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87548U - 一种o型圈装配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o型圈装配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87548U
CN207387548U CN201721128829.5U CN201721128829U CN207387548U CN 207387548 U CN207387548 U CN 207387548U CN 201721128829 U CN201721128829 U CN 201721128829U CN 207387548 U CN207387548 U CN 207387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pawl
hole
hole section
expan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288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小明
邹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 permanent spring medical device company limited in Huai''an
Original Assignee
Permanent Spring Medical Device Co Ltd In Huai 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rmanent Spring Medical Device Co Ltd In Huai An filed Critical Permanent Spring Medical Device Co Ltd In Huai An
Priority to CN2017211288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87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87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87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O型圈装配组件,其要点是:包括第一外壳、上盖板、下盖板、定位心轴和O型圈拓展爪。上盖板旋合固定在第一外壳的上部上。上盖板中部设有贯穿其上下的第一中央通孔。第一中央通孔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二孔段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孔。第二孔段的上部孔径小于第一孔段的孔径,从而第二孔段的上部与第一孔段的下部之间形成O型圈填装槽。下盖板旋合固定在第一外壳的下部上。定位心轴竖直固定设置在下盖板的中央,与第一外壳同轴设置。定位心轴上部相应部位位于上盖板的第一中央通孔的第二孔段中。O型圈拓展爪有3至20个,各O型圈拓展爪结构相同,围绕定位心轴上部设置,形成可以撑开的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O型圈装配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活塞式注射器的自动装配系统中用的O型圈装配组件。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用来将少量的液体或其注入到其它方法无法接近的区域或者从那些地方抽出,在芯杆拔出的时候液体或者气体从针筒前端小孔吸入,在芯杆推入时将液体或者气体挤出。注射器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针筒与活塞芯杆之间的密封性。为了提高使用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现在大多使用一次性注塑器,为了节约成本,一次性注塑器大都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使用完就丢弃。通常为了提高针筒与活塞芯杆之间的密封性,需要在活塞芯杆的头部设置一个O型密封圈。人工装配需先将O型密封圈套在活塞芯杆的头部,再将活塞芯杆插入针筒,这样装配不仅效率较低,而且不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的用于活塞式注射器装配的自动装配系统中的O型圈装配组件。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O型圈装配组件,其结构特点是:包括第一外壳、上盖板、下盖板、定位心轴和O型圈拓展爪。第一外壳呈圆柱壳状。上盖板旋合固定在第一外壳的上部上。上盖板中部设有贯穿其上下的第一中央通孔。第一中央通孔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二孔段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孔。第二孔段的上部孔径小于第一孔段的孔径,从而第二孔段的上部与第一孔段的下部之间形成O型圈填装槽。下盖板旋合固定在第一外壳的下部上。定位心轴竖直固定设置在下盖板的中央,与第一外壳同轴设置。定位心轴上部相应部位位于上盖板的第一中央通孔的第二孔段中。 O型圈拓展爪有3至20个,各O型圈拓展爪结构相同,围绕定位心轴上部设置,形成可以撑开的结构。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定位支撑圈、卡簧和O型弹簧。各O型圈拓展爪的外侧呈圆弧状,各O型圈拓展爪拼装在一起后的外侧面相应部分形成完整的圆柱侧面或圆台侧面。各O型圈拓展爪的内侧呈圆弧状,各O型圈拓展爪拼装在一起后的内侧面相应部分形成完整的圆柱侧面或圆台侧面。
O型圈拓展爪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撑开部、导向部和定位连接部。撑开部的外侧面与导向部的外侧面的夹角β的度数加上上盖板的第二孔段的内壁与铅垂面的夹角α的度数大于等于180度。定位心轴上部沿其周向设有心轴导向面。导向部的内侧设有与定位心轴的心轴导向面相应的导向部导向面。
