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3719U -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3719U
CN207393719U CN201721339880.0U CN201721339880U CN207393719U CN 207393719 U CN207393719 U CN 207393719U CN 201721339880 U CN201721339880 U CN 201721339880U CN 207393719 U CN207393719 U CN 207393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connector
torsion portion
axis
fix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398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翌呈
蔡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Zu 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Zu 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398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3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3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3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枢纽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中央枢轴、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第三枢轴与第四枢轴。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扭力部、第二扭力部与第一穿孔,第一扭力部与第二扭力部位于第一连接件的相对两端。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扭力部、第四扭力部与第二穿孔,第三扭力部与第四扭力部位于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两端。中央枢轴枢接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第一枢轴枢接第一扭力部并固接第一固定件,第二枢轴枢接第二扭力部并滑动连接第二固定件,第三枢轴枢接第三扭力部并固接第二固定件,第四枢轴枢接第四扭力部并滑动连接第一固定件。此枢纽器结构精简,整体成本较低,且体积小而重量轻,连带使得使用此枢纽器的电子装置整体也能更加轻薄。

Description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纽器,尤其涉及一种枢接于电子装置两板件使两板件可相对展开与相对闭合的枢纽器以及此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两板件,且两板件彼此枢接而可相对展开与相对闭合。此电子装置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包括设置有显示器的第一板件与设置有键盘的第二板件,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彼此枢接而可相对展开与相对闭合。一般来说,此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会通过枢纽器而使彼此枢接。
当用户将此电子装置的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展开至特定夹角时,此两板件需要能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常态维持此特定夹角,以便于使用。例如,将第二板件的键盘平置于桌面上,而第一板件的显示器相对于第二板件的键盘的夹角可常态维持在90度至120度,如此一来,用户才能方便操作此电子装置。此外,当用户将此电子装置的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相对闭合时,也就是用户不须使用此电子装置时,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的夹角也要能常态维持在0度的相对闭合状态,以便于用户移动或携带此电子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装置与其所使用的枢纽器,除了要让电子装置的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彼此枢接,也要让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能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常态维持特定夹角,因此现有的枢纽器需要增设许多扭力装置,造成整体的成本上升,且其体积与重量也会增加,而现有的电子装置为能容置现有的枢纽器,也势必会更加厚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以期达到简化枢纽器结构、降低整体成本并使电子装置整体更加轻薄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枢纽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中央枢轴、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第三枢轴与第四枢轴。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扭力部、第二扭力部与第一穿孔,第一扭力部与第二扭力部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的相对两端,第一穿孔位于第一连接件的相对两端之间。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扭力部、第四扭力部与第二穿孔,第三扭力部与第四扭力部分别位于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两端,第二穿孔位于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两端之间,其中,第二连接件在轴向上邻近第一连接件,且第二穿孔在轴向上对齐第一穿孔。第一固定件在轴向上对齐第一扭力部与第四扭力部,第二固定件在横向上邻近第一固定件且在轴向上对齐第三扭力部与第二扭力部。其中,所述横向与所述轴向彼此垂直。中央枢轴枢接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第一枢轴枢接第一扭力部并固接第一固定件,第二枢轴枢接第二扭力部并滑动连接第二固定件,第三枢轴枢接第三扭力部并固接第二固定件,第四枢轴枢接第四扭力部并滑动连接第一固定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轴孔,第一枢轴的末端卡合于第一轴孔;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轴孔,第三枢轴的末端卡合于第二轴孔。
