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15288U -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15288U
CN207515288U CN201721186626.1U CN201721186626U CN207515288U CN 207515288 U CN207515288 U CN 207515288U CN 201721186626 U CN201721186626 U CN 201721186626U CN 207515288 U CN207515288 U CN 207515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storage
cold
cooling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866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东
周东一
杨红艳
桑向斌
彭浩
禹翔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y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oy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y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oy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11866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15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15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1528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包括至少由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组成的制冷回路,还包括冷却水泵(6)、冷却塔(7)、蓄冷水池(8)、冷却盘管(9)、蓄冷冷却水(10)、出水温度传感器(11)、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蓄冷转换电磁阀(15)、连通管(16)、水池温度传感器(17)。本实用新型将传统制冷系统的冷却水池设计为蓄冷水池(8),在蓄冷水池(8)中设置冷却盘管(9),夜间低电价时段进行蓄冷,白天空调制冷系统运行时将低温蓄冷冷却水(10)冷却冷凝器(2),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效率,从而达到节能、降低运行费用且简化系统的效果。

Description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属于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蓄冷技术在中央空调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可以均衡电网负荷,减少配电、制冷机组的容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在夜间低电价时段(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采用电制冷机组制冷,将水蓄在专门的水池内降温以蓄存冷量,在白天高电价时段(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停开制冷机组,直接将蓄水池内的冷量提供给所需房间空调末端装置释放出来满足需要。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节省电力费用及电力设备费用,但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除了通常的制冷系统和空调设备外,还需配备复杂的蓄冷设备,冷散失严重,空调系统复杂、占地面积大且制冷效率低。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将低温蓄冷水直接用于制冷制冷系统的冷却回路,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且简化系统,目前尚未见有将蓄冷技术用于制冷系统冷却水回路的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将传统制冷系统的冷却水池设计为蓄冷水池,在蓄冷水池中设置冷却盘管,夜间低电价时段进行蓄冷,白天空调制冷系统运行时将低温蓄冷冷却水冷却冷凝器,降低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从而达到节能、降低运行费用且简化系统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包括至少由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组成的制冷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泵(6)、冷却塔(7)、蓄冷水池(8)、冷却盘管(9)、蓄冷冷却水(10)、出水温度传感器(11)、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蓄冷转换电磁阀(15)、连通管(16)、水池温度传感器(17);蓄冷水池(8)出水管接冷却塔(7)进水管,冷却塔(7)出水管接冷却水泵(6)进水管,冷却水泵(6)出水管接冷凝器(2)水侧入口,冷凝器(2)水侧出口接蓄冷水池(8)进水管;连通管(16)一端接冷却水泵(6)进水管,另一端接蓄冷水池(8)出水管;蓄冷水池(8)中设置冷却盘管(9),冷却盘管(9)进液管接节流装置(4)、回气管与蒸发器(5)出口汇合,冷却盘管(9)进液管上设置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冷却塔(7)进水管上设置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7)出水管上设置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连通管(16)上设置蓄冷转换电磁阀(15);蓄冷水池(8)中设置水池温度传感器(17),水池温度传感器(17)通过控制线与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相联;蓄冷水池(8)出水管上设置出水温度传感器(11),出水温度传感器(11)通过控制线与冷却塔(7)电源、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蓄冷转换电磁阀(15)相联。
优选的,所述蓄冷水池(8)位置低于所述冷却塔(7),是不锈钢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设有防水层,防水层外设隔热层,隔热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或岩棉、或玻璃纤维。
优选的,所述蓄冷水池(8)全部充满所述蓄冷冷却水(10)。
