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065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00658U CN207400658U CN201720469422.2U CN201720469422U CN207400658U CN 207400658 U CN207400658 U CN 207400658U CN 201720469422 U CN201720469422 U CN 201720469422U CN 207400658 U CN207400658 U CN 2074006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of
- cooking apparatus
- cover
- middle plate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盖体和中板组件。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煲体包括底座和外壳;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上,并在盖合在煲体上时与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中板组件包括中板、固定板和固定件,固定件将中板、外壳和固定板紧固在一起,并设置后压板覆盖盖体枢接部与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其煲体包括一体式外壳结构,中板主体设置在外壳的下方,外壳与中板主体之间不存在暴露在外的装配间隙,设置后压板以覆盖盖体枢接部和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能够有效避免水和灰尘等进入烹饪器具内部。另外,一体式的外壳结构能够减少生产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括电饭煲、电炸锅、电高压锅等很多烹饪器具的用于放置内锅的煲体的顶部的开口周围的结构主要包括中板。该中板一般由塑料等材料制成,上面固定例如金属的中板罩,以使其更加美观且方便清理。现有的中板和其上的中板罩之间一般通过卡合装置或卡合机构卡合在一起。卡合机构的制造较复杂,使得中板罩的加工工艺复杂,难度大,要求精度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并且增加了装配难度。并且,在煲体的外壳和中板、中板罩之间存在装配间隙,批量生产时装配间隙的精度不容易进行控制。在使用过程中,水和灰尘等容易通过装配间隙进入烹饪器具内部,不容易清洗,长时间积累还会影响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煲体包括,
底座;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顶壁和沿所述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外壳连接至所述底座;
盖体,所述盖体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中板组件,所述中板组件包括,
中板,所述中板包括中板主体和从所述中板主体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盖体枢接部,所述中板主体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下方,所述盖体枢接部延伸超出所述顶壁;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上方;和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顺次穿过所述中板、所述顶壁和所述固定板,以使所述中板、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板紧固在一起;以及
后压板,所述后压板靠近所述盖体枢接部与所述顶壁设置,用以覆盖所述盖体枢接部与所述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其煲体包括具有顶壁和侧壁的一体式外壳结构,中板主体设置在外壳的下方,使得外壳与中板主体之间不存在暴露在外的装配间隙,并且,设置有后压板以覆盖盖体枢接部和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水和灰尘等进入烹饪器具内部。另外,一体式的外壳结构能够减少生产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后压板包括:
斜面部;
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延伸部从所述斜面部的上边缘水平向外延伸,所述水平延伸部的边缘与所述盖体枢接部的表面贴合;以及
竖直延伸部,所述竖直延伸部从所述斜面部的下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所述竖直延伸部的边缘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贴合。
由此,后压板的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尺寸的盖体枢接部与顶壁之间的间隙,适应性不同生产精度的要求。
可选地,所述竖直延伸部的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卡扣结构,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顶壁与所述中板卡合。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对后压板进行固定,并且,后压板与中板配合可以防止顶壁边缘翘起。
可选地,所述后压板与所述盖体枢接部的三个表面相贴合。由此,后压板可以更全面地覆盖盖体枢接部与顶壁之前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顶壁靠近所述盖体枢接部的位置设置有下沉部,所述盖体枢接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下沉部内。由此,下沉部可以对煲体表面以及盖体回流的水进行收集。避免造成食物污染或流入烹饪器具内部。
可选地,所述顶壁的上表面靠近所述内锅的位置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台阶部。由此,台阶部可以避免水通过内锅与顶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烹饪器具内部。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筋,所述筋的下表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上表面贴合。由此,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水通过内锅与顶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烹饪器具内部。
可选地,所述顶壁具有用于供所述内锅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具有向上弯折部。由此,向上弯折部可以避免水通过内锅与顶壁之间的间隙进入烹饪器具内部。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覆盖所述向上弯折部。由此,可以防止向上弯折部的边缘划手,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并且能够使顶壁的外部达到美观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扣或螺钉可拆卸地连接。由此,装配方式简单,容易实现,并且,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容易对烹饪器具进行维护。
可选地,所述外壳由金属材料制成。由此,金属材质的外壳表面处理一致性好,整体性强,强度较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的放大图;以及
图5为图3中的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以下,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各种功能。
烹饪器具包括煲体10、中板组件20、后压板30和盖体(附图中未示出)。如图1所示,煲体1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13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3的清洗。内锅13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10内部可以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13的加热装置以及保温隔热装置等。中板组件20部分设置在煲体10内部,部分设置在煲体10外部,起到固定、增加强度以及美观等的作用。