进一步地,第一轴孔为非圆形,第一枢轴的末端具有非圆形的轮廓,第一轴孔匹配第一枢轴的末端;第二轴孔为非圆形,第三枢轴的末端具有非圆形的轮廓,第二轴孔匹配第三枢轴的末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滑槽,第四枢轴的末端可滑动地卡合于第一滑槽;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滑槽,第二枢轴的末端可滑动地卡合于第二滑槽。
进一步地,第一滑槽为长圆形而具有长轴与短轴,第四枢轴的末端具有非圆形的轮廓,第一滑槽的短轴匹配第四枢轴的末端,而第四枢轴的末端可沿第一滑槽的长轴滑动;第二滑槽为长圆形而具有长轴与短轴,第二枢轴的末端具有非圆形的轮廓,第二滑槽的短轴匹配第二枢轴的末端,而第二枢轴的末端可沿第二滑槽的长轴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扭力部包括一对第一夹臂,这对第一夹臂夹持第一枢轴;第三扭力部包括一对第三夹臂,这对第三夹臂夹持第三枢轴。
进一步地,第二扭力部包括一对第二夹臂,这对第二夹臂夹持第二枢轴;第四扭力部包括一对第四夹臂,这对第四夹臂夹持第四枢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件在轴向上彼此对称设置,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位于此两个第一固定件之间;第二固定件有两个,两个第二固定件在轴向上彼此对称设置并在横向上分别邻近两个第一固定件,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位于此两个第二固定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有多个,第二连接件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轴向上彼此交错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枢纽器、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第一板件固接第一固定件,而第二板件固接第二固定件。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中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所述枢纽器的结构精简,整体成本较低,且所述枢纽器的体积小而重量轻,连带使得电子装置整体也能更加轻薄。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暸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于180度的前视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于90度的前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于0度的前视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 枢纽器
100 第一连接件
110 第一扭力部
111 第一夹臂
120 第二扭力部
121 第二夹臂
130 第一穿孔
200 第二连接件
210 第三扭力部
211 第三夹臂
220 第四扭力部
221 第四夹臂
230 第二穿孔
300 第一固定件
310 第一轴孔
320 第一滑槽
400 第二固定件
410 第二轴孔
420 第二滑槽
500 中央枢轴
510 第一枢轴
511、521、531、541 末端
520 第二枢轴
530 第三枢轴
540 第四枢轴
Da 轴向
Dc 横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枢纽器10可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可为笔记本电脑,且所述笔记本电脑可包括设置有显示器的第一板件(图未示)与设置有键盘的第二板件(图未示),所述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可通过枢纽器10彼此枢接。枢纽器10包括第一连接件100、第二连接件200、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在轴向Da上交错排列,且位于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之间,而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在横向Dc上彼此相邻。如图1所示,所述横向Dc与所述轴向Da彼此垂直。所述第一板件用于固接第一固定件300,而所述第二板件则用于固接第二固定件400。因此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相对闭合或相对展开时,会相应地带动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相对闭合或相对展开。
请参照图2与图3,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的爆炸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枢纽器10还包括中央枢轴500、第一枢轴510、第二枢轴520、第三枢轴530与第四枢轴540。第一连接件100包括第一扭力部110、第二扭力部120与第一穿孔130,第一扭力部110与第二扭力部120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100的相对两端,第一穿孔130位于第一连接件100的相对两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0概呈L形,但不限于此。第二连接件200包括第三扭力部210、第四扭力部220与第二穿孔230,第三扭力部210与第四扭力部220分别位于第二连接件200的相对两端,第二穿孔230位于第二连接件200的相对两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00概呈L形,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在横向Dc上结构对称,且第二连接件200在轴向Da上邻近第一连接件100,而第二穿孔230在轴向Da上对齐第一穿孔130。第一固定件300在轴向Da上对齐第一扭力部110与第四扭力部220,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在横向Dc上彼此相邻,且第二固定件400在轴向Da上对齐第三扭力部210与第二扭力部120。中央枢轴500枢接第一穿孔130与第二穿孔230,第一枢轴510枢接第一扭力部110并固接第一固定件300,第二枢轴520枢接第二扭力部120并滑动连接第二固定件400,第三枢轴530枢接第三扭力部210并固接第二固定件400,第四枢轴540枢接第四扭力部220并滑动连接第一固定件3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0有多个,第二连接件200有多个,且这些第一连接件100与这些第二连接件200在轴向Da上彼此一个接一个地交错排列。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亦可各只有一个。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00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件300在轴向Da上彼此在结构上对称设置,且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位于此两个第一固定件300之间;而第二固定件400也有两个,两个第二固定件400在轴向Da上彼此在结构上对称设置,并且两个第二固定件400在横向Dc上分别邻近两个第一固定件300,且第一连接件100与第二连接件200也位于此两个第二固定件400之间。
