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18362U - 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18362U
CN207518362U CN201721272431.9U CN201721272431U CN207518362U CN 207518362 U CN207518362 U CN 207518362U CN 201721272431 U CN201721272431 U CN 201721272431U CN 207518362 U CN207518362 U CN 207518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robot
sensor
pcb board
charg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24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子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Graceful Intelligent Equipment Ltd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Graceful Intelligent Equipment Ltd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Graceful Intelligent Equipment Ltd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Sharp Graceful Intelligent Equipment Ltd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7212724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18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18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18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充电组件以及充电桩组件,所述机器人充电组件包括机器人主控PCB板、充电接收线圈、充电接收PCB板、机器人外壳以及红外接收传感器,所述电桩组件包括充电桩主控PCB板、发射线圈PCB板、无线发射线圈、充电桩壳体以及红外发射传感器。通过在充电桩上设置红外发射传感器,在机器人上设置红外接收传感器,方便了自动识别位置并靠近充电桩,使得充电桩上的无线发射线圈与机器人上的无线发射线圈靠近,无线发射线圈向无线接收线圈发送电磁波,机器人进一步转换为可使用电能从而实现了机器人的自动充电。

Description

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人产业持续升温,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机器人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机器人,可实现音视频对讲、室内无线导航、人机交互、人脸识别等各项功能。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可持续工作能力,在电池技术尚未有重大突破的前提情况下,方便快捷的充电技术是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相比接触式充电,无线充电由于有着无外漏接口、运行安全、便捷灵活、维护成本低、用户体验好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机器人无线充电方案中,耦合线圈是实现电能与场能相互转化的元器件。发射线圈通常固定于地面,接收线圈安装在机器人底盘下方,相距约10cm~15cm。耦合线圈的相对垂直距离和横向偏移都会直接影响充电的性能和效率,尤其是横向偏移。目前机器人常用的定位技术有视觉、雷达、超声波、红外,这些技术在机器人与充电座相距较近时都有一定的对准定位局限性。因此,如何做到简单高效的对准定位是一项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充电安全的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充电组件以及充电桩组件,所述机器人充电组件包括机器人主控PCB板、充电接收线圈、充电接收PCB板、机器人外壳以及红外接收传感器,所述充电接收PCB板的输入端与充电接收线圈电连接,且所述充电接收PCB板的输出端与机器人主控PCB板电连接,所述红外接收传感器与机器人主控PCB板电连接,且所述红外接收传感器从机器人外壳内伸出;
所述电桩组件包括充电桩主控PCB板、发射线圈PCB板、无线发射线圈、充电桩壳体以及红外发射传感器,所述发射线圈PCB板的输入端与充电桩主控PCB板电连接,且所述发射线圈PCB板的输出端与无线发射线圈电连接,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固定在充电桩壳体上充电窗的内表面,所述红外发射传感器与充电桩主控PCB板电连接,且所述充电桩壳体表面设有便于红外发射传感器发射信号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射传感器包括广角发射传感器以及精准发射传感器,所述充电桩壳体上还设有广角玻璃挡板以及精准玻璃挡板,所述广角发射传感器的信号发射角度大于135度的且分布于C区,所述精准发射传感器外套设有遮光座,穿过遮光座的精准信号分别分布于A区和B区,A区与B区均覆盖于C区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接收传感器包括左侧接收传感器、右侧接收传感器以及背部接收传感器,所述左侧接收传感器从机器人外壳的左侧伸出,所述右侧接收传感器从机器人外壳的右侧伸出,所述背部接收传感器从机器人外壳的背部中间位置伸出,且所述左侧接收传感器、右侧接收传感器以及背部接收传感器均与机器人主控PCB板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充电组件还包括实时监测机器人充电组件与充电桩组件之间距离的超声波感应器,所述超声波感应器的输入端从机器人外壳的背部引出且超声波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机器人主控PCB板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充电组件还包括线圈支架,所述充电接收线圈一面固定在线圈支架上,且另一面紧贴机器人外壳;所述充电桩壳体上设有光面的充电发射窗,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容置在充电发射窗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通过在充电桩上设置红外发射传感器,在机器人上设置红外接收传感器,方便了自动识别位置并靠近充电桩,使得充电桩上的无线发射线圈与机器人上的无线发射线圈靠近,无线发射线圈向无线接收线圈发送电磁波,机器人进一步转换为可使用电能从而实现了机器人的自动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的红外接收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机器人充电组件 2、充电桩组件