盖体可以具有与煲体1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的形状。盖体以可开合的方式枢转连接至煲体10,用于盖合煲体10。当盖体盖合在煲体10上时,其覆盖在内锅13之上,且和内锅13之间构成烹饪空间。并且,盖体上通常还具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由例如橡胶材料制成,且设置在盖体和内锅13之间,用于在盖体处于盖合状态时密封烹饪空间。
具体地,煲体10包括外壳11和底座12。其中,外壳11具有较大的强度以对煲体10内部的零部件起保护作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碰撞、刮擦等造成损坏,并且外壳11的外表面可以为光滑的或具有花纹图案等以增加烹饪器具的美观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如图2所示,外壳11包括顶壁111和从顶壁111的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112。顶壁111具有大致为圆角长方形的形状。在顶壁111的中部设置有供内锅13通过的开口113,开口113的形状和大小均与内锅13的形状尺寸相适应。如图3和图5所示,开口113的边缘具有向上弯折部116。该向上弯折部116可以防止水通过顶壁111与内锅13之间的缝隙进入煲体10的内部,从而避免煲体10内部的零件(比如电气零件等)因为沾水而造成损坏,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在顶壁111靠近开口113的位置,还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台阶部115。设置台阶部115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防止水通过内锅13与顶壁111之间的缝隙进入烹饪器具内部,另一方面,向上凸起的结构还可以增加外壳111的强度。再如图2所示,在顶壁111上还设置有下沉部114,优选地,下沉部114可以靠近煲体10与盖体的枢接位置设置,这样,下沉部114可以对煲体10表面的以及盖体回流的水进行收集,避免水流入烹饪器具内部或造成食物污染。外壳11可以采用塑胶材料或金属材料制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1优选地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这样,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选用厚度较小的材料,从而可以减轻烹饪器具整体的重量,便于使用。另外,不锈钢材质的外壳表面处理一致性好,整体性强,相对易于加工,还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如图1所示,底座12的形状大致与外壳11的形状相适应,以便于与外壳11连接在一起构成煲体10的外部结构。底座12可以设置为包括底壁和从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的结构,这样底座12内部具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容纳诸如加热装置等的零部件。或者,也可以将底座12设置为实体结构,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使烹饪器具的整体重心保持在较低的位置,不易于倾倒,便于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2与外壳11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采用可拆卸地方式,可以方便对煲体10内部的零部件进行维护和更换。另外,采用卡扣结构进行卡合连接比较简单,非常易于装配,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可以理解,底座和外壳之间也可以通过螺钉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或直接采用铆接或焊接等不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技术人员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具体设计。优选地,底座12也可以采用塑胶材料或金属材料制作。
中板组件20包括中板21和固定板22。如图2所示,中板21包括中板主体211和盖体枢接部212。其中,中板主体211设置于外壳11的顶壁111的下方,用于对外壳11进行支撑,增加强度。因此,中板主体211大致为圆角长方形的形状,并且尺寸略小于外壳10的尺寸。优选地,在中板主体211的边缘也具有向下延伸的侧壁,这样,中板主体211对外壳11的顶壁111和侧壁112都能起到支撑作用。在中板主体211朝向底座12的一侧,还设置有一系列的中板螺柱214。在装配时,可以将中板主体211通过中板螺柱214连接至煲体10的其他零部件,比如直接连接至底座12等,可以增加连接强度,使中板主体211更好地进行支撑。可以理解,中板主体211上也相应地设置有供内锅13通过的开口。在中板主体211的尾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盖体枢接部212,装配完成后,盖体枢接部212至少部分地向上延伸超出外壳11的顶壁111,以便于将烹饪器具的盖体枢接在盖体枢接部212上。相应的,如图1所示,顶壁111的下沉部114则应该设置在顶壁111的与盖体枢接部212对应的位置。中板21可以采用较轻的材料制作,比如塑料等非金属材料,这样可以使烹饪器具整体更为轻便,方便用户使用等,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盖体枢接部212向上延伸超出外壳11的顶壁111,这样必然导致盖体枢接部212和顶壁111之间存在装配间隙,在日常使用中,灰尘、水或食物残渣等容易通过该装配间隙进入烹饪器具内部,造成清洗困难,甚至影响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因此,烹饪器具设置有后压板30对盖体枢接部212和顶壁111之间的装配间隙进行覆盖,以使的烹饪器具内部保持相对密闭的环境。
后压板30的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后压板30包括斜面部301、水平延伸部302和竖直延伸部303。其中,水平延伸部302从斜面部301的上边缘水平向外延伸,竖直延伸部303从斜面部301的下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此外,在竖直延伸部303的下边缘还设置有构造为卡扣结构的连接部304。在装配时,水平延伸部302的边缘抵靠在盖体枢接部212与后压板30相对的表面,竖直延伸部303的边缘抵靠在顶壁111的上表面,从而实现对盖体枢接部212和顶壁111之间的装配间隙的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枢接部212从顶壁111的水平投影范围内向上延伸,也即,盖体枢接部212穿过顶壁111向上延伸,盖体枢接部212的至少三个侧面与顶壁111之间存在装配间隙,因此,后压板30的水平延伸部302至少与盖体枢接部212的三个面抵靠贴合。连接部304穿过顶壁111与中板主体211进行卡合,以使得后压板30固定在该位置,这样方便对后压板30进行装配,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可以理解,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后压板进行固定,比如取消连接部而采用粘接、铆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地选择。
固定板22设置在外壳11的顶壁111的上方。具体地,固定板22位于顶壁111的开口113的边缘处。优选地,固定板22覆盖顶壁111的向上弯折部116,可以避免向上弯折部116划伤使用者,另外也可以使烹饪器具整体保持美观。固定板22可以是与开口113的形状相适应的形状,比如圆环形等。如图5所示,固定板22的与顶壁111的台阶部11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筋221,在完成装配以后,筋221的下表面与台阶部115的上表面贴合,这样可以更好地防止水通过内锅13与顶壁111之间的缝隙进入烹饪器具内部。
