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4954U - 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4954U
CN207344954U CN201721426832.5U CN201721426832U CN207344954U CN 207344954 U CN207344954 U CN 207344954U CN 201721426832 U CN201721426832 U CN 201721426832U CN 207344954 U CN207344954 U CN 2073449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tube body
cavity plate
connected componen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268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efo Minghsin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efo Minghsin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efo Minghsin M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efo Minghsin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268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49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4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49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包括:凹模、循环水箱、多个第一连接管及多个第一水管,所述凹模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形成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水管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形成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孔壁与所述第一水管组成第一连通体,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连通体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设置于凹模上,使得冷却水直接与模具本身接触降温,从而有利于提高传热效果,进而提高了凹模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发泡成型工艺是将发泡材料直接填入模具内进行原料填充,再通过高温蒸汽将发泡材料加温加压使其表面熔融粘结,最后,冷却后在模具内形成泡沫制品。目前,在发泡成型过程中,对于冷却方式大多数采用喷淋式降温。通过管道将冷却水喷在模具上进行降温。然而这种降温方式不仅造成工作环境潮湿,而且由于冷却水直接喷洒在凸凹模表面,模具各个部位冷却效果不均匀、降温效果差,造成产品的品质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它能够提高对产品的冷却效果,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包括:凹模、循环水箱、多个第一连接管及多个第一水管,所述凹模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形成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水管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形成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孔壁与所述第一水管组成第一连通体,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连通体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的出水端连接。
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包括凹模、循环水箱、多个第一连接管及多个第一水管。第一通孔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形成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第一水管以串联方式连接组成第一连通体,第一连通体一端与循环水箱的进水端连接,另一端与循环水箱的出水端连接。如此,冷却水可通过第一连通体给模具进行冷却降温。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设置于凹模上,使得冷却水直接与模具本身接触降温,从而有利于提高传热效果,进而提高了凹模的冷却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冷却系统是采用循环水箱,从而有利于冷却水的回收,进而保持工作环境干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及多个第二水管,所述凹模底部上还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形成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水管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形成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孔壁及所述第二水管形成第二连通体,所述第一连通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连通体的进水端均位于所述凹模底部的中部。
在凹模底部上还设置第二通孔。第二连接管与形成第二通孔的孔壁通过第二水管形成第二连通体。如此,第一连通体和第二连通体均设置于凹模底部,这样,有利于快速降低凹模底部的温度,从而提高了发泡成型的生产效率。第一连通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连通体的进水端均位于所述凹模底部的中部。这样,不仅可加快了凹模底部的冷却速度,而且由于凹模底部的侧面冷却的速度快于中部冷却速度,将进水端设置于凹模中部,有利于凹模底部冷却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三连接管、多个第三水管、多个第四连接管及多个第四水管,所述凹模一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与形成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水管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形成所述第三通孔的所述孔壁及所述第三水管形成第三连通体;所述凹模另一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两端均设有所述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与形成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所述第四水管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形成所述第四通孔的所述孔壁及所述第四水管形成第四连通体。
在凹模一侧壁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两端设置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与形成第三通孔的孔壁通过第三水管串联连接,从而形成第三连通体。同理,在凹槽另一侧壁形成有第四连通体。在凹模两侧壁设置第三连通体和第四连通体,有利于快速降低凹模的温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温度装置,所述温度装置用于测定所述凹模不同部位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感应开关装置,所述感应开关装置分别与所述温度装置和所述循环水箱连接,所述感应开关装置用于感应预设温度来控制所述循环水箱开启或关闭。
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感应开关装置。感应开关装置分别与温度装置和循环水箱连接。如此,当在发泡成型过程中,当蒸汽加热凹模至设定温度范围时,感应开关装置被触发,在设定的延迟时间后,控制循环水箱开启,对凹模进行冷却降温。当凹模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范围时,感应开关装置再次被触发,在设定的延迟时间后,控制循环水箱关闭,从而完成了对凹模的冷却降温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设有清理装置,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设有清理装置,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通过所述清理装置与所述循环水箱的进水端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第一管体和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一管体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的进水端连接。
