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38405U - 智能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38405U
CN207438405U CN201721161984.7U CN201721161984U CN207438405U CN 207438405 U CN207438405 U CN 207438405U CN 201721161984 U CN201721161984 U CN 201721161984U CN 207438405 U CN207438405 U CN 207438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odule
emitting device
intelligen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619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思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szu Hsiang
Original Assignee
Chen Szu Hsi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 Szu Hsiang filed Critical Chen Szu Hsiang
Priority to CN2017211619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38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38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38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发光装置,该智能发光装置是将电路板、发光模块、电池、及无线充电模块集合设置在防水壳体内,再由防水盖体覆盖防水壳体而达密封防水效果;该防水壳体能透光,故能让发光模块的光线透射出去;而该防水盖体为透光材质时也能让光线透射出去,若为轻金属材质,则能将发光模块在运作中产生的热向外传导而达散热效果;该无线充电模块与充电器以电感耦合产生电能后再由电池储存。该智能发光装置能搭配远程控制器实施,以使该智能发光装置被遥控而改变发光模式,且该发光模块能以照明灯独立实施,也能结合个人化商品共同实施,进而达到多用途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智能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发光装置结构,尤指一种能单独实施或与其它物品结合实施、并能防水、改良散热、更换发光源、并能以无线遥控操作发光模式的多用途智能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LED的照明大多应用在居家、户外、商务及公共设施的照明领域,当然,也能应用在个人化商品方面,例如发光鞋、发光帽、发光衣、发光背包、发光背带等,其都是以结合LED的发光装置来达到装饰、警示、美化、宣传等目的,然而,LED及/或发光装置都是固定在商品上,不能随易拆卸或移置,因此仅能作单用途及单发光显示,不能更换或移置到其它商品上作双重或多重的使用,换言之,没有多元性使用的功能。
一般的发光装置,其LED不论使用单个或多个,都是集中在主壳体的某一个部位,因此发光时局限在一方,不会环列发光或全方位发光,因此发光受到限制,倘要环列或全方位发光就必须将各个LED与发光装置之间以灯条连接,例如:发光鞋,在鞋跟部位设置发光装置的电路本体,将各个LED分布在鞋底的周边,每个LED与电路本体之间以灯条连接,这样不但制造廉价、灯条不耐弯曲、容易损坏,该电路本体及LED还被固定在鞋底内,不得拆卸,一旦短路不发光,电路本体及LED就无法更换,使得该发光鞋成为一次性使用的鞋子;其次,发光的变化模式被限制,无法多样化,更无法以无线遥控方式来改变发光模式,所以发光模式单调且贫乏;其次,发光装置本身并没有LED,所以不能独立发光,而且也不能防水,故无法成为一个独立形态且单独使用的小型照明灯使用。
进一步,以个人化商品使用的发光装置,若LED是设置在发光装置的壳体内,则产生的热皆被包封在壳体内,无法有效排出,尤其是LED单元愈多、热量就愈高,因此容易因过热而造成短路。更进一步,个人化商品的发光装置在用电耗尽时,必须借助USB电源线充电,即该商品内必须增设USB电连接头,但USB电连接头不但影响商品外观,还会为了隐藏而妨碍使用者的穿戴及使用。
