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71670U - 水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71670U
CN207471670U CN201721141001.3U CN201721141001U CN207471670U CN 207471670 U CN207471670 U CN 207471670U CN 201721141001 U CN201721141001 U CN 201721141001U CN 207471670 U CN207471670 U CN 207471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container
heating system
exchanger r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410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明锋
李春
程兆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Nanjing Water Treatment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Nanjing Water Treatment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410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71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71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71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加热系统,其涉及热水工程技术领域,该水加热系统包括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具有能承装水的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的出水口、换热装置以及加热件,所述换热装置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换热装置能与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装置的所述进水端用于与饮用水供给管路相连通,所述加热件用于对第一容器中的水进行加热。本申请中的水加热系统能够对饮用水供给管路中输出的饮用水进行加热以持续供应给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水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在普通用户的房屋中都铺设有生活自来水管路,通过该生活自来水管路向水龙头供给日常所需的用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饮用水的安全质量。因此在不少家庭中安装了相应的净水装置来对自来水进行处理,进而生成饮用水再直接供给到相应的龙头处。
例如,可以在厨房内的水池处安装有净水出水龙头,净水装置则安装在水池的下方,净水装置对自来水进行处理后直接通过管路连接至水池处的净水出水龙头上。但是在上述方式中,净水装置向净水出水龙头提供的均是冷的或常温的饮用水,其无法直接使得净水出水龙头在输出冷的或常温的饮用水时同时还能够瞬时输出加热后的饮用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水加热系统,其能够对饮用水供给管路中输出的饮用水进行加热以持续供应给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加热系统,所述水加热系统包括:
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具有能承装水的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的出水口、换热装置以及加热件,所述换热装置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换热装置能与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装置的所述进水端用于与饮用水供给管路相连通,所述加热件用于对第一容器中的水进行加热。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加热系统还包括:
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饮用水供给管路和换热装置之间或者所述换热装置的下游。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外的筒体,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一容器之间形成夹层腔室,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夹层腔室中。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装置为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绕设在所述夹层腔室中。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的外壁呈螺纹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层腔室中设置有换热介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介质为纯水、导热油或相变材料。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通过浇铸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容器的侧壁形成一体化。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即热式加热装置或干烧式加热装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即热式加热装置时,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一种:铸铝加热器、杯式加热器、铝板叠置式加热器、陶瓷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玻璃管式加热器、电磁加热器、稀土厚膜加热装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器内设置有传热机构,所述传热机构包括管体、沿所述管体的径向方向设置的侧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水加热维持在预设水温。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器的进水口用于与自来水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一容器的出水口用于与水龙头相连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加热系统还包括水龙头,所述水龙头分别与饮用水供给管、所述换热装置相连通,所述水龙头能单独输出饮用水供给管中的水和经所述换热装置加热后的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加热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换热装置相连通的流量调节装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饮用水供给管路与所述换热装置之间的缓冲罐体和/或与所述换热装置相连通的泵体。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具有不同的加热功率,以使得经所述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水具有不同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第一容器中的水在加热件的作用下能够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且在日常状态下能一直维持在该温度下。当用户需要热的饮用水时,饮用水供给管路中的饮用水将直接流入第一加热装置中的换热装置中,在饮用水流经换热装置时,其与第一容器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使得饮用水自身的温度升高,当饮用水流出换热装置输出给用户时,该饮用水已经完成相应的加热过程,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达到了对饮用水加热的目的;另外一方面,在整个过程中用户无需进行等待,饮用水随用随热,也不需要提前进行加热。