清理装置包括第一管体和滤网。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内。第一管体一端与第一连通体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的进水端连接。如此,当冷却水进入第一管体时会经过滤网对冷却水进行过滤。这样,可避免冷却水中的杂质长期沉淀于凹模的第一通孔内而堵塞第一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侧面倾斜设有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设置,所述第三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均位于所述滤网同一侧且远离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所述第二管体一端和所述第三管体一端均对应于所述滤网设置。
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均为中空结构,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均与第一管体连通设置,且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均对应于所述滤网设置。如此,当发泡成型工艺结束后,先堵住第三管体一端时,向第二管体吹气,使得残留在凹模的第一通孔中的水被吹出,从而保证了凹模的第一通孔内干爽,避免了因残留水腐蚀凹模。然后打开第三管体一端,继续向第二管体吹气,因第二管体一端和第三管体一端均对应于所述滤网设置,所以气体会将滤网上的滤渣吹下,掉入第三管体,从而排出管体。由此可知,清理装置不仅可以排出残留在凹模里面冷却水,而且可以对滤网进行清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设有阀门,所述第二管体另一端用于与风机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管体另一端用于与管盖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模为自透气金属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凹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设有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设有第三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设有温度装置与感应开关装置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设有清理装置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清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110、凹模,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三通孔,114、第四通孔,120、循环水箱,130、第一连通体,131、第一水管,132、第一连接管,140、第二连通体,141、第二水管,142、第二连接管,150、第三连通体,151、第三水管,152、第三连接管,160、第四连通体,161、第四水管,162、第四连接管,170、温度装置,171、感应开关装置,180、清理装置,181、第一管体,182、滤网,183、第二管体,184、第三管体,185、管盖,186、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100,包括:凹模110、循环水箱120、多个第一连接管132及多个第一水管131,凹模110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管132,第一连接管132与形成第一通孔111的孔壁之间通过第一水管131以串联方式连接,第一连接管132、形成第一通孔111的孔壁与第一水管131组成第一连通体130,第一连通体130一端与循环水箱120的进水端连接,第一连通体130另一端与循环水箱120的出水端连接。
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100包括凹模110、循环水箱120、多个第一连接管132及多个第一水管131。第一通孔111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管132,第一连接管132的另一端与形成第一通孔111的孔壁之间通过第一水管132以串联方式连接组成第一连通体130,第一连通体130一端与循环水箱120的进水端连接,另一端与循环水箱120的出水端连接。如此,冷却水可通过第一连通体130给模具进行冷却降温。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将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100设置于凹模110上,使得冷却水直接与模具本身接触降温,从而有利于提高传热效果,进而提高了凹模110的冷却效果。此外,本实施例采用的冷却系统是采用循环水箱120,从而有利于冷却水的回收,进而保持工作环境干爽。
请参考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100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142及多个第二水管141。凹模110底部上还设有多个第二通孔112,第二通孔112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管142。第二连接管142与形成第二通孔112的孔壁之间通过第二水管141以串联方式连接,第二连接管142、形成第二通孔112的孔壁及第二水管141形成第二连通体140。第一连通体130的进水端与第二连通体140的进水端均位于凹模110底部的中部。如此,第一连通体和第二连通体均设置于凹模底部,这样,有利于快速降低凹模底部的温度,从而提高了发泡成型的生产效率。此外,第一连通体130的进水端与第二连通体140的进水端均位于凹模110底部的中部。这样,不仅可加快了凹模底部的冷却速度,而且由于凹模底部的侧面冷却的速度快于中部冷却速度,将进水端设置于凹模中部,有利于凹模底部冷却均匀。
请参考图4,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100还包括多个第三连接管152、多个第三水管151、多个第四连接管162及多个第四水管161。凹模110一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第三通孔113。第三通孔113两端均设有第三连接管152。第三连接管152与形成第三通孔113的孔壁之间通过第三水管151以串联方式连接,第三连接管151、形成第三通孔113的孔壁及第三水管151形成第三连通体150。同理,凹模110另一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第四通孔114。第四通孔113两端均设有第四连接管162。第四连接管162与形成第四通孔114的孔壁之间通过第四水管161以串联方式连接,第四连接管162、形成第四通孔114的孔壁及第四水管161形成第四连通体160。如此,在凹模110两侧壁设置了第三连通体150和第四连通体160,有利于快速降低凹模的温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在凹模110的底部设有第一连通体130和第二连通体140。同时在凹模110两侧壁分别设有第三连通体150和第四连通体160。这样,凹模110的底部和侧壁同步进行降温,从而使得凹模110各部位温度均匀下降,进而使得产品稳定凝固,有利于产品稳定。
请参考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100还包括温度装置170。温度装置170用于测试凹模110上不同部位的温度。这样有利于观察凹模110各个部位的冷却情况,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连通体130连接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100还包括感应开关装置171,感应开关装置171分别与温度装置170和循环水箱120连接。如此,感应开关装置171从温度装置170上所获取凹模110上的温度。根据预设条件,对循环水箱120做出相应的操作。在发泡成型过程中,当蒸汽加热凹模110至设定温度范围时,感应开关装置171被触发,在设定的延迟时间后,控制循环水箱120开启,对凹模110进行冷却降温。当凹模110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范围时,感应开关装置171再次被触发,在设定的延迟时间后,控制循环水箱120关闭,从而完成了对凹模110的冷却降温过程。其中延迟时间是为了让凹模110在蒸汽下进行保温一段时间,或让凹模110在冷却水下进行冷却一段时间。
请参考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通体130一端设有清理装置180,第一连通体130一端设有清理装置180,第一连通体130一端通过清理装置180与循环水箱120的进水端相连接。清理装置180是对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100中残留的杂质进行清除。
进一步地,在第二连通体140、第三连通体150及第四连通体160均设置清理装置180。
