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88858U - 温控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温控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88858U
CN207488858U CN201721585838.7U CN201721585838U CN207488858U CN 207488858 U CN207488858 U CN 207488858U CN 201721585838 U CN201721585838 U CN 201721585838U CN 207488858 U CN207488858 U CN 207488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equipment
occurrence
pipelin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858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e Jieying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ar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ar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ar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858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88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88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88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控调节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温度交换管路、互通管、控制器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电控通断阀以及第一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和回气管道各安装有第一电控通断阀;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和回气管道各自与对应的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和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和外接输出端连通;互通管的一端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或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或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连通,第二电控通断阀安装于互通管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调节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成本低,快速调整温度的同时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温控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调节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对温度进行调控的温控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温控调节系统可以用于对工作流体进行加热或者冷却,工作流体可以为水、制冷剂等等。人们常常在室内铺设温控管道,并将工作流体通过温控管道引进室内,并通过温控管道的散热以实现调控温度的目的。
工作流体往往经过温度发生设备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再流经单一的循环管道对温度进行调节;假设,温度发生设备一开始开启制热模式,一旦温度过高,温度发生设备就会马上降低制热温度或者直接转换成制冷模式以达到调温的目的,直接降低制热温度的模式调节速度极慢,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使室内到达目标温度,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追求效率和舒适的需求;直接转换成制冷模式虽然调节速度快,但是温度发生设备长期切换制变模式往往容易造成温度发生设备的损坏,管道内的工作流体骤冷骤热也会对管道造成伤害甚至破裂,耗能大且增加了维修成本,因此,仅仅通过单一的循环管道对温度进行调节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节能减排的需求。
因此,急需要一种能够快速调节温度、维修成本低、节能且结构简单的温控调节系统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调节温度、维修成本低、节能且结构简单的温控调节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控调节系统,其包括控制器、第一电控通断阀、第二电控通断阀、互通管、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第二温度交换管路及用于对气体制冷和/或加热以形成冷气或热气的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相互交替盘绕并各具有外接输入端和外接输出端,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各具有出气管道和回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及回气管道各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控通断阀,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连通,所述互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或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连通,所述互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或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电控通断阀安装于所述互通管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控通断阀、第二电控通断阀、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电性连接。
较佳的,所述出气管路与所述回气管路呈并排设置。
较佳的,所述的温控调节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较佳的,所述的温控调节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流量检测装置和第二流量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流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或回气管道上,所述第二流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或回气管道上。
较佳的,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和/或回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之间冷气或热气流动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和/或回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之间冷气或热气流动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各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电控通断阀及第二电控通断阀各为电磁阀。
较佳的,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之间及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之间各设有相互对插的对插结构。
较佳的,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各包含盘绕部分及将所述盘绕部分的两末端引出的外引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和第二温度交换管路协同工作,当刚开始调节温度时,控制器使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同时制冷或制热,同时,控制器还使第一温度发生设备之出气管路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第一温度发生设备之回气管道路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第二温度发生设备之出气管路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及第二电控通断阀四者处于连通状态,使得第一温度交换管路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内的冷气或热气能够迅速地使温度到达目标温度,提高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当温度接近目标温度时,控制器使第二温度发生设备停止工作,并使第二温度发生设备之出气管路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处于断开状态,或者同时使第一温度发生设备之回气管路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之出气管路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处于断开状态,再使第二电控通断阀处于连通状态,从而使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和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由相互并列工作的模式转变为相互连通的模式,在第二温度发生设备暂停工作的同时依然能充分利用第二温度交换管路进行制冷或者制热,而且当温度到达目标温度时,由控制器使第二电控通断阀处于断开状态,即可防止温度过高;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通过第一温度发生设备之出气管道路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第一温度发生设备之回气管道路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第二温度发生设备之出气管道路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第二温度发生设备之回气管道路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及第二电控通断阀五者协调配合来切换第一温度交换管路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之间通断,故灵活性高及适用性强;第一温度发生设备或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微小调整就能够使温度更加精确地接近目标温度,满足使用者舒适感的需求并且有效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当使用者需要调整温度或者温度过低/高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保持或者微小地调整产生的冷/热的气体量,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就会相对地产生热/冷气体以中和地调整温度,调整速度极快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个温度发生设备因长期转换制动模式而对设备造成损害,防止系统内管道因骤冷骤热而炸裂,降低维修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系统内的工作流体为气体,气体的冷凝温度极低,无需担心气体物理状态变化而影响温控调节系统的正常工作,冷/热气体与固定管道发生化学反应的速率较水慢上许多,亦无需担心冷/热气体与固定管道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系统。