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16887U - 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 - Google Patents

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16887U
CN207316887U CN201721319850.3U CN201721319850U CN207316887U CN 207316887 U CN207316887 U CN 207316887U CN 201721319850 U CN201721319850 U CN 201721319850U CN 207316887 U CN207316887 U CN 207316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economizer
heat
collecting box
shaped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198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光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ozuo Guoneng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ozuo Guoneng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ozuo Guoneng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ozuo Guoneng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198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16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16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16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余热回收节能领域,具体的讲是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省煤器壳体,省煤器壳体内从上至下设有多层换热装置,换热装置为“S”形结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和弯头。弯头分别与相邻换热管的一端连接,其中换热装置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位于省煤器壳体的一侧,省煤器壳体一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一号集箱管和二号集箱管,一号集箱管与每层换热装置的进水端连通,一号集箱管上设有进水口。二号集箱管与每层换热装置的出水端连通,二号集箱管上设有出水口,换热管首部与尾部均连接有H形翅片。解决了现有省煤器换热效率低,换热管易损坏,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余热回收节能领域,具体的讲是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
背景技术
省煤器英文名称Economizer是安装于锅炉尾部烟道下部用于回收所排烟的余热的一种装置,将锅炉给水加热成汽包压力下的饱和水的受热面,由于它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降低了烟气的排烟温度,节省了能源,提高了效率。
现有省煤器在使用过程中,液体从省煤器最下方的进液口进入省煤器经过多个换热管吸收热量后从省煤器最上方的出液口排出,液体需要经过的距离过长,而靠近进液口的换热管换热压力大,靠近出液口的换热管因液体因为远离进液口而液体大部分热量已经散出,换热效率低换热管易损坏,维修成本高。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通过设置集箱管并且集箱管与每层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这样液体进入集箱管后可以根据液体流量选择多层换热管同时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设置H形翅片可以提高翅片的收入面积,形成的直通道式的烟气通道的流畅性好,减少了翅片中的积灰,便于清扫的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省煤器换热效率低,换热管易损坏,维修成本高的问题,提供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包括省煤器壳体,省煤器壳体内从上至下设有多层换热装置,每层换热装置为“S”形结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和弯头。弯头分别与相邻换热管的一端连接,其中换热装置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位于省煤器壳体的一侧,省煤器壳体一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一号集箱管和二号集箱管,一号集箱管与每层换热装置的进水端连通,一号集箱管上设有进水口。二号集箱管与每层换热装置的出水端连通,二号集箱管上设有出水口,换热管首部与尾部均连接有H形翅片。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设置集箱管并且集箱管与每层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这样液体进入集箱管后可以根据液体流量选择多层换热管同时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如锅炉尾气温度高换热管中液体受加热气化快可以通过与该层出液口连通的集箱管将热量导出,而不需要如传统省煤器通过位于省煤器顶部的出液口统一导热,大幅度提高了省煤器热交换速率。
同时,通过设置H形翅片可以提高翅片的收入面积,形成的直通道式的烟气通道的流畅性好,减少了翅片中的积灰,便于清扫。
进一步的,弯头位于省煤器壳体外部,省煤器壳体一侧设有侧围板,侧围板将弯头覆盖。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弯头用于连接相邻换热管,使每层换热装置呈“S”形结构,便于换热管中液体与导入省煤器中炉气进行充分接触,弯头易被腐蚀和意外损坏,通过在省煤器壳体一侧设置侧围板,可以对弯头提供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可选的,省煤器壳体顶部设有上封板,上封板上设有与省煤器壳体连通的检查孔。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省煤器壳体顶部设置上封板和检查孔,便于作业人员在省煤器工作时,对内部情况进行检查,降低使用时发生的异常。
