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73208U - 一种vr头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vr头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73208U
CN207473208U CN201721266259.6U CN201721266259U CN207473208U CN 207473208 U CN207473208 U CN 207473208U CN 201721266259 U CN201721266259 U CN 201721266259U CN 207473208 U CN207473208 U CN 207473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helmets
button part
main bodys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662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尘帅
李林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662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73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73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73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R头戴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VR主体和用于安置移动装置的托架以及至少一个托架连接机构;托架连接机构的一端设置在VR主体上、另一端设置在托架上,托架连接机构用于将托架转动连接至VR主体。本公开的托架连接机构可将托架转动连接至VR主体上,实现托架的打开和关闭,手机可方便又稳固地安置在VR头戴设备的托架上。

Description

一种VR头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VR头戴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VR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具有沉浸感、交互性以及想象力三大特性,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诸多领域,例如军事、医疗、房地产、娱乐、运动等等。
现有的VR头戴设备通常可分为三类:一体式VR头戴设备、外接式VR头戴设备(又称为PC机VR)以及外壳式VR头戴设备(又称为手机VR)。
其中,外壳式VR头戴设备通过将手机等带有显示屏的移动装置安置在VR头戴设备中实现VR功能。相对于其他类的VR头戴设备来说,外壳式VR头戴设备价格相对较低,较适合普通消费者使用。但是,如何将手机方便又稳固地安置在VR头戴设备上,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VR头戴设备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VR头戴设备。
该VR头戴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VR主体和用于安置移动装置的托架以及至少一个托架连接机构;
所述托架连接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VR主体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托架上,所述托架连接机构用于将所述托架转动连接至所述VR主体;
其中,所述VR头戴设备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20mm、厚度小于或等于120mm、高度小于或等于170mm。
可选地,所述VR主体还包括由左透镜和右透镜构成的双目光学系统;
所述VR头戴设备的视场角大于或等于80度。
可选地,所述VR主体的瞳距介于50-75mm之间。
可选地,所述VR主体的出瞳距离大于或等于10mm。
可选地,所述VR主体的出瞳直径大于或等于4mm。
可选地,在30度半视场角下,所述VR头戴设备校正后的图像畸变小于或等于3%。
可选地,所述VR头戴设备人眼屈光度调节的范围大于或等于6D。
可选地,在30度半视场角下,所述VR头戴设备的色散小于或等于3%。
可选地,所述VR头戴设备的有效像素比大于或等于65%。
可选地,所述VR主体上设有托架关闭部;
所述托架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
所述托架连接机构包括按键件、滑动限位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滑动限位件与所述VR主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限位件上设有按键件滑动导槽;
所述按键件包括施力部、配合部、滑动部和第一连接件连接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按键件滑动导槽滑动配合;
所述配合部被设置为用于与所述托架关闭部相配合,以将托架保持在所述关闭位置;
所述施力部被设置为用于用户向所述按键件施力,以解除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托架关闭部的配合,以及推动所述按键件沿着所述按键件滑动导槽移动;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托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按键件包括按键件主体、弹性件和滑动件,所述施力部和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按键件主体上,所述滑动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部位于所述滑动件上;
所述按键件主体上设有卡固部,所述滑动件上设有与所述卡固部滑动配合的卡配槽;
所述弹性件被设置为用于提供反向的弹性力给所述按键件主体和所述滑动件。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可选地,所述按键件滑动导槽面对所述按键件的表面上设有凸筋;
所述凸筋与所述滑动部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VR主体上设有操作孔;
所述施力部与所述操作孔滑动配合。
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施力部凸出于所述操作孔,且所述施力部上设有花纹。
可选地,所述托架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