请参考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清理装置180包括第一管体181和滤网182。滤网182设置于第一管体181内。第一管体181一端与第一连通体130一端连接,第一管体181另一端与循环水箱120的进水端连接。如此,当冷却水进入第一管体181时会经过滤网对冷却水进行过滤。这样,可避免冷却水中的杂质长期沉淀于凹模110的第一通孔111内而堵塞。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81侧面倾斜设有第二管体183和第三管体184。第二管体183与第一管体181连通设置。第三管体184与第一管体181连通设置。第二管体183和第三管体184均位于滤网182同一侧且远离第一连通体130一端,第二管体183一端和第三管体184一端均对应于滤网182设置。如此,当发泡成型工艺结束后,先堵住第三管体184一端时,向第二管体183吹气,使得残留在凹模110的第一通孔111中的水被吹出,从而保证了凹模110的第一通孔111内干爽,避免了因残留水腐蚀凹模110。然后打开第三管体184一端,继续向第二管体183吹气,因第二管体183一端和第三管体184一端均对应于滤网182设置,所以气体会将滤网182上的滤渣吹下,掉入第三管体184,从而排出管体。由此可知,清理装置180不仅可以排出残留在凹模110里面冷却水,而且可以对滤网182进行清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体183设有阀门186,第二管体183另一端用于与风机输出端连接,第三管体184另一端用于与管盖185进行可拆卸连接。在第二管体183上设置阀门186是为了在冷却过程防止冷却水从第二管体183漏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模110为自透气金属模。如此,凹模110不需要设置通气小孔或通气气塞。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模、循环水箱、多个第一连接管及多个第一水管,所述凹模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形成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水管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形成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孔壁与所述第一水管组成第一连通体,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连通体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的出水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及多个第二水管,所述凹模底部上还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形成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水管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形成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孔壁及所述第二水管形成第二连通体,所述第一连通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连通体的进水端均位于所述凹模底部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三连接管、多个第三水管、多个第四连接管及多个第四水管,所述凹模一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与形成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水管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形成所述第三通孔的所述孔壁及所述第三水管形成第三连通体;
所述凹模另一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两端均设有所述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与形成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所述第四水管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形成所述第四通孔的所述孔壁及所述第四水管形成第四连通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装置,所述温度装置用于测定所述凹模不同部位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开关装置,所述感应开关装置分别与所述温度装置和所述循环水箱连接,所述感应开关装置用于感应预设温度来控制所述循环水箱开启或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设有清理装置,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通过所述清理装置与所述循环水箱的进水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第一管体和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一管体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的进水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侧面倾斜设有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设置,所述第三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均位于所述滤网同一侧且远离所述第一连通体一端,所述第二管体一端和所述第三管体一端均对应于所述滤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设有阀门,所述第二管体另一端用于与风机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管体另一端用于与管盖进行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为自透气金属模。
CN201721426832.5U 2017-10-31 2017-10-31 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449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6832.5U CN207344954U (zh) 2017-10-31 2017-10-31 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6832.5U CN207344954U (zh) 2017-10-31 2017-10-31 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4954U true CN207344954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352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2683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44954U (zh) 2017-10-31 2017-10-31 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49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4828A (zh) * 2019-10-15 2020-02-04 浙江迈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修车躺板的生产工艺
CN111976170A (zh) * 2020-07-22 2020-11-24 李小玲 一种加工效率高的纤维壳体成型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4828A (zh) * 2019-10-15 2020-02-04 浙江迈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修车躺板的生产工艺
CN111976170A (zh) * 2020-07-22 2020-11-24 李小玲 一种加工效率高的纤维壳体成型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44954U (zh) 用于发泡模具的冷却系统
CN102886284B (zh) 一种高低温常压热循环试验装置
CN206583263U (zh) 一种纺织纱布无损烘干设备
CN208374110U (zh) 一种消失模生产用预发泡装置
CN203726785U (zh) 一种高效模温机
CN213166382U (zh) 一种负压式泡塑模具冷却系统
CN204177170U (zh) 烘箱热气回收室
CN211394279U (zh) 一种均匀冷却玻璃瓶模具
CN206739917U (zh) 一种冷却器排气装置
CN205553021U (zh) 一种二次成型的加热及冷却循环系统
CN204799893U (zh) 一种用加热压缩空气进行模壳脱蜡的装置
CN207449031U (zh) 节能且能远程控制急冷急热的多功能蒸汽模温机
CN208514846U (zh) 一种tpu二次发泡成型机构
KR101793667B1 (ko) 사출성형장치 및 사출성형장치의 제어방법
CN108973034A (zh) 集成式冷却分流块及其生产工艺
CN207515563U (zh) 一种冷水机系统
CN208826928U (zh) 一种新型泡沫成型机快速冷却装置
CN210911039U (zh) 一种用于塑料盆的快速注塑模具
CN209783394U (zh) 一种具有煮油功能的氨冷器
CN207915906U (zh) 一种注塑模具水路吹干装置
CN209955276U (zh) 带有水循环功能的模温机
CN213357994U (zh) 喷丝地毯水冷却后的干燥装置
CN111251653B (zh) 一种二氧化碳极冷模具冷却装置
CN205741317U (zh) 一种纺丝机的循环冷却装置
CN205702390U (zh) 一种保压精密铸造件温度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