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9547U -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29547U
CN207329547U CN201721426204.7U CN201721426204U CN207329547U CN 207329547 U CN207329547 U CN 207329547U CN 201721426204 U CN201721426204 U CN 201721426204U CN 207329547 U CN207329547 U CN 207329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ving
swivel plate
pedestal
feeding mechanism
f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262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春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hu Pinyao Machine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hu Pinyao Machine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hu Pinyao Machine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hu Pinyao Machine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262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29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29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295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包括桶体、旋转板、旋转组件、漏斗组件和进料槽;所述进料槽位于桶体顶部,且桶体顶部设有开口与进料槽配合连接;所述旋转板位于桶体底部,且旋转板与桶体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旋转板下方,旋转组件与旋转板同步转动;所述漏斗组件朝向桶体,且漏斗组件与桶体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旋转板的旋转,将原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桶体边缘处移动,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原料进入传送槽中,实现了原料的自动排列且自动进料,同时原料只能通过漏斗组件进入桶体,使得原料只需通过漏斗组件倒入,原料可在经过漏斗组件自动排序,使得不用对原料进行排序,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万向接头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空间交错轴之间的扭矩的传递方式,主要是通过万向接头来实现,万向接头主要包括单节式万向接头、双节式万向接头、可伸缩式万向接头、带弹簧式万向接头、流体万向接头和球形万向接头。
万向接头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机件,用于需要改变传动轴线方向的位置,它是汽车驱动系统的万向传动装置的“关节”部件。万向接头与传动轴组合,称为万向接头传动装置。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车辆上,万向接头传动装置安装在变速器输出轴与驱动桥主减速器输入轴之间;而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车辆省略了传动轴,万向接头安装在既负责驱动又负责转向的前桥半轴与车轮之间。
万向接头的结构和作用有点像人体四肢上的关节,它允许被连接的零件之间的夹角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为满足动力传递、适应转向和汽车运行时所产生的上下跳动所造成的角度变化,前驱动汽车的驱动桥,半轴与轮轴之间常用万向接头相连。但由于受轴向尺寸的限制,要求偏角又比较大,单个的万向接头不能使输出轴与轴入轴的瞬时角速度相等,容易造成振动,加剧部件的损坏,并产生很大的噪音,所以广泛采用各式各样的等速万向接头。
同时在各种气动和手动工具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接头,以起到连接和传递力的作用,上述接头一般与套筒连接,套筒然后与施力臂连接,当外力施加在施力臂上时,通过套筒和接头将力传递给带有接头的连接件上,最后接头将力施加在紧固件上,从而将紧固件紧固在被连接物上,同时某些气动工具和手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环境比较复杂,如汽车维修过程中,留给操作人员和维修工具的空间会受到限制,因此为了维修和使用方便,人们开发了能根据需要改变方向的万向接头。
在现有技术中,球形万向接头的进料通常采用移动式的进料方式,在将材料放置于进料机之前,通常需要将材料按照特定的排列方式进行防止,从而便于后序过程中将材料进行送料,这就使得操作人员需要对原料进行合理放置,加大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于进料过程会产生原料之间的碰撞,会造成原料的摆放方式产生一定的变化,影响进料机的进料效率,从而影响万向接口的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自动排序,安全可靠的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包括桶体、旋转板、旋转组件、漏斗组件和进料槽;所述进料槽位于桶体顶部,且桶体顶部设有开口与进料槽配合连接;所述旋转板位于桶体底部,且旋转板与桶体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旋转板下方,旋转组件与旋转板同步转动;所述漏斗组件朝向桶体,且漏斗组件与桶体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桶体内壁上设有传送槽,传送槽从桶体底部到桶体顶部环绕式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料槽位于桶体顶部的传送槽下方,传送至传送槽顶部的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进料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轴和支撑板,转轴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转轴带动支撑板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若干连接件,若干连接件位于支撑板和旋转板之间,旋转板在若干连接件的作用下与支撑板同步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斜板、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