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使个人化商品的发光装置能多用途使用、并能替换光源多样化、防止过热短路、且能无线充电、更能以无线遥控改变发光模式的设计,便成为本新型欲改进的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新型的目的,本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智能发光装置100,其包括:一防水壳体1、一防水盖体2、一电路板3、至少一发光模块4、一电池5、以及一无线充电模块6;所述防水壳体1,是由壳板11及围绕在壳板11外围的环框12组成,该环框12内部形成容纳空间13,而该容纳空间13的一侧是开口14,另一侧是与环框12一体结合的壳板11,所述环框12具有透光功能、能使光线直接透射而出;所述防水盖体2,对应并设置在所述开口14处,能将该防水壳体1的开口14 覆盖而密封该容纳空间13;所述电路板3,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其具有一用于控制该发光模块4发光的处理模块32、一电源开关33、及一可供插接的插座34;所述发光模块4,由一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13内的发光条 41、及一连接该发光条41且能与所述插座34插接的快拆式接头42组成,该发光条41是沿着该防水壳体1的环框12内壁环绕设置,该发光条41发光后,光线朝着该环框12外透射而出;所述电池5,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3 内,位于该电路板3的底侧面,并与该电路板3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6,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位于该电池5的底侧面,并与该电路板3 电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防水盖体2是由一盖板21、及一设置在盖板21一侧面且环形结合的支撑环22组成,该支撑环22在所述容纳空间13内与环框 12保留一间槽23,以供上述发光条41安置在内,使该发光条41介于环框 12与支撑环22之间。
更具体的是,所述防水盖体2为透光胶材,所述电路板3的上面还设置有LED单元35,该LED单元35发光时能穿过透光的防水盖体2而对外发光。
更具体的是,所述防水盖体2为轻金属材,所述发光条41与该防水盖体2的支撑环22接触,使发光条41运作时产生的热,通过该支撑环22传导至盖板21而散热。
更具体的是,所述防水盖体2的盖板21具有镂空的孔槽24,该孔槽 24由透光胶板8覆盖着,且盖板21与透光胶板8之间夹合有防水垫圈72,所述电路板3的上面还设置有LED单元35,该LED单元35发光时能穿过透光胶板8而对外发光。
更具体的,所述发光条41是由一带状软质电路板411、及多个间距排列设置于该软质电路板411一侧面的第二LED单元412组成,所述各第二 LED单元412间电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支撑环22的内壁延伸出隔板25,该隔板25介于电池 5与无线充电模块6之间,所述隔板25的上下分别与电池5、无线充电模块6接触,使电池5及无线充电模块6运作时产生的热通过隔板25及支撑环22后再传导至盖板21散热。
更具体的,所述电路板3一侧还设置一电源开关33;所述防水壳体1,对应于该电源开关33处设置一能开、闭该电源开关33的防水软质按压头 15。
更具体的,所述智能发光装置100配合远程控制器200实施,所述电路板3具有一讯号接收模块31,该讯号接收模块31能接收该远程控制器 200传递来的讯号,再由该处理模块32依据前述讯号控制该发光模块4产生相应的发光模式,使得所述智能发光装置100被遥控改变发光模式。
更具体的,所述讯号接收模块31,为下列之一或组合:蓝牙模块、红外线模块、ZIGBEE模块、WIFI模块、WIMAX模块、2G模块、3G模块、 4G模块;所述远程控制器200为下列之一:智能型行动装置A、智能型穿戴装置B、平板计算机C、自行车用无线遥控器D。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新型的作用及功效如下:
第一点:本新型智能发光装置100,其中,该发光条41是设置在防水壳体1的容纳空间13内并沿着环框12环绕设置,且介于环框12与支撑环 22之间,该发光条41的第二LED单元412面向环框12,使该第二LED 单元412发光时光线能透过环框412朝外透射而出,让防水壳体1的外环产生光芒;而该支撑环22能用于阻隔第二LED单元412所产生的热量,使热量不会导入容纳空间13内;由于多个第二LED单元412是设置在条形软质电路板411上,且软质电路板411以快拆式接头42与电路板3的插座34电连接,因此第二LED单元412不需如同传统以灯条与电路板3电连接,故能避免制造繁琐与故障率高的问题。
第二点:本新型防水盖体2,是由盖板21与支撑环22组成,当以轻金属一体结合成型时,可让发光条41与支撑环22接触,使发光条41运作时产生的热能导引至支撑环22后再传导至盖板21,最后通过盖板21散热来降低智能发光装置100的内部温度,避免过热产生的故障。
