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12732U -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12732U
CN207512732U CN201721608561.5U CN201721608561U CN207512732U CN 207512732 U CN207512732 U CN 207512732U CN 201721608561 U CN201721608561 U CN 201721608561U CN 207512732 U CN207512732 U CN 207512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ke
bolt
built
bottom plate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085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海平
郑俊杰
饶钰琳
桂志鹏
崔博
曹文昭
杨文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216085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12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12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12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包括下桩和上桩,下桩与上桩通过连接件连接,下桩顶部设有若干个预埋螺栓套筒,上桩底部与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件包括上端板、下端板及加劲肋,上端板与下端板之间通过若干个加劲肋连接固定,下端板上开有若干个与预埋螺栓套筒位置相对应的螺栓孔;使连接螺栓穿过下端板上的螺栓孔螺纹连接于下桩顶部所对应的预埋螺栓套筒中,连接螺栓用于实现下端板与下桩顶部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以实现下桩与上桩相互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螺栓穿过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与下桩顶部的预埋螺栓套筒连接固定,可以依次实现多根桩的上下连接固定,连接结构牢固、连接操作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桩基由于承载力高,且能承受较大的上拔荷载,从而广泛应用于房建领域、路堤工程、挡土墙结构及输电线路基础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可在工厂批量化生产,桩身质量可靠,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桩基材料。
在预制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桩与桩的连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其对基桩的抗拔性能影响较大。目前桩与桩之间的连接大多采用焊接连接或沿桩身横向预埋螺栓套筒进行连接。焊接连接时,由于工作人员水平差异造成桩身连接质量差异较大,施工工艺质量不易控制,桩头焊接质量很难进行力学检测。此外,现场焊接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施工难度较大,焊接周期长,工人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不易控制。沿桩身横向预埋螺栓套筒进行连接时,在上拔荷载作用下螺栓抗剪,所需螺栓数较多。螺栓套筒一般焊接在桩头端板上,其位置较难精确控制,因此桩侧连接板上螺栓孔通常为长圆孔,以便螺栓与螺栓套筒连接。该连接方法在较小的上拔荷载下,两桩可能会脱开,产生一定的上拔量,直到螺杆与连接板上螺栓孔紧密接触时才发挥抗拔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在上桩底部设有连接件,下桩顶部设有预埋螺栓套筒,上桩与下桩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具体连接方式为:连接螺栓穿过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与下桩顶部的预埋螺栓套筒连接固定;按照上述连接方式,可以依次实现多根桩的上下连接固定,连接结构牢固、连接操作便捷;本实用新型预埋螺栓套筒通过定位端板进行定位,位置精准,定位端板平面形状及尺寸与下端板一致,且定位端板上的定位螺栓孔位置及大小与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一致,故不存在连接螺栓穿过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与预埋螺栓套筒相连时很难对准的情况;定位端板配合连接螺栓定位预埋螺栓套筒时,不仅使预埋螺栓套筒位置精准,还避免了采取额外措施防止桩身混凝土浇筑时预埋螺栓套筒堵塞;连接件的质量可靠,桩体预制时将连接件与桩身纵筋相连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包括下桩和上桩,所述下桩与上桩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下桩顶部设有若干个预埋螺栓套筒,所述预埋螺栓套筒筒口平面与下桩顶面平齐;所述上桩底部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上端板、下端板及加劲肋,所述上端板与下端板相互平行对齐,所述上端板与下端板之间通过若干个加劲肋连接固定,所述下端板上开有若干个与预埋螺栓套筒位置相对应的螺栓孔;使连接螺栓穿过下端板上的螺栓孔螺纹连接于下桩顶部所对应的预埋螺栓套筒中,所述连接螺栓用于实现下端板与下桩顶部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以实现下桩与上桩相互连接固定。