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3099U - 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33099U
CN207333099U CN201721336882.4U CN201721336882U CN207333099U CN 207333099 U CN207333099 U CN 207333099U CN 201721336882 U CN201721336882 U CN 201721336882U CN 207333099 U CN207333099 U CN 207333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generator
power generator
blade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368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立
陈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y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oy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y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oy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13368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33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33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330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风机控制器、并网逆变器、电网、充电器、蓄电单元,所述风力发电机下方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设有导线,风力发电机通过所述导线与风机控制器相连接;所述风机控制器与并网逆变器通过导线连接,且并网逆变器右端设有插头,并网逆变器通过所述插头与电网插接;所述风机控制器还与蓄电单元相连接,所述蓄电单元右侧设有充电器,所述充电器与电网插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两组风力叶片有效提高发电效率;且通过设置蓄电单元,有效防止发生意外时风力发电机因频繁刹车受损;同时电网正常时,电网还可以通过充电器给蓄电单元充电,从而更好的保护风力发电机。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系统,具体是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又称风车。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风力发电利用的是自然能源。
但是目前的风力发电机工作效率不太令人满意,而且全部电能都并入电网,当出现市电停电、孤岛效应、并网逆变器故障或损坏等事故时,风力发电机相当于断路,发出的电不能及时传递出去,使得风机控制器的电压快速升高,控制器启动自我保护指示风力发电机刹车,但风力发电机又因为刹车系统得不到电能而无法工作,导致控制器频繁发出刹车指示而得不到执行,风力发电机会因频繁刹车而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风机控制器、并网逆变器、电网、充电器、蓄电单元,所述风力发电机下方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设有导线,风力发电机通过所述导线与风机控制器相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包括发电机外壳、第一风力叶片、第二风力叶片、旋转轮毅、减速装置、电流调整装置、偏航电机、控制系统、机油储存箱、发电装置、蝶式机械制动器、散热冷却器与集电装置,所述发电机外壳整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发电机外壳前端设有旋转轮毅,所述旋转轮毅上前后设有第一风力叶片与第二风力叶片,所述第一风力叶片与第二风力叶片均包含有三个风力叶片,所述三个风力叶片夹角互为120度;所述第一风力叶片与第二风力叶片与发电机外壳内部的减速装置相连接,所述减速装置左端安装有电流调整装置;所述电流调整装置通过导线连接着偏航电机,所述偏航电机连接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两根圆柱形控制件,所述电流调整装置与控制系统均设置在机油储存箱上端;所述机油储存箱左侧安装有发电装置,机油储存箱通过管道连接着所述减速装置和所述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固定在散热冷却器上端,且所述发电装置与减速装置的主轴相连接;所述散热冷却器左侧设有蝶式机械制动器,且所述蝶式机械制动器与所述发电装置相连接,所述蝶式机械制动器下面安装有集电装置,所述集电装置与发电装置通过导线连接着;所述集电装置左端设有风向测量仪,且所述风向测量仪的左半部分向外伸出,位于发电机外壳左侧壁之外,且电流调整装置通过导线连接着所述风向测量仪;所述风机控制器与并网逆变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整体为长方体结构,且并网逆变器右端设有插头,并网逆变器通过所述插头与电网插接;所述风机控制器还与蓄电单元相连接,所述蓄电单元右侧设有充电器,所述充电器与电网插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电单元包括若干串联的铅酸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风力叶片为玻璃钢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风力叶片为玻璃钢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电机外壳左侧面外侧设有风速测量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两组风力叶片有效提高发电效率;且通过设置蓄电单元,将一部分电能并入蓄电单元,当出现市电停电、孤岛效应、并网逆变器故障或损坏等事故时,蓄电单元能够向风力发电机的刹车系统供电,防止风力发电机因频繁刹车受损;同时电网正常时,电网还可以通过充电器给蓄电单元充电,进而保证风力发电机需要刹车时可以长时间供电,从而更好的保护风力发电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中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力发电机;2-风机控制器;3-并网逆变器;4-电网;5-充电器;6-蓄电单元;7-发电机外壳;8-第一风力叶片;9-第二风力叶片;10-旋转轮毅;11-减速装置;12-风速测量仪;13-电流调整装置;14-偏航电机;15-控制系统;16-机油储存箱;17-发电装置;18-蝶式机械制动器;19-散热冷却器;20-集电装置;21-风向测量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1、风机控制器2、并网逆变器3、电网4、充电器5、蓄电单元6,所述风力发电机1下方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设有导线,风力发电机1通过所述导线与风机控制器2相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1包括发电机外壳7、第一风力叶片8、第二风力叶片9、旋转轮毅10、减速装置11、电流调整装置13、偏航电机14、控制系统15、机油储存箱16、发电装置17、蝶式机械制动器18、散热冷却器19与集电装置20,所述发电机外壳7整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发电机外壳7前端设有旋转轮毅10,所述旋转轮毅10上前后设有第一风力叶片8与第二风力叶片9,所述第一风力叶片8与第二风力叶片9均包含有三个风力叶片,所述三个风力叶片夹角互为120度;所述第一风力叶片8与第二风力叶片9与发电机外壳7内部的减速装置11相连接,所述减速装置11左端安装有电流调整装置13;所述电流调整装置13通过导线连接着偏航电机14,所述偏航电机14连接着控制系统15,所述控制系统15包括两根圆柱形控制件,所述电流调整装置13与控制系统15均设置在机油储存箱16上端;所述机油储存箱16左侧安装有发电装置17,机油储存箱16通过管道连接着所述减速装置11和所述发电装置17,所述发电装置17固定在散热冷却器19上端,且所述发电装置17与减速装置11的主轴相连接;所述散热冷却器19左侧设有蝶式机械制动器18,且所述蝶式机械制动器18与所述发电装置17相连接,所述蝶式机械制动器18下面安装有集电装置20,所述集电装置20与发电装置17通过导线连接着;所述集电装置20左端设有风向测量仪21,且所述风向测量仪21的左半部分向外伸出,位于发电机外壳7左侧壁之外,且电流调整装置13通过导线连接着所述风向测量仪21;所述风机控制器2与并网逆变器3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3整体为长方体结构,且并网逆变器3右端设有插头,并网逆变器3通过所述插头与电网4插接;所述风机控制器2还与蓄电单元6相连接,所述蓄电单元6右侧设有充电器5,所述充电器5与电网4插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蓄电单元6包括若干串联的铅酸蓄电池,蓄电能力强。