所述VR主体上设有弧形滑动槽;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托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托架与所述VR主体枢轴连接。
可选地,所述VR主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托架打开定位部;
所述配合部被设置为用于与不同的所述托架打开定位部相配合,以将所述托架定位在不同的所述打开位置;
所述配合部通过所述施力部的施力解除与所述托架打开定位部之间的配合。
可选地,所述托架关闭部、所述配合部和所述托架打开定位部均为齿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托架连接机构可将托架转动连接至VR主体上,实现托架的打开和关闭,手机可方便又稳固地安置在VR头戴设备的托架上。
当VR头戴设备满足其宽度小于或等于220mm、厚度小于或等于120mm、高度小于或等于170mm时,VR头戴设备使用感优良,用户体验感好。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VR头戴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VR头戴设备的托架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VR头戴设备的托架处于打开位置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VR头戴设备的托架处于打开位置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VR头戴设备的托架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剖示图。
图中标示如下:
VR主体-1,托架关闭部-11,操作孔-12,弧形滑动槽-13,托架打开定位部-14,托架-2,托架连接机构-3,按键件-31,按键件主体-311,施力部-3111,配合部-3112,卡固部-3113,弹性件-312,滑动件-313,滑动部-3131,第一连接件连接部-3132,卡配槽-3133,滑动限位件-32,按键件滑动导槽-321,凸筋-322,第一连接件-33,第二连接件-34。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解决托架的使用可靠性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VR头戴设备。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公开的VR头戴设备包括VR主体1、托架2和托架连接机构3。托架2上通常可设有卡勾或卡板等用于安置移动装置的结构。移动装置可例如为手机等。
本公开的VR头戴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VR主体1和用于安置移动装置的托架2以及至少一个托架连接机构3。托架连接机构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
托架连接机构3的一端设置在VR主体1上、另一端设置在托架2上。托架连接机构3用于将托架2转动连接至VR主体1。托架连接机构3与VR主体1之间可通过铰接或滑动配合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托架连接机构3与托架2可通过铰接或枢接等方式转动连接。
本公开的托架连接机构3可将托架2转动连接至VR主体1上,实现托架2的打开和关闭,手机可方便又稳固地安置在VR头戴设备的托架2上。
在具体实施时,本公开的VR头戴设备的宽度可小于或等于220mm、厚度小于或等于120mm、高度小于或等于170mm。需要注意的是,与双眼连线平行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水平目视的方向为厚度方向,竖直的方向为高度方向。
当VR头戴设备满足其宽度小于或等于220mm、厚度小于或等于120mm、高度小于或等于170mm时,VR头戴设备使用感优良,用户体验感好。
可选地,VR头戴设备包括左透镜和右透镜构成的双目光学系统。VR头戴设备的视场角大于或等于80度。优选地,视场角不小于100度。上述视场角是指VR头戴设备所形成虚像的边缘与人眼连线的夹角,视场角可为水平视场角。
可选地,VR主体1的瞳距介于50-75mm之间。更具体地,适用于儿童的VR主体1的瞳距可以介于50-65mm之间,适用于成人的VR主体1的瞳距可以介于50-75mm之间。
可选地,VR主体1的出瞳距离不小于10mm。出瞳距离是指出瞳平面与光轴交点到VR头戴设备最靠人眼侧镜片外表面的距离。
可选地,VR主体1的出瞳直径不小于4mm。出瞳直径是指在出瞳平面内能够看全、看清整个画面图像的人眼可移动的圆形范围的直径。
对于VR头戴设备,成像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像元的几何位置相对于参照系统发生的挤压、伸展、偏移和扭曲等变形,使图像的几何位置、尺寸、形状、方位等发生改变。通常,会采用软件算法对VR头戴设备的畸变进行校正。可选地,在30度半视场角下,VR头戴设备校正后的图像畸变小于或等于3%。
可选地,VR头戴设备可支持人眼屈光度调节。VR头戴设备人眼屈光度调节的范围可大于或等于6D。具体实施时,人眼屈光度调节可为双目同时调节或双目分别调节。
可选地,在30度半视场角下,VR头戴设备的色散小于或等于3%。上述3%中的百分比的定义如下:偏离的像素数除以同方向上的总像素数。上述色散是指:通过头戴光学系统观察图像像元产生的图像时,产生的不同颜色分离及色彩失真的程度。
可选地,VR头戴设备的有效像素比大于或等于65%。上述有效像素比是指VR头戴设备上能够被人眼看到的像素数量与显示元件(例如显示屏)整体像素数量的比值。
本公开的VR主体1上可设有托架关闭部11。托架关闭部11可例如为卡齿或凹槽或凸起等。托架2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托架2的打开位置是指托架2相对于VR主体1为打开。当托架2位于打开位置时,可将移动装置放置在托架2上,或者将移动装置自托架2上取出。托架2的关闭位置是指托架2相对于VR主体2为关闭。当托架2位于关闭位置时,无法取出托架2上的移动装置。
托架连接机构3包括按键件31、滑动限位件32和第一连接件33。滑动限位件32与VR主体1固定连接,且滑动限位件32上设有按键件滑动导槽321。滑动限位件32与VR主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按键件滑动导槽321可为贯穿滑动限位件32的通槽。
按键件31包括施力部31111、配合部3112、滑动部3131和第一连接件连接部3132。按键件31可为独立的整体式结构,或者,按键件31可为由多个部件组成的组件。滑动部3131与按键件滑动导槽321滑动配合,使得按键件31可沿着按键件滑动导槽321移动。
配合部3112被设置为用于与托架关闭部11相配合,以将托架2保持在关闭位置。配合部311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托架关闭部11的结构设计。例如,当托架关闭部11为卡齿时,配合部3112可为与托架关闭部11相适配的卡槽。又例如,当托架关闭部11为凹槽时,配合部3112可为与托架关闭部11相配合的凸起。再例如,当托架关闭部11为凸起时,配合部3112可为与托架关闭部11相配合的凹槽。按键件31沿着按键件滑动导槽321移动至配合部3112与托架关闭部11相配合时,托架2位于关闭位置,并且托架2可靠地保持在关闭位置。