O型圈拓展爪的定位连接部的上部外侧设有第一卡槽、下部外侧设有第二卡槽。O型弹簧设置在各O型圈拓展爪的第一卡槽中,将各O型圈拓展爪上部弹性限位在一起。卡簧设置在各O型圈拓展爪的第二卡槽中,将各O型圈拓展爪下部弹性限位在一起。O型圈拓展爪的定位连接部的下部内侧设有第三定位卡槽。定位支撑圈滑动设置在定位心轴上,且相应部位位于各O型圈拓展爪的第三定位卡槽中。定位心轴上还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位于定位支撑圈和下盖板之间,通过定位支撑圈将各O型圈拓展爪向上顶,使其撑开部处于收紧状态。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弹性定位膜。弹性定位膜固定设置在上盖板的上侧设,弹性定位膜中央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弹性膜通孔,弹性膜通孔的孔径小于O型圈的外径。各O型圈拓展爪处于收紧状态时其撑开部的顶部外径小于O型圈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注射器的自动装配系统中的O型圈装配组件结构简单,能大大提高装配效率,更加卫生。
(2)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的自动装配系统的O型圈装配组件的各O型圈拓展爪处于收紧状态时其撑开部的顶部外径小于O型圈的内径,便于O型圈落入。撑开部的外侧面与导向部的外侧面的夹角β的度数加上上盖板的第二孔段的内壁与铅垂面的夹角α的度数大于等于180度,有利于O型圈滑落至注射器的活塞芯杆的头部。
(3)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的自动装配系统的O型圈装配组件设有弹性定位膜,弹性定位膜中央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弹性膜通孔,弹性膜通孔的孔径小于O型圈的外径,用于将O型圈拖住,使落入O型圈拓展爪上的1个O型圈的上表面与上料盘的底面下侧相平,从而确保每次每个O型圈装配组件的各O型圈拓展爪上只能落入个O型圈。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的自动装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图7为O型圈装配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O型圈装配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O型圈装配组件的第一外壳、上盖板和下盖板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的O型圈拓展爪的示意图;
图11为活塞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同步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机架1,
O型圈装配组件2,第一外壳2-1,
上盖板2-2,第一中央通孔2-2-1,第一孔段2-2-1a,第二孔段2-2-1b,O型圈填装槽2-2-2,
下盖板2-3,
定位心轴2-4,心轴导向面2-4-1,
O型圈拓展爪2-5,撑开部2-5a,
导向部2-5b,导向部导向面2-5b-1,
定位连接部2-5c,第一卡槽2-5c-1,第二卡槽2-5c-2,第三定位卡槽2-5c-3,
定位支撑圈2-6,
夹持组件3,夹持模块固定圈3-1,夹块避让槽3-1a,夹块推杆槽3-1b,
固定圈上盖板3-2,固定圈下盖板3-3,
第一同步夹块3-4,第一夹持部3-4-1,第一导向斜面3-4-1a,第一夹持槽3-4-1b,第一插孔槽3-4-1c,第一转动连接部3-4-2,第一同步齿3-4-2a,第一推杆部3-4-3,
第二同步夹块3-5,第二夹持部3-5-1,第二导向斜面3-5-1a,第二夹持槽3-5-1b,第二插孔槽3-5-1c,第二转动连接部3-5-2,第二同步齿3-5-2a,第二推杆部3-5-3,
O型圈上料组件4,上料盘4-1,上料孔4-1-1,上料电机4-2,拨料杆4-3,轴套4-4,转动轴4-5,
O型圈转移组件5,第一转动连接盘5-1,O型圈装配安装座孔5-1a,第一转动轴5-2,第一驱动齿轮5-3,
活塞转移组件6,第二转动连接盘6-1,夹持组件安装座孔6-1a,活塞进料口6-1b,第二转动轴6-2,
活塞装配组件7,第一固定轴7-1,第一安装座7-2,第一举升轴7-3,
左侧冲压连接臂7-4,左侧腰型孔7-4-1,左侧支撑调节臂7-5,
右侧连接冲压臂7-6,右侧腰型孔7-6-1,右侧支撑调节臂7-7,
左侧冲压组件7-8,左侧冲压臂座7-8-1,左侧冲压臂槽7-8-1a,左侧冲压臂7-8-2,左侧冲压复位弹簧7-8-3,左侧插板7-8-4,
右侧冲压组件7-9,右侧冲压臂座7-9-1,右侧冲压臂槽7-9-1a,右侧冲压臂7-9-2,右侧冲压提升爪7-9-2a,右侧冲压复位弹簧7-9-3,
针筒转移组件8,第三转动连接盘8-1,针筒夹持组件安装座孔8-1a,针筒进料口8-1b,第三转动轴8-2,
检测装配组件9,
装配组件9a,装配固定轴9a-1,装配安装座9a-2,装配举升轴9a-3,装配冲压连接臂9a-4,
装配支撑调节臂9a-5,装配冲压臂座9a-6,装配冲压臂槽9a-6-1,装配冲压臂9a-7,
红外检测组件9b,废品推板9c,
成品出料装置9d,出料齿轮9d-1,出料推板9d-2,出料驱动电机9d-3,
举升驱动组件10,举升电机10-1,第一举升凸轮10-2,第二举升凸轮10-3,
同步驱动组件11,同步驱动电机11-1,同步带11-2,
针筒堵头12,
注射器100,针筒100-1,活塞芯杆100-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转动的部件以靠近转动轴的一方称为内侧,以远离转动轴的一方称为外侧。
(实施例1)
见图7至图10,O型圈装配组件2包括第一外壳2-1、上盖板2-2、下盖板2-3、定位心轴2-4、O型圈拓展爪2-5、定位支撑圈2-6、卡簧、O型弹簧和弹性定位膜。
第一外壳2-1呈圆柱壳状。上盖板2-2旋合固定在第一外壳2-1的上部上。上盖板2-2中部设有贯穿其上下的第一中央通孔2-2-1。第一中央通孔2-2-1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孔段2-2-1a和第二孔段2-2-1b。第二孔段2-2-1b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孔。第二孔段2-2-1b的上部孔径小于第一孔段2-2-1a的孔径,从而第二孔段2-2-1b的上部与第一孔段2-2-1a的下部之间形成O型圈填装槽2-2-2。下盖板2-3旋合固定在第一外壳2-1的下部上。
