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4146U - 智能支架 - Google Patents

智能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34146U
CN207334146U CN201721044896.9U CN201721044896U CN207334146U CN 207334146 U CN207334146 U CN 207334146U CN 201721044896 U CN201721044896 U CN 201721044896U CN 207334146 U CN207334146 U CN 207334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head
rotating bar
rotation
supports m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448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晓
赵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u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u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u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ud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448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34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34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341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装置周边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支架,该智能支架包括转动头部、转动杆和转动杆上固定设置的第一电机,所述转动杆一端插入转动头部且所述第一电机位于转动头部内,所述转动头部和转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和转动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带动转动头部相对转动杆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支架具有能带动电子装置转动的优点。

Description

智能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装置周边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手中的电子装置越来越多,甚至有闲置的电子装置。在电子装置放在家中可作为智能家居设备的一部分,其可以用来作为家庭监控器、家庭电话等使用。电子装置放置时,电子装置需要有放置的支架,现有技术中的支架不能旋转,从而不能带动电子装置转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带动电子装置转动的智能支架,就成了电子装置周边设施技术领域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的支架不能带动电子装置转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支架,其用于固定电子装置,该智能支架包括转动头部、转动杆和转动杆上固定设置的第一电机,所述转动杆一端插入转动头部且所述第一电机位于转动头部内,所述转动头部和转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和转动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带动转动头部相对转动杆转动。
优选地,所述智能支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在转动杆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臂,所述两限位臂间距设置;所述转动头部包括第一限位传感器,所述转动头部朝一个方向转动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感测或触碰到一限位臂,所述第一电机停止转动或者反转,所述转动头部朝相反方向转动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感测或触碰到另一限位臂,所述第一电机停止转动或者反转。
优选地,所述智能支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和转动杆可转动连接并能驱动转动杆转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时带动其上的第一电机、和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的转动头部转动。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第二电机、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和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被动齿轮和转动杆远离转动头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电机转动时带动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和转动杆转动。
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或被动齿轮上设置一限位凸块,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限位传感器,所述被动齿轮旋转第三角度,所述第二限位传感器感测或触碰到限位凸块,所述第二电机停止转动或者反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智能支架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内圈套设在转动杆上并固定,所述轴承外圈和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上设置一滑轨部,所述转动头部局部设置在在滑轨部上,所述转动头部相对转动杆转动时,所述转动头部相对滑轨部滑动。
优选地,所述转动头部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电子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设置于转动头部的几何中心。
优选地,所述转动头部大致呈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支架包括转动头部、转动杆和转动杆上设置的第一电机,所述转动杆一端插入转动头部且所述第一电机位于转动头部内,所述转动头部和转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和转动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转动时,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带动转动头部绕转动杆转动,其转动角度较大,且其头部能绕头部内部某点为中心旋转,如人的头俯仰一样,更加智能,符合人体工程学,且转动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支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一限位传感器,其能防止转动头部旋转过大,限制其在一定范围内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支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和转动杆可转动连接并能带动转动杆转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时带动其上的第一电机、和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的转动头部转动,实现了电子装置再两个方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包括第二电机、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和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被动齿轮和转动杆远离转动头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电机转动时带动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和转动杆转动,转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能实现同一方向无线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动杆和第一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支架1,该智能支架1用于支撑电子装置,以和远端电子装置通信,实现如发送文件,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等。该智能支架1可接受远端电子装置的控制,实现控制支撑的电子装置在水平面内转动或旋转(在XY平面绕Z轴旋转),和垂直水平面转动或旋转(在XZ平面绕Y轴旋转)。其中,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