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系统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及维护成本低,在达到快速调整温度的条件下还节能环保,以满足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系统中的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分别与出气管道和回气管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系统中的第二温度发生设备分别与出气管道和回气管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系统中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和第二温度交换管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系统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系统100包括控制器、第一电控通断阀、第二电控通断阀2、互通管3、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及用于对气体制冷和/或加热以形成冷气或热气的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相互交替盘绕,且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具有外接输入端41和外接输出端42,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具有外接输入端51和外接输出端52。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具有出气管道61和回气管道62,较优的是,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出气管道61和回气管道62呈并排设置,以便于与外界的对配,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出气管道61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的外接输入端41连通,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回气管道62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的外接输出端42连通,由出气管道61将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产生的冷/热气体输入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内进行做功,而回气管道62将做功完毕、接近室温的气体输回至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由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对经回气管道62回流的气体重新制冷或加热,再由出气管道61输出,以使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持续工作。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具有出气管道71和回气管道72,较优的是出气管道71和回气管道72呈并排设置,以便于与外界对配,但不限于此;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出气管道71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的外接输入端51连通,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回气管道72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的外接输出端52连通,由出气管道71将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产生的冷/热气体输入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内进行做功,而回气管道72将做功完毕、接近室温的气体输回至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由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对经回气管道72回流的气体重新制冷或加热后,再由出气管道71输出,以使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持续工作。
出气管道61、71及回气管道62、72各安装有第一电控通断阀;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控通断阀为电磁阀,较优的是,电磁阀为单向电磁阀,但不限于此;为了下面描述方便,故安装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出气管道61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使用的附图标号为11,安装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回气管道62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使用的附图标号为12,安装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出气管道71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使用的附图标号为13,安装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回气管道72上的第一电控通断阀使用的附图标号为14,其中,第一电控通断阀11用于控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出气管路61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的外接输入端41之间通断,第一电控通断阀12用于控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回气管路62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的外接输出端42之间通断,第一电控通断阀13用于控制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出气管路71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的外接输入端51之间通断,第一电控通断阀14用于控制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回气管路72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的外接输出端52之间通断。
互通管3的一端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的外接输出端42连通,互通管3的另一端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的外接输入端51连通,第二电控通断阀2安装于互通管3上,以用于控制回气管道62和出气管道71之间连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控通断阀2为电磁阀,较优的是单向电磁阀,以简化第二电控通断阀2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当第一电控通断阀11及第一电控通断阀14处于连通状态,第一电控通断阀12及第一电控通断阀13处于断开状态,以及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处于工作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处于非工作时,此时开启第二电控通断阀2,此时的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制造的冷/热气体依次经过出气管道61、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互通管3、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及回气管道72再经过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排出,实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的互通共用;应当注意的是,在此状态时,将第一电控通断阀12处于连通状态,此时的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制造的冷/热气体大部分依次经过出气管道61、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及回气管路62再由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排出,而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制造的冷/热气体小部分依次经过出气管道61、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互通管3、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及回气管道72再经过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排出,故为补偿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损失的气体,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系统100还包括补偿装置(图中未示),补偿装置用于补偿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所损失的气体。可理解的是,于其它实施例中,互通管3分别与外接输出端42和出气管道71连通,或,互通管3分别与回气管道62与外接输入端51连通,又或,互通管3分别与回气管道62与出气管道71连通,故不以此为限。