第三点:本新型通过远程控制器200遥控电路板3以控制发光模块4 的发光模式,由于电路板3具有讯号接收模块31,故能接收远程控制器200 传递的讯号,处理模块32依据讯号、控制该发光模块4产生相应的发光变化,例如轮闪方式、亮度、频率、颜色、彩度等,据此能呈现出多样不同的智能变化;其次,本新型应用无线充电模块6进行充电,通过充电器与该无线充电模块6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使两者之间不需使用电线连接就能进行充电,比传统有线充电或更换电池的方式都更易实施及方便,且智能发光装置100的外观无导电接点,故不影响外观造型。
第四点:本新型智能发光装置100如同一个单独使用的灯具,犹如一般小夜灯或小型照明灯,能便于照明或探照使用;倘若将智能发光装置100 搭配个人化使用的商品共同实施,例如移置到鞋底内、使鞋底发光而使该鞋成为发光鞋,置入背包口袋内、使背包闪烁发亮而成为夜间警示背包,置入衣物口袋内、使该衣物发光而成为夜间警示衣,挂置在帽子的背面发亮、使该帽成为夜间警示帽,据此,能使本新型智能发光装置100成为一个能多元性应用、可随机移动、并能由商品中易于置入或取出的小型发光防水物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智能发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智能发光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智能发光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4为本新型智能发光装置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智能发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4智能发光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7为本新型配合鞋子及搭配远程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8为本新型配合鞋子及搭配自行车用仪表板、刹车扳手的示意图。图9为本新型配合背包及远程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新型智能发光装置的拆解及组合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
1、 防水壳体
11、 壳板
12、 环框
13、 容纳空间
14、 开口
15、 软质按压头
2、 防水盖体
21、 盖板
22、 支撑环
23、 间槽
24、 孔槽
25、 隔板
26、 螺栓
3、 电路板
31、 讯号接收模块
32、 处理模块
33、 电源开关
34、 插座
35、 第一LED单元
4、 发光模块
41、 发光条
411、 软质电路板
412、 第二LED单元
42、 快拆式接头
41A、 双排LED单元的发光条
41B、 单排LED单元的发光条
5、 电池
6、 无线充电模块
71、 防水胶圈
72、 防水垫圈
8、 透光胶板
10、 鞋子
20、 背包
30、 自行车
100、 智能发光装置
100’、 智能发光装置
200、 远程控制器
A、 智能型行动装置
B、 智能型穿戴装置
C、 平板计算机
D、 自行车用无线遥控器
E1、 车用仪表板
E2、 刹车板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图3,揭示出一种智能发光装置100,其包括:一防水壳体1、一防水盖体2、一电路板3、至少一发光模块4、一电池5、以及一无线充电模块6。
所述防水壳体1,是由壳板11及围绕在壳板11外围的环框12组成,该环框12内部形成容纳空间13,而该容纳空间13的一侧是呈开放性的开口14,而与开口14对应的另一侧是与环框12密闭结合的壳板11,所述环框12具有透光功能、能让光线直接透射而出,为了便于制造,壳板11与环框12采同一材质并以一体成型方式实施,该材质以透光度高、导旋光性佳的塑料为宜,且通过模塑成型。所述防水盖体2,其与防水壳体1对应设置并覆盖在开口14上并将容纳空间13的一侧封闭,为了达到防渗效果,在防水盖体2与环框12之间夹置一防水胶圈71,进一步,该防水盖体2 与防水壳体1之间是借助螺栓26予以锁固结合。所述电路板3,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其具有一用于控制该发光模块4发光的处理模块32、一用于开闭电源的电源开关33、及一可供插接的插座34。所述发光模块4,是一设置在上述容纳空间13内的发光条41、及一连接该发光条41且能与上述插座34插接的快拆式接头42组成,该发光条41是沿着该防水壳体1 的环框12内壁环绕设置,该发光条41发光后,光线能朝着该环框12透射而出,换言之,光线是由防水壳体1的内部对外放射。所述电池5,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位于该电路板3的底侧面,并与该电路板3电连接,其能提供电能给电路板3及发光模块4。所述无线充电模块6,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位于该电池5的底侧面,并与该电路板3电连接,其能与充电器以电感耦合产生电能后再传送至电池5储存,使智能发光装置100不需以有线充电或更换电池的方式来进行充电。