定位心轴2-4竖直固定设置在下盖板2-3的中央,与第一外壳2-1同轴设置。定位心轴2-4上部相应部位位于上盖板2-2的第一中央通孔2-2-1的第二孔段2-2-1b中。定位心轴2-4上部沿其周向设有心轴导向面2-4-1。
O型圈拓展爪2-5有3至20个,本实施例为10个。各O型圈拓展爪2-5结构相同,围绕定位心轴2-4上部设置,形成可以撑开的结构。各O型圈拓展爪2-5的外侧呈圆弧状,各O型圈拓展爪2-5拼装在一起后的外侧面相应部分形成完整的圆柱侧面或圆台侧面。各O型圈拓展爪2-5的内侧呈圆弧状,各O型圈拓展爪2-5拼装在一起后的内侧面相应部分形成完整的圆柱侧面或圆台侧面。
O型圈拓展爪2-5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撑开部2-5a、导向部2-5b和定位连接部2-5c。撑开部2-5a的外侧面与导向部2-5b的外侧面的夹角β的度数加上上盖板2-2的第二孔段2-2-1b的内壁与铅垂面的夹角α的度数大于等于180度。导向部2-5b的内侧设有与定位心轴2-4的心轴导向面2-4-1相应的导向部导向面2-5b-1。
O型圈拓展爪2-5的定位连接部2-5c的上部外侧设有第一卡槽2-5c-1、下部外侧设有第二卡槽2-5c-2。O型弹簧设置在各O型圈拓展爪2-5的第一卡槽2-5c-1中,将各O型圈拓展爪2-5上部弹性限位在一起。卡簧设置在各O型圈拓展爪2-5的第二卡槽2-5c-2中,将各O型圈拓展爪2-5下部弹性限位在一起。O型圈拓展爪2-5的定位连接部2-5c的下部内侧设有第三定位卡槽2-5c-3。定位支撑圈2-6滑动设置在定位心轴2-4上,且相应部位位于各O型圈拓展爪2-5的第三定位卡槽2-5c-3中。定位心轴2-4上还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位于定位支撑圈2-6和下盖板2-3之间,通过定位支撑圈2-6将各O型圈拓展爪2-5向上顶,使其撑开部2-5a处于收紧状态。各O型圈拓展爪2-5处于收紧状态时其撑开部2-5a的顶部外径小于O型圈的内径。弹性定位膜固定设置在上盖板2-2的上侧设,弹性定位膜中央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弹性膜通孔,弹性膜通孔的孔径小于O型圈的外径,用于将O型圈拖住。
(应用例1)
见图1至图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O型圈装配组件的注射器的自动装配系统包括机架1、O型圈装配组件、夹持组件3、O型圈上料组件4、O型圈转移组件5、活塞转移组件6、活塞装配组件7、针筒转移组件8、检测装配组件9、举升驱动组件10、同步驱动组件11和针筒堵头12。所述O型圈装配组件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O型圈装配组件2。
见图10和图11,夹持组件3包括夹持模块固定圈3-1、固定圈上盖板3-2、固定圈下盖板3-3、第一同步夹块3-4和第二同步夹块3-5。
夹持模块固定圈3-1整体呈圆柱壳状。夹持模块固定圈3-1沿其径向设有贯穿其内外的上料口3-1-1。夹持模块固定圈3-1一侧设有贯穿其内外的夹块避让槽3-1a。夹持模块固定圈3-1与夹块避让槽3-1a相对的一侧设有贯穿其内外的夹块推杆槽3-1b。
第一同步夹块3-4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一同步夹块3-4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3-4-1,中部为第一转动连接部3-4-2,另一端设有第一推杆部3-4-3。第一夹持部3-4-1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4-1a、第一夹持槽3-4-1b和第一插孔槽3-4-1c。第一转动连接部3-4-2上设有第一同步齿3-4-2a。第二同步夹块3-5一端设有第二夹持部3-5-1,中部为第二转动连接部3-5-2,另一端设有第二推杆部3-5-3。第二夹持部3-5-1上设有第二导向斜面3-5-1a、第二夹持槽3-5-1b和第二插孔槽3-5-1c。第二转动连接部3-5-2上设有第二同步齿3-5-2a。
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夹持部3-4-1的第一导向斜面3-4-1a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夹持部3-5-1的第二导向斜面3-5-1a共同形成开口向外的V形夹持导向槽。
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夹持部3-4-1的第一夹持槽3-4-1b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夹持部3-5-1的第二夹持槽3-5-1b共同形成夹持孔。
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夹持部3-4-1的第一插孔槽3-4-1c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夹持部3-5-1的第二插孔槽3-5-1c共同形成相应的插孔。
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转动连接部3-4-2的第一同步齿3-4-2a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转动连接部3-5-2的第二同步齿3-5-2a相啮合。
固定圈上盖板3-2呈扇形,固定圈上盖板3-2固定设置在夹持模块固定圈3-1上部上。固定圈下盖板3-3呈扇形,固定圈下盖板3-3固定设置在夹持模块固定圈3-1下部上。第一同步夹块3-4和第二同步夹块3-5均由其各自的转动连接部转动设置在固定圈上盖板3-2和固定圈下盖板3-3之间,形成夹持结构,且同步转动运动。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推杆部3-4-3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推杆部3-5-3之间设有压缩弹簧,使第一同步夹块3-4和第二同步夹块3-5处于夹持状态。
