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2189U - 多功能跷跷板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跷跷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2189U
CN207342189U CN201721290238.8U CN201721290238U CN207342189U CN 207342189 U CN207342189 U CN 207342189U CN 201721290238 U CN201721290238 U CN 201721290238U CN 207342189 U CN207342189 U CN 207342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wheel
rotational support
support wheel
whee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02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远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Fujida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Fush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Fushi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Fush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902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2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2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2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涉及健身器材、娱乐设施领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舒适度好、趣味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多功能跷跷板。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包括翘杆、转动轴、支撑组件和转动支撑轮,所述转动轴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翘杆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所述转动支撑轮连接在所述翘杆上,所述转动轴两侧的翘杆上均设有所述转动支撑轮,所述转动支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翘杆上。

Description

多功能跷跷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娱乐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跷跷板。
背景技术
跷跷板是利用杠杆原理,人对跷跷板的压力是动力和阻力,人到跷跷板的固定点的距离分别是力臂,重力加速度导致一上一下,高者重力加速度要大于低者,所以高者下降,同时在杠杆原理作用下将低者翘起来,如此循环。跷跷板活动是一种健身体育项目,也是一种趣味性强的全民娱乐项目,随着跷跷板活动的广泛发展,跷跷板设备的安全性和趣味性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
传统的跷跷板,一般包括一个支点、一条翘杆和两个座椅,两个座椅分别设置在翘杆的两端,翘杆两端受重力加速度不同而反复上升、下降,在升降过程中,获取游戏的乐趣。但是现有跷跷板的座椅下降时,重力加速度过大容易发生座椅墩地的问题,导致座椅上的人也受到地面的作用力,降低游戏过程的娱乐性、舒适度,同时座椅墩地还会造成地面受损的问题,影响跷跷板的周围环境建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舒适度好、趣味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多功能跷跷板。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包括翘杆、转动轴、支撑组件和转动支撑轮,所述转动轴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翘杆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所述转动支撑轮连接在所述翘杆上,所述转动轴两侧的翘杆上均设有所述转动支撑轮,所述转动支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翘杆上。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和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转动套管上。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其中所述支撑柱延伸形成支腿,或所述支撑柱上连接有若干个支腿。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其中所述转动支撑轮包括转轮本体和轮轴,所述轮轴与所述转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轮轴与所述翘杆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其中所述转动支撑轮包括转轮本体和轮轴,所述轮轴与所述翘杆相对固定,所述轮轴与所述转轮本体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其中所述转轮本体与所述轮轴之间设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与所述转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圈与所述轮轴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其中所述轮轴上套设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轮轴和所述连接圈。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其中所述转动支撑轮上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翘杆上。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其中所述翘杆的两端均延伸形成有连接架,所述转动支撑轮连接在所述连接架上。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其中所述翘杆上连接有喷水器。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翘杆内均分布有引水管,所述喷水器与所述引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包括翘杆、转动轴、支撑组件和转动支撑轮,转动轴连接在支撑组件上,翘杆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转动支撑轮连接在翘杆上,转动轴两侧的翘杆上均设有转动支撑轮;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转动轴和翘杆,支撑组件为翘杆的往复翘落动作提供竖直方向支撑和竖直空间,支撑组件的高度和翘杆的力臂决定往复翘起的高度;转动支撑轮在翘杆的两侧力臂上均设置,转动支撑轮用来缓冲和支撑翘杆的下落端,转动支撑轮提升了翘杆的下落稳定性,同时,提高翘杆两端的游戏者的舒适度,提升跷跷板运动的受众范围;转动支撑轮能够相对于翘杆转动,翘杆落地端的转动支撑轮接地,转动支撑轮能够相对于地面转动,提升转动支撑轮的灵活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跷跷板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的平衡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的平衡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的倾斜翘起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的转动支撑轮的内部剖视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的转动支撑轮的内部剖视图二。