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加热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饮用水供给管路;2、第一加热装置;21、第一容器;211、传热机构;2111、管体;2112、侧板;22、进水口;23、出水口;24、换热装置;241、进水端;242、出水端;25、筒体;26、夹层腔室;3、第二加热装置;4、水龙头;5、自来水管线;61、缓冲罐体;62、泵体;7、开闭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能够对饮用水供给管路1中输出的饮用水进行加热以持续供应给用户使用,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水加热系统,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加热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水加热系统包括:第一加热装置2,第一加热装置2具有能承装水的第一容器21、与第一容器21相连通的进水口22、与第一容器21相连通的出水口23、换热装置24以及加热件(图中未示出),换热装置24具有进水端241和出水端242,换热装置24能与第一容器2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换热装置24的进水端241用于与饮用水供给管路1相连通,加热件用于对第一容器21中的水进行加热。
第一加热装置2中的第一容器21能够承装一定量的水,该水在加热件的作用下能够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且在日常状态下能一直维持在该温度下。当用户需要热的饮用水时,饮用水供给管路1中的饮用水将直接流入第一加热装置2中的换热装置24中,在饮用水流经换热装置24时,其与第一容器2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使得饮用水自身的温度升高,当饮用水流出换热装置24输出给用户时,该饮用水已经完成相应的加热过程,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达到了对饮用水加热的目的;另外一方面,在整个过程中用户无需进行等待,饮用水随用随热,也不需要提前进行加热。
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中的水加热系统,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加热装置2具有能承装水的第一容器21、与第一容器21相连通的进水口22、与第一容器21相连通的出水口23、换热装置24以及加热件。第一容器21的进水口22用于与生活自来水管线5相连通,通过生活自来水管线5可以向第一容器21补充相应的自来水。第一容器21的出水口23可以与用户的生活温水龙头相连通,当用户打开生活温水龙头4时,第一容器21中的被加热的自来水便输送至生活温水龙头以供用户使用。加热件可以为电加热装置,通过加热件加热使得第一容器21中的水维持在预设水温下,该预设水温一般为高于常温下的任意温度,其可以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求自行设定。
如图1所示,换热装置24具有进水端241和出水端242,换热装置24能与第一容器2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换热装置24的进水端241用于与饮用水供给管路1相连通,换热装置24的出水端242可以与水龙头4相连通,通过水龙头4可以向用户提供加热后的饮用水。当然,该水龙头4还可以与饮用水供给管相连通,以使该水龙头4能单独输出饮用水供给管中的水和经换热装置24加热后的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加热装置2还具有设置在第一容器21外的筒体25,筒体25与第一容器21之间形成夹层腔室26,换热装置24设置在夹层腔室26中。夹层腔室26中设置有换热介质,通过该换热介质以使得第一容器21中预设水温下的水与换热装置24中的饮用水进行换热,从而让换热装置24中的饮用水温度升高。换热装置24可以为换热管,例如,该换热管可以呈螺旋状绕设在夹层腔室26中。为了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换热管的外壁还可以呈螺纹状。换热介质可以选择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且较为安全可靠的材料。例如,换热介质可以为纯水、导热油或相变材料等。当换热介质为纯水时,在长期使用后,换热管的外壁和夹层腔室26内不易出现水垢。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加热装置2还具有设置在第一容器21外的筒体25,筒体25与第一容器21之间形成夹层腔室26,换热装置24设置在夹层腔室26中。换热装置24可以为换热管,换热管呈螺旋状绕设在夹层腔室26中,同时,换热管可以通过浇铸的方式与第一容器21的侧壁形成一体化。通过浇铸的方式使得换热管能够与第一容器21的侧壁进行充分接触,以使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当然的,换热装置24还可以是其它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结构或装置,在本申请中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容器21内设置有传热机构211,传热机构211可以包括管体2111、沿管体2111的径向方向设置的侧板2112。传热机构211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当第一容器21侧壁处水由于与换热装置24进行换热后温度下降时,传热机构211能够快速的将第一容器21中间处水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容器21侧壁处的水,如此可以使得整个第一容器21中的水温较为均衡,避免第一容器21侧壁处的水温度下降过快,以便提高第一容器21内的水与换热装置24之间的换热效率。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侧板2112的另一端还可以与第一容器21的侧壁焊接在一起以便更好的将第一容器21中的水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容器21的侧壁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水加热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加热装置3,第二加热装置3可以设置在饮用水供给管路1和换热装置24之间或者换热装置24的下游。为了能够对流经管路中的水进行快速加热,一般第二加热装置3可以选择即热式加热装置或干烧式加热装置。例如,当第二加热装置3为即热式加热装置时,第二加热装置3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一种:铸铝加热器、杯式加热器、铝板叠置式加热器、陶瓷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玻璃管式加热器、电磁加热器、稀土厚膜加热装置等等。当第二加热装置3设置在饮用水供给管路1和换热装置24之间时,其可以对饮用水供给管路1流入第一加热装置2的换热装置24中的水进行初步加热,以使得饮用水的水温先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尤其是在冬天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仅依靠第一加热装置2的换热装置24可能无法将饮用水加热至用户所需温度。当第二加热装置3设置在换热装置24的下游时,其可以对经过第一加热装置2的换热装置24加热后的饮用水实现再次加热,由于第一加热装置2的第一容器21中的水加热维持在预设水温,其无法将经过第一加热装置2的换热装置24的饮用水加热至高于预设水温的温度,通过第二加热装置3可以将饮用水的水温再次提升,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当然的,第二加热装置3可以具有不同的加热功率,以使得经换热装置24和第二加热装置3加热后的水具有不同的温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水加热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换热装置24相连通的流量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用于对自饮用水供给管路1流向第一加热装置2的换热装置24中的饮用水的流量进行调节。例如,流量调节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饮用水供给管路1与换热装置24之间的缓冲罐体61和/或与换热装置24相连通的泵体62。泵体62可以设置在换热装置的下游,在设置泵体62的管线上可以设置有开闭阀7以对该段管线进行控制。缓冲罐体61可以收集承载饮用水供给管路1输入的一定量的饮用水,当用户对饮用水的瞬时用量过高时,饮用水供给管路1可能无法瞬时提供该饮用水的流量,此时缓冲罐体61中承载的饮用水可以作为缓冲以保证用户的使用。泵体62则可以驱动饮用水供给管中的水通过换热装置24流向水龙头4,同时还可以控制通过换热装置24流向水龙头4的饮用水的流量。由于饮用水供给管通过换热装置24流向水龙头4的水的流量是不同的,当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3时,第二加热装置3的不同加热功率以及水的流量两者的配合可以使得经换热装置24和第二加热装置3加热后的水具有不同的温度。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加热系统包括:
