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62019U -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62019U
CN207362019U CN201720927416.7U CN201720927416U CN207362019U CN 207362019 U CN207362019 U CN 207362019U CN 201720927416 U CN201720927416 U CN 201720927416U CN 207362019 U CN207362019 U CN 207362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stirring system
river
river sediment
sit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274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家晏
密志超
谢昊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rson (shang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rson (shang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rson (shang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urson (shang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274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62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62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62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包括自动加料装置,用于添加底泥固化稳定化所用的外加剂;高速搅拌装置,用于将疏松的底泥和固化稳定化外加剂混合均匀;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加料装置将添加剂加入河道截留后抽出河水的疏松底泥中,将底泥和外加剂的混匀物料推送并平铺至河道两侧边坡,养护固化得到护岸;通过加入外加剂等将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改变其物理性质且减少其中污染物的迁移,解决河道内源污染的同时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新型底泥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固体废弃物领域中,底泥存在于水体底部,通常为泥沙与各种有机质及金属盐的混合物,属于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河道污染往往是由底泥所处水域或河道水环境的污染而引起的,并且关联性很强。当外在环境被改变时,底泥中富集的污染物很可能会被再次释放出来,而底泥将作为内污染源,则会产生水体功能削弱等不良影响。
环保疏浚是一种清理河道底泥内源污染的有效方法,但是大量的疏浚底泥,基本都被运到贮泥场中作为固体废物进行堆放、填埋。这种方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极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如:雨雪对底泥堆的冲刷、淋滤将导致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等。水环境治理的同时,应密切关注河道底泥的处置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底泥的二次污染,将疏浚底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开发底泥资源,变废为宝已成为广大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与研发的起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以解决河道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包括:自动加料装置,用于添加底泥固化稳定化所用的外加剂;搅拌装置,用于将疏松的底泥和固化稳定化外加剂混合均匀;所述自动加料装置包括储料桶、送料软管、送料横管、送料支管、出料喷头和支板;所述储料桶内设有搅拌器,侧壁安装送料气泵;所述送料软管一端连接储料桶一端连接送料横管;所述送料支管一端连接送料横管一端连接出料喷头;所述出料喷头安装在支板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自动加料装置将添加剂加入河道截留后抽出河水的疏松底泥中,将底泥和外加剂的混匀物料推送并平铺至河道两侧边坡,养护固化得到护岸。
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加料装置包括储料桶、送料软管、送料横管、送料支管、出料喷头和支板;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头和伸缩臂,搅拌头与支板分别安装在伸缩臂上;储料桶内设有搅拌器,侧壁安装送料气泵,送料软管一端连接储料桶一端连接送料横管,送料支管一端连接送料横管一端连接出料喷头,出料喷头安装在支板上,其中每个出料喷头和送料支管连接,出料喷头可成排等距设置固定于支板上,支板下部连接于伸缩臂;送料横管两端分别通过送料支管接有出料喷头,避免送料死角,搅拌头的长度与塑料横管的长度一致即搅拌头长度可与成排等距出料喷头总长度相对应,搅拌头与伸缩臂直接连接,可在伸缩臂的推动下匀速运动,优选出料喷头位于搅拌头的前方,自动加料装置的出料喷头在前,搅拌装置的搅拌头在后同步运行,均匀添加固化稳定化外加剂的同时进行搅拌,前后位置为实际工作位即先添加添加剂再搅拌;优选送料软管的内径为送料横管内径的1.2倍,送料支管的内径为送料横管内径的0.6倍,可以增加出料冲击力,提高混合精度;储料桶侧壁设有加热装置,储料桶设有粘度测试仪;加热装置为柔性加热器,可提高添加剂的活性;优选支板通过伸缩杆安装在伸缩臂上,提高操作灵活度; 送料软管外侧壁设有加强线,提高软管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具体的设备部件都是现有的,根据场地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伸缩臂可以安装在移动车上使用,其控制属于现有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的卫生填埋场已基本禁止疏浚底泥进场,底泥的最终处置途径通常为农用填埋,制备建材等。简单填埋不仅会有运输上的问题,还会诱发土地污染和场地不足等问题;以底泥制备建材多数需要在高温或煅烧条件下完成,消耗了更多的能源,并且可能使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发生迁移和转变,引起二次污染,甚至产生二噁英等致癌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用于水底泥固化稳定化免烧结技术避免了上述问题,通过添加外加添加剂,既稳定了污染物,又使底泥具有了一定的强度,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仅能用于实验室制备,不利于施工操作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以河道底部为原料,通过将疏浚河道等所产生的底泥中加入外加剂等,将其进行固化稳定化,改变其物理性质且减少其中污染物的迁移,疏浚底泥用于河道边坡等自身的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施工系统,解决河道内源污染的同时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自动加料装置1、送料气泵11、储料桶12、搅拌器13、送料软管14、送料横管15、送料支管16、出料喷头17、支板18、搅拌装置2、搅拌头21、伸缩臂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的结构、原理、使用步骤、技术效果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一
图1为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自动加料装置1、搅拌装置2组成。
其中,自动加料装置包括送料气泵11、储料桶12、搅拌器13、送料软管14、送料横管15、送料支管16、五个出料喷头17、支板18,其中每个出料喷头和送料支管相连接,每个出料喷头间距为20cm,固定于支板上;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头21和伸缩臂22,支板下部通过伸缩杆连接于伸缩臂,其中搅拌头的长度为120cm,搅拌头与伸缩臂直接连接,可在伸缩臂的推动下匀速运动,自动加料装置的出料喷头在前,搅拌装置的搅拌头在后同步运行,间距设置为40-50cm,均匀添加固化稳定化外加剂的同时进行搅拌,送料软管的内径为送料横管内径的1.2倍,送料支管的内径为送料横管内径的0.6倍,可以增加出料冲击力,提高混合精度。
