题,增设功能电路模块,实现对其传导的电流的极性、电流强弱、电针输出回路完整性以及灸疗温度的检测与显示,并可向夹体所夹持的电极针、毫针提供热量,模仿灸疗。
本实用新型功能电路模块中所采用的(分色单向)指示器,体积小,亮度灵敏度高,压降小,对后续功能模块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通过指示器的亮与不亮,可以清楚地识别出电针输出回路完整性、电针输出状态、电灸工作与停止。通过指示器亮的颜色,可以直观地识别出所在电极夹的治疗部位脉冲电流的极性。通过指示器的亮度,可以定性地知道脉冲电流的强弱、电灸温度的高低。
本实用新型发热体采用精密贴片功率电阻,一致性好,热稳定性优良,输出温度可控性好。本实用新型温度传感器贴近应用电极设置,因而其对温度的响应更快也更为准确,是实现温热强弱精确控制的基础。本实用新型所用应用电极表面镀金,因而热传导效率更高,导电效果更佳,而且不会氧化、锈蚀,性能也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将上述所有器件集合在一片基板之上。通过基板上的金属化过孔与压块的插接部件相接,固定在所述翼片上。机械结构紧凑,对夹体尺寸、外部结构均无明显影响,能够很好地配合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而且,所述基板在进行固定时,保证基板上的所述应用电极对应于所述翼片的针体夹持部位设置,以便向针体(电极针、毫针)传导热量或电流;同时保证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微型贴片指示器对应于所述翼片的手持端设置,以便操作人员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整体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的上翼结构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的压块结构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的基板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的基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的下翼结构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左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的使用组合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整体结构图,其中的夹体包括两片翼片(上翼片1,和下翼片4,具体结构可分别参见图2与图6)、连接结构5和弹簧6;所述两片翼片1和4通过所述连接结构5连接,组合为夹体,通过弹簧6使上下翼夹持端保持闭合状态。所述夹体用于保持所述功能电路模块(3)与针灸针之间稳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还包括功能电路模块3,所述导线8与所述功能电路模块3连接;所述功能电路模块3用于指示通过所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的电流的极性,或用于指示通过所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的电流的强弱,或用于生成并传导热量,或用于指示发热体的工作状态,或用于指示发热体加温的强弱,或用于检测所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应用电极的温度。
考虑到所述电极夹主要由临床医生操作,用于向针体(电极针、毫针)传导电流或热量以实现电针治疗或电灸治疗,模拟传统中医中的针刺、灸疗。考虑到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针灸针体非常纤细,易弯曲,针体刺入的部位也是软组织。因而,所述电极夹要求夹体体积较小,质量较轻,防止造成已经刺入穴位的针体脱落、过分歪斜,同时尽量不要改变临床医生的操作习惯。本实施例中,夹体主要选用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copolymer)注塑材料,长宽尺寸小于20mm×8mm,以满足对夹体体积、质量的要求。为方便临床操作,夹体的下翼片4设计有供手持的弧度。操作时,食指贴住下翼片4的弧形区域,拇指按住上翼片1的中后侧,手感控制性极佳,绝对不会出现打滑、歪斜的现象。
电极夹中,其下翼4还设有导线连接固定槽7,导线8由下翼的导线连接固定槽7进入,与所述功能电路模块3形成稳定的电气连接。配合导线8,夹体的下翼片4设计时所留有连接固定槽7如图6所示。压块2、功能电路模块3、导线连接固定槽7形成紧配合,可以防止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与导线之间连接失效。
本实施例中,两翼片通过设置于翼片中部的空心销钉5和图7斜线所示的弹簧结构6实现连接。实际使用中,只要能够对夹体起到固定作用,同时能够为夹体的针体夹持端提供夹持力的其他结构也能够构成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结构(空心销钉)5和弹簧6。
进一步地,上述的中医电针灸电极夹还包括压块2,所述压块2还包括与所述翼片4相匹配的插接部件,所述压块2通过所述插接部件与一片所述翼片4的手持端固定连接,所述压块2用于固定所述功能电路模块3。所述压块也同样采用ABS注塑材料。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插接部件为与PCB基板31上金属化过孔32尺寸相匹配的突起。所述突起穿过所述金属化过孔32,与下翼片4形成稳定连接,将所述PCB基板31固定在下翼片4的内侧。其他方式,还可通过设置插销、卡槽一类的结构,保证PCB基板与下翼片4稳定连接。为便于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31的两侧还设有与所述翼片4尺寸相匹配的凹槽36。所述基板31通过所述凹槽36与所述翼片4卡合定位。
进一步地,上述的功能电路模块3包括基板31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31上的指示器34和应用电极,其中两个不同颜色的所述指示器34反向并联后串联于连接导线8的输出端与所述应用电极35之间,用于指示通过所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的电流的极性与强弱。参考图8、图9,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成对使用,当脉冲信号为正极性时,第一个电极夹的D1导通,第二个电极夹的D2导通形成电流回路;反之当脉冲信号为负极性时,第一个电极夹的D2导通,第二个电极夹的D1导通形成电流回路。而D1、D2发光颜色相异,也就指明了所在治疗部位的接收的电脉冲极性。同时D1、D2发光的强弱与其通过的脉冲电流强弱相关,因此医生观察D1、D2发光的强弱就能定性地掌握施加给患者的治疗电流强弱,非常简便直观,甚至与采用哪一种电针灸仪器都没关系。
所述连接导线8的输出端与所述与应用电极35之间还包括温度功能模块。所述温度功能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33、发热体37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所述应用电极35与发热体37分布在基板31的两侧面。所述应用电极35用于传导电针电流或传导所述发热体37所产生的热量。所述指示器34(D3)与R2串联后并接于所述发热体37(R1)两端,当电针灸仪器给所述发热体37提供发热电源时,D3也会得电发光,发光的强弱与发热体R1得电的大小相关,从而实现指示发热体工作状态与发热强度的功能。所述温度传感器33(S)设置在靠近应用电极35位置,用于检测所述应用电极35的实际温度,这是电针灸仪器要实现精确控制电灸温度的基础。
其中,所述指示器34可选用微型贴片发光二极管;所述温度传感器33可选用微型贴片热敏电阻;所述发热体37可选用贴片功率电阻。
上述结构的电路原理图可参见图9。基板31上各模块的位置关系可通过图4与图5明确知晓。其中,应用电极35表面镀金。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翼片1的针体夹持部位设有凹凸齿形结构。凹凸齿形结构方向的与所述针灸针的针体方向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凹槽方向设置为所述夹体的宽度方向。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功能电路模块3的基板31上设有与所述插接部件相配合的金属化过孔32,所述插接部件通过金属化过孔32将所述功能电路模块3固定于一片所述翼片4的手持端;