分别固定于支撑板和旋转板上,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相对设置,斜板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斜板的倾斜方向与旋转组件的旋转方向相适配,旋转过程中斜板始终与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漏斗组件包括漏斗和支架,支架与桶体固定连接,且支架大小与桶体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漏斗与支架转动连接,且漏斗上设有与支架滚动连接的第三滚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板侧面上设有与桶体滚动连接的第一滚珠,且旋转板地面设有与桶体滚动连接的第二滚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旋转板的旋转,将原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桶体边缘处移动,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原料进入传送槽中,实现了原料的自动排列且自动进料,同时原料只能通过漏斗组件进入桶体,使得原料只需通过漏斗组件倒入,原料可在经过漏斗组件自动排序,使得不用对原料进行排序,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漏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旋转板与桶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桶体100,旋转板110,传送槽120,第一滚珠130,第二滚珠140,转轴210,支撑板220,斜板230,第一基座240,第二基座250,漏斗组件300,漏斗310,支架320,第三滚珠330,进料槽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包括桶体100、旋转板110、旋转组件、漏斗组件300和进料槽400;旋转板110位于桶体100底部,且旋转板110与桶体100转动连接;旋转组件位于旋转板110下方,旋转组件与旋转板110同步转动;漏斗组件300朝向桶体100,且漏斗组件300与桶体100转动连接,桶体100内壁上设有传送槽120,传送槽120的起始位置与漏斗310的位置相适配。
漏斗组件300与桶体100之间设有支架320,支架320大小与桶体100大小相匹配,使得原料只能通过漏斗组件300进入桶体100内,同时漏斗310与支架320转动连接,使得漏斗310可进行自主转动,从而使得漏斗310可产生一定的振动,所产生的振动可帮助和加速原料在漏斗310中的下落。
万向接头加工原料位于桶体100内,桶体100始终保持与地面的相对固定;进料槽400位于桶体100顶部,原料通过传送移动至进料槽400内,桶体100顶部设有开口与进料槽400配合连接,进料槽400与地面始终处于相对平行,且进料槽400与桶体100为一体成型,两者在连接方式上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使得进料槽400始终与地面保持平行,从而使得在进料槽400中的原料只受推力的影响,减少重力和摩擦力对原料的影响;进料槽400表面为光滑的平面,同时进料槽400的宽度与原料大小相适配,进料槽400宽度限制只能一个原料进行移动;进料槽400的两侧设有一定高度的边沿,用于限制原料的移动方向,使得原料不会从进料槽400两侧掉落。
如图2所示,传送槽120从桶体100底部到桶体100顶部环绕式设置,传送槽120与桶体100内壁固定连接,且传送槽120与桶体100为一体成型,使得传送槽120在工作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确保了原料在传送槽120中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传送槽120的表面为光滑的平面,便于原料在传送槽120中的传送,同时传送槽120外侧设有栏边,限制了原料的移动方向,同时确保了原料不会再传送槽120上掉落,传送槽120宽度与原料大小相适配,使得传送槽120的宽度限制只能一个原料进行移动。
进料槽400位于桶体100顶部的传送槽120下方,传送至传送槽120顶部的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进料槽400中,当原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传送槽120移动至传送槽120顶部时,此时进料槽400位于传送槽120的下方,原料在传送槽120处掉落至进料槽400中,原料在重力和推力的作用下在进料槽400中进行排列。
旋转组件包括转轴210和支撑板220,转轴210与支撑板220固定连接,且转轴210带动支撑板220旋转,旋转组件还包括四个连接件,四个连接件位于支撑板220和旋转板110之间,四个连接件圆周分布于支撑板110上,旋转板110在四个连接件的作用下与支撑板220同步转动,转轴210与电机或另外驱动元件连接,转轴210顶部与支撑板220中心固定连接,在驱动元件的作用下,转轴210带动支撑板220转动,而由于旋转板110与支撑板220之间通过四个连接件固定连接,使得支撑板220在旋转过程中带动旋转板110的旋转,从而实现转轴210带动旋转板110旋转。
连接件包括斜板230、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分别固定于支撑板220和旋转板110上,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相对设置,且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的侧面均具有一定的倾斜程度,斜板230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的相反侧面固定连接。
斜板230的倾斜方向与旋转组件的旋转方向相适配,使得旋转组件在旋转过程中斜板230始终与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相抵,这样的设计使得斜板230与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的接触面积增大,减小了斜板230的变形几率,使得斜板230在旋转子组件的旋转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漏斗组件300包括漏斗310和支架320,支架320与桶体100固定连接,且支架320大小与桶体100相适配,使得原料只可通过漏斗310进入桶体100中,同时也放置在旋转过程中桶体100中的原料飞出桶体100,减少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存在保护操作人员的作用;漏斗310底部开口大小与原料的大小相适配,使得漏斗310一次只会通过一个原料,从而原料在通过漏斗310后被排列,同时漏斗310与支架320转动连接,使得漏斗310自身可产生一定的振动,防止原料对漏斗310进行堵塞,同时加快原料的下落;漏斗310上设有与支架320滚动连接的第三滚珠330,使得漏斗310与支架320之间通过滚动连接,减少漏斗310与支架320之间产生的摩擦,减少了漏斗310的磨损,增加了漏斗310的使用寿命,同时漏斗310连有驱动件,用于驱动漏斗310的转动。
