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18370U - 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 - Google Patents

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18370U
CN207418370U CN201721277882.1U CN201721277882U CN207418370U CN 207418370 U CN207418370 U CN 207418370U CN 201721277882 U CN201721277882 U CN 201721277882U CN 207418370 U CN207418370 U CN 207418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or
flow
guiding channel
biofilm packing
pon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78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mited Tangqiao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ewage Treatment
Original Assignee
Limited Tangqiao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ewage Treat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mited Tangqiao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ewage Treatment filed Critical Limited Tangqiao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ewage Treatment
Priority to CN2017212778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18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18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183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其包括池体,池体内由其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通道、第一生物膜填料、第二导流通道、第二生物膜填料以及第三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与进水管连通,且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导通,第一导流通道与进水管连通,第三导流通道与出水管连通,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与曝气装置连接,第一生物膜填料和第二生物膜填料分别由一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生物膜填料增加了污水与生物膜填料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从而提升生化反应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生物膜填料分别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可将大气泡分割为小气泡,使其更好的溶入污水,增加了溶氧量。

Description

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
背景技术
目前中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大多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即在生物反应池内悬挂生物填料,填料上生长微生物膜,曝气头(管)安装在填料下方并给填料上面的微生物及污水中的活性污泥供氧,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虽然,传统的基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设置有曝气头(管)以向污水中供氧,但是部分氧气会从污水中溢出,未充分溶入污水,对于一些具有较高含量需生化降解物的污水来说,污水中溶氧不充分很可能导致生化处理的效果不佳,若以增大曝气量来增大溶氧量,则会冲击微生物膜,而导致微生物膜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其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由其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通道、第一生物膜填料、第二导流通道、第二生物膜填料以及第三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进水管连通,且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第一生物膜填料、第二导流通道、第二生物膜填料以及第三导流通道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导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三导流通道与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与曝气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和第二生物膜填料分别由一驱动装置驱动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池体内由其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池体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池体的顶部具有设定距离,所述第二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池体的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池体的底部具有设定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夹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所述第二生物膜填料夹设于所述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池体的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四导流板和所述池体的另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导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池体内的上方形成有第一上方平流层和第二上方平流层,所述池体内的下方形成有第一下方平流层和第二下方平流层,其中,所述第一上方平流层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一生物膜填料,所述第一下方平流层连通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和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上方平流层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和第二生物膜填料,所述第二下方平流层连通所述第二生物膜填料和第三导流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还包括第一填料套筒和第二填料套筒,所述第一填料套筒和第二填料套筒内分别装设有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和第二生物膜填料,且所述第一填料套筒和第二填料套筒上均开设有复数个孔状结构,所述第一填料套筒和第二填料套筒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采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和第二生物膜填料的下方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池体连通的第一污泥收集池和第二污泥收集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生物膜填料以及三个导流通道,使得污水依次经由第一导流通道、第一生物膜填料、第二导流通道、第二生物膜填料以及第三导流通道,从而增加污水与生物膜填料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从而提升生化反应的效果;
2)两个生物膜填料分别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可以使得污水产生流动性,从而使得污水与生物膜填料更加充分的接触,此外,生物膜填料搅动污水可将大气泡分割为小气泡,使其更好的溶入污水中,增加溶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生物膜填料和第一填料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41-池体、142-第一导流通道、143-第一生物膜填料、144-第二导流通道、145-第二生物膜填料、146-第三导流通道、147-进水管、148-出水管、1491-曝气装置、1492-驱动装置、1493-第一污泥收集池、1494-第二污泥收集池、1495-旋转轴、a1-第一导流板、a2-第二导流板、a3-第三导流板、a4-第四导流板、b1-第一上方平流层、b2-第二上方平流层、b3-第一下方平流层、b4-第二下方平流层、1431-第一填料套筒、1451-第二填料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其包括池体141,池体141内由其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通道142、第一生物膜填料143、第二导流通道144、第二生物膜填料145以及第三导流通道146,第一导流通道142与进水管147连通,且第一导流通道142、第一生物膜填料143、第二导流通道144、第二生物膜填料145以及第三导流通道146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导通,第一导流通道142与进水管147连通,第三导流通道146与出水管148连通,第一导流通道142和第二导流通道144分别与一曝气装置1491连接,第一生物膜填料143和第二生物膜填料145分别由一驱动装置1492驱动旋转,第一生物膜填料143和第二生物膜填料145的下方还分别设置有与池体141连通的第一污泥收集池1493和第二污泥收集池1494。