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夹持部3-4-1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夹持部3-5-1的相应部位位于夹持模块固定圈3-1的夹块避让槽3-1a中。
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转动连接部3-4-2和第一推杆部3-4-3以及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转动连接部3-5-2和第二推杆部3-5-3的相应部位位于夹持模块固定圈3-1、固定圈上盖板3-2和固定圈下盖板3-3之间。
见图1、图2、图4、图5和图6,O型圈上料组件4包括上料盘4-1、上料电机4-2和拨料杆4-3。上料盘4-1上设有1个或2个或4个上料孔4-1-1,本实施例为4个,4个上料孔4-1-1的孔径与O型圈的外径相对应。上料盘4-1通过相应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轴套4-4水平固定设置在机架1的右部上。上料电机4-2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拨料杆4-3通过穿过所述轴套4-4且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的转动轴4-5水平转动设置在上料盘4-1中,由上料电机4-2驱动该转动轴4-5转动进而带动拨料杆4-3转动。拨料杆4-3的下侧与上料盘4-1的底面上侧相接触,使用时拨料杆4-3推动上料盘4-1中的O型圈运动,当相应的O型圈运动至上料孔4-1-1时落入上料孔4-1-1中,其余的则继续在上料盘4-1中运动。O型圈装配组件的弹性定位膜使落入O型圈拓展爪上的1个O型圈的上表面与上料盘4-1的底面下侧相平,从而每次每个O型圈装配组件2的各O型圈拓展爪2-5只能落入1个O型圈。
见图1至图6,O型圈转移组件5包括第一转动连接盘5-1和第一转动轴5-2。第一转动轴5-2沿上下向竖直转动设置在机架1的右部上,第一转动连接盘5-1通过第一转动轴5-2水平转动设置在机架1的右部上,位于上料盘4-1的下部左侧。第一转动连接盘5-1的上表面与上料盘4-1的下表面相接触。第一转动连接盘5-1上沿其周向等间隔角度设有6至30个O型圈装配安装座孔5-1a,本实施例为10个。每个O型圈装配安装座孔5-1a处均设有1个O型圈装配组件2。O型圈装配组件2同轴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动连接盘5-1下侧相应的O型圈装配安装座孔5-1a处,O型圈装配组件2的各O型圈拓展爪2-5的上部最高处不超过第一转动连接盘5-1的上表面。第一转动轴5-2下部固定设有第一驱动齿轮5-3和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位于第一驱动齿轮5-3的上侧。
O型圈上料组件4的上料盘4-1的上料孔4-1-1的中心到第一转动连接盘5-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等于O型圈装配组件2的轴线到第一转动连接盘5-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也即O型圈上料组件4的上料盘4-1的上料孔4-1-1的中心到第一转动连接盘5-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等于O型圈装配安装座孔5-1a的中心到第一转动连接盘5-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从而O型圈通过上料孔4-1-1落至相应的O型圈装配组件2的各O型圈拓展爪2-5,此时O型圈被弹性定位膜拖住,其上侧面与上料盘4-1的底面下侧相平。
见图1至图6,活塞转移组件6包括第二转动连接盘6-1和第二转动轴6-2。第二转动连接盘6-1通过第二转动轴6-2水平转动设置在机架1的左部上,位于第一转动连接盘5-1的上部左侧。第二转动连接盘6-1上沿其周向等间隔角度设有数量与O型圈装配安装座孔5-1a数量相同的夹持组件安装座孔6-1a,本实施例为10个。第二转动连接盘6-1沿其径向设有贯通各夹持组件安装座孔6-1a与外部的活塞进料口6-1b。每个夹持组件安装座孔6-1a处均设有1个夹持组件3。夹持组件3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连接盘6-1下侧相应的夹持组件安装座孔6-1a处,夹持组件3的V形夹持导向槽与活塞进料口6-1b相对应设置,第二转动连接盘6-1的转动轴线在夹持组件3的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夹持部3-4-1与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夹持部3-5-1相接触的面中。有1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与相应的1组O型圈装配组件2同轴或2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与相应的2组O型圈装配组件2同轴,本实施例为2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与相应的2组O型圈装配组件2同轴。
第二转动轴6-2沿其轴线设有贯穿其上下的中心通孔。第二转动轴6-2下部设有第二传动齿轮。
见图1至图6,活塞装配组件7包括第一固定轴7-1、第一安装座7-2、第一举升轴7-3、左侧冲压连接臂7-4、左侧支撑调节臂7-5、右侧冲压连接臂7-6、右侧支撑调节臂7-7、左侧冲压组件7-8和右侧冲压组件7-9。
第一固定轴7-1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且上下穿过活塞转移组件6的第二转动轴6-2。第一安装座7-2水平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轴7-1的上部上。第一固定轴7-1沿其轴线设有贯穿其上下的中心通孔。第一举升轴7-3滑动设置在第一固定轴7-1的中心通孔中,且上下均伸出第一固定轴7-1外。
