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4917U - 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34917U
CN207334917U CN201721010786.0U CN201721010786U CN207334917U CN 207334917 U CN207334917 U CN 207334917U CN 201721010786 U CN201721010786 U CN 201721010786U CN 207334917 U CN207334917 U CN 207334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flow fan
air conditioning
heat exchanger
volute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107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展波
陈彬
杨贝贝
姚永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107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34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34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34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有助于改善换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贯流风扇和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环绕所述贯流风扇设置,其中,以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所述热交换器的两端与所述贯流风扇的中心的连线形成的面向所述热交换器一侧的夹角为200°~270°。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涉及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空气调节设备的需求也越发多样化,因此,空气调节设备的形式也越来越多。
例如,以往有一种落地式的圆柱形柜机,其具有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贯流风扇以及环绕贯流风扇设置的热交换器。
不过,上述圆柱形柜机相对占地面积较大,不适合地面空间有限的地方配置。
针对上述问题,以往有人提出了竖直挂壁式的空气调节设备,这种空气调节设备能以其长度方向与墙壁的高度方向一致的方式设置在墙角附近的墙面上,因此,能很好地节约地面空间。
在上述竖直挂壁式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也可像上述圆柱形柜机那样,在壳体内设置贯流风扇以及环绕贯流风扇设置的热交换器,不过,竖直挂壁式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壳体尺寸通常比上述圆柱形柜机小很多,热交换器的设置空间受到明显限制,因此,容易导致换热效果不良、设备运转噪音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有助于改善换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贯流风扇和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环绕所述贯流风扇设置,其中,以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所述热交换器的两端与所述贯流风扇的中心的连线形成的面向所述热交换器一侧的夹角为200°~270°。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以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热交换器环绕贯流风扇的角度为较大的200°~270°,因此,即使在供热交换器设置的壳体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有效确保换热面积,有助于改善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优选所述夹角为235°。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优选所述贯流风扇具有蜗壳,该蜗壳具有蜗舌部和出风部,所述蜗舌部包括前蜗舌和后蜗舌,所述热交换器包围所述后蜗舌的大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将热交换器设置成包围后蜗舌的大部分,积极增大热交换器,能更好地改善换热效果。
在上述情况下,还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蜗舌部的与所述出风部相反的一侧具有吸入口,所述壳体具有彼此交叉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与所述后蜗舌相对的第一进风口,在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与所述吸入口相对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热交换器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后蜗舌之间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吸入口之间的第二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能积极利用热交换器的位于第一侧板与后蜗舌之间的第一部分对从第一进风口吸入壳体内的空气进行换热,从而能更好地改善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优选所述贯流风扇的叶轮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最小距离处在25mm~60mm的范围内,更优选所述贯流风扇的叶轮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最小距离处在25mm~28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所述贯流风扇的叶轮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7mm。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在确保换热面积的同时,能有效减小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优选所述贯流风扇的叶轮的直径为108mm~116mm,更优选所述贯流风扇的叶轮的直径为116mm。
根据上述结构的空气调节设备,能明显地提高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优选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是竖直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以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热交换器环绕贯流风扇的角度为较大的200°~270°,因此,即使在供热交换器设置的壳体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有效确保换热面积,有助于改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贯流风扇的叶轮同热交换器的最小距离与噪音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符号说明)
1 空气调节设备
11 壳体
111 顶板
112 底板
113 前板
114 侧围板
1141 第一侧板
1142 第二侧板
12 贯流风扇
121 蜗壳
1211 前蜗舌
1212 后蜗舌
1213 出风部
122 叶轮
13 热交换器
131 热交换器的第一部分
132 热交换器的第二部分
133 热交换器的第三部分
134 第一过渡部
135 第二过渡部
14 电气部件盒
15 活动板
16 安装板
CF 出风口
JF1 第一进风口
JF2 第二进风口
XR 吸入口
L 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
d 最小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根据空气调节设备的实际安装状态对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贯流风扇的叶轮同热交换器的最小距离与噪音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顺便提一下,在本申请中,“上”、“下”等方向用语均表示在空气调节设备的实际安装状态下的方向,此外,将与空气调节设备的前板垂直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1是竖直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11,在该壳体11内设置有贯流风扇12和热交换器13,该热交换器13环绕贯流风扇12设置。
此处,壳体11具有顶板111、底板112、前板113和侧围框架114。
并且,前板113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延伸,且设有出风口CF。并且,在前板113上能滑动地连接有活动板15,从而能利用活动板15对出风口CF进行开闭。
并且,侧围框架114也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延伸,且设有第一进风口JF1、第二进风口JF2。具体而言,侧围框架114包括彼此大致成90交叉且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JF1、第二进风口JF2的第一侧板1141、第二侧板1142,且设有用于将空气调节设备1固定至竖直墙体的安装板16。
此外,贯流风扇12以其旋转轴线L和蜗壳121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1内。
具体而言,贯流风扇12具有蜗壳121和叶轮122,其中,蜗壳121具有:蜗舌部,该蜗舌部包括前蜗舌1211和后蜗舌1212;以及出风部1213。并且,蜗舌部的与出风部1213相反的一侧具有吸入口XR,该吸入口XR与设于第二侧板1142的第二进风口JF2相对,后蜗舌1212与设于第一侧板1141的第一进风口JF1相对,前蜗舌1211及后蜗舌1212的和吸入口XR相反的一侧与出风部1213连续形成,出风部1213的远离前蜗舌1211及后蜗舌1212的末端与前板113抵接。并且,贯流风扇12还具有驱动叶轮122旋转的风扇马达(未图示)。
藉此,在贯流风扇12的风扇马达驱动时,可将外部空气经由侧围框架114上的第一进风口JF1、第二进风口JF2吸入壳体11内,使其与流经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从蜗壳121的吸入口XR吸入蜗壳121内,并经由出风部1213形成的出风通道从出风口CF吹出至外部,以便提供所需温度和湿度的空气。
此外,热交换器13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1内,且俯视呈环绕风扇组件的大致C字形,热交换器的C字形的开口朝向出风口CF。并且,以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L为中心,热交换器13的两端与贯流风扇12的中心的连线形成的面向热交换器13一侧的夹角α为235°,且热交换器13包围后蜗舌1212的大部分。
