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13141U - 智能控制式脱硫塔 - Google Patents

智能控制式脱硫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13141U
CN207413141U CN201721133328.6U CN201721133328U CN207413141U CN 207413141 U CN207413141 U CN 207413141U CN 201721133328 U CN201721133328 U CN 201721133328U CN 207413141 U CN207413141 U CN 207413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ister
group
spraying layer
desulfurizing tower
mix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33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Fengyuan Construc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Fengyuan Electric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Fengyuan Electric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Fengyuan Electric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333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13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13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13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式脱硫塔,具有双层喷淋和双层除雾的结构设计,脱硫更彻底;不同喷淋层喷出的试剂不同,仅仅使用两层喷淋层即可实现高效脱硫并维持PH稳定的作用,并且在两层喷淋中均可以进行高效脱硫,从而保证排除的烟气的脱硫效果较好。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全自动喷淋和除雾,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还能够及时调节喷淋液体的成分,进一步从智能化角度提升了脱硫效果。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及时收集脱硫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并将其回归脱硫塔,进行二次利用,降低成本,节约水量、高效环保。

Description

智能控制式脱硫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控制式脱硫塔。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硫的大型脱硫装置称为脱硫塔,而用于燃煤工业锅炉和窑炉烟气脱硫的小型脱硫除尘装置多称为脱硫除尘器。在脱硫塔和脱硫除尘器中,应含二氧化硫的烟气,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化学吸收。为了强化吸收过程,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脱硫塔和脱硫除尘器应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
(1)气液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和一定的接触时间;
(2)气液间扰动强烈,吸收阻力小,对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高;
(3)操作稳定,要有合适的操作弹性;
(4)气流通过时的压降要小;
(5)结构简单,制造及维修方便,造价低廉,使用寿命长;
(6)不结垢,不堵塞,耐磨损,耐腐蚀;
(7)能耗低,不产生二次污染。
二氧化硫吸收净化过程,处理的是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烟气量相当可观,要求瞬间内连续不断地高效净化烟气。因而,二氧化硫参加的化学反应应为极快反应,它们的膜内转化系数值较大,反应在膜内发生,因此选用气相为连续相、湍流程度高、相界面较大的吸收塔作为脱硫塔和脱硫除尘器比较合适。通常,喷淋塔、填料塔、喷雾塔、板式塔、文丘里吸收塔等能满足这些要求。其中,喷淋塔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脱硫塔类型之一,喷淋塔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成熟可靠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大型电厂,中小型低硫烟气治理;对于高硫烟气治理,有色行业以气动乳化脱硫塔、多层喷淋塔等为主。
脱硫过程化学反应复杂,自动化控制难度高并且脱硫效率普遍偏低,这些都是在脱硫过程存在的弊端,不论是脱硫塔还是脱硫除尘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上述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提升脱硫效果,降低脱硫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式脱硫塔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控制式脱硫塔,包括脱硫塔本体,在所述脱硫塔本体内设置有浆液池、喷淋层和除雾器;在浆液池与喷淋层之间具有烟道入口,所述浆液池中存储有石灰石浆液,所述喷淋层和所述烟道入口之间设置有两相逆流筛孔板。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层包括第一喷淋层和第二喷淋层,所述第一喷淋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淋层下部;
所述除雾器包括第一除雾器组、第二除雾器组和第三除雾器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雾器组设置于第一喷淋层上部,所述第二除雾器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淋层上部,所述第三除雾器组设置于脱硫塔顶部的烟气出口处;
所述浆液池通过第一控制泵与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室与所述第一喷淋层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室还与存储有PH调节剂的第一试剂存储室通过第一控制阀连通,所述PH调节剂溶解有磷酸和磷酸钙的混合物,所述PH调节剂中磷酸和所述磷酸钙的质量百分比受控于一智能调控器;所述智能调控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泵和第一控制阀;