采用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传统制冷系统的冷却水池设计为蓄冷水池,在蓄冷水池中设置冷却盘管,夜间低电价时段进行蓄冷,白天空调制冷系统运行时将低温蓄冷冷却水冷却冷凝器,降低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从而达到节能、降低运行费用且简化系统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其中,1、压缩机,2、冷凝器,3、储液器,4、节流装置,5、蒸发器,6、冷却水泵,7、冷却塔,8、蓄冷水池,9、冷却盘管,10、蓄冷冷却水,11、出水温度传感器,12、进液电磁阀,13、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4、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5、蓄冷转换电磁阀,16、连通管,17、水池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由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组成的制冷回路,还包括冷却水泵(6)、冷却塔(7)、蓄冷水池(8)、冷却盘管(9)、蓄冷冷却水(10)、出水温度传感器(11)、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蓄冷转换电磁阀(15)、连通管(16)、水池温度传感器(17);蓄冷水池(8)出水管接冷却塔(7)进水管,冷却塔(7)出水管接冷却水泵(6)进水管,冷却水泵(6)出水管接冷凝器(2)水侧入口,冷凝器(2)水侧出口接蓄冷水池(8)进水管;连通管(16)一端接冷却水泵(6)进水管,另一端接蓄冷水池(8)出水管;蓄冷水池(8)中设置冷却盘管(9),冷却盘管(9)进液管接节流装置(4)、回气管与蒸发器(5)出口汇合,冷却盘管(9)进液管上设置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冷却塔(7)进水管上设置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7)出水管上设置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连通管(16)上设置蓄冷转换电磁阀(15);蓄冷水池(8)中设置水池温度传感器(17),水池温度传感器(17)通过控制线与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相联;蓄冷水池(8)出水管上设置出水温度传感器(11),出水温度传感器(11)通过控制线与冷却塔(7)电源、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蓄冷转换电磁阀(15)相联;蓄冷水池(8)位置低于冷却塔(7),是不锈钢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设有防水层,防水层外设隔热层,隔热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或岩棉、或玻璃纤维;蓄冷水池(8)全部充满蓄冷冷却水(10)。
由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组成的制冷回路,可以实现制冷循环;由冷凝器(2)、蓄冷水池(8)、冷却塔(7)、冷却水泵(6) 、连通管(16)组成的冷却水回路,可以实现对冷凝器的冷却循环;由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节流装置(4)、冷却盘管(9)组成的蓄冷回路,可以实现蓄冷制冷循环。
蓄冷水池(8)中的蓄冷冷却水(10),既是蓄冷水,也是冷却水;冷却盘管(9)置于蓄冷水池(8)中,在制冷回路中与蒸发器(5)并联,制冷循环运行,冷却盘管(9)给蓄冷水池(8)中的蓄冷冷却水(10)降温蓄冷,降温后的蓄冷冷却水(10)用于冷却冷凝器(2);由于冷却水温与制冷效率成反比,冷却水温越低,制冷效率越高,因此使用降温后的蓄冷冷却水(10)冷却冷凝器(2)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又由于夜晚电价低而白天电价高,所以夜晚进行蓄冷,能降低系统运行费用。
蓄冷水池(8)出水管上设置出水温度传感器(11),用于感受蓄冷水池(8)出水温度,与冷却塔(7)电源、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蓄冷转换电磁阀(15)联动,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蓄冷转换电磁阀(15)用于控制蓄冷冷却水(10)是否流过冷却塔(7)冷却降温;系统运行时,当蓄冷水池(8)出水温度低于30℃时,则不需要经冷却塔(7)冷却降温,可直接用来冷却冷凝器(2),此时冷却塔(7)电源、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关闭,蓄冷转换电磁阀(15)开启,冷却塔(7)停止运行,蓄冷冷却水(10)经连通管(16)、冷却水泵(6)后流入冷凝器(2),当蓄冷水池(8)出水温度高于30℃时,则需要经冷却塔(7)冷却降温,此时冷却塔(7)电源、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开启,蓄冷转换电磁阀(15)关闭,冷却塔(7)运行,蓄冷冷却水(10)经冷却塔(7)冷却降温后再经冷却水泵(6)流入冷凝器(2)。
蓄冷水池(8)中设有水池温度传感器(17),用于感受水池中蓄冷冷却水(10)的温度,与冷却盘管(9)进液管上的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联动,当水温低于下限温度时10℃时或不需要蓄冷时,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关闭从而停止蓄冷,当夜间水温高于上限温度15℃或需要蓄冷时,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开启从从而进行蓄冷。
具体的,当夜间低电价时段时,蓄冷制冷循环运行,冷却盘管(9)工作,蓄冷冷却水(10)降温蓄冷,直到蓄冷冷却水(10)的温度降到设计温度下限10℃时,蓄冷制冷循环停止运行,蓄冷结束;当第二天白天制冷循环运行时,利用蓄冷水池(8)出来的低温蓄冷冷却水(10)经连通管(16)和冷却水泵(6)流入冷凝器(2)(此时冷却塔(7)电源、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关闭,蓄冷转换电磁阀(15)开启,蓄冷冷却水(10)未流经冷却塔(7),冷却塔(7)不工作),对冷凝器(2)进行冷却,降低冷凝温度,提高制冷效率,此时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关闭,蓄冷制冷循环不运行;在此运行期间,蓄冷冷却水(10)温度上升,当蓄冷冷却水(10)温度上升到30℃时,连通管(16)上蓄冷转换电磁阀(15)关闭,冷却塔(7)电源、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开启,冷却塔(7)运行,从蓄冷水池(8)出来的蓄冷冷却水(10)先流经冷却塔(7),经冷却塔(7)冷却降温后再经冷却水泵(6)进入冷凝器(2)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蓄冷水池(10)也是冷却水池,从而简化了系统;当夜间低电价时段时系统运行进行蓄冷,白天空调制冷系统运行时将低温蓄冷冷却水(10)冷却冷凝器(2),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效率,从而节能及降低了运行费用。

Claims (3)