如图5所示,顶壁111、中板主体211和固定板22的相应的对准位置具有安装孔,可以采用诸如螺钉或螺栓的固定件(附图中未示出)顺次穿过中板主体211、顶壁111和固定板22的安装孔,以将各部件紧固在一起。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22设置有朝向顶壁111延伸的固定件连接部222,顶壁111的与固定件连接部22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顶壁沉台117,中板主体211的与固定件连接部222的位置设置有中板沉台213。在装配时,可以将固定件连接部222伸入顶壁沉台117,顶壁沉台117伸入中板沉台213,然后在使用固定件依次穿过中板主体211、顶壁111连接至固定件连接部222,从而将各部件紧固在一起。设置沉台结构,可以方便各部件之间在装配时的定位以及便于固定件的组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22为一体的部件,方便中板组件20的安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板22也可以为至少两个分体的部件,这样可以根据煲体10内其他元件的位置和尺寸而灵活的设置固定板2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其煲体包括具有顶壁和侧壁的一体式外壳结构,中板主体设置在外壳的下方,使得外壳与中板主体之间不存在暴露在外的装配间隙,并且,设置有后压板以覆盖盖体枢接部和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水和灰尘等进入烹饪器具内部。另外,一体式的外壳结构能够减少生产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煲体包括,
底座;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顶壁和沿所述顶壁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外壳连接至所述底座;
盖体,所述盖体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中板组件,所述中板组件包括,
中板,所述中板包括中板主体和从所述中板主体的边缘向上延伸的盖体枢接部,所述中板主体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下方,所述盖体枢接部延伸超出所述顶壁;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上方;和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顺次穿过所述中板、所述顶壁和所述固定板,以使所述中板、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板紧固在一起;以及
后压板,所述后压板靠近所述盖体枢接部与所述顶壁设置,用以覆盖所述盖体枢接部与所述顶壁之间的装配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压板包括:
斜面部;
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延伸部从所述斜面部的上边缘水平向外延伸,所述水平延伸部的边缘与所述盖体枢接部的表面贴合;以及
竖直延伸部,所述竖直延伸部从所述斜面部的下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所述竖直延伸部的边缘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延伸部的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卡扣结构,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顶壁与所述中板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压板与所述盖体枢接部的三个表面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靠近所述盖体枢接部的位置设置有下沉部,所述盖体枢接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下沉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靠近所述内锅的位置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台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筋,所述筋的下表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上表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具有用于供所述内锅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具有向上弯折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覆盖所述向上弯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扣或螺钉可拆卸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金属材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69422.2U CN207400658U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69422.2U CN207400658U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00658U true CN207400658U (zh) | 2018-05-25 |
Family
ID=62322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69422.2U Active CN207400658U (zh) | 2017-04-28 | 2017-04-28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00658U (zh) |
-
2017
- 2017-04-28 CN CN201720469422.2U patent/CN2074006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68629U (zh) | 一种锅盖可拆的炒菜机 | |
CN20735596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740065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762710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55139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7220668U (zh) | 烹饪器具 | |
CN108371472A (zh) | 可调排气量的炒菜机 | |
CN107440474A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808220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926932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742899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733470U (zh) | 一种蒸笼及烹饪器具 | |
CN208755686U (zh) | 台嵌式蒸汽炉及台嵌式蒸汽炉套装 | |
CN21568697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28685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692401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8738482U (zh) | 一种不锈钢多功能节能型户外烤炉 | |
CN20937730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62949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9206628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5820622U (zh) | 一种烹饪器具的盖板和烹饪器具 | |
JPH0425057Y2 (zh) | ||
CN209032003U (zh) | 煎烤机及其烤盘组件 | |
CN209377367U (zh) | 电烤炉 | |
CN211582589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