上述智能发光装置100是一小型照明灯的独立个体,它能单独实施,例如作为发光钥匙圈、小台灯、小挂灯等使用,但为了使智能发光装置100 的发光模式能随时改变,本新型能将智能发光装置100搭配远程控制器200 来实施,其在电路板3设置一讯号接收模块31,该讯号接收模块31能接收该远程控制器200传来的讯号,该处理模块32依据前述讯号控制该发光模块4产生相应的发光变化,例如改变发光颜色、亮度、彩度、闪烁速率、轮闪方式等,使得该智能发光装置100成为可遥控发光的发光装置。
上述中,防水盖体2是由一盖板21、及一设置在盖板21一侧面且环形结合的支撑环22组成,该支撑环22在上述容纳空间13内与环框12呈内外平行对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间槽23以使上述发光条41安置在间槽 23内,即该发光条41介于环框12与支撑环22之间,且发光条41的正面朝向环框12,背面朝向支撑环22。
所述防水盖体2为透光或非透光胶体,尤以透光为佳,因为电路板3 的上面若增设LED单元35,那么当LED单元35朝上发光时,光线就会穿过透光的防水盖体2而向外扩散,因此智能发光装置100的顶面也能发光而具有照明作用。
另外,防水盖体2能为轻金属材质,例如铝材或铝合金材,据此,发光条41的背面能与该支撑环22面性接触,使发光条41运作时产生的热量,能通过该支撑环22传导至盖板21,而达到散热效果。只有当防水盖体2 为轻金属材质时,电路板3的上面就无需设置第一LED单元35。
此外,如图5所示,当防水盖体2为轻金属材质,该盖板21设置一镂空孔槽24,并增设一透光胶板8来覆盖该孔槽24,且该盖板21与透光胶板8之间夹合了一片软质防水垫圈72,另通过螺栓26将透光胶板8、防水盖体2、防水壳体1三者共构结合在一起,此外,电路板3的上面还增设了LED单元35。所述轻金属材的防水盖体2具有导热及散热功能,而该透光胶板8如同隔热板,能避免使用者接触盖板21,而当电路板3上的LED 单元35往上发光时,光线就会穿过孔槽24并通过该透光胶板8而对外发光,所述透光胶板8的板面上还可镂雕文字或图案,使文字或图案被导光后而衬托出立体纹路色彩,达到美观及突显商标的识别效果。
再参见图2或图5,所述发光条41包括一带状软质电路板411、及多个间距排列设置在该软质电路板411一侧面的第二LED单元412,所述第二LED单元412之间呈电连接,且该第二LED单元412皆面向着防水壳体1的环框12。
所述电路板3一侧还设置一电源开关33;所述防水壳体1对应于前述电源开关33处设置一能开、闭该电源开关33的防水软质按压头15;因此,使用者借助防水软质按压头15按压该电源开关33,就能使电路板3得电或不得电,并能使智能发光装置100达到防水效果。
再参见图6所示,所述支撑环22的内壁能延伸出隔板25,该隔板25 介于电池5与无线充电模块6之间,进一步,所述隔板25的一侧面与电池 5接触,另一侧面与无线充电模块6接触,使电池5与无线充电模块6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隔板25及支撑环22传导后,再传导至盖板21而达到散热作用。
若要使发光模块4的发光模式产生变化,就需通过远程控制器200实施,当电路板3的讯号接收模块31接收到该远程控制器200传来的讯号后,经处理模块32依据前述讯号控制该发光模块4而产生相应的发光变化,所述讯号接收模块31为下列之一或组合:蓝牙模块、红外线模块、ZIGBEE 模块、WIFI模块、WIMAX模块、2G模块、3G模块、4G模块,其中,以蓝牙模块实施为较佳。
再者,所述远程控制器200为下列之一:智能型行动装置A、智能型穿戴装置B、平板计算机C、自行车用无线遥控器D及其它智能型商品;其中,智能型行动装置A如:智能型手机,智能型穿戴装置B如:智能型手表、智能型腕带等,通过不同的控制方式,能得到不同的实施效果。
以下图是介绍远程控制的实施例,参图7所示,其揭示二个智能发光装置100、100’分别设置在使用者的左、右鞋子10的鞋底内,而无线遥控装置200是以智能型行动装置A或智能型穿戴装置B或平板计算机C之任一种来实施,据此以控制发光模块4改变发光颜色、亮度、彩度、闪烁速率、轮闪方式等。
再参见图8所示,其揭示出二个智能发光装置100、100’分别设置在使用者的左、右鞋底内,而无线遥控装置200是自行车用无线遥控器D,该自行车用无线遥控器D包括能传送讯号的车用仪表板E1、及与该车用仪表板E1电连接的刹车扳手E2,当使用者扳动刹车扳手E2时,左、右双脚的智能发光装置100、100’就会发出闪烁光以警示后方人车要减慢速度,反之,不扳动时就不会发光。另外,车用仪表板E1上设有中央、及左右上下共五个控制键,当使用者触摸中央键时,能开启或关闭车用仪表板E1的电源;而当触摸左键时,左脚智能发光装置100会闪烁发光以提醒后方人车,表示自行车30将要左转;而当触摸右键时,右脚智能发光装置100’就会闪烁发光以提醒后方人车,表示自行车30将要右转;而当触摸上键时,能使左右双脚二智能发光装置100、100’保持常亮发光,让后方人车知道自行车 30正处于停车或行驶中;而当触摸下键时,可以切换左右二智能发光装置 100、100’的发光模式,例如改变光色、闪烁速率、轮闪方式等。