11、机器人主控PCB板 12、充电接收线圈
13、充电接收PCB板 14、机器人外壳
15、红外接收传感器 16、超声波感应器
17、线圈支架 151、左侧接收传感器
152、右侧接收传感器 153、背部接收传感器
21、充电桩主控PCB板 22、发射线圈PCB板
23、无线发射线圈 24、充电桩壳体
25、红外发射传感器 26、广角玻璃挡板
27、精准玻璃挡板 28、遮光座
241、充电发射窗 251、广角发射传感器
252、精准发射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充电组件1以及充电桩组件2,机器人充电组件1包括机器人主控PCB板11、充电接收线圈12、充电接收PCB板13、机器人外壳14以及红外接收传感器15,充电接收PCB板13的输入端与充电接收线圈12电连接,且充电接收PCB板13的输出端与机器人主控PCB板11电连接,红外接收传感器15与机器人主控PCB板11电连接,且红外接收传感器15从机器人外壳14内伸出;
电桩组件包括充电桩主控PCB板21、发射线圈PCB板22、无线发射线圈23、充电桩壳体24以及红外发射传感器25,发射线圈PCB板22的输入端与充电桩主控PCB板21电连接,且发射线圈PCB板22的输出端与无线发射线圈23电连接,无线发射线圈23固定在充电桩壳体24上充电窗的内表面,红外发射传感器25与充电桩主控PCB板21电连接,且充电桩壳体24表面设有便于红外发射传感器25发射信号的通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通过在充电桩上设置红外发射传感器25,在机器人上设置红外接收传感器15,方便了自动识别位置并靠近充电桩,使得充电桩上的无线发射线圈23与机器人上的无线发射线圈23靠近,无线发射线圈23向无线接收线圈发送电磁波,机器人进一步转换为可使用电能从而实现了机器人的自动充电。
进一步参阅图2,红外发射传感器25包括广角发射传感器251以及精准发射传感器252,充电桩壳体24上还设有广角玻璃挡板26以及精准玻璃挡板27,广角发射传感器251的信号发射角度大于135度的且分布于C区,精准发射传感器252外套设有遮光座28,穿过遮光座28的精准信号分别分布于A区和B区,A区与B区均覆盖于C区之内。遮光座28限制了精准发射传感器252的信号发射区间,A区与B区以C区夹角的中间等分线作为中轴对称设置,无线发射线圈23处于广角发射传感器251的正上方,且A区与B区有较窄距离的交集,这样机器人在按照A区和B区信号向前行驶的过程中,不断行驶在A区与B区的交界处,这样就可以保证机器人直线行驶,且不会行走偏离轨道。
在本实施例中,红外接收传感器15包括左侧接收传感器151、右侧接收传感器152以及背部接收传感器153,左侧接收传感器151从机器人外壳14的左侧伸出,右侧接收传感器152从机器人外壳14的右侧伸出,背部接收传感器153从机器人外壳14的背部中间位置伸出,且左侧接收传感器151、右侧接收传感器152以及背部接收传感器153均与机器人主控PCB板11电连接。寻找充电桩的过程中,机器人的左侧接收传感器151收到发射传感器的信息后辨别信号的种类;若左侧接收传感器151接收的信号为A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则机器人向右原地旋转,直至背部接收传感器153接收到A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或B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若左侧接收传感器151接收的信号为B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则机器人向左边弧线行走,直至背部接收传感器153接收到A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或B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寻找充电桩的过程中,机器人的右侧接收传感器152收到发射传感器的信息后辨别信号的种类;若右侧接收传感器152接收的信号为A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则机器人向右弧线行走,直至背部接收传感器153接收到A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或B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若右侧接收传感器152接收的信号为B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则机器人向左原地旋转,直至背部接收传感器153接收到A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或B区精准传感器发射的信号。
遮光座28上设有两个通孔,精准发射传感器252包括将光线发射到A区的A红外传感器以及将光线发射到B区的B红外传感器,两个传感器的光线分别从遮光座28的两个通孔中发出以形成A感应区与B感应区,遮光座28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隔离A红外传感器以及B红外传感器发射出来的光线,使其AB区域不会重叠,形成临界点。
在本实施例中,机器人充电组件1还包括实时监测机器人充电组件1与充电桩组件2之间距离的超声波感应器16,超声波感应器16的输入端从机器人外壳14的背部引出且超声波感应器16的输出端与机器人主控PCB板11电连接。超声波感应器16可以实时监测机器人的位置,从而调节机器人前进的不同速度。当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0cm时,机器人高速行走;当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的距离大于10cm且小于20cm时,机器人低速行走;当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的距离小于10cm时,机器人超低速行走。
在本实施例中,机器人充电组件1还包括线圈支架17,充电接收线圈12一面固定在线圈支架17上,且另一面紧贴机器人外壳14;充电桩壳体24上设有光面的充电发射窗241,无线发射线圈容置在充电发射窗241的内表面。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充电组件以及充电桩组件,所述机器人充电组件包括机器人主控PCB板、充电接收线圈、充电接收PCB板、机器人外壳以及红外接收传感器,所述充电接收PCB板的输入端与充电接收线圈电连接,且所述充电接收PCB板的输出端与机器人主控PCB板电连接,所述红外接收传感器与机器人主控PCB板电连接,且所述红外接收传感器从机器人外壳内伸出;