左侧冲压连接臂7-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举升轴7-3的上端上,其转动轴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左侧冲压连接臂7-4中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的左侧腰型孔7-4-1。左侧支撑调节臂7-5竖直设置在第一安装座7-2的左部上,且可左右移动调节位置。左侧冲压连接臂7-4的另一端分成两个端头。左侧支撑调节臂7-5的上端滑动设置在左侧腰型孔7-4-1中,用于支撑左侧冲压连接臂7-4,且可沿左侧腰型孔7-4-1左右移动调节支撑点位置。
右侧冲压连接臂7-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举升轴7-3的上端上,其转动轴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右侧冲压连接臂7-6中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的右侧腰型孔7-6-1。右侧支撑调节臂7-7竖直设置在第一安装座7-2的右部上,且可左右移动调节位置。右侧冲压连接臂7-6的另一端分成两个端头。右侧支撑调节臂7-7的上端滑动设置在右侧腰型孔7-6-1中,用于支撑右侧冲压连接臂7-6,且可沿右侧腰型孔7-6-1左右移动调节支撑点位置。
左侧冲压组件7-8有2组,2组左侧冲压组件7-8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左侧冲压臂座7-8-1、左侧冲压臂7-8-2、左侧冲压复位弹簧7-8-3和左侧插板7-8-4。
2组左侧冲压组件7-8沿前后向依次设置,且分别与同轴设置的2组用于夹持活塞芯杆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与相应的2组用于夹持针筒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相对应。
左侧冲压臂座7-8-1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座7-2的左部上。左侧冲压臂座7-8-1沿其轴线设有贯穿其左右和上部的左侧冲压臂槽7-8-1a。
左侧冲压臂7-8-2滑动设置在左侧冲压臂座7-8-1中。左侧冲压臂7-8-2上部设有阻挡部。
左侧冲压臂7-8-2向下先顶住活塞芯杆100-2的上端将活塞芯杆100-2压入下方相应的针筒100-1中。
左侧插板7-8-4下部呈下小上大形,左侧插板固定设置在左侧冲压臂7-8-2上,和左侧冲压臂7-8-2一起向下运动时插入相应的夹持组件3的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夹持部3-4-1的第一插孔槽3-4-1c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夹持部3-5-1的第二插孔槽3-5-1c共同形成的插孔中,使第一同步夹块3-4和第二同步夹块3-5打开,便于活塞芯杆100-2向下穿过夹持组件3和活塞转移组件6的第二转动连接盘6-1。左侧冲压复位弹簧7-8-3设置在左侧冲压臂7-8-2上,且位于阻挡部的下侧与第一安装座7-2之间,处于压缩状态,用于将左侧冲压臂7-8-2向上顶。左侧冲压臂7-4的两个端头分别位于相应的一组左侧冲压组件7-8的左侧冲压臂座7-8-1的左侧冲压臂槽7-8-1a中,可沿该槽上下滑动,用于将左侧冲压臂7-8-2向下压。
右侧冲压组件7-9有2组,2组右侧冲压组件7-9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右侧冲压臂座7-9-1、右侧冲压臂7-9-2和右侧冲压复位弹簧7-9-3。
2组右侧冲压组件7-9沿前后向依次设置,且分别与同轴设置的2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与相应的2组O型圈装配组件2 相对应。
右侧冲压臂座7-9-1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座7-2的右部上。右侧冲压臂座7-9-1沿其轴线设有贯穿其左右和上部的右侧冲压臂槽7-9-1a。
右侧冲压臂7-9-2滑动设置在右侧冲压臂座7-9-1中。右侧冲压臂7-9-2上部设有阻挡部。右侧冲压臂7-9-2下端设有右侧冲压提升爪7-9-2a,右侧冲压提升爪7-9-2a使用时向下先顶住活塞芯杆100-2的上端活塞柄后撑开滑入活塞柄下侧,继续向下压可以使活塞芯杆100-2向下运动;右侧冲压提升爪7-9-2a向上复位时将活塞柄钩住向上提,活塞芯杆沿活塞装配组件7的周向运动滑出脱离右侧冲压提升爪7-9-2a。右侧冲压复位弹簧7-9-3设置在右侧冲压臂7-9-2上,且位于阻挡部的下侧与第一安装座7-2之间,处于压缩状态,用于将右侧冲压臂7-9-2向上顶。右侧冲压臂7-4的两个端头分别位于相应的一组右侧冲压组件7-9的右侧冲压臂座7-9-1的右侧冲压臂槽7-9-1a中,可沿该槽上下滑动,用于将右侧冲压臂7-9-2向下压。
见图1至图6,针筒转移组件8包括第三转动连接盘8-1和第三转动轴8-2。第三转动连接盘8-1通过第三转动轴8-2水平转动设置在机架1的左部上,位于第二转动连接盘6-1的下部左侧。第三转动连接盘8-1上沿其周向等间隔角度设有数量与夹持组件安装座孔6-1a数量相同的针筒夹持组件安装座孔8-1a,本实施例为10个。第三转动连接盘8-1沿其径向设有贯通各针筒夹持组件安装座孔8-1a与外部的针筒进料口8-1b。每个针筒夹持组件安装座孔8-1a处均设有1个夹持组件3。夹持组件3固定设置在第三转动连接盘8-1下侧相应的针筒夹持组件安装座孔8-1a处,夹持组件3的V形夹持导向槽与针筒进料口8-1b相对应设置,第三转动连接盘8-1的转动轴线在夹持组件3的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夹持部3-4-1与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夹持部3-5-1相接触的面中。有1组位于第三转动连接盘8-1上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与相应的1组位于第二转动连接盘6-1上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同轴或2组位于第三转动连接盘8-1上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与相应的2组位于第二转动连接盘6-1上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同轴,本实施例为2组位于第三转动连接盘8-1上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与相应的2组位于第二转动连接盘6-1上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同轴。