第一固定件300包括第一轴孔310,第一枢轴510的末端511卡合于第一轴孔310;第二固定件400包括第二轴孔410,第三枢轴530的末端531卡合于第二轴孔4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孔310为非圆形,第一枢轴510的末端511具有非圆形的轮廓,第一轴孔310匹配第一枢轴510的末端511,因此第一轴孔310会使第一枢轴510无法旋转。第二轴孔410为非圆形,第三枢轴530的末端531具有非圆形的轮廓,第二轴孔410匹配第三枢轴530的末端531,因此第二轴孔410会使第三枢轴530无法旋转。
第一固定件300还包括第一滑槽320,第四枢轴540的末端541可滑动地卡合于第一滑槽320;第二固定件400还包括第二滑槽420,第二枢轴520的末端521可滑动地卡合于第二滑槽4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320为长圆形而具有长轴(位在图1的横向Dc上)与短轴(垂直于图1的横向Dc与轴向Da),第四枢轴540的末端541具有非圆形的轮廓,第一滑槽320在短轴上匹配第四枢轴540的末端541,因此第四枢轴540的末端541会受到第一滑槽320在短轴相对两侧的两长边的限制而无法旋转,而第四枢轴540的末端541则可沿第一滑槽320的长轴滑动。第二滑槽420为长圆形而具有长轴(位在图1的横向Dc上)与短轴(垂直于图1的横向Dc与轴向Da),第二枢轴520的末端521具有非圆形的轮廓,第二滑槽420在短轴上匹配第二枢轴520的末端521,因此第二枢轴520的末端521会受到第二滑槽420在短轴相对两侧的两长边的限制而无法旋转,而第二枢轴520的末端521则可沿第二滑槽420的长轴滑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扭力部110包括一对第一夹臂111,这对第一夹臂111夹持第一枢轴510;第三扭力部210包括一对第三夹臂211,这对第三夹臂211夹持第三枢轴530。进一步地,第二扭力部120也包括一对第二夹臂121,这对第二夹臂121夹持第二枢轴520;第四扭力部220也包括一对第四夹臂221,这对第四夹臂221夹持第四枢轴540。第一夹臂111可施力于第一枢轴510上,使第一枢轴510在转动时彼此间产生动摩擦力,并使第一枢轴510在不转动时彼此间产生静摩擦力,藉此,需要施加一定程度的扭力给第一枢轴510才能使第一枢轴510相对于第一扭力部110旋转。第二夹臂121、第三夹臂211与第四夹臂221可分别施力于第二枢轴520、第三枢轴530与第四枢轴540上,同理,需要施加一定程度的扭力给第二枢轴520、第三枢轴530与第四枢轴540,才能使第二枢轴520、第三枢轴530与第四枢轴540相对于第二扭力部120、第三扭力部210与第四扭力部220旋转。
请参照图4至图6,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于180度的前视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于90度的前视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于0度的前视示意图。如前所述,由于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是分别固接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因此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的相对闭合或相对展开,就相当于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的相对闭合或相对展开。如图4至图6所示的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的夹角处于180度、90度与0度的状态,就相当于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的夹角处于180度、90度与0度的状态。
如图4所示,枢纽器10于180度时,第二枢轴520的末端521位于第二滑槽420的一侧末端,而第四枢轴540的末端541位于第一滑槽320的一侧末端。如图5所示,枢纽器10于90度时,第二枢轴520的末端521滑动至第二滑槽420的中间,而第四枢轴540的末端541滑动至第一滑槽320的中间。如图6所示,枢纽器10于0度时,第二枢轴520的末端521位于第二滑槽420的相对另一侧末端,而第四枢轴540的末端541位于第一滑槽320的相对另一侧末端。
在枢纽器10由180度转为0度的过程中,除了第二枢轴520的末端521会于第二滑槽420中滑动与第四枢轴540的末端541会于第一滑槽320中滑动以外,第一枢轴510、第二枢轴520、第三枢轴530与第四枢轴540会同步地分别相对于第一扭力部110、第二扭力部120、第三扭力部210与第四扭力部220枢转,且如前所述,由于第一扭力部110、第二扭力部120、第三扭力部210与第四扭力部220分别与第一枢轴510、第二枢轴520、第三枢轴530与第四枢轴540之间会产生摩擦力,因此需施加一定程度的扭力给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才能使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彼此相对旋转。换言之,在没有施加一定程度的扭力给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的情况下,第一固定件300与第二固定件400会倾向常态维持在特定夹角,连带可让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倾向常态维持在特定夹角。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已经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扭力部、第二扭力部与第一穿孔,所述第一扭力部与所述第二扭力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穿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相对两端之间;
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扭力部、第四扭力部与第二穿孔,所述第三扭力部与所述第四扭力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穿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相对两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在轴向上邻近所述第一连接件,且所述第二穿孔在所述轴向上对齐所述第一穿孔;
第一固定件,在所述轴向上对齐所述第一扭力部与所述第四扭力部;
第二固定件,在横向上邻近所述第一固定件且在所述轴向上对齐所述第三扭力部与所述第二扭力部,其中,所述横向与所述轴向彼此垂直;
中央枢轴,枢接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
第一枢轴,枢接所述第一扭力部并固接所述第一固定件;
第二枢轴,枢接所述第二扭力部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
第三枢轴,枢接所述第三扭力部并固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以及