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桩顶面设有定位端板,所述定位端板上开有与预埋螺栓套筒位置相对应的定位螺栓孔,所述定位螺栓孔用于定位预埋螺栓套筒的预埋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的上端板与下端板之间通过三个加劲肋连接固定;三个加劲肋垂直固定后的横截面呈“十”字形。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的上端板与下端板之间通过八个加劲肋连接固定;八个加劲肋垂直固定后整体的横截面呈“井”字形。
作为优选,所述下桩与上桩均由钢筋混凝土制造而成,所述定位端板的横截面、下桩的横截面及上桩的横截面三者形状、大小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下桩结构方案是:所述下桩由桩身纵筋与桩身箍筋形成桩身框架并向桩身框架浇筑混凝土制造而成,所述预埋螺栓套筒通过在其上焊接锚固钢筋进行锚固,或者所述预埋螺栓套筒通过直接与下桩纵筋焊接连接进行锚固;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上桩结构方案是:所述上桩由桩身纵筋与桩身箍筋形成桩身框架并向桩身框架浇筑混凝土制造而成,上桩桩身纵筋下端弯折呈L形从而形成L形连接段,所述连接件上端板与L形连接段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加劲肋的高度不小于80mm,所述加劲肋的厚度不小于6mm;所述上端板与下端板的厚度均不小于10mm。
作为优选,所述下桩顶部设有四个预埋螺栓套筒,四个预埋螺栓套筒均匀排列设置于下桩顶部;所述下端板上开有四个螺栓孔,所述定位端板上开有四个定位螺栓孔,所述预埋螺栓套筒、螺栓孔及定位螺栓孔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上桩底部设有连接件,下桩顶部设有预埋螺栓套筒,上桩与下桩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具体连接方式为:连接螺栓穿过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与下桩顶部的预埋螺栓套筒连接固定。按照上述连接方式,可以依次实现多根桩的上下连接固定,连接结构牢固、连接操作便捷。
(2)本实用新型预埋螺栓套筒通过定位端板进行定位,位置精准。定位端板平面形状及尺寸与下端板一致,且定位端板上的定位螺栓孔位置及大小与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一致,故不存在连接螺栓穿过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与预埋螺栓套筒相连时很难对准的情况。定位端板配合连接螺栓定位预埋螺栓套筒时,不仅使预埋螺栓套筒位置精准,还避免了采取额外措施防止桩身混凝土浇筑时预埋螺栓套筒堵塞。连接件的质量可靠,桩体预制时将连接件与桩身纵筋相连即可。
(3)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螺栓抗拔,并非抗剪,连接螺栓发挥的承载力高,所需连接螺栓及预埋螺栓套筒数量小。现场接桩时,只需将连接螺栓穿过连接件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与预埋螺栓套筒相连即可,操作简单快捷,连接质量可靠,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施工质量易控制,且减小了工人劳动强度,接桩后可直接沉桩,不需等待,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接桩后两桩紧密接触,上拔荷载作用下螺栓随即受拉,两桩不会脱开,极大提高了基桩抗拔性能。沉桩完成后,桩顶有预埋螺栓套筒,预埋螺栓套筒与加工有外螺纹的钢筋相连,该钢筋与承台钢筋连接,之后浇筑承台混凝土,从而实现桩与承台的连接。
(4)本实用新型在现场不需要在桩头焊接钢筋或截桩头,减小了截桩对桩身强度的影响,且减小了桩头焊接钢筋或截桩占有的施工时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佳的桩与桩连接结构和连接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桩与桩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连接件A-A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定位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预埋螺栓套筒,2-连接螺栓,3-连接件,4-上端板,5-下端板,6-加劲肋,7-螺栓孔,8-定位端板,9-定位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包括下桩和上桩,本实施例的下桩位于上桩下方,下桩和上桩均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造而成。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下桩、上桩的横截面形状一致,均为圆形或方形。