所述第一除雾器组还包括用于存储除雾后收集到的液体的第一集液池,所述第一集液池通过第二控制阀与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受控于所述智能调控器;
所述第二喷淋层与第二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混合室通过第三控制阀与存储有PH缓冲剂的第二试剂存储室连通,所述PH缓冲剂溶解有有机羧酸盐,所述有机羧酸盐的质量分数以及第三控制阀均受控于所述智能调控器;
所述第二除雾器组还包括用于存储除雾后收集到的液体的第二集液池,所述第二集液池通过第四控制阀与第二混合室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受控于所述智能调控器;
所述第三除雾器组还包括用于存储除雾后收集到的液体的第三集液池,第三集液池与所述第二混合室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除雾器组、第二除雾器组和第三除雾器组中,每个除雾器组均包括不止一个除雾器;
所述第一除雾器组和第二除雾器组中的除雾器均具有相同结构;第三除雾器组的除雾器与其他除雾器组的除雾器具有不同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雾器组、第二除雾器组和第三除雾器组中的各个除雾器的水平高度均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式脱硫塔,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1)双层喷淋和双层除雾的结构设计,脱硫更彻底;不同喷淋层喷出的试剂不同,仅仅使用两层喷淋层即可实现高效脱硫并维持PH稳定的作用,并且在两层喷淋中均可以进行高效脱硫,从而保证排除的烟气的脱硫效果较好;
(2)实现了全自动喷淋和除雾,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还能够及时调节喷淋液体的成分,进一步从智能化角度提升了脱硫效果;
(3)及时收集脱硫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并将其回归脱硫塔,进行二次利用,降低成本,节约水量、高效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控制式脱硫塔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调控器控制对象示意图;
其中:1-脱硫塔本体,2-浆液池,31-第一喷淋层,32-第二喷淋层,41-第一除雾器组,42-第二除雾器组,43-第三除雾器组,5-两相逆流筛孔板,10-烟道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智能控制式脱硫塔,如图1所示,包括脱硫塔本体1,在所述脱硫塔本体内设置有浆液池2、喷淋层和除雾器;在浆液池2与喷淋层之间具有烟道入口10,所述浆液池2中存储有石灰石浆液,所述喷淋层和所述烟道入口10之间设置有两相逆流筛孔板5。
具体地,所述喷淋层包括第一喷淋层31和第二喷淋层32,所述第一喷淋层31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淋层32下部;所述除雾器包括第一除雾器组41、第二除雾器组42和第三除雾器组43。
所述第一除雾器组41设置于第一喷淋层31上部,所述第二除雾器组42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淋层32上部,所述第三除雾器组43设置于脱硫塔顶部的烟气出口处。
所述浆液池2通过第一控制泵与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室与所述第一喷淋层31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室31还与存储有PH调节剂的第一试剂存储室通过第一控制阀连通,所述PH调节剂溶解有磷酸和磷酸钙的混合物。如图2所示,所述PH调节剂中磷酸和所述磷酸钙的质量百分比受控于一智能调控器;所述智能调控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泵和第一控制阀。所述浆液池2的高度低于第一混合室,因此第一控制泵将浆液池2中的液体抽取至第一混合室,第一试剂存储室的高度高于第一混合室,因此第一混合室与第一试剂存储室通过第一控制阀连通即可。
PH调节剂中磷酸和所述磷酸钙为必要成分,为了提升脱硫效果,在保证第一混合室中液体的PH在5.0-6.0之间的前提下,PH调节剂还可以包括下述成分中的一种或几种:甲酸钙5%~9%;乳酸钙6%~9%;植酸钙1%~6%;柠檬酸钙3%~30%;葡糖糖酸钙1%~9%;草酸钙4%~9%,上述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也受控于所述智能调控器。
第一喷淋层31进行喷淋脱硫后,需要第一除雾器组41进行除雾,第一除雾器组41还包括用于存储除雾后收集到的液体的第一集液池,所述第一集液池通过第二控制阀与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受控于所述智能调控器。第一集液池得到的液体经试验证实为酸性液体,其成分更适合于脱硫,因此,将其通入第一混合室能够再次进入第一喷淋层31以用于进行二次脱硫。
所述第二喷淋层32与第二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混合室通过第三控制阀与存储有PH缓冲剂的第二试剂存储室连通,所述PH缓冲剂溶解有有机羧酸盐,所述有机羧酸盐的质量分数以及第三控制阀均受控于所述智能调控器。
有机羧酸盐为PH缓冲剂的主要成分,其用于电离出羧酸根离子以起到缓冲PH的作用并加快钙盐的熔接,有机羧酸盐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羧酸钙盐和有机羧酸钠盐以及有机羧酸镁盐,也可以为有机羧酸钙盐和有机羧酸钠盐以及有机羧酸镁盐的混合物。
第二喷淋层32进行喷淋脱硫后,需要第一除雾器组42进行除雾,所述第二除雾器组42还包括用于存储除雾后收集到的液体的第二集液池,所述第二集液池通过第四控制阀与第二混合室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受控于所述智能调控器。第二集液池得到的液体经试验证实酸性较弱,其成分更适合于加速钙盐的溶解,稳定脱硫工艺的工况,因此将其通入第二混合室能够再次进入第二喷淋层32循环使用。
所述第三除雾器组还包括用于存储除雾后收集到的液体的第三集液池,第三集液池与所述第二混合室连通。
具体地,第一除雾器组、第二除雾器组和第三除雾器组中,每个除雾器组均包括不止一个除雾器;
具体地,所述第一除雾器组和第二除雾器组中的除雾器均具有相同结构;第三除雾器组的除雾器与其他除雾器组的除雾器具有不同结构。
具体地,所述第一除雾器组、第二除雾器组和第三除雾器组中的各个除雾器的水平高度均不相同。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3)