第四枢轴,枢接所述第四扭力部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轴孔,所述第一枢轴的末端卡合于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轴孔,所述第三枢轴的末端卡合于所述第二轴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轴孔为非圆形,所述第一枢轴的末端具有非圆形的轮廓,所述第一轴孔匹配所述第一枢轴的末端;所述第二轴孔为非圆形,所述第三枢轴的末端具有非圆形的轮廓,所述第二轴孔匹配所述第三枢轴的末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滑槽,所述第四枢轴的末端可滑动地卡合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枢轴的末端可滑动地卡合于所述第二滑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滑槽为长圆形而具有长轴与短轴,所述第四枢轴的末端具有非圆形的轮廓,所述第一滑槽的短轴匹配所述第四枢轴的末端,而所述第四枢轴的末端可沿所述第一滑槽的长轴滑动;所述第二滑槽为长圆形而具有长轴与短轴,所述第二枢轴的末端具有非圆形的轮廓,所述第二滑槽的短轴匹配所述第二枢轴的末端,而所述第二枢轴的末端可沿所述第二滑槽的长轴滑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扭力部包括一对第一夹臂,这对第一夹臂夹持所述第一枢轴;所述第三扭力部包括一对第三夹臂,这对第三夹臂夹持所述第三枢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纽器,其中,第二扭力部包括一对第二夹臂,这对第二夹臂夹持所述第二枢轴;所述第四扭力部包括一对第四夹臂,这对第四夹臂夹持所述第四枢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一固定件在所述轴向上彼此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二固定件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二固定件在所述轴向上彼此对称设置并在所述横向上分别邻近所述两个第一固定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固定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轴向上彼此交错排列。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枢纽器;
第一板件,固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
第二板件,固接所述第二固定件。
CN201721339880.0U 2017-10-18 2017-10-18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Active CN207393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9880.0U CN207393719U (zh) 2017-10-18 2017-10-18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9880.0U CN207393719U (zh) 2017-10-18 2017-10-18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3719U true CN207393719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328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39880.0U Active CN207393719U (zh) 2017-10-18 2017-10-18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37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6649A (zh) * 2019-02-22 2019-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组件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6649A (zh) * 2019-02-22 2019-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组件及移动终端
EP3930295A4 (en) * 2019-02-22 2022-03-30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OCESSING ARRANGEMENT AND MOBILE TERMINA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5939B2 (ja) 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ーの折畳式キーボード
US8196263B2 (en) Hinge
WO2021103161A1 (zh) 用于折叠屏的转轴机构、折叠屏组件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US10146269B2 (en)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member
JP2013504783A (ja) 表示領域可変型ディスプレー装置
US2013024936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mechanism
CN104653974B (zh) 一种多功能支架组件及显示设备套件
CN102840432A (zh) 折叠式支撑架
CN207393719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TWM280090U (en) Pivot having torsion spring
CN205190518U (zh) 铰链和电子设备
KR102331500B1 (ko) 권취 또는 연신용 위치결정 구조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전자장치
CN210573517U (zh) 一种双屏折叠结构
CN103871322B (zh) 显示器
CN203399818U (zh) 多功能床上电脑写字桌
TWM329807U (en) Display device with document holding function
US10310564B2 (en) Linking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member
CN209517255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7409743U (zh) 一种方便挂载配线的计算机机箱
TWM555422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之電子裝置
CN213399372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N212565175U (zh) 笔记本电脑支架
US20240094774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6078966U (zh) 一种两式笔记本用便携手机支架
CN214888325U (zh) 双轴弧形枢纽器及使用其之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