该智能支架1包括转动头部10,底座20,转动杆30和转动杆30上设置的第一电机40。转动杆30一端插入底座20并和底座20可转动连接,底座20能驱动转动杆30在XY平面绕Z轴转动;转动杆30另一端插入转动头部10并和转动头部10可转动连接,具体的,转动杆30上设置的第一电机40能驱动转动头部10相对转动杆30在XZ平面绕Y轴转动转动。
请参阅图3,转动杆30插入转动头部10的一端设置一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31用于安装第一电机40。优选地,安装槽31的形状和第一电机40的形状相匹配。优选地,在第一电机40安装在安装槽31内时,第一电机40相对转动杆30固定,不能转动或摆动。靠近转动杆30的另一端上设置一滑轨部32,转动头部10局部设置在在滑轨部32上,滑轨部32为转动头部10起支撑作用,转动头部10相对转动杆30转动时,转动头部10相对转动杆30的滑轨部32滑动。
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和转动头部10固定连接,优选为卡合连接。优选地,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所在的直线和转动杆30的轴线垂直。在转动杆30大致垂直水平面(XY平面)放置时,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带动转动头部10在XZ平面绕Y轴旋转,转动头部10即像人的头部一样实现类似低头仰头的动作。优选地,第一电机40为减速电机。第一电机40位于转动头部10内。优选地,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位于转动头部10的几何中心。
请参阅图4和图5,转动头部10大致呈球形。优选地,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位于转动头部10的球心。转动头部10包括头部外壳11和卡扣部12。卡扣部12和头部外壳11固定连接,卡扣部12套设在转动杆30插入转动头部10的一端并能相对此端转动,卡扣部12和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优选地,卡扣部12和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卡合连接。第一电机40转动时,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带动头部外壳和卡扣部在XZ平面绕Y轴转动。可以理解,在头部外壳11上开设第一让位部(图未示),在卡扣部12上开设第二让位部(图未示),在转动头部10相对转动杆30转动时,让位部的存在,避免了转动头部10和转动杆30发生干涉。
卡扣部12中设置一容置空间。卡扣部12包括第一卡扣件121和第二卡扣件122。第一卡扣件121和第二卡扣件122固定连接,第二卡扣件122和头部外壳11固定连接,第一卡扣件121和第二卡扣件122之间形成该容置空间,转动杆30插入转动头部10的一端和第一电机40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第一卡扣件121和第二卡扣件122上都开设卡扣槽1221,第一卡扣件121和第二卡扣件122固定连接时,卡扣槽1221把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卡合,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转动时带动第一卡扣件121和第二卡扣件122相对转动杆30在XZ平面绕Y轴转动时,还带动和第二卡扣件122固定连接的头部外壳11相对转动杆30转动。
转动头部10还包括固定装置15,该固定装置15用于固定电子装置。优选地,固定装置15的类型不做限定。优选地,固定装置15设置在头部外壳11上。固定装置15可设置在头部外壳11内部或头部外壳11外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5为一磁吸装置,磁吸装置可磁性吸附铁、钴、镍等铁磁性物质。磁吸装置优选为磁铁。电子装置上或其外设的套(如手机套)上设置铁片等能被磁铁吸附的物质,从而电子装置能被磁性吸附在转动头部10上。优选地,磁吸装置设置在表面,其上在设置一层软胶层(图未示),以保护电子装置不被刮花。固定装置15还可以为卡爪等形式以固定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不再一一列举。
请参阅图6,转动头部1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3和第一限位传感器14。第一限位件13固定在转动杆30上且和转动杆30固定连接,第一限位传感器14固定在卡扣部12的第二卡扣件122上。转动头部10在XZ平面绕Y轴转动时,第二卡扣件122上的第一限位传感器14跟随转动,第一限位传感器14感测或触碰到第一限位件13时,转动头部10停止转动或者反转。
请参阅图7,优选地,第一限位件13和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限位件13包括两限位臂131,两限位臂131间距设置。优选地,两限位臂131设置在和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垂直的同一平面上,也即两限位臂131位于一平行XZ的平面上。进一步优选的,两限位臂131位于以所第一电机40的电机轴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第一限位传感器14设置在两限位臂131之间,转动头部10朝一个方向转动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14感测或触碰到一限位臂131,所述第一电机40停止转动或者反转,转动头部10朝相反方向转动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14感测或触碰到另一限位臂131,所述第一电机40停止转动或者反转。优选地,由于第一限位件13和第一限位传感器14的设置,转动头部10朝同一方向旋转的角度最多为90°。可以理解,可根据需要,改变两限位臂13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转动头部10朝同一方向旋转的角度。可以理解,可以根据第一限位传感器14的形式,如接近式或接触式,可稍微调整第一限位传感器14的位置,如使第一限位传感器14局部设置在两限位臂131之间,或不在两限位臂131之间,转动头部10转动时,第一限位传感器14能感测或触碰到限位臂131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底座20的形状优选为圆柱体形。底座20包括第二电机21,主动齿轮22和被动齿轮23。第二电机21的电机轴和主动齿轮22固定连接,被动齿轮23和转动杆30远离转动头部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主动齿轮22和被动齿轮23啮合。第二电机21转动时,第二电机21的电机轴在XY平面内绕Z轴转动,其转动时带动主动齿轮22、被动齿轮23和转动杆30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30上的第一电机40,转动头部10在XY平面内绕Z轴转动。优选地,被动齿轮23设置在底座20的横截面的几何中心。优选地,被动齿轮23的厚度大于主动齿轮22的厚度。优选地,在底座20放置在一水平面XY平面上时,第二电机21的电机轴垂直XY平面,第二电机21转动时,即能带动和转动杆30连接的转动头部10在水平面XY平面内绕Z轴旋转,如人转身一样。
请继续参阅图9,底座20还包括限位凸块231和第二限位传感器24。优选地,由于被动齿轮23比主动齿轮22厚度厚,限位凸块231设置在被动齿轮23的边沿,从而被动齿轮23转动时,限位凸块231不会和主动齿轮22发生干涉。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22厚度为D1,被动齿轮23厚度为D2,主动齿轮22比被动齿轮23的厚度厚D3,限位凸块231设置在厚度为D3的区域。在被动齿轮23旋转第三角度时,第二限位传感器24感测或触碰到限位凸块231,第二电机21停止转动或者反向转动。可以理解,限位凸块231也可设置在主动齿轮22上,可使主动齿轮22比被动齿轮23厚,限位凸块231同样不会和被动齿轮23发生干涉。作为另一种选择,主动齿轮22和被动齿轮23部分啮合,限位凸块231设置在主动齿轮22或被动齿轮23上,限位凸块231不会和主动齿轮22或被动齿轮23发生干涉。限位凸块231和第二限位传感器24的设置,能防止第二电机21在同一个方向连续旋转。可以理解,也可以不设置限位凸块231和第二限位传感器24,第二电机21在同一个方向即可连续旋转,也即带动转动头部10同一方向连续旋转。