再如图9所示,是通过上述自行车用无线遥控器D来控制背包20内的左右二个智能发光装置100、100’以产生相对应的发光变化,使用者夜间可背负该背包20,当骑乘自行车30时,以车用仪表板E1、刹车扳手E2来控制左右二个智能发光装置100、100’的发光变化,进而达到夜间警示、左右转警示、刹车警示、停车或行驶中警示的功能;除此之外,发光的颜色也能改变,骑乘时闪红光,路边停车时闪黄光。由上述二例可知,发光装置 100能与任何个人化商品合并使用,甚致是放置在个人化的商品内实施,再通过远程控制器200遥控智能发光装置100,就能达到多元性使用的目的,故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且实用。
本新型智能发光装置100能易于拆解及组合,因此能便于使用者随时更换不同的发光条41,以图10为例,双排第二LED单元412的发光条41A 改成单排第二LED单元412的发光条41B,或者,双排LED单元的发光条41A更换成多排或多色LED单元的发光条(图中未示)等,其皆需要拆解并更换组合,由于本新型具有轻易更换发光条41的功能,所以智能发光装置100就能有无穷尽的发光模式变化,不至于造成发光单调与贫乏。
以上为本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但凡与本新型意旨相符的修饰性变化,只要在均等效果的范围内都应涵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智能发光装置(100)包括:一防水壳体(1)、一防水盖体(2)、一电路板(3)、至少一发光模块(4)、一电池(5)、以及一无线充电模块(6);
所述防水壳体(1),是由壳板(11)及围绕在壳板(11)外围的环框(12)组成,该环框(12)内部形成容纳空间(13),而该容纳空间(13)的一侧是开口(14),另一侧是与环框(12)一体结合的壳板(11),所述环框(12)具有透光功能、能使光线直接透射而出;
所述防水盖体(2),对应并设置在所述开口(14)处,能将该防水壳体(1)的开口(14)覆盖而密封该容纳空间(13);
所述电路板(3),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其具有一用于控制该发光模块(4)发光的处理模块(32)、一电源开关(33)、及一可供插接的插座(34);
所述发光模块(4),由一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的发光条(41)、及一连接该发光条(41)且能与所述插座(34)插接的快拆式接头(42)组成,该发光条(41)是沿着该防水壳体(1)的环框(12)内壁环绕设置,该发光条(41)发光后,光线朝着该环框(12)外透射而出;
所述电池(5),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位于该电路板(3)的底侧面,并与该电路板(3)电连接;
所述无线充电模块(6),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位于该电池(5)的底侧面,并与该电路板(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体(2)是由一盖板(21)、及一设置在盖板(21)一侧面且环形结合的支撑环(22)组成,该支撑环(22)在所述容纳空间(13)内与环框(12)保留一间槽(23),以供该发光条(41)安置在内,使该发光条(41)介于环框(12)与支撑环(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体(2)为透光胶材,所述电路板(3)的上面还设置有第一LED单元(35),该第一LED单元(35)发光时能穿过透光的防水盖体(2)而对外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体(2)为轻金属材,所述发光条(41)与该防水盖体(2)的支撑环(22)接触,使发光条(41)运作时产生的热,通过该支撑环(22)传导至盖板(21)而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体(2)的盖板(21)具有镂空的孔槽(24),该孔槽(24)由透光胶板(8)覆盖着,且盖板(21)与透光胶板(8)之间夹合有防水垫圈(72),所述电路板(3)的上面还设置有第一LED单元(35),该第一LED单元(35)发光时能穿过透光胶板(8)而对外发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条(41)是由一带状软质电路板(411)、及多个间距排列设置于该软质电路板(411)一侧面的第二LED单元(412)组成,所述各第二LED单元(412)间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2)的内壁延伸出隔板(25),该隔板(25)介于电池(5)与无线充电模块(6)之间,所述隔板(25)上下分别与电池(5)、无线充电模块(6)接触,使电池(5)及无线充电模块(6)运作时产生的热通过隔板(25)及支撑环(22)后再传导至盖板(21)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