进一步的,H形翅片包括设于换热管首部的第一H形翅片和设于换热管尾部的第二H形翅片,第一H形翅片和第二H形翅片均倾斜设置在换热管上,与换热管夹角为10°至30°。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倾斜的H形翅片,同时H形翅片与换热管夹角为10°至30°,能够有效的增加低温省煤器的受热面积。由于外壁的鳍片扩展了传热面积,所以其结构紧凑,即在同样的热力条件和空间条件下,管间的烟气流速可以选取较少值,但烟速不应低于10m/S,一般以6-8m/s;由于烟气流速较低,因而减少烟气中飞灰颗粒对省煤器管磨损所引发的爆管事故,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
可选的,第一H形翅片和第二H形翅片均包括位于换热管上方的上翅片和位于换热管下方的下翅片,上翅片和下翅片的边角为圆角。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上翅片和下翅片的边角设置为圆角,可以降低翅片被折断风险。
可选的,上翅片与下翅片结构相同,上翅片包括一号翅片、二号翅片和三号翅片,一号翅片、二号翅片和三号翅片通过连接杆连接,二号翅片尺寸小于一号翅片和三号翅片,二号翅片与一号翅片和三号翅片间存在间隙。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空气的比热容高于大部分金属,通过将翅片设置成三层结构可以增加每层结构间的空气,便于热量传导。
可选的,进水口位于一号集箱管底部,出水口位于二号集箱管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在设置集箱管并且集箱管与每层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这样液体进入集箱管后可以根据液体流量选择多层换热管同时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如锅炉尾气温度高换热管中液体受加热气化快可以通过与该层出液口连通的集箱管将热量导出,而不需要如传统省煤器通过位于省煤器顶部的出液口统一导热,大幅度提高了省煤器热交换速率。
2、通过设置H形翅片可以提高翅片的收入面积,形成的直通道式的烟气通道的流畅性好,减少了翅片中的积灰,便于清扫。
3、弯头用于连接相邻换热管,使每层换热装置呈“S”形结构,便于换热管中液体与导入省煤器中炉气进行充分接触,弯头易被腐蚀和意外损坏,通过在省煤器壳体一侧设置侧围板,可以对弯头提供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4、通过在省煤器壳体顶部设置上封板和检查孔,便于作业人员在省煤器工作时,对内部情况进行检查,降低使用时发生的异常。
5、空气的比热容高于大部分金属,通过将翅片设置成三层结构可以增加每层结构间的空气,便于热量传导。
6、通过设置倾斜的H形翅片,同时H形翅片与换热管夹角为10°至30°,能够有效的增加低温省煤器的受热面积。由于外壁的鳍片扩展了传热面积,所以其结构紧凑,即在同样的热力条件和空间条件下,管间的烟气流速可以选取较少值,但烟速不应低于10m/S,一般以6-8m/s;由于烟气流速较低,因而减少烟气中飞灰颗粒对省煤器管磨损所引发的爆管事故,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H形翅片与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翅片与下翅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翅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灰尘收集器、2为支撑座、3为一号集箱管、4为换热管、5为第一H形翅片、6为上封板、7为检查孔、8为侧围板、9为弯头、11为卸灰外接件、12为第二H形翅片、13为出水口、14为进水口、15为上翅片、1501为一号翅片、1502为二号翅片、1503为三号翅片、16为下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包括省煤器壳体,省煤器壳体内从上至下设有多层换热装置,换热装置为“S”形结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4和弯头9,弯头9分别与相邻换热管4的一端连接,换热装置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位于省煤器壳体的一侧,省煤器壳体一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一号集箱管3和二号集箱管10,一号集箱管3与每层换热装置的进水端连通,一号集箱管3上设有进水口14,二号集箱管10与每层换热装置的出水端连通,二号集箱管10上设有出水口13,换热管4首部与尾部均连接有H形翅片。
使用中,通过在设置集箱管并且集箱管与每层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这样液体进入集箱管后可以根据液体流量选择多层换热管同时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如锅炉尾气温度高换热管中液体受加热气化快可以通过与该层出液口连通的集箱管将热量导出,而不需要如传统省煤器通过位于省煤器顶部的出液口统一导热,大幅度提高了省煤器热交换速率。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弯头9位于省煤器壳体外部,省煤器壳体一侧设有侧围板8,侧围板8将弯头9覆盖。
使用中,弯头用于连接相邻换热管,使每层换热装置呈“S”形结构,便于换热管中液体与导入省煤器中炉气进行充分接触,弯头易被腐蚀和意外损坏,通过在省煤器壳体一侧设置侧围板,可以对弯头提供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省煤器壳体顶部设有上封板6,上封板6上设有与省煤器壳体连通的检查孔7。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省煤器壳体底部设置有支撑座2和灰尘收集器1,灰尘收集器1的两端连接有卸灰外接件11。
实施例5
如图4至图6所示,H形翅片包括设于换热管4首部的第一H形翅片5和设于换热管4尾部的第二H形翅片12,第一H形翅片5和第二H形翅片12均倾斜设置在换热管4上,与换热管4夹角为10°至30°。
使用中,通过设置倾斜的H形翅片,同时H形翅片与换热管夹角为10°至30°,能够有效的增加低温省煤器的受热面积。由于外壁的鳍片扩展了传热面积,所以其结构紧凑,即在同样的热力条件和空间条件下,管间的烟气流速可以选取较少值,但烟速不应低于10m/S,一般以6-8m/s;由于烟气流速较低,因而减少烟气中飞灰颗粒对省煤器管磨损所引发的爆管事故,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5,第一H形翅片5和第二H形翅片12均包括位于换热管4上方的上翅片15和位于换热管4下方的下翅片16,上翅片15和下翅片16的边角为圆角。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6,上翅片15与下翅片16结构相同,上翅片15包括一号翅片1501、二号翅片1502和三号翅片1503,一号翅片1501、二号翅片1502和三号翅片1503通过连接杆连接,二号翅片1502尺寸小于一号翅片1501和三号翅片1503,二号翅片1502与一号翅片1501和三号翅片1503间存在间隙。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1,进水口14位于一号集箱管3底部,出水口13位于二号集箱管10顶部。