实施例二
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与实施例一致,除了储料桶侧壁设有柔性加热器,储料桶设有粘度测试仪,可提高添加剂的活性。
实施例三
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与实施例一致,除了送料横管两端分别通过送料支管接有出料喷头、送料软管外侧壁设有加强线,提高软管强度。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的使用方法。
在施工段河道内水体排干后,疏松底泥,启动自动加料装置,具体为启动搅拌器对混合的不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启动送料气泵,推送外加剂粉末流向出料喷头,随后启动搅拌装置,带动出料喷头和搅拌头匀速前进,均匀添加固化稳定化外加剂的同时进行搅拌;在固化稳定化外加剂和底泥混合均匀后,推向并均匀平铺在施工段河道边坡。
河道两端、坡面打桩,沙袋截流,抽干河水;翻动河道底泥,启动自动加料装置向其中加入30%底泥质量的BS-401HA固化剂、6%底泥质量的BS-402HA固化剂、3%底泥质量的BS-403HA发泡剂和固体量40%的水,使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得到多孔泥浆直接覆盖于河道坡面上,养护7天形成多孔护坡,使河道两岸坡面能有较高的抗滑移性和植生性;7天后测得透水率为0.710x10-2cm/s,抗压强度为0.38MPa,吸水饱和率为0.74%,孔隙率为0.27,最大剪切力为182.051KPa,所有建设部分皆可以达到《土壤固化剂应用技术导则》(RISN-TG003-2007)要求。
以上施工流程后,可在固化稳定化后的边坡上播撒草籽等植物种子或铺设草皮、栽种植物等,以利于恢复河道施工后的生态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用于底泥基生态护坡工艺,以河道底泥为原料,通过往疏浚河道等所产生的底泥中加入固化剂或发泡剂等,将其进行原位固化稳定化,加强其物理性质同时减少其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净化水质,稳固坡体,保持坡面水土;应用于河道两岸整体护坡的建设中,保护了环境同时创造了经济价值,两全其美。

Claims (10)

1.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包括自动加料装置、搅拌装置;所述自动加料装置包括储料桶、送料软管、送料横管、送料支管、出料喷头和支板;所述储料桶内设有搅拌器,侧壁安装送料气泵;所述送料软管一端连接储料桶一端连接送料横管;所述送料支管一端连接送料横管一端连接出料喷头;所述出料喷头安装在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喷头成排等距安装在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头和伸缩臂;所述搅拌头与支板分别安装在伸缩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横管两端分别通过送料支管接有出料喷头;所述搅拌头的长度与塑料横管的长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喷头位于所述搅拌头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通过伸缩杆安装在伸缩臂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软管的内径为送料横管内径的1.2倍;所述送料支管的内径为送料横管内径的0.6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软管外侧壁设有加强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桶侧壁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储料桶设有粘度测试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柔性加热器。
CN201720927416.7U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 Active CN207362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7416.7U CN207362019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27416.7U CN207362019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62019U true CN207362019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422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27416.7U Active CN207362019U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620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6225A (zh) * 2019-11-18 2020-02-11 深圳市承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酵素原位降解河道底於泥的方法
CN113047222A (zh) * 2021-02-24 2021-06-29 堡森(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搅拌斗制备河道淤泥生态修复护坡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6225A (zh) * 2019-11-18 2020-02-11 深圳市承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酵素原位降解河道底於泥的方法
CN113047222A (zh) * 2021-02-24 2021-06-29 堡森(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搅拌斗制备河道淤泥生态修复护坡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62017U (zh)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处理系统
CN207362037U (zh)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固化施工系统
CN106988295B (zh) 利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污泥脱水与固化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设备
CN105019425B (zh) 一种排水体和固化层组合地基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1555689B (zh) 混合吹填软土地基的预加固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07362019U (zh)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搅拌系统
CN108708372A (zh) 一种有压复合水泥风积砂浆搅拌桩成桩工艺
CN210315389U (zh) 模袋充淤泥固化生态护坡
CN107675702A (zh) 一种垃圾焚烧灰渣桩的施工方法
CN207362018U (zh)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固化系统
CN207362036U (zh) 一种原位固化河道底泥施工系统
CN208933948U (zh) 一种裸土加工覆盖设备
CN212595083U (zh) 河道淤泥生态修复用搅拌斗
CN107129208A (zh) 一种生物活性多孔隙粗骨料生态护岸基质工程材料
CN204644106U (zh) 疏浚土脱水固化一体装置
CN207828907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110468784A (zh) 一种流动化处理疏浚淤泥的装置及制备植物边坡的方法
CN206104545U (zh) 一种自动化土壤修复机
CN210597200U (zh) 一种流动化处理疏浚淤泥的装置
CN100425555C (zh) 管道淤泥固化处理方法
CN103603355A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空桩处理方法
CN204272665U (zh) 用于沙化地的补水施肥装置
CN114086539A (zh) 一种原位固化建筑废弃泥浆的设备及方法
CN204263346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储料装置
CN210507056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用铺沙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