下桩与上桩通过连接件3连接,下桩顶部设有若干个预埋螺栓套筒1,预埋螺栓套筒1筒口平面与下桩顶面平齐。上桩底部与连接件3固定连接,连接件3包括上端板4、下端板5及加劲肋6,上端板4与下端板5相互平行对齐,上端板4与下端板5之间通过若干个加劲肋6连接固定,下端板5上开有若干个与预埋螺栓套筒1位置相对应的螺栓孔7。使连接螺栓2穿过下端板5上的螺栓孔7螺纹连接于下桩顶部所对应的预埋螺栓套筒1中,连接螺栓2用于实现下端板5与下桩顶部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以实现下桩与上桩相互连接固定。如图1~图4所示,下桩顶部设有四个预埋螺栓套筒1,四个预埋螺栓套筒1均匀排列设置于下桩顶部,预埋螺栓套筒1外侧距下桩的桩身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mm。下桩顶面设有定位端板8,定位端板8上开有与预埋螺栓套筒1位置相对应的定位螺栓孔9,定位螺栓孔9用于定位预埋螺栓套筒1的预埋位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下端板5上开有四个螺栓孔7,定位端板8上开有四个定位螺栓孔9,预埋螺栓套筒1、螺栓孔7及定位螺栓孔9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2、图3所示,连接件3的上端板4与下端板5之间通过三个加劲肋6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将上端板4、下端板5及三个加劲肋6之间接触的部位均进行焊接,从而构成连接件3。三个加劲肋6分别为纵向加劲肋、第一横向加劲肋和第二横向加劲肋,所述第一横向加劲肋与第二横向加劲肋呈直线布置且固定连接于纵向加劲肋左右两侧,第一横向加劲肋、第二横向加劲肋与纵向加劲肋固定后呈“十”字形。本实用新型连接件3的上端板4与下端板5之间还可以通过八个加劲肋6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将上端板4、下端板5及八个加劲肋6之间接触的部位均进行焊接,从而构成连接件3。八个加劲肋6分别为第一纵向加劲肋、第二纵向加劲肋、第一横向加劲肋A、第一横向加劲肋B、第一横向加劲肋C、第二横向加劲肋A、第二横向加劲肋B、第二横向加劲肋C,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与第二纵向加劲肋相互纵向平行,第一横向加劲肋A、第一横向加劲肋B、第一横向加劲肋C呈直线设置,第一横向加劲肋A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加劲肋左侧,第一横向加劲肋B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加劲肋与第二纵向加劲肋之间,第一横向加劲肋C固定连接于第二纵向加劲肋右侧;第二横向加劲肋A、第二横向加劲肋B、第二横向加劲肋C呈直线设置,第二横向加劲肋A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加劲肋左侧,第二横向加劲肋B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加劲肋与第二纵向加劲肋之间,第二横向加劲肋C固定连接于第二纵向加劲肋右侧,八个加劲肋垂直固定后呈“井”字形。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下桩与上桩均由钢筋混凝土制造而成,定位端板8的横截面、下桩的横截面及上桩的横截面三者形状、大小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下桩由桩身纵筋与桩身箍筋形成桩身框架并向桩身框架浇筑混凝土制造而成;预埋螺栓套筒1通过在其上焊接锚固钢筋进行锚固,或者预埋螺栓套筒1通过直接与下桩纵筋焊接连接进行锚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上桩由桩身纵筋与桩身箍筋形成桩身框架并向桩身框架浇筑混凝土制造而成,上桩桩身纵筋下端弯折成L形从而形成L形连接段,将连接件上端板与L形连接件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优选加劲肋6的高度不小于80mm,加劲肋6的厚度不小于6mm;上端板4与下端板5的厚度均不小于10mm。
对于首段桩,下桩的下端为桩头,下桩的上端预埋螺栓套筒1;对于标准段桩,下桩的下端连接有连接件,下桩的上端预埋螺栓套筒1。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第三桩,为了实现三根桩之间的上下连接,上桩顶部设有若干个预埋螺栓套筒1,预埋螺栓套筒1筒口平面与上桩顶面平齐。第三桩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3,上桩与第三桩通过连接件3连接;同时第三桩顶部设有若干个预埋螺栓套筒1,预埋螺栓套筒1筒口平面与第三桩顶面平齐,第三桩顶部预埋螺栓套筒1与加工有外螺纹的钢筋相连,该钢筋与承台钢筋连接,之后浇筑承台混凝土,从而实现桩与承台的连接。依次类似,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第四桩、第五桩…、第N桩,下桩、上桩、第三桩、第四桩、第五桩…、第N桩依次从下至上按照上述连接方式可实现桩与桩之间的连接,第N桩顶部设有若干个预埋螺栓套筒1,第N桩顶部预埋螺栓套筒1与加工有外螺纹的钢筋相连,该钢筋与承台钢筋连接,之后浇筑承台混凝土,从而实现桩与承台的连接。
一种桩与桩连接施工方法,其方法如下:
A、通过桩身纵筋与桩身箍筋形成下桩的桩身框架,在下桩的桩身框架顶面布置定位端板8,将连接螺栓2穿过定位端板8上的定位螺栓孔9与预埋螺栓套筒1连接,使预埋螺栓套筒1置于下桩的桩身框架内部,预埋螺栓套筒1通过在其上焊接锚固钢筋进行锚固;
B、在定位端板8与下桩的桩身框架顶面之间涂有脱离油类物质,脱离油类物质包括废机油,向下桩的桩身框架内浇筑混凝土得到含有预埋螺栓套筒1的下桩;将连接螺栓2和定位端板8从下桩的桩身框架顶面脱离取掉;从而完成预埋螺栓套筒1的定位;