施力部3111被设置为用于用户向按键件31施力,以解除配合部3112与托架关闭部11的配合,以及推动按键件31沿着按键件滑动导槽321移动。施力部3111可凸出于VR主体1的边缘或者VR主体1上的孔结构,以方便用户通过施力部3111对按键件31施力。用户可通过对施力部3111施力解除配合部3112与托架关闭部11之间的配合。用户还可通过对施力部3111施力推动按键件31沿着按键件滑动导槽321移动,从而使得托架2由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或者使得托架2由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
使用时,通过对施力部3111的施力,可解除配合部3112和托架关闭部11之间的配合。配合部3112和托架关闭部11解除配合后,通过对施力部3111施力,可使得按键件31自由地沿着按键件滑动导槽321移动,从而使得托架2自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当托架2位于打开位置时,通过对施力部3111的施力,可使得按键件31沿着按键件滑动导槽321移动至配合部3112与托架关闭部11配合,从而使得托架2自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
第一连接件3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部3132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33的另一端与托架2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33可例如为连杆等。根据实际需求,第一连接件33与第一连接件连接部3132和托架2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为铰接等。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托架连接机构3可将托架2和VR主体1连接在一起。托架连接机构3的按键件31可与滑动限位件32滑动配合,并可与第一连接件33转动连接。托架2可通过托架连接机构3实现打开或关闭,托架2与VR主体1之间的连接可靠,有利于有效避免托架2与VR主体1分离,增强了托架2的使用可靠性。
本公开打开托架2时,用户向按键件31施力,解除配合部3112与托架关闭部11的配合,即可推动按键件31沿着滑动限位件32移动。按键件31的移动带动第一连接件33移动,第一连接件33可带动托架2移动,从而使得托架2移动至打开位置。用户可将移动装置放置在处于打开位置的托架2上。
本公开关闭托架2时,用户向按键件31施力,推动按键件31沿着滑动限位件32移动。按键件31的移动带动第一连接件33移动,第一连接件33可带动托架2移动,当按键件31移动至配合部3112与托架关闭部11配合在一起的位置处时,托架2处于关闭位置。
可选地,按键件31包括按键件主体311、弹性件312和滑动件313。施力部3111和配合部3112位于按键件主体311上,滑动部3131和第一连接件连接部3132位于滑动件313上。在此,按键件31为组件式结构件。
按键件主体311上设有卡固部3113,滑动件313上设有与卡固部3113滑动配合的卡配槽3133。卡固部3113可例如为按键件主体311上的卡勾,卡配槽3133可例如为滑动件313上贯穿滑动件313的通槽。通过卡固部3113和卡配槽3133之间的滑动配合,按键件主体311和滑动件313连接在一起,且两者可相向运动。通过滑动配合在一起的卡固部3113和卡配槽3133,按键件主体311可朝向滑动件313方向较大范围地移动,使得配合部3112更方便地与托架关闭部11解除配合。
弹性件312被设置为用于提供反向的弹性力给按键件主体311和滑动件313。弹性件312可例如为弹簧或弹片等。按键件主体311和滑动件313受到来自弹性件312的弹性力作用,且按键件主体311和滑动件313受到的弹性力方向不同。弹性件312可提供给配合部3112朝向远离滑动件313的弹性力,使得配合部3112更可靠地与托架关闭部11配合在一起。
弹性件312可通过多种方式定位在按键件主体311和滑动件313之间。例如,按键件主体311面对滑动件313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弹性件312的空腔,弹性件312定位在该空腔中,且弹性件312的一端与滑动件313的表面相接触。又例如,按键件主体311和滑动件313的面对彼此的表面上均设有弹性件定位柱,弹性件312的两端分别与按键件主体311和滑动件313上的弹性件定位柱相连接或相配合,使得弹性件312定位在按键件主体311和滑动件313之间。
进一步地,弹性件312为压缩弹簧。
可选地,按键件滑动导槽321面对按键件31的表面上设有凸筋322。凸筋322与滑动部3131滑动配合。凸筋322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按键件31和滑动限位件32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更好地对按键件31进行定位,避免按键件31晃动。通常,凸筋322可沿着按键件滑动导槽321的边缘设置。
可选地,VR主体1上设有操作孔12。施力部3111与操作孔12滑动配合。用户可方便地与操作孔12位置处的施力部3111接触,从而更方便地对按键件31施力。
进一步地,至少部分施力部3111凸出于操作孔12,且施力部3111上设有花纹。部分施力部3111凸出于操作孔12是指部分施力部位于VR主体1的外侧。施力部3111上的花纹有利于方便用户对施力部3111施力。
可选地,托架连接机构3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4。第二连接件34可例如为连杆等。VR主体1上设有弧形滑动槽13。第二连接件34的一端与弧形滑动槽13滑动配合,第二连接件34的另一端与托架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34与托架2之间的转动连接可通过铰接等方式实现。打开或关闭托架2时,第二连接件34随着托架2的移动而移动。
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可分别位于沿着VR头戴设备的长度方向的托架2的两侧。这种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托架2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托架2与VR主体1枢轴连接。这种设置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托架2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VR主体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托架打开定位部14。配合部3112被设置为用于与不同的托架打开定位部14相配合,以将托架2定位在不同的打开位置。配合部3112通过施力部3111的施力解除与托架打开定位部14之间的配合。这种设置有利于保证托架2在不同的打开位置时均可靠地定位。