针筒堵头12有2个,2个针筒堵头12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且分别位于相应的2组第三转动连接盘8-1上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与相应的2组第二转动连接盘6-1上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所在的轴线上,从下方将相应的针筒100-1的出口堵住。
第三转动轴8-2沿其轴线设有贯穿其上下的中心通孔。第三转动轴8-2下部设有第三传动齿轮。
见图1至图4和图6,同步驱动组件11包括同步驱动电机11-1和同步带11-2。由同步驱动电机11-1通过其电机轴上的齿轮驱动O型圈转移组件5的第一驱动齿轮5-3转动;同步带11-2围绕O型圈转移组件5的第一传动齿轮、活塞转移组件6的第二传动齿轮和针筒转移组件8的第三传动齿轮设置,且设有相应的张紧齿轮,从而通过同步驱动电机11-1使得第一转动连接盘5-1、第二转动连接盘6-1和第三转动连接盘8-1同步转动。
见图1至图5,检测装配组件9包括装配组件9a、红外检测组件9b、废品推板9c和成品出料装置9d。
装配组件9a包括装配固定轴9a-1、装配安装座9a-2、装配举升轴9a-3、装配冲压连接臂9a-4、装配支撑调节臂9a-5、装配冲压臂座9a-6、装配冲压臂9a-7和装配冲压复位弹簧。
装配固定轴9a-1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且上下穿过针筒转移组件8的第三转动轴8-2。装配安装座9a-2水平固定设置在装配固定轴9a-1的上部上。装配固定轴9a-1沿其轴线设有贯穿其上下的中心通孔。装配举升轴9a-3滑动设置在装配固定轴9a-1的中心通孔中,且上下均伸出装配固定轴9a-1外。
装配冲压连接臂9a-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装配举升轴9a-3的上端上,其转动轴水平设置。装配冲压连接臂9a-4中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的装配腰型孔9a-4-1。装配支撑调节臂9a-5竖直设置在装配安装座9a-2的左部上,且可左右移动调节位置。装配冲压连接臂9a-4的另一端分成两个端头。装配支撑调节臂9a-5的上端滑动设置在装配腰型孔9a-4-1中,用于支撑装配冲压连接臂9a-4,且可沿装配腰型孔9a-4-1左右移动调节支撑点位置。
装配冲压臂座9a-6有2个,2个装配冲压臂座9a-6沿第三转动连接盘8-1的周向依次设置,且分别于第三转动连接盘8-1的相应的针筒夹持组件安装座孔8-1a处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的上方。
装配冲压臂座9a-6沿其轴线设有贯穿其左右和上部的装配冲压臂槽9a-6-1。
装配冲压臂9a-7滑动设置在装配冲压臂座9a-6中。装配冲压臂9a-7上部设有阻挡部。装配冲压复位弹簧设置在装配冲压臂9a-7上,且位于阻挡部的下侧与装配安装座9a-2之间,处于压缩状态,用于将装配冲压臂9a-7向上顶。装配冲压连接臂9a-4的两个端头分别位于相应的一个装配冲压臂座9a-6的装配冲压臂槽9a-6-1中,可沿该槽上下滑动,用于将装配冲压臂座9a-6向下压。
红外检测组件9b有2组,2组红外检测组件9b依次沿检测固定轴9a-1周向固定设置在检测固定轴9a-1上,用于检测注射器的活塞芯杆100-2被压入针筒100-1后是否回弹。废品推板9c有2个,2个废品推板9c依次沿检测固定轴9a-1周向固定设置在检测固定轴9a-1上与2组红外检测组件9b位置相对应,当红外检测组件9b检测到活塞芯杆100-2没有回弹时,该注射器则为废品,相应的废品推板9c伸出,将该注射器推出相应的夹持组件3。
见图1至图6,成品出料装置9d包括出料齿轮9d-1、出料推板9d-2和出料驱动电机9d-3。出料齿轮9d-1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出料驱动电机9d-3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由出料驱动电机9d-3驱动出料齿轮9d-1转动。出料齿轮9d-1的齿槽呈圆弧形,且相应一个齿槽与第三转动连接盘8-1上的夹持组件3的夹持孔同轴。出料推板9d-2设置在装配固定轴9a-1上,当第三转动连接盘8-1上的夹持组件3携带成品的注射器100经过成品出料装置9d时,出料推板9d-2沿第三转动连接盘8-1的径向伸出顶住注射器100的上部,将注射器100往外推,同时注射器100的下部位于出料齿轮9d-1的相应的齿槽中,出料齿轮9d-1转动将注射器往外带出夹持组件3,从而成品注射器100被从相应的夹持组件3中取出。
见图1至图4和图6,举升驱动组件10包括举升电机10-1、第一举升凸轮10-2和第二举升凸轮10-3。举升电机10-1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其电机轴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第一举升凸轮10-2和第二举升凸轮10-3均固定设置在举升电机10-1的电机轴上,且分别位于相应的活塞装配组件7的第一举升轴7-3和装配组件9a的检测举升轴9a-3的下方。
本应用例的注射器的自动装配系统工作时:将O型圈放入O型圈上料组件4的上料盘4-1中;由相应的活塞芯杆上料设备将活塞芯杆100-2从前方依次推入活塞转移组件6上相应的夹持组件3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夹持部3-4-1的第一夹持槽3-4-1b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夹持部3-5-1的第二夹持槽3-5-1b共同形成的夹持孔中,被第一同步夹块3-4和第二同步夹块3-5夹住;由相应的针筒上料设备将针筒100-1从前方依次推入针筒转移组件8上相应的夹持组件3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夹持部3-4-1的第一夹持槽3-4-1b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夹持部3-5-1的第二夹持槽3-5-1b共同形成的夹持孔中,被第一同步夹块3-4和第二同步夹块3-5夹住。