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具有能承装水的第一容器、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的出水口、换热装置以及加热件,所述换热装置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换热装置能与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装置的所述进水端用于与饮用水供给管路相连通,所述加热件用于对第一容器中的水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加热系统还包括:
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饮用水供给管路和换热装置之间或者所述换热装置的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外的筒体,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一容器之间形成夹层腔室,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夹层腔室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为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绕设在所述夹层腔室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外壁呈螺纹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腔室中设置有换热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纯水、导热油或相变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通过浇铸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容器的侧壁形成一体化。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即热式加热装置或干烧式加热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加热装置为即热式加热装置时,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其中一种:铸铝加热器、杯式加热器、铝板叠置式加热器、陶瓷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玻璃管式加热器、电磁加热器、稀土厚膜加热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内设置有传热机构,所述传热机构包括管体、沿所述管体的径向方向设置的侧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能够将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水加热维持在预设水温。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的进水口用于与自来水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一容器的出水口用于与水龙头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加热系统还包括水龙头,所述水龙头分别与饮用水供给管、所述换热装置相连通,所述水龙头能单独输出饮用水供给管中的水和经所述换热装置加热后的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加热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换热装置相连通的流量调节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饮用水供给管路与所述换热装置之间的缓冲罐体和/或与所述换热装置相连通的泵体。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具有不同的加热功率,以使得经所述换热装置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水具有不同的温度。
CN201721141001.3U 2017-09-06 2017-09-06 水加热系统 Active CN207471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1001.3U CN207471670U (zh) 2017-09-06 2017-09-06 水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1001.3U CN207471670U (zh) 2017-09-06 2017-09-06 水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71670U true CN207471670U (zh) 2018-06-08

Family

ID=62269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41001.3U Active CN207471670U (zh) 2017-09-06 2017-09-06 水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71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48343Y (zh) 空气能冷热型饮水机
CN108592146A (zh) 一种电热相变蓄能供热机组及其变工况能量调节方法
CN106820971A (zh) 饮水机控制方法
CA2975854C (en) Capillary proximity heater
EP3172497B1 (en) Water heater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202457863U (zh) 一种新型电热水瓶
CN207471670U (zh) 水加热系统
CN103851770A (zh) 一种三能集聚型温开两用电饮水机及其制水方法
CN206582934U (zh) 一种直补智能换热机组
CN202177249U (zh) 多功能换热式承压水箱
CN205597763U (zh) 一种健康节能的饮水机换热组件
CN104456953A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8458062U (zh) 一种电热相变蓄能供热机组
CN205425444U (zh) 用于加热流体的换热蓄能装置
CN204100550U (zh) 一种三能集聚型温开两用电饮水机
CN212362437U (zh) 一种峰谷储能用散热装置
CN202361634U (zh) 用于电开水器的冷热水交换器
CN108800267A (zh) 电热相变蓄能供热机组及其变工况能量调节方法
US20210172650A1 (en) Capillary Proximity Heater
CN109654722A (zh) 一种基于热交换技术的节能热水器
CN216984540U (zh) 一种可持续出水的速开式饮水设备
CN204227707U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9031916U (zh) 节能型温开水饮水机
CN102840660A (zh) 节能开水器
CN202083104U (zh) 热泵热水器换热水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1200 Lixing Road, Li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66

Co-patentee after: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atentee after: Ai 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1200 No. 9 Zhongxing West Road, Li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Co-patentee befor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A.O. SMITH (NANJING) WATER TREATMENT PRODUCTS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