C、通过桩身纵筋与桩身箍筋形成上桩的桩身框架,将上桩纵筋下端弯折成L形从而形成L形连接段,将连接件3的上端板4与L形连接段焊接连接,向上桩的桩身框架内浇筑混凝土得到含有连接件3的上桩;连接件3包括上端板4、下端板5及加劲肋6,上端板4与下端板5相互平行对齐,上端板4与下端板5之间通过若干个加劲肋6连接固定,下端板5上开有若干个与预埋螺栓套筒1位置相对应的螺栓孔7;使连接螺栓2穿过下端板5上的螺栓孔7螺纹连接于下桩顶部所对应的预埋螺栓套筒1中,连接螺栓2用于实现下端板5与下桩顶部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以实现下桩与上桩相互连接固定。
一种桩与桩连接施工方法,其方法如下:
A、通过桩身纵筋与桩身箍筋形成下桩的桩身框架,在下桩的桩身框架顶面布置定位端板8,将连接螺栓2穿过定位端板8上的定位螺栓孔9与预埋螺栓套筒1连接,使预埋螺栓套筒1置于下桩的桩身框架内部,预埋螺栓套筒1直接与下桩的桩身纵筋进行焊接固定;
B、在定位端板8与下桩的桩身框架顶面之间涂有脱离油类物质,脱离油类物质包括废机油,将下桩下端的桩身纵筋弯折成L形从而形成L形连接段;向下桩的桩身框架内浇筑混凝土得到含有预埋螺栓套筒1的下桩,将连接螺栓2和定位端板8从下桩的桩身框架顶面脱离取掉,从而完成预埋螺栓套筒1的定位。
在预制桩生产时,下桩的上端进行预埋螺栓套筒1的定位,下桩的下端纵筋弯折成L形并与连接件3焊接连接(对于首段桩,下桩的下端为桩头),之后浇筑桩身混凝土,待下桩的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值时,取下连接螺栓2及定位端板8,从而完成预埋螺栓套筒1的定位。
C、通过桩身纵筋与桩身箍筋形成上桩的桩身框架,将上桩纵筋下端弯折成L形从而形成L形连接段,将连接件3的上端板4与L形连接段焊接连接,向上桩的桩身框架内浇筑混凝土得到含有连接件3的上桩;连接件3包括上端板4、下端板5及加劲肋6,上端板4与下端板5相互平行对齐,上端板4与下端板5之间通过若干个加劲肋6连接固定,下端板5上开有若干个与预埋螺栓套筒1位置相对应的螺栓孔7;对于空心桩,上端板4、下端板5及定位端板8中心对应开孔,上端板4的中心孔径、下端板5的中心孔径及定位端板8的中心孔径大小均与空心桩的孔大小一致;使连接螺栓2穿过下端板5上的螺栓孔7螺纹连接于下桩顶部所对应的预埋螺栓套筒1中,连接螺栓2用于实现下端板5与下桩顶部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以实现下桩与上桩相互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现场接桩时,只需将连接螺栓2穿过下端板5上的螺栓孔7与预埋螺栓套筒1相连,即可实现上桩与下桩的连接。沉桩完成后,桩顶设有预埋螺栓套筒1,预埋螺栓套筒1与加工有外螺纹的钢筋相连,该钢筋与承台钢筋连接,之后浇筑承台混凝土,从而实现桩与承台的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近似替换,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桩和上桩,所述下桩与上桩通过连接件(3)连接,所述下桩顶部设有若干个预埋螺栓套筒(1),所述预埋螺栓套筒(1)筒口平面与下桩顶面平齐;所述上桩底部与连接件(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3)包括上端板(4)、下端板(5)及加劲肋(6),所述上端板(4)与下端板(5)相互平行对齐,所述上端板(4)与下端板(5)之间通过若干个加劲肋(6)连接固定,所述下端板(5)上开有若干个与预埋螺栓套筒(1)位置相对应的螺栓孔(7);使连接螺栓(2)穿过下端板(5)上的螺栓孔(7)螺纹连接于下桩顶部所对应的预埋螺栓套筒(1)中,所述连接螺栓(2)用于实现下端板(5)与下桩顶部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桩顶面设有定位端板(8),所述定位端板(8)上开有与预埋螺栓套筒(1)位置相对应的定位螺栓孔(9),所述定位螺栓孔(9)用于定位预埋螺栓套筒(1)的预埋位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的上端板(4)与下端板(5)之间通过三个加劲肋(6)连接固定;三个加劲肋(6)垂直固定后的横截面呈“十”字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的上端板(4)与下端板(5)之间通过八个加劲肋(6)连接固定;八个加劲肋(6)垂直固定后整体的横截面呈“井”字形。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桩与上桩均由钢筋混凝土制造而成,所述定位端板(8)的横截面、下桩的横截面及上桩的横截面三者形状、大小均相同。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桩由桩身纵筋与桩身箍筋形成桩身框架并向桩身框架浇筑混凝土制造而成;所述预埋螺栓套筒(1)通过在其上焊接锚固钢筋进行锚固,或者所述预埋螺栓套筒(1)通过直接与下桩纵筋焊接连接进行锚固;所述上桩由桩身纵筋与桩身箍筋形成桩身框架并向桩身框架浇筑混凝土制造而成,所述连接件(3)与上桩桩身纵筋下端的L形连接段焊接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6)的高度不小于80mm,所述加劲肋(6)的厚度不小于6mm;所述上端板(4)与下端板(5)的厚度均不小于10mm。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桩顶部设有四个预埋螺栓套筒(1),四个预埋螺栓套筒(1)均匀排列设置于下桩顶部;所述下端板(5)上开有四个螺栓孔(7),所述定位端板(8)上开有四个定位螺栓孔(9),所述预埋螺栓套筒(1)、螺栓孔(7)及定位螺栓孔(9)一一对应设置。