Claims (8)

1.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包括省煤器壳体,所述省煤器壳体内从上至下设有多层换热装置,每层所述换热装置为“S”形结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4)和弯头(9),所述弯头(9)分别与相邻换热管(4)的一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位于省煤器壳体的一侧,所述省煤器壳体一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一号集箱管(3)和二号集箱管(10),所述一号集箱管(3)与每层换热装置的进水端连通,一号集箱管(3)上设有进水口(14),所述二号集箱管(10)与每层换热装置的出水端连通,二号集箱管(10)上设有出水口(13),所述换热管(4)首部与尾部均连接有H形翅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9)位于省煤器壳体外部,所述省煤器壳体一侧设有侧围板(8),所述侧围板(8)将弯头(9)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壳体顶部设有上封板(6),所述上封板(6)上设有与省煤器壳体连通的检查孔(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壳体底部设置有支撑座(2)和灰尘收集器(1),所述灰尘收集器(1)的两端连接有卸灰外接件(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H形翅片包括设于换热管(4)首部的第一H形翅片(5)和设于换热管(4)尾部的第二H形翅片(12),所述第一H形翅片(5)和第二H形翅片(12)均倾斜设置在换热管(4)上,与换热管(4)夹角为10°至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形翅片(5)和第二H形翅片(12)均包括位于换热管(4)上方的上翅片(15)和位于换热管(4)下方的下翅片(16),所述上翅片(15)和下翅片(16)的边角为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翅片(15)与下翅片(16)结构相同,上翅片(15)包括一号翅片(1501)、二号翅片(1502)和三号翅片(1503),所述一号翅片(1501)、二号翅片(1502)和三号翅片(1503)通过连接杆连接,二号翅片(1502)尺寸小于一号翅片(1501)和三号翅片(1503),二号翅片(1502)与一号翅片(1501)和三号翅片(1503)间存在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4)位于一号集箱管(3)底部,所述出水口(13)位于二号集箱管(10)顶部。
CN201721319850.3U 2017-10-13 2017-10-13 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 Active CN207316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9850.3U CN207316887U (zh) 2017-10-13 2017-10-13 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9850.3U CN207316887U (zh) 2017-10-13 2017-10-13 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16887U true CN207316887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381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19850.3U Active CN207316887U (zh) 2017-10-13 2017-10-13 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168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5725A (zh) * 2019-10-24 2019-12-31 广西霄能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竹板加工的优化供热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5725A (zh) * 2019-10-24 2019-12-31 广西霄能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竹板加工的优化供热方法及设备
CN110625725B (zh) * 2019-10-24 2023-11-07 广西霄能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竹板加工的优化供热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5075C (zh) 热能再生设备
CN103307910B (zh) 防腐抗垢的高效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3464803U (zh) 一种防腐抗垢的高效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7316887U (zh) 带h形翅片的省煤器
CN205710804U (zh) 一种转炉余热锅炉后的余热回收装置
CN103604113B (zh) 一种与静电除尘器一体化的新型管屏式水管换热器
CN207865355U (zh) 一种热电厂用余热回收装置
CN201218681Y (zh) 脉动热管模块及装有该模块的热能再生设备
CN216081103U (zh) 一种热管式换热器
CN104501199A (zh) 一种具有冷凝水收集功能的斜管节能器
CN208418689U (zh) 一种翅片管省煤器
CN201059772Y (zh) 锅炉余热回收及除尘装置
CN110630995A (zh) 一种正压卧式水管余热锅炉
CN203571706U (zh) 一种与静电除尘器一体化的管屏式水管换热器
CN202145103U (zh) 一种新型防结垢ggh
CN206274230U (zh) 一种超导流态换热器
CN207584751U (zh) 除尘降噪省煤器
CN202349995U (zh) 一种复合低温省煤器
CN214370346U (zh) 一种锅炉节能型高效换热空预器
CN210891593U (zh) 一种正压卧式水管余热锅炉
CN204404209U (zh) 一种具有冷凝水收集功能的节能器
CN209541505U (zh) 一种带复合相变换热器的锅炉余热高效回收装置
CN2867260Y (zh) 一种用于脱硫烟气换热的分离式热管换热器
CN218119719U (zh) 一种低阻高效水泥窑sp余热锅炉
CN202432504U (zh) 用于回收烟气低温余热的低温省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