具体而言,热交换器13是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其具有:第一部分131,该第一部分131呈与设有第一进风口JF1的第一侧板1141大致平行的板状,且设置在贯流风扇12(的蜗壳121的后蜗舌1212)与第一侧板1141之间;第二部分132,该第二部分132呈与设有第二进风口JF2的侧板1142大致平行的板状,且设置在贯流风扇12与第二侧板1142之间;第三部分133,该第三部分133呈与第一侧板1141大致平行的板状,且相对于贯流风扇12设置在与第一部分131相反的一侧,且沿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观察时长度比第一部分131短;第一过渡部134,该第一过渡部134沿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观察呈圆弧状,且将第一部分131与第二部分132连接;以及第二过渡部135,该第二过渡部135沿上下方向(即铅垂方向)观察呈圆弧状,且将第二部分132与第三部分133连接。并且,在热交换器13中,第二部分132与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之间的最小距离d为27mm,第一部分131与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一过渡部134与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二过渡部135与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三部分133与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大于27mm。并且,热交换器13的第一部分131和第一过渡部134将后蜗舌1212的大部分大致覆盖,热交换器13的第二部分132、第二过渡部135和第三部分133将吸入口XR大致覆盖。
此处,在壳体11内还设置有电气部件盒14,该电气部件盒14位于贯流风扇12和热交换器13的下方。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以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L为中心,热交换器13环绕贯流风扇12的角度α为较大的235°,因此,即使在供热交换器13设置的壳体11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有效确保换热面积,有助于改善换热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与热交换器13之间的最小距离d为27mm,因此,如图3所示,在确保换热面积的同时,能有效减小噪音。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设备,热交换器13包围后蜗壳1212的大部分,热交换器13具有延伸至设有第一进风口JF1的第一侧板1141与后蜗舌1212之间的第一部分131,因此,积极地增大了热交换器13,能积极利用热交换器13的位于第一侧板1141与后蜗舌1212之间的第一部分131对从第一进风口JF1吸入壳体11内的空气进行换热,从而能更好地改善换热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竖直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对空气调节设备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空气调节设备也可以是水平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柜机等,还可以是空气净化器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L为中心,热交换器13环绕贯流风扇12的角度α为235°,但并不局限于此,以贯流风扇12的旋转轴线L为中心,只要热交换器13环绕贯流风扇12的角度α为200°~270°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也能有效确保换热面积,有助于改善换热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与热交换器13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7mm,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与热交换器13之间的最小距离处在25mm~60mm的范围内即可,优选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与热交换器13之间的最小距离处在25mm~28mm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如图3所示,在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与热交换器13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25mm时,噪音会急剧增大,并且,气流会出现紊流,产生吹水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对贯流风扇12的叶轮122的直径作限定,但优选贯流风扇的叶轮的直径为108mm~116mm,更优选贯流风扇的叶轮的直径为116mm,在这种情况下,能明显地提高换热效果。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贯流风扇和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环绕所述贯流风扇设置,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线为中心,所述热交换器的两端与所述贯流风扇的中心的连线形成的面向所述热交换器一侧的夹角为200°~27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角为23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扇具有蜗壳,该蜗壳具有蜗舌部和出风部,所述蜗舌部包括前蜗舌和后蜗舌,
所述热交换器包围所述后蜗舌的大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舌部的与所述出风部相反的一侧具有吸入口,
所述壳体具有彼此交叉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在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与所述后蜗舌相对的第一进风口,
在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与所述吸入口相对的第二进风口,
所述热交换器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后蜗舌之间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吸入口之间的第二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扇的叶轮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最小距离处在25mm~60mm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扇的叶轮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最小距离处在25mm~28mm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扇的叶轮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7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扇的叶轮的直径为108mm~116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扇的叶轮的直径为116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设备是竖直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201721010786.0U 2017-08-14 2017-08-14 空气调节设备 Active CN207334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0786.0U CN207334917U (zh) 2017-08-14 2017-08-14 空气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0786.0U CN207334917U (zh) 2017-08-14 2017-08-14 空气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34917U true CN207334917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73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10786.0U Active CN207334917U (zh) 2017-08-14 2017-08-14 空气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349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1772A (zh) * 2018-05-17 2018-09-25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净一体式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12050296A (zh) * 2019-06-06 2020-12-08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1772A (zh) * 2018-05-17 2018-09-25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净一体式结构以及空调器
WO2019219087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净一体式结构以及空调器
CN112050296A (zh) * 2019-06-06 2020-12-08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12050296B (zh) * 2019-06-06 2024-02-06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8006A (zh) 一种低噪音窗式空调
CN105352046B (zh) 空调器
CN108489055A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补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207334917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107355883A (zh) 风管机和壁挂机
CN209026954U (zh) 一种能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119963A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679713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892024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09431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9983282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207599873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108870688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59018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630695U (zh) 送风设备及空调机组
CN106937515A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CN102997344B (zh) 提高送风气流脉动性能的装置
CN110486805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8222686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2032681U (zh) 一种用于产生微正压的空调器
CN217357111U (zh) 应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组件及空调器室内机
CN109268953A (zh)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
CN216852970U (zh) 一种数据中心制冷装置
CN105371460B (zh) 送风装置
CN219264434U (zh) 表冷器及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