一侧还设置一电源开关(33);所述防水壳体(1),对应于该电源开关(33)处设置一能开、闭该电源开关(33)的防水软质按压头(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发光装置(100)配合远程控制器(200)实施,所述电路板(3)具有一讯号接收模块(31),该讯号接收模块(31)能接收该远程控制器(200)传递来的讯号,再由该处理模块(32)依据前述讯号控制该发光模块(4)产生相应的发光模式,使得所述智能发光装置(100)被遥控改变发光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讯号接收模块(31)为下列之一或组合:蓝牙模块、红外线模块、ZIGBEE模块、WIFI模块、WIMAX模块、2G模块、3G模块、4G模块;所述远程控制器(200)为下列之一:智能型行动装置(A)、智能型穿戴装置(B)、平板计算机(C)、自行车用无线遥控器(D)。
CN201721161984.7U 2017-09-12 2017-09-12 智能发光装置 Active CN207438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1984.7U CN207438405U (zh) 2017-09-12 2017-09-12 智能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1984.7U CN207438405U (zh) 2017-09-12 2017-09-12 智能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38405U true CN207438405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302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61984.7U Active CN207438405U (zh) 2017-09-12 2017-09-12 智能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384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7893A (zh) * 2018-10-29 2019-01-22 深圳市科迈爱康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智能鞋及其控制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7893A (zh) * 2018-10-29 2019-01-22 深圳市科迈爱康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智能鞋及其控制盒
CN109257893B (zh) * 2018-10-29 2023-10-13 深圳市科迈爱康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智能鞋及其控制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49845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05143619U (zh) 可发光定位智能鞋
US20170339773A1 (en) Intelligent illuminator integrated with luminous object
CN207438405U (zh) 智能发光装置
US20130215604A1 (en) Light emitting ribbon
CN201701362U (zh) 一种电暖手宝
JP3230237U (ja) スマート発光装置
CN201465291U (zh) 不倒翁遥控器
CN207754601U (zh) 可穿戴电子领带设备
CN202697459U (zh) 一种感光控制led闪灯宠物带
CN202112542U (zh) 集成有发光体的背包
CN203121064U (zh) 智能温控加热衣服
TWM563128U (zh) 多用途智能發光裝置之結構改良
CN104161341B (zh) 发光鞋
CN203416846U (zh) 备有照明灯的休闲帽
CN203028382U (zh) 一种遥控器照明护套
CN203575762U (zh) 衣饰用led钮扣
KR100931347B1 (ko) 발광 모자
CN215982122U (zh) 一种led发光包带
CN206923743U (zh) 发光鞋
CN206547954U (zh) 一种具有led显示系统的鞋
CN210291653U (zh) 带充电功能的小夜灯
CN201948064U (zh) 音乐发光鞋
CN218551451U (zh) 一种帽子
CN213910808U (zh) 一种多功能暖手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