用户通过向按键件31施力可解除配合部3112与托架打开定位部14的配合,接着即可推动按键件31沿着滑动限位件32移动至关闭位置或其它打开位置。
托架打开定位部14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配合部3112的结构设计。例如,当配合部3112卡槽时,托架打开定位部14可为与配合部3112相适配的的卡齿。又例如,当配合部3112为凹槽时,托架打开定位部14可为与配合部3112相配合的凸起。再例如,当配合部3112为凸起时,托架打开定位部14可为与配合部3112相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托架关闭部11、配合部3112和托架打开定位部14均为齿条。托架关闭部11和托架打开定位部14可为连续齿条的一部分。或者,托架关闭部11和托架打开定位部14可为彼此独立的齿条段,而且各托架打开定位部14也为彼此独立的齿条段。
下面,以图中公开的实施例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VR头戴设备:
如图1所示,VR头戴设备包括VR主体1、托架2和托架连接机构3。VR主体1上设有托架关闭部11、操作孔12、弧形滑动槽13和托架打开定位部14。托架关闭部11和托架打开定位部14具有齿条结构。
托架连接机构3包括按键件31、滑动限位件32、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
按键件31包括按键件主体311、弹性件312和滑动件313。按键件主体311上设有施力部3111、配合部3112和卡固部3113,滑动件313上设有滑动部3131、第一连接件连接部3132和卡配槽3133。滑动限位件32与VR主体1固定连接,且滑动限位件32上设有按键件滑动导槽321,按键件滑动导槽321面对按键件31的表面上设有凸筋322。
施力部3111与操作孔12滑动配合,部分施力部3111凸出于操作孔12,且施力部3111上设有方便施力的花纹。用户可通过施力部3111向按键件31施力。配合部3112具有齿条结构,配合部3112可与托架关闭部11和托架打开定位部14相配合。滑动部3131与按键件滑动导槽321和凸筋322滑动配合,使得按键件31可沿着按键件滑动导槽321移动。卡固部3113和卡配槽3133滑动配合。通过卡固部3113和卡配槽3133之间的滑动配合,按键件主体311和滑动件313连接在一起,且两者可相向运动。弹性件312为压缩弹簧,其设于按键件31和滑动件313之间,以提供反向的弹性力给按键件主体311和滑动件313。
第一连接件3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部3132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33的另一端与托架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34的一端与弧形滑动槽13滑动配合,第二连接件34的另一端与托架2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分别位于沿着VR头戴设备的长度方向的托架2的两侧。
该实施例打开托架2时,用户向按键件31施力,解除配合部3112与托架关闭部11的配合,即可推动按键件31沿着滑动限位件32移动。按键件31的移动带动第一连接件33移动,第一连接件33可带动托架2移动,第二连接件34随着托架2的移动而移动。托架2移动至配合部3112与某一托架打开定位部14配合时,托架2定位在该托架打开定位部14对应的打开位置处。用户通过向按键件31施力可解除配合部3112与托架打开定位部14的配合,接着即可推动按键件31沿着滑动限位件32继续移动。用户可将移动装置放置在处于打开位置的托架2上。
该实施例关闭托架2时,用户向按键件31施力,解除配合部3112与托架打开定位部14的配合,接着可推动按键件31沿着滑动限位件32移动。按键件31的移动带动第一连接件33移动,第一连接件33可带动托架2移动,第二连接件34随着托架2的移动而移动。当按键件31移动至配合部3112与托架关闭部11配合在一起的位置处时,托架2处于关闭位置,托架2关闭。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9)

1.一种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VR主体和用于安置移动装置的托架以及至少一个托架连接机构;
所述托架连接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VR主体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托架上,所述托架连接机构用于将所述托架转动连接至所述VR主体;
其中,所述VR头戴设备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20mm、厚度小于或等于120mm、高度小于或等于17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主体还包括由左透镜和右透镜构成的双目光学系统;
所述VR头戴设备的视场角大于或等于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主体的瞳距介于50-7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主体的出瞳距离大于或等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主体的出瞳直径大于或等于4mm。
6.权利要求2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30度半视场角下,所述VR头戴设备校正后的图像畸变小于或等于3%。
7.权利要求2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头戴设备人眼屈光度调节的范围大于或等于6D。
8.权利要求2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30度半视场角下,所述VR头戴设备的色散小于或等于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头戴设备的有效像素比大于或等于6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主体上设有托架关闭部;
所述托架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
所述托架连接机构包括按键件、滑动限位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滑动限位件与所述VR主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限位件上设有按键件滑动导槽;
所述按键件包括施力部、配合部、滑动部和第一连接件连接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按键件滑动导槽滑动配合;
所述配合部被设置为用于与所述托架关闭部相配合,以将托架保持在所述关闭位置;