附图标注:1、座椅;2、扶手;3、翘杆;4、转动轴;5、支撑柱;6、喷水器;7、转动支撑轮;8、支腿;9、转动套管;10、连接座;11、连接架;12、转轮本体;13、卡接块;14、连接圈;15、轮轴;16、连接轴承;17、防护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包括翘杆3、转动轴4、支撑组件和转动支撑轮7,转动轴4连接在支撑组件上,翘杆3以转动轴4为中心转动,转动支撑轮7连接在翘杆3上,转动轴4两侧的翘杆3上均设有转动支撑轮7。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转动轴4和翘杆3,支撑组件为翘杆3的往复翘落动作提供竖直方向支撑和竖直空间,支撑组件的高度和翘杆3的力臂决定往复翘起的高度;转动支撑轮7在翘杆3的两侧力臂上均设置,转动支撑轮7用来缓冲和支撑翘杆3的下落端,转动支撑轮7提升了翘杆3的下落稳定性,同时,提高翘杆3两端的游戏者的舒适度,提升跷跷板运动的受众范围。
转动支撑轮7转动连接在翘杆3上,转动支撑轮7能够相对于翘杆3转动,翘杆3落地端的转动支撑轮7接地,转动支撑轮7能够相对于地面转动,提升转动支撑轮7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转动支撑轮7具有弹性,转动支撑轮7先于翘杆3下落端接地,翘杆3下落的重力加速度被转动支撑轮7的弹性材质吸收,减小翘杆3落地端对地面的震动磨损,优化翘杆3受力面的受力,提升受力面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翘杆3上还连接有座椅1和扶手2,座椅1可以设为卡通座椅1、安全座椅1等多种结构形式,游戏者可以通过握持扶手2来保证自己的安全,提升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保证多样性。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5和转动套管9,转动套管9转动连接在支撑柱5上,转动轴4设置在转动套管9上。转动套管9与支撑柱5转动套接,转动套管9能够相对于支撑柱5转动,转动轴4与转动套管9相对固定,翘杆3转动连接在转动轴4上,翘杆3在相对于转动轴4转动的同时,翘杆3还能相对于转动套管9转动,即翘杆3在相对于转动轴4沿竖直方向翘起、落下的同时,还能相对于转动套管9与支撑柱5的轴线实现周向360°转动,实现竖直翘起、落下和水平周向360°转动,提升跷跷板的娱乐性,使游戏者能够同时享受多重乐趣。
翘杆3相对于转动套管9的轴线水平周向转动、且翘杆3一端的转动支撑轮7接地时,转动支撑轮7与翘杆3同步沿水平周向转动,转动支撑轮7与地面的摩擦力促使转动支撑轮7相对于翘杆3转动,转动支撑轮7滚动支撑翘杆3,提升翘杆3转动过程的稳定性,加强翘杆3水平转动时的支撑作用力,使翘杆3水平周向转动过程更加安全。翘杆3在相对于转动轴4沿竖直方向翘起、落下的同时,翘杆3的下落端的转动支撑轮7接地,转动支撑轮7支撑和推动翘杆3相对于转动套管9与支撑柱5的轴线实现周向360°转动,实现竖直翘起、落下和水平周向360°转动同步进行,并且游戏者能通过转动支撑轮7驱动翘杆3水平周向360°转动,提升跷跷板的娱乐性。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还包括支腿8,支腿8固定支撑柱5。支腿8可以为支撑柱5延伸形成的竖直方向的支杆,支腿8可以并列设置有多个,加强支撑翘杆3。优选的,支腿8还可以设为三角形支撑结构,支撑柱5的外壁上呈三角形分布有三个支腿8,三个支腿8分别接地,三角形支撑稳定,翘杆3的结构稳定性更好。进一步优选的,支撑柱5上连接的三个支腿8与地面接触的一端沿水平面向远离支撑柱5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有水平支架,进一步增大支腿8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支腿8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结合图4和图5所示,转动支撑轮7包括转轮本体12和轮轴15,轮轴15与翘杆3相对固定,轮轴15与转轮本体12转动连接。转轮本体12相对于轮轴15转动,实现转动支撑轮7的转动过程,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其中,转轮本体12可以选用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的弹性材料,转轮本体12不仅能转动还能吸收和缓冲震动,提升翘杆3翘起和落下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转轮本体12与轮轴15之间设有连接圈14,连接圈14与转轮本体12固定连接,连接圈14与轮轴15转动连接。转轮本体12上设有凸起的卡接块13,连接圈14上设有与卡接块13相适配的卡槽,连接圈14与转动本体卡接固定,拆装简便。转轮本体12上的卡接块13可以环形分布,也可以间隔分布,结构多样。转轮本体12与轮轴15之间通过连接圈14连接,转轮本体12与轮轴15之间的摩擦转换为连接圈14与轮轴15之间的摩擦,当转动支撑轮7长期使用而磨损时,可以更换连接圈14来保证转动支撑轮7的正常使用,减小维护成本。
进一步的,轮轴15上套设有连接轴承16,连接轴承16的内圈和外圈分别固定连接轮轴15和连接圈14。轮轴15与连接圈14之间的转动作用转换为连接轴承16的转动,转动摩擦力减小,转动支撑轮7的转动过程更加顺畅。连接轴承16可以选用滚珠球轴承,使用范围广、配件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3所示,转动支撑轮7上连接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可拆卸连接在翘杆3上。连接座10可拆卸连接,方便对转动支撑轮7拆卸和安装,易于更换转动支撑轮7,还能增加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的结构形式。优选的,连接座10设为U型结构,转动支撑轮7的两个侧面均连接有连接座10,连接座10对转动支撑轮7的轮轴15的两端均进行固定,使转动支撑轮7的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翘杆3的两端均延伸形成有连接架11,转动支撑轮7连接在连接架11上。连接架11与翘杆3配合对转动支撑轮7形成L型支撑,连接架11与转动支撑轮7的轮轴15固定连接,或者轮轴15与连接架11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简单,结构强度高。
进一步的,连接座10与转动支撑轮7之间连接有防护垫圈17,防护垫圈17套设在轮轴15上,连接座10与转动支撑轮7相对转动时,连接座10与转动支撑轮7之间通过防护垫圈17分隔,防护垫圈17吸收连接座10与转动支撑轮7之间的相对摩擦力,减小连接座10与转动支撑轮7之间的摩擦损耗。同理,连接架11与转动支撑轮7之间也设有防护垫圈17,减小连接架11与转动支撑轮7之间的摩擦损耗。
进一步的,转动支撑轮7与翘杆3的另一种连接方式:轮轴15与翘杆3相对转动,轮轴15与转轮本体12固定连接。当轮轴15与翘杆3相对转动时,轮轴15转动连接在连接座10或连接架11上,连接座10和/或连接架11上均设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轮轴15,转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连接座10或连接架11。连接座10与转动支撑轮7之间连接防护垫圈17,防护垫圈17用来分隔转动支撑轮7和连接座10,防止转动支撑轮7与连接座10之间撞击或磨损。同理,连接架11与转动支撑轮7之间也连接防护垫圈。