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控通断阀11、第一电控通断阀12、第一电控通断阀13、第一电控通断阀14、第二电控通断阀2、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电性连接,由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通断阀11、第一电控通断阀12、第一电控通断阀13、第一电控通断阀14、第二电控通断阀2、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协调工作,从而实时调节各管道冷/热气体的流量和切换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的使用状态,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和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分别流动有冷/热气体以共同快速调节温度。更为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及图4,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包含盘绕部分4a及将盘绕部分4a的两末端引出的外引部分4b,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包含盘绕部分5a及将盘绕部分5a之两末端引出的外引部分5b,以使温度调节更加均匀,但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系统100还包括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风机10a、第二风机10b、温度检测器、第一流量检测装置8和第二流量检测装置9。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将实时数据反馈到控制器以实现温度调控;第一流量检测装置8设置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出气管道61上以检测管道气体流量信息,当然,第一流量检测装置8也可设置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回气管道62上,故不以此为限;第二流量检测装置9设置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出气管道71以检测管道气体流量信息,当然,第二流量检测装置9也可设置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回气管道72上,故不以此为限。控制器分别与温度检测器、第一流量检测装置8和第二流量检测装置9电性连接;其中,控制器根据温度检测器、第一流量检测装置8以及第二流量检测装置9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进而智能地控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开启或关闭,并控制第一电控通断阀11、第一电控通断阀12、第一电控通断阀13、第一电控通断阀14及第二电控通断阀2的协调工作,从而达到一个智能调整温度的目的,使温度更加精确地接近目标温度,满足消费者对舒适感的追求。
第一风机10a设置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出气管道61上,当然还可设于回气管道62上,或者同时设置于两者上,第一风机10a用于调节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之间冷气或热气流动;第二风机10b设置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出气管道71上,当然还可以设于回气管道72上,或者同时设置于两者,第二风机10b用于调节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之间冷气或热气流动;其中,通过控制器调节第一风机10a和第二风机10b的风量大小,从而调整管道内冷/热气体的流量,使温度调整更加迅速,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调小第一风机10a和第二风机10b的风量,从而减缓管道内气体的流动,微小调整温度的同时有效地节能减排。
请参阅图1-4,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出气管道61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的外接输入端41之间、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的回气管道62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的外接输出端42之间、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出气管道71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的外接输入端51之间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回气管道72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的外接输出端52之间各设有相互对插的对插结构10c,通过设置对插结构10c的设置,便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之间的分离,以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之间的分离,且结构简单,还增添了维修时的便利。
结合图1到图5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系统的工作过程做一详细说明:
工作时,由温度检测器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并且控制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当刚开始调节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开启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第一电控通断阀11、第一电控通断阀12、第一电控通断阀13、第一电控通断阀14、第一风机10a和第二风机10b工作,由出气管道61将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产生的冷/热气体输入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内进行做功,而回气管道62将做功完毕、接近室温的气体输回至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由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将经回气管道62回流的气体重新制冷或加热后,再次由出气管道61输出,以使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持续工作;同理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使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持续通过冷/热气体达到制冷/热的目的,使第一温度交换管道4与第二温度交换管道5持续通气,从而能够使温度迅速到达目标温度,而第一风机10a和第二风机10b辅助管道内气体的流动;当温度接近目标温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停止工作,并关闭第一电控通断阀12及第一电控通断阀13,再开启第二电控通断阀2,此时的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制造的冷/热气体依次经过出气管道61、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互通路3、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及回气管道72再经过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排出,对温度进行一个微小调整从而更接近目标温度;当温度到达目标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二电控通断阀2和第一电控通断阀14,并重新开启第一电控通断阀12,灵活地转变为由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工作,并适当地控制减少第一风机10a的风量,从而减缓管道内气体的流动;当需要调整温度或者温度过低/高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保持或者微小地调整产生的冷/热的气体量,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第一电控通断阀13和第一电控通断阀14重新开启,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相对地产生热/冷气体以中和地调整温度;控制器控制可根据温度检测器、第一流量检测装置8和第二流量检测装置9的反馈信息实时对第一电控通断阀11、第一电控通断阀12、第一电控通断阀13、第一电控通断阀14及第二电控通断阀2协调控制,以及对第一风机10a和第二风机10b的风量大小进行调整,进而对管道内气体流速进行调整,能够更加智能和精确地调整温度,节能的同时工作效率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和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协同工作,当刚开始调节温度时,控制器使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同时制冷或制热,同时,控制器还使第一电控通断阀11、第二电控通断阀12、第一电控通断阀13及第二电控通断阀14四者处于连通状态,使得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内的冷气或热气能够使温度迅速到达目标温度,提高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当温度接近目标温度时,控制器使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停止工作,并使第一电控通断阀13或者同时使第一电控通断阀12和第一电控通断阀13处于断开状态,再使第二电控通断阀2处于连通状态,从而使