所述施力部被设置为用于用户向所述按键件施力,以解除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托架关闭部的配合,以及推动所述按键件沿着所述按键件滑动导槽移动;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托架转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件包括按键件主体、弹性件和滑动件,所述施力部和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按键件主体上,所述滑动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部位于所述滑动件上;
所述按键件主体上设有卡固部,所述滑动件上设有与所述卡固部滑动配合的卡配槽;
所述弹性件被设置为用于提供反向的弹性力给所述按键件主体和所述滑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13.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件滑动导槽面对所述按键件的表面上设有凸筋;
所述凸筋与所述滑动部滑动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主体上设有操作孔;
所述施力部与所述操作孔滑动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施力部凸出于所述操作孔,且所述施力部上设有花纹。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
所述VR主体上设有弧形滑动槽;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托架转动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与所述VR主体枢轴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主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托架打开定位部;
所述配合部被设置为用于与不同的所述托架打开定位部相配合,以将所述托架定位在不同的所述打开位置;
所述配合部通过所述施力部的施力解除与所述托架打开定位部之间的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VR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关闭部、所述配合部和所述托架打开定位部均为齿条。
CN201721266259.6U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vr头戴设备 Active CN207473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6259.6U CN207473208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vr头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66259.6U CN207473208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vr头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73208U true CN207473208U (zh) 2018-06-08

Family

ID=62267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66259.6U Active CN207473208U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vr头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732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0333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式镜片模组及头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0333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式镜片模组及头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0412B (zh) 具有输入和输出结构的可佩戴装置
CA2934987A1 (en) Stereoscopic viewing of an image on a body supported computer
CN109189279A (zh) 人机交互装置
CN208689280U (zh) 一种ar或vr设备
CN206311843U (zh) 折叠式虚拟现实眼镜
CN207473208U (zh) 一种vr头戴设备
CN107875616A (zh) 运动训练装置、记录介质、显示方法
CN107357043A (zh) 一种手机放置槽能调节的vr眼镜
CN206096633U (zh) 一种头戴显示器
WO2010051684A1 (zh) 能随身观看视频影像的帽子
CN111929899A (zh) 一种增强现实头戴显示设备
CN206400191U (zh)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鼻托及头戴显示装置
CN207704137U (zh) 防纱窗效应的智能型vr头显装置
CN208521074U (zh) 一种固定近视镜的vr穿戴装置
CN212515230U (zh) 一种智能ar眼镜
CN214375576U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
CN207882566U (zh) 一种便于切换眼部按摩的vr眼镜
CN106547096A (zh) 虚拟现实设备
CN107390368B (zh) 一种vr眼镜
CN202505706U (zh) 一种多功能弱视治疗仪
CN206541070U (zh) 一种虚拟现实头盔
CN209911653U (zh) 一种可进行折叠放置的vr眼镜
CN205787391U (zh)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CN205581415U (zh) 便携式虚拟现实眼镜
CN215813556U (zh) 虚拟现实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12

Address after: 261031 north of Yuqing street, east of Dongm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oom 502, Geer electronic office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4 Laoshan Qingdao District North House Street investment service center room, Room 308,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