O型圈上料组件4的拨料杆4-3转动,推动上料盘4-1中的O型圈运动,当O型圈运动至相应的上料孔4-1-1时落入下方O型圈转移组件5上的相应的O型圈装配组件2的弹性定位膜上,并套在各O型圈拓展爪2-5上。当相应的O型圈装配组件2上套上O型圈后O型圈转移组件5的第一转动连接盘5-1转动,带动O型圈装配组件2运动,当套上O型圈的O型圈装配组件2运动至活塞转移组件6的相应的夹持组件3夹持住的活塞芯杆100-2的下方时,由活塞装配组件7的右侧冲压组件7-9的右侧冲压臂7-9-2的右侧冲压提升爪7-9-2a向下先顶住活塞芯杆100-2的上端活塞柄后撑开滑入活塞柄下侧,继续向下压可以使活塞芯杆100-2沿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夹持部3-4-1的第一夹持槽3-4-1b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夹持部3-5-1的第二夹持槽3-5-1b共同形成的夹持孔轴向向下运动,通过活塞芯杆100-2向下压O型圈装配组件2的各O型圈拓展爪2-5,各O型圈拓展爪2-5被定位心轴2-4的上部撑开,从而将O型圈撑开,同时O型圈向下穿过弹性定位膜,当O型圈运动至O型圈填装槽2-2-2时,O型圈被阻挡,活塞芯杆100-2继续向下运动,直至O型圈脱离各O型圈拓展爪2-5,从而O型圈套在活塞芯杆100-2的下端上。当O型圈套在活塞芯杆100-2上后,右侧冲压提升爪7-9-2a向上运动将活塞芯杆100-2的活塞柄钩住带动活塞芯杆100-2的向上运动直至脱离O型圈转移组件5的第一转动连接盘5-1;然后活塞转移组件6的第二转动连接盘6-1转动,活塞芯杆100-2沿活塞装配组件7的周向运动滑出脱离右侧冲压提升爪7-9-2a,第二转动连接盘6-1通过相应的夹持组件3带动活塞芯杆100-2运动至左侧针筒转移组件8的相应的夹持组件3夹持住的针筒100-1的上方时,左侧冲压组件7-8的左侧冲压臂7-8-2下先顶住活塞芯杆100-2的上端将活塞芯杆100-2压入下方相应的针筒100-1中,同时左侧插板和左侧冲压臂7-8-2一起向下运动并插入相应的夹持组件3的第一同步夹块3-4的第一夹持部3-4-1的第一插孔槽3-4-1c和第二同步夹块3-5的第二夹持部3-5-1的第二插孔槽3-5-1c共同形成的插孔中,使第一同步夹块3-4和第二同步夹块3-5打开,便于活塞芯杆100-2向下穿过夹持组件3和活塞转移组件6的第二转动连接盘6-1,然后左侧冲压臂7-8-2向上收起,由于针筒100-1下端被针筒堵头堵住,当活塞芯杆100-2的下端套好O型圈时,针筒100-1和活塞芯杆100-2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此时活塞芯杆100-2会向上回弹一小段距离,但活塞芯杆100-2的上端仍然位于活塞转移组件6的第二转动连接盘6-1的下侧,此时针筒转移组件8的第三转动连接盘8-1转动,带动针筒转移组件8的相应的夹持组件3夹持住装上活塞芯杆100-2的针筒100-1向左侧运动;当活塞芯杆100-2和针筒100-1运动至检测装配组件9的红外检测组件9b处时,红外检测组件9b根据活塞芯杆100-2回弹的高度进行检测,检测到活塞芯杆100-2时,表示针筒100-1和活塞芯杆100-2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如检测不到活塞芯杆100-2则表示针筒100-1和活塞芯杆100-2配合不密封,为次品,此时相应的废品推板9c伸出将该注射器推出相应的夹持组件3。然后针筒转移组件8的第三转动连接盘8-1转动,带动合格的针筒100-1和活塞芯杆100-2继续向左运动至装配组件9a的下方时,由相应的装配冲压臂9a-7将活塞芯杆100-2继续向下压到底,使其完全插入针筒100-1中;然后针筒转移组件8的第三转动连接盘8-1转动,带动装配完全的针筒100-1和活塞芯杆100-2运动至成品出料装置9d时,注射器100被成品出料装置9d推出夹持组件3后落入相应的成品存放装置中。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O型圈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上盖板、下盖板、定位心轴和O型圈拓展爪;第一外壳呈圆柱壳状;上盖板旋合固定在第一外壳的上部上;上盖板中部设有贯穿其上下的第一中央通孔;第一中央通孔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二孔段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孔;第二孔段的上部孔径小于第一孔段的孔径,从而第二孔段的上部与第一孔段的下部之间形成O型圈填装槽;下盖板旋合固定在第一外壳的下部上;定位心轴竖直固定设置在下盖板的中央,与第一外壳同轴设置;定位心轴上部相应部位位于上盖板的第一中央通孔的第二孔段中; O型圈拓展爪有3至20个,各O型圈拓展爪结构相同,围绕定位心轴上部设置,形成可以撑开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支撑圈、卡簧和O型弹簧;各O型圈拓展爪的外侧呈圆弧状,各O型圈拓展爪拼装在一起后的外侧面相应部分形成完整的圆柱侧面或圆台侧面;各O型圈拓展爪的内侧呈圆弧状,各O型圈拓展爪拼装在一起后的内侧面相应部分形成完整的圆柱侧面或圆台侧面;
O型圈拓展爪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撑开部、导向部和定位连接部;撑开部的外侧面与导向部的外侧面的夹角β的度数加上上盖板的第二孔段的内壁与铅垂面的夹角α的度数大于等于180度;定位心轴上部沿其周向设有心轴导向面;导向部的内侧设有与定位心轴的心轴导向面相应的导向部导向面;
O型圈拓展爪的定位连接部的上部外侧设有第一卡槽、下部外侧设有第二卡槽;O型弹簧设置在各O型圈拓展爪的第一卡槽中,将各O型圈拓展爪上部弹性限位在一起;卡簧设置在各O型圈拓展爪的第二卡槽中,将各O型圈拓展爪下部弹性限位在一起;O型圈拓展爪的定位连接部的下部内侧设有第三定位卡槽;定位支撑圈滑动设置在定位心轴上,且相应部位位于各O型圈拓展爪的第三定位卡槽中;定位心轴上还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位于定位支撑圈和下盖板之间,通过定位支撑圈将各O型圈拓展爪向上顶,使其撑开部处于收紧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型圈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定位膜;弹性定位膜固定设置在上盖板的上侧设,弹性定位膜中央设有贯穿其上下的弹性膜通孔,弹性膜通孔的孔径小于O型圈的外径;各O型圈拓展爪处于收紧状态时其撑开部的顶部外径小于O型圈的内径。