1.智能控制式脱硫塔,其特征在于:
包括脱硫塔本体,在所述脱硫塔本体内设置有浆液池、喷淋层和除雾器;在浆液池与喷淋层之间具有烟道入口,所述浆液池中存储有石灰石浆液,所述喷淋层和所述烟道入口之间设置有两相逆流筛孔板;
所述喷淋层包括第一喷淋层和第二喷淋层,所述第一喷淋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淋层下部;
所述除雾器包括第一除雾器组、第二除雾器组和第三除雾器组;
所述第一除雾器组设置于第一喷淋层上部,所述第二除雾器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淋层上部,所述第三除雾器组设置于脱硫塔顶部的烟气出口处;
所述浆液池通过第一控制泵与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室与所述第一喷淋层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室还与存储有PH调节剂的第一试剂存储室通过第一控制阀连通,所述PH调节剂溶解有磷酸和磷酸钙的混合物,所述PH调节剂中磷酸和所述磷酸钙的质量百分比受控于一智能调控器;所述智能调控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泵和第一控制阀;
所述第一除雾器组还包括用于存储除雾后收集到的液体的第一集液池,所述第一集液池通过第二控制阀与第一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受控于所述智能调控器;
所述第二喷淋层与第二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混合室通过第三控制阀与存储有PH缓冲剂的第二试剂存储室连通,所述PH缓冲剂溶解有有机羧酸盐,所述有机羧酸盐的质量分数以及第三控制阀均受控于所述智能调控器;
所述第二除雾器组还包括用于存储除雾后收集到的液体的第二集液池,所述第二集液池通过第四控制阀与第二混合室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受控于所述智能调控器;
所述第三除雾器组还包括用于存储除雾后收集到的液体的第三集液池,第三集液池与所述第二混合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
第一除雾器组、第二除雾器组和第三除雾器组中,每个除雾器组均包括不止一个除雾器;
所述第一除雾器组和第二除雾器组中的除雾器均具有相同结构;第三除雾器组的除雾器与其他除雾器组的除雾器具有不同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除雾器组、第二除雾器组和第三除雾器组中的各个除雾器的水平高度均不相同。
CN201721133328.6U 2017-09-06 2017-09-06 智能控制式脱硫塔 Active CN207413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3328.6U CN207413141U (zh) 2017-09-06 2017-09-06 智能控制式脱硫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3328.6U CN207413141U (zh) 2017-09-06 2017-09-06 智能控制式脱硫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13141U true CN207413141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15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3328.6U Active CN207413141U (zh) 2017-09-06 2017-09-06 智能控制式脱硫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131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3206B (zh) 排气的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CN201380039Y (zh) 双塔型烟气脱硫装置
CN102489132B (zh) 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并副产单质硫的双碱脱硫方法
CN102343203B (zh) 一种净化锅炉燃烧产生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方法
CN101745303A (zh) 一种改进的排烟净化装置
CN104959034A (zh) 一种烟气脱硫方法及装置、烟气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
CN102101005B (zh) 一种利用钢渣治理二氧化硫烟气的方法
CN105833696A (zh) 一种超声波脱硫、脱硝、除尘的方法
CN101279196A (zh) 一种双回路吸收塔及利用双回路吸收塔对含氟尾气进行处理的方法
CN2894808Y (zh) 双循环回路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CN205760591U (zh) 一种带有高压水枪的高效脱硫塔
CN201669043U (zh) 氨法烟气脱硫装置
CN107376607B (zh) 一种多级废气除硫装置
CN101829489A (zh) 氨-石膏法脱硫系统
CN203955028U (zh) 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CN207413141U (zh) 智能控制式脱硫塔
CN101658760A (zh) 一种适用于钙镁两种脱硫剂的烟气脱硫工艺
CN101703877A (zh) 氨基排烟净化装置
CN104941420A (zh) 一种烟气脱硫综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4865538U (zh) 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及烟气一体化脱硫脱硝系统
CN106422712A (zh) 一种高压喷淋脱硫、脱硝、除尘的方法
CN101829491A (zh) 含硫烟气净化装置
CN107321169A (zh) 一种智能控制式脱硫塔
CN207562648U (zh) 多级废气除硫装置
CN101703878A (zh) 排烟处理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2, Unit 0, Building 6, Zone E, Blue Harbor Phase II, Intersection of Huigong Road and Yuanda Street, Erdao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000

Patentee after: Jilin Fengyuan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2, Unit 0, Building 6, Zone E, Blue Harbor Phase II, Intersection of Huigong Road and Yuanda Street, Erdao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032

Patentee before: JILIN FENGYUAN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