如图4所示,旋转板110侧面上设有与桶体100滚动连接的第一滚珠130,且旋转板110地面设有与桶体100滚动连接的第二滚珠140,第一滚珠130和第二滚珠140的设计减小了旋转板110与桶体10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旋转板110与桶体100之间的磨损,对旋转板110与桶体100的抗磨强度,均有一定的可持续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桶体100,旋转板110,传送槽120,第一滚珠130,第二滚珠140,转轴210,支撑板220,斜板230,第一基座240,第二基座250,漏斗组件300,漏斗310,支架320,第三滚珠330,进料槽40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00)、旋转板(110)、旋转组件、漏斗组件(300)和进料槽(400);所述进料槽(400)位于桶体(100)顶部,且桶体(100)顶部设有开口与进料槽(400)配合连接;所述旋转板(110)位于桶体(100)底部,且旋转板(110)与桶体(100)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旋转板(110)下方,旋转组件与旋转板(110)同步转动;所述漏斗组件(300)朝向桶体(100),且漏斗组件(300)与桶体(100)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00)内壁上设有传送槽(120),传送槽(120)从桶体(100)底部到桶体(100)顶部环绕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槽(400)位于桶体(100)顶部的传送槽(120)下方,传送至传送槽(120)顶部的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进料槽(400)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轴(210)和支撑板(220),转轴(210)与支撑板(220)固定连接,且转轴(210)带动支撑板(220)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若干连接件,若干连接件位于支撑板(220)和旋转板(110)之间,旋转板(110)在若干连接件的作用下与支撑板(220)同步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斜板(230)、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分别固定于支撑板(220)和旋转板(110)上,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相对设置,斜板(230)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230)的倾斜方向与旋转组件的旋转方向相适配,旋转过程中斜板(230)始终与第一基座(240)和第二基座(250)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组件(300)包括漏斗(310)和支架(320),支架(320)与桶体(100)固定连接,且支架(320)大小与桶体(100)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310)与支架(320)转动连接,且漏斗(310)上设有与支架(320)滚动连接的第三滚珠(3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110)侧面上设有与桶体(100)滚动连接的第一滚珠(130),且旋转板(110)地面设有与桶体(100)滚动连接的第二滚珠(140)。
CN201721426204.7U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29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6204.7U CN207329547U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6204.7U CN207329547U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29547U true CN207329547U (zh) 2018-05-08

Family

ID=62363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2620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29547U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295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3069A (zh) * 2017-10-31 2018-05-01 平湖市品耀机器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3069A (zh) * 2017-10-31 2018-05-01 平湖市品耀机器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70798B2 (ja) 懸架装置に連結された車輪を動力化するシステム
US4700581A (en) Single ball traction drive assembly
CN105135151A (zh) 一种具有主动适应和自适应功能的履带式管道机器人
CN106426267A (zh) 一种基于浮动弹簧的刚度连续可调关节
KR20070025908A (ko) 확관 공구
CN207329547U (zh)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CN107161729A (zh) 拨弹装置
US20130130865A1 (en) Bi-Axial Rolling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7973069A (zh) 一种万向接头的进料机构
CN100460266C (zh) 全对称球形机器人
CN208294973U (zh) 一种球环钢球组合型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
CN207359069U (zh) 一种带有多角度机械臂的智能工业机器人
CN105909685A (zh) 三球销型万向节及其重载型传动轴总成
JPH06500159A (ja) 等速自在継手
US1981173A (en) Driving mechanism for steering wheels of motor vehicles
CN105258618B (zh) 一种轴承架角平分度检测仪
US2928263A (en) Homokinetic universal joint
CN207120162U (zh) 一种夹紧装置
CN209212824U (zh) 一种特大加长型精密万向节保持架
CN206495914U (zh) 一种直升机专用低转速大扭矩离合器
CN203656048U (zh) 扭矩波动吸收装置
CN215370676U (zh) 一种高效率滑移式万向节
CN210118425U (zh) 一种发动机变速箱体的动力结构
CN113829235B (zh) 一种研磨机上盘机构
CN202646443U (zh) 低震动自动滑移补偿复式花键万向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0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