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风力叶片8为玻璃钢叶片,重量轻且具有较好的疲劳强度和力学性能,能经受暴风等极端恶劣条件和随机负载的考验。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风力叶片9为玻璃钢叶片,重量轻且具有较好的疲劳强度和力学性能,能经受暴风等极端恶劣条件和随机负载的考验。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发电机外壳7左侧面外侧设有风速测量仪12,便于测量风力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风力发电机1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一部分电能通过并网逆变器3并入电网4,另一部分并入蓄电单元6,当出现市电停电、孤岛效应、并网逆变器故障或损坏等事故时,蓄电单元6能够向风力发电机1的刹车系统供电,防止风力发电机1因频繁刹车受损;同时电网正常时,电网4还可以通过充电器5给蓄电单元6充电,进而保证风力发电机1需要刹车时可以长时间供电,从而更好的保护风力发电机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风机控制器、并网逆变器、电网、充电器、蓄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下方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设有导线,风力发电机通过所述导线与风机控制器相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包括发电机外壳、第一风力叶片、第二风力叶片、旋转轮毅、减速装置、电流调整装置、偏航电机、控制系统、机油储存箱、发电装置、蝶式机械制动器、散热冷却器与集电装置,所述发电机外壳整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发电机外壳前端设有旋转轮毅,所述旋转轮毅上前后设有第一风力叶片与第二风力叶片,所述第一风力叶片与第二风力叶片均包含有三个风力叶片,所述三个风力叶片夹角互为120度;所述第一风力叶片与第二风力叶片与发电机外壳内部的减速装置相连接,所述减速装置左端安装有电流调整装置;所述电流调整装置通过导线连接着偏航电机,所述偏航电机连接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两根圆柱形控制件,所述电流调整装置与控制系统均设置在机油储存箱上端;所述机油储存箱左侧安装有发电装置,机油储存箱通过管道连接着所述减速装置和所述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固定在散热冷却器上端,且所述发电装置与减速装置的主轴相连接;所述散热冷却器左侧设有蝶式机械制动器,且所述蝶式机械制动器与所述发电装置相连接,所述蝶式机械制动器下面安装有集电装置,所述集电装置与发电装置通过导线连接着;所述集电装置左端设有风向测量仪,且所述风向测量仪的左半部分向外伸出,位于发电机外壳左侧壁之外,且电流调整装置通过导线连接着所述风向测量仪;所述风机控制器与并网逆变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整体为长方体结构,且并网逆变器右端设有插头,并网逆变器通过所述插头与电网插接;所述风机控制器还与蓄电单元相连接,所述蓄电单元右侧设有充电器,所述充电器与电网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单元包括若干串联的铅酸蓄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力叶片为玻璃钢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力叶片为玻璃钢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外壳左侧面外侧设有风速测量仪。
CN201721336882.4U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33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6882.4U CN207333099U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36882.4U CN207333099U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33099U true CN207333099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64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3688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33099U (zh) 2017-10-18 2017-10-18 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33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5746A (zh) 一种隧道内微型风力发电利用系统
KR101687900B1 (ko) 풍력발전단지에서의 배터리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에 기반한 풍력 발전 변동의 평활화 방법
CN101677188A (zh) 与电网互联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CN107240930A (zh) 一种基于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
CN102679479A (zh) 一种太阳能风能空调
CN103793563A (zh) 一种风电场等效模拟模块与交直机车及其供电系统
CN103498762A (zh) 机械储能风力发电系统
CN207333099U (zh) 一种新型的绕线式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系统
CN202709303U (zh) 一种太阳能风能空调
Sithole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Low Speed and Self-Regulating Small Wind Turbine for Urban Areas in South Africa
CN104564519B (zh) 桨距角控制与超级电容相结合的风电入网功率控制方法
Jia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combined impact of small-scale wind generators and electric vehicles on future power networks
CN103886182A (zh) 一种双馈机组风电场聚合模型参数等值方法
CN201717657U (zh) 太阳能风能互补发电家用移动小电源
Prajapati et 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solar PV and wind hybrid power system using Matlab/Simulink
CN206135533U (zh) 一种变桨系统的供电电路
CN104426147A (zh) 配有储能装置的独立运行风电系统
CN205283146U (zh) 一种平滑微电网电压功率波动的系统
CN204330927U (zh) 一种基于动模风光互补的继电保护适应性检测装置
CN218598288U (zh) 一种风光蓄力的q型风力发电机装置
CN209067412U (zh) 一种风能智慧发电机
CN204312251U (zh) 一种风能发电系统
CN213205880U (zh) 一种风电机组超速控制装置
Maimun et al. Fish farm electrification utilising a hybrid device of low-speed vertical axis turbine and solar panels
CN109630359A (zh) 大功率风力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