进一步的,翘杆3上连接有喷水器6,喷水器6上连接有外接水源,外接水源向喷水器6供水,喷水器6向翘杆3周围的环境喷水。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跷跷板,可以用于陆地环境,喷水器6用于提高周围空气湿度,降低粉尘污染,提升游戏过程的舒适度;还可以用于水上游戏项目,喷水器6用于提升水上娱乐性。喷水器6可以插接固定在翘杆3上,还可以卡接固定在翘杆3的外壁上,其中,插接固定稳定,卡接方便拆卸,连接形式多样,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和翘杆3内均分布有引水管,喷水器6与引水管连通,引水管在支撑组件和翘杆3内穿引,减小外界环境对饮水管的干扰,保证引水管能够稳定供水,无论是陆地环境还是水上环境,引水管在支撑组件和翘杆3内走线,均能提升引水管供水稳定性,还能保证游戏者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跷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翘杆、转动轴、支撑组件和转动支撑轮,所述转动轴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翘杆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所述转动支撑轮连接在所述翘杆上,所述转动轴两侧的翘杆上均设有所述转动支撑轮,所述转动支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翘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和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转动套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延伸形成支腿,或所述支撑柱上连接有若干个支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轮包括转轮本体和轮轴,所述轮轴与所述转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轮轴与所述翘杆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轮包括转轮本体和轮轴,所述轮轴与所述翘杆相对固定,所述轮轴与所述转轮本体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本体与所述轮轴之间设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与所述转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圈与所述轮轴转动连接,所述轮轴上套设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轮轴和所述连接圈。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轮上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翘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杆的两端均延伸形成有连接架,所述转动支撑轮连接在所述连接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杆上连接有喷水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跷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翘杆内均分布有引水管,所述喷水器与所述引水管连通。
CN201721290238.8U 2017-09-30 2017-09-30 多功能跷跷板 Active CN207342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0238.8U CN207342189U (zh) 2017-09-30 2017-09-30 多功能跷跷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0238.8U CN207342189U (zh) 2017-09-30 2017-09-30 多功能跷跷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2189U true CN207342189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358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0238.8U Active CN207342189U (zh) 2017-09-30 2017-09-30 多功能跷跷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21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26321A (ko) * 2020-08-25 2022-03-04 주식회사 명진아이노리 시소용 충격흡수패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26321A (ko) * 2020-08-25 2022-03-04 주식회사 명진아이노리 시소용 충격흡수패드
KR102479252B1 (ko) 2020-08-25 2022-12-20 주식회사 명진아이노리 시소용 충격흡수패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95277A (en) Tilt walker sport board sport tilt walker board
US8419132B2 (en) Swing chair
CN112546552B (zh) 一种多功能健身单车
EP1979060B1 (en) A recreational apparatus providing up and down motion and rotational motion
CN207342189U (zh) 多功能跷跷板
CN203724749U (zh) 双向旋转摆头式游乐装置
CN102688599A (zh) 一种多人跷跷板
CN206881115U (zh) 指尖陀螺
CN204619363U (zh) 一种可调式磁性足踢陀螺套装
KR20090130781A (ko) 오뚝이형 허들
CN207203439U (zh) 一种跷跷板
US3840226A (en) Wild double combination see-saw and merry-o-round apparatus
CN203379589U (zh) 柔和刺激型弹跳游乐装置
CN2493254Y (zh) 拳击健身器
KR101052179B1 (ko) 어린이 놀이용 시소
CN200998579Y (zh) 踢打练习球
CN205626966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多功能篮球架
CN2782180Y (zh) 健身娱乐转塔
CN113663299B (zh) 一种柔道运动员平衡力训练装置
KR101057979B1 (ko) 어린이 놀이기구
CN218529741U (zh) 一种新型球类运动桌
CN206121136U (zh) 跷跷盘
CN103767372A (zh) 坐式多向转动摆摇椅
CN206762251U (zh) 一种游乐设备的旋转吹球机
CN207949388U (zh) 一种旋转公园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8

Address after: 300000 20 Tai'an Road, South Zone, Jing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Fujida Sport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01609 Intersection of Tai'an Road and Emma Road in the South Zone of Jing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nghai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FUSHIDA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