CN201721128829.5U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o型圈装配组件 Active CN207387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8829.5U CN207387548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o型圈装配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28829.5U CN207387548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o型圈装配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87548U true CN207387548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41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28829.5U Active CN207387548U (zh) 2017-09-04 2017-09-04 一种o型圈装配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875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8818A (zh) * 2017-09-04 2018-01-19 淮安市恒春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O型圈装配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8818A (zh) * 2017-09-04 2018-01-19 淮安市恒春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O型圈装配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87548U (zh) 一种o型圈装配组件
CN106421965B (zh) 一种下拉旋转换药输液器
CN207372654U (zh) 一种注射器的自动装配系统
CN207388340U (zh) 一种夹持组件
CN107443072A (zh) 注射器的自动装配系统
CN207349577U (zh) 一种医用气体压力管道支撑装置
CN107498887A (zh) 夹持组件
CN101745161A (zh) 医用低位匀压输液器及使用方法
CN107598818A (zh) O型圈装配组件
CN210872647U (zh) 一种腿部护理支撑装置
CN209097511U (zh) 一种医院神经内科用试管高效率无菌拿取设备
CN206660056U (zh) 一种无菌托物装置
CN206715038U (zh)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消毒器
CN210783570U (zh) 可调节桌椅脚
CN208630882U (zh) 一种大米定量包装设备
CN205683340U (zh) 一种安全型悬挂式输液架
CN205339588U (zh) 简易摆药盒
CN211410196U (zh) 一种含马来酸噻吗洛尔成分的药物制备成敷贴的装置
CN215193849U (zh) 一种儿童喂药器
CN205234810U (zh) 一种肿瘤化疗床
CN210964138U (zh) 一种中药调配用分药斗
CN109157700A (zh) 一种便捷型输液装置
CN108309581A (zh) 一种便捷旋转式外科用纱布存取装置
CN215230299U (zh) 一种放疗科口含药取用装置
CN215961416U (zh) 一种神经外科脑室引流袋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5

Address after: 213000 Zhong Jiang Development Zone, Zhenglu Town, Tianning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Co-patentee after: Zou Yueming

Patentee after: Zou Xiaoming

Address before: 223400 No. 8 Yan Huang Road, Lianshui new industrial zone, Huaian, Jiangsu

Co-patentee before: Zou Yueming

Patentee before: The permanent spring medical device company limited in Huai''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26

Address after: 223400 No. 8 Yan Huang Road, Lianshui new industrial zone, Huaian, Jiangsu

Co-patentee after: Zou Yueming

Patentee after: The permanent spring medical device company limited in Huai''an

Address before: 213000 Zhong Jiang Development Zone, Zhenglu Town, Tianning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Co-patentee before: Zou Yueming

Patentee before: Zou Xia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