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和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由相互并列工作的模式转变为相互连通的模式,在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暂停工作的同时依然能充分利用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进行制冷或者制热,而且当温度到达目标温度时,由控制器使第二电控通断阀2处于断开状态,即可防止温度过高;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系统100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通过控制第一电控通断阀11、第二电控通断阀12、第一电控通断阀13、第二电控通断阀14及第二电控通断阀2五者协调配合来切换第一温度交换管路4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5之间通断,故灵活性高及适用性强;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或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的微小调整就能够使温度更加精确地接近目标温度,满足使用者舒适感的需求并且有效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当使用者需要调整温度或者温度过低/高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6保持或者微小地调整产生的冷/热的气体量,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7就会相对地产生热/冷气体以中和地调整温度,调整速度极快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个温度发生设备因长期转换制动模式而对设备造成损害,防止系统内管道因骤冷骤热而炸裂,降低维修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系统100内的工作流体为气体,气体的冷凝温度极低,无需担心气体物理状态变化而影响温控调节系统的正常工作,冷/热气体与固定管道发生化学反应的速率较水慢上许多,亦无需担心冷/热气体与固定管道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系统100。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系统100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及维护成本低,在达到快速调整温度的条件下还节能环保,以满足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而将温度检测器、第一流量检测装置8、第二流量检测装置9、第一风机10a及第二风机10b中至少一者删除也可,故不以此为限。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温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第一电控通断阀、第二电控通断阀、互通管、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第二温度交换管路及用于对气体制冷和/或加热以形成冷气或热气的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相互交替盘绕并各具有外接输入端和外接输出端,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各具有出气管道和回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及回气管道各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控通断阀,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连通,所述互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或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连通,所述互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或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电控通断阀安装于所述互通管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控通断阀、第二电控通断阀、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路与所述回气管路呈并排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流量检测装置和第二流量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流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或回气管道上,所述第二流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或回气管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和/或回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之间冷气或热气流动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和/或回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之间冷气或热气流动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各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控通断阀及第二电控通断阀各为电磁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之间及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之间各设有相互对插的对插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各包含盘绕部分及将所述盘绕部分的两末端引出的外引部分。
CN201721585838.7U 2017-11-23 2017-11-23 温控调节系统 Active CN207488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5838.7U CN207488858U (zh) 2017-11-23 2017-11-23 温控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5838.7U CN207488858U (zh) 2017-11-23 2017-11-23 温控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88858U true CN207488858U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75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85838.7U Active CN207488858U (zh) 2017-11-23 2017-11-23 温控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888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8673A (zh) * 2017-11-23 2018-02-23 深圳市共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温控调节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8673A (zh) * 2017-11-23 2018-02-23 深圳市共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温控调节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6503B (zh) 热泵供暖供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4390323A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温差电动调节阀及其温差控制方法
CN108954626A (zh) 一种楼宇供冷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513695U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温差电动调节阀
CN207488858U (zh) 温控调节系统
CN203364339U (zh) 一种四管制风机盘管系统
CN106152406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冷热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
CN206347772U (zh) 一种设有调节阀的压缩机冷却装置
CN205105923U (zh) 一种奶牛牛舍环境调节系统
CN205119300U (zh) 一种增加空气处理器降温除湿能力的装置
CN217541129U (zh) 一种冷热自平衡装置
CN203744447U (zh) 一种应用于水源热泵空调的水塔
CN207185077U (zh) 一种利用地下水辅助制冷的水冷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CN107728673A (zh) 温控调节系统
CN201954709U (zh) 中央空调集控系统主机节能装置
CN204787382U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N205747145U (zh) 一种高精度供水温度调控系统
CN204963105U (zh) 一种空调水系统流量恒定系统
CN107560095A (zh) 空气过滤器式温度调节装置
CN210717771U (zh) 供暖系统
CN104457070B (zh) 具有多重热互换增焓的热泵系统
CN203642422U (zh) 末端温湿度机组
CN106288143A (zh) 一种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5435699U (zh) 一种蒸汽加热分汽包
CN106196595A (zh) 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及其出水温度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5

Address after: 523000 01, No. 1, Zhenxi Road, Dalingsh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e Jieying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HARE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