所述基板31上的所述应用电极35对应于所述翼片4的针体夹持部位设置,所述基板31上的所述微型贴片指示器34对应于所述翼片4的手持端设置。
参照图8,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由如上电极夹组成的电针灸信号输出装置。电针灸信号输出装置包含至少一对所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所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根据其连接信号的极性,标记为不同颜色。例如,橙色表示正极信号输出,蓝色表示负极信号输出。
参照图8,所述电针灸信号输出装置可以由连接插头9连接至电针灸设备的信号输出插座,也可以直接固定连接于电针灸设备的信号输出端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将电针脉冲导电、电流极性指示、电流强弱指示、电灸发热导热、电灸强弱指示、电灸温度检测等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电针电极夹上,在不需要额外增加和改变临床操作程序的前提下,为电针灸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治疗状态监测信息,能够满足实际治疗过程中对电针灸操作的要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包括夹体与连接导线(8),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还包括功能电路模块(3),所述连接导线(8)与所述功能电路模块(3)连接,所述夹体用于保持所述功能电路模块(3)与针灸针之间稳定连接;
所述功能电路模块(3)用于向所述针灸针输出电流或热量,并包括下述技术特征中的一种或几种:
用于指示输出至所述针灸针的电流的极性,
或用于指示输出至所述针灸针的电流的强弱,
或用于指示输出至所述针灸针的热量输出状态,
或用于检测所述针灸针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块(2),所述压块(2)还包括与所述夹体相匹配的插接部件,所述压块(2)通过所述插接部件与一片所述夹体固定连接,所述压块(2)用于固定所述功能电路模块(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电路模块(3)包括基板(31)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31)上的指示器(34)和应用电极(35),其中两个所述指示器(34)反向并联后串联于所述连接导线(8)的输出端与所述应用电极(35)之间,用于指示输出至所述针灸针的电流的极性或用于指示输出至所述针灸针的电流的强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线(8)的输出端与所述与应用电极(35)之间还包括温度功能模块,所述温度功能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33)、发热体(37)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
所述应用电极(35)与发热体(37)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31)的两面,
所述发热体(37)用于产生热量,并通过所述基板(31)将热量传导至所述应用电极(35);
所述温度传感器(33)与所述应用电极(35)相邻设置,用于检测所述应用电极(35)的温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37)还并联有一个指示器,所述指示器用于指示所述发热体(37)的加温状态以及加温强弱。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电极(35)表面镀金。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与所述压块(2)均为ABS注塑材料。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中医电针灸电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的针灸针夹持部位设有凹凸齿形结构。
9.一种由权利要求8所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构成的电针灸治疗仪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对所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所述中医电针灸电极夹根据其连接信号的极性,标记为不同颜色。
CN201720179077.9U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20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9077.9U CN207520344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9077.9U CN207520344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20344U true CN207520344U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74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907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20344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203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9052A (zh) * 2017-02-27 2017-05-10 南京骓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9052A (zh) * 2017-02-27 2017-05-10 南京骓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71193U (zh) 点阵射频美容仪
CN106562497A (zh) 可日常穿戴的石墨烯智能腰带及其制作工艺
CN103169612B (zh) 电热针灸振动治疗仪
CN207520344U (zh)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CN102552026B (zh) 能自动控制艾灸温度的装置
CN106619052A (zh) 一种多功能中医电针灸电极夹
CN104473712A (zh) 一种护肤装置
CN107157757B (zh) 一种大功率led光热灸复合电针灸的器具
CN207604523U (zh) 发热服
CN211273154U (zh) 将面膜精华液导入皮肤的电波导入仪
CN101268939A (zh) 人体穴位识别治疗仪
CN106422053A (zh) 一种扫频波谱能量仪
CN207856073U (zh) 一种智能面膜
CN206809546U (zh) 多功能手持美容仪的手持件和功能插头
CN209285471U (zh) 一种交流电刺激笔
CN109363930A (zh) 一种可定量显示得气程度的钙钛矿材料复合针灸针
CN213099392U (zh) 一种温度显示艾灸仪
CN220586469U (zh) 三挡温控开关
CN215084243U (zh) 一种睡眠仪
CN204579924U (zh) 一种恒温电热裤
CN215536560U (zh) 一种改良电针温灸仪机构
CN214388223U (zh) 一种内热针具
CN211132122U (zh) 自动寻穴针灸笔
CN210056754U (zh) 一种脉冲穴位探测笔
CN202036311U (zh) 电烧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0000 Accelerator No.11 Yaogu Avenue, Jiangbei New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hase II 08 Building 4 Floor

Patentee after: Nanjing Xiann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503, No. 20 Yunnan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DRE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