1.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包括至少由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组成的制冷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泵(6)、冷却塔(7)、蓄冷水池(8)、冷却盘管(9)、蓄冷冷却水(10)、出水温度传感器(11)、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蓄冷转换电磁阀(15)、连通管(16)、水池温度传感器(17);蓄冷水池(8)出水管接冷却塔(7)进水管,冷却塔(7)出水管接冷却水泵(6)进水管,冷却水泵(6)出水管接冷凝器(2)水侧入口,冷凝器(2)水侧出口接蓄冷水池(8)进水管;连通管(16)一端接冷却水泵(6)进水管,另一端接蓄冷水池(8)出水管;蓄冷水池(8)中设置冷却盘管(9),冷却盘管(9)进液管接节流装置(4)、回气管与蒸发器(5)出口汇合,冷却盘管(9)进液管上设置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冷却塔(7)进水管上设置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7)出水管上设置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连通管(16)上设置蓄冷转换电磁阀(15);蓄冷水池(8)中设置水池温度传感器(17),水池温度传感器(17)通过控制线与冷却盘管进液电磁阀(12)相联;蓄冷水池(8)出水管上设置出水温度传感器(11),出水温度传感器(11)通过控制线与冷却塔(7)电源、冷却塔进水电磁阀(13)、冷却塔出水电磁阀(14)、蓄冷转换电磁阀(15)相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水池(8)位置低于所述冷却塔(7),是不锈钢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设有防水层,防水层外设隔热层,隔热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或岩棉、或玻璃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水池(8)全部充满所述蓄冷冷却水(10)。
CN201721186626.1U 2017-09-16 2017-09-16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15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86626.1U CN207515288U (zh) 2017-09-16 2017-09-16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86626.1U CN207515288U (zh) 2017-09-16 2017-09-16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15288U true CN207515288U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32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86626.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15288U (zh) 2017-09-16 2017-09-16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152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1862A (zh) * 2017-09-16 2017-11-28 邵阳学院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CN114468413A (zh) * 2022-02-10 2022-05-13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液冷式空调服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1862A (zh) * 2017-09-16 2017-11-28 邵阳学院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CN107401862B (zh) * 2017-09-16 2022-11-22 邵阳学院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CN114468413A (zh) * 2022-02-10 2022-05-13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一种液冷式空调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3577B (zh) 内融冰冰蓄冷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4896641B (zh) 一种双蒸发器动态冰蓄冷系统
CN100460775C (zh) 带导流套筒换热器储水箱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205383712U (zh) 一种建筑物的冷冻水节能系统
CN107355926A (zh) 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高温制冷耦合蓄能冷源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63576B (zh) 一种防冻节能型热管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62472A (zh) 自然冷却机组与离心冷水机组相结合的双冷源制冷系统
CN102425831A (zh) 无动力分体式热管空调组合机组及制冷方法
CN102393052A (zh) 无动力一体式热管空调组合机组及制冷方法
CN206449767U (zh) 一种具有冷冻水低温保护装置的中央空调节能系统
CN202041032U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液态冷媒输送装置
CN103388922B (zh) 一种双压缩机多功能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
CN204730381U (zh) 双蒸发器动态冰蓄冷系统
CN207515288U (zh)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CN207113100U (zh) 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高温制冷耦合蓄能冷源空调系统
CN207395067U (zh) 一种用于蔬菜大棚的恒温热泵系统
CN204115119U (zh) 空调和冷藏箱一体机
CN206572676U (zh) 自然冷却机组与离心冷水机组相结合的双冷源制冷系统
CN107401862A (zh) 蓄冷式冷凝的高效中央空调制冷系统
CN103912942B (zh) 一种室内自动换气装置耦合相变制冷器的空调系统
CN206514574U (zh) 一种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CN103363606B (zh) 具有液位平衡机构的多冷源蓄冰空调系统
CN205316561U (zh) 一种集装箱式的模块化自然冷却机组
CN203704490U (zh) 一种环保型商用冷藏冷冻系统
CN209197193U (zh) 一种双向复叠热泵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