池体141内由其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板a1、第二导流板a2、第三导流板a3和第四导流板a4,第一导流板a1和第三导流板a3的一端分别与池体141的底部垂直连接,第一导流板a1和第三导流板a3的另一端分别与池体141的顶部具有设定距离,第二导流板a2和第四导流板a4的一端分别与池体141的顶部垂直连接,第二导流板a2和第四导流板a4的另一端分别与池体141的底部具有设定距离;
第一生物膜填料143夹设于第一导流板a1和第二导流板a2之间,当然,第一生物膜填料143与第一导流板a1和第二导流板a2并不接触,第一导流板a1和第二导流板a2之间具有可供第一生物膜填料143旋转的间隙,第二生物膜填料145夹设于第三导流板a3和第四导流板a4之间,当然,第二生物膜填料145与第三导流板a3和第四导流板a4并不接触,第三导流板a3和第四导流板a4之间具有可供第二生物膜填料145旋转的间隙,并且,第一导流板a1和池体141的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导流通道142,第二导流板a2和第三导流板a3之间形成第二导流通道144,第四导流板a4和池体141的另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三导流通道146;
池体141内的上方形成有第一上方平流层b1和第二上方平流层b2,池体141内的下方形成有第一下方平流层b3和第二下方平流层b4,其中,第一上方平流层b1连通第一导流通道142和第一生物膜填料143,第一下方平流层b3连通第一生物膜填料143和第二导流通道144,第二上方平流层b2连通第二导流通道144和第二生物膜填料145,第二下方平流层b4连通第二生物膜填料145和第三导流通道146。
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还包括第一填料套筒1431和第二填料套筒,第一填料套筒1431和第二填料套筒(与第一填料套筒1431结构一致)内分别装设有第一生物膜填料143和第二生物膜填料145,且第一填料套筒1431和第二填料套筒上均开设有复数个孔状结构,第一填料套筒1431和第二填料套筒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轴1495,旋转轴1495与驱动装置1492连接,其中,驱动装置1492采用电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污水由进水管147进入池体141中,并依次经过第一导流通道142、第一生物膜填料143、第二导流通道144、第二生物膜填料145以及第三导流通道146,最后由出水管148流出,从而增加污水与生物膜填料的接触面积和时间,进而提升生化反应的效果,在此生化处理过程,两个生物膜填料分别由驱动装置1492驱动转动,可以使得污水产生流动性,从而使得污水与生物膜填料更加充分的接触,另,生物膜填料搅动污水可将大气泡分割为小气泡,使其更好的溶入污水中,增加溶氧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由其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通道、第一生物膜填料、第二导流通道、第二生物膜填料以及第三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与进水管连通,且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第一生物膜填料、第二导流通道、第二生物膜填料以及第三导流通道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导通,所述第三导流通道与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与曝气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和第二生物膜填料分别由一驱动装置驱动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由其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池体的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池体的顶部具有设定距离,所述第二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池体的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池体的底部具有设定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夹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所述第二生物膜填料夹设于所述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池体的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四导流板和所述池体的另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导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的上方形成有第一上方平流层和第二上方平流层,所述池体内的下方形成有第一下方平流层和第二下方平流层,其中,所述第一上方平流层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一生物膜填料,所述第一下方平流层连通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和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上方平流层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和第二生物膜填料,所述第二下方平流层连通所述第二生物膜填料和第三导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还包括第一填料套筒和第二填料套筒,所述第一填料套筒和第二填料套筒内分别装设有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和第二生物膜填料,且所述第一填料套筒和第二填料套筒上均开设有复数个孔状结构,所述第一填料套筒和第二填料套筒的一端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采用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和第二生物膜填料的下方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池体连通的第一污泥收集池和第二污泥收集池。
CN201721277882.1U 2017-09-30 2017-09-30 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18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7882.1U CN207418370U (zh) 2017-09-30 2017-09-30 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7882.1U CN207418370U (zh) 2017-09-30 2017-09-30 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18370U true CN207418370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13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788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18370U (zh) 2017-09-30 2017-09-30 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18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8177B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7311309B (zh) 升流式内循环微氧生物反应器及其强化传质的曝气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3979681B (zh) 硝化/反硝化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4355400B (zh) 垂直竖流式多介质生物反应循环搅拌系统及其装置
CN101172705A (zh) 一种高效氧化沟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6828312U (zh)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07418370U (zh) 生物接触氧化污水池
CN202705127U (zh) 景观式曝气装置
CN204111403U (zh) 一种虹吸曝气装置
CN207418371U (zh) 生物接触氧化池
CN110407313A (zh) 一种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7511918U (zh) 低能耗耦合膜生物反应器
CN207418523U (zh) 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5115132U (zh) 利用曝气作用减少池底污泥沉积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3807233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无动力曝气氧化池
CN207418400U (zh) 节能曝气头
CN209039148U (zh) 一种废水处理用接触氧化池
CN205933393U (zh) 一种节能型生物脱氮污水处理装置
CN207391096U (zh) 完全混合型氧化沟状微孔曝气生化反应器
CN207016569U (zh) 一种用于流化循环曝气器的蘑菇头
CN207418375U (zh) 生物接触氧化系统
CN105906033A (zh) 一种混合式生物接触氧化池
CN105668820A (zh) 一种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搅拌曝气机
CN201530751U (zh) 生物膜带污水净化射流曝气循环式氧化塘
CN206069502U (zh) 一种微生物净化水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