智能支架1还包括轴承50。轴承50内圈套设在转动杆30上并固定,轴承50外圈和底座20固定连接。优选地,轴承50设置在转动杆30靠近被动齿轮23的一端。底座20固定轴承50外圈,从而能够对转动杆30、与转动杆30连接的第一电机40、转动头部10起支撑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支架包括转动头部、转动杆和转动杆上设置的第一电机,所述转动杆一端插入转动头部且所述第一电机位于转动头部内,所述转动头部和转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和转动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转动时,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带动转动头部绕转动杆转动,其转动角度较大,且其头部能绕头部内部某点为中心旋转,如人的头俯仰一样,更加智能,符合人体工程学,且转动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支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一限位传感器,其能防止转动头部旋转过大,限制其在一定范围内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支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和转动杆可转动连接并能带动转动杆转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时带动其上的第一电机、和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的转动头部转动,实现了电子装置再两个方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包括第二电机、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和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被动齿轮和转动杆远离转动头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电机转动时带动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和转动杆转动,转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能实现同一方向无线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支架,其用于固定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智能支架包括转动头部、转动杆和转动杆上固定设置的第一电机,所述转动杆一端插入转动头部且所述第一电机位于转动头部内,所述转动头部和转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和转动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带动转动头部相对转动杆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支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在转动杆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臂,所述两限位臂间距设置;所述转动头部包括第一限位传感器,所述转动头部朝一个方向转动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感测或触碰到一限位臂,所述第一电机停止转动或者反转,所述转动头部朝相反方向转动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感测或触碰到另一限位臂,所述第一电机停止转动或者反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支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和转动杆可转动连接并能驱动转动杆转动,所述转动杆转动时带动其上的第一电机、和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的转动头部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二电机、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和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被动齿轮和转动杆远离转动头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电机转动时带动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和转动杆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或被动齿轮上设置一限位凸块,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限位传感器,所述被动齿轮旋转第三角度,所述第二限位传感器感测或触碰到限位凸块,所述第二电机停止转动或者反向转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支架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内圈套设在转动杆上并固定,所述轴承外圈和底座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上设置一滑轨部,所述转动头部局部设置在在滑轨部上,所述转动头部相对转动杆转动时,所述转动头部相对滑轨部滑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头部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电子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设置于转动头部的几何中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头部大致呈圆形。
CN201721044896.9U 2017-08-18 2017-08-18 智能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34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44896.9U CN207334146U (zh) 2017-08-18 2017-08-18 智能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44896.9U CN207334146U (zh) 2017-08-18 2017-08-18 智能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34146U true CN207334146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73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4489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34146U (zh) 2017-08-18 2017-08-18 智能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34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4440B2 (ja) 頭部引掻按摩器
ATE439952T1 (de) Kugelroboter
JP2020500565A (ja) 頭皮マッサージ装置
CN109998457A (zh) 一种可无线传输图像的主被动双半球高集成胶囊机器人
CN106914919B (zh) 头部驱动组件及球形机器人
CN207334146U (zh) 智能支架
US8624879B2 (en) Rotation sensing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P2345940A1 (en) Device for winding watches, in particular self-winding watches
CN206115723U (zh) 一种外语单词考察转盘
CN203686521U (zh) 一种承载装置
CN110466608A (zh) 车轮偏转角度指示器及车辆
CN106903697B (zh) 头部驱动组件及球形机器人
CN110604536A (zh) 一种胶囊机器人磁驱动和测量系统
CN205416315U (zh) 一种吹瓶机锁模定位装置
CN207393529U (zh) 摇头装置及塔扇
CN205497498U (zh) 一种机器人及其头部转动机构
CN205209957U (zh) 一种旋转式宝石折射仪
CN210879698U (zh) 一种可旋转机器人底座
CN105437186B (zh) 旋转平台过360°回转限位装置
KR200455612Y1 (ko) 흡입판 컴퍼스
TWM447660U (zh) 順暢開合的雙軸鉸鏈
CN207824569U (zh) 一种用于音响网罩加工的修边装置
CN208263894U (zh) 一种万向球滚轮
CN205734960U (zh) 机器人头部俯仰系统
CN206759540U (zh) 可旋转的手机指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