所述电桩组件包括充电桩主控PCB板、发射线圈PCB板、无线发射线圈、充电桩壳体以及红外发射传感器,所述发射线圈PCB板的输入端与充电桩主控PCB板电连接,且所述发射线圈PCB板的输出端与无线发射线圈电连接,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固定在充电桩壳体上充电窗的内表面,所述红外发射传感器与充电桩主控PCB板电连接,且所述充电桩壳体表面设有便于红外发射传感器发射信号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传感器包括广角发射传感器以及精准发射传感器,所述充电桩壳体上还设有广角玻璃挡板以及精准玻璃挡板,所述广角发射传感器的信号发射角度大于135度的且分布于C区,所述精准发射传感器外套设有遮光座,穿过遮光座的精准信号分别分布于A区和B区,A区与B区均覆盖于C区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传感器包括左侧接收传感器、右侧接收传感器以及背部接收传感器,所述左侧接收传感器从机器人外壳的左侧伸出,所述右侧接收传感器从机器人外壳的右侧伸出,所述背部接收传感器从机器人外壳的背部中间位置伸出,且所述左侧接收传感器、右侧接收传感器以及背部接收传感器均与机器人主控PCB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充电组件还包括实时监测机器人充电组件与充电桩组件之间距离的超声波感应器,所述超声波感应器的输入端从机器人外壳的背部引出且超声波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机器人主控PCB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充电组件还包括线圈支架,所述充电接收线圈一面固定在线圈支架上,且另一面紧贴机器人外壳;所述充电桩壳体上设有光面的充电发射窗,所述无线发射线圈容置在充电发射窗的内表面。
CN201721272431.9U 2017-09-30 2017-09-30 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 Active CN207518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2431.9U CN207518362U (zh) 2017-09-30 2017-09-30 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2431.9U CN207518362U (zh) 2017-09-30 2017-09-30 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18362U true CN207518362U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34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2431.9U Active CN207518362U (zh) 2017-09-30 2017-09-30 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183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7406A (zh) * 2021-01-12 2021-05-11 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轨道嵌入式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7406A (zh) * 2021-01-12 2021-05-11 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轨道嵌入式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12787406B (zh) * 2021-01-12 2022-06-14 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轨道嵌入式无线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00423A3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221684B (zh) 无线测向定位搜救装置及搜救方法
CN107465277B (zh) 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及其充电方法
WO2020156523A1 (en) Intelligent power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wheelchairs, robotic arm and ranging sensor thereof
CN205049975U (zh) 一种射频rssi值结合红外导航技术的机器人回仓充电系统
CN102880319B (zh) 基于光学影像技术的触摸装置
CN207518362U (zh) 磁共振式自动充电机器人
CN2906645Y (zh) 盲人用距离检测装置
CN106154995A (zh) 智能手环手势控制系统
CN103357182A (zh) 红外感应玩具
CN203400302U (zh) 一种智能语音导盲杖
CN108107440A (zh) 充电座对机器人发射测距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434474A (zh) 一种超声波测距手环
CN207078014U (zh)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发射与接收装置的瞄准系统
CN106647468A (zh) 有毒气体泄漏源点智能探测装置
CN206259972U (zh) 基于电波无线充电供电网络的电力通信一体化车联网系统
CN205646338U (zh) 智能插座传感装置
CN106394301A (zh)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发射与接收装置的瞄准系统及方法
CN208027329U (zh) 一种屏幕触控探测装置
CN103751998A (zh) 一种智能高效率匍匐前进训练系统及方法
CN209231531U (zh) 一种无线式脉冲金属探测器
CN202503627U (zh) 一种无线可视对讲系统
CN106448041A (zh) 一种便捷的家庭云检测系统
CN202486309U (zh) 一种综合测距定位信号传感器
CN109212468A (zh) 移动装置的方向定位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