CN201721608561.5U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 Active CN207512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8561.5U CN207512732U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08561.5U CN207512732U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12732U true CN207512732U (zh) 2018-06-19

Family

ID=62541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08561.5U Active CN207512732U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127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4384A (zh) * 2017-11-24 2018-02-2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629415A (zh) * 2018-12-07 2019-04-16 东南大学 一种栓钉-螺栓嵌入式复合连接钢-uhpc薄板组合结构体系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4384A (zh) * 2017-11-24 2018-02-2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724384B (zh) * 2017-11-24 2023-09-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桩与桩连接施工方法
CN109629415A (zh) * 2018-12-07 2019-04-16 东南大学 一种栓钉-螺栓嵌入式复合连接钢-uhpc薄板组合结构体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3926B (zh) 基于端板焊接的装配式空心桥墩及其施工方法
CN104831818B (zh) 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叠合柱的连接节点
CN104947603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桥主梁加固构造及加固方法
CN107989029A (zh) 一种桩与桩连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97791B (zh) 一种上、下自保温外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
CN110056092A (zh) 栓接插入式上下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07512732U (zh)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
CN109837994A (zh) 一种钢筋砼预制整浇房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267472A (zh) 预制拼装桩基础桥墩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59858B (zh) 一种h型钢梁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
CN109779012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CN108755388A (zh) 装配式桥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40634A (zh) 内模可取出的预制高强混凝土空心盖梁结构
CN109537929A (zh) 抽柱改造用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CN109779282A (zh) 钢筋混凝土柱改造加固的施工方法及结构
CN109371963A (zh) 水中墩基础预制系梁施工中的倒锥形钢套箱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22319A (zh) 混凝土预制桩与桩基承台的连接机构
CN109183983A (zh) 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
CN206815376U (zh) 明挖型无柱大跨拱形地铁车站结构
CN108505655A (zh) 装配式楼板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09669688U (zh) 一种半装配式薄壁桥墩
CN205531016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柱构件及连接节点
CN107724384A (zh) 一种桩与桩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25573B (zh) 梁底中强度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套筒连接的梁